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史专升本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1927)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正式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绍钧、郭绍虞、孙伏园、许地山等12人。冰心、庐隐、朱自清等著名作家也都是该会会员。把《小说月报》作为会刊,主张“为人生而艺术”,因此又被称为“人生派”。

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的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出版《创造社丛书》,《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十余种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因此通常被视为是与“人生派”的文学研究会相对峙的“艺术派”。

语丝社:1924年11月成立于北京,因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该刊主要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这种文体而获“语丝派”之称,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林语堂、孙伏园、冯文炳、俞平伯等。

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原是一个文化社交团体,并无明确、严格的组织形式。成员多是旅英美的留学生,主有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因为陈源等曾以《现代评论》为阵地与鲁迅等语丝派成员进行过较长时间的笔战,所以又有“现代评论派”之称。

精神胜利法

鲁迅《阿Q正传》的主人公阿Q性格的核心,即缺乏明确的自我意识,善于忘却,自轻自贱,自欺欺人,在幻觉世界里变现实的真实失败为精神上的虚幻的胜利。作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精神现象,“精神胜利法”是在无力改变现实环境时产生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是一种病态心理的表现。

问题小说:1918-1920年间初出,在文学研究会创作的影响下盛极一时的一种以各种方式触及揭露现实生活存在的社会问题的小说创作。小说题材主题比较广泛,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时代性,追求一些哲理色彩,带有观念化和抽象化的弊病,是一个尚未成熟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冰心、叶圣陶、庐隐等。

乡土小说

是二十年代出现在文坛上的一个小说流派,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青年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的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因此被称为乡土小说。主要的作家有王鲁彦、许杰、许钦文、台静农、蹇先艾、冯文炳、彭家煌、黎锦明等。

自我抒情小说

是指那些着重抒发作家的主观情感,表现作家一己境遇的小说。常常使用内部视角,叙述自己的心路历程,主要表达“我”的感受,以第一人称的表达为主。多为表现“零余者”和“多余人”以及“弱中国的子民”。强调心理的变异,灵与肉的冲突。揭露历史前进的背面,艰难性与曲折性。多数用自然而流动的结构。代表作家郁达夫。

中国新诗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新诗社团,1921年由朱自清、叶绍钧、俞平伯、刘延陵等人发起成立,出版第一本诗歌刊物《诗》月刊。

湖畔诗社

1922年3月由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等人成立于杭州,出版诗歌合集《湖畔》、《春的歌集》等,所作诗多为歌唱大自然的清新美丽和友情、爱情的纯真。他们诗中的纯真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是无四解放精神的别一表现形式。

湖畔诗人:湖畔诗人是指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等人。他们于1921年左右开始写诗,1922年春在杭州成立湖畔诗社,1922年4月出版诗合集《湖畔》,同年5月出版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1923年出版诗合集《春的歌集》。所作诗多为歌唱大自然的清新美丽和友情、爱情的纯真。他们诗中的真纯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是五四个性解放精神的别一表现形式。

小诗:产生于20年代,其形成受到了周作人所译介的日本的短歌、俳句和郑振铎所译介的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在当时是指“流行的一行至四行的新诗”。最早的小诗作者有朱自清、刘半农等,对诗坛形成重大影响的,是冰心的《繁星》、《春水》。

新月诗派:新月诗派与新月社有联系却不等同,主要成员来自新月社,以提倡格律诗而独树一帜。1926年4月《晨报》副刊《诗镌》专栏的开辟,可以看作该诗派的正式形成,1928年《新月》月刊在上海创刊是该诗派前后期的分界,1931年活动结束。代表诗人是徐志摩、闻一多。

象征诗派:

产生于20年代中期,1925年李金发出版诗集《微雨》,标志着象征派的诞生。在20年代,具有象征主义倾向的诗人还有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以及姚蓬子、胡也频等。

民众戏剧社:是我国五四以后最早的话剧团体,1921年由沈雁冰、郑振铎、陈大悲、欧阳予倩、汪仲贤、熊佛西等十三人在上海组织成立,出版戏剧专刊:《戏剧》月刊;宣告”当看戏是消闲”的时代已经过去,戏剧在现在生活中“是推动社会使前进的一个轮子,又是搜寻社会病根的X光镜。”

上海戏剧协社:1921年由谷剑尘、应云卫等在上海成立,后来欧阳予倩、洪深也先后加入,它是现代第一个“讲组织、讲纪律、讲方法”的话剧团体。

语丝文体

《语丝》周刊刊载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文笔幽默、泼辣,时称“语丝文体”,在现代敞文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影响,

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1928-1937)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定义: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会议选举鲁迅、沈端先等七人为常务委员,并且通过“左联”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决定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等机构,决定同国际左翼文艺运动建立联系,同国内革命团体建立密切关系等。

东北作家群

“九²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后,一批从东北沦陷区流亡到内地的青年作者所形成的创作群体,因此又称“东北流亡作家群”。主要有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白朗、骆宾基、李辉英等。作品大都充满了关东粗犷的气息,并且表露出了人们所承载的亡国之苦和顽强的反抗精神,从而形成了一幅幅使人震颤、愤懑的图画。

新感觉派

是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上海文坛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代表作家有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叶灵风等。

京派

“京派”指30年代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在北京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其主要阵地有《骆驼草》、《大公报²文艺副刊》、《水星》、《文学杂志》,“京派”作家追求艺术的健康与纯正,多在乡村与都市的对照中建构自己的审美天地,具有乡野的平和质朴之美。代表作家有废名、沈从文、凌叔华、萧乾等,其中以沈从文的成就为最大。

海派

“海派”除沈从文当年特指的张资平、曾今可、章衣萍等海派商业文人外,主要指20年代后期开始活跃于上海的新感觉派。

中国诗歌会

中国诗歌会是在¡°左联¡±直接领导下的一个有组织、有纲领的革命诗歌社团,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主要发起人都是参加¡°左联¡±诗歌组活动的骨干,其中有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1933年出版机关刊物《新诗歌》。高举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大旗,提倡诗歌的大众化。

现代诗派

现代诗派是在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激荡下,自觉追求“纯诗”艺术美的一个诗歌流派,得名于1932年5月施蛰存创办的《现代》杂志。代表诗人戴望舒、卞之琳、施蛰存、何其芳等。

“左翼剧团联盟”

1930年3月,上海的艺术剧社、南国剧社、大夏剧社、戏剧协社、光明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