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律》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律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二章《一位数的加法》第二节“加法运算律”。
详细内容包括:1.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运算;2.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运算;3. 加法运算律的推导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并运用加法运算律;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加法运算律的理解和应用;2.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2. 学具:学生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通过“小明的零花钱”情境,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2. 例题讲解(1)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师示范计算过程,强调数位对齐;(2)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师示范计算过程,引导学生注意进位。
3. 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4. 加法运算律的推导(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加法运算律;(2)学生举例验证加法运算律;5. 应用加法运算律(1)教师出示应用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律;2. 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3. 板书加法运算律的推导过程和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练习本上的计算题;(2)应用题:根据实际情况列出加法算式,并运用加法运算律。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加法运算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加法运算律的理解和应用;2.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 例题讲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5.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的针对性和拓展性。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律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二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加法运算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加法运算的基本规律,能够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律,能够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速度。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加法运算律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学具:练习本、计算器、铅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小动物们摘果子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小动物们摘到的果子数量如何相加更简便?2. 探索加法运算律(1)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找出加法运算中的规律。
3.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计算 123 + 456(2)引导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将计算过程简化。
(3)教师示范解题过程,并强调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加法运算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加法运算律:a +b = b + a2. 例题及解题过程:123 + 456 = 579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下面各题,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过程。
a. 234 + 567b. 789 + 321c. 456 + 234(2)思考:加法运算律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答案:(1)a. 801b. 1110c. 690(2)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加法运算律的理解和应用程度如何?哪些方面需要加强?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减法运算律,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律》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律》评课稿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律》评课稿,欢迎阅读。
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律》评课稿篇1今天听了3节《加法运算律》的课,感受颇深。
三位老师教学风格各具特色。
顾老师的课环环相扣,扎实有效。
先引导学生探索加法交换律,通过提问列出算式,观察分析算式特点,从而提出猜想,举例验证。
接着通过研学单,让学生探索加法结合律,得出加法结合律的特点。
在整个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顾老师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让学生用不同的算式表示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为了清楚的展示加法结合律的特点,老师希望得出(28+17)+23和28+(17+23),可是,后面一个算式很少有学生会在17+23上加括号,只会把17+23放到前面去加,顾老师机智地说:“如果改变它们的位置,可以怎样写?”这样,一下就得到了28+(17+23)。
整堂课,环环相扣,深入浅出,扎实有效。
马老师突破传统的教学思路,先教学加法结合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列出的算式,找出算式的特点,从而推出猜想:无论怎样交换三个数的位置,和不变。
进而通过举例验证算式的特点,从而得出结论:三个数相加,无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为了让学生记住算式的这一规律,马老师还和学生做起了手指游戏,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记住加法结合律,另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学到知识。
整堂课,马老师关注学法的渗透:观察分析—推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
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加法交换律,也就水到渠成了。
袁老师的课,风趣,幽默,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具体表现在:(1)上课起立,学生的凳子噼啪响,袁老师幽默地说:“没事,就当凳子在为我们鼓掌。
”(2)一位学生再举加法结合律的例子时,出现了小数7.65,可是这个孩子在读小数时,读成了七点六点五,其他孩子都在笑,孩子表现出了尴尬,但袁老师却幽默地说:“没事,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数字有用呢!”这样的一句话,不仅为这个孩子化解了尴尬,同时还鼓励了那些有想法但不太敢发言的同学,让他们明白,有想法大胆地说出来,就算说错也没有关系,老师会补充的。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加法运算律》的教学设计
1.应用加法交换律题型
-题型一: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并说明运用了哪个运算律。
8 + 17 = 17 + 8
答案:25,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题型二:小明有15个苹果,小华给了他3个苹果,然后小明又给了小华5个苹果。现在小明和小华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答案:小明和小华一共有23个苹果。(15 + 3 + 5 = 23,可以通过加法交换律先计算15 + 5,再加上3)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加法运算律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加法运算律相关的拓展知识,如它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举例:(2 + 3) + 4 = 2 + (3 + 4),无论是先计算2和3的和,还是先计算3和4的和,最终结果都是9。
2.教学难点
(1)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本质:学生需要从具体的数字例子中抽象出加法交换律的普遍规律,理解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难点解析:学生可能会误以为交换加数的位置只是表面上的变化,而实际上,这是加法运算性质的根本体现。
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以下拓展学习资源:
-数学网站:推荐学生访问学校推荐的数学学习网站,浏览与加法运算律相关的学习资料。
-数学竞赛: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数学竞赛,锻炼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加法运算律的教学视频,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巩固。
西师大《四年级上册数学加法运算律》教案
西师大《四年级上册数学加法运算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二章《加法与减法》第三节《加法运算律》。
详细内容包括:探索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发现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探索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小明和小红一起搬砖头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小明和小红搬砖头的顺序是否影响搬砖头的总数?2. 探索加法交换律(1)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计算器验证小明和小红搬砖头的总数是否相同。
(2)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发现加法交换律。
3. 例题讲解(1)讲解加法交换律的定义和表达方式。
(2)通过例题,展示加法交换律的应用。
4.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加法交换律。
5. 探索加法结合律(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验证加法结合律。
(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发现加法结合律。
6. 例题讲解(1)讲解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和表达方式。
(2)通过例题,展示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7.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加法结合律。
六、板书设计1.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2. 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23 + 45678 + 152 + 248(2)应用题:小华、小明和小丽去公园玩,他们分别买了3个、5个和4个气球。
问他们一共买了多少个气球?2. 答案:(1)计算题答案:123 + 456 = 57978 + 152 + 248 = 478(2)应用题答案:他们一共买了12个气球。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律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二章第三节《加法运算律》。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律的概念,学会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加法运算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加法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加法运算律的概念及其简便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课件展示一个购物场景:小明去超市购物,买了一个5元的玩具和一个8元的文具,他需要支付多少钱?引导学生通过加法计算得出结果。
2. 例题讲解讲解加法运算律的概念: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它们的和(a+b)与它们的顺序无关,即a+b=b+a。
通过例题5+8=8+5,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律的含义。
3. 随堂练习(1)7+9=?(2)12+4=?(3)15+18=?(4)21+9=?学生通过计算,验证加法运算律的正确性。
4. 简便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在加法运算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计算结果不变。
从而学会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六、板书设计1. 加法运算律的概念2. 例题:5+8=8+53. 简便计算方法4. 练习题目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运用加法运算律计算:6+9=?(2)运用加法运算律计算:11+13=?(3)运用加法运算律计算:17+19=?2. 答案:(1)15(2)24(3)36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了加法运算律的概念和简便计算方法,以及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计算的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加法运算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购物、烹饪等。
同时,为下一节课学习减法运算律做好铺垫。
四年级数学加减法运算律
四年级数学加减法运算律一、加法运算律1. 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 用字母表示:a + b=b + a。
例如:3+5 = 5+3,3+5 = 8,5+3 = 8。
- 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当我们计算一些加法算式时,如果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计算更简便,就可以使用加法交换律。
比如计算45+23+55,可以先利用加法交换律变为45 + 55+23,先计算45+55 = 100,再计算100+23 = 123。
2. 加法结合律- 定义: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 用字母表示:(a + b)+c=a+(b + c)。
例如:(2+3)+4 = 2+(3 + 4),(2+3)+4=5 + 4=9,2+(3 + 4)=2+7 = 9。
- 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当有三个或更多个数相加时,如果其中某些数结合起来相加能得到整十、整百等较简便的结果,就可以使用加法结合律。
例如计算23+46+54,可以利用加法结合律变为23+(46 + 54),先计算46+54 = 100,再计算23+100 = 123。
二、减法的运算性质1.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 - b - c=a-(b + c)。
例如:100-20 - 30=100-(20+30),100 - 20-30 = 80 - 30=50,100-(20 + 30)=100 - 50 = 50。
- 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当计算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时,如果这两个数相加能得到一个较简便的数,就可以使用这个性质。
比如计算256-37 - 63,可以变为256-(37+63),先计算37+63 = 100,再计算256 - 100 = 156。
2. 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这个数先减去差里的被减数,再加上减数- 用字母表示:a-(b - c)=a - b + c。
例如:50-(20 - 10)=50-20+10,50-(20 - 10)=50 - 10 = 40,50-20+10 = 30+10 = 40。
加法运算律 (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加法运算律课程: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律;2. 能够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1. 加法运算律的定义和意义;2. 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加法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2.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1. 教材和教具;2. 学生分组讨论的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加法的定义和性质;2. 提问:我们在进行加法计算时,有没有什么规律可以遵循呢?二、新课讲解1. 讲解加法运算律的定义和意义;2. 通过示例演示加法运算律的应用;3. 引导学生发现加法运算律的特点和优势。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加法运算律的应用;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加法运算律的应用,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2. 每组选取代表进行汇报,展示讨论成果。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加法运算律的重点和难点;2.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运算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提供一些拓展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自主探索。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加法运算律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加法运算律的理解和应用。
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2. 思考加法运算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3. 尝试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运算律,如乘法运算律、除法运算律等;2. 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游戏和竞赛;3. 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加法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加法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关键。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ppt课件
假设用字母a、b表示两 个加数,那么可以写成:
a+b=b+a
填 上用 适加 宜法 的交 数换 。律
65+145=__+__ 109+31=__+__
44+98=__+__ 346+273=__+__
第一天 88千米 第二天 104千米 第三天 96千米
李叔叔这三天 一共骑了多少
千米?
列算式:88+104+96
357+218 409+296
77+845
690+174 195+367 583+68
海豚馆第一天 卖出344张门票, 第二天上午卖出 187张,下午卖 出213张。这两 天一共卖出多少 张门票?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 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14+186 75+168+25 245+180+20+155 67+25+33+75
a+b=b+a
我们来总结一下:
158+(68+245)=(68+158)+245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 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假设用字母a、b、c表示三个加 数,那么可以写成:
(a+b)+c=a+(b+c)
上面的每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从上面的算式,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①每组算式中有两个加数,而且两个 加数一样,只是交换了位置. ②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 的和相等.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 和不变,这叫做加
西师大《四年级上册数学加法运算律》精品教案
西师大《四年级上册数学加法运算律》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加法运算律”。
具体内容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灵活运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小明购物找零故事,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交换律。
小明去超市购物,买3元水果和5元零食,一共花多少钱?如果小明先买零食,再买水果,一共花钱数会变?2. 例题讲解:讲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出题,巩固所学运算律。
4. 应用环节: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运算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2. 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3. 实际问题应用:小明购物找零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8 + 5 = ?;5 + 8 = ?;(2 + 3) + 4 = ?;2 + (3 + 4) = ?(2)应用题:小华有10元,他先买3元文具,又买5元零食,还剩下多少钱?2. 答案:(1)计算题答案:8 + 5 = 13;5 + 8 = 13;(2 + 3) + 4 = 9;2 + (3 + 4) = 9(2)应用题答案:小华还剩下2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四年级加减乘除运算定律公式
四年级的加减乘除运算定律公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加法交换律:
a+b=b+a
这意味着加法的顺序并不影响结果。
加法结合律:
a+(b+c)=(a+b)+c
这表示当有三个或更多的数相加时,可以先加前两个数,然后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加后两个数,然后再加上第一个数,结果都是一样的。
乘法交换律:
a×b=b×a
这意味着乘法的顺序并不影响结果。
乘法结合律:
a×(b×c)=(a×b)×c
这表示当有三个或更多的数相乘时,可以先乘前两个数,然后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然后再乘以第一个数,结果都是一样的。
乘法分配律:
a×(b+c)=a×b+a×c
这表示乘法可以分配到加法中,即一个数与一个加法表达式的结果相乘,等于这个数分别与加法表达式中的每个数
相乘,然后再把结果相加。
减法性质:
a−(b+c)=a−b−c
a−(b−c)=a−b+c
这表示减法可以合并或拆分括号内的项。
除法性质:
a÷(b×c)=a÷b÷c
这表示除法可以拆分括号内的项,但需要注意,除数不能为0。
这些运算定律在四年级的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它们不仅简化了计算过程,还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运算的基本规律。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3.1《加法运算律》教案
8. 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预习和课堂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七、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上的是一节小学数学课,内容是加法运算律。这节课我试图通过讲解和互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我做得还挺不错的。我用了生动的例子和实际的计算,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运算律的概念。我也设计了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能够互相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3.1 《加法运算律》教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3.1 《加法运算律》教案,主要讲述了加法运算律的概念和运用。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运用运算律简化计算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加法运算律》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加法运算律》内容,强调《加法运算律》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节课学习的《加法运算律》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加法运算律》教学目标和《加法运算律》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加法运算律》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律》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加法运算律》学习状态。
《加法运算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加法运算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教案:《加法运算律》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加法运算律。
加法运算律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规则,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地进行加法计算。
具体内容如下:1. 加法结合律:对于任意三个数a、b和c,有(a+b)+c =a+(b+c)。
2. 加法交换律: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有a+b = b+a。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律的概念和应用。
2. 能够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加法运算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老师拿出一个苹果,再拿出一个苹果,问学生:“我手上有几个苹果?”学生回答:“两个。
”2. 老师再拿出一个苹果,问学生:“现在我手上有几个苹果?”学生回答:“三个。
”二、例题讲解(10分钟)1.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第一个例题:23 + 45 + 32。
2. 老师解释加法结合律,将23 + 45先计算出来,得到68,再加上32,得到100。
3. 老师再写下第二个例题:25 + 34 + 16。
4. 老师解释加法交换律,将25 + 34先交换顺序,得到34 + 25,再加上16,得到75。
三、随堂练习(10分钟)1. 老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练习纸,上面有5道应用加法运算律的题目。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1. 老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练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2.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作业设计(5分钟)1. 老师布置一道课后作业:请运用加法运算律,计算下列各题并填写答案。
a) 123 + 45 + 7b) 89 + 10 + 56c) 37 + 28 + 64六、板书设计(课堂板书)1. 加法结合律:23 + 45 + 32 = (23 + 45) + 32 = 68 + 32 = 1002. 加法交换律:25 + 34 + 16 = (25 + 34) + 16 = 34 + 25 + 16 = 75七、作业设计(课后作业)1. 请运用加法运算律,计算下列各题并填写答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7个运算定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7个运算定律一、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二、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二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二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其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b)+c或a+b+c =a+(b+c)三、减法性质(1)在减法中,被减数、减数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数,差不变。
a-b=(a+c)-(b+c)或a-b=(a-c)-(b-c)(2)在减法中,被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减数不变,差随着增加或者减少多少。
反之,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被减数不变,差随着减少或者增加多少。
a-b=(a+c)-b=差+c或a-b=(a-c)-b=差-ca-b=a-(b+c)=差-c或a-b=a-(b-c)=差+c(3)在减法中,被减数减去若干个减数,可以把这些减数先加,差不变。
a–b-c= a-(b + c)四、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a×b = b×a五、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c =(a×b)×c或a×b×c = a×(b×c)六、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等于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 + b) ×c= a×c+b×c 或(a - b)×c= a×c-b×c七、乘法的其他运算性质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必须把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其积不变。
a×b = (a×c) ×( b÷c)八、除法的运算性质(1)商不变性质,两个数相除,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一个数(0除外),商的大小不变。
第三单元《运算律》整理与复习-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1)精选全文
固
(3)水果店购进苹果和梨子各40箱。苹果每箱68元, 梨子每箱53元。买苹果比梨子多花多少元? (68-53)×40=600(元) 答:买苹果比梨子多花600元。
固
5.李大爷家有一块菜地
(如右图),这块菜地
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9×(21-9) +9×(19+9) =9×12+9×28 =9×(12+28) =9×40 =360m²
识
乘 法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运 算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
定 乘法结合律 两个数,积不变
律
(a×b)×c=a×(b×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 乘法分配律 与这个数分别相乘
(a+b)×c=a×c+b×c
识
除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
固
4.解决问题。 (1)每本集邮册都是24页,每页都可以插8张邮票。小
峰有这样的集邮册5本,一共可以插多少张邮票?
24×8×5=960(张) 答:一共可以插960张邮票。
固
(2)彭老师准备给篮球队8名队员每人发一套球衣和一 双球鞋,每套球衣64元,每双球鞋36元。买这些 球衣和球鞋一共需要多少元? (64+36)×8=800(元) 答:买这些球衣和球鞋一共需要800元。
+ 37 +a
加法的运算定律
连线。 360+270+640 62+21+38 527+(303+697)
型
21+(62+38) 697+527+303 360+640+270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律-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律-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加法运算律的概念,理解并能够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欲望,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加法运算律的概念:加法运算律是指对于任意的三个数a、b、c,有(a b) c=a (b c)。
2. 加法运算律的应用: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加法运算律的概念,能够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律的本质,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加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发现加法运算律,理解加法运算律的概念。
3. 感悟提升: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4. 实践应用:设计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加法运算律的掌握程度。
2. 练习反馈:通过课后练习,检查学生对加法运算律的应用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3. 家长评价:了解家长对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律的反馈,关注学生的家庭学习情况。
4. 测试成绩:定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加法运算律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2. 辅助材料:练习题、教学课件等。
3. 网络资源:数学教学网站、教育平台等。
四年级运算律
四年级运算律
四年级的运算律主要包括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加法的交换律:a + b = b + a,即两个数相加的结果与它们的顺序无关。
加法的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即三个数相加时,先计算任意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结果相同。
乘法的交换律:a × b = b × a,即两个数相乘的结果与它们的顺序无关。
乘法的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即三个数相乘时,先计算任意两个数的积再与第三个数相乘,结果相同。
乘法的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即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以两个数再相加。
这些运算律在四年级的数学中经常用到,通过运用这些运算律可以简化计算,提高计算效率。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下册《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
是加法结合律。
(a+b)+c=a+(b+c)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2.加法结合律。 多媒体展示:林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林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 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
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板块四、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3.对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我们已经知道的有哪些?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四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0+56=56+40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的交换律。a+b=b+a
比较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 (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 就是加法结合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法运算律》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56-5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结论的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加法验算.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地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用观察、猜想、验证的方法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发现规律、概括运算律。
教学难点:
概括运算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索加法交换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天气渐渐转凉,学校将准备组织各年级体育活动,你们都喜欢体育活动吗?都喜欢哪些体育活动呀?经常体育活动可以强身健体,瞧,这些同学们也在开展活动,(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呢?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多指名说。
[
设计理念]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根据题中所提供信息来选择与所提问题有联系的条件进行分析、计算,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探究规律
1、出示问题:(1)跳绳的有多少人?(2)女生共有多少人?(3)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2、师生研究解决第一个问题,揭示加法交换律。
(1)指名口头列式 ,28+17,还可以怎样列式? 17+28。
说说各算式表示的意思。
(2)这两个式子相等吗?为什么?(计算结果相等)(都是求跳绳的有多少人)那我们就可以用“=”把它们连接起来。
教师板书:28+17=17+28,指名读算式。
(3)仔细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思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两个数的位置变了,数据、运算符号、结果没有变)
(4)你还能举几个像这样的例子吗?指名说,教师板书。
(5)仔细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能找出它们共同的规律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全班交流。
(6)师:是不是任意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和都不变呢?看来经过几个算式得到的结论,只能是一个猜想,要验证这个猜想,就要举更多的例子。
学生各自举例验证。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7)师:照这样下去,能写完吗?加省略号。
这些例子都在验证我们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
谁再来说说我们刚才的猜想?
(8)师:你还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比如字母、符号、文字等方式把这个规律简明的表示出来吗?试试看。
学生在自备本上尝试。
指名说说。
师:在数学界,我们公认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字母a、b分别表示这两个加数,我们发现的规律就可以写成a+b=b+a,这里的a可以表示任意一个加数,b可以表示任意的另一个加数。
这也是我们刚才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所得到的结论。
这个规律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加法交换律.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运算律。
(板书课题)
[
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的过程。
从实际事例引入,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规律、发现规律。
同时,从用符号表示规律过渡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些规律,使得规律的表达更准确、简明、形象,既便于学生掌握,又发展了他们的符号感,也为后面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作好铺垫。
)
四年级数学教案
看第二个问题,你能口头列式吗?这两个算式能用等于号连接起来吗?谁来说说看。
这个算式就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4、巩固加深
(1)根据加法交换律完成填空。
指名口答,集体校对。
(2)其实加法交换律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习什么知识时也用了加法交换律?想一想加法是怎样验算的?
判断下面各题验算是否正确.为什么?
二、探索加法结合律
下面我们来研究第三个问题,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1、出示第三个问题:“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列式,说说各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2、组织交流想法,比较算式。
这些算式它们能用等号连接起来吗?为什么?
选择两个算式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28+17)+23 = 28+(17+23)
比较一下这两个算式,如果给你选,你会选做哪一题?为什么?(计算更简便)
[
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实际意义,感悟学习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
3、继续认识这样的等式。
完成书上填空,分组计算。
4、认真观察、比较这几个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计算顺序变了,数据、运算符号、位置和结果都没变)
5、你能根据这些等式,提出猜想,找出它们共同的规律吗?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师:那是不是所有的式子都符合这样的规律呢?看来我们还需要多举一些例子来验证。
学生自由举例验证。
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板演等式。
学生小结结果,得出结论。
这样的算式都验证了我们刚才的规律。
如果用字母来表示这样的规律,该如何表示呢?
板书:(a+b)+c=a+(b+c)
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二个运算律,那就是加法结合律(板书)
6、运用加法结合律完成填空。
指名口答,集体校对。
●三、比较两个运算律
运算律
字母表示式
变
没变
加法交换律
a+b=b+a
位置
数据、运算符号、结果
加法结合律
(a+b)+c=a+(b+c)
计算顺序
数据、运算符号、
结果、位置
[
设计理念]
(抓住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通过比较,加深对两个运算律的本质认识。
)
●四、巩固内化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口答,其中最后一题要提醒学生注意:它既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又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2、“想想做做”第4题。
一题题出示,说说各题的计算顺序。
不计算,猜一猜各组的计算结果相同吗?为什么?应用了什么运算律?如果给你选,你会选做哪一题?为什么?学生选做,集体校对。
3“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同座校对。
●五、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运算律,是什么呢?你会用字母表示吗?那减法、乘法、除法是不是也有它们的运算律呢?带着这个思考,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作业
“想想做做”第3题,选择喜欢的3题做。
●七、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观察28+17=17+28 (28+17)+23=28+(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