大学语文议论文练习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2.《寡人之于国也》的中心旨意是()
A.阐述人的认识有限的理念
B.阐述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
C.阐述国家兴亡取决于人事的道理
D.阐述事业成败取决于毅力的道理
3.《寡人之于国也》中反映文章中心论点的是哪一句()
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B.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4.“五十步笑百步”这一成语出自()
A.《秋水》
B.《论毅力》
C.《寡人之于国也》
D.《五代史伶官传序》
5.先秦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是()
A.《论语》
B.《孟子》
C.《左传》
D.《庄子》
6.《秋水》开头有一段河伯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
A.赞美河海的雄伟壮观
B.表现作者的宽广胸怀
C.增强行文说理的磅礴气势
D.暗示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
7.“贻笑大方”这个成语出自()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论毅力》
D.《五代史伶官传序》
8.集中体现本文中心意旨的一组反义词是()
A.天命与人事
B.盛与衰
C.忧劳与逸豫
D.满与谦
9.《秋水》中“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是用来说明()
A.人的认识要受到性格的限制
B.人的认识要受到个人习俗的限制
C.人的认识要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
D.人的认识要受到环境的限制
10.庄子《秋水》的中心论点是()
A.宇宙有限,人的认识无限
B.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无限
C.宇宙有限,人的认识有限
D.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
11.《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的警戒性语句是()
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B.满招损,谦得益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D.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12.从整体上看,《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 )
A.归纳法
B.演绎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13.《论毅力》的核心观点是()
A.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
B.小逆之后必有小顺
C.人生历程顺境亦居十三四
D.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
14.“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

”这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排比
B.层递
C.比拟
D.借代
15.《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明确提出大学性质是()
A.为做官提供方便
B.研究高深学问
C.有利于学生得到毕业文凭
D.为发财提供方便
16.《容忍与自由》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A.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B.年纪愈大,愈觉得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C.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的
D.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17.《咬文嚼字》中用“套板反应”来说明“文贵创新”,属于什么论证方法()
A.例证法
B.演绎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18.《吃饭》一文主要论点是()
A.吃饭背后名实不符的社会人情世态
B.吃饭要有音乐
C.吃饭有许多社交功能
D.吃饭有时像结婚
19.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这篇文章中提出的观点是()
A.要尊师爱友
B.“和而不同”的社会理念
C.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
D.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往往是附属品
20.《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
B.演绎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二、多项选择题
1.孟子散文的特点有()
A.善用比喻
B.欲擒故纵
C.气势充沛
D.长于论辩
E.雍容和顺
2.《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展开论述的问题有()
A.“民不加多”
B.“兵不加多”
C.“粮不加多”
D.如何使“民加多”
E.如何使“粮加多”
3.下列《秋水》中的论据,都是用来阐发“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这一观点的,其中同时包含类比和对比两种论证方法的是()
A.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B.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C.万川归于大海,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D.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E.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4.《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对比有()
A.盛与衰
B.兴与亡
C.成与败
D.前与后
E.黑与白
5.在《我的世界观》这篇演讲词中,爱因斯坦阐述了自己的()
A.人生理念
B.政治理想
C.宗教感情
D.娱乐方式
E.生活爱好
三、词语解释题。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
2.齐甲曳兵而走。

曳:走:
3.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毫末:
4.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何其衰也:
5.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数:
四、简答题
1.《寡人之于国也》中抑扬兼施,先抑后扬的风格体现在哪里?
2.举例说明《秋水》中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3.找出《吃饭》文中的比喻句,并联系钱钟书谈比喻时说的:“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开,则合得愈出意外,比喻就愈新奇,效果愈高。

”分析本文比喻手法的特点及其审美效果。

五、阅读理解
1.阅读《寡人之于国也》的段落,回答问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1).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
(2).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
(3).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效果如何?
2.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的段落,回答问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1).这段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作者认为盛衰之理不只是天命还在于人事?
(3).根据原文,作者认为天命与人事哪一个更重要?
3.阅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一曰抱定宗旨。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1).这段话选自哪篇文章?作者是谁?
(2).作者对学生提出什么要求?
(3).这段话提出的腐败现象是什么?
六、作文。

1.以《反省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除不得写成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本题为记忆性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孟子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反对暴政虐民,反对掠夺战争,重视后天的教化和环境对人的影响。

参见教材P1。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

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本文最能反映文章中心论点的一句是: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本文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熟读课文不难得出答案为C。

参见教材P4。

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庄子的散文多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

参见教材P5。

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的情况,开头的景物描写主要是暗示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

参见教材P5。

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秋水》中有“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贻笑大方”即由此而来。

参见教材P5。

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从中可以得出答案为B。

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文章中比喻句的比喻意的有关知识,考试大纲明确提出要求掌握文中的比喻句及其含义。

从“束于教也”中可知答案选C。

1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文章的中心论点即主旨是“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

参见教材P8。

1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1。

1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本文主要是通过庄宗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来说明道理的。

参见教材P12。

1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本文在提出“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的中心论点后,又强调了“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的观点。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4。

1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8
1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5
1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用“套板反应”的例子来论说文章语言贵在创新的道理,属于演绎论证。

1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8
1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选项A是蔡元培提出的,选项B.D是钱钟书提出的。

2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本文主要用了归纳法来证明论点。

二、多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孟子散文的特点是:善用比喻,长于论辩,说服力强,气势充沛。

选项E不正确,孟子散文弊端锋芒毕露,不是雍容和顺。

参见教材P1。

2.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

3.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选项A是类比人的认识受限制;选项B“天地与吾”、“大山与小石、小木”是对比,两者之间又是类比;选项C是以“大海不盈”作喻,类比宇宙无限;选项D“中国与海内”、“稊米与大仓”都是对比,同时两者之间又构成类比;选项E是万物与人进行对比。

4.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2。

5.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文中作者阐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人生理念、政治理想、宗教感情,所以答案选ABC。

三、词语解释题。

(1).
【正确答案】凶:灾凶,此指饥荒。

【正确答案】曳:拖着武器。

走:跑,这里指逃跑。

(3).
【正确答案】毫末:毫毛的末梢。

(4).
【正确答案】何其衰也:多么衰败啊!
(5).
【正确答案】数:天数,含有规律的意思。

四、简答题
1.
【正确答案】先是用“五十步笑百步”的例子,批评梁惠王治理国家与邻国没有本质区别,这是“抑”;然后又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这是“扬”;先批评梁惠王不顾人民死活的做法,这是“抑”,又指出只要不怪罪年成,就可以称王天下,这是“扬”。

2.
【正确答案】本文通过援譬设喻的手段,来表达深微玄奥的哲理,而所用的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出叠见,引人联想,发人深思,从而将抽象的道理阐发得十分鲜明透彻。

例如:“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以“稊米之在大仓”比喻“中国之在海内”;“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以“毫末之在于马体”比喻人与万物的关系,结论是微不足道,不必自多。

3.
【正确答案】巧设陌生化比喻是钱钟书在这篇文章中的一个最显著的艺术特点。

如“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一碗好菜仿佛一只乐曲”、“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在这些比喻中,作者语出惊人发挥最充分的想象,将完全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作比喻,具有很强的表达冲击力,让人觉得新奇有趣,这些比喻挟带着一种先声夺人的力量。

使读者一旦阅读便被吸引,欲罢不能。

另外这些比喻不仅新奇,而且自然,读过后面的内容又让人觉得这些新奇的比喻贴切生动,用人们司空见惯的内容作比喻,说明了全新的道理,读后另有一番意味在心头。

五、阅读理解
1.
(1).
【正确答案】说明了行王道的初步措施。

(2).
【正确答案】归纳法。

(3).
【正确答案】用了排比句式,增强文章的气势。

2.
(1).
【正确答案】开宗明义,在全文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2).
【正确答案】从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和其失天下,可以看出即一个王朝的兴衰,除了天命之外,重在人为。

(3).
【正确答案】人事更为重要。

3.
(1).
【正确答案】选自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正确答案】抱定宗旨,就是办大学要“研究高深的学问”。

同时运用对比论证法,批驳了读大学是要做官发财的思想。

(3).
【正确答案】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

六、作文。

(1).
【正确答案】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