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第二章 第一节 习题及思考题

合集下载

《卫生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四)

《卫生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四)

《卫生学》考试试题及答案绪论和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健康:健康是身体、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2.环境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3.食物链生物之间通过食物来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关系。

4.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环节的质和量相对稳定和相互适应的状态称之为生态平衡。

5.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之为环境污染。

6.水体“富营养化”生活和生产性污水中含大量的氮、磷等物质流入水体,可使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水的感观和化学性状迅速恶化,引起水体富营养化7.生物浓集:是指污染物在生物之间的传递过程中在生物体内的浓度沿着食物链逐级增高,并超过环境中的浓度。

8.环境自净: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自然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受污染的环境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降低,其过程被称为环境的自净。

9.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生物群体中出现某种强度的生物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一般用百分率表示。

二、单选题1.卫生学研究的重点是A.职业环境与健康关系 B.社会环境与健康关系 C.环境与健康关系D.原生环境与健康关系 E.生活环境与健康关系2.某些物质在生物体之间沿着食物链传递,浓度逐级增高,并超过原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称为A.富营养化 B.生物转化 C.生物富集 D.环境自净 E.生物迁移3.气体、蒸气和气溶胶形态的环境污染物最易通过何途径进入体内A.皮肤 B.呼吸道 C.消化道 D.汗腺 E.皮脂腺4.下列不是..发生在日本的环境污染公害事件是A.水俣病事件 B.痛痛病事件 C.米糠油中毒事件D.四日市哮喘病 E.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5.下列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A.SO2 B.CO C.CO2 D.NO2 E.NO6.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环境污染物是A.氟、磷 B.氟、氮 C.铅、磷 D.氮、磷 E.汞、氮7.气体、蒸气和气溶胶形态的环境污染物最易通过何途径进入体内A.皮肤 B.呼吸道 C.消化道 D.汗腺 E.皮脂腺8.有利于环境污染物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错误..是A.肺泡的总表面积很大 B.肺泡壁很薄 C.肺泡间毛细血管丰富D.不经过肝脏的转化,直接进入血循环 E.分散度越小的物质吸收越快9.下列物质中易经完整皮肤吸的是A.苯、苯胺、甲苯 B.二甲苯、二氧化硫 C.苯胺、有机磷、对苯二胺D.有机磷、对苯二胺、铅 E. 对苯二胺、甲基汞、氮氧化物10.下列物质中最易通过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的是A.汞蒸汽 B.汞离子 C.氯化汞 D.甲基汞 E.升汞11.接触某种化学物后体内不一定能检出该物质,但由该物质引起的机能改变却逐步积累起来,表现出中毒的病理征象,这种情况称为A.蓄积 B.物质蓄积 C.功能蓄积 D.生物浓集 E.生物转化12.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D.半数致死剂量(LD50) E.急性阈剂量(Lim ac)13.引起“痛痛病”的环境污染物是A.铅 B.铬 C.镉 D.锰 E.锌14.“水俣病”的致病因素是A.无机汞 B.甲基汞 C.氯化汞 D.氯化高汞 E.氯化亚汞15.致癌因素中,最多见的是A.化学因素B.心理因素C.物理因素D.生物因素E. 社会因素16.对人体有毒的元素或化合物,主要是研究制订A.最低需要量 B.最高需要量 C.最高容许限量D.最低容许限量 E.以上都不是17.引起米糠油事件环境污染物是A.甲醛 B.甲苯 C.多氯联苯 D.异氰酸甲酯 E.甲基汞18.下列初级卫生保健的具体任务不包括A.供应基本药物 B.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C.预防公害病D.改善食品供应和营养 E. 预防和控制地方病19.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中,主要由于污染物急性毒作用引起的是A.伦敦烟雾事件 B.痛痛病事件 C.水俣病事件 D.米糠油事件 E.以上都不是20. 药物“反应停”是A.致敏物 B.致畸物 C.致癌物 D.致突变物 E.以上都不是21.印度博帕尔事件的化学物污染物是A.异氰酸甲酯B.三氧化二砷C.多氯联苯D.四氯乙烯E.三氯乙烯22.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中强调以什么为重点?A.工厂B.学校C.城市D.农村E.乡镇企业23.生物间的物质转换和能量传递主要通过A.新陈代谢B.生物转化C.生物浓集D.生物化学作用E.食物链24.下列哪种不是致癌物A.石棉、氯乙烯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C.苯并芘、放射性物质D.黄曲霉毒素、紫外线E.亚硝胺、砷25.可引起胸膜间皮瘤的粉尘为A.棉尘B.铅尘C.石棉粉尘D.锰尘E.沥青粉尘26.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区域性疾病被称为A.公害病 B.职业病 C.地方病 D.疫源性疾病 E.传染病27.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中,主要由于污染物急性毒作用引起的是A.伦敦烟雾事件 B.痛痛病事件 C.水俣病事件D.米糠油事件 E.以上都不是28.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中,主要由于污染物慢性毒作用引起的是A.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B.四日市哮喘病 C.痛痛病事件D.博帕尔异氰酸甲酯事件 E.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三、多选题29.卫生学的研究目的是A.预防疾病 B.消除各种致病因素 C.提高生命质量D.促进健康 E.使人类不患病30.环境污染的来源有A.生产性的B.社会心理性的C.生活性的D.其他因素E.遗传性的31. 影响健康的因素有A. 环境因素B. 行为因素C.卫生服务D. 遗传因素E. 心理因素32.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特点有A.长期性 B.普遍性 C.多样性 D.复杂性 E.广泛性33.影响毒物在体内的蓄积量的因素是A.摄入量 B.生物半减期 C.理化特性 D.作用时间 E.蓄积部位34.发生在日本的环境污染公害事件有A.水俣病事件 B.痛痛病事件 C.米糠油中毒事件D.四日市工业废气污染引起哮喘病事件 E.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35.常用的急性致死毒性指标有A.绝对致死剂量 B.最大耐受剂量 C.最小致死剂量 D.半数致死剂量 E.阈剂量答案:1.C2.C3.B4.E5.C6.D7.B8.E9.C 10.D 11.C 12.D 13.C 14.B 15.A16.C 17.C 18.C 19.A 20.B 21.A 22.D 23.E 24.B 25.C 26.A 27.A 28.C 29.ACD 30.ACD 31.ABCDE 32.ACDE 33.ABD 34.ABCD 35.ABCD四、问答题及其参考答案1. 环境污染的来源有哪些?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答:环境污染的来源有: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和其他污染;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产性污染2.试述环境污染物进入体内途径?如何在体内进行生物转化?答: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

学前卫生学第二章练习

学前卫生学第二章练习

学前卫⽣学第⼆章练习学前卫⽣学试题第⼆章婴幼⼉的⾝体特点⼀、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分。

1.婴⼉萌出乳⽛的时间⼀般是( )A.4个⽉B.6个⽉C.12个⽉D.14个⽉2.考察⾻骼肌⾁系统发育状况的基本⽣理功能指标是( )A.握⼒和背肌⼒B.肺活量C.脉搏和⾎压D.⾝⾼和体重3.婴幼⼉眼球的前后距离短,物体成像于视⽹膜后⾯,这种现象是( )A.习惯性近视B.⽣理性近视C.习惯性远视D.⽣理性远视4.考察⼼⾎管系统发育状况的基本⽣理功能指标是( )A.握⼒和背肌⼒B.肺活量C.脉搏和⾎压D.⾝⾼和体重5.在胎⼉期和出⽣后发育⼀直处于领先地位的是( )A.神经系统B.淋巴系统C.⽣殖系统D.运动系统6.某⼉童出⽣时体重是2.4公⽄,如果⽤粗略的评价⽅法来计算,则该⼉童3周岁时体重可达( )A.9公⽄左右B.10公⽄左右C.11公⽄左右D.12公⽄左右7.如果⼉童脑和内⽿发育受到严重障碍,有智残等现象,这可能是( )A.铁缺乏症B.钙缺乏症C.锌缺乏症D.碘缺乏症8.⼉童体格发育最重要及最常⽤的形态指标是( )A.⼿长、⾜长B.上下肢长度C.⾝⾼和体重D.头围和胸围9.给婴幼⼉测量体温的合适情境是( )A.哭闹B.饭后C.运动后D.安静后10.在整个童年期基本没有什么发展的器官系统是()A.神经系统B.淋巴系统C.⽣殖系统D.运动系统11.⼈体中枢神经系统⽤来产⽣能量的营养素是()A.碳⽔化合物分解成的葡萄糖B.脂肪C.蛋⽩质D.维⽣素12.季节对⼉童⽣长发育有⼀定影响,其中⼉童⾝⾼增长较快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3.不属于...⼉童视⼒异常表现的是()A.对⼩玩具不感兴趣B.看东西时喜欢歪头偏脸看C.看图书过近D.遇强光瞳孔放⼤14.⼉童腕⾻全部钙化,约在()A.12岁左右B.10岁左右C.8岁左右D.6岁左右15.婴幼⼉⽣理性远视⼀般发⽣在()A.3岁前B.5岁前C.7岁前D.10岁前16.⼉童脑细胞的耗氧量约为全⾝耗氧量的()A.30%B.40%C.50%D.60%17.⼩⼉⾻头最外层的⾻膜较厚,可以发⽣“折⽽不断”的现象,⼩⼉的这种现象称为【】A.粉碎性⾻折B.青枝⾻折C.脱⾅D.开放性⾻折18.通过甲状腺素来实现其⽣理功能的⽆机盐是【】A.铁B.碘C.钙D.锌19.动静交替、劳逸结合地组织活动,符合了⼤脑⽪质活动的【】A.优势原则B.镶嵌式原则C.动⼒定型规律D.抑制原则20.⼈体对⾎糖含量⼗分敏感,这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利⽤的能量,只能来⾃于【】A.碳⽔化合物B.脂类C.蛋⽩质D.维⽣素21.⼩⼉⼤脑⽪质尚未完全形成控制排尿的机制,出现⽆控制排尿的年龄为【】A.1~2岁前B.2~3岁前C.3~4岁前D.4~5岁前22.按粗略的评价⽅法计算,⼀个6岁幼⼉的体重约为()A.16公⽄B.18公⽄C.20公⽄D.22公⽄23.⼈体产⽣各种⼼理活动的⽣理基础是( )A.⼤脑⽪质B.神经元C.脊神经D.植物神经24.全⾝耗氧量最⾼的是( )A.循环系统B.消化系统C.呼吸系统D.神经系统25.不能让幼⼉从⾼处往坚硬的地⾯跳,因为这样做易发⽣( )A.脱⾅B.青枝⾻折C.脑震荡D.⾻盆变形26.婴幼⼉智⼒发育的最⼤威胁是缺乏()A.碘B.锌C.钙D.铁27.按公式推算,⼉童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为()A.3厘⽶B.4厘⽶C.5厘⽶D.6厘⽶28.兴趣能促使⼤脑⽪质产⽣()A.优势兴奋B.镶嵌式活动C.动⼒定型D.抑制机制29.婴幼⼉眼球前后径较短,物体成像于视⽹膜后⽅称()A.正常视⼒B.⽣理性近视C.⽣理性远视D.弱视30.⼤脑⽪质的活动有它的规律,其中使⼤脑⽪质的神经细胞有劳有逸,维持⾼效率的是( )。

卫生监督学案例分析及思考题

卫生监督学案例分析及思考题

卫生监督学案例分析及思考题第一章卫生法基础一、问答题1.我国卫生法的原则和特征是什么?2.我国卫生法制定的原则是什么?3.我国卫生法律关系有哪些特点?4.生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5.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是什么?6卫生法律责任有哪些形式?承担卫生法律责任应分别具备哪些要件?二、案例分析题案例1:一起霍乱弧菌感染案根据事实,依据有关法律,该餐馆被县卫生局处以责令暂停营业、罚款处罚;该餐馆并承担了对就餐者及A女士的经济赔偿。

水产经销者B也受到法律制裁。

讨论提示题:1.本案中哪些人和机构之间是何种法律关系?其法律关系要素是什么?2.引起该法律关系产生、消灭的法律事实是什么?案例2:香辣童子鸡中亚硝酸盐超标案[案情介绍]2004年某月某日16时40分,某市某区卫生局接到某医院急诊室报告,有4人在某某某餐馆就餐后到该院就诊,疑为亚硝酸盐中毒。

区卫生局马上派出14名卫生监督员分两路到达某某某餐馆和某医院进行调查、诊断并协助救治。

在调查过程中陆续又有12名相似症状人员前来就诊。

通过调查发现,以上所有就诊患者同属某单位职工,在午餐时均食用了单位食堂制作的香辣童子鸡。

19时,卫生监督员赶到该单位食堂。

此时食堂绝大部分人员已下班,只留两名工作人员。

卫生监督员立即招来食堂负责人,对现场检查,查获四袋亚硝酸盐约2.7公斤。

卫生监督员取走两只香辣童字鸡成品做检验,查封现场,告知在次日12时之前不得开伙,卫生监督所将进一步检查。

经对该单位取样的香辣童子鸡进行毒物快速检测,发现其中亚硝酸盐含量严重超过国家标准,已达中毒剂量。

经调查查实,该单位食堂系内部食堂,厨师为使香辣童子鸡熟得快,在制作过程中将一坨亚硝酸钠(约28克)加入18公斤白条鸡中,致使16人先后出现中毒症状,在当日就餐的25人中,发病率达64%。

病人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四肢无力、心悸、恶心、呕吐、腹痛,其中2人出现口唇、指甲青紫。

医院对病人用特效解毒剂亚甲蓝救治后,症状缓解,最后全部痊愈离院。

卫生学第二章思考题

卫生学第二章思考题

卫生学第二章思考题第二章思考题:一.食品中细菌污染检测指标的卫生学意义?答:食品卫生标准分三部分:A:感官指标(感官鉴定)B:理化指标(理化鉴定)C:微生物指标(食品细菌污染的检验)。

A:感官鉴定食品的腐败变质均伴有食品感官性质的变化,利用人的感觉器官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对食品质量的鉴定称为食品的感官评价。

人类的感觉器官对食品腐败变质的变化有时要比仪器更敏感,不同的食品,发生食品腐败变质、后的感官变化不同。

B:理化鉴定常用的指标有:(1)pH值(2)总挥发性盐基氮(3)K值(4)二甲胺与三甲胺(5)过氧化值(6)羰基价C:食品细菌污染的检验检验食品是否受细菌污染及污染程度主要采用细菌总数、大肠菌值及肠道致病菌的检验。

(1)细菌总数的检验:菌落总数是反映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是指在被检样品的单位质量(g)、容积(ml)或表面积(cm2)内,所含能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培养基及其pH值、培育温度与时间、计数方法等)培养所生成的细菌菌落总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fu)表示。

细菌菌落总数的食品卫生学意义:A.食品清洁状态标志B.预测食品耐藏性(2)大肠菌值:大肠菌群包括肠杆菌科的埃氏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肠杆菌属和克雷伯菌属。

这些菌属中的细菌,均系来自人和温血动物的肠道,需氧与兼性厌氧,不形成芽孢。

在35~37℃下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菌杆菌。

大肠菌群最近似数MPN: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数量是采用相当于100g或100m1食品的最近似数来表示,这是按一定方案进行检验所得结果的统计值。

(3)肠道致病菌的检验:在怀疑食品受致病菌污染时,可进行致病菌的检验。

根据肠道传染病及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主要检验志贺氏菌属、沙门氏菌属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二.为什么用大肠菌群作为食品中细菌污染的指示菌?答:①大肠菌群来源有特异性,仅来自肠道;②在肠道中数量较多,易于检出,是温血动物肠道的优势菌,检出率高;③在外界环境中有足够抵抗力.能生存一定时间,在外界的存活时间与肠道致病菌基本一致;④食品细菌学检验方法敏感,灵敏度高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

卫生学考试知识点+选择题+简答

卫生学考试知识点+选择题+简答

卫生学知识点【绪论】1.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概念是:“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2.卫生学是在“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以人群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阐明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利用有益环境因素和控制有害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及预防对策的理论根据和实施原则,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3.环境是指围绕人类周围的空间,还包括这个空间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存在的各个因素。

环境通常狭义地限定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卫生学长期以来以研究自然环境为主,并人为地将其划分为生活环境和职业环境。

4.从预防医学的意义上定义环境,环境是指人体外的全部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与生物因素及有关的行为因素,而不包括不可改变的自然环境。

5.健康在人类发展的重要地位已得到广泛认可。

为此,我国政府近来提出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卫生工作战略目标。

6.我国卫生工作的三级预防策略:第一级预防也称病因预防;第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第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

(了解即可)【第一章】7. WHO公共卫生专家委员会认为:“环境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地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它包括了两大部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8. 自然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与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体,包括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9. 生物圈的范围大致包括了12km深的地壳、海洋及15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10. WHO最近从环境可影响人类健康的意义上对环境下的定义:指人体外的全部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以及有关的行为因素。

11.12.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

《幼儿卫生保育教程》(卫生学)第二章简答题

《幼儿卫生保育教程》(卫生学)第二章简答题

卫生学简答第二章第二节感觉器官简答1.良好的用眼习惯有哪些?①不在光线过强或暗的地方看书、画画②看书写字时眼距书本保持1尺以上的距离③不躺着看书,不在走路或乘车时看书④集中用眼一段时间后应望远或去户外活动⑤限制幼儿看电视的时间⑥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子产品2.幼儿视觉异常的表现?两眼黑眼珠不对称;经常眨眼、皱眉、眯眼;眼睛发红或常流泪;看东西经常偏着头;经常混淆形状相近的图形;看图片只喜欢大的;手眼协调差等。

3.如何保护幼儿的眼睛?①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②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采光条件③为幼儿提供的书籍,字体宜大,字迹、图案应清晰。

教具大小要适中,颜色鲜艳,画面清楚④定期给幼儿检查视力,及时发现异常⑤教育幼儿不要揉眼睛⑥预防眼外伤。

不要拿尖锐物品跑,注意游戏时的安全保护。

⑦照顾视力差的幼儿(如遇论述题:①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参简答1 ②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采光条件:室内墙壁、桌椅家具等宜用浅色。

自然光不足时,宜用白炽灯照明,柔和的左上方光线最佳。

③为幼儿提供的书籍,字体宜大,字迹、图案应清晰。

教具大小要适中,颜色鲜艳,画面清楚④定期给幼儿检查视力,及时发现异常:幼儿期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也是矫正视觉缺陷效果最明显的时期。

⑤教育幼儿不要揉眼睛:毛巾、手绢要专用,以预防沙眼、结膜炎。

⑥预防眼外伤。

不要拿尖锐物品跑,注意游戏时的安全保护。

⑦照顾视力差的幼儿:减轻他们的用眼负担,合理安排他们的座位,并让他们经常望远。

)4.如何保护幼儿的耳朵?①不要用锐利的工具给幼儿掏耳朵②预防中耳炎③减少环境中的噪音④及早发现幼儿听觉异常,及时治疗5.幼儿中耳炎的预防?①教会幼儿正确的擤鼻涕方法②不要让幼儿躺着进食、喝水③洗头、游泳时防止污水进入外耳道④避免孩子经常感冒⑤避免吸烟环境⑥做好定期检查⑦当发现耳痛、发烧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

特别是婴幼儿有烦躁不安、哭闹不止、抓耳挠腮的体征时,要想到中耳炎的可能。

6.幼儿听觉异常的表现?①婴幼儿对突然的或过强的声音反应不敏感②与人交流时总盯着对方的嘴③听人说话喜欢侧着头,耳朵对着声源④不爱说话,或发音不清、说话声音很大⑤平时很乖、很安静,睡觉不怕吵⑥经常用手搔耳朵,说耳闷、耳内有响声等。

《卫生统计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卫生统计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卫生统计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答:某人打靶100次,中靶次数少于等于5,那么该人一次打中靶的概率≤0.05,即可称该人一次打中靶的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可以视为很可能不发生。

第二章调查研究设计1、调查研究有何特点?答:(1)不能人为施加干预措施(2)不能随机分组(3)很难控制干扰因素(4)一般不能下因果结论2、四种常用的抽样方法各有什么特点?(2)系统抽样:优点是易于理解、操作简便,被抽到的观察单位在总体中分布均匀,抽样误差较单纯随机抽样小;缺点是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偏性或周期性变化。

(3)分层抽样:优点是抽样误差小,各层可以独立进行统计分析,适合大规模统计;缺点是事先要进行分层,操作麻烦。

(4)整群抽样:优点是易于组织和操作大规模抽样调查;缺点是抽样误差大。

3、调查设计包括那些基本内容?答:(1)明确调查目的和指标(2)确定调查对象和观察单位(3)选择调查方法和技术(4)估计样本大小(5)编制调查表答:(1)分析项目直接整理计算的必须的内容;(2)备查项目保证分析项目填写得完整和准确的内容;(3)其他项目大型调查表的前言和表底附注。

第三章实验设计1、简述实验设计的特点。

答:(1)研究者能人为设置处理因素(2)受试对象可以接受何种处理因素或水平是由随机分配而定的。

2、简述一般选择受试对象的原则。

答:(1)受试对象能从临床试验中受益(2)受试对象具有代表性(3)受试对象具有依从性(4)受试对象可以是志愿者。

3、什么是混杂因素?设计时怎样控制混杂因素?答:混杂因素是指影响实验效应并与处理因素同时存在的非处理因素。

可以通过采取排除、平衡、或标准化的办法来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

4、什么是随机化?怎样实现随机抽样和随机分组?答:随机化就是使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使各组受试对象在重要的非处理因素方面具有较好的均衡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可比性。

一般用随机数字表、随机排列表或统计软件包来实现随机抽样和随机分组。

答:(1)有算术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众数、调和数等。

卫生学全章节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卫生学全章节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E.生物迁移
15.下列那种物质进入环境后很容易发生生物富集作

A.SO2 C.甲醛
B.苯
D.DDT
E.H2S
16.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是
A.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
B.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复杂性
C.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
D.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E.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双重性
17.对环境污染描述错.误.的是 A.可由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引起
2.对次生环境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受到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
B.与原生环境比,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迁移和
转化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C.对健康有利的因素比原生环境少
D.人类活动时不重视物质、能量平衡,就会使
次生环境的质量变劣
E.大量砍伐森林等人类活动将使次生环境质量
日趋恶化
3.环境污染物按其属性可分为
A.物理性、化学性、放射性
物质
D.污染物在环境中可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E.环境对污染物的自净是有限的
19.环境自净是指污染物进入环境后,经过一定时
间,该污染物
A.理化性质发生改变
B.浓度降低,总量增高
C.浓度或总量降低
D.毒性增高
E.毒性降低
20.下列何种物质在环境中较易自净
A.有机氯农药
B.镉
C.多
氯联苯
D.碳
氧化物
E.汞
问题(21-24)
21.属根本性预防的是:( ) 22.属第一级预防的是:( ) 23.属第二级预防的是:( ) 24.属第三级预防的是:( ) A. 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 B. 自然、工业、农业。 C. 空气、水、土壤和食物。 D. 家庭、学校、工作场所和社区。 E. 呼吸道吸入、消化道消化吸收、皮肤渗入和被咬伤。 问题(25-29) 25. 物质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按照所接触的地点分 为() 26. 物质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按照有害物接触的途 径分为() 27. 物质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按照物质的来源分为() 28 .物质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按照所存在的载体分 为() 29. 物质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按照有害物的性质分 为()

《卫生学》练习题含答案

《卫生学》练习题含答案

《卫生学》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下列各项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oA、给儿童注射青霉素B、清扫居民楼内的垃圾C、给医疗仪器消毒D、给儿童接种卡介苗正确答案:D2、人体不断地从外界环境摄取营养物质,把它转化成机体自身物质并贮存能量的过程是()。

A、同化B、分解C、异化D、转化正确答案:A3、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人际交往对幼儿的()培养具有多重的影响。

A、人格B、情绪C、社会性D、心理正确答案:C4、下列有关幼儿园的睡前准备工作,正确的是()A、播放律动歌曲B、组织幼儿玩捉迷藏游戏C、要求幼儿安静上床D、午餐后立即组织幼儿午休正确答案:C5、()是稳定的,无好坏之分,教育者应该针对孩子的特点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每个幼儿的潜能。

A、情绪B、动机C、自我意识D、气质正确答案:D6、下列传染病中,患过后可获得终生免疫的是()A、流行性感冒B、急性结膜炎C、病毒性脑炎D、水痘正确答案:D7、幼儿鼻孔出血后,不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用棉球填塞B、冷敷前额C、指压法D、头部后仰正确答案:D8、下列不是学前儿童缺钙的主要症状是()A、烦躁爱哭B、串珠肋C、囱门晚闭D、体重超常正确答案:D9、佝偻病是婴儿常见营养缺乏症,主要是由于缺乏()造成的。

A、维生素DB、维生素AC、维生素CD、维生素B正确答案:A10、对于促进儿童生长,保持正常味觉,促进创伤愈合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均有重要作用的无机盐是()。

A、锌B、铁C、碘D、钙正确答案:A11、学前儿童对营养和热能的需要,从种类上看,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和()六大类缺一不可A、胡萝卜素B、谷物C、水D、氨基酸正确答案:C12、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发病率最高是()岁以下儿童。

A、6岁B、3岁C、5岁D、7岁正确答案:B13、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良好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A、隐形课程B、显性课程C、教育元素D、艺术教育正确答案:A14、下列不是缺铁性贫血病因的是()A、生长发育过快B、铁摄入量不足C、消化功能较弱D、铁丢失过多正确答案:C15、以下关于给幼儿滴鼻药,说法正确的是()A、滴鼻药前,先让幼儿侧卧,肩下垫个枕头B、滴后保持原姿势12分钟C、教师右手持药瓶,伸进鼻孔内2〜3cm处将药液滴入D、让幼儿坐在椅子上,背靠椅背,头尽量后仰正确答案:D16、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急、慢性病可以保证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是因为()会对幼儿生长发育产生直接不良影响A、生活制度B、疾病C、母亲健康D、营养正确答案:B17、幼儿呼吸道感染时,容易得中耳炎,原因是幼儿的()oA、咽鼓管比成人长、细B、外耳道壁未完全骨化、愈合C、鼻泪管比成人短、粗D、咽鼓管比成人短、粗正确答案:D18、父母的素质、正确的教育方式等也会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这是说明了()会影响幼儿生长发育、A、家庭经济B、父母学历C、家庭因素D、父母健康正确答案:C19、幼儿支气管较直,支气管异物亦以()为多见、A、右侧,右下肺B、左侧,左下肺C、左右侧,双肺D、右侧,双肺正确答案:A20、下列不属于牙齿的功能的是()A、咀嚼B、吸收营养C、发音D、食物和消化液的混合正确答案:D21、手指甲O周剪一次,脚指甲()周剪一次,避免残留污垢A、1,3B、1,3C、2,3D、1,2正确答案:D22、生长发育的速度曲线是呈()A、先慢后快B、直线下降C、直线上升D、波浪式上升正确答案:D23、正常婴幼儿腋下测得的正常体温区间为A、36.5-37.4℃B、36~37.4CC、37~37.5CD、36.5~370℃正确答案:B24、下列属于传播途径的是()A、带有乙脑病毒的蚊子B、染传染病的狗和猫C、感冒病人D、水痘病毒携带者正确答案:A25、下列属于非感染性腹泻病因的是()A、感冒B、真菌感染C、食具被污染D、腹部受凉正确答案:D26、下列食物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较高的是()。

《卫生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四)

《卫生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四)

《卫生学》考试试题及答案绪论和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健康:健康是身体、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2.环境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3.食物链生物之间通过食物来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关系。

4.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环节的质和量相对稳定和相互适应的状态称之为生态平衡。

5.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之为环境污染。

6.水体“富营养化”生活和生产性污水中含大量的氮、磷等物质流入水体,可使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水的感观和化学性状迅速恶化,引起水体富营养化7.生物浓集:是指污染物在生物之间的传递过程中在生物体内的浓度沿着食物链逐级增高,并超过环境中的浓度。

8.环境自净: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自然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受污染的环境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降低,其过程被称为环境的自净。

9.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生物群体中出现某种强度的生物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一般用百分率表示。

二、单选题1.卫生学研究的重点是A.职业环境与健康关系 B.社会环境与健康关系 C.环境与健康关系D.原生环境与健康关系 E.生活环境与健康关系2.某些物质在生物体之间沿着食物链传递,浓度逐级增高,并超过原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称为A.富营养化 B.生物转化 C.生物富集 D.环境自净 E.生物迁移3.气体、蒸气和气溶胶形态的环境污染物最易通过何途径进入体内A.皮肤 B.呼吸道 C.消化道 D.汗腺 E.皮脂腺4.下列不是..发生在日本的环境污染公害事件是A.水俣病事件 B.痛痛病事件 C.米糠油中毒事件D.四日市哮喘病 E.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5.下列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A.SO2 B.CO C.CO2 D.NO2 E.NO6.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环境污染物是A.氟、磷 B.氟、氮 C.铅、磷 D.氮、磷 E.汞、氮7.气体、蒸气和气溶胶形态的环境污染物最易通过何途径进入体内A.皮肤 B.呼吸道 C.消化道 D.汗腺 E.皮脂腺8.有利于环境污染物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错误..是A.肺泡的总表面积很大 B.肺泡壁很薄 C.肺泡间毛细血管丰富D.不经过肝脏的转化,直接进入血循环 E.分散度越小的物质吸收越快9.下列物质中易经完整皮肤吸的是A.苯、苯胺、甲苯 B.二甲苯、二氧化硫 C.苯胺、有机磷、对苯二胺D.有机磷、对苯二胺、铅 E. 对苯二胺、甲基汞、氮氧化物10.下列物质中最易通过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的是A.汞蒸汽 B.汞离子 C.氯化汞 D.甲基汞 E.升汞11.接触某种化学物后体内不一定能检出该物质,但由该物质引起的机能改变却逐步积累起来,表现出中毒的病理征象,这种情况称为A.蓄积 B.物质蓄积 C.功能蓄积 D.生物浓集 E.生物转化12.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D.半数致死剂量(LD50) E.急性阈剂量(Lim ac)13.引起“痛痛病”的环境污染物是A.铅 B.铬 C.镉 D.锰 E.锌14.“水俣病”的致病因素是A.无机汞 B.甲基汞 C.氯化汞 D.氯化高汞 E.氯化亚汞15.致癌因素中,最多见的是A.化学因素B.心理因素C.物理因素D.生物因素E. 社会因素16.对人体有毒的元素或化合物,主要是研究制订A.最低需要量 B.最高需要量 C.最高容许限量D.最低容许限量 E.以上都不是17.引起米糠油事件环境污染物是A.甲醛 B.甲苯 C.多氯联苯 D.异氰酸甲酯 E.甲基汞18.下列初级卫生保健的具体任务不包括A.供应基本药物 B.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C.预防公害病D.改善食品供应和营养 E. 预防和控制地方病19.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中,主要由于污染物急性毒作用引起的是A.伦敦烟雾事件 B.痛痛病事件 C.水俣病事件 D.米糠油事件 E.以上都不是20. 药物“反应停”是A.致敏物 B.致畸物 C.致癌物 D.致突变物 E.以上都不是21.印度博帕尔事件的化学物污染物是A.异氰酸甲酯B.三氧化二砷C.多氯联苯D.四氯乙烯E.三氯乙烯22.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中强调以什么为重点?A.工厂B.学校C.城市D.农村E.乡镇企业23.生物间的物质转换和能量传递主要通过A.新陈代谢B.生物转化C.生物浓集D.生物化学作用E.食物链24.下列哪种不是致癌物A.石棉、氯乙烯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C.苯并芘、放射性物质D.黄曲霉毒素、紫外线E.亚硝胺、砷25.可引起胸膜间皮瘤的粉尘为A.棉尘B.铅尘C.石棉粉尘D.锰尘E.沥青粉尘26.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区域性疾病被称为A.公害病 B.职业病 C.地方病 D.疫源性疾病 E.传染病27.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中,主要由于污染物急性毒作用引起的是A.伦敦烟雾事件 B.痛痛病事件 C.水俣病事件D.米糠油事件 E.以上都不是28.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中,主要由于污染物慢性毒作用引起的是A.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B.四日市哮喘病 C.痛痛病事件D.博帕尔异氰酸甲酯事件 E.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三、多选题29.卫生学的研究目的是A.预防疾病 B.消除各种致病因素 C.提高生命质量D.促进健康 E.使人类不患病30.环境污染的来源有A.生产性的B.社会心理性的C.生活性的D.其他因素E.遗传性的31. 影响健康的因素有A. 环境因素B. 行为因素C.卫生服务D. 遗传因素E. 心理因素32.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特点有A.长期性 B.普遍性 C.多样性 D.复杂性 E.广泛性33.影响毒物在体内的蓄积量的因素是A.摄入量 B.生物半减期 C.理化特性 D.作用时间 E.蓄积部位34.发生在日本的环境污染公害事件有A.水俣病事件 B.痛痛病事件 C.米糠油中毒事件D.四日市工业废气污染引起哮喘病事件 E.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35.常用的急性致死毒性指标有A.绝对致死剂量 B.最大耐受剂量 C.最小致死剂量 D.半数致死剂量 E.阈剂量答案:1.C2.C3.B4.E5.C6.D7.B8.E9.C 10.D 11.C 12.D 13.C 14.B 15.A16.C 17.C 18.C 19.A 20.B 21.A 22.D 23.E 24.B 25.C 26.A 27.A 28.C 29.ACD 30.ACD 31.ABCDE 32.ACDE 33.ABD 34.ABCD 35.ABCD四、问答题及其参考答案1. 环境污染的来源有哪些?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答:环境污染的来源有: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和其他污染;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产性污染2.试述环境污染物进入体内途径?如何在体内进行生物转化?答: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

卫生学各章重点

卫生学各章重点

卫生学王菁考试题型:填空题、单选题、是非题、简答和论述简写说明:苯并(a)芘?B(a)P总的章节重点第一篇环境与健康第一章人类和环境第一节人类的环境【重点】主要是概念第二节环境污染及对健康的影响【重点】第二章生活环境和健康第一节空气【四、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不考】一、空气的物理化学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二、大气污染与疾病三、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第二节水三、水污染与疾病【(三)水化学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P52-55】四、改良饮用水质的卫生对策【(二)水的净化(三)水的消毒】第三节地质环境和土壤一、地质环境与疾病(一)碘缺乏病原因、诊断性中毒:多由消化道摄入引起面色苍白、口内金属味、恶心、呕吐、腹胀、腹绞痛、中毒性肝病。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脑病:出现痉挛、抽搐、谵妄、高热、昏迷和循环衰竭。

2.慢性中毒(生产中多见)2)消化系统(1)口内金属味、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隐痛、腹泻与便秘交替(2)铅绞痛(lead colic): 中或重度急、慢性中毒时有发生铅绞痛特点:突然发作,剧烈难忍,也可为持续性的绞痛,阵发性加剧,部位多在脐周,少数在上腹部或下腹部,手压可缓解,发作时面色苍白、出冷汗,伴有呕吐、烦燥不安、血压升高和眼底动脉痉挛。

体查时,腹部平软,无固定压痛点。

Pb绞痛必需与急腹症鉴别3)血液和造血系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周围血中点彩、网织、碱粒红细胞增多4)其他症状肾脏:慢性间质性肾炎、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管型女性:月经不调、流产、早产婴儿:母源性铅中毒14汞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哪些(1)慢性中毒1)脑衰弱综合征(易兴奋症)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障碍:出现类神经综合征精神症状2)震颤微小震颤→粗大→共济失调局部→全身意向性3)口腔-牙龈炎流涎、牙艮酸痛、红肿、压痛、化脓,出血倾向,口腔粘膜溃烂,齿龈可见暗蓝色的色素沉着,重者可出现牙齿脱落。

(2)急性中毒①短时内吸入高浓度汞蒸汽(>1mg/m3)1)神经系统及全身症状2)口腔-牙龈炎3)汞毒性皮炎4)间质性肺炎5)急性胃肠炎6)肾功能损伤,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管型②口服汞盐1)急性腐蚀性胃肠炎2)汞毒性肾炎3)急性口腔-牙龈炎4)急性肾功能衰竭15驱汞治疗的首选药物是什么二巯基丙磺酸钠16职业性锰接触主要通过何种途径锰矿的开采、运输和加工//冶炼锰合金//电焊条制造及其使用//应用二氧化锰生产干电池//染料工业职业接触以呼吸道吸入锰尘和锰烟而引起中毒多见。

卫生学作业答案

卫生学作业答案

卫生学作业答案绪论1、什么是健康?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答:健康是身体、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影响健康的因素有1)环境因素——生物、物理、化学、社会、经济、文化等2)行为生活方式——营养、风俗习惯,烟、酒、车祸、精神紧张和消费方式3)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医疗卫生制度,预防、康复等机构;医疗设施,医疗服务等的分配和利用4)生物遗传因素——先天性缺陷或伤残第一章人和环境一、名词解释1.生物圈:有生物生存的地球表层叫生物圈。

2.环境:在特定时刻有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3.食物链:生物之间通过食物来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关系。

4.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连续流动系统叫生态系统。

5.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环节的质和量相对稳定和相互适应的状态称之为生态平衡。

6.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之为环境污染。

8.水体富营养化:生活和生产性污水中含大量的氮、磷等物质流入水体,可使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水的感观和化学性状迅速恶化,引起水体富营养化9.物质蓄积:是指进入体内的污染物或代谢产物不能完全排出体外而逐渐在体内蓄积称物质蓄积。

10.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生物群体中出现某种强度的生物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一般用百分率表示。

二、问答题1、试述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特异性影响?并举例说明。

答:(1)急性危害:例如:伦敦的烟雾事件,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等。

(2)慢性危害:例如“水俣病”、“痛痛病”:(3)远期危害1)致突变作用:如电离辐射(γχ射线)、紫外线,苯并芘、苯、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及病毒等。

2)致癌作用:如苯并芘、石棉等,放射性外照射或吸入放射性物质引起白血病、肺Ca。

《学前卫生学》课后思考题汇总

《学前卫生学》课后思考题汇总

《学前卫⽣学》课后思考题汇总学前卫⽣学课后思考题汇总题型:选择判断问答简答. 分析第⼀章1.⼉童⾻骼成分有什么特点?对此,组织⼉童活动时应注意什么?⼩⼉的⾻头就像鲜嫩的青枝,易被弯曲。

其⾻头的化学成分除⽔分以外,还有⽆机盐和有机物。

⽆机盐(主要是钙盐)赋予⾻骼硬度,有机物(主要是蛋⽩质)赋予⾻骼弹性。

其⽐例各占⼆分之⼀。

所以⼩⼉的⾻头韧性强、硬度⼩,容易发⽣变形,⼀旦发⽣⾻折,还可能出现折⽽不断的现象,称为“青枝⾻折”。

①让孩⼦多在户外活动,运动和阳光是长⾻骼的“营养素”。

②教育孩⼦不要从⾼处往硬地上跳,避免伤着⾻盆。

③教育孩⼦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预防脊柱变形。

④勿猛⼒牵拉孩⼦的⼿臂,以防伤着肘关节。

2.为什么要⽤⿐呼吸?张⼝呼吸有什么害处?⿐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是保护肺的第⼀道防线,⿐腔对空⽓起着清洁、湿润和加温的作⽤。

张⼝呼吸不利于健康。

⼊睡鼾声⼤作,夜寐不宁,⽩天精神萎靡;⽤⼝呼吸,⽇久,上唇翘起,开唇露齿;因呼吸浅,肺部扩张不全,可致“漏⽃胸”;吃饭时忙着喘⽓,则“囫囵吞枣”,⽇久,消化不良,多有贫⾎。

由于营养和氧⽓供应不⾜,⼩⼉的⾝⼼发育均受到影响。

3.⼉童声带有什么特点?怎样保护嗓⾳?幼⼉声带还不够坚韧且容易疲劳,如果经常哭喊或扯着嗓⼦唱歌等,不注意,则声带充⾎肿胀、变厚,就成了“哑嗓⼦”,发⾳时失去圆润、清亮的⾳质;⼩⼉⾳域窄。

唱歌的场所应保持空⽓新鲜,避免尘⼟飞扬,温度湿度适宜。

冬季不要顶风喊叫、唱歌;夏天刚玩得挺热,不要停下来马上就吃冷⾷。

得了伤风感冒,要多喝⽔、少说话,因为这时最易哑嗓⼦。

4.乳⽛的⽣理功能是什么?咀嚼⾷物,帮助消化;和⼩⼉的⾳容笑貌有关,促进颌⾯部的正常发育;有助于正常发⾳,使⼩⼉⼝齿伶俐;其齐整对恒⽛顺利萌出有重要作⽤5.为什么要特别注意保护六龄齿?1)六龄齿钙化、萌出时间最早2)六龄齿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中坚⼒量”3)六龄齿作为诊断⽛颌畸形的依据4)六龄齿对颌⾻发育有重要影响5)六龄齿是整个恒⽛列中最容易患病的⽛齿6.情绪对消化功能有什么影响?⼈的消化功能对情绪变化⼗分敏感。

《卫生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卫生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卫生学》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活动室的空间不够宽敞的时候,幼儿活动的参与性和社会交往一般会()A、有可能提高也有可能降低B、没有变化C、降低D、提高正确答案:C2、要保证甲状腺正常功能,需要合理补充营养素是()A、碘B、锌C、钙D、铁正确答案:A3、以下关于小外伤的预防叙述错误的是()A、教育幼儿不要玩尖锐的玩具B、教育幼儿进餐时细嚼慢咽C、户外活动应注意安全D、不要让幼儿接触是会、乙醇等化学物品正确答案:B4、下列不能预防幼儿缺铁性贫血的是()。

A、注意维生素C的补充B、及时治疗胃肠道慢性出血等疾病C、长期以乳类为主食,特别是牛奶D、纠正幼儿挑食、偏食等习惯正确答案:C5、下列关于幼儿血液特点描述错误的是()A、血液中含血浆含水分较多,含凝血物质较少B、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比成人少C、血液中红细胞含血红蛋白的数量较多D、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数量较多正确答案:D6、幼儿园中()环境具有保育和教育的功能。

A、绿化Bs活动C、物质D、精神正确答案:C7、小明被确诊为轻度的手足口病,妈妈错误的护理方法是()。

A、勤剪指甲,防止小明抓破皮B、宜吃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C、用过的物品彻底消毒D、将维生素A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正确答案:D8、新生儿和儿童期食物缺()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A、锌B、铁C、钙D、碘正确答案:D9、下列不是缺铁性贫血的病因的是()。

A、生长发育过快B、铁丢失过多C、消化功能较弱D、铁摄人量不足正确答案:C10、幼儿卧室的面积,平均每人()平方米A、2~3B、3~4C、4~5D、1~2正确答案:B11、每日供给学前儿童的食物中,蛋白质的供给热量占总热量的()。

A、15%—20%B、40%—50%C、25%—30%D、12%—14%正确答案:D12、养成幼儿良好的坐立行姿势,能促进学前儿童是()A、足弓生长发育B、骨盆生长发育C、关节生长发育D、脊柱生长发育正确答案:D13、某幼儿园的活动室重新布置,老师决定使用浅粉色来粉刷天花板和墙壁。

兽医公共卫生学课后思考题

兽医公共卫生学课后思考题

兽医公共卫生学课后思考题目录第一篇环境与健康 (2)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生态环境与健康 (3)第三章环境生物因子与健康 (5)第二十章有害生物的防控 (7)第十章畜牧养殖生产的环境污染与防控 (9)第二篇动物源性食品卫生与健康 (11)第七章食品卫生与健康 (11)第三篇生物安全与疫病防控 (12)第十九、二十一、二十二章生物安全概述 (12)第二十三章人兽互传病概论 (13)第一篇环境与健康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兽医公共卫生学?兽医公共卫生学:是公共卫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认识和应用兽医科学为人类身心健康和社会安宁服务的所有活动的总括,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利用的理论知识是:普通动物学、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毒理学、临床诊断学、病理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寄生虫学、环境卫生学、生态学等。

研究内容是:环境与健康、人兽共患病的监测和控制、动物源性食品污染的监控和风险评估、人类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研究、产业动物和伴侣动物的福利与健康保健、野生动物保护及其疾病防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控与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与处理、兽医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兽医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和教育。

研究目的(兽医在公共卫生学中的作用):防治动物疾病,为畜牧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保证食品安全,减少食品源性疾病的发生;防制人兽共患病,从源头上减少人类感染。

补:发展绿色养殖,减少畜牧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提倡“健康养殖、绿色环保”,是兽医公共卫生学的重要任务。

2000年世界兽医学会提出将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作为世界兽医日。

牛的结核分枝杆菌可感染的宿主范围多达50余种哺乳动物和25种禽类,人可通过呼吸道或饮用消毒不全的牛奶感染牛结核菌。

第二章生态环境与健康1.什么是环境?环境: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总和。

2.什么是生态系统?其生物成分可分为哪三类生物群落?(1)生态系统: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交换而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职业卫生学思考题总结

职业卫生学思考题总结

第一章绪论1.1职业卫生学的概念。

答:对产生或存在于工作场所,并可能对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的因素进行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的科学,被称为职业卫生学,它还研究上述危险因素对周围的社区和大气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1.2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

答:①生产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②与职业有关的生活方式(包括⑴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⑵劳动强度过大、生产定额不当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⑷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⑸精神紧张);③社会经济因素(包括⑴分配制度、受教育程度、劳动立法、医疗卫生体系等⑵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1.3职业病的发生条件;职业病的特点;法定职业病的种类。

答:发生条件:作用条件(接触机会,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接触强度);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害因素性质,有害因素强度);个体因素(遗传因素,年龄和性别,个体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特点:⑴病因明确。

⑵所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大多是可以检测和识别的,且其强度或浓度需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致病,一般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⑶在接触同样职业性有害因素人群中常有一定数量发病,很少出现个别病例。

⑷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妥善处理,预后较好。

⑸是可以预防性疾病,发现病因,改善劳动条件,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即可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种类:2002年法定的职业病分为10类115种1.4职业卫生工作的基本原则(三级预防原则)。

答:一级预防:使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⑴改善劳动条件使有害因素控制在安全卫生标准范围以内;⑵检出高危人群避免其从事禁忌作业。

二级预防: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病损,采取补救措施,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

三级预防:对已患病者做出正确诊断,及时处理,防止病情恶化和并发症,促进康复第二章职业生理与健康⇔2.⒈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及特点。

ATP-c系列无氧非常迅速CP,贮量有限ATP很少任何劳动乳酸系列无氧迅速糖原,产生的乳酸有致疲劳性ATP 有限短期重及很重的劳动需氧系列需氧较慢糖原,脂肪及蛋白质,不产生致疲劳性副产物ATP几乎不受限制长期轻及中等劳动2.2脑代谢特点,脑力劳动的卫生要求。

幼儿卫生学第三版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幼儿卫生学第三版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幼儿卫生学第三版第二章试题及答案1.对幼儿运动系统特点阐述错误的是( )。

A.小肌肉发育早,大肌肉发育晚B.幼儿骨骼富于弹性C.骨骼处于骨化过程中D.肌肉容易疲劳,但消失也快2.乳牙共20颗,于()出齐。

A.1岁半左右B.2岁左右C.2岁半左右D.3岁左右3.( )是指视力低下,但看不出眼睛有器质性病变。

A.斜视B.斜眼C.近视D.弱视4.下列哪种家教类型不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危害( )。

A.奢望型 B. 专制型 C.自流型 D. 说服型5.水痘属于( )。

A.肠道性传染病B.虫媒传染病C.呼吸道传染病D.医源性传染病6.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可生成( )。

A.维生素AB.维生素B1C.维生素CD.维生素D7.()应作为热量的主要来源。

A.脂肪B.碳水化合物C.维生素D.蛋白质8.增进抗龋齿能力的最主要微量元素是( )。

A.钙B.氟C.磷D.维生素D9.在六种营养素中,( )应作为热量的主要来源。

A.蛋白质B.碳水化合物C.脂肪D.矿物质10.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周星期一工作和学习效率相对较低B.星期三和星期四学习和工作效率是一周中最高的C.幼儿园上午一般可安排语言、计算、常识等学习内容D.每日14―15点是一日工作效率的第二个高峰期11.狂犬病最突出的症状是()。

A.“恐水”B.烦躁C.抽风D.惶恐不安12.传染病的传染源不包括()。

A.病人B.受感染的植物C.受感染的动物D.病原携带者二、填空题(每空1分,1×15=15分)1.循环系统是一个密闭的、连续性的管道系统,它包括_______、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_______。

其中,________是指生来就具备的本能,是较低级的神经活动。

3.我们将6岁以前这段时期分为胎儿期、______期、乳儿期、______期、幼儿期等五个时期。

4.健康教育的途径有________进行,参加卫生活动和在________中进行。

卫生法学思考题答案

卫生法学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答案绪言一、填空题1.法律、卫生法、医、法二、问答题1.(1)卫生法的相关法律法规;(2)各种卫生法的现象与规律;(3)与卫生法相关的社会问题。

2.(1)依法发展我国卫生事业的需要;(2)提高卫生执法水平的需要;(3)规范卫生活动的需要;(4)维护公民健康权利的需要。

第一章卫生法概述一、填空题1.内容;2.意外事件; 3.卫生法律案的公布;4.卫生执法程序必须合法;5.国家赔偿请求。

二、单项选择题1.B2. D 3.A 4.A 5.C三、简答题1.①宪法中的有关规定;②基本法律中有关医药卫生方面的规定;③卫生法律;④卫生行政法规;⑤卫生行政规章;⑥地方性卫生法规;⑦国际卫生条约。

2. ①对某些传染病人员的强制隔离和治疗;②对物品的查封和扣押;③控制危害现场措施;④强制检疫;⑤令其出境;⑥留验、限制活动范围、医学观察、定期或不定期访视;⑦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的控制措施;⑧宣布疫区和封锁疫区。

3. ①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②促进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行政;③维护卫生法律的权威。

四、问答题1.①卫生法以保护公民健康为直接目的;②卫生法以医学科学为基础;③主要为行政法律规范;④卫生法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第二章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一、填空题1. 救死扶伤、防病治病;2.功能、任务、规模;3.营利性医疗机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4.公平性原则、分级医疗原则; 5.注销; 6. 三。

二、选择题1.ABD2.ACD3.ADE4.ABCDEF5.ABC三、简答题1.医疗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宗旨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卫生服务机构。

其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医疗机构必须依法成立。

第二,医疗机构是我国从事疾病诊断和诊疗活动的一类卫生机构的总称,是我国卫生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卫生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是其主要表现形式。

2.公平性原则,整体效益原则,可及性原则,分级医疗原则,公有制主导原则以及中西医并重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一节习题及选择题答案
一、选择题(单选题)
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不包括()
A.化学因素B.物理因素C.生物因素D.心理性职业紧张
2.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物理性有害因素不包括:()
A.生产性粉尘B.非电离辐射C.电离辐射D.噪声、振动
3.某冶炼厂定期安排接铅工人到职业病院进行驱铅治疗和疗养,该工作应属于:()A.一级预防B.二级预防C.三级预防D.对症治疗
4.某铸造厂安排其上岗前(或就业前)工人进行全面的身体健康检查,不正确的说法是()A.属于上岗前(或就业前)体检B.属于职工健康监护内容
C.目的是发现职业禁忌证D.属于二级预防
5.职业病是指()
A.与职业有关的疾病B.由职业因素引起的疾病
C.由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引起的疾病D.在职业活动中由理化因素引起的疾病
6.职业病有以下特点,除外()
A.病因明确B.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C.接触人群中常有一定发病率D.症状典型,多有特效疗法
7.上岗前健康检查的主要目的是()
A.发现就业禁忌证和建立健康档案B.发现临床病变
C.评价作业环境卫生状况D.对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定量评价
8.在岗期间(或定期)健康检查的主要目的是()
A.集健康基础资料B.寻找潜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
C.确定职业危害性质D.及时发现职业性损害的早期征象
9.下列哪种不属于我国职业性肿瘤:()
A.焦炉工人肺癌B.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C.苯所致肺癌D.联苯胺所膀胱癌
10.我国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
A.STEL、MAC B.TW A、STEL、超限倍数
C.PC-TWA、PC-STEL、超限倍数D.PC-TW A、PC-STEL、MAC
选择题(单选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B D C D A D C D
二、思考题
1. 何谓职业性有害因素?举例说明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哪些?
2.职业性损害的种类?
3.何谓职业病?其发病特点和诊断原则有哪些?
4.我国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性接触限值的主要种类及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