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经济学3知识讲解
管理经济学第3讲49页

O
QB
A
结论:Ea > Eb 曲线越陡,弹性越小 曲线越平,弹性越大
需求价格弹性的另一种说法
价格变化1%,引起需求量变化多少?
变化少于1% 变化1%
变化多于1%
缺乏弹性 单位弹性 富有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的种类与性质
完全无弹性
缺乏弹性
单位弹性
富有弹性
完全弹性
EP= 0 完全无弹性
0 < EP < 1 缺乏弹性
即乘火车的人因为汽车票降价,减少1.44万人
供给弹性
与点的位置和 曲线的斜率有关
供给弹性ES =
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 Qs / Qs
=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P / P
价 格 上5 涨 至2
5 元
增加3
增加15
注意
供给弹性总为正值 弧弹性取中点值计算 不要与斜率相混淆
58
20
反映一种物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为何是负值?
Q
5
12.5
20
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点弹性)
价格 A
dQ
EP =
dP
P
*
Q
B P
不要把曲线的 斜率与弹性混淆
0
Q
结论: B点越靠近A点,弹性越大 B点越靠近C点,弹性越小
EA=∞, EC=0, EAC中点=1
C 数量
一条直线上的弹性
铝价格
由于价格高昂,仅在必须 使用的地方才使用,急需 找到替代品,价格稍有降 低,就愿意大量使用
收益最大
MRP(1 1 )0 EP
EP 1
结论:EP 1 MR<0 总收益随价格下降而减少;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1. 管理经济学概述管理经济学是指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和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系列问题的学科。
它主要涉及企业资源的配置、决策分析、市场竞争和组织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运用管理经济学的知识和工具,企业可以更好地优化资源利用,提高决策效率和竞争能力。
2. 生产和成本分析生产和成本分析是管理经济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它主要研究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函数、生产因素(劳动和资本)的组合以及成本的计算和优化。
生产和成本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最佳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要素组合,以实现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
2.1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描述了企业输入(生产要素)和输出(产品)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生产函数有线性生产函数、双曲线生产函数和Cobb-Douglas生产函数等。
通过分析生产函数,企业可以了解不同生产要素对产出的贡献情况,从而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提高生产效率。
2.2 边际产出与边际成本边际产出指的是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引起的产出变化,边际成本指的是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引起的成本变化。
在生产和成本分析中,边际产出和边际成本是重要的概念。
通过比较边际产出与边际成本,企业可以确定最佳的生产要素组合,以达到效益最大化。
2.3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指的是企业在扩大产量的过程中,单位成本逐渐减少,规模不经济指的是企业在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单位成本开始增加。
通过分析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企业可以确定最佳的生产规模,以实现成本最小化。
3. 需求和供给分析需求和供给分析是管理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它主要研究市场中产品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以及价格对需求和供给的影响。
需求和供给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最佳的定价策略和产量决策,以实现市场效益最大化。
3.1 需求曲线与价格弹性需求曲线描述了市场中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情况。
价格弹性是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的度量。
通过分析需求曲线和价格弹性,企业可以确定最合理的定价策略,以满足市场需求。
第三现代管理理论演示文稿

四、权变理论学派
形成于上世纪70年代的西方。 核心观点认为企业管理要根据内外条 件随机应变,不存在普遍适用,一成 不变的,“最好的” 技术或方法。
管理技术与方法同环境之间存 在一种函数关系,管理要随环境的变 化而变化。
普遍适用观点 vs.权变观点
普遍适用观点:
同一管理原理 适用各种情况
权变观点: 根据情况运用不同 的管理原理与方法
情况 1
情况 2
情况 3
五、管理科学学派
• 这个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制定和运 用数学模型的系统,即通过对企业的生 产、采购、人事、财务、库存等职能之 间相互关系的分析,然后用数学符号和 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等合乎逻 辑的程序,求出最优解答,以实现企业 的目标。也可以称为管理的数量学派或 运筹学派”、“理性人”。
• 2、组织是追求经济效益的系统,
• 3、组织是由作为操作者的人和物质技术 设备所组成的人—机系统。
• 4、组织是和一个决策网络。决策是一个 符合逻辑理性的程序。许多管理决策具 有结构性,可以应用计量模型。
• 由于组织及其成员都是“理性的动物”, 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数 量分析方法和决策技术。
• 主要观点: 管理科学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
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概括 化和理论化,以便向企业管理的实际工作者和 研究人员传授。 • 德鲁克指出,经理有两项别人无法代替的任务: 第一是,经理必须创造一个“生产的统一体”。 这个统一体的生产力要大于其组成部分的生产 力之和。第二是,经理在制定每个决策和采取 每个行动时,都必须统筹考虑企业的长远利益 和短期利益。
重要发现:大部分成员自行限制产量;工 人对不同级别上司有不同态度;正式组织中中 存在小团体,即非正式组织。
管理经济学知识总结讲解学习

管理经济学知识总结讲解学习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企业行为的经济性: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节约和效率而带来的经济利益,即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所形成的效益。
边际产出递减原理: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经济系统随着投入要素的增加,产出的数量随之增加,但并不是与投入成等比例增加,而是以某种递减的比率增加,即边际产出是递减的。
这就是边际产出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随着投入生产要素的增加,其收益是以递减的比率增加的。
边际效用递减:随着消费品供应量的增加,消费者满足的增加程度是不断下降的。
均衡:指获得最大利益的资源组合和行为选择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
供给: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
市场均衡:指市场上各种对立的、变动的量旗鼓相当、力量大体相等,从而使市场供需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静止状态。
总效用:消费者某一时期从消费一定量的商品中得到的全部满足称为总效用。
边际效用:由一个单位消费量的变化而引起的总效用的变化量称为边际效用。
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预算曲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需求的价格弹性:指某商品的价格每变动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的收入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与消费者收入相对变动的比率。
需求的交叉弹性:指一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与另一种商品价格相对变动的比率。
生产函数: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组合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短期:指企业在此期间内,某些投入要素数量不变,显示静态,如厂房、机器设备等;而另一些投入要素数量不断变化,显示动态,如劳动力、原材料等。
管理经济学知识讲义课件

预测方法与模型
定量预测
01
利用历史数据和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如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
析等。
定性预测
02
基于专家意见、市场调查等方法进行预测,适用于缺乏历史数
据或数据质量不高的情况。
预测模型选择
03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和优化,
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决策支持系统
系统架构
构建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架构,包括数据仓库、 模型库、方法库等。
是指劳动力市场中寻找工作但找不到合适 工作的人的比例。
菲利普斯曲线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通常认为两者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是指政府在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时所希望 达到的目标,通常包括经济增长、物价稳 定、就业充分和国际收支平衡等。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
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 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企业战略规划,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 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许多小企业生产同质 产品的市场,价格接 受者。
少数几家大企业生产 同质或差异产品的市 场,价格接受者或影 响者。
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
寡头市场
竞争策略
市场上企业数量、规 模和产品差异程度等 因素的总和。
企业数量较多,产品 存在一定差异,企业 有一定的定价能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企业在市场上如何定 位、如何与竞争对手 竞争。
05
市场预测与决策
Chapter
数据收集与分析
数据收集
确定需要收集的数据类型,如市场趋势、消费者需求、竞争对手 情况等,并制定相应的数据收集计划。
管理经济学第3章

3.3.3 边际技术替代率 1、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等产量线上,随着资本的减少和劳动 的增加,每增加1单位的劳动所能替代的资 本量递减,表现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2、边际技术替代率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 的关系 边际技术替代率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 际产量之比
3.3.4 确定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 1、等成本线 成本方程为:C=wL+rK 2、投入要素最优组合 等产量线的斜率等于等成本线的斜率。 3、生产扩展线
3.2.4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 关系 边际产量和总产量 平均产量和总产量 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 3.2.5 生产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3.3 长期生产分析
3.3.1 长期生产函数 Q=f(X1,X2,…,Xn) Q=f(L,K) 3.3.2 等产量曲线 1、等产量曲线 Q=f(L,K)=Q0 2、等产量曲线的特例
3.1 生产与生产函数
3.1.1 生产的概念 生产是将生产要素制造成产品或服务的过程。这些生产要素 包括劳动、机器、其他固定设备、土地、原材料等。 3.1.2 生பைடு நூலகம்函数 生产函数说明了在既定技术条件下,由给定数量的各种投入 要素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量。任何生产函数都以一定时期内 的生产技术水平作为前提条件,一旦生产技术水平发生变化, 原有的生产函数就会发生变化,就会形成一个新的生产函数。 Q=f(X1,X2,…,Xn) Q=f(L,K) 生产决策分析就是通过对生产函数的分析,寻找最优的投入 产出关系,以确定最优的投入要素的数量组合,使生产的利 润最大化。
3.3.5 规模报酬 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为规模报酬递增、 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
3.4 生产函数和技术进步
3.4.1 生产函数和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应当表现为用较少的投入,能够生产出与 以前同样多的产品,或同样多的投入能够生产出比 以前更多的产品。技术进步可用生产函数等产量曲 线的移动来表示。 3.4.2 技术进步的类型 1、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2、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3、中立型技术进步
管理经济学第三章-精品

第一节 生产的概念
三、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 表明在生产过程中,在一定的 技术条件下,各种投入要素组合所能产生的最大 产量。可表示为:社会
Q=f(X1,X2,X3,…)
1 短期生产函数:既有不变投入,又有固定投 入。
2 长期生产函数 :只有不变投入。 3 不同的生产函数形式代表不同的技术水平
管理经济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1/1/2 P3
生产决策分析
4 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之间的 关系:
(1)当MP〉AP,AP必然上升; 当MP〈AP,AP必然下降; MP=AP,AP达到最大值。
(2)当MP〉0,TP必然上升; 当MP〈0,TP必然下降; MP=0,TP达到最大值。
管理经济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1/1/2 P7
Managerial Economics
解:MP男=10件 P男=4元 MP男/ P男=2.5件 MP女=8件, P女=2元,MP女/ P女=4
所以,男工与女工的比例不是最优的,应 增加女工,减少男工。
管理经济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1/1/2 P20
Managerial Economics
生产决策分析
例:假设等产量曲线的方程为:QKaLB
例:工人人数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如下:
Q 9L 8 3 L 2
假定产品的单价20元,工人每天的工资均为 40元,而且工人是唯一可变的投入要素,问为 谋求利润最大,每天应雇佣多少工人?
解: MPL=dQ/dL=98-6L
MRPL=MR·MPL=20×(98-6L)
MEL=40
20×(98-6L)=40
L=16
Managerial Economics
生产决策分析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汇总(行管版)一.绪论: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2、经济模型:由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构成,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来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达到科学地进行经济预测和经济决策的目的.3、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是一种正确的决策思想,用其衡量一个方案或一项活动是否有利,就是要把这个方案或活动引起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与引起的额外收益(边际收入)相比,如果后者大于前者,就是有利的,否则就是不利的,这种决策方法体现了向前看的决策思想。
4、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的、次好的用途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5、会计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会计成本的差额,它反映企业通过经营增加了多少货币收入,会计师计算会计利润的目的是报告企业的盈亏情况,以便投资者作为投资、政府作为征税的根据等。
(会计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6、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的差额,经济利润大于零,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他用途,资源配置较优;否则,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因此,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础.(经济利润=销售收入—机会成本)7、正常利润:经济利润为零时,企业的利润.指业主如果把他在本企业的投资用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所可能得到的收入,即为吸引企业主在本企业投资而必须给他的最少的报酬,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
8、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帐上表现出来。
9、内含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会计帐上未表现出来的开支.(内涵成本=机会成本-外显成本)二.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1、需求量: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购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2、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一般的,↑↑)、相关产品价格(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消费者爱好、广告费用(一般,在限度内↑↑)和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一般,价格看涨,需求量↑)等。
(整理)管理经济学3文档

1 提高车费对商务区交通拥挤状况的影响:北京中央商务区交通现状:北京中央商务区交通拥堵现象较为严重,机动车行驶缓慢,车辆延误时间较长,出行效率低下,交通秩序混乱,车辆行驶极为不畅。
现状分析:车位供应量远小于车位需求量,人员众多,经济高速持续发展,车辆增长速度快,路况先天布局不够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不高,中心区功能过度集中,交通需求量增长快,公务车特权车大量存在,道路增长需求远低于需求量1)交通需求量大: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社会经济活动强度的增加,交通需求量的增长也是必然趋势。
不同出行目的的所反映的出行特征均在该路叠加,造成中关村大街全天候的交通满负荷。
(2)路网密度低,道路功能重叠:一方面城市交通布局仍不完善,有些区域路网密度低;另一方面,道路资源有限,车量过多。
(3)某些主要交叉路口通行能力低,交通流量大,人车干扰严重,路口交通达到或接近饱和,同时现场秩序比较混乱,导致车辆长时间等待。
(4)公交车道不足,影响其他车辆的正常运行,公交车行驶占用其他车道,进出站对其他车影响大。
(6)公共交通不足,很多人选用私家车作为交通工具,私家车占据公路,导致交通拥堵影响选择交通出行方式的因素:道路情况,出行便利性,汽车保有量(公有、私有),停车位数量(公有,私有),区域性质(集中度,工作,娱乐)人们停车费提高的承受度,车位需求的紧张程度,停车位所属及停车位的支付方(公、私)产生的影响:积极影响:(1)可能对购物着产生一定的影响,停车费用提高,可以增加部分汽车使用者的成本,会使得一些消费者减少私家车的出行,从而减少部分汽车的使用频率, 对缓解交通拥挤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对通勤者来说,由于停车费的提高,会使他们选择其他的交通方式,比如拼车,公交,地铁等。
还有的可能选择从中央商务区的中心地带停车变为中央商务区的其他地方,边缘地带或中央商务区之外停车。
这都可以使得开车的人数减少,从而使交通拥挤状况得到一定缓解。
消极影响:(1)人们在短暂改变出行方式后由于无法寻找到合适的替代方式又会转回自驾,一味加价造成公众不满,从而使政策的公众支持力降低(2)短期滞留者,由于不愿支付高额的停车费而采取临时停靠、缓行等策略,造成车流量增加;(3)CBD内部交通拥挤暂时缓解,但外围交通压力增加,内外通行不畅,导致更高拥挤。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第一节需求需求和供给是构成市场的两个基本因素。
一、需求量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购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者劳务的数量。
一定时期,一般指一年;一定条件,指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如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以及消费者爱好等)。
二、影响需求量的因素1、产品的价格。
产品价格上涨,其需求量就会减少;产品价格下跌,其需求量就会增加。
反比关系。
2、消费者的收入。
消费者收入提高,需求量就会增加;消费者收入水平下降,需求量也就减少。
正比关系。
3、相关产品的价格。
相关产品分为替代品和互补品。
替代品,产品的价格上升,替代品的需求量就会上升;产品的价格下降,替代品的需求量就会下降;替代品之间成正比关系。
互补品,产品的价格上升,互补品的需求量就会下降;产品的价格下降,互补品的需求量就会上升;互补品之间成反比关系。
4、消费者的爱好。
5、广告费。
6、消费者对未来价格变化的预期。
如果价格看涨,需求量就会增加;如果价格看跌,需求量就会减少。
三、需求函数需求量就是影响它的诸因素的函数。
需求函数就是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式。
Q x = f(Px , Py , T , I , E , A , …)Q x,为对某产品的需求量;Px,为某产品的价格;Py,为替代品(或者互补品)的价格;T,为消费者的爱好;I,为消费者的个人收入;E,为对价格的期望;A,为广告费。
题【例1-1】,略,重点,p15四、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假设在除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或QD= f(p)。
见【图1-1】,p15个人需求曲线,表示单个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行业需求曲线,表示市场上全体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总数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企业需求曲线,表示全部顾客愿意向该企业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需求量的变动规律,价格上涨,需求量就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就增加。
管理经济学完整全套PPT精选全文完整版

2. 消费者的收入 I
3. 相关产品的价格 Py 4. 消费者的爱好 T
5. 广告费用 A
6. 消费者对未来价格变化的预期 E
三、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是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之间 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Qx = f ( Px , Py , I , T , E , A…)
四、需求曲线
2、企业长期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需求预测的方法。 (2)促使规模收益不变的因素
6、向公司内,还是向公司外购买 第一节 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 03 (2)政府对自然垄断企业进行管制 第四节 资金成本的估计 n<1 规模收益递减 (3)投入要素之间替代是不完全。 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 外显成本是企业的实际支出。
4. 单元收入弹性(EI=1) 5. 负收入弹性 (EI<0) 低档品
低档品、必需品、高档品等概念是一个动态的、 相对的概念
恩格尔定理
如果需求函数中的其它因素都固定不变,随着收 入的提高,食品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会不断减少。
若干国家和地区的恩格尔系数(%)
国家
印度
巴西
泰国
法国
原西德 加拿大
0.92
0.91 0.89
0.78 0.61 0.58
0.55 0.49
0.34 0.20
短期和长期需求价格弹性
商品名称
短期 长期
汽油
0.2 0.5
家用电器
0.1
1.9
家用煤气
0.1
10.7
公共汽车
2.0
2.2
飞机旅行
0.1
2.4
电影
0.9
现代管理经济学讲义

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管理问题。
4
经济学的方法
实证的和规范的方法 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解释 现实中的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回答“是 什么”的问题。 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说 明“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实证经济学不涉及价值判断(Value Judgement),而规范经济学以价值判断 为基础。
16
但经济学近二十年富有成果的迅速发展 正在改变种情况。 管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础正在发生深 刻变革,这就迫使管理经济学拓展其分 析领域,这就要求管理经济学不仅要从 外部分析企业也要从内部分析企业。 这是经济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管理 经济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为说明这一点 有必要简要回顾一下经济学和管理学的 发展历史和现状。
17
第二节 经济学发展简史
亚当斯密( ADAM SMITH):
1776年发表《国富论》,奠定 了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 基础。
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李嘉图(Ricardo)、马 尔萨斯(Malthus):古典经济学的 代表。
18
马歇尔(Marshall,1842-1924) 《The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瓦尔拉斯(Walras):
政府
法规 管制
产品市 场
企业
商品和服务
8
新古典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
1、经济人假设
这是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分析中关于人类 经济行为的一个基本假定。所谓经济人, 是指人们的一切行为都是理性的 (Rational),利己的,都是以个人效用 最大化为基本的动力的。
管理经济学第3讲49页

收益最大
MRP(1 1 )0 EP
EP 1
结论:EP 1 MR<0 总收益随价格下降而减少;
EP 1 MR=0 总收益最大;
EP 1 MR>0 总收益随价格下降而增加;
例:
苹果降价¥1.00→¥0.50 汽车降价¥10万→¥9.98万
为何看病医疗费用如此昂贵? 航空公司机票打折(淡季、旺季) 预订机票(三周前订、一周内订) 电话定价(按时间区分段)
2
需求价格弹性
弹性(elasticity),物理学名词,指一物体对 外部力量的反应程度。
1、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弹性系数—— 表示弹性的大小,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 = —————————
价格变动的比率
需求价格弹性
与点的位置和 曲线的斜率有关
Ed % %QP 需价求格量变变化化的的百百分分比比
如果B > A 富有弹性 如果B < A 缺乏弹性 如果B = A 单位弹性
面积B
Q1
Q2
原来的收入 P1 Q1
降价后的收入 P2 Q2
数学证明:
总收益 TRPQ
边际收益 MR dTR P Q dP P(1 dP Q)
dQ
dQ
dQ P
P(1 1 )
EP
为何是负值?
Q
5
12.5
20
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点弹性)
价格 A
dQ
EP =
dP
P
*
Q
B P
不要把曲线的 斜率与弹性混淆
0
Q
结论: B点越靠近A点,弹性越大 B点越靠近C点,弹性越小
管理经济学L3

第三第三讲讲 消费模型与差别定价上海财经大学课程课程::管理经济学管理经济学((MBA)主讲:赵克锋2011/9/21今天内容第一部分::效用最大化的基础模型 第一部分消费者问题””的解决方法“消费者问题利用无差异曲线的图解法单个消费者的需求函数第二部分: 三类差别定价第一部分::效用最大化的基础模型 第一部分今天要复习的内容• 克雷普斯第五章对消费者的行为模型化(微积分的应用会被讲解但不会在考试中出现)第七章差别定价(这章只会被简单介绍,不用看书,懂讲义就可)• 讲义第五章第五章::为消费者行为建模• 效用最大化的效用最大化的基础模型基础模型• “消费者问题消费者问题””的解决方法• 利用无差异曲线的图解法• 单个消费者的需求函数• 为何使用此模型为何使用此模型,,应该在何时使用• 工作的努力程度• 储蓄与投资模型模型::效用最大化X 消费束集合A 可行消费束的子集x 消费者选择的特定消费束每一个包含于X 的消费束x 都有一个数值u(x), 即x 的效用消费者从A 之中选择使得效用u(x)最大的x每一个消费者都有其个人效用方程x 是一个可以被写作向量的商品束例如例如::(3, 0.75, 1)↓ ↓ ↓(面包片数, 奶酪千克数, 腊肠的千克数)模型模型::效用最大化当与效用函数结合起来当与效用函数结合起来,,向量x 可以产生可相互比较的数值可以产生可相互比较的数值,,并且并且,,通过选择可获得效用最大化例如例如,,在以下消费束中进行选择x 1 x 2 x 3 x 4(3, 3, 2) (2, 1, 6) (5, 0.1, 0.1) (1, 4, 0.5)效用函数 u(b, c, s) = 3 ln(b) + ln(c) + 0.5 ln(s)模型模型::效用最效用最大化大化对于基本模型的评价对于基本模型的评价::• 所有子集A 使用的是相同的效用函数使用的是相同的效用函数::效用函数并不随着选择的改变而变化 • 或许有不止一个消费束能产生最高的效用或许有不止一个消费束能产生最高的效用::无差异是可能的• 方程给出的数值并不重要方程给出的数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同消费束之间的排序重要的是不同消费束之间的排序::排序相同的不同的方程同等的方程同等““合适合适””(注:在这课程我们不会接触到除了排序以外会影响合适性的模型的模型))模型模型::效用最大化对于对数形式效用函数的特殊说明• ln(x)<0,若x<1:对于x 3 以及x 4的某些元素而言的某些元素而言,,其效用为负其效用为负::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数量的商这些数量的商品就品就品就是是坏的坏的!!零是基准点**(就像在温度中就像在温度中,,0摄氏度并不是指没有温度摄氏度并不是指没有温度))• 效用函数 u(b, c, s) = 3ln(b) + ln(c) + 0.5ln(s) 遇到零时会出现问题遇到零时会出现问题,,因为ln(0)=-∞,所以所以所以,,相比(1000, 1000, 0),人们更偏好(0.1, 0.1, 0.1) 简单的对策简单的对策::u(b, c, s) = 3ln(b+1) + ln(c+1) + 0.5ln(s+1)模型模型::效用最大化为什么相信这样的模型为什么相信这样的模型??这种模型只排除了一种行为这种模型只排除了一种行为::消费者想选择一种派消费者想选择一种派,,服务员说有苹果派和樱桃派可供选择派可供选择,,消费者选择了苹果派消费者选择了苹果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经济学第三阶段作业第一部分:1. 根据成本是否可分离到每一单位产品的生产中,企业用于取暖所发生的燃料费、照明费、办公费以及管理费属于( D )。
A 固定成本B 可变成本C 直接成本D 间接成本P1652. 企业为自己提供的服务、资金、房地产和专利,在成本计算时被视为(B)。
A 外显成本B 隐含成本C 营业外支出D 营业附加费用3. 如果某投资者可将10 000元投资于A、B、C、D四项可供选择的投资项目,而每一项投资的预期收益分为:10 200元、11 200元、13 400元和15 200元,则该投资将资金投资于C 投资项目的成本为( D )。
A 10 000元B 10 200元C 11 200元D 15 200元4. 经济利润是指(A)A. 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B. 销售收入减去会计利润C. 营业外收入减去机会成本D. 企业总收入减去会计成本5.在做管理决策时( B)A 应尽量使用机会成本B 必须使用机会成本C 在能确定机会成本的地方,最好使用机会成本D 因机会成本很确定,不使用也可以6. 当销售收入等于全部机会成本时,企业利润称之为( B )A 会计利润B 正常利润C 经济利润D 最大利润7. .边际成本是指(D)A. 总成本除以产量B. 平均成本除以产量C 投入的生产要素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产量D 产量增加一个单位,给总成本带来多大的变化8. 由于决策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量是( C )。
A 边际成本B 净投资量C 增量成本D 追加成本9. 某先生辞去月薪1 000元的工作,取出月息为1%的自有存款100 000元,办一独资企业。
如果不考虑商业风险,则该先生自办企业按月计算的机会成本是(A)A. 2 000元B. 4 000元C. 10 000元D. 100 000元10. 用作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的成本概念是(B)A. 会计成本B. 机会成本C .固定成本 D. 沉没成本11. 单位贡献是(D)。
A 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B 销售收入减去总成本C 销售收入减去总变动成本D 商品价格减去单位变动成本12. 对于“贡献”概念表述正确的是(B)。
A “贡献”就是企业利润的创造B “贡献”是对固定成本的补偿及利润的提供C “贡献”是企业收入的真正价值D “贡献”是对企业全部成本的补偿13. 假定生产一种产品的固定成本为1 600元,产品价格为11元/件,变动成本为6元,要求利润为400元,产量至少应达到( A)A 400件B 500件C 600件D 800件14. 贡献分析法使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基本方法,其主要应用于(C )。
A 企业产品价格决定B 企业生产成本确认C 决策生产何种产品D 确定产品销售渠道15. 盈亏平衡分析法的功能主要体现在(D)。
A 决策是否接受新任任务B 决策生产何种新产品C 决策零部件自制与外购D 确定企业的安全边际16. 成本加成定价法是以(C)为定价基础。
A 单位固定成本B 单位变动成本C 单位全部成本D 机会成本17. 利用成本加成定价法确定利润最大化下的产品价格,企业(A)。
A 不用花费调研成本估计需求曲线B 必须花费调研成本估计需求曲线C 必须具备精确的边际收益数据D 必须具备精确的边际成本数据P18218. 对于两种商品,最优的商品数量组合在等收益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B),A 交点处B 切点处C 重叠处D 两条曲线围合的区域内MR为负,19. 对于属于联产品的两种产品A、B,如果在利润最大化下所决定的产销量使得A则应该将产品A( A )。
MR=处A 产销量和价格确定在0AMR最大部位B 产销量和价格确定在AMR>任意一处C 产销量和价格确定在0AD 停止产品A的全部生产20. 对于在需求上相互联系的两种商品,企业在产品定价时应充分考虑(A )。
,A 两种产品的替代性或互补性B 两种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C 两种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D 两种产品在价格上的互补性21. 捆绑商品在定价时相对较低,其结果是(B)。
A 比分开销售所获取的利润较低B 比分开销售所获取的利润较高C 可增加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D 可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地位22. 一个企业在生产多种竞争性或互补性产品时,在确定产品价格必须考虑(D)。
A 各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B 产品价格之间的相容性C 各产品的预期销售量D 产品需求之间及生产上的相互联系23. 对于一些商品,如果销售者分开销售,欲获取最大利润,就必须提高每一商品的销售价格。
如果做商品捆绑出售,销售者将捆绑商品价格(B)。
A 高于捆绑商品中各商品价格总和B 低于捆绑商品中各商品价格总和C 确定在各商品的平均价格水平上D 确定在各商品生产者剩余最大处24. 之所以有些人要购买以大包装数量出现的捆绑商品,是因为捆绑商品中的额外单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C)。
A 额外效用是消费者期望的B 消费者剩余更大C 增量成本小于保留价格D 效用更为满意25. 在捆绑商品中,消费者可以对所有的商品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所需的商品,但在购买这些商品时也要(B)。
A 对一些商品付出意愿外的价格购买B 购买一些不一定需要的其他商品C 以较高的平均价格购买所有的商品D 依据所求决定购买每一类商品数量第二部分1. 一般均衡只有在(D)时才能得以实现。
A 所有生产者仅能获取正常利润B 消费者可获取最大消费者剩余C 生产者市场供给达到最大D 不同产品在不同个人之间实现最优分配2. 如果既定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至少使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其他人的状况变坏,则这种改变称为(A)。
A 帕累托改进B 资源最优化增进C 最优外部经济D 资源协调配置3. 如果人们通过变换使商品和服务的配置达到一种状态:任何改变都不能使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他人的状况变坏,则交换实现了(B )。
A 个人效用最大B 帕累托最优C 恩格尔最优D 马歇尔最优4. 如果生产要素在不同产品生产之间的配置达到“不能增加一种产品的产出而不减少另一些产品的产出”,则这种生产要素( C )。
A 配置尚未达到最优B 具有无可替代性C 配置具有生产效率D 处于边际效益递减5. 生产出的各种产品的数量和价格正是消费者想购买的数量和愿意支付的价格,即所有市场都出清,则实现了( C )。
A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B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C 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D 社会的财富最大化6. 只要两个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 B )存在差异,就说明当前的资源配置是缺乏效率的。
因而就存在着通过交换使双方获益的可能性。
A 边际效用B 边际替代率C 交换意愿D 欲望与需求7. 对于两种商品的生产和两种生产要素的配置,如果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两种商品的两种生产要素的( A )时,则生产要素的配置实现了帕累托最优。
A 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B 要素组合比例相等C 要素组合的效率相等D 要素边际产量相等8. 实现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是有条件的,其中一个条件是( B )。
A 资源不存在稀缺性B 不存在交易成本C 资源配置不存在障碍D 市场存在高效率9. 企业根据要素市场价格可以了解本企业生产要素配置的有效性,但生产要素的交易是有交易成本的,这一成本的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C)。
A 频繁的交易次数和巨大的交易数量B 要素的流动性与价格的波动性C 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信息的不确定性D 要素的多样性与需求的组合性10. 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
A 信息不完善B 经济活动的功利性C 个人理性的存在D 价格调节的单向性11. 不完善信息的一种表现是信息不对称,而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一种后果是(D )。
A 形成大量的机会成本B 曲扭的市场价格C 高额的生产者剩余D 只有很少的买者或卖者12. 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外部性是与(C)相联系。
A 市场机制B 高效市场C 没有市场D 市场配置13. 价格机制不仅可协调交换中的资源配置,也可协调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
但是由于( C ),使得价格机制不能为人们的选择提供正确的信号,从而不能有效率地协调人们的经济活动。
A 个人理性与团体利益矛盾的存在B 社会资源稀缺性的存在C 不完全信息和交易成本存在D 经济活动的利润追求第三部分1. 当某一经济活动具有“外部经济”时,则人们就会( A )。
A 缺乏从事这种活动的激励B 激发出更高的积极性C 继续谋求更高的经济效率D 扩大经济活动的范围2. 外部性造成的问题是(C)。
A 导致资源高效率配置B 导致经济活动的风险性C 导致资源低效率配置D 导致经济活动不确定性3. 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此外,公共产品还具有(B )。
A 单件性B 不可分性C 独立性D 公开性4. 公共产品在构建过程中,即为可能出现的问题是(C)。
A 成本的核算B 受益者的确定C “免费搭车”D 产权的归属5. 对于具有外部不经济的产品,由于( C )而使使产品价格过低,造成市场需求过多和生产过多的问题。
A 没有考虑资源的稀缺性B 没有考虑资源的机会成本C 没有考虑产品造成的社会成本D 没有考虑产品的真实价值6. 解决外部经济性的一种传统思路就是通过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方法,使得(B ),减少外部性。
A 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B 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一致C 私人成本大于经济收益D 私人成本社会化7. 市场有效率运作的前提是( D )。
A 有足够的买者和卖者B 有充足的商品可交换C 健全的市场运作规则D 明确界定产权8. 公共资源过度使用,以致枯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 B )。
A 公共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B 无法明确界定资源的产权C 公共资源缺乏应有的立法保护D 公共资源的使用缺乏规划性9. 科斯定理阐述的观点是:只要初始产权界定明确,并且不存在信息和法律因素造成的谈判障碍,也即( A ),人们总能通过谈判得到有效率的结果。
A 不存在交易成本B 构建规范化的市场体系C 强化价格机制的作用D 规范和完善市场竞争体系10. 解决外部经济性的对策有(B)。
A 国家制定相应行政法规B 企业合并C 私人企业国有化D 国有企业私有化11. 科斯定理表明了(B),产权制度就会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A 只要存在无法界定产权的资源B 只要存在交易成本C 只要存在公共产品D 只要存在私人成本12. 市场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协调人们的经济活动,是一种分散的协调机制,而企业是通过管理机构来协调人们的经济活动,因而是一种(C)。
A 制度性协调机制B 计划性协调机制C 集中的协调机制D 控制性协调机制第四部分1. 交易费用是市场经济交换过程产生的一种费用,它不同于生产费用,具体包括(A )。
A 事前准备合同费用B 广告费用C 雇佣工人的费用D 支付原材料购买费2. 科斯认为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企业(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