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原理(郑道平版本)重点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产生与发展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发展过程:实物货币→金属称量货币和铸币→可兑换的信用货币→不兑换信用货币→存款货币和信用货币。主要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三个过程。
实物货币称量货币
商品货币金属货币(铜、银、金)
铸币
货纸币、银行券(现金)
币信用货币存款货币
电子
2.职能与作用
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货币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与经济的关系):货币使用方便了交易,扩大了市场,降低了交易费用,从而促进可社会分工的发展和深化,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能力。
3.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包含四个要素:规定货币币材;确定货币单位;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建立准备制度。
货币制度的发展:金属本位币制度{(银本位制度→金银复本位制度→金本位制度(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特点: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纸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货币由现钞和银行存款构成;货币主要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发行;货币供应在客观上要受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供应过多势必危及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货币供应量不受贵金属量的制约,具有一定的伸缩弹性,通过货币供应管理,可以使货币流通数量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
4..货币的发行与区域货币
国家对货币制度和货币发行的管基于两个方面的利益考虑:货币作为公共事业所带来的间接利益。随着铸币的产生,国家可以依靠发行不足值的铸币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能够为发行者带来直接的铸币税收入
区域货币也称地区货币,它是由一定区域的经济特征和政治制度联系的紧密性做决定的。譬如我们国家的“一国多币”(人民币港元澳元台币)和多国一币(欧盟集中发行的欧元。罗伯特A.蒙代尔是“最优货币区域理论”的首创者,因倡议和设计了世界第一个区域货币,被称为“欧元之父”。还有西非货币联盟和西非货币区。)
附带理解
如何理解货币的本质?
从货币的起源和逻辑分析的角度来把握本质是最重要的: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理解:
●货币首先是一种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一切商品价值的表现材料,具有与其他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
●货币外在形式的变化不改变货币的本质,也不改变货币与商品的对立均衡关系。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形式
1.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②使用期限较短。
③融资数量有限。
④资金需求者融资主动权较弱。
直接信用与间接信用的联系:无论是直接信用还是间接信用,都是资金融通或交易的方式,均是将社会闲散资金纳入营运过程中,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1.量上的此消彼长;2.直接信用是间接信用的基础。
直接信用与间接信用的区别:虽然直接信用与间接信用存在种种联系,但毕竟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融资,其主要区别在于:1.信用行为的主体不同(直接信用只有筹资者和投资者,间接信用的主体是筹资者、投资者和进入中介机构);2.运动形式不同;3.融资的成本及风险不同;4.灵活性不同(直接信用较间接信用灵活性);5.对货币流通量的影响不同(间接信用的规模直接影响货币流通量,而直接信用中长期信用与短期信用对货币流通的影响是不同的)
附带理解
赊销(sale on account ):商品买卖双方采用的一种延期付款的销售方式.
●赊销方式把商品购买与支付货款分离为两个环节.
●赊销方式对于买卖双方都有利.
●赊销方式实际上是销货者在出售商品的同时向购货者提供了短期资金融通.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1.利息发展与利息理论
利息是指在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或债权人向债务人索取的)报酬。利息是信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利息率与利息市场化
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本金额的比率,即:利率=利息/本金
◆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
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当基准利率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市场利率是指按市场规律自由变动的利率,它主要反映了市场内在力量对利率形成的作用。
◆官定利率与公定利率
官定利率又称法定利率,是由一国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各金融机构必须执行。
公定利率由民间权威性金融组织商定的利率,各成员机构必须执行。
利率市场化,是指存贷款利率由各商业银行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来自主调节,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以同业拆借利率为金融市场基准利率,各种利率保持合理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
3.决定利率的主要理论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是建立在对利息来源与本质的分析基础上,马克思认为平均利润率是利率的上限,下限应该是大于零的正数,利率总是在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受供求关系影响波动。
西方经济学家的利率决定理论主要是从供求关系着眼的,他们都认为利率是由供求均衡点所决定的.他们之间的主要分歧在于是什么供求关系决定利率。
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
①平均利润率
◆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MS↑→r↓→ I ↑→ E ↑→ Y ↑
根据凯恩斯学派的理论,若货币供应量增加,则利率将下降,从而将刺激投资,最终将通过乘数作用而使收入成倍增加。
◆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MS↑→E ↑→I↑→ Y(P.T) ↑
货币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无需通过利率加以传导,而可直接引起名义收入的变动。
4.货币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社会总供求的目的;而财政政策通过调节财政收支来影响社会总供求。尽管两种宏观政策之间存在差异,但殊途同归,都是通过影响社会总供求来实现最终目标,这就要求决策部门相互协调,使二者松紧搭配、优势互补。
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和配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货币政策的宏观调节要与产业鼓励和产业限制相协调;二是货币政策的资金分配结构应符合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是指政府为了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形式,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策略和措施。具有以下特点:
①着重于调节商品供给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平衡;
②以实物为对象,对产业部门及其内部的资源进行调节;
③调节时间跨度长。
货币政策与收入政策的协调:社会总需求由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组成,货币政策直接影响投资需求,而消费需求则主要取决于居民收入。货币政策与收入政策的配合更有利于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收入政策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而对居民收入进行调控的策略和措施。收入政策主要包括:实行工资、价格管制;提供财政补贴;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