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疗法实践地图》读后感10篇

合集下载

叙事疗法界定仪式读后感

叙事疗法界定仪式读后感

叙事疗法界定仪式读后感读完关于叙事疗法界定仪式的内容,就像是被带进了一个神奇的魔法世界,只不过这个魔法是用来治愈心灵的。

首先呢,这个界定仪式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场特别的聚会。

在我们平常的生活里,遇到问题的时候,可能就自己憋着或者乱发脾气。

但是叙事疗法里的这个界定仪式,就像是竖起了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咱们来好好看看这个事儿”。

它把那些藏在我们心里、乱成一团麻的经历,给拎到台面上,还搞得特别有仪式感。

就好比本来是个在黑暗角落里的小怪兽,现在被拉到聚光灯下,我们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它到底长啥样了。

我觉得特别有趣的一点是,这个仪式像是在给我们的经历重新洗牌。

比如说,我们可能一直觉得自己的某个经历是失败的、糟糕的。

但是通过这个界定仪式,就像是把这副牌重新发了一遍,我们开始发现,原来这个经历里还有好多被我们忽略的好牌呢。

就像我之前一直觉得自己小时候数学考砸那次是个超级丢脸的事儿,但是按照叙事疗法的思路去想,那次考试之后我开始认真找自己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后来数学成绩慢慢变好了,这么一看,那次考砸好像是一个转折点,是一个让我变得更好的契机。

这就好像把一件破衣服拆了,结果发现里面的布料还能重新做成一件超酷的新衣服呢。

而且啊,这个界定仪式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

我们不是被命运或者那些不好的经历牵着走的小木偶。

以前总觉得有些事情发生了就只能认倒霉,但是现在明白了,我们可以像个导演一样,重新剪辑自己的故事。

那些曾经觉得是配角的人或者事,可能在重新审视之后,会发现他们是推动我们故事发展的关键因素。

比如说,有个朋友在我想放弃画画的时候嘲笑了我,当时我特别生气。

但是现在想想,正是因为他的嘲笑,我才憋着一股劲儿,想要证明给他看,结果我画得越来越好。

这么一界定,这个朋友的嘲笑就从一个让我不开心的事儿,变成了我努力画画的一个助推器。

不过呢,这个界定仪式也不是那种一下子就能让所有问题都消失的魔法。

就像减肥一样,不是吃了一颗神奇药丸就马上变瘦了,它需要我们去慢慢探索、思考。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上课讲义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上课讲义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叙事疗法实践地图》|好故事“只要你有个好故事和一个可以倾诉的人,你就永远不会完蛋。

”这是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一句著名的台词。

大部分人都不爱听大道理,但很少有人不爱听故事,而在电影中故事更是和生命力联结在了一起。

不过,在现实的生活中,这句话是否也能让人“事实信服”呢。

来自澳大利亚的心理学家、叙事心理疗法创始人迈克尔·怀特在他的著作《叙事疗法实践地图》中给了我们肯定的回答。

在叙事疗法中,其基本观点是使人摆脱“作为问题本身”这一传统的心理治疗理念,在迈克尔看来,一个人在既定的社会价值秩序里往往会丧失反思自己人生故事的真正意义的能力,从而导致对自己生存意义的“误读”,以致可能陷入各种形式的心理疾病。

这样的情况下,咨询师的任务就是帮助来访者一起回溯并再创作故事文本,引导他们重新阐释和界定自己的人生故事,以期从中发掘并构建出不同于此前被给定的、积极的生存意义。

在许多来访者的看来,他们的生活中的问题是他们或是别人的品性(identity)反应,抑或是他们人际关系本身的反应。

这种想法决定了他们解决问题的努力方向,遗憾的是这种努力必然会加重问题。

于是,人们更加坚定地相信他们生活中的问题反映了自己、别人或者人际关系中的本性和性格中既定的“事实”。

总之,人们把问题归因于他们自己或别人的内部属性——也就是说,他们或者其他人本身就是问题,而这种信念只会让人陷入他们所要解决的问题中去。

在本书中,除了丰富的理论指导,很多颇具灵性的对话也是让人眼前一亮的。

在文中一位叫萨沙的女士找迈克尔咨询。

这位女士她的表现是很抑郁,有着自残经历,坚信自己是“令人憎恨的”,所以自己也很憎恨自己。

作者注意到萨沙的自我厌恶给他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有一个是自残,而这个行为通常被认为是消极的。

于是他特别注意不让自己先入为主的根据这个来判断:迈克尔:萨沙,我想知道稍微改变一下策略会怎么样。

我已经知道了自我厌恶要求你做什么了,现在我想问一下你的感受。

参加“叙事治疗工作坊”之体会

参加“叙事治疗工作坊”之体会

参加“叙事治疗工作坊”之体会作者:成军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2年第13期摘要:本文在此着重阐述了叙事疗法产生的背景和理念,以及它对自己实际工作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叙事疗法;故事叙说;问题外化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3-068-1笔者从事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已满两年,居然不知道叙事疗法,非常汗颜。

当得知有一位叫吴熙琄的心理学大师将来我们这个小城讲学后,本人马上在网上搜索她的相关信息,一条条关于吴老师的链接,铺天盖地的信息迎面而来,原来自己竟如此无知。

初见吴老师就被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她面容柔和,满眼笑意,碎碎的短发,身着长衫、裤裙,紫色的围巾随意缠绕肩头,踩着小碎步,仿佛从另一个时空中走来。

吴老师跟大家打招呼,“大家好,谢谢你们来到这里参加这个工作坊!”语气软软的,柔柔的。

音乐缓缓流淌,在鲜花、烛光的簇拥下,吴老师用好奇的、欣赏的、鼓励的眼神看着你,你的心沉静下来,安详地、温柔地开始自己的故事……吴熙琄是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婚姻与家庭治疗博士,现任美国哈佛大学剑桥医院与家族临床中心顾问与督导,1992年以来在台湾从事“叙事治疗”的研究与治疗。

在华夏心理教育中心主办的“叙事治疗工作坊”中,她将叙事疗法带到北京,带到赣榆。

叙事疗法是家庭婚姻治疗新的一支,目前在欧美、澳洲、新西兰被广为关注。

它摆脱了传统意义上将人看作问题的治疗观念,利用人类对故事的热爱,通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解构主流文化”、“重写生命”等方法,使人看到问题背后的意义及多元价值。

简单地说,叙事疗法就是在重新叙述故事的过程中,发现新的角度,并把自己的人生、历史用不同的角度“重新编排”,成为积极的、自己的故事,从而产生新的力量。

这次“叙事治疗工作坊”的主题是“如何透过叙事和青少年工作陪伴孩子长力量和面对问题处理的能力”。

在叙事疗法的视野里,虽然青少年会不懂事,会犯错,但叙事治疗相信大人问出的好问题会引领孩子思考,成长,进步,且不断增强信心。

《叙事治疗理论与实践精讲》心得(二)

《叙事治疗理论与实践精讲》心得(二)

《叙事治疗理论与实践精讲》心得(二)第一堂认识MICHAEL WHITE的智慧和他的学思历程导读《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心得1、叙事治疗,严格说起来,他不是一个治疗的学派,应该说是一个治疗典范的转变,典范跟学派的差别是什么,典范是指一个学门,他在方法上或者定位上,或者是他的认识论上面,他有一群人都同意这样的认识论,同意这样的方法论,同意这样子的人性观底下所发展出来的治疗方式,我们叫做一个典范,那这样的一个典范的转变意思就说在原来的治疗的典范基础上都比较适用现代主义的方式,再做基础,再做认识论的基础,方法论的基础,所以你会看到,比方说弗洛伊德的分析治疗,或者是认知治疗,行为治疗都是在传统的现代主义的治疗典范,可是后现代的治疗典范,她不会再用这么多的诊断,也没有这么多标准化的步骤跟方法,他也不会扮演那个专家的角色。

你知道弗洛伊德学派还是非常专家的角色,认知学派,行为学派都是,老师都知道扮演专家的角色,他要指导这个来访者怎么去改变他自己,那这样子的一个范典,他们共享了他们的假设,他们也共享他们的认识论,他们共享他们的方法学,他们共享了他们的应该要有诊断的这个概念,可是后现代就不是在这个典范,后现代对世界的看法,对于什么叫做对错的看法,都跟现代主义是不一样,这样所以叙事治疗是不是一个治疗学派而已,它是一个治疗典范的转变,那么在这个后现代的治疗学派,除了叙事治疗,还有合作性语言治疗,还有焦点治疗,还有开放对话,这些治疗学派都算在后现代的这个治疗典范,所以应该说叙事治疗之后,现在治疗典范当中的一支啊,那他不同于现代主义的治疗典范。

2、我为什么而来?参照前一篇心得3、北美对心理学界的影响,法国对心理学界的影响,对处于赤道南半球的澳洲受到的影响少些,这里面我看到对于「影响」的不同视角。

当我们说我们受到了父母的很多影响,受到了老师的很多影响,似乎在控诉自己的不得已,但这里面让我想到,当我们说XXX对我们影响很大时,也可以换个角度,那么有什么是受到影响较少的地方,这里面的澳洲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受到主流心理学界的影响较少,那么我们如何可以在工作中、生活中做到少受一些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也或者说地理距离也可以作为减少影响的一种方式。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读后感10篇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读后感10篇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读后感10篇《叙事疗法实践地图》是一本由迈克尔·怀特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的194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21-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读后感(一):对“智慧积极的课堂”教学心理工作坊的启示三个环节:1.天气报告:积极动机的激发与唤醒2.沙盘排列:排列学生、我、课程、课堂的关系,呈现张力与矛盾,特别是激发个体的被卷入感——“神入”,身心灵的全方位体验与觉察。

3.三人小组讲述教学的故事:我——我的老师,我——我的学生。

第三个讲故事环节:要求聆听者与复述者:(1)焦点放在表达的准确性上。

他人的故事,什么唤起了你的注意,什么引发了你的想象力,指出具体他人的用词或特定的情感,不能泛泛地说。

(2)焦点放在意象上。

描述你在倾听他人时,脑海里浮现的什么意象。

(3)焦点放在个人共鸣上。

对他人表达中那些部分如何触动了你的自己经历的情感。

(4)焦点放在触动上。

你所受到的触动和体验,把你的思想带到了哪里,如:你自己个人生命历程的反思、工作生活的理解,或者使你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了什么不同的理解,对自己的教育困惑或课堂人际关系有了不一样的行为选择。

切忌去表扬批评讲述者。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读后感(二):要点整理!作为一名治疗师,要保持对自己所作所为的反思态度。

1.外化对话来访者认为他们生活中的问题源于他们内在品性的问题,或他们人际关系本身的问题。

外化对话的技术是将通过对问题对象化而改变这种内化的理解。

※因为人们对生活的内化理解的思维习惯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人们咨询的很多问题实际上是文化的问题。

如果一个人就是问题本身,他能做的就很少,因为每一个行为都意味着自我破坏。

将自我和问题间划清界限,改变这种关系的可能才会出现。

2.改写对话+凸显特殊事件的对话改写对话帮助人们察觉曾被忽视却非常有意义的事件或经过。

这些特殊事件可能与大量的日常生活体验“不搭”,因此没有被注意或被赋予意义。

教师叙事疗法心得体会范文

教师叙事疗法心得体会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沟通和滋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探索和实践各种教育方法,希望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

近期,我参加了关于叙事疗法的培训,通过学习,我对这种教育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在此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一、叙事疗法的核心理念叙事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强调个体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来寻找自我认同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叙事疗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叙事疗法的核心理念包括以下几点:1. 人本主义:叙事疗法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价值。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

2. 故事的力量:故事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治愈力。

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重视学生自我效能感:叙事疗法强调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 促进师生沟通:叙事疗法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

二、叙事疗法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1.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存在偏差。

通过叙事疗法,我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讲述自己的故事,从而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例如,在班级中,有一个学生经常因为成绩不理想而自卑。

我鼓励他讲述自己的故事,了解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通过讲述,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增强了自信心。

2. 促进师生沟通叙事疗法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我可以通过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例如,在教授《我的老师》一课时,我讲述了自己与一位老师的难忘经历。

学生们听后,纷纷分享自己与老师的感人故事,课堂气氛变得非常融洽。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叙事疗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叙事疗法界定仪式读后感

叙事疗法界定仪式读后感

叙事疗法界定仪式读后感读了关于叙事疗法界定仪式的内容后,我感觉就像是发现了一个装满神奇工具的宝箱。

叙事疗法这个界定仪式啊,就像是给我们的生活故事搭建了一个特殊的舞台。

以前呢,我觉得那些困扰我们的问题就像一团乱麻,缠得死死的,怎么解都解不开。

但是这个界定仪式,就像是一个超级有耐心的工匠,它开始一点点地理顺这些乱麻。

你看啊,它把人和问题分开,这一点就特别有趣。

就好像问题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小怪兽,以前总是和我们黏在一起,让我们以为自己就是这个小怪兽。

但界定仪式就像个魔法棒,一挥,就把我们和小怪兽拉开了距离。

比如说,一个人老是觉得自己很失败,在这个仪式里,就不是这个人等于失败,而是失败这个小怪兽只是在他的生活里溜达了一圈,这时候人就可以站在旁边,像看一个外人一样看着这个失败小怪兽,然后还能指着它说:“你可不能代表我!”而且这个界定仪式还特别注重故事的讲述。

这就像是大家围坐在一起,轮流讲鬼故事一样,不过这里讲的是自己的生活故事。

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故事按照自己的想法讲出来,那些被隐藏起来的、不被看到的部分,就像被一束光照亮了。

比如说一个孩子在学校总是被批评,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他可能就会发现,其实自己在画画的时候特别专注,完全不受那些批评的影响,这个专注的自己就是之前被忽视的宝藏。

在这个仪式里,还有那些见证者的角色也很妙。

就像是一群热心的邻居,他们围过来听你的故事,然后给你加油打气。

他们会告诉你:“哇,你看你多棒啊,你经历了这么多还能站在这里讲故事。

”这就像给正在爬山的人递上了一根结实的登山杖,让人更有力量去面对自己的问题。

我也觉得这个界定仪式有点像一场精心准备的冒险。

有时候可能大家不太习惯把自己的故事这么细致地讲出来,就像一个害羞的孩子不太愿意上台表演节目一样。

但是一旦鼓起勇气开始了,就会发现这个冒险之旅充满了惊喜。

总的来说,叙事疗法的界定仪式就像是一场生活故事的大变身派对。

它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把那些被问题掩盖的闪光点找出来,然后让我们带着满满的自信去面对生活这个大舞台。

叙事疗法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叙事疗法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叙事疗法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叙事疗法作为一种在后现代思潮中兴起的心理疗法,已经在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领域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干力量,可以结合平时从事的德育工作、心理辅导和职业指导等,有效地汲取叙事疗法的先进理念、态度和先进技术,指导自己开展相关的学生工作,从而有效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标签:叙事疗法;高校辅导员;基本理念叙事疗法是目前盛行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方式之一,它是从家庭治疗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取向实践,以澳大利亚的迈克尔·怀特和新西兰的大卫·艾普森为代表人物[1]。

叙事疗法深受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和社会建构论的影响,认为心理问题是因为叙事出现了错误和歪曲,叙事疗法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分裂开问题故事和支线故事的差距,通过流动的叙事整合分裂的经验。

叙事心理治疗是咨询者运用适当语言的形式,以“好奇、带出与问題有距离的问话”等方法,帮助来访者找出并重拾生命中被遗漏的具有积极意义的生活故事以及原有问题故事中隐藏的积极意义,并以此为契机重构生活的意义,唤起当事人内在的生命力量[2]。

一、叙事疗法的基本理念1.人类根据故事而活。

所谓故事,就是讲故事,或者用类似讲故事的事件或者行为,用来描述前后连续发生的系列性事件。

人类依据故事而存在,故事不单单是描述我们所听到的,同时也建构着我们所看见的,我们在诉说自己的生命故事或者转述他人故事的同时,也在塑造着我们对世界、对现实的认识。

例如,学校对班级评选出的“优秀生”“学习标兵”的故事描述,并非单只描述一个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同时也积极地塑造着学生自己在学校里作为模仿者或者教育失败产物的经验。

2.故事中蕴含着文化。

“文化”在叙事疗法中被定义为某群体内绝大多数人的看法、观点、经验或者论述。

不同的地方拥有不同的地域文化,有的群体崇尚集体主义文化,有的群体崇尚个体主义文化,也有男性集权文化或者女性主义文化等等,而这些主流文化都潜移默化地表现在一个人的生命故事中,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深远,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选择、价值判断、感受和行动。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好故事“只要你有个好故事和一个可以倾诉的人,你就永远不会完蛋。

”这是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一句著名的台词。

大部分人都不爱听大道理,但很少有人不爱听故事,而在电影中故事更是和生命力联结在了一起。

不过,在现实的生活中,这句话是否也能让人“事实信服”呢。

来自澳大利亚的心理学家、叙事心理疗法创始人迈克尔·怀特在他的著作《叙事疗法实践地图》中给了我们肯定的回答。

在叙事疗法中,其基本观点是使人摆脱“作为问题本身”这一传统的心理治疗理念,在迈克尔看来,一个人在既定的社会价值秩序里往往会丧失反思自己人生故事的真正意义的能力,从而导致对自己生存意义的“误读”,以致可能陷入各种形式的心理疾病。

这样的情况下,咨询师的任务就是帮助来访者一起回溯并再创作故事文本,引导他们重新阐释和界定自己的人生故事,以期从中发掘并构建出不同于此前被给定的、积极的生存意义。

在许多来访者的看来,他们的生活中的问题是他们或是别人的品性(identity)反应,抑或是他们人际关系本身的反应。

这种想法决定了他们解决问题的努力方向,遗憾的是这种努力必然会加重问题。

于是,人们更加坚定地相信他们生活中的问题反映了自己、别人或者人际关系中的本性和性格中既定的“事实”。

总之,人们把问题归因于他们自己或别人的内部属性——也就是说,他们或者其他人本身就是问题,而这种信念只会让人陷入他们所要解决的问题中去。

在本书中,除了丰富的理论指导,很多颇具灵性的对话也是让人眼前一亮的。

在文中一位叫萨沙的女士找迈克尔咨询。

这位女士她的表现是很抑郁,有着自残经历,坚信自己是“令人憎恨的”,所以自己也很憎恨自己。

作者注意到萨沙的自我厌恶给他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有一个是自残,而这个行为通常被认为是消极的。

于是他特别注意不让自己先入为主的根据这个来判断:迈克尔:萨沙,我想知道稍微改变一下策略会怎么样。

我已经知道了自我厌恶要求你做什么了,现在我想问一下你的感受。

打开一扇门 探究一个新世界--叙事疗法工作坊有感

打开一扇门 探究一个新世界--叙事疗法工作坊有感

打开一扇门,探究一个新世界——“叙事疗法工作坊”学习有感李春江今年五月份,我通过了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但总感觉距离胜任心理咨询还存在很大差距。

六月份从网络上看到了京师博仁的课程安排,当我读到李明博士“叙事疗法工作坊”的招生简章时,我被其中的“一扇门——打开它,是一个精彩的世界。

”所吸引,于是开始了我的叙事疗法学习历程。

我找到了曾立芳老师翻译的【英】Martin Payne的著作《叙事疗法》进行研读,起初我对后现代主义并不了解,但书中提到的“许多治疗师承袭创立心理学理论的专家们所认为的这门学问的‘科学性’,假设通过阅读、思考和实践,新手治疗师可以铭记客观、专家导向的理论知识,学习评量动机的来源,发掘压力源,分析关系中的情绪和心理机制,理清隐藏在来访者问题背后的真相。

但后现代观点假设,人们通过叙说具体表达个人对于日常生活及生命的理解,向他人及自己叙说的故事才是最重要的知识——即使这些故事只呈现了生活复杂多元面貌的局部……”,还有“后现代主义并不是要摧毁某种理念或采取某种道德立场,它只是提出‘为什么’的质疑。

所求得的答案可能重复现代主义理念,并在些过程中以不同的角度和方法重新思考、检核、拆解、测试。

此即‘解构’的意义:详细检核,没有所谓的‘理所当然’,以一种好奇的探究之心看待假设和理念……”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同时了解到“单薄的故事”、“命名”、“外化”、“重新入会”、“局外人见证”等一系列概念新的运用,很新奇,引导我去深入的探究。

7月18日-20日我参加了第四期叙事疗法工作坊(初级)培训,李明博士诙谐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分析,加上每个环节的模拟实践及有针对性实践分析,让我在理清概念的基础上对叙事疗法的实践地图有了粗浅的认识。

“放空”是叙事疗法的心态,要求治疗师不执着于形,放弃教人之心、救人之心、胜人之心,抱着这样的心态与来访者共同探讨问题带来的影响,并对影响进行评价、取舍。

正所谓多一份执着,则少一分空信;多一分空信,则少一分智慧;少一分智慧,则多一分烦恼。

2022年叙事医学心得体会800字(12篇)

2022年叙事医学心得体会800字(12篇)

叙事医学心得体会800字(12篇)导读:关于叙事医学心得体会,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800字。

这个暑期,我在老师的组织下去了老家敬老院,参加了一个很高兴的活动。

一直以来对敬老院都是陌生与恐惧。

在经过一番准备之后,我们来到敬老院之后,看到里面的老人正在那里聊天。

关于叙事医学心得体会,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800字。

这个暑期,我在老师的组织下去了老家敬老院,参加了一个很高兴的活动。

一直以来对敬老院都是陌生与恐惧。

在经过一番准备之后,我们来到敬老院之后,看到里面的老人正在那里聊天。

叙事医学心得体会(范文):1这个暑期,我在老师的组织下去了老家敬老院,参加了一个很高兴的活动。

一直以来对敬老院都是陌生与恐惧。

在经过一番准备之后,我们来到敬老院之后,看到里面的老人正在那里聊天。

我们先看到一位老奶奶正在那里聊天,老人们正在那里看书,老人们正在那里聊天。

我和老奶奶便跟着她聊天。

老奶奶的眼中有好多的皱纹,好多的皱纹,都是岁月的痕迹。

看到老人们这些年龄正在长大,看到年龄的差距,老人们都非常的感动。

老奶奶年轻的时候还不会用语言去表达这个年龄的话语,老奶奶也不知道她的生活是多么艰辛。

老奶奶年轻时候还不会自己用语言去表达这个年龄的话语,这个年龄正是老人们需要用心去感受和体会的时候。

老奶奶的话语中也不乏这样的语言。

老奶奶的话让他们也很是感动和感动。

老奶奶的话语中也蕴涵了许多的含义。

老奶奶的话语让我很感动。

他们的年龄大概也和我年龄差不多。

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在老人们心目中也是一样的。

老奶奶对我们也非常照顾。

老奶奶对我们也十分的照顾。

每天都要照顾老人,看到老人们有什么问题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给老人们。

我和老奶奶聊天的过程中,也会有老人们的问题。

我们也会去询问老人们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辛。

有些老人会很难过,但他们也会在那里安安心心的照顾我们。

老人们也十分的渴望我们能够过一个温暖的晚年,老人们也都非常的喜欢我们。

老奶奶的话也让我们很是感动。

叙事疗法课后总结

叙事疗法课后总结

叙事疗法课后总结简介叙事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倾听和讲述个人经历的方式,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问题,并从中寻找解决方案。

这种治疗方法强调个人故事的重要性,认为通过讲述和重新理解个人故事,患者可以改变对自己和自己生活的认知,并且获得情感解脱和心理成长。

在课堂上学习叙事疗法,我们了解到该方法的起源、基本原理和实施步骤。

通过参与角色扮演和分享个人故事,我们有机会亲身体验叙事疗法的效果,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以下是我对叙事疗法的课后总结。

叙事疗法的起源和基本原理叙事疗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Michael White和David Epston提出。

他们认为,个人故事是构建个体认同和现实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叙事疗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重新讲述个人故事,患者可以改变对自己和自己经历的认知,从而重塑自己的自我形象和生活态度。

叙事疗法的实施步骤叙事疗法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 建立安全的治疗环境在进行叙事疗法之前,治疗师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并确保患者感到安全和信任。

只有在安全的环境下,患者才能够放松自己,愿意分享真实的故事和情感。

2. 收集个人故事治疗师会鼓励患者讲述自己的个人故事,包括重要事件、人际关系、经历过的挑战等。

治疗师会倾听并记录下患者讲述的故事,并且适时提问以深入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

3. 反思和重构在讲述个人故事的过程中,患者会逐渐触发与过去经历相关的情感和记忆。

治疗师会引导患者自我反思这些故事,并协助患者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过去经历的影响。

通过重新解释和重构个人故事,患者可以改变对自己的理解和认知。

4. 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一旦患者对过去的故事有了新的认知,治疗师会帮助患者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这些解决方案可能基于患者的价值观和自我认同,旨在帮助患者改善当前的困境或面对未来的挑战。

5. 强化新的故事最后,患者被鼓励将新的故事作为自己的新认知和行动指南。

治疗师会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逐渐将新的故事融入自己的生活,并形成积极的信念和行为模式。

叙事疗法在故事中,找到生命的力量

叙事疗法在故事中,找到生命的力量

叙事疗法——来访者是自己问题的专家在故事中,找到生命的力量有心理问题的人很多,有心理疾病的人很少,特别是一开始,来到咨询室寻求帮助的人,一方面是希望咨询时能够帮助自己,另外,对于自我的隐私,也不会一下子暴露出来。

而如何通过来访者对于自我问题的叙述,我们帮助他找到自己问题的突破口,让来访者既有安全感,同时,也懂得如何去做。

叙事治疗,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途径……叙事心理治疗的故事所引发的不是封闭的结论,而是开放的感想。

有时在故事中还需要加入“重要他人”的角色,从中寻找新的意义与方向,让当事人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生命过程。

叙事疗法通过以下途径帮助来访者解决困难:1.帮助来访者把自己的生活及与他人的关系从他们认为压榨生命的知识和故事中区分出来;2.帮助来访者挑战他们觉得受压抑的生活方式;3.鼓励来访者根据不同的和更倾向的关于个人自我的故事来重新塑造自己的生活。

叙事疗法和家庭疗法以及其他同样关注来访者本身的疗法有着特殊的关联,而且承认环境,互动,以及意思的社会性的重要性。

叙事疗法咨询过程举例:学生:老师,我不知道我真正喜欢的是什么?辅导老师:你自己觉得你是个怎样的人?学生:我不知道……辅导老师:同学怎么称赞你?学生:(笑)他们说我很认真。

辅导老师:怎么说?学生:就是上次的义卖会啦……辅导老师:你可不可以谈一下那一次的经验。

学生:上次校庆举办的义卖会,只要我在场,就会硬拉很多人来,我们班级的摊子面前可真是people mountain peoplesea(人山人海)。

同学们都不知道我怎么把他们找来的。

我有办法让她们掏出钱来,大家都说我们班的摊位没有我是不行的。

辅导老师:在这件事里,你觉得你有哪些天分?学生:我……好像……有推销的天分。

辅导老师:过去是不是还有类似的经验?说来听听……学生:我在初三的时候……老师,我在想,我好像的确有推销的天分,我妈妈也这样说我。

学生:初一的时候,妈妈在摆地摊。

有一次她生病,身体不舒服,我刚好考完试,她要我替她一下。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读后感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读后感
其中让我印象特别刻的是关于外化问题的部分。就好比有个人被愤怒这个情绪老是控制着,叙事疗法不是把这个人当成愤怒的源头,而是把愤怒当成一个独立的“坏家伙”。就像是有个小恶魔一直在旁边捣乱,让这个人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这样一来,人和问题就分开了,人就有了力量去对抗这个“小恶魔”。这一招可真是太巧妙了,感觉就像是给那些被问题困扰的人松了绑,让他们不再觉得自己就是个“问题人”,而是可以和问题“战斗”的勇士。
还有那些重新编写故事的技巧,简直就像是魔法一样。作者教我们怎么去发现那些例外情况,就像在一片乌云密布的天空中找到那一丝阳光。比如说,一个人觉得自己从来都不擅长社交,但是可能他在某次志愿者活动中,和别人交流得特别愉快。这就是那个例外,这个例外就像是一颗种子,可以种出一个全新的关于自己社交能力的故事。从“我是个社交失败者”变成“我在某些情况下是个社交小能手,而且我可以让这种情况越来越多”。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读后感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在嘀咕,叙事疗法这听起来有点玄乎的东西到底是咋回事呢?很快我就被书里生动的例子和通俗易懂的讲解给吸引住了。
叙事疗法,简单来说,就像是把人们的生活当成一个个故事。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但是有时候,这个故事可能会被一些问题或者负面的东西给“抢戏”了。比如说,一个人老是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那在他的故事里,失败就成了主角,而他真正的闪光点都被掩盖住了。而叙事疗法呢,就是要把那些被埋没的好东西重新挖掘出来,重新编写这个故事,让主角重新成为那个充满力量、充满希望的自己。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忍不住想象自己要是成为一个叙事疗法的实践者,那该多酷啊。我可以像魔法师一样,帮助别人把那些乱七八糟的、充满痛苦的故事变成充满希望和力量的传奇。我可以陪着他们一起去寻找那些被遗忘的宝藏,一起去打败那些在他们生活里捣乱的“小怪兽”。

用叙事疗法寻找新的成长点

用叙事疗法寻找新的成长点

用叙事疗法寻找新的成长点叙事疗法是一种通过叙述个人故事的方式来探索和处理情感问题的心理疗法。

通过叙述一个人的故事,聆听者(心理治疗师)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认识到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如何使用叙事疗法来寻找新的成长点。

叙事疗法的基本原理是认为个人的故事可以揭示出内在的信念、价值观和情感冲突,这些因素会影响个人的情绪和行为。

将这些故事整理出来,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寻找到可能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使用叙事疗法的第一步是让个人聚焦于一个特定的故事。

这个故事可以是他们的人生经历,也可以是他们近期的情感事件。

接下来,治疗师会引导个人详细地叙述这个故事,即时的情感变化以及他们在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

一个人可能选择叙述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挑战。

他们可以描述他们面临的困境,他们的情感反应以及他们尝试解决问题的方式。

治疗师应该鼓励个人尽可能详细地叙述这个故事,包括可能的情感反应、对他们的影响以及其他的相关因素。

在叙述完成后,治疗师可以帮助个人分析这个故事中的关键要素。

这些要素可能包括个人的信念、价值观、自我形象等。

通过识别出这些关键要素,个人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情感问题的根源,并找到潜在的成长点。

在上述例子中,治疗师可以帮助个人注意到他们在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限制性信念,比如“我不能处理压力”或“我总是失败”。

这些信念可能会阻碍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治疗师可以与个人一起探索这些信念的来历,并帮助他们找到更积极的替代信念,如“我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处理压力”或“我可以从失败中学到经验”。

治疗师还可以帮助个人寻找并探索他们在故事中可能忽略或不自知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是其他人的行为、环境因素以及个人感受的某些方面。

通过深入探讨这些因素,个人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情感问题,并找到新的成长点。

叙事疗法是一种有助于个人寻找新的成长点的心理疗法。

通过叙述个人故事,个人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第一章读后感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第一章读后感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第一章读后感读完叙事疗法实践地图的第一章,就像是在探索一个神秘又有趣的新领域时,刚刚推开了第一扇门,那感觉既新奇又兴奋。

这第一章就像是一个超级贴心的导游,在我还懵懵懂懂的时候,给我勾勒出了叙事疗法的一个大致轮廓。

作者一上来并没有给我甩那些干巴巴、让人头疼的专业术语大轰炸,而是用一种特别接地气的方式,就像朋友聊天似的开始讲述。

我感觉自己就像在听一个有着无数奇妙故事的长者娓娓道来。

在这一章里,我了解到叙事疗法它不像是那种特别生硬、古板的治疗方法,它更像是在跟故事打交道。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不就是由各种各样的故事组成的嘛。

它让我意识到,原来那些我们平常可能觉得稀松平常或者根本就没太在意的故事,其实背后都有着巨大的力量。

比如说,我们有时候觉得自己的人生好像就那样,没啥特别的,但叙事疗法却像是一个放大镜,能把那些隐藏在故事角落里的小细节、小情感、小意义都给放大出来。

而且我发现叙事疗法特别尊重人,就像把每一个来寻求帮助的人都当成是一本独一无二的、充满宝藏的故事书。

不是那种上来就给你贴个标签,说你这是有啥啥毛病,得按照啥啥方法来治的感觉。

它更关注的是我们内心深处那些被我们自己或者外界环境给压抑住的积极的小火花,就像是在一片看似荒芜的土地里寻找那些顽强生长的小花小草一样。

我还从这第一章里感觉到,叙事疗法就像是一场冒险之旅。

治疗师就像是一个勇敢的探险家,陪着来访者在他们自己的故事迷宫里穿梭。

这个迷宫里有欢笑、有泪水、有迷茫,也有希望。

每一个转角都可能藏着意想不到的惊喜或者挑战。

我都有点迫不及待想跟着这个导游继续往这个神秘的叙事疗法世界里深入探索了,就像一个好奇的孩子,知道前面有更多好玩的东西在等着自己。

这第一章就成功地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让我觉得这个叙事疗法肯定还有更多有趣的“宝藏”在后面等着我去挖掘呢!。

《叙事医学的原则与实践》读后感

《叙事医学的原则与实践》读后感

《叙事医学的原则与实践》读后感
《叙事医学的原则与实践》是一本关于叙事医学的重要参考书,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叙事医学的原则和实践,探讨了如何用叙事的方式来改善和改变患者的生活。

作为一名医学学生,我在阅读这本书时感到深深的触动,它给了我对叙事医学的全新认识。

《叙事医学的原则与实践》指出,叙事医学是有助于通过编写病史、收集患者病例建立故事性档案,以及进行有意义的治疗机制,来改善患者病症和改变患者生活的方法论。

此外,该书还解释了叙事医学的核心理念,即从患者的角度建立一个故事,以及如何在治疗中把这个故事应用到患者的病例中。

这本书还提出了一系列的针对患者的治疗措施,借助叙事医学的方法实现,如采用共同的叙事技术、编写“脱离痛苦”的叙事、使用治疗小组来管理病情等。

《叙事医学的原则与实践》在实践中也有重要意义。

叙事医学拥有强大的治疗功能,它可以帮助患者从病症中解脱出来,重新获得自信和自我意识。

通过它,患者可以更好地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

另外,它还可以帮助患者寻找内在的力量,并且可以把患者的故事写下来,以便更容易得到他人的理解。

叙事医学的强大功效不仅可以帮助患者,而且也可以帮助医生。

通过叙事医学,医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患者所处的情况,更好地进行诊断,更好地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总之,《叙事医学的原则与实践》是一部非常有用的书,它介绍了叙事医学的原则和实践,明确了叙事医学的功效,让我更加清楚地
认识叙事医学,同时也给了我关于实践叙事医学的理论指导。

我深信叙事医学的发展将给病人的治疗带来极大的改善,我也希望以后我能够在叙事医学的前沿做出自己的贡献。

叙事疗法有什么用?—叙事疗法的应用和感悟

叙事疗法有什么用?—叙事疗法的应用和感悟

叙事疗法有什么用?——叙事疗法的应用和感悟对于一些创伤后功能障碍,尤其是情感创伤,我们常常要用到叙事疗法,其理论来源于行为主义的系统脱敏。

李明老师在京师博仁的课程上讲到,叙事治疗具体操作就是通过精神分析的技术,把那些和症状表现有关的事件找出来,然后通过叙述的方式表达出来,在一遍又一遍的描述中,通过重新体验、经历、脱敏,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加入认知的调整,情感的宣泄,以及后期告别的仪式等等,最终使创伤事件变成了一个可以讲述的故事,而且不再影响自己的生活,其中需要做到的包括:1、叙事疗法用适当的方法找到遗漏的片段,让那些因以偏概全而造成的错误认知和归因得到澄清。

比如:“我父亲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哦,是从你出生到现在,他都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吗?有没有某一个阶段是合格的?你认为他最不合格的时期是哪个时期?这样一个不合格的父亲和你今天的问题有多大的联系?”还有:“我的人际关系一直很不好”“似乎人际关系对于你来说是一件很困惑的事情,不过有没有例外?比如在什么时候,或者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下,人际关系其实并没有影响你?或者说你的人际关系其实还是说的过去的?”2、发展出双重故事,自行找出解决之道。

比如,面临着考研还是工作的冲突,通过自我的对话,不断的在我寻找冲突的原因,反复去表达矛盾的核心,最终来访者就会明白,让自己犹豫不决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当把这些影响自己决定的情结、不良思维模式、不安全的假设和负性思维都得到解决之后,自己也就可以坚定的做出决定,并且可以有勇气为自己的选择去承担必然的责任。

3、叙事疗法提出焦点要放在曾经绊倒自己的地方。

也许那是从来没有和别人讲过的创伤,也许那仅仅是一个记忆加工的阴影,但是你真实感受到了伤害,这是最重要的。

所以客观是否存在有时候并不重要,事情真的有没有发生,也无法澄清,关键是你的感觉我们如何去面对。

通过叙述,通过宣泄,通过眼动技术,我们可以把这些画面重新调出来,我们重新去体验,重新去经历,完成我们的未完成,并且把它从创伤事件变成一个倒霉的故事,我们的感受就会降低,我们的症状就会消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读后感10篇《叙事疗法实践地图》是一本由迈克尔·怀特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的194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2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读后感(一):对“智慧积极的课堂”教学心理工作坊的启示三个环节:1.天气报告:积极动机的激发与唤醒2.沙盘排列:排列学生、我、课程、课堂的关系,呈现张力与矛盾,特别是激发个体的被卷入感——“神入”,身心灵的全方位体验与觉察。

3.三人小组讲述教学的故事:我——我的老师,我——我的学生。

第三个讲故事环节:要求聆听者与复述者:(1)焦点放在表达的准确性上。

他人的故事,什么唤起了你的注意,什么引发了你的想象力,指出具体他人的用词或特定的情感,不能泛泛地说。

(2)焦点放在意象上。

描述你在倾听他人时,脑海里浮现的什么意象。

(3)焦点放在个人共鸣上。

对他人表达中那些部分如何触动了你的自己经历的情感。

(4)焦点放在触动上。

你所受到的触动和体验,把你的思想带到了哪里,如:你自己个人生命历程的反思、工作生活的理解,或者使你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了什么不同的理解,对自己的教育困惑或课堂人际关系有了不一样的行为选择。

切忌去表扬批评讲述者。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读后感(二):要点整理!作为一名治疗师,要保持对自己所作所为的反思态度。

1.外化对话来访者认为他们生活中的问题源于他们内在品性的问题,或他们人际关系本身的问题。

外化对话的技术是将通过对问题对象化而改变这种内化的理解。

※因为人们对生活的内化理解的思维习惯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人们咨询的很多问题实际上是文化的问题。

如果一个人就是问题本身,他能做的就很少,因为每一个行为都意味着自我破坏。

将自我和问题间划清界限,改变这种关系的可能才会出现。

2.改写对话+凸显特殊事件的对话改写对话帮助人们察觉曾被忽视却非常有意义的事件或经过。

这些特殊事件可能与大量的日常生活体验“不搭”,因此没有被注意或被赋予意义。

但是这类体验可以成为开发人们新的生活的故事线索。

这就是改写对话的起点。

改写对话将对话分为行为蓝图和意识蓝图。

行为蓝图描述事件,意识蓝图赋予事件意义。

3.重塑对话改变消极的自我认同。

重塑对话基于这样一个观念:身份认同基于“生活协会”,而非核心自我。

这个“生活协会”的会员是一个人过去、现在和对未来的心理投射中的重要人物,这些重要人物的话对这个人的身份认同的形成具有影响力。

4.界定仪式--引入外部见证人主要程序是:当事人讲述重要的生活故事→外部见证人复述→当事人对见证人的复述进行复述(主要是发挥共情的作用。

)感想:所有的技术并非孤立的,而是互相协助的。

对于青少年,成年人,家庭需要不同的技术。

例如,对于青少年,他的自我认同没有完全形成,可能更多需要外化对话,而成年中年人,则是重塑对话。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读后感(三):(三)身份认同奠基于“生活协会”叙事疗法实践地图之身份认同奠基于“生活协会”身份认同并非奠基于核心自我,而是“生活协会”。

在重塑对话这里,第一个提出的就是这样一句话。

“生活协会”是个什么东西呢?书中说,这个协会里面的会员是“一个人过去、现在和对未来的心理投射中的重要人物,这些重要人物的话对这个人身份认同的形成具有影响力”。

简单来说,就是你的重要他人的合集。

人毕竟是一种社会性的群居动物,所以再怎样独立或所谓场独立型的人,还是免不了要受到一个乃至许多个重要他人的影响。

每个人的“自我”,并不是仅仅依靠自己的意愿形成的,而是在许多“舆论”影响下一步一步构建起来的。

在交互作用分析里面,想要改写脚本从而终结坏循环,前提是先要认识自己的“心理游戏”,而在这之前的第一步是要意识到“心理游戏”的存在。

而这里,想要重塑对话,想要分辨哪些影响不再合时宜、阻碍,也得先认识到自己的“生活协会”里面有哪些成员,从而分辨自己被哪些成员的哪些话困住了。

也因此发现,自己对哪些“话”产生了偏见,给自己造了桎梏。

这些重要他人不限于普通亲朋好友,喜爱的玩偶也可以对认同产生影响。

被动回忆过去,并不是重塑对话。

将一些重要关系重塑,从而重塑积极的身份认同。

书中的杰西卡拥有一个“被虐”主题的脚本,在治疗师引导她说出一些积极的自我价值感时,她胆怯而好奇。

那是因为,有时候,自己都忘了自己的有点,而相信了一些重要他人的消极指责。

你认为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再清楚不过的谬误,对于他人或许是灾难性的。

那些显而易见的评价,或许是颠覆性的。

故而夸奖若是及时,甚至能拯救绝望。

一经懂得,那个瞬间足以让人永生不忘。

要重塑,得先破。

若已破,理之。

提供了平台让人们修改“生活协会”里的会员资格,这让重塑身份认同成为可能。

而这里也发现了一件事情,对于“丧失”,是否人们的心理障碍就是由于不愿接受失去而造就的呢?逼迫承认失去真的比较好吗?还是让人重新梳理与所失之物的关系,会让人更懂得如何处置情感?《叙事疗法实践地图》读后感(四):(二)装修记叙事疗法实践地图之装修记来,想像一只蜗牛般的人。

每个走进咨询室的来访者,仿似背着一栋房子的房东。

房间脏了乱了,也不可能直接就丢了,扫扫洗洗,能继续承担干净舒适住所的职责。

这里所要说的,是还没面临拆迁的修葺、装修问题。

几乎没有完美的房子。

在描述的时候,每个人会重新认识它。

跟“参观者”一起重新发掘那些习以为常景观的背后,一起发现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和细节有时候,突然要你开口“聊天”,你会觉得很茫然,到底该说什么?突然要来访者介绍这一栋也许平日完全被忽视的建筑,真是千头万绪难以开口。

不过,只需要在看到房子全貌时,开口问其中一个特别突出或突兀的局部,就足以让来访者开始断断续续地讲了,慢慢变得流畅、侃侃而谈。

切入时,有两个选择。

一则直击核心,把建筑最大的缺憾圈出来,然后围绕着它做一系列的修改。

二则从细处的表象改起,慢慢让核心暴露,将阵痛期缩到最短。

如何选择,纯粹见仁见智的多条途径通山顶。

接着就可以一起探寻房子设计的不合理之处和闪光点了。

一点一点发现每个细节,然后去粉刷墙壁、安排格局,于是慢慢地,房子的色彩变了,或者说你走进房子的第一感觉变了。

因此,你进房子后的行动模式、习惯路径也略有改变。

嗯,来访者改变习惯用语的背后常常是心境、思维模式的扭转、发展。

因为意识蓝图有改动,行为蓝图也跟着修订。

而行为蓝图的固定,也会形成、强化新的意识蓝图。

每一次,你参观自己的房子,都是去更加了解它,知道哪里可以改进,哪里值得夸奖。

而你跟别人表述你对这房子的想法,有助于你梳理自己的见解。

你看见,和你表达出来,始终不是同一回事。

而你对房子的不同表述,意味着房子本身的改变。

每个人的房子,用的材料既相似又不尽相同。

不少人用瓷砖铺客厅的地板而在卧室铺木地板,但也有人在房子铺上了木地板,却让卧室保持水泥地的状态。

这个差异,某程度上就是这个人专属的状况。

有人说木皮,有人说木地板,结果他们其实是想表达同一件事情。

虽然在这个心目中,全实木和木皮是不一样的,在那个人心目中木皮和地板是两个东西。

了解这些差异,理解它们,这本身,也就是一种共情了吧。

好了,绕圈绕够了。

修葺房子,就像改写自己的生活故事。

如果把每个人的自我、心理,比作一栋建筑。

那么,在你成长、往成年奔驰的过程中,它大概很难能够一层不变,会翻新、会装修、会僭建乃至拆、重打地基、另建。

你的建筑就是你的故事。

上面绕完了,下面简单重申书中案例所蕴含的几个关键:1、一点点坏,并不影响你的整体。

2、通过不断更新概念,为自己下不同定义,正向地认同自己,与自己和解。

这,也是改变“执着”方向的契机。

3、虚拟语气有时能帮助来访者用不同角度去重新审视问题。

4、部分艺术作品是有治疗作用的,但其“治疗作用”也是双刃的,不得当则容易造成二次创伤。

5、了解来访者的独特定义与词汇也算是一种支持。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读后感(五):(一)即兴编导演是一门艺术叙事疗法实践地图之即兴编导演是一门艺术相信从业者都不会否认,咨询是一门费心力(而不仅是脑力)的艺术。

精彩的案例甚至如同一部扣人心弦的电影、小说让人拍案叫绝。

把内在的对话、脚本外显,表达本身就迫使来访者去整理、组织、分类,选择词语、组织句子去描述,这个过程自会令来访者对事情有更深入的了解。

下定义,清晰概念,建立更为清晰“正确”的理解。

顺带提一句,大家都知道:自己心里明白,和说出来乃至承认它永远都是两回事,感觉和意义完全不可比。

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说出来、问出来的每个问题几时再相似,对每个人的意义也是不同的。

何况说与不说。

首先,和来访者一起为问题下定义。

来访者通过描述,原先只是模糊在脑海中的概念变得清晰、具体,把“看似无关己”的伪装彻底撕开。

就是对问题的理解和定义变成所谓的“接近经验的”和”独特的”。

接着,就这定义,看看问题有什么影响。

有时候,人们只是被“问题”这个面具吓倒了,而不是问题实际的害处。

而如果发现最坏影响也不过如此,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我们有时候需要学会“客观”对自己的处境做评价。

在问题来临的时候,别急着投降或不屑,别急着崩溃或逃避,不是听别人怎么说而是听从自己内心来对这一切作评价。

这一举动本身就很有价值,能更真实反映出问题的根本所在和程度轻重。

或许这也算是,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一个起步。

毕竟,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才是最重要、最应该得到重视的。

很多时候,在咨询中我们对于问“为什么”是比较谨慎的,因为这样的问句很难保持中立,来访者很容易将之理解为咨询师的不接纳或批判。

但是很多时候,“为什么”是挖掘出问题关键的钥匙,能引导来访者去思考那些“司空见惯”。

让来访者不仅仅把自己局限于那些定论,而去思考形成的道理和打破的可能性,甚至,发现这些“理所当然”的定论,其实根本就毫无道理。

所以,让来访者不感到受批评的中立询问,是重要的提问技巧。

(话说,很多时候我们对很多东西仅仅只是“知其然”,从来没想过可以、需要“知其所以然”。

乃至于有些对自己对他人的错误定义持续多年。

)初次来访的重要性无需多说。

而来访者带着一个或具体或抽象的问题来咨询,而让其来咨询的特殊事件是起点。

这个导火索,或许可以作为起始意象。

个人认为这个切入的时机还蛮关键的,让来访者既对被忽略的细节感兴趣,又不觉得受侵犯。

这一部分,和心理剧操作有很大程度的可借鉴性。

来访者在这里的参与,甚至可以粗浅地理解为心理剧言语版的操作。

这样重造来访者的故事,赋予新的积极的意义,就像是创作一个或峰回路转或柳暗花明的剧本一般。

只不过,这是即兴的,私人的。

言语可分为几类,其中对话言语是最考验反应性的高情境性的言语。

而这众多咨询的技术方法都离不开最根本的对话,而叙事疗法更是即兴在口头上和来访者创造剧本的艺术。

家排、心理剧、意象对话治疗、TA理论、叙事疗法其实都考验了咨询师的“导演”能力。

个人相信,意象也是一种行为,一种心理内部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