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务员制度(周帆老师教学课件)
行政管理学国家公务员制度ppt课件
![行政管理学国家公务员制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caa5307375a417876f8f1c.png)
§5.4.4 公务员的调配和培训
1、调配 公务员的调配,是指国家公务员的调动和配备。具体来说,是国家行政机关按 照公务员法规的要求,通过一定的行政手续,改变公务人员的隶属关系或工作 关系,重新确定工作岗位的过程。 公务员调配除坚持国家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公务员队伍自身结 构的需要;保证工作任务和行政管理高效能的需要等原则外还应坚持回避制度。 2、培训。 公务员的培训,是指政府为提高公务员的素质,而采取的对其有计划、有组织 地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政治和业务等方面的教育,是对公务员进行继续教育,开 发人才的重要手段。 ① 正规学校教育,是培训的主要形式。 ②委托培训。委托党校、干校及有条件的高等院校举办公务员专修或进修班。 ③社会化办学。(广播、电视、自学考试、函授、夜大)等。 ④出国进修。 ⑤交流培训。
第五章 国家公务员制度
第一节国家公务员的涵义 公务员的涵义 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意义 第二节 我国公务员和公务员制度的特征 国家公务员应有的特征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征
第三节 国家公务员的分类 公务员的分类 两类公务员的区别
第五章 国家公务员制度
第四节 国家公务员的管理和培训 公务员的管理机构 公务员的职位分类 公务员的考试和录用 公务员的调配和培训
平等竞争原则
公务员条例规定:凡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的人,都 必须经过公开竞争性考试。国家将用人条件、考试 程序、录用方法向社会公布,每个公民都有平等的 机会参与竞争考试,国家根据考试结果,择优录用。
严格考核,注重实绩的原则
公务员的晋升、奖励都将是建立在严格考核,以实 绩为主的基础上的。随着这一原则的贯彻执行,将 逐渐消除凭关系、论人缘、凭机遇升迁的不良现象。
§5.6.2 奖惩
2024年度行政管理学国家公务员制度ppt课件
![2024年度行政管理学国家公务员制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a7138d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f.png)
2024/2/3
考核与激励机制改革
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完善激励机制,激发 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34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要点一
发展趋势
要点二
挑战
公务员制度将更加注重公平、公正、公开,逐步实现与国 际接轨,提高公务员制度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在履行义务时
,也应依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27
06 国家公务员的考 核与奖惩
2024/2/3
28
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内容与方式
考核内容
主要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2024/2/3
考核方式
分为平时考核、专项考核和定期考核等,采取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 方式进行。
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
不同职务层次对应不同的级别范围,职务层次越高,对应的级别 范围越广。
职务变动与级别调整
当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发生变动时,其级别也会相应地进行调整。
2024/2/3
级别在职务管理中的作用
级别是国家公务员职务管理的重要依据,与职务层次、工资待遇等 密切相关。
18
05 国家公务员的权 利与义务
任务
揭示行政管理的规律,阐明行政管理的原则,探索和建立行政管理的理论体系 ,以便指导行政管理实践,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同时,行政管理学也研究行政 管理活动中的领导艺术、人事管理、行政伦理等问题。
2024/2/3
6
02 国家公务员制度 基本概念
2024/2/3
7
国家公务员的定义与分类
公务员制度汇编(PPT31张)-2024鲜版
![公务员制度汇编(PPT31张)-2024鲜版](https://img.taocdn.com/s3/m/764cf08a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9f.png)
2024/3/27
1
目 录
2024/3/27
• 公务员制度概述 • 公务员招聘与录用 • 公务员职务与级别 • 公务员权利与义务 • 公务员考核与奖惩 • 公务员培训与发展 • 公务员薪酬与福利 • 公务员纪律与监督
2
01
公务员制度概述
2024/3/27
3
公务员定义与分类
2024/3/27
公务员定义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 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 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公务员分类
根据职位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 ,公务员职位类别划分为综合管 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 等类别。
4
公务员制度历史与发展
01
古代官吏制度
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经历了世袭制、军功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
。
29
福利待遇与规定
社会保险
公务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享受相应的保险 待遇。
医疗保健
公务员享受国家规定的医疗待遇,包括基本 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
2024/3/27
住房保障
通过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等方式,帮助公 务员解决住房问题。
其他福利
包括带薪休假、探亲假、婚丧假等,以及国 家规定的其他福利待遇。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公务员对 培训活动的满意度和意见反 馈,为后续改进提供参考依 据。
绩效评估
结合公务员工作实际,对其 在培训后工作中的表现进行 绩效评估,衡量培训效果对 工作的促进作用。
跟踪反馈
对培训后一段时间内公务员 的工作表现进行跟踪反馈, 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巩固 和深化培训效果。
2024/3/27
30
薪酬制度改革方向
公务员制度第一章课件
![公务员制度第一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e9710de009581b6ad9eb90.png)
公务员制度行政管理专业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公务员概述第二节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 西方公务员制度发展概况第四节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意义和特点第五节 中国公务员主管部门的组织形式和基本职能第一节 公务员概述一、公务员的含义:P451.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2.界定是否为公务员符合三个标准:(单选、多选)一是履行公职标准、二是行政编制标准、三是财政经费标准。
3.是指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05年4月27日通过,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单选)二、公务员的范围:P46(一)公务员的范围:P46(单选、多选)1.中国共产党机关的工作人员;2.人大机关的工作人员;3.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4.政协机关的工作人员;5.审判机关的工作人员;6.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7.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机关的工作人员。
不列入公务员范围的人员:P46(单选、多选)(1)机关中工勤人员——工勤编制;(2)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如研究所、信息中心等工作人员——事业编制;(3)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委员会委员——以其自有的人事制度管理;(4)各级人大常委会、各级委员会、民主党派各级委员会的领导人员,如果不驻会,不列入公务员范围。
(二)参照管理:P46(单选、多选)1.参照管理的含义。
参照公务员管理简称为“参照管理”。
2.参照管理的演变。
参照管理是随着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布而建立的一种特定人事管理方式。
3.参照管理的范围。
一是群团机关的工作人员(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二是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第二节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一、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产生(一)奠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传统干部人事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工作,强调并坚持“德才兼备”的政治路线和“任人唯贤”的组织路线,在干部思想路线上,坚持要求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对干部的培养主要采用“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方法。
(公务员制度课件)第一章公务员制度概论
![(公务员制度课件)第一章公务员制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27f0a38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2.png)
在人事部的指导下,负责组织和实施 本地区或本部门的公务员考试和管理 工作。
人事部
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公务员管理政策, 包括公务员招录、选拔、任用、考核、 奖惩、晋升等方面的政策。
国家公务员招录、选拔与任用程序
01
02
03
招录程序
包括发布招聘公告、报名、 资格审查、考试、面试、 体检、考察等环节。
选拔程序
要求。
激励机制不完善
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公务员 激励机制方面存在不足,如薪酬 制度不合理、晋升机会有限等,
导致公务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国内外案例对比分析启示意义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加强公务员制度的法律法规建设,为公务员管理提供明确的依据和有效的监督。
推进职位分类制度改革
参考国内外成功案例,推进职位分类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职位分类制度,为公务员的招聘、录用、考核等提供客观 依据。
推动公务员职业化发展,建立完 善的职业培训和晋升机制,提高
公务员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选拔任用
在公务员选拔任用方面,地方政府不断探索新的方式和方法 ,如实行竞争上岗、民主推荐、公开选拔等,旨在提高公务 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效率。
地方政府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建设及挑战
01 02
绩效考核
地方政府在公务员绩效考核方面,一般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其中定量考核主要依据工作实绩和贡献度,定性考核则主要了解公务员 的工作态度、能力素质等。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改革方向探讨
创新人才选拔机制
注重选拔具有创新精神和 能力的优秀人才,打破传 统选拔模式,引入竞争机 制。
国家公务员制度PPT
![国家公务员制度PPT](https://img.taocdn.com/s3/m/6fc7744e336c1eb91a375dc5.png)
活动1.1 订立公司设立协议
编制分类----五大编制(即,用多少人的问题) 1.行政编制
(比如:党,政,审判机关,政协,民主党派,社会团体) 作为公务员,纳入国家行政编制是必要条件。
2.事业编制
(比如:学校,高校,医院,有些研究所)
3.社团编制
(比如:行政管理学会)
4.国有企业编制 5.军队编制(主要指军官的编制问题)
首先,继承发扬了党国干部人事工作传统。 其次,吸收借鉴国外的科学管理办法。
曲折的发展历程 秦朝---高度中央集权 汉代---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西汉---对被推荐者进行“策试” 南北朝---一问一答到笔试 隋朝---废“九”直接考试 唐朝---科举 活动1.1 订立公司设立协议
宋朝---“科举”达到鼎盛时期 明代---“科举”进一步发展,分四级 清朝---沿用“科举”至光绪1905年废止
活动1.1 订立公司设立协议
我国公务员的范围-------七大类机关 的工作人员
★党的机关 ★人大机关 ★行政机关 ★政协机关 ★审判机关 ★检察机关 ★民主党派机关
活动1.1 订立公司设立协议
国外公务员范围大小分类 主要三种类型:
各个国家范围不同,但是基本上类型一样。 第一种,小范围的分类。 公务员仅指非选举产生非政治任命的事务官。如英、印。 第二种,中等范围的分类。 中央政府中的所有公职人员,包括政务官与事务官都称为 公务员,但只有事务官适用于公务员法规。如美国。 第三种,大范围的分类。 把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机关的公职人员、国会除议员以外的 工作人员、审判官、检察官、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工作 人员统称为公务员,并有“国家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 之分。如,日本、法国。 活动1.1 订立公司设立协议
《公务员制度》PPT课件
![《公务员制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b9e651b90d6c85ed3ac60c.png)
a
2
2、“中国公务员”的定义与范围
•
按照我国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 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规定,我国公务员包括5大类:
• 国家机关(政府、人大、政协)工作人员; •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机关工作人员; • 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法官、检察官); • 人民团体与群众团体机关工作人员;
•
第三、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进一步促进和加强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 设。
•
第四、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为反对腐败、搞好政府机关的廉政勤政建设提供 了制度上的保障。
a
10
第二节 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功能 与主要构成
• 制度功能是制度运行产生的作用和结果,现代公务员制度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 第一、选拔配备功能。即根据职位的要求选拔适宜的人员,并将其配置到相
•
(这是参照管理机关:工会机关、共青团机关、妇联机关等是参照公务员制 度进行管理的机关,其人员不叫公务员。)
• 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这也是参照管理机关)
a
3
3、公务员的法律地位
• 是指公务员在各种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综合表现。 • 公务员因其具有的双重法律身份而享有不同的法律地位: • 一方面,公务员是公民。这一身份决定了公务员首先享有自然人
5
2、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征
• (1)终身的常任制取向构成了国家公务员的基本任职模式。 • (2)依照法律、规章的规范形式对国家公务员系统进行管理。 • (3)以能力和业绩评价为本位的功绩制原则,贯彻于整个国家公务员的体系。 • (4)奉行“价值中立”或“政治中立”的职业道德准则。 • (5)政务官与业务(事务)官分途而治。 • (6)建立有专门的公务员管理机构。 • (7)公务员法定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2024版《国家公务员制度》PPT课件
![2024版《国家公务员制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25da4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79.png)
学员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认识 和看法
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 悟
学员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和 展望
对未来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展望
01
深化制度改革,完善国 家公务员制度体系
02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提高公务员素质和能力
03
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 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
04
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与 信息化建设的融合,提 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02
国家公务员制度概述
国家公务员制度定义与特点
定义
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指通过制定法律 和规章,对国家公务员进行科学管 理的一种人事制度。
特点
包括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 则,实行分类管理,建立新陈代谢 机制,强化激励竞争机制,健全监 督约束机制等。
国家公务员制度历史沿革
创立阶段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建设国家公 务员制度的目标。
福利待遇保障
国家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 各种福利待遇,如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
培训和发展保障
国家公务员有接受培训和继续 教育的权利,以提高其政治素
质和业务能力。
申诉控告保障
国家公务员对于涉及本人权益 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时,有权 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诉或控告。
国家公务员义务履行要求
遵守法律法规
命令。
07
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与发展趋势
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背景及目标
改革背景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解决公务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和能力。
改革目标
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公务员管理制度,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能进 能出的用人机制。
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主要内容
职位分类管理
2024版《国家公务员制度》公务员制度ppt课件
![2024版《国家公务员制度》公务员制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d4ab6e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5.png)
《国家公务员制度》公务员制度ppt课件目录CATALOGUE•国家公务员制度概述•国家公务员分类与职责•国家公务员录用与考核•国家公务员培训、交流与回避•国家公务员薪酬、福利与保险•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与退休•国家公务员纪律与监督01CATALOGUE国家公务员制度概述公务员定义与特点公务员定义国家各级机关的从业人员,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公务员特点稳定性、规范性、法制性、连续性。
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等。
古代官吏制度借鉴西方文官制度,建立考试录用、考核奖惩等制度。
近代文官制度1993年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2006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正式建立。
现代公务员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历史与发展保障公民平等参与竞争,选拔优秀人才。
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约束,同时保障其合法权益和激励措施。
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原则注重公务员的品德和能力,选拔具备良好品德和才能的人才。
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根据职位性质和工作特点,对公务员实行分类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分类管理原则公务员制度基本原则02CATALOGUE国家公务员分类与职责根据公务员所担任的职位性质、责任大小、难易程度、所需资格条件等因素进行分类。
职位分类法品位分类法综合分类法以公务员的学历、资历、能力等因素为主要依据进行分类。
结合职位分类法和品位分类法的特点,综合考虑职位和人员因素进行分类。
030201公务员分类方法负责机关日常运转和综合管理,履行决策参谋、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职责。
综合管理类公务员在具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职位上履行职责,为机关实施公共管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保障。
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在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职位上履行职责,依法执行公务,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
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各类公务员职责与权限公务员职务与级别对应关系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国家公务员制度专题PPT课件pptx-2024鲜版
![国家公务员制度专题PPT课件pptx-2024鲜版](https://img.taocdn.com/s3/m/155ae8a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a.png)
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对公务 员的德、能、勤、绩、廉进行 全面评价。
2024/3/28
推行分类考核,根据不同职位 的特点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和 权重。
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 果与奖惩、晋升等挂钩,激励 公务员积极工作。
27
优化奖惩制度设计
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对表现优秀的 公务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加强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维 护公务员队伍的纪律性和纯洁性。
2024/3/28
03
与我国古代官吏制度的比较
我国公务员制度与古代官吏制度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等方面有许多相
似之处,但在服务对象、政治立场等方面存在本质区别。
6
02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核心内容
2024/3/28
7
考试录用制度
2024/3/28
考试录用的基本原则
01
公开、平等、竞争、择优
考试录用的程序
为准则。
监督机构约束
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如纪检 监察部门、审计部门等,对公
务员的履职行为进行监督。
社会监督
公众和媒体有权对公务员的行 政行为进行监督,促进政府透
明度和公信力提升。
14
激励机制
职务晋升
通过考核和选拔,优秀公务员可 获得职务晋升机会,提高个人地
位和待遇。
薪酬激励
根据工作表现和贡献,给予公务 员相应的薪酬增长和奖金。
公务员制度是现代政府治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选拔优秀人才、提高公务员素质和能力等方式,公务员制度提高了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公务员制度中的监督约束机制,保证了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提高了政府治理的效率 和公信力。
2024/3/28
33
第六章 国家公务员制度精品PPT课件
![第六章 国家公务员制度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04bca2bb4cf7ec4afed09b.png)
◆(二)仅指行政机关的文职人员
美国行政部门的官员统称为“文官”,包括通过政 治任命产生的部长、副部长、独立机构的长官等, 他们或者由总统任命经参议院通过,或者由总统 直接任命。这些通过政治任命产生的官员在每次 总统换届时,都必须经过重新任命,才能履行职 权。
因此,在美国又把那些非政治任命的官员称为“职 业文官”,其范围与英国常任文官相一致。“职 业文官”近年来常被“政府雇员”一词所取代。
第六章 国家公务员制度
• 一、公务员、公务员制度及其相关范畴 ★1、公务员
“公务员”一词系“Civil Service”的中文译名。
“Civil Service”用于具体指某一国家的同类人 员时有不同的译名,如英国称文官、美国称文职 人员、法国称公务员、阿根廷称公职人员。此外, 还有用“政府雇员”指称部分公务员(如美国)。
◆政治中立原则:
政治中立原则主要适用于常任的业务类公务员。政 治中立原则要求常任的业务类公务员在政治上保 持中立,因此,他不应参加任何政治活动,不应 支持反政府的政治活动,不应发表任何政见,不 应公开对政府政策措施提出批评性意见,不能参 加政治性竞选活动。在公职选举中只行使选举权, 若要竞选公职,需先辞去其职务。
◆功绩晋升原则:
功绩晋升原则要求事务类公务员的晋升(包 括职位晋升与级别晋升),都必须建立在考 核的基础上,依据其功绩进行晋升。
中国的特有原则 :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党管干部的原则 ◆德才兼备原则
• 二、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 ★1、概述 ◆(1)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 建国以来的干部人事制度萌生于革命战争 年代,定型于20世纪50年代初。
• 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法国曾多次试图建立统一 的现代文官制度,但都未能成功,直到20世纪中 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才于1946年10月参照 英国经验,颁布了统一的《公务员总章程》,建 立了统一的现代公务员制度。
《国家公务员制度》公务员制度PPT课件
![《国家公务员制度》公务员制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22395ba76e58fafbb0031a.png)
– 文职人员“政治中立” 19
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2)
• 1978,文官制度改革法
– 建立“高级行政职位” – 推行功绩工资制 – 改革考核制度 – 第一次承认联邦雇员参加工会的权利
20
法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 拿破仑时期形成雏形
– 建立等级制 – 规定在行政部门实行严格的纪律 – 颁布了某些适用于所有公务员的规章制度,确
• 对各部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各部之间人员可以互相转 调和提升
• 高级文官职位的提升以上级的年终考核报告为依据,
低级事务人员的提升多以年资为基础
17
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2)
• 考试录用制度的建立和规范化
– 1833考试补缺;1853,麦考莱调查报告书,通 才教育,择优取仕
– 1854,诺斯科-杜维廉报告 – 1855,《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 – 1870,枢密院令,除外交、内政两部外,其他
• 考试录用制度在我国的发展
– 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48
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含义和原则
• 含义P77 • 原则
– 公开 – 平等 – 竞争 – 择优
49
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方法和内容
• 方法
– 笔试、面试、模拟操作、技术操作
• 内容
– 以英国为代表的“通才”标准;以美国为代表的 “专才”标准
公务员职位分类的原则和内容(1)
• 原则
– 兼顾 – 适用 – 渐进 – 动态 – 法制
42
公务员职位分类的原则和内容(2)
• 内容
– 设置职位
• 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
– 设置职务
中国公务员制度课件(PPT 41张)
![中国公务员制度课件(PPT 41张)](https://img.taocdn.com/s3/m/435b9538650e52ea55189844.png)
• 1954年9月,根据《国务院组织法》,撤销中央人事部 ,成立国务院人事局,属国务院领导。 • 由此,政府干部工作成为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事部门协助组织部门做好管理干部的工作,各级党 的组织部门对政府人事部门加以支持、指导。形成了我 国干部人事管理体制的基本格局。
• 第二阶段:(1966年至1976年) • 文化大革命10年,我国组织、人事部门成为“重灾区” 。党的组织原则、干部路线乃至整个国家的干部管理工 作都遭到破坏,并陷入极度混乱之中。
• 第二节 中国公务员制度
• 一、《公务员法》出台 • 2005年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6年 1月1日起施行。
• 二、公务员概念与指导原则 • 1。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 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 2。公务员制度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 公务员制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和方 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第六章 中国公务员制度
干部 VS 公务员
第一节 概述 一、干部管理制度及其改革 (一)干部管理制度 1。我国的干部管理制度,最初萌芽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期的根据地,经过革命战争的实践,形成了一些初步的 规范,如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党管干部的 根本原则,这些为我国的干部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
(三)制定阶段(1988年5月至1993年8月) 1989年开始在国家审计署等部门试行国家公务员制度 ,1992年党的十四大,再次提出“尽快推行国家公务 员制度”,1993年4月24日国务院第二次常委会议通 过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1993年10月1日起施 行。
中国公务员制度(周帆老师教学课件)
![中国公务员制度(周帆老师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8d65164431b90d6c85c79a.png)
二、 大陆公务员制度的背景
(一)主要看法 第一种观点,1978年的全党工作重点转移,是改革 人事制度,实行公务员制度的根本原因。 第二种观点,1980年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 改革”,引发对过去用人制度的反思,改革干部人 事制度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第三种观点,1984年中国改革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直接触发了对政府管理职能及行 政制度改革的需求,“着手起草一个类似于公务员 法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的小组正式成立,以此 为起点,在中国建立公务员制度的决策进入酝酿阶 段。 第四种观点,市场导向改革的实践是探求中国实行 公务员制度基本条件的逻辑起点。
五 问题与思考
(一)干部—公务员—干部:回归或是提升
政治体制—行政中立:政务类与业务类:党政关系 干部人事制度: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官管关系 分类管理: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功能关系
(二)选拔晋升:权利或是责任
组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则坚定性:党管干部 VS “以管选官” 培养制度连续性:后备干部 VS “圈地养羊” 选拔标准功绩性:任人唯贤 VS “带病上岗” 选拔程序公正性:集体决定 VS “长官意志” 配置班子效能性:能力聚合 VS “相互拆台”
年轻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 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难以避免。
三、大陆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职位分类制度
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 职务与级别分列
(二)考试录用制度
公开考试,严格考察,择优录用
(三)考核奖惩制度 (四)培训制度 (五)离职、退休制度
四、大陆公务员制度的主要特征
大陆公务员制度:特征与发展
周 帆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公务员制度ppt课件
![公务员制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4dce7a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4.png)
内部监督机制及作用
同级之间的监督:通过互相评议、交叉检查等 方式实施。
内部监督的作用
确保公务员遵守纪律和规定。
内部监督机制及作用
防止和纠正工作中的错误和失误。
促进公务员廉洁从政,提高工作效率。
社会监督途径及效果
媒体监督
通过新闻报道、评论等方式实施。
公众监督
通过信访、举报、网络舆情等方式实施。
根据公务员的职务层次和德才表现、 工作实绩和资历等因素确定职级,如 一级巡视员、二级巡视员等。
各类公务员职责与权限
综合管理类公务员
负责机关日常运转和综合协调工作,具有较广泛 的行政决策和管理权限。
专业技术类公务员
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为机关履行职责提供技术支 持和保障,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
行政执法类公务员
社会监督途径及效果
• 社会组织监督:通过行业协会、学术团体等社会 组织实施。
社会监督途径及效果
01
社会监督的效果
02
提高公务员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03
促进公务员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
04
推动政府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治理效能。
THANKS
感谢观看
住房保障
通过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等方式,帮助公务员解决住房 问题。
其他福利
包括带薪休假、探亲假、婚丧假、病假等,保障公务员的 合法权益。
薪酬制度改革趋势
市场化方向 绩效管理 透明化方向
灵活化方向
逐步引入市场机制,使公务员薪酬水平与市场接轨,提高薪酬 的激励作用。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将工作表现和成绩与薪酬挂钩,体 现多劳多得的原则。
ABCD
国家公务员制度第四章PPT课件
![国家公务员制度第四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693f75a300a6c30c229f6f.png)
第四章 公务员职务与级别
20
职位说明书的范围
• 各层次非领导职位 • 国务院各工作部门内司长级职位及其
以下职位 • 地方政府各工作部门行政领导副职及
其以下职位
第四章 公务员职务与级别
21
职位说明书的内容样板-1
基本资料
(1)职务名称;(2)直接上级职位; (3)所属部门;
(4)工资等级;(5)工资水平;
市、自治州
国务院总理
国务院副总理
国务委员
部长
省长、自治区政府 主席、市长
领导职务 序列与
领导职务 之间的
对应关系
副部长
局长、司长 副局长、副司长
处长
副省长、自治区政 府副主席、副 市长
厅长、局长
市长、州长、专员
副厅长、副局长
副市长、副州长、副 专员
处长
局长
县(市)、乡镇
县长、市长
副处长
副处长
副局长
副县长、副市长
职门 (Service)
也称职类,工作性质大致接近的
若干职组的集合就是职门,这是
职位分类横向最粗的划分单位。
第四章 公务员职务与级别
9
职
说明每一职系工作性质的书面文件,
系
其作用是为区分职系提供依据,
说
其内容只包括工作性质,而有关工作
明
的难易程度、责任轻重、所需资格
书
条件均不涉及。
1.职系名称及编号
• 1)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在任职条件、产生方 式、工作评价依据、管理方法方面的区别在我国 目前的分类系统中并没有凸显出来。
• 2)我国公务员并没有职系、职组、职级、职等 的划分。
• 3)设置的级别偏少,并且级别与实际利益获得 的关系不大。
行政管理学国家公务员制度ppt课件
![行政管理学国家公务员制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c45672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df.png)
非领导职务
专业技术职务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中级专业技术职 务、初级专业技术职务。
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 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 办事员。
国家公务员的级别划分与晋升
01
级别划分
02
级别晋升
根据职务、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级别,每一职务对应一定 范围的级别。
考核合格者,可晋升一个级别;特别优秀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一线执 法人员,可以破格或者越级晋升。
国家公务员的惩罚种类与程序
惩罚种类
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
惩罚程序
依法依规进行调查核实,听取被惩罚公务员的陈述和申辩,作出惩罚决定并送达被惩罚 公务员。
06
国家公务员的权益保障与 监督
国家公务员的权益保障内容
01
身份保障权
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 ,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
05
国家公务员的培训与奖惩
国家公务员的培训内容与方式
培训内容
包括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 、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等方面。
培训方式
采用脱产培训、在职培训、网络培训 等多种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国家公务员的奖励种类与条件
奖励种类
包括记功、授予荣誉称号、通报表扬、物质奖励等。
奖励条件
工作表现突出,取得显著成绩和贡献,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迹的公务员。
04
国家公务员的录用与考核
国家公务员的录用条件与程序
录用条件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满18周岁;拥护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具有良好品行;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具 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法律规定的其他条 件。
录用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个人看法
经济体制改革引起对政治体制思考直接原因 首先,改革政企关系,必然要改革行政体制 首先,改革政企关系, 其次,中国行政体制与政治体制是息息相关 其次, 的,当时政治体制的不适应性成为社会关注 的热点问题。 的热点问题。 再次, 再次,干部人事制度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 之一
(三)建立与改革:
(二)选拔晋升:权利或是责任 二 选拔晋升 选拔晋升:
组织原则坚定性: 以管选官” 组织原则坚定性:党管干部 VS “以管选官” 以管选官 培养制度连续性: 圈地养羊” 培养制度连续性:后备干部 VS “圈地养羊” 圈地养羊 选拔标准功绩性:任人唯贤 VS “带病上岗” 选拔标准功绩性: 带病上岗” 带病上岗 选拔程序公正性: 长官意志” 选拔程序公正性:集体决定 VS “长官意志” 长官意志 配置班子效能性: 配置班子效能性:能力聚合 VS “相互拆台” 相互拆台
1984年起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 1987年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决策 1993年通过《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各级政府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之外的工作人员
200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 2005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依法履行公职、国家行政编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 人员: 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 、司法机关、民主党派机关等
(四)发展前景
发展公务员制度,有利于贯彻中国共产 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坚持党管干部原 则,为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提供组织保 障;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提高政府工 作效能;有利于政府人事管理的科学化 和法制化,推进依法执政和法治国家建 设的进程;有利于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 配置,优化人才竞争的环境。
(1)普及“公务员”意识,切实转变“官 本位”思想; (2) 强化竞争机制,扩大考试录用范围; (3) 建立委任责任制,防范卖官买官之 风气; (4)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现职业型 管理;提升公共管理国际化水平。
(一)内涵:四个层面 内涵: 内涵
与国家政权相结合:行使国家行政权的工作人员 与国家政权相结合: 与发挥功能相结合:执行法律和政策, 与发挥功能相结合:执行法律和政策,对社会公 共事务进行管理的人员 与所在组织相结合: 与所在组织相结合:国家行政机关或曰各级政府 中的工作人员 与特定产生方式相结合:公开竞争考试、 与特定产生方式相结合:公开竞争考试、择优任 用的政府人员
一、公务员制度的生成逻辑
(二)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建立背景
经济背景:分工导致专业管理 经济背景: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始 9世纪中后期 世纪中后期, 于1 9世纪中后期,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引起政府职能日益强化的必然结果。 引起政府职能日益强化的必然结果。 政府职能的强化使得政府规模不断扩张, 政府职能的强化使得政府规模不断扩张, 工作人员大量增加。另一方面, 工作人员大量增加。另一方面,分工进一步 细化, 细化,客观上要求政府管 理公共事务人员 的专业化素质和管理效率与之相匹配。 的专业化素质和管理效率与之相匹配。
(二)管理制度:原干部人事制度的发展
分类管理体制,激励竞争机制,新陈代谢机制,勤政廉政制度, 管理法制化
五、公务员制度改革发展
(一)西方公务员制度发展
随着政府职能范围增减与转化, 随着政府职能范围增减与转化,进行调适和改革 80年代以来,用企业精神来重塑公共部门管理 年代以来, 年代以来 以缩减政府规模,提升政府能力为目的的改革浪潮, 以缩减政府规模,提升政府能力为目的的改革浪潮, 对公务员制度改革: 引入人力资源概念, 对公务员制度改革 (1)引入人力资源概念,强调人 引入人力资源概念 性化管理; 创造条件吸引优秀人才; 性化管理;(2)创造条件吸引优秀人才;(3)扩大政 创造条件吸引优秀人才 扩大政 府部门和公务员的自主性;( ;(4) 府部门和公务员的自主性;( )简化职位分类体 强化弹性管理,( ,(5)能力主导的考核取向, 系,强化弹性管理,( )能力主导的考核取向, (6)契约型的雇佣关系;(7)终身教育与培训 )契约型的雇佣关系; 终身教育与培训
二、 大陆公务员制度的背景
(一)主要看法 一 第一种观点, 1978年的全党工作重点转移 , 是改革 第一种观点 , 年的全党工作重点转移, 年的全党工作重点转移 人事制度,实行公务员制度的根本原因。 人事制度,实行公务员制度的根本原因。 第二种观点, 年邓小平“ 第二种观点 , 1980年邓小平 “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 年邓小平 改革” 引发对过去用人制度的反思, 改革”,引发对过去用人制度的反思,改革干部人 事制度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事制度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第三种观点, 年中国改革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第三种观点 , 1984年中国改革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年中国改革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直接触发了对政府管理职能及行 政制度改革的需求, 政制度改革的需求,“着手起草一个类似于公务员 法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的小组正式成立, 法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的小组正式成立,以此 为起点, 为起点,在中国建立公务员制度的决策进入酝酿阶 段。 第四种观点, 第四种观点 , 市场导向改革的实践是探求中国实行 公务员制度基本条件的逻辑起点。 公务员制度基本条件的逻辑起点。
各有合理性,但综观当代公务员的外延,皆存 各有合理性, 但综观当代公务员的外延, 在片面性。首先, 在片面性。首先,公务员不一定都行使国家行 政权,如美国公立大学的教授也属于公务员; 政权,如美国公立大学的教授也属于公务员; 其次,公务员不一定都参与公务管理活动, 其次,公务员不一定都参与公务管理活动,如 日本的立法、司法、公共企业、 日本的立法、司法、公共企业、国营事业单位 的所有职员都是公务员;再次,公务员不都是 的所有职员都是公务员;再次, 政府中的工作人员,如在日本和美国, 政府中的工作人员,如在日本和美国,我国获 得行政授权的非政府组织中的工作 人员也列 人公务员序列;最后, 人公务员序列;最后,公务员并非都需公开竞 争考试、择优任用, 争考试、择优任用,如美国政府中的清洁工以 及西方国家的政府组成人员即所谓的政务官, 及西方国家的政府组成人员即所谓的政务官, 考试任用不是必要条件。 考试任用不是必要条件
五 问题与思考
(一)干部 公务员 干部:回归或是提升 一 干部 公务员—干部 干部—公务员 干部:
政治体制—行政中立:政务类与业务类 党政关系 政治体制 行政中立:政务类与业务类:党政关系 行政中立 干部人事制度: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 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官管关系 干部人事制度 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 官管关系 分类管理: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 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功能关系 分类管理 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 功能关系
(三)制度使命: 专业化高素质行政管理队伍
干部制度不适应: 干部制度不适应: 第一, 干部”概念过于笼统,缺乏科学分类; 第一,“干部”概念过于笼统,缺乏科学分类; 第二,管理权限过分集中,管人与管事相脱节; 第二,管理权限过分集中,管人与管事相脱节; 第三,管理方式陈旧单一, 第三,管理方式陈旧单一,阻碍人才成长 第四,管理制度不健全,用人缺乏法治。 第四,管理制度不健全,用人缺乏法治。 年轻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 年轻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 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难以避免。 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难以避免。
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公民权利与管理规范 西方社会认可财富的价值评价, 西方社会认可财富的价值评价,经过商业和自 治城市的发展,到资本主义时期更加牢固, 治城市的发展,到资本主义时期更加牢固,“官商 二元化” 成为西方政治文化的重要特质。 二元化” 成为西方政治文化的重要特质。 首先,中世纪欧洲的教权、皇权、领主权、 首先,中世纪欧洲的教权、皇权、领主权、自治 权的并重结构,形成了政府权利有限的理念;其次, 权的并重结构,形成了政府权利有限的理念;其次, 官商关系的契约性以及自治城市的商业规则, 官商关系的契约性以及自治城市的商业规则,造就 了政府管理的规范性基础;最后,市民意识的兴起, 了政府管理的规范性基础;最后,市民意识的兴起, 为平等竞争进入仕途提供了思想原料。 为平等竞争进入仕途提供了思想原料。
政治背景: 政治背景:政党竞争与管理连续 政党分赃制并未能实现官职面前人人平 等的价值期望,且破坏政府管理的连续性, 等的价值期望,且破坏政府管理的连续性, 阻碍了管理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阻碍了管理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伴随着选举 权的扩大、阶级冲突开始动摇资产阶级国家 权的扩大、 政权的稳定。如何调整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政权的稳定。如何调整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缓和政治冲突,吸纳社会精英, 缓和政治冲突,吸纳社会精英,化解政治不 服从情绪,重建社会政治共识, 服从情绪,重建社会政治共识,便成为当权 者的诉求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这些需求。 者的诉求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这些需求。
三、大陆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职位分类制度
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开考试,严格考察,择优录用
(三)考核奖惩制度 (四)培训制度 (五)离职、退休制度
四、大陆公务员制度的主要特征
(一)指导思想:原干部人事制度的继承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 标准,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谢谢诸位! 欢迎评论!!
(二)大陆公务员制度改革发展
首先, 干部” 公务员”的概念转换, 首先,从“干部”到“公务员”的概念转换,认识 上的一次飞跃 其次, 其次,从干部人事制度的政策性管理到公务员制度 的规范性管理的转换,政府法制水平的一大提高。 的规范性管理的转换,政府法制水平的一大提高。 第三,以指令分配用人到公开竞争考试录用的转换, 第三,以指令分配用人到公开竞争考试录用的转换, 人事制度的一次飞跃 第四,从干部人事制度到公务员制度的转换, 第四,从干部人事制度到公务员制度的转换,是中 国人事管理走向国际化的一个标志。 国人事管理走向国际化的一个标志。
词源本义,只要是为社会公民服务的非现役军人, 都可以称公务员,其核心是全民服务员,这也 体现了公务员的性质要求。公务员, Civil Servant,即全民或国民成为了“主人”,公务 员不是某个人或上司的仆人,而是全体国民的 仆人或曰服务员务,这是“公务员”一词革命 性意义,亦是应该把握的公务员制度的精神实质 之一。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公务员是接受民的 委托代表国家实施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行 使行政权和执行公务的人员。其中,社会公共 事务管理职能是公务员存在的基础,行使行政 权是履行职能的手段,执行公务是目的。是为 民服务的公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