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间观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合集下载

中西方文化差异模板

中西方文化差异模板

中西方文化差异模板如下:
1.问候语的差异:在中国,老百姓见面打招呼常说“你吃了吗?”
“干吗去?”等。

在英语中,通常以时间进行问候,如:“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或是“Hello/Hi”
简单问候。

2.隐私观念的差异:中国人初次见面常会问询对方的年龄、职业、
婚姻状况,甚至收入。

在西方,人们则认为侵犯了自己的隐私。

3.时间观的差异:在西方国家拜访某人,必须提前邀约,需要说明
拜访的时间、地点和目的。

在中国,人们无提前邀约的观念,随便串门,扰乱别人的生活秩序的行为较为常见。

4.餐饮习俗的差异:在西方,主人会提前发出邀请函,客人们会提
前答复。

在就餐时,主人不会多说劝酒话,常说“Itisreallygood,pleasetasteit”,然后转移到谈话的主题上。

在中国,人们会讲几句“招待不周”等客套话。

中西文化差异之时间观念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之时间观念差异
由于中国人对时间认识的局限和传统文化对时间认识的限制,因此在中国文化中产生了许 多关于时间本质的理论
1、 对时间的感知与理解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 论就是"阴阳五行说"
万事万物都要受行说认为:在 宇宙中,万物都有阴 阳两个方面、两种属 性
比如在古代哲学中就 有这样一个经典故事: 天地一阴一阳构成了 阴阳
3_中西文化差异之时间 观念差异11111
xxxxxx
-
目录 / CONTENTS
1、 对时间的感知与理 解
2、 对时间的重视和珍 惜
3_中西文化差异之时间观念差异11111
时间观念是指人们对时间的认知和态度,它反映了人们对时间的感觉和看法。中国人和西 方人在时间观念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时间的感知、理解、重视、珍惜和利用上。中西文 化差异中,时间观念的差异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决定了我们对时间的理解、重视和珍惜
西方文化中,由于其历史起源于古希腊,人们更多地关 注于外部世界和自身的内在精神世界。由于古希腊哲学 家把外部世界看作是神所创造的,他们认为人的一切行 动都必须在神或神明面前进行,这就使他们形成了一种 "外在化"、"超越性"的时间观念。古希腊哲学家认为" 过去"、"现在"、"未来"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就像人 可以在过去中发现未来,也可以在未来中发现过去一样
-
汇报完毕 感谢聆听
中国文化中,由于中国历史起源于农耕社会,所以中国人更关注于内在精神世界。在 中国传统文化中,时间既不是外在于人存在的客观存在,也不是与人无关的客观存在 。"过去"、"现在"和"未来"并不像西方文化中那样作为一个客观存在而存在。在中国 传统文化中,过去和未来并不是一个客观存在或独立于人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存在;而 过去、现在和未来却与人密切相关,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

从时间观念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时间观念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7.01从时间观念看中西方文化差异兰乔宇【摘 要】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会是语言交际,而常常会忽略掉非语言交际这方面的信息。

但是无论是语言的还是非语言的,都会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的时空中发生冲突。

时间观念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维度,是一个民族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产物,带有其本民族的文化色彩,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着不同的时间观念,所以了解各个国家和民族在时间观念上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误,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时间观念 时间取向 时制文化一、时间取向不同的国家,对时间的取向是不一样的。

Kluckhohn & Strodbeck将非正式时间划分为了三种,分别是强调过去、现在和未来。

具有过去时间取向的群体一般都非常重视历史文化传统,尊重过去,敬仰祖先,追求稳定性,并且在做事情或者重要的决策的时候,更加偏爱以史为鉴,愿意去用以往的经验来指导现在和未来。

具有这类时间取向的国家包括中国,韩国,日本等。

强调现在取向文化的群体强调当下是最重要的,要享受现在,及时行乐,因为在他们看来,过去已经过去,而将来又飘忽不定难以预测,只有现在是可以把握和认知的。

具有比较明显的现在时间取向的国家有墨西哥、阿拉伯等。

强调未来取向的文化与过去时间取向的文化相反,在这种国家,恪守传统的人容易被嘲笑,因为他们认为未来充满无限的可能性,容易通过自己的规划和努力争取到自己想要得到的,美国便是未来时间取向的典型代表,所以美国人很少恪守陈规,他们更喜欢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

二、时制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以日常生活中人类对于非正式时间使用的特点为依据,划分出了单时制和多时制。

遵守单时制的人们认为,时间是线性的,它就像一根绳子那样,可以切割,也可以延伸到未来或过去。

单时制文化的人们在做事情之前都会进行严密的计划和安排,倾向于在一段时间只做一件事情,只有将这件事情处理完毕才可以去处理下一件事情,而且讲究效率。

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例子

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例子

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例子时间观念是不同文化之间的重要差异之一。

中西方时间观念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对时间的看待方式、时间的利用方式以及时间的价值观等。

下面将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中西方时间观念的差异。

首先,中西方对待准时的态度有所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准时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人们非常注重时间的准确性和效率。

例如,在西方国家,如果你迟到了一个会议或者约会,会被认为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相对较为灵活。

虽然准时也被认为是一种美德,但是人们对于时间的弹性更大,迟到一两分钟并不会被视为大问题。

其次,中西方对待时间的利用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被视为一种有限的资源,人们注重高效地利用时间。

例如,西方人通常会将工作时间和休闲时间分开,努力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将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不拘泥于时间的划分。

例如,中国人常常会在工作之余与同事或朋友一起吃饭、喝茶,这种社交活动被视为重要的人际关系建立方式。

此外,中西方对待时间的价值观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被视为金钱,人们注重时间的效益和经济价值。

例如,西方人通常会将时间与金钱进行等价交换,他们会计算每小时的工资,以此来衡量时间的价值。

而在中国文化中,时间被视为一种自然流动的现象,人们更注重时间的质量和内涵。

例如,中国人常常会将时间与情感、思考等联系在一起,他们更注重时间的体验和感受。

最后,中西方对待时间的观念差异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上。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通常会提前预约,以确保时间的安排。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即时安排,更加注重灵活性和随机性。

另外,西方人通常会将时间分割成小块,以提高效率。

而中国人则更倾向于将时间视为一个整体,注重整体的流动和变化。

综上所述,中西方时间观念的差异体现在对待准时的态度、时间的利用方式以及时间的价值观等方面。

这些差异不仅反映了不同文化的特点,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东西方文化中时间观的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东西方文化中时间观的差异
系统的一个因素。 因为所有情景中的行为都存在着时间和空 间规范。 ”
时问是人类社会共有的认知概念和交际手段, 但分属于 不同文化的人由于所处的地理、 历史、 社会环境不同, 思维方
时问 取向是文化差异中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 人们 根据其文化在时间连续体上的侧重点来确定自己安排和使 用时间的方法。时间取向与民族的历史背景有关。一般而 言。 历史传统悠久的民族注重过去。 采取过去时间取向; 而历 史相对较短的国家和民族则往往采取现在或未来时间取向。
中国是个有着 500 0 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所以人们 在时问观上采取过去取 向。深刻影响中国人思想的儒家文 化历来重视传统。 重视历史。 主张把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现 在行事的重要参考。法 国学者路易 ・ 加迪在《 文化与时间》

书中提到“ 对祖先, 甚而那久远的死者的尊敬、 赞美和崇 式不同, 形成的时间观和安排使用时间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也就是说。 时间这一客观实在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形式的 拜。 在中国人心理和行为中产生了结构性的影响。过去时间 ”
中图分类号 : 4 G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29 5 ( 0 6 0 - 0 80 1 7 - 9 l 2 0 ) 40 5 - 3
时间观是非言语交流的一种方式 , 在人际交往中可以表
达思想、 传递感情 、 交换信息, 具有自身独特的交际功能。美 国人类学家 E T a 曾这样说过:如果有什么能改变生 . .H l l 。 活本性的话, 那就是时间是如何使用的。时间并不像英国人 类学家所描述的仅仅是一种习惯 , 它是生活中最基本的组织
反映。它从…定程度上决定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反 过来, 一定的行为又反映特定的时间观。 传递有关时问观的 某些信息。时间观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因 而在跨文化交际中, 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会本能地使用自己 的“ 时间语言” 与对方交流。 而且还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处 理安排时间的方式是正确的。这必然会引起跨文化交际中 的差异、 误会甚至于冲突。所以我们应该比较研究不同文化 在时间态度和时间行为方面的差异, 并分析它们对跨文化交 际的影响, 以使交际顺利进行, 达到预期的效果

中西时间观及行为差异

中西时间观及行为差异

文化本质上是人化的特殊表现形态,大而无形,无处不在,制约影响着人们的一切行为、思想观念。

同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交际中被赋予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特质,因此,民族相互交流的过程也可视为文化碰撞的过程。

文化是需要人类的各种行为来表现的,其各异的信息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途径传递,除了有力的思维外壳语言外,还需要借助许多非语言行为,时间是其中重要的传递途径之一。

时间在文化系统中既可是视为观念意识,也可视为一种无形的语言形态。

时间本身是客观的,但同时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特定的顺序、结构和意义,不同民族由于受到不同的时间规范的制约,对时间有着不同的理解与看法,形成丰富多彩的时间观。

从中折射出的文化意蕴颇具特色,可以窥见不同民族成员的文化特色、行为方式及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特点。

一、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与西方近代工业文化时间观的差异中国历来是农业大国,土地、农业是传统中国文化形成、建构的根本。

农耕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厚重而深刻。

以农为本,以耕为生农民对季节的体察和感受格外细致人微。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季节的更替、气候的变化与人们的生计休戚相关。

“节气歌”既是长期生产实践中酿就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国农民感知时间的独特方式。

二十四节气对于农民来说几乎是不可变更的自然规律,但历年节气日气候状况可能各异,这种生活经验反映在思想观念上表现为时间的感性认识在此形成一个变幻的周期。

因此,中国哲学中非常注重从天人合一的角度对时间的流动变化进行描述,对于时间的考察方式多是从实际经验出发,注重整体过程与变化之间的关系。

从大层面上把握时间的走向,却由于生活方式的局限无法对时间进行分割式的分析,具有模糊性与哲理性并存的特征。

同时,在长期的农业生活中,受制于天时的循环变化影响,形成了时间观上循环倾向。

这种时间观认为,时间像一个圆圈,世界上万事万物在经历了一个时间周期之后又回复到原来的状态。

这种循环观念与汉民族传统的道家思想和阴阳五行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西方时间观念对比研究三篇

中西方时间观念对比研究三篇

中西方时间观念对比研究三篇时间观念是人们对时间的感知,认识和反应。

由于环境、文化以及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对时间有着不同的认知和支配方式。

时间观念能够反映一种文化的基本内涵。

因此,来自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时间有着不同的概念和态度。

如果对其他文化的时间观念没有充分的了解,理所当然地以本国的文化准则和时间观念去进行跨文化交际,那么就有可能会产生误解,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研究中西文化的时间观念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

过去和未来的时间观中国人受儒家等传统文化的影响,比较倾向于性本善之说,并且重视传统。

因此,中国人在时间取向上倾向于过去。

人们在行事时喜欢引经据典,追本溯源,以史为鉴。

相对而言,人们对未来则不太感兴趣,因为未来是难以预测和把握的。

受到这种时间取向的影响,人们崇拜祖先、尊敬老人、重视经验、默守陈规。

西方人则主要采取未来的时间取向。

他们受基督教“原罪说”影响,认为回归过去如同走向“原罪”,因此他们更愿意着眼于未来。

秉持着未来取向的时间时间观念,西方人敢于创新,善于打破常规,推陈出新。

中西方在这一时间取向上的差异表现在许多方面。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中国古装电视剧数不胜数;而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有关未来题材的各种科幻大片却层出不穷,倍受欢迎。

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差别是中西方文化对“老”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

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老”意味着有年龄、有经验,是智慧和权威的象征。

但这种观念在西方却并不被认同,“老”很可能被理解为能力衰退。

因此在与西方人交流时,年龄成为了一个人们忌讳的话题。

环形与直线型的时间观不同文化对时间的看法,也可区分为直线式时间观念和环形的时间观念(关世杰,1995)。

环行的时间观念认为,时间是不断运动的圆圈,呈永恒周期性圆辐式或螺旋式运动。

例如,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往复、月份的轮流、年岁的更迭以及植物的周期生长、农时劳作的更替等都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葛志宏,2004)。

中美文化时间观念的差异

中美文化时间观念的差异

中美文化时间观念的差异中美两国文化时间观念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在中文中,时间被看作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一个人的生命被主要分为十二个年份,每一个年份都与十二生肖之一相结合,每一年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重视时间的周期性。

以太阳活动为基础,将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有不同的气候和景象。

在中国文化中,时间是非线性的,起伏不定的。

相反,美国文化中的时间观念主要是线性的,时间被看作是一个从过去到未来的无尽的进展。

人们在美国文化中,往往会感到“时间匆忙”,时间是可以浪费的,因为时间等价于金钱,它可以用来赚钱或者生产出其他物品。

因此,在美国文化中,时间是有用的,而且人们经常强调时间的重要性。

在中文中,时间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上。

在中国文化中,有一种说法是“不论我遇到什么困难,我会成立日子。

”这表明在中国文化中,时间被看作是一种资源,需要管理和规划。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重视时间的“维度”,时间作为人际上的一种资源的思想将天文、自然、社会、节令的方方面面纳入其中,构成了“天人合一”、“天时地利人和”的哲学思想。

与之相比,在美国文化中,时间往往被看做是一种快捷的手段,通过“多任务并行工作”或者“快速完成”来节省时间。

此外,中文和英文中的时间表述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中文中,时间被表述为“点”和“间隔”,例如,“上午十点”,“晚上七点半”,“周末两天”。

英文中则更倾向于表达为“时刻”和“持续时间”,例如,“十点钟”,“两小时”等。

因此,中美两国文化中的时间观念基本上是截然不同的。

在中文中,时间被视为一种循环的资源,需要管理和规划。

而在美国文化中,时间被视为线性的资源,具有极高的效率和经济价值。

这种文化时间观念的差异,也反映在两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中。

因此,在国际交流和跨国合作中,必须了解和尊重彼此的时间观念和文化背景,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矛盾。

英文汇报时间观念东西方文化差异

英文汇报时间观念东西方文化差异

WEST
pocket planners
time tables
on time
appointments agendas
in time
deadlines time managements
plans
schedules
accountings
calendar s
American lifestyles show how much people respect the time of others. When people plan an event, they often set the time days or weeks in advance. Once the time is fixed, it takes almost an emergency to change it. If people want to come to your house for a friendly visit, they will usually call first to make sure it is convenient.
The Chinese nation’s concept of time is rooted in the culture of farming time; time has a close relation with the nature. Time is really fleeting, but it also circle like the constantly changing of four seasons, and the sun and the moon cycle alternately, it will come back soon; so people usually think that the lost time could be back. This kind of view of time shaped people a sense that time is rich, and also nurtured a habit of leisure and slow living habit.

中西方文化交际中时间观的差异对比

中西方文化交际中时间观的差异对比

中西方文化交际中时间观的差异对比作者:芦金梅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05期摘要: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时间观念和时间行为。

以东西方文化为例,因为分别持有循环时间观和线性时间观,所以在时间行为上表现出过去时间取向和未来时间取向,多元时间制和一元时间制的差异。

不同的时间观念反映到跨文化交际中,必然会引起交流的障碍甚至冲突。

因此我们应该在了解差异的基础上理解差异,并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不断学习借鉴西方时间观中有益的成分。

关键词:时间观;跨文化交际;交流障碍;融合时间观是非言语交流的一种方式,在人际交往中可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交换信息,具有自身独特的交际功能。

美国人类学家E.T.Hall曾这样说过:“如果有什么能改变生活本性的话,那就是时间是如何使用的。

时间并不像英国人类学家所描述的仅仅是一种习惯,它是生活中最基本的组织系统的一个因素,因为所有情景中的行为都存在着时间和空间规范。

”一、东西方文化中时间观差异的表现(一)过去时间取向和未来时间取向時间取向是文化差异中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

人们根据其文化在时间连续体上的侧重点来确定自己安排和使用时间的方法。

时间取向与民族的历史背景有关。

深刻影响中国人思想的儒家文化历来重视传统,重视历史,主张把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现在行事的重要参考。

1.中美称呼差异(1)中国的称呼。

中国人对称呼是很严谨的。

经常用“老”这个词来表达对年长者的尊重,因为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老”代表成熟,经验丰富和智慧。

(2)美国的称呼。

美国人不重视“地位”,尤其是社会地位。

大多数美国人都不愿意自己因年龄或社会地位的关系而特别受人尊敬,这样会令他们觉得不自在。

(二)多元时间制和一元时间制美国人类学家E·T·Hall把世界各地使用时间的习惯概括为多元时间制和一元时间制。

多元时间制是传统农业社会的产物,采取这种时间制的人们习惯于在同一时间内做不同的几件事,对计时、用时随意性强。

中西方在时间观念方面的差异

中西方在时间观念方面的差异

中西方在时间观念方面的差异:
(一)过去时间取向和未来时间取向
时间取向是文化差异中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

人们根据其文化在时间连续体上的侧重点来确定自己安排和使用时间的方法。

时间取向与民族的历史背景有关。

深刻影响中国人思想的儒家文化历来重视传统,重视历史,主张把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现在行事的重要参考。

1.中美称呼差异
(1)中国的称呼。

中国人对称呼是很严谨的。

经常用“老”这个词来表达对年长者的尊重,因为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老”代表成熟,经验丰富和智慧。

(2)美国的称呼。

美国人不重视“地位”,尤其是社会地位。

大多数美国人都不愿意自己因年龄或社会地位的关系而特别受人尊敬,这样会令他们觉得不自在。

(二)多元时间制和一元时间制
美国人类学家E·T·Hall把世界各地使用时间的习惯概括为多元时间制和一元时间制。

多元时间制是传统农业社会的产物,采取这种时间制的人们习惯于在同一时间内做不同的几件事,对计时、用时随意性强。

而遵循一元时间制观念的人们在一段时间内只安排一件事,强调办事的准时和计划性。

中国人采用的时间是趋于多元制的。

因为中华民族对时间的认识是从农业活动开始的,人们把月亮圆缺,季节更替和农事活动联系在一起。

而西方人采取一元时间制。

一元时间制强调日程,阶段性和准时性。

因此他们非常重视时间表,讲究计划的周密性和严谨性。

在一定的程度上,西方人受时钟的“铁腕”控制,它极客观地操纵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中外时间观差异

中外时间观差异

八、中西方时间观在其他方面的差异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中国人每提到一个人的 重要信息就不可避免地提及一个人的籍贯、档 案、家谱、户口等与过去历史有关的内容,人 们还通常喜欢记日记,看历史方面的电影,甚 至读书也喜欢读名人传记等历史方面的题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相反,美国人则对制定未来的计划情有独钟, 他们认为回忆历史、回顾过去是无济于事的, 未来才是具体而实实在在的,只有展望未来, 对未来做好打算和计划才是明智之举。
公共汽车上,如果你对一位中国老人说: 您年纪大了,请坐我的座位吧。你得到的 是老人的真诚感谢。可如果你在西方对一 位老人说:You are old.Please take my seat.却可能会激怒老人。
中西方对“老”的态度有着明显的差异。老练、 老当益壮、老成练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等汉 语中很多的短语和俗语表现出中国文化对“老” 的尊重和重视。 美国人则经常会用一些委婉语,如“senior”、 “aged”、“veteran”、“elder”等来代替 “old”,老人及他们的生活场所通常被美化为 “senior”、“citizen”、“golden ager”、 “evergreen clubs”等。因为在英语中,“old” 被赋予了某种否定的语义,往往含有 “past”(过去)、“useless”(无用)、 “hopeless”(没有希望)的意义,同时也间接反 映出美国人“将来时间取向”的时间观念。
九、尊重文化差异,减少交际障碍
我们要了解这两种文化的主流倾向,更好地克 服跨文化交际中因时间观差异而造成的交际障 碍。
中外时间观
之差异
一、时间观
时间观是人们对时间概念的科学认识或哲 学认识
二、中外关于时间的名言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 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文化视角中的中外时间取向差异

文化视角中的中外时间取向差异

文化视角中的中外时间取向差异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中外文化代表—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时间取向差异—过去取向与未来取向,分析了不同时间取向形成的原因,并指出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如何来处理时间取向上的差异。

关键词:过去取向未来取向时间观跨文化交际时间观作为非语言交际要素之一,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

过去取向与未来取向属于时间的取向问题,属于心理时间观范畴,是指不同文化分别对过去与未来的认识,以及人们对过去与未来所赋予的意义及重视程度。

在非语言交际各要素中,关于时间的使用,它代表的意义及其交际行为,是文化差异最大、最能导致交际失误的误区。

可见,从文化视角对不同文化的时间取向加以比较,有利于了解不同文化所持的时间观和克服跨文化交际中来自这一文化深沉结构方面的障碍。

本文从文化视角出发,选取中西方文化的代表——中国和美国来论述中西文化的时间取向差异。

过去取向与未来取向过去取向的特征是,在该文化中人们尊重祖先和历史经验,信奉“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

而在将来取向的文化中,人们的一切活动都面向未来,信奉“希望只存在与未来”。

中国和美国由于各自文化、历史、传统的差异分别属于过去取向和未来取向时间观。

(一)在语言中的反映语言是思维的外壳,通过语言可以了解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特质。

语言也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文化又通过语言得以表达和反映,因此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的,语言甚至担当着保留民族身份的重任。

中西方时间取向上的差异可以从人们对“老”(old)的态度上得以体现。

在英语中,“old”(老)被赋予了某种否定的语义,如“past”(过去),“useless”(无用),“hopeless”(无救)等。

有人说美国没能成功地将老人群体融入到美国的主流文化中。

因此,人们会普遍认为美国的老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至少没有得到像中国的老人那样的尊重。

可见,美国人对变老的态度是相当消极、否定的。

美国人不遗余力地在日常生活中避免用“old”,到了非要用“old”的时候,他们会用一些委婉语来代替“old”,如“senior”、“aged”、“veteran”、“elder”等。

从东到西的人们的时间观念有何不同?

从东到西的人们的时间观念有何不同?

从东到西的人们的时间观念有何不同?一、东方文化中的时间观念东方文化中,时间被视为大自然的流动,被赋予了某种超越个人的神圣属性。

以下是东方人时间观念的几个特点:1. 珍惜时间的有限性东方人普遍认为时间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应该珍惜和充分利用。

他们抱着“日以继夜,年复一年”的心态,深感时间逝去不复返。

因此,他们倾向于高度珍视时间并追求高效率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2. 重视顺应自然的节奏在东方文化中,人们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强调顺应大自然的节奏。

他们相信时间具有自然规律和固定的节奏,因此,他们会根据自然的变化来调整生活和工作的节奏,例如根据季节的差异来调整作息时间、饮食习惯等。

3. 以长远眼光思考东方人的时间观念更注重长远眼光和持久发展。

他们把时间看作是一种积累和沉淀的过程,追求的是经历时间的积淀所带来的智慧和成长。

他们更加注重长期规划、持久经营和稳定发展,而不仅仅关注眼前的利益和短暂的快感。

二、西方文化中的时间观念与东方文化相比,西方文化中的时间观念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以下是西方人时间观念的几个特点:1. 精确计时和高效率西方人对时间的认识更加精确和准确。

他们注重准时和高效率,倾向于将时间看作是划分工作和生活的标准,强调时间的可量化和可管理性。

西方人普遍遵循时间表和日程安排,倾向于事先确定好每个任务的时间限制,并努力按计划完成。

2. 尊重个人权利和自由在西方文化中,个人的时间被视为私人资产,受到法律保护,被赋予了更多的自由和支配权。

因此,他们更加注重个人的时间管理和自我决策,追求享受个人自由和追求个人兴趣和愿望的权利。

3. 追求及时和即时性西方人更加注重事物的及时性和即时反馈。

他们喜欢追求即时满足和享受,追求快速反应和即时回报。

这种特点在西方的商业文化中尤为明显,例如迅捷的交易、快速的物流以及高效的客户服务等。

三、东西方时间观念的影响因素东西方时间观念的差异不仅仅是文化传统的影响,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为什么有些文化对时间的看法很不同?

为什么有些文化对时间的看法很不同?

为什么有些文化对时间的看法很不同?时间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和看法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

为什么有些文化对时间的看法很不同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一、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时间与空间的看法不同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被视为一种线性的、可量化的概念。

人们习惯于将时间分为一天24小时、一周7天、一个月30天等等,这些时间单位和数值是固定不变的。

在西方人的思维里,时间是一种有限的资源,用尽了就无法再回来,所以要珍惜时间。

相比之下,东方文化对时间的看法是相对宽松的。

在中国,时间被视为一种循环的、流动的概念,人们习惯于以季节、节气、年货等等为单位来描述时间。

在东方人的思维里,时间是一种无限的资源,无论用多少,都不可能用尽,所以需要以一种相对轻松的态度来对待它。

二、不同国家的时间观念:文化背景影响深远在世界各个国家,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也有着很大的差异。

比如,德国人非常注重时间的守时,迟到被视为非常不礼貌的行为;而在西班牙,人们非常慢节奏、随意,约会时间是非常灵活的。

再比如,日本的时间观念非常强烈,人们非常注重时间的级别和优先级,重要的事情一定要按时完成;而在印度,时间观念相对较弱,人们更注重现在的状态和感受,不太注重事情的准时完成。

三、宗教信仰对时间观念的影响宗教信仰也会对人们的时间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基督教认为时间是有终点的,人们需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而伊斯兰教则认为时间是宽裕的,人们需要顺应它的节奏,用合适的方式追求幸福。

四、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时间观念的改变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时间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过去,人们更注重现实的生活和自然的循环,时间的节奏也相对缓慢;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时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时间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人们更加注重高效利用时间。

总结: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不同文化对于时间的看法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证明了文化背景对人们的思维和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时间管理的文化差异

时间管理的文化差异

时间管理的文化差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对时间的理解和管理方式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

这种文化差异不仅影响着个人的时间观念,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运作和组织效率。

本文将探讨时间管理的文化差异,并分析其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东方文化中的时间观念1. 敬重长辈和权威在东方文化中,尤其是亚洲国家,敬重和尊重长辈以及权威人物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这种观念在时间管理上体现为,人们往往愿意为了表示敬意而等待更长的时间。

例如,开会常常会因为等待重要人物的迟到而延误。

这种情况下,时间被看作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比起准时到达,更重视维护人际关系。

2. 着重人际关系东方文化注重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维护,而在时间管理上也有所反映。

人们常常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与他人交流、聚会和社交活动,而这可能会影响工作或个人时间的合理安排。

即使在商业活动中,人们倾向于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而不是仅仅以时间为导向的交易。

二、西方文化中的时间观念1. 讲求效率和准时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被视为一种有限的资源,要尽可能高效地利用和管理。

准时到达和完成任务是重要的价值观。

因此,在商务和工作场合中,迟到通常被视为不尊重他人、不负责任的行为,并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西方人更注重时间的精确性和可度量性。

2. 任务导向西方文化注重任务的完成和成果的取得。

时间被看作是完成任务的工具,而不是目的。

因此,西方人倾向于将时间划分为特定的片段,并按照时间表严格执行。

每个任务都有明确的起止时间,以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三、文化差异的原因和影响1. 原因文化差异的形成和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历史、宗教、价值观念等。

东方文化的价值观注重稳定、人际关系和家庭,而西方文化则更倾向于个人主义、效率和成果导向。

2. 影响时间管理的文化差异可能带来以下影响:a. 交流障碍:不同的时间观念可能导致双方沟通的困难和误解。

b. 合作效率:在合作项目中,不同文化背景的团队成员可能因为对时间的理解和管理方式不同而导致合作效率的降低。

东西方文化差异在时间价值观方面的体现

东西方文化差异在时间价值观方面的体现

东西方文化差异在时间价值观方面的体现大家好,时间是什么?时间就是无法再挽回的东西。

一千个读者的眼中又不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他们对时间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时间,就是用来花的。

不同的是有些人花费时间就像是用羊换鸭子,用鸭子换鸡,用鸡换鸡蛋,最后啥都没有了。

而会花时间的人就是和前一类人做交易的人。

他们用自己拥有的东西(物质)去换取他们所没有的东西(时间),对资本家来说时间就是产量,所以他们很聪明的用廉价的金钱去换取无价的时间。

故才有那句谚语:时间就像流沙,大多数人的时间也仅仅是像流沙了,只有少部分人的时间像是沙子中留下的钻石。

时光,有时是美好的,这时的它像是白驹过隙,太匆忙,使我们还看不清白马上的是王子还是三藏哥哥!时光,有时是凶残的,这时时间就像一把杀猪刀,它可以把一个人从“看背影,急煞千军万马”变成“猛回头,吓退百万雄狮”,折戟沉沙,红颜枯骨。

我只想说,你丫的,也太为难时间了吧!美国文化强调时间就是金钱,所以每个人都在赶时间,但是在无形中,他们成为了时间或者说金钱的奴隶,他们从赶时间变为被时间赶,就像鱼塘里抢食的鱼儿一样。

而英国文化认为时间是要享受的,所以他们会成为在池塘边欣赏鱼儿抢食的人,这就是为什么英国有下午茶,但是美国没有。

在欧洲一个售后服务人员可以花一整天像一个绅士一样去拧一个螺丝,赏心悦目,和蔼可亲,他们的服务业可以带给你上帝般的享受,但是却有拖拉机般的速度,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二战时英法联军可以在那坐几个月看着那些弱小的同盟国被灭掉,却没来得及卖出战壕一步,时间在这时成为了他们手中的面包,却成为了敌人手中的利刃。

他们在请客宴会时,认为早到和迟到是不好的,没有人会喜欢对方迟到,这个事东西方的共同点,但是他们也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个就有点费解了,那么为什么不喜欢早到呢。

但是在东方,主要是中国。

从古至今,人们都很抓紧时间学习,‘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中西方时间观念对比

中西方时间观念对比

中西方时间观念比照中西方时间观念比照摘要:东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导致人们的时间观念存在差异。

时间观念的差异会使跨文化交际产生交际障碍和失误。

本文拟从哲学根底、时间形态、时间取向、时间制式、时间形态等几个层面,比拟东西方时间观念的差异,期望能有助于人们更好的了解东西方时间观,提高交际能力。

关键词:东西方文化;差异;比拟时间是人和周围世界存在的一种形式。

时间观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们的时间观一旦形成后,其言行就不知不觉地受其制约与支配。

不同的文化形成其特定的时间观念。

不同的文化观念对人们的语言、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时间观有利于我们跨文化交际,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一、中西方时间观念比照1.1中西方时间认知之哲学根底中国传统计时采用的主要是干支法。

10个天干和12个地支组成60对干支,可用于年、月、日、时辰的表述。

中国文化自古注重人与时的和谐,“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根本精神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农历除了作为一种表述时间的重要手段,更多的那么作为一种生活行为的指导,如迁居择址、婚丧嫁娶等。

“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使中国文化在感知事物时,强调主客一体,这导致中国人对时间的感知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人们对客观时间的感知界限往往比拟模糊,并且表达时间常采取模糊表达方式。

例如:“过了半天〞,“一小会儿〞等等。

这些常用的时间表达方式大多需要说者和听者依靠特定语境才能准确理解。

西方文化采取的那么是“二元〞的思维模式,将主体与客体明确分开,研究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

这种哲学观念使西方人对时间的认识更加注重对自然时间和物理时间的探讨,具有很大的客观性。

西方人很早就意识到时间中的过去、现在、将来,并对此有所区分。

与汉语截然不同,西方语言大多需要通过动词复杂变化表示动作时间的明确差异。

1.2过去与未来的时间取向时间取向是时间观念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们通常根据其文化在时间取向连续体上的侧重点来确定自己的立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的所有活动都离不开时间,而他们的时间观一旦形成后,
言行就不知不觉地接受其制约和支配。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人
们在社会实践、思维方式和安排时间等方面的不同,各自形成的时
间观念产生了差异。正如美国人类学家
Hall所说,各个文化就像拥
有自己的语言一样,拥有自己的“时间语言”。因此,当来自不同文化
人做事的时候,喜欢一段时间里做一件事。工作的高效率就体现在
一元时间观中。而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早期生产力水平低,受
吃大锅饭时代的影响,大家一样的分配、浪费时间、工作无效率并
且受到封建社会遗留下来根深蒂固的旧时间观念的影响所以许多
中国人持多元时间观。现如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迅速的由农业国
是着眼于未来。
综上所述,不同国家和民族对时间有着不同的理解,而理解的
不同导致人们有着不同的社会行为和价值观观念,从而对交流造成
影响。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弄清楚有关民族的“时间”观念,对于
提高文化交流的效果也是十分重要的。
e. 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捷足先登。
2中英对一元和多元时间模式的取向
一元时间制的优点是极具效率,排,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时间
到就必须停止。而奉行多元时间模式的民族没有安排日程的习惯,
语·子罕》)就凸显了儒家始祖孔子对待时间之流的态度,肯定它但
从容不迫,泰然处之,无惊恐之感。从时间的循环性特征而言,时间
则是阴阳交替、周而复始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就创建了“道
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发生论的时间观。从《易
经》、《老子》等等经典中,不难看到人生经历的时同流程中穷通、逆
是匆匆忙忙,时间意识强,生活节奏快,办事效率高。在他们眼中,时
间是神圣的,违反工作时间表的人必受处罚。Hall认为,当代美国社
会中,正规时间的最小的集(set)已降为
5分钟。约见身份不相上下的
人时,迟到五分钟或以下者必须作简短的道歉或说明。如果你没有
准时赴约,你将被视为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以下这些常见的谚语
美国人的主流价值观是进步与变化,所以主流价值观决定了美
国社会对时间的“未来”取向。著名的美国人类学家
Hall深人讨论
了时间这一“无声的语言”在美国文化中所蕴含的意义。他认为,一
般来说美国人把时间看作一条伸向未来的道路或纽带,人们沿着它
循序渐进。美国人再欢新颖,刻意求变化,而且喜欢朝前看,几乎总
就反映了他们珍借光阴的作风:
a. Better early than late.宜早不宜迟。
b.Time is money.一寸光阴一寸金。
c.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时间不等人。
d. Lost time is never found again.光阴一去不复返。
亲缘关系。以“现在”时间为主导取向的文化认为“过去”无关紧要
“未来”又是模糊的。只有“现在”才是最有意义的。以“未来”时间为
主导取向的文化认为“变化”十分重要。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一直就
十分重视研究历史。在中国尊敬老人亦是“过去”取向表征之一。他
们认为年龄与智慧的增长成正比,年纪愈大,经验也更丰富。
不注意遵守时间,容易对人对事进行变通。例如会议不准时开,会议
开始后又迟迟不结束等。由于多元时间观者重视与实际的参与人沟
通而一元时间文化更强调日程安排和严格执行。而上述差异在两种
时间观的人相互沟通中往往会发生文化冲突。
Hall认为,高度工业化的美国人是奉行一元时间观念的。美国
定。美国人则认为这种花了时间又没有做出决定或有所行动无疑是
浪费时间。他们总是风风火火,似乎总是有下一件事等着做。中国人
则认为时间井非一去不回头,是还会回来并往复循环的,所以提倡
万事要“谨小镇微、三思而后行”。
而美国人认为时间是线性的进程,时间不可逆转,且最终会“消
失殆尽”,故美国人是在以一种自认为最佳的方式管理时间。他们总
有循环性时间观,所以他们做商业决定的方式与持线性时间观的美
国人迥然不同。美国人常常期望中国人迅速做出决定,或根据其当
时的实际情况谈生意,不必考虑过去发生的一切。而中国人认为过
去是现在做出判断的环境背景。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从长远的眼光
来考虑问题。中国人办事讲宛四平八稳、求好不求快,并不匆忙下决
从时间观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摘要:东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导致人们的时间观念存在差异。笔者从中英对线性和循环性时间观的倾向、中英对一元和多元时间模式的取
向、中英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态度
3方面着手,分析了时间观念对时间隐喻的影响,进而期望有助于人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0引言
向工业国转化,中国人的多元时间制向一元时间制转化的速度也
加快了。
3中英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态度
在时间观念上,农业社会的人总是向过去看,根据过去的经验
从事劳作。工业社会的时间倾向是注意现在:此刻的产量、质量、销
售、目标等。“过去”取向的文化看重历史,他们崇拜祖先,重视家族
顺、吉凶、祸福的互相转换。而历史文人经常提到的“三十年河东,三
十年河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等等又充分体现了时间之流当中的
循环性时间进程。因此,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时间流程的线性和循环
性是融会贯通的。在线性时间的绵延流动性中含有周而复始性;在
循环性时间的流程中,也含有流动性和延绵性。由于许多中国人持
的人们在交流时,对时间意义的理解不同就会对人们的交际产生影
响,从而影响正常的沟通。
1中英对线性和循环性时间观的倾向
中国传统的哲学时间观普遍认为,时间既是线性的,又是循环
性的。从时间进程的线性特征而言,时间具有流动性和延绵性,时间
是川流不止,生生不息的。“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