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合集下载

管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期汇报

管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期汇报

1、教学资料
• 教材 • 教学大纲 • 课件 • 教案 • 习题库 • 案例集 • 专业网站
管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期汇报
(1)教材
• 教材简介
现使用王筝教授主编,河南人民 出版社出版的《管理学基础》, 21世纪高职高专精品教材。正 计划出版程新富主编,河南科学 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十 二五”财经专业规划教材《管理 学基础》。
• 何宏剑 •河南省商业行业协会 副会长、 •郑州希瑞营销管理咨 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管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期汇报
(五)实践条件
• 校内实训 • 校外实训
管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期汇报
1、校内实训
• 1.工商管理模拟教学实验室的实训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实训、财务管理实训、销
售实战实训、经营战略实训、高层决策实 训。 • 2. ERP软件包括以下模块:
• 多元化分层教学:为了适应我校多专业的需要, 探索多元化分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对象的多元 化、层次性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
管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期汇报
2.教学方法
• 任务驱动教学法 • 情景案例教学法 • 角色扮演教学法 • 管理游戏教学法 • 开辟第二课堂
管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期汇报
3.教学手段
管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期汇报
长通物流公司
管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期汇报
恋日家庭用品有限公司
管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期汇报
河南迪信通电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管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期汇报
(六)教学效果
• 校内评价:
主讲教师教学考核优秀,受到督导专家和学 生的一致好评。
• 社会评价:
学生一次就业率在95%以上,学生受到用人单 位好评。

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精品

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精品

《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自评报告申报学校:xxxx学院申报级别:xx精品课程课程名称:管理学主讲教师:x x x授课对象:管理类本科专业建设时间:20xx—20xx年申报日期:20xx 年 6 月xx省教育厅目录一《管理学》课程简介 (3)(一)课程历史沿革 (3)(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3)二《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 (4)三《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特色 (5)(一)教育与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条件 (5)(二)教研与科研是带动和促进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 (5)(三)推广运用教研成果和建设网上课堂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内容 (6)(四)着力提高教学质量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 (6)四《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的基本内容 (6)(一)教学队伍建设 (6)(二)教学内容 (9)(三)教学条件 (11)(四)教学效果 (12)五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3)六自评方式与评估结果 (14)七《管理学》课程建设逐项评估分值表 (19)附件一《管理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二《管理学研究与精品课程建设论文选编》三精品课程建设自编教材之一《管理学》四精品课程建设自编教材之二《管理学案例选编》五《管理学》教案与课件六《管理学》习题集七管理漫画集锦八管理故事集锦九管理学名人名言录十管理游戏集锦十一《管理学》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佐证材料汇编(一、二)十二《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佐证材料汇编十三《管理学》课程教学条件佐证材料汇编十四《管理学》课程教学效果佐证材料汇编十五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网上课堂资料节选(一、二、三)一、《管理学》课程简介(一)课程历史沿革xxxx学院管理学类课程最早的源头,是80年代初期开始的在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和有色金属管理干部学院开设的企业管理干部培训和管理类成人学历教育课程。

随后,两校分别建立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建的“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国际劳工组织安全卫生信息中心中国分中心“中国煤炭职业安全卫生信息中心”和与澳大利亚合作的“中澳管理培训中心”,全面引进介绍西方现代管理科学与安全管理科学。

课程建设工作总结范文模板

课程建设工作总结范文模板

课程建设工作总结范文模板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总结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

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总结1所谓精品课程就是指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自实施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精品课程成为我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我校精品课程建设概况我校的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经过一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截止到上学期,我校已有精品课程五门,分别是:李楠主任的高一《化学》,肖伟老师的高一《数学》,刘磊老师的《哲学与人生》,孙传洪老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李兴桂老师的《畜禽解剖生理》等。

随着精品课程建设的推进和发展,我校的精品课程数量会逐年增加,质量会逐年提高。

为了规范精品课程建设,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了《利辛县王人职高精品课程实施方案》,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完善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促进了精品课程的有序发展。

二、经验总结我校精品课程建设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和我校的总体规划,学科传统和重点投入是分不开的。

简言之,我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有以下几点经验:1、领导重视我校成立了精品课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张献毅担任,副组长由王孝民副校长和李楠主任担任,其余领导班子和教研组长人成员。

精品课程建设由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农学、养殖三个专业组及教务处落实和组织实施,在精品课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工作,设精品课建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教务处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

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一、引言管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各高校纷纷开展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本报告旨在总结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和成果,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二、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管理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传统的管理学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因此,各高校纷纷开展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1. 教学内容的优化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第一步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传统的管理学课程内容较为陈旧,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调整,引入最新的管理理论和案例,提高教学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同时,还需要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将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多元化的知识体系。

2. 教学方法的创新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第二步是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传统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

因此,需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团队合作、实地考察等,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同时,还需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将现代技术手段与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3. 教学资源的整合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第三步是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

传统的管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分散,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因此,需要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如教材、案例、课件等,构建完整的教学资源体系。

同时,还需要注重校企合作,引入企业资源和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实用的教学资源。

四、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果和效果经过多年的努力,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效果。

首先,教学内容得到了优化,管理学课程的前沿性和实用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其次,教学方法得到了创新,管理学课程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管理学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管理学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二00九年四月十日《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课程建设小组自2006年2月起,《管理学》课程被学校确定为第二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来,课程建设小组按照《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级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等文件精神与要求,积极、努力、认真地开展《管理学》课程建设工作,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手段和课程特色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完成了预期的建设目标与任务,使《管理学》课程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

Ⅰ.教学队伍建设1.1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管理学》课程教学队伍梯队:负责人为何苏华教授,主讲教师有陈晶瑛、杨望成、黄耀辉三位副教授,另有三位青年教师。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曾多次获得学校等有关部门奖励。

《管理学》课程教学队伍1.2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为提高《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高任课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制订了科学合理的“《管理学》课程师资队伍培养计划”,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取得了可喜成效。

教师职称、学历结构更加合理,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目前,《管理学》课程教师队伍共7人,是一支老中青相结合、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比较合理的队伍。

近三年来,有2位教师(罗锋、辛焕平)职称从讲师晋升为副教授,有1位教师(杨望成)获得博士学位。

目前,职称结构情况: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学历结构情况:博士1人,硕士4人(其中在读博士2人),本科2人。

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

1.3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管理学》课程教师队伍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学改革成效显着,受过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和教学表彰,承担8项教研课题,并发表了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6篇。

2006年以来《管理学》课程教师教学改革获奖情况一览表2005年以来《管理学》课程教师教研课题一览表2006年以来《管理学》课程教师发表教研论文一览表Ⅱ.教学内容2.1课程内容《管理学》课程是学生入校后第二学期开设的学科专业基础课,开课时间早,教学内容前置于其他课程,因此做好《管理学》课程内容设计至关重要。

管理培训课程设计工作总结汇报

管理培训课程设计工作总结汇报

管理培训课程设计工作总结汇报管理培训课程设计工作总结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XX公司管理培训部门的XX,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向大家汇报我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所负责的管理培训课程设计工作。

首先,我想简要回顾一下我们的目标和背景。

作为一家快速发展的公司,我们意识到培养和发展优秀的管理人才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决定开展管理培训课程,旨在提升员工的管理能力和领导力,以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需求。

在这次课程设计工作中,我主要负责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与培训部门的同事进行了深入的需求调研,通过与各部门负责人的沟通和访谈,了解到他们对于管理培训的期望和需求。

这些调研结果成为我们设计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确保我们的培训能够真正满足员工的需求。

其次,我与一些内外部专家进行了合作,共同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培训课程。

我们的课程涵盖了领导力发展、团队管理、决策与问题解决、沟通与协调等多个方面,旨在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

同时,我们还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些案例和模拟演练,以帮助员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第三,我负责了课程的实施和评估工作。

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座、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满足不同员工的学习需求。

同时,我们还邀请了一些优秀的公司内部员工作为讲师,以分享他们在管理领域的经验和教训。

在课程结束后,我们还进行了学员满意度调查和学习成果评估,以了解课程的实际效果,并对课程进行改进。

最后,我想分享一下我们取得的一些成果和反馈。

根据学员的反馈和评估结果,我们的管理培训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许多学员表示,课程内容丰富、实用性强,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管理知识。

同时,他们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如增加案例分析的数量和深度、加强课后辅导等,我们将会在后续的课程设计中予以考虑和改进。

总之,这次管理培训课程设计工作是一次宝贵的经验,也是我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通过这次工作,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能力,还学到了很多与人沟通、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相关的知识和技巧。

管理学课程总结报告800字

管理学课程总结报告800字

管理学课程总结报告一、引言管理学课程是一门涵盖了各个层面的学科,通过学习管理学,我深入了解了企业内部的运作机制、组织架构和决策过程。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从中获得了许多有用的启示和经验。

本篇报告将对我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学习和体会进行总结和归纳。

二、组织结构与管理组织结构是企业内部的“骨架”,它决定了各个层级之间的权力关系和信息传递流程。

学习管理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不同的组织结构模式以及它们的优劣势。

传统的功能性分工结构在规模较小的企业中更为常见,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复杂性增加,矩阵式和网络式组织结构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中,矩阵式组织结构可以更好地适应多元化和灵活性的需求,但它也带来了更多的协调和沟通成本。

网络式组织结构则更加注重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自主性,通过搭建多个节点的连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组织的灵活性。

在实际的管理实践中,我了解到组织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企业的战略目标、行业特点和市场环境等因素。

一种合理的组织结构应该能够实现高效的资源配置和协调配合,提升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三、领导与决策作为企业管理中的核心环节,领导与决策直接影响着组织的发展和员工的工作效能。

通过学习管理学课程,我认识到领导力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在不同的领导风格中,事务型领导和变革型领导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事务型领导更注重维持现状和执行任务,适合于稳定的环境和简单的工作任务;而变革型领导则更注重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适合于变革和创新的环境。

在决策过程中,管理者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因素,制定出最优的决策方案。

在此过程中,决策者需要具备信息收集和分析的能力,以及高效的问题解决和风险评估能力。

同时,决策也需要考虑到时间、成本和风险等因素,以平衡各方利益。

四、团队管理与合作团队管理和合作是现代企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学习管理学,我了解到团队的优势和特点,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团队管理和促进合作。

校级优秀课程建设阶段总结管理学原理汇总

校级优秀课程建设阶段总结管理学原理汇总

也能考察外语水平。
十分同意 4.8% 基本同意 18.7% 十分不同意 18.7%
不太同意 无意见 29.9% 27.8%
校级优秀课程建设阶段总结—管理学原理:12
教学资料

修订《管理学原理学习手册》 购买辅助教学音像资料 购买教学参考资料 PPT课件与声像案例上网
校级优秀课程建设阶段总结—管理学原理:13
支出
– – – –
校级优秀课程建设阶段总结—管理学原理:16
《管理学原理》教学小组
校级优秀课程建设阶段总结—管理学原理:17
校级优秀课程建设阶段总结—管理学原理:7
问卷调查
我觉得每学期都开双语课,对于提高和巩固的英
语水平非常有效。
十分不同意 13.4% 十分同意 8.6% 无意见 26.9% 基本同意 30.6% 不太同意 20.4%
校级优秀课程建设阶段总结—管理学原理:8
问卷调查
通过《管理学原理》的双语教学,使我既掌握了
PPT课件
校级优秀课程建设阶段总结—管理学原理:14
网上资料
校级优秀课程建设阶段总结—管理学原理:15
费用收支

收入
– – 学校拨款5000元 学院配套6000 元 参加研讨会及发表论文 购买声像及其他资料 购买教师上课用U盘 问卷调查与数据处理 4000元 3800元 2800元 400元

无意见 18.3%
校级优秀课程建设阶段总结—管理学原理:10
问卷调查
《管理学原理学习手册》可以帮助我理清学习思
路,掌握学习重点。
无意见 不太同意 10.7% 十分不同意 7.5% 15.0%
基本同意 十分同意 20.9% 46.0%
校级优秀课程建设阶段总结—管理学原理:11

饭店管理概论精品课程建设汇报

饭店管理概论精品课程建设汇报

饭店管理概论精品课程建设汇报汇报内容:课程定位教学改革建设成效课程特色和创新努力方向一、课程定位(一)课程的性质《饭店管理概论》以饭店为研究对象,以饭店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主要内容,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知识重要的主体部分,也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步入酒店管理的基石。

具有理论性强、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的特点。

它介绍了饭店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构架,阐述了饭店管理的主要概念和方法,能够让参加本课程学习的学生对饭店管理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认识。

(二)课程任务教学相长,理实一体,专兼结合,打破常规,校内培养和行业实践相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专业意识,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以致用,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改革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我们对课程的内容、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测评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配套的探索,为课程的后续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1、以职业能力养成为基点,深度整合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调研的结果,认真分析工作任务和工作能力要求,结合酒店行业的职业能力标准,通过分解---重构----提炼----融合,形成了6大板块:基础理论知识、组织计划管理、服务质量与客户管理、饭店业务和职能部门管理、饭店综合性管理和管理者的素质要求。

采纳饭店资深人士的建议,整合、序化了了饭店六常管理、饭店走动管理、创建绿色饭店、饭店星评知识。

使教学内容贴近行业实际和企业需要,形成三合一(理论、技能和综合素养)的课程体系。

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技能要求以实际应用为主线,综合素养以创新型饭店职业经理人为目标。

形成开放式、全程化的教学环境。

完成了从传统专业技术能力培养过渡到综合能力的培养,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行动领域,课程设计为以饭店工作过程为导向、饭店接待中的各个操作项目为载体,构建职业能力阶梯培养的模块化过程。

在课程设计上重视工学结合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强调“教、学、做、用”的有机统一,使学生获得的能力渐进提升,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管理学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管理学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二00九年四月十日《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课程建设小组自2006年2月起,《管理学》课程被学校确定为第二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来,课程建设小组按照《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级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等文件精神与要求,积极、努力、认真地开展《管理学》课程建设工作,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手段和课程特色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完成了预期的建设目标与任务,使《管理学》课程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

Ⅰ.教学队伍建设1.1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管理学》课程教学队伍梯队:负责人为何苏华教授,主讲教师有陈晶瑛、杨望成、黄耀辉三位副教授,另有三位青年教师。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曾多次获得学校等有关部门奖励。

《管理学》课程教学队伍1.2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为提高《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高任课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制订了科学合理的“《管理学》课程师资队伍培养计划”,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取得了可喜成效。

教师职称、学历结构更加合理,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目前,《管理学》课程教师队伍共7人,是一支老中青相结合、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比较合理的队伍。

近三年来,有2位教师(罗锋、辛焕平)职称从讲师晋升为副教授,有1位教师(杨望成)获得博士学位。

目前,职称结构情况: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学历结构情况:博士1人,硕士4人(其中在读博士2人),本科2人。

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

1.3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管理学》课程教师队伍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学改革成效显着,受过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和教学表彰,承担8项教研课题,并发表了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6篇。

2006年以来《管理学》课程教师教学改革获奖情况一览表2005年以来《管理学》课程教师教研课题一览表2006年以来《管理学》课程教师发表教研论文一览表Ⅱ.教学内容2.1课程内容《管理学》课程是学生入校后第二学期开设的学科专业基础课,开课时间早,教学内容前置于其他课程,因此做好《管理学》课程内容设计至关重要。

《管理学原理》精品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管理学原理》精品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管理学原理》精品课程建设自评报告《管理学原理》课程于1996年首先在管理、经济、法学等专业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2000年被确定为天津商学院管理学科基础课,面向全院管理、经济类各专业和管理信息专业开设。

2000年,《管理学原理》课程被列入天津商学院院级重点建设课程计划,定为院级重点建设课程并开始建设。

2003年《管理学原理》课程被评为天津商学院优秀课程。

三年来,依据天津市教委有关要求和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在院系领导的支持,经过课程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对《管理学原理》课程进行了系统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和效果。

1 建立了高素质的教学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

《管理学原理》课程建设过程中,始终把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成为课程建设的重点。

经过几年的优化组合,已经建立了一支由12人组成的,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的教学队伍,为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1.1教学队伍结构合理教学队伍结构合理,可从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进行衡量。

学历结构:博士3人,占课程组人数的25%;硕士学位8人,占课程组人数的66.7%;大学本科1人,占8.3%。

职称结构:教授2人,占课程组人数的16.7% ;副教授6人,占课程组人数的 50%;讲师4人,占课程组人数的33.3%。

副教授以上教师为本科生授课的比例为100%。

形成较为合理的职称梯队。

年龄结构:课程组教师平均年龄40.67岁,年龄最大的58 岁、最小的30 岁,其中50岁以上1人,占8.3%;46-50岁1人,占8.3%;41-45岁6人,占50%;31-35岁4人,占33.3%。

中青年教师占多数,年富力强。

1.2教学队伍整体素质高《管理学原理》课程负责人李垣明,经济学博士,教授。

曾受联合国人口基金资助到联合国人口研究中心(埃及开罗)做访问学者;赴澳大利亚查尔斯德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为美国最大的培训公司阿拉莫公司(ALAMO)中国培训师以及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IPMA)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师,长期为政府部门和各类企业进行经济管理方面的各种培训,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教学和培训经验。

精品课结题报告

精品课结题报告

篇一:精品课程建设结题报告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结题报告书立项编号: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所属系部:建设时间:填表日期:化工原理田海玲化学化工系 2007-2010 20100729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制12345篇二: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结题报告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结题报告书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所属学科门类所属专业二级类课程建设负责人所在单位填表日期年月日湖南理工学院教务处制篇三:《管理学》精品课建设结题报告2014.12《管理学》精品课建设结题报告《管理学》课程是我院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课程组结合本校的定位制定了明确的精品课课程建设计划,提出把建设“优秀的教师团队、合理的教学内容、科学的教学方法、高水平的教材”作为我们的建设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突破口,突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本着这一目标定位,我们进行了大量扎实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结如下:一、《管理学》介绍1、管理学的地位《管理学》课程理论性强,涉及面广,起到引导学生专业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的作用。

自2002年我院陆续开设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专)、财务管理(本)和市场营销(本)等专业以来就被列为该专业的核心专业学科基础课。

2、课程内容体系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历史与趋势,以及围绕四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对所学专业、职业发展有先导性认识,为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师资队伍和科研情况管理课程组拥有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和较好的教学效果,无论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敬业精神和教学水平方面都是比较突出的。

课程组负责人李苏教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教学管理能力。

课程组的教师在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

两年来,课程组取得成果有:1、编写《管理学》教案2、制作《管理学》电子课件3、教师《管理学》教学录像4、编写《管理学》案例与习题5、编写《管理学》教学大纲6、编写《管理学基础》教材(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普通高等教育经济管理类“十二五”规划教材,获校教学成果三等奖)7、撰写论文6篇三、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坚持以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系统,完整地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而且注重对学科发展趋势和知识创新的介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管理课程总结报告

管理课程总结报告

管理课程总结报告管理课程总结报告本学期的管理课程已经告一段落了,在这门课程中,我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下面我将对本学期的管理课程进行总结。

首先,在本学期的课程中,我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管理理论和概念。

通过系统学习,我对组织行为、领导力、决策制定、沟通等方面的知识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

在课堂上,老师以案例分析和实践演练为主要教学方法,使我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并且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管理工具和技巧。

同时,老师还就当前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讲解,如创新管理、变革管理等,使我对管理领域的前沿动态有了更好的了解。

其次,在课程中,我还通过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锻炼了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在小组讨论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并且能够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互动,我学会了协调并解决团队内部的冲突,并最终达成共识。

在项目实践中,我负责了一项小型项目的管理工作,通过制定计划、分配任务、监督执行和总结反思,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项目,使之达到预期目标。

此外,本学期的管理课程还开设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企业参观、实习机会等。

通过实践活动,我不仅有机会亲身体验管理工作,还能够与企业管理者进行交流和学习。

这些实践活动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企业的运营和管理,并且加深了我对管理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最后,通过本学期的管理课程,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的管理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一些重要的管理能力。

我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如何有效地沟通与协调、如何带领团队和如何制定合理的决策等。

这些能力对我以后从事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本学期的管理课程是一门富有挑战和收获的课程。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自己的管理能力。

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学习和提高,为将来的管理工作做好准备。

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课程建设总结报告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通过多个学期的努力,我们成功地完成了本学期的课程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此,本人代表课程建设小组对本学期的课程建设进行总结报告。

一、总结过去,完善经验本学期的课程建设借鉴了以往的经验,总结了过去的不足之处,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和准备工作。

我们充分利用了学校教育教学资源,通过专业的培训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不断提高了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提升了教学质量。

二、确立目标,明确方向本学期的课程建设紧密围绕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了课程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注重教育教学的艺术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加强规范,优化课程本学期我们加强了对课程的规范管理,优化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资源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同时,我们也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四、创新理念,改革形式本学期的课程建设大胆创新,敢于尝试新的理念和方法。

我们引入了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等先进的教育手段,加强了学生与时代发展趋势的接轨。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项目式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加强合作,提高效率本学期的课程建设强调合作与交流,师生之间形成了紧密的互动关系。

我们注重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同时,我们也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家校互动的平台,形成了共同育人的合力。

通过本学期的课程建设,我们收获了成果,也面临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希望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各位老师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以及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1. 引言说到精品课程,大家可能会想,这到底是个啥?其实啊,它就像是一道精致的菜肴,外表看着美丽,味道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我们这次的课程建设,经过了一番辛苦的努力,终于把这道“佳肴”端上了大家的桌子。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我们这段时间的成果、经验和点滴感受,保证让你听了忍不住想点一份。

2. 课程建设的过程2.1 确定目标首先,咱们得说说这课程的目标。

目标就像一颗北极星,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我们想要打造的,不仅是一个课程,而是一个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升他们能力的学习平台。

在确定目标时,大家可真是“众志成城”,脑洞大开,讨论得热火朝天。

有人说:“我们要让学生爱上学习,就像爱上吃冰淇淋!”这句话一出,大家都笑了,气氛瞬间轻松了不少。

2.2 课程内容设计接下来就是内容的设计啦。

这部分可得好好琢磨。

我们希望每个模块都能紧贴实际,既要有深度,也要有趣味。

比如,在讲解理论的时候,我们用生动的案例和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是“引人入胜”。

老师们也是个个使出浑身解数,想尽办法把晦涩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有时候甚至还会加点幽默,让课堂活跃起来。

3. 教学方法与手段3.1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上,我们可是一点都不含糊。

除了传统的讲授,还有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甚至是在线互动,真的是应有尽有!有的同学甚至提议来个“翻转课堂”,让学生自己当老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活跃得像个嘉年华。

这样的教学方式,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真是“百花齐放”。

3.2 评估与反馈当然,课程建设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评估和反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们设定了多种评估方式,从小测验到期末项目,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效果。

而每次课程结束后,老师们都会认真收集同学们的反馈,有时候甚至会收到一些幽默的建议,像是“能不能在课堂上放点音乐?”这让我们意识到,课程不光要有内容,更要有氛围。

4. 收获与反思4.1 成果与成就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课程终于迎来了第一次评估。

课程建设方面工作总结报告

课程建设方面工作总结报告

一、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课程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得到了广泛关注。

我校在课程建设方面不断探索,积极实施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现将我校课程建设方面工作总结如下:一、课程建设总体情况1.优化课程体系。

我校根据国家教育改革精神和市场需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优化。

优化后的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加强课程建设。

我校积极推动课程建设,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程质量。

目前,我校已建设了一批优质课程,其中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5门。

3.完善课程管理制度。

我校建立健全课程管理制度,规范课程建设流程,确保课程建设有序进行。

二、课程建设主要工作1.课程体系改革。

针对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我校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2.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我校鼓励教师开展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程质量。

同时,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3.课程评估与监控。

我校建立健全课程评估与监控体系,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改进课程建设。

4.校企合作课程开发。

我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效1.课程质量显著提高。

通过课程改革,我校课程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学生满意度不断提升。

2.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3.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通过课程改革,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将继续加强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提高课程质量。

2.课程资源建设还需加强。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将加大课程资源建设力度,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汇报

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汇报

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汇报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汇报精品课程建设是我校一项重要的教学改革举措,旨在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全体教师通力合作,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下面对我们的精品课程建设进行总结汇报。

一、推进思路我们的精品课程建设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开展专题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我们确定了以下推进思路:1. 以需求为导向:充分调研了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确定了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我们发现,学生对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很高的需求,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新兴领域的发展机会。

2. 教材研发:针对我们的课程建设目标,我们进行了教材改革和研发,使之更加贴合实际和时代发展的需求。

我们注重强化实践环节,加入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等内容,使得教材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3. 教学方法创新:我们尝试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式教学、团队合作学习等,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我们鼓励学生多做实践,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师培训和评估:我们注重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程建设能力,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和研讨会。

另外,我们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对课程进行了定期的评估和改进。

二、取得成果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的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1. 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材的改革,我们的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了更好的检验,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明显增加。

2. 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我们的精品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通过实践环节的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有力的提升。

3.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的精品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等。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管理学课程建设特色报告

管理学课程建设特色报告

《管理学》课程建设特色报告《管理学》课程组,以国家精品课程为标杆,在多年积累和探索的基础上,系统地开展课程建设,努力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

课程建设特色包括:高端教学科研团队、创新性教材体系、“图钉式”教学法、多元化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管理。

目前,《管理学》课程建设已经初见成效。

一、高端教学科研团队管理学课程组以研究型大学为指导思想,通过在职培养博士、学术交流、科研教学研讨,教学方法改进、教材教案编写等方式,打造了一支科研教学双肩挑的高端教学团队。

高学历、高水平、高凝聚力是特色本团队的显著特色。

教学团队由8位企业管理专业的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组成,均为40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平均年龄36.4岁。

其中,教授2人(教授博导1人,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2人,6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讲师4人,校级优秀教师1人,优秀主讲教师2人。

管理学是全校重点课程,每年负责约400-500名本科教学及辅导工作,每学期,每一位主讲教师配备1名企业管理专业的硕士生或博士生作为助教,师生比例28:1。

团队特点如下:知识面广,一专多能。

几位主要成员均具有10年以上的教学经历,以管理学教学为主,兼顾战略管理、企业创新学、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管理沟通、营销管理、企业诊断与咨询等与管理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

最近几年每年年终考核都达到优良水平。

教学科研,相得益彰。

管理学团队的教师们勇于探索新领域,教学科研两不误,其研究领域涵盖软件、家电、物流、建筑、煤炭、机械、运输、农业、金融、信息、电力等十多个行业,研究成果已经为国家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企业腾飞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们不断将科研领域的最新实践成果融入课堂,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同学们学习兴趣浓厚,自学习能力增强。

由我校本科生、研究生组成的参赛队,曾获中国企业管理挑战赛冠军,世界企业管理挑战赛季军的好成绩。

管理课程总结报告

管理课程总结报告

管理课程总结报告管理课程总结报告管理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管理能力的重要课程,通过学习管理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的管理思维和管理能力。

本学期,我选修了管理课程,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我对于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合理的管理决策和技巧对组织和个人的影响。

通过这次管理课程的学习,我收获良多。

首先,在管理课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决策。

管理决策是组织管理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它直接影响着组织的运营和发展。

通过学习管理课程,我了解到管理决策需要有合理的思考和分析,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并及时做出决策。

我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会了如何进行决策分析和决策制定。

这对我今后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意义,无论是作为一名管理者还是一名员工,都需要学会如何做出合理的管理决策。

其次,在管理课程中,我学到了领导力的重要性和领导力的培养方法。

领导力是管理者必备的一项核心素质,它对于组织的发展和员工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学习管理课程,我了解到领导力的培养需要注重实践和反思,需要学会与团队成员合作和沟通交流。

在课程的实践环节中,我有幸担任小组的领导者,并与其他成员一起完成了一项管理项目。

通过这次实践,我更深刻地理解到领导力的重要性和掌握领导团队的方法和技巧。

此外,管理课程还教会了我如何进行有效的团队管理和协作。

团队管理是组织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一个高效的团队能够发挥出更大的生产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管理课程,我了解到团队管理需要注重任务分配、沟通合作和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在课程的小组项目中,我积极与小组成员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并及时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

通过这次团队管理的实践,我学会了如何协调团队成员的关系,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从而提高团队的整体效果。

总的来说,通过本学期的管理课程学习与实践,我收获了很多。

我不仅了解到了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还学会了管理决策、领导力和团队管理等重要的管理技能。

管理课程总结(3篇)

管理课程总结(3篇)

管理课程总结(3篇)管理课程总结(通用3篇)管理课程总结篇1一、建立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强化工作责任二、逐步完善各项应急预案体系,明确工作措施三、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组织应急救援演练四、编制、执行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开展事故救援演练五、抓好安全生产,认真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和建筑工程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活动六、应急救援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处置现场缺乏统一的组织和指挥,影响了救援工作的协调开展二是有关部门职责不清,反应滞后三是个别部门缺乏实战经验,贻误时机四是应急救援队伍的'非专业化和应急救援的物资储备与装备不足影响救援工作开展七、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建议一是充分发挥应急指挥系统的作用二是进一步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三是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四是加大资金投入,充实应急救援资源和完善救援技术队伍八、下一年管理工作计划今年,我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对做好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现将将主要工作情况报告如下:1、建立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强化工作责任。

目前,全市两级建设主管部门和建筑施工企业、市政公用企业都分别制定应急预案,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应急工作,逐步形成以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应急管理体系。

2、逐步完善各项应急预案体系,明确工作措施。

我局围绕建设领域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认真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和完善工作,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管理课程总结篇2时间飞逝,岁月如梭,一个学期又要接近尾声。

回顾一下,经历了很多,学习了很多。

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间的课程总结:首先,当然是在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这一堂课的学习。

第一次上周老师的课,便被老师的才学所折服。

感觉老师的大脑就像一台电脑,储存了大量的数据资料,随时都可以拿得出来。

对于课程知识也是了然于胸,娓娓道来,同学们积极性也很高,都很认真努力的在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二00九年四月十日《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课程建设小组自2006年2月起,《管理学》课程被学校确定为第二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来,课程建设小组按照《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级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等文件精神与要求,积极、努力、认真地开展《管理学》课程建设工作,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手段和课程特色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完成了预期的建设目标与任务,使《管理学》课程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

Ⅰ.教学队伍建设1.1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管理学》课程教学队伍梯队:负责人为何苏华教授,主讲教师有陈晶瑛、杨望成、黄耀辉三位副教授,另有三位青年教师。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曾多次获得学校等有关部门奖励。

《管理学》课程教学队伍1.2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为提高《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高任课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制订了科学合理的“《管理学》课程师资队伍培养计划”,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取得了可喜成效。

教师职称、学历结构更加合理,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目前,《管理学》课程教师队伍共7人,是一支老中青相结合、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比较合理的队伍。

近三年来,有2位教师(罗锋、辛焕平)职称从讲师晋升为副教授,有1位教师(杨望成)获得博士学位。

目前,职称结构情况: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学历结构情况:博士1人,硕士4人(其中在读博士2人),本科2人。

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

1.3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管理学》课程教师队伍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学改革成效显着,受过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和教学表彰,承担8项教研课题,并发表了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6篇。

2006年以来《管理学》课程教师教学改革获奖情况一览表2005年以来《管理学》课程教师教研课题一览表2006年以来《管理学》课程教师发表教研论文一览表Ⅱ.教学内容2.1课程内容《管理学》课程是学生入校后第二学期开设的学科专业基础课,开课时间早,教学内容前置于其他课程,因此做好《管理学》课程内容设计至关重要。

我们从以下方面入手对《管理学》课程内容进行了总体设计:1、妥善处理与后续课程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管理学》课程内容涉及的后续课程包括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

为了突出《管理学》课程教学重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我们对涉及后续课程的有关内容做简略讲述,而详细的讲述留给后续课程处理,从而既保证了《管理学》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又建立了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并为它们的教学活动预留了所需的空间。

2、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大信息量首先,做好《管理学》课程优秀教材选用。

我们选用的《管理学》课程教材是世界高校最普遍使用的,影响最大,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引进出版,世界着名教授斯蒂芬·P·罗宾斯编写的《管理学》教材。

该教材从最初使用的第四版到目前使用的第九版,内容不断更新,现代管理学信息量不断加大,为此我们适时跟踪,及时调整,发现新版本就迅速采用,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得到的管理学知识始终处于世界前沿领域,与国际接轨。

其次,做好《管理学》课程教学资料的广泛收集工作。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便捷性,收集《管理学》课程教学案例资料并集成到《管理学》课程教学网站上,供学生学习使用,收集《管理学》课程教学视频节目,结合课程进度进行播放,如余世维主讲的《成功经理人》《职业经理人常犯的11中错误》《领导商数》等,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普遍感到收获颇多。

除此之外,我们还为学生寻找了一些与《管理学》课程教学有关的网站,那里有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我们将网站的地址告知学生,供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使用,开阔视野。

2.2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1、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案例丰富教学内容,理论结合实际。

《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由有关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规律等构成,但若教学只讲这些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规律是很不够的,是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和学习的枯燥。

通过将一些现实的、生动的案例引入到《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中去,改变了《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原有结构,丰富了教学内容,理论结合了实际。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到这些案例的讨论过程,使学生对抽象的管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规律等有了深入了解。

2、课内课外结合教学活动不应终结在课内教学活动结束的时刻,课外学习应成为有限课内学习在时空上的延伸,这一环节是师生间相互交流、互动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学生课外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习方向,而对达到学习目标的具体途径和方式不加限定,让学生自主决定。

在学习目标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的积极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会运用学习条件和寻找所需的学习资源,最终达到学习目标。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将《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时空从课内延展到课外,实现了课内课外结合。

我们通过让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做课外小论文、参加挑战杯竞赛、申报学生学术基金等方式组织学生的课外学习,使《管理学》课程的课内所学在课外的这些方式中得到了强化与运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3、既教书又育人《管理学》课程的施教对象即学生是未来的管理者,让他们学懂、学会管理的理论固然重要,但还不够,一名合格的、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良好的管理道德,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如三鹿奶粉事件等。

因此,《管理学》课程教学必须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我们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弱势群体、贫富差距过大、社会诚信等问题,并让学生思考作为一名管理者如何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发挥作用。

我们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播放企业界成功人士,如李嘉诚、王永庆、巴菲特、比尔·盖茨等视频节目,以此揭示他们成功背后的价值观、人生观、财富观,使《管理学》课程教学不仅是教书,也是在育人,这样做将对学生一生产生影响。

2.3实践教学《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教学集中体现在调动学生个体的手、嘴、眼、脑功能发挥上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上。

我们通过让学生撰写课程学习心得和课程小论文调动学生的手,通过案例讨论、课堂提问调动学生的嘴,通过组织参观企业调动学生的眼,通过回答思考题调动学生的脑,通过完成集体作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收到了很好效果,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显着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得以提升。

Ⅲ.教学条件3.1教材及相关资料《管理学》选用的教材是世界着名教授斯蒂芬·P·罗宾斯编写的《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引进出版,该教材是世界使用范围最广泛的《管理学》教材。

为了满足教学需要,我们还编写了《管理学》教学案例集,收集了近30个比较经典的企业管理案例。

我们发挥《管理学》课程网站的作用,将网上优秀的学习资源与之链接起来,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

3.2实践教学条件企业经营沙盘模拟:是运用纸质的物理沙盘,组织学生开展企业经营演练的一项实践教学活动。

该活动使得学生有机会在模拟的环境下,综合运用所学《管理学》的专业知识,逼真地经营管理一家企业,这种参与式的学习对学生日后走入真正的企业经营管理岗位后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是一个极好的锻炼。

企业参观:《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院在佛山的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前往企业参观学习。

通过学习,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3网络教学环境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管理学》课程建立了精品课程网站,网络教学资源已经初具规模,并能经常保持更新,能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要,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管理学》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网络课件、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等已上网并免费开放。

运行可靠,使用效果好。

《管理学》课程还充分利用学校BB教学平台辅助教学,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明显。

Ⅳ.教学方法与手段4.1教学方法《管理学》课程教学灵活运用了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

包括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讨论法、辩论法等。

启发式教学法——问题引导,调动思维;案例教学法——分析案例,交流心得;模拟教学法——分配角色,身临其境;讨论法——给定论题,深入剖析;辩论法——建立团队,观点碰撞。

通过将上述教学方法贯穿于《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之中,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4.2教学手段《管理学》课程教学充分、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自制课件、视频录像、BB平台、互联网、课程网站等,综合发挥它们各自特点与作用,在原有课时不变情况下,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了教学效果。

Ⅴ.教学效果5.1同行评价校外同行专家:王润良,五邑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博士。

校内同行专家:傅江景,佛科院经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

专家一致认为,《管理学》课程师资队伍职称、学历结构合理,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较高;任课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教学手段和课程特色等方面已达到较高水平。

《管理学》课程校外同行专家评价意见(见本网站专家评价栏目)《管理学》课程校内同行专家评价意见(见本网站专家评价栏目)5.2学生评教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管理学》课程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高度评价。

在以学生课堂评价为主要依据的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奖评比中,《管理学》课程任课教师获得多次奖励。

2006年以来《管理学》课程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获奖情况一览表2007年5月,我们专门组织了06级工商管理和会计学2个专业共4个班的学生对《管理学》课程满意度的调查。

此次调查发出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41份,收回率达94%。

调查问题涉及课程教学计划及课程安排、课程教师队伍、课程使用教材、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管理学》课程教学计划及课程安排、教师队伍、使用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总体评价诸方面都有较高的满意度。

比较满意与很满意的学生比率达到95%以上。

《管理学》课程(学生)满意度调查报告 (见本总结附件)《管理学》课程(学生)满意度调查表(见本网站学生评价栏目)5.3录像资料评审(指标体系不要求)Ⅵ.课程特色通过课程建设小组近年来的努力工作,《管理学》课程特色更加突出。

包括五个方面:(1)教学方法多样化。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讨论法、辩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2)课堂内外教学互补化。

将教学从课内向课外延伸,通过组织课外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习更为自主。

如组织公司经营沙盘模拟对抗赛、市场调查、课外阅读、资料查找、信息发布等方式;(3)教—学—研一体化。

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尽早参与科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