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方案)
绿色建筑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

绿色建筑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范本一:综合风格绿色建筑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1. 背景和目标1.1 背景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推动绿色建筑已成为一种重要趋势。
绿色建筑旨在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空气和水的质量,改善工作和居住环境的舒适度。
本项目希望成为绿色建筑的典范,引领行业发展。
1.2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采用可持续的建筑材料、设计和施工方法,实现以下目标:1.2.1 减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2.2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对气候变化的影响;1.2.3 优化室内环境,提高舒适度和健康性;1.2.4 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1.2.5 优化水资源利用。
2. 项目概述2.1 项目名称:绿色建筑项目2.2 项目地点:XX城市2.3 建筑类型:多功能办公楼2.4 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2.5 施工周期:24个月3. 设计和材料选择3.1 设计原则3.1.1 最大化利用自然光,减少照明能耗;3.1.2 优化建筑外墙的隔热和保温性能;3.1.3 使用可持续和环保材料;3.1.4 采用可再生能源供暖和冷却系统。
3.2 材料选择3.2.1 外墙材料:采用高隔热和保温性能的绿色建筑板材;3.2.2 屋面材料:使用太阳能光伏板作为屋面材料,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3.2.3 内部装修材料:选择无甲醛和无VOC的环保材料;3.2.4 门窗材料:选用高效节能的门窗材料;3.2.5 地板材料:采用可再生材料,如竹木复合地板。
4. 能源系统4.1 太阳能发电系统4.1.1 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可再生能源;4.1.2 建立太阳能发电系统,供应建筑的一部分电力需求。
4.2 能耗管理系统4.2.1 安装智能能耗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建筑的能耗情况;4.2.2 优化能源供应系统,实现能耗的最大限度降低。
5. 水资源管理5.1 雨水收集系统5.1.1 设置雨水收集装置,收集雨水并储存于地下水库;5.1.2 利用雨水滋养绿化区域,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方案)

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绿色建筑专篇一、项目基本信息工程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建筑类型:绿色设计目标:国标一星二、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T 1039-20073、《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33/1092-20164、《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核算标准》DB33/1105-20145、《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三、节地与室外环境1、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温岭市城西街道螺屿村(编号为GY030101-3地块),东侧为规划新河线河道,南侧为空地(规划为道路),西侧为空地(商服用地,为台州邦丰塑料有限公司项目用地),北侧临中心大道。
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1)根据交通规模预测交通噪声量,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交通噪声对建筑区域声环境的影响。
2)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2、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
1)利用电脑模拟建筑室外风环境,为建筑方案提供优化建议。
如优化建筑布局、建筑截面面积,建筑体形以及建筑高度等;2)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
3、生态场地设计对场地和景观设计进行优化,设计透水地面,有利于雨水回收,减低热岛效应,改善生态环境。
1)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铺设。
主要采用地下停车场,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草皮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
2)关注各种下垫面的吸热特征,选择浅色与可反射适当太阳能的铺装饰面,保证有绿化覆盖率和遮荫率。
3)绿化设计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
四、节能设计1、建筑造型节能1)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体型控制,选择浅色外墙饰面;对朝向与窗墙面积比进行有效控制等。
绿色建筑专项施工方案(完整常用版)

绿色建筑专项施工方案(完整常用版)一、工程概况绿色建筑专项施工方案旨在响应国家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号召,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结合现代建筑技术与环保要求,对本次工程进行全方位的施工规划。
以下是本工程的基本概况:1. 工程名称:绿色建筑示范工程2. 工程地点:某市区3. 建筑面积:约150,000平方米4. 建筑高度:100米5. 建筑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6. 设计使用年限:50年7. 工程总投资:5亿元8. 施工周期:30个月二、周边环境本工程位于市区繁华地段,周边环境较为复杂。
以下是周边环境的详细描述:1. 交通情况:工程地处城市主干道交汇处,交通便利,但施工期间需注意对周边交通的影响。
2. 周边建筑:工程周边有居民区、学校、医院、商场等建筑,施工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周边建筑物的安全与居民的生活质量。
3. 环境保护:工程周边有城市公园、河流等自然景观,施工过程中需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降低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4. 气象条件:工程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施工期间需关注气象变化,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三、项目安全管理组织及目标为确保工程安全、顺利进行,成立项目安全管理组织,明确安全管理目标:1. 项目安全管理组织结构项目经理:负责项目总体安全管理,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监督执行。
安全生产部门:负责现场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安全培训。
施工单位:负责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监理单位:负责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监督,确保施工安全。
2. 安全管理目标(1)确保施工现场零事故,重伤、死亡事故为零。
(2)确保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达到国家环保要求。
(3)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4)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施工现场安全有序。
四、施工方案为确保绿色建筑专项施工的顺利进行,特制定以下施工方案:1. 施工流程a. 土方工程:进行场地平整、挖土、填土、夯实等施工。
b. 基础工程:包括桩基施工、地下连续墙施工、基础承台施工等。
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方案)

第十四章绿色建筑专篇一、项目基本信息工程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建筑类型:绿色设计目标:国标一星二、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14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T 1039-20073、《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33/1092-20164、《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核算标准》 DB33/1105-20145、《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三、节地与室外环境1、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温岭市城西街道螺屿村(编号为GY030101-3地块),东侧为规划新河线河道,南侧为空地(规划为道路),西侧为空地(商服用地,为台州邦丰塑料有限公司项目用地),北侧临中心大道。
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1)根据交通规模预测交通噪声量,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交通噪声对建筑区域声环境的影响。
2)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2、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
1)利用电脑模拟建筑室外风环境,为建筑方案提供优化建议。
如优化建筑布局、建筑截面面积,建筑体形以及建筑高度等;2)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
3、生态场地设计对场地和景观设计进行优化,设计透水地面,有利于雨水回收,减低热岛效应,改善生态环境。
1)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铺设。
主要采用地下停车场,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草皮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
2)关注各种下垫面的吸热特征,选择浅色与可反射适当太阳能的铺装饰面,保证有绿化覆盖率和遮荫率。
3)绿化设计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
四、节能设计1、建筑造型节能1)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体型控制,选择浅色外墙饰面;对朝向与窗墙面积比进行有效控制等。
绿色建筑物设计方案

绿色建筑物设计方案绿色建筑物设计方案的目标是创建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建筑物。
这些建筑物通过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能源效率,改善室内环境质量,以及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来实现可持续性。
本文将介绍一个绿色建筑物设计方案,包括其设计原则、技术应用和成本效益。
一、设计原则1. 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能源消耗、水资源利用和废物处理等。
减少能源消耗可以通过合理的朝向设计、高效的隔热材料和节能设备来实现。
同时,通过收集和处理雨水、使用节水设备以及合理管理废物处理,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压力,实现可持续水资源利用。
2. 提高能源效率: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是造成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采用高效的能源系统,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节能设备,如节能灯具和高效空调系统等。
此外,在建筑物的运行过程中,应该采用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浪费。
3. 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绿色建筑物应该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以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中应考虑室内空气质量、室内光照和噪声控制等。
建筑物应该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使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材料,提供自然采光和良好的声学环境。
二、技术应用1. 太阳能系统:在设计中加入太阳能系统是提高建筑物能源效率的重要手段。
可以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和太阳能热水器等设备来收集并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系统不仅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也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运行成本。
2. 雨水收集和利用:收集并利用雨水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一种方法。
通过搭建合适的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将雨水用于冲洗厕所、浇灌植物等非饮用水需求。
这不仅可以节约淡水资源,也可以减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
3. 高效隔热材料:使用高效隔热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能源的消耗。
例如,在墙体、屋顶和地板等结构中使用隔热材料,可以降低建筑物对外部环境温度的依赖,减少对冷暖设备的使用。
湛江市绿色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专篇(居住建筑)参考版本

湛江市绿色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专篇(居住建筑)参考版本设计依据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GB50180-19932.《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2.《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15-86-2011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5.《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7.《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8.《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9.《建筑幕墙》GB21086-200710.《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1211.《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12.《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13.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一、工程概况1. 项目用地面积: m22. 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 m2 地下: m23. 是否有旧建筑重复利用:有□无□二、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建设目标省标一星B□省标一星A□省标二星B□省标二星A□省标三星□国标一星□国标二星□国标三星□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必须说明内容1.应说明对场地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原有地形地貌的维持、森林及古树的保护、水系的保护以及改造后必要的生态复原措施;2.应说明对场地内部危险源的避让措施;3.应说明确保人均用地面积指标达标的措施,包括控制户均住宅面积,增加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的建设比例等,此处应有具体数据说明;4.应说明本项目在确保建筑日照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建筑间距的控制、户型的设置等措施。
自选说明内容1.说明本项目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情况,包括设施种类、500m范围内幼儿园、会所布置情况;2.说明项目所属声环境功能区类型及住区声环境的测评结果(数据应取自有检测资质机构的环评报告),包括测点昼间和夜间的噪声值;3.说明改善小区室外热环境的设计措施,包括建筑布局设计、小区通透设计、室外下垫面和建筑立面的热物性改性设计以及室外绿化设计、生态修复设计等方面的措施。
(完整)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方案)

第十四章绿色建筑专篇一、项目基本信息工程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建筑类型:绿色设计目标:国标一星二、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14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T 1039-20073、《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33/1092-20164、《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核算标准》 DB33/1105-20145、《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三、节地与室外环境1、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温岭市城西街道螺屿村(编号为GY030101-3地块),东侧为规划新河线河道,南侧为空地(规划为道路),西侧为空地(商服用地,为台州邦丰塑料有限公司项目用地),北侧临中心大道。
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1)根据交通规模预测交通噪声量,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交通噪声对建筑区域声环境的影响。
2)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2、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
1)利用电脑模拟建筑室外风环境,为建筑方案提供优化建议。
如优化建筑布局、建筑截面面积,建筑体形以及建筑高度等;2)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
3、生态场地设计对场地和景观设计进行优化,设计透水地面,有利于雨水回收,减低热岛效应,改善生态环境。
1)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铺设。
主要采用地下停车场,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草皮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
2)关注各种下垫面的吸热特征,选择浅色与可反射适当太阳能的铺装饰面,保证有绿化覆盖率和遮荫率。
3)绿化设计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
四、节能设计1、建筑造型节能1)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体型控制,选择浅色外墙饰面;对朝向与窗墙面积比进行有效控制等。
如何做绿色建筑缔造方案设计模板

绿色建筑缔造方案设计模板第一部分:设计概述1.1 项目背景介绍项目名称:XXX绿色建筑项目项目地点:XXX市项目规模:XXX平方米项目业主:XXX公司项目概况:该项目旨在打造一座绿色建筑,符合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城市增色添彩,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1.2 设计目标本项目的设计目标是:1) 实现低碳、环保、节能的建筑理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2) 提升建筑的整体能效,降低能耗;3) 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4) 打造宜居、健康的建筑环境,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
1.3 设计原则本项目的设计原则是:1)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建筑对环境的损害;2) 强化被动设计策略,降低建筑的能耗;3) 充分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4) 采用绿色建材和环保技术,保障建筑的质量和环保性;5) 关注建筑的舒适性和健康性,为居住者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第二部分:设计方案2.1 总体布局本项目的总体布局采用了紧凑型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场地的空间,保证了建筑的有效利用率。
同时,建筑的朝向和开口设计也考虑了阳光照射和通风的问题,提高了居住的舒适性。
2.2 绿色建筑设施本项目将采用一系列绿色建筑设施,包括太阳能板、地源热泵、外墙保温材料等,以降低建筑的能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将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和废水处理设施,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
2.3 节能设计本项目将采用多种节能设计策略,包括优化建筑的外窗采光设计、使用高效的保温材料、设置中央空调系统等,以减少建筑的能耗和运行成本。
同时,我们还将对建筑的电气设备进行优化设计,提高能效,降低用电量。
2.4 健康舒适性设计本项目将注重建筑的健康舒适性,包括优化室内照明设计、通风系统设计、净化空气系统设计等,为居住者提供优质的室内环境。
此外,我们还将采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建材和环保涂料,减少对居住者健康的影响。
第三部分:施工实施3.1 施工流程安排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我们将制定详细的施工流程安排,包括材料采购、施工队伍组织、工程进度控制等,以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绿色建筑专篇一、项目基本信息工程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建筑类型:绿色设计目标:国标一星二、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T 1039-20073、《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33/1092-20164、《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核算标准》DB33/1105-20145、《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三、节地与室外环境1、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温岭市城西街道螺屿村(编号为GY030101-3地块),东侧为规划新河线河道,南侧为空地(规划为道路),西侧为空地(商服用地,为台州邦丰塑料有限公司项目用地),北侧临中心大道。
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1)根据交通规模预测交通噪声量,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交通噪声对建筑区域声环境的影响。
2)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2、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
1)利用电脑模拟建筑室外风环境,为建筑方案提供优化建议。
如优化建筑布局、建筑截面面积,建筑体形以及建筑高度等;2)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
3、生态场地设计对场地和景观设计进行优化,设计透水地面,有利于雨水回收,减低热岛效应,改善生态环境。
1)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铺设。
主要采用地下停车场,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草皮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
2)关注各种下垫面的吸热特征,选择浅色与可反射适当太阳能的铺装饰面,保证有绿化覆盖率和遮荫率。
3)绿化设计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
四、节能设计1、建筑造型节能1)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体型控制,选择浅色外墙饰面;对朝向与窗墙面积比进行有效控制等。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
2)设计建筑自遮挡,达到良好的外遮阳效果,降低外窗成本。
2、建筑部件节能1)外窗综合遮阳遮阳设施要求构造简单、经济、耐久、轻巧、美观;一般可分为:水平式、垂直式、综合式、挡板式等四种。
各种遮阳设施又有固定式及活动式两种,活动式使用灵活,但构造复杂,造价较高,建议采用综合固定式。
2)屋面有土或无土种植或屋面遮阳利用建筑屋顶作为种植屋面,适合于夏热冬暖等阳光资源丰富的地区。
屋面覆盖种植土、轻质材料使整体屋面的热惰性提高,水分也容易蒸发,会使室内具有冬暖夏凉的效果。
此项技术建议在本项目中广泛应用。
3)东、西外墙采用花格构件或爬藤植物遮阳花格构件式挡板利于遮挡太阳高度角较低、正射的阳光,主要适用于东、西外墙。
花格构件挡板又称蜂窝形挡板遮阳,间隔宜小,深度宜大,可用砼预制件或轻金属板制造。
3、建筑材料节能1)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进行节能模拟计算,优化设计方案,选择低投高效的材料。
2)外窗采用低辐射(low-e)镀膜单层或中空玻璃低辐射(low-e)镀膜中空玻璃具有反射长波辐射热的功能,利用了抛光金属材料表面具有超低长波发射率的特点,起到隔热作用,降低外窗传热系数。
3)轻质砼砌块和砼空心砌块外墙保温包括轻集料砼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砼砌块、泡沫砼砌块、粉煤灰砌块、普通砼小型空心砌块等。
具有隔热保温性能好、耐候性强、不易腐蚀、耐久等典型特点。
4、可再生能源项目采用太阳能光热系统,为需要热水的场所提供太阳能热水,太阳能保证率不低于45%,以达到太阳能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
5、设备节能1)空调设备节能(1)利用建筑能耗动态模拟分析软件优化设计,采用高能效比空调设备,空调设备的性能系数满足国家《公共建筑设计标准》的相关规定。
(2)节能环保型空调设备应采用臭氧层破坏系数为0的HFC新型冷媒。
2)照明系统节能在保证照明方式合理性的前提下,优先采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采用节能型控制方式;在公共区域设置智能化控制,提高建筑照明的有效性,达到降耗目的;并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技术减少室内照明负荷。
五、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雨水利用项目可充分利用雨水资源,进行绿化、洗车、道路冲洗、垃圾间冲洗等,提高非传统水源的利用率。
本项目雨水利用方式如下:1)屋面雨水雨水经PP模块组合雨水回收水池(30m³)处理后回用于绿化浇洒;2)合理设计景观用水,利用水景部分的调蓄容积对区域内雨水资源采取局部收集,雨后可及时将这部分雨水用于绿化、喷洒等。
2、建筑内节水1)给水压力控制市政自来水压力0.30MPa,直供层数四层。
利用市政自来水压力,分区压力≤0.45Mpa,用水点处压力,0.20Mpa.2)节水器具节水器具的选择包括节水型龙头、节水型便器、节水型淋浴器、节水型洗衣机等。
公共部分选择节水器具的同时应结合其卫生、维护管理和使用寿命考虑。
3)分用途设置用水计量仪表对于建筑内部,不同供水水质、不同用途的给水管道上应分别设置计量仪表;对于室外,不同水源、不同用途的给水管也应分别设置计量仪表,如绿化用水、景观补水、市政给水等给水管道上均应分别设置计量仪表。
3、景观节水1)景观植物配置选用本地植物和耐旱植物,经计算达到最大节水量。
2)绿化灌溉采用滴灌或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同时采用湿度传感器或根据气候变化的调节控制器。
3)采用增加雨水渗透量和减少灌溉量的室外雨水排水管。
4、可再生能源利用本工程公寓住宅生活热水由屋顶集中空气源系统供应。
空气源热水系统采用集中储热、分户储热的方式,分户贮水箱经过换热后仍达不到洗浴温度,启动分户贮水箱内电加热。
屋顶空气源热泵机组制热量为36KW,并设置不锈钢承压热水箱一个(有效容积:2.25m ³)。
六、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节材措施1)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施工时进行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
结合建筑体形设计功能性构件,达到建筑美学和功能性一体化。
2)采用低能、低材耗、耐久性好的新型建筑体系。
本项目多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层建筑采用框支剪力墙结构。
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节约材料用量。
现浇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部分砂浆采用干混砂浆。
2、绿色建材1)选用耗能低、高性能、高耐久性和本地建材,减少建材在全寿命周期中的能源消耗;建筑材料就地取材,至少90%(按质量计)的建筑材料产于距施工现场500公里范围内。
2)选用可再循环、可再利用和可再生的建材;在建筑设计选材时考虑使用材料的可再循环使用性能。
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0%以上。
3)选用可降解、对环境污染少的建材;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国家标准GB 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
4)使用原料消耗量少和采用废弃物生产的建材,混凝土和砂浆可采用工业废弃物如粉煤灰、沸腾炉渣等取代部分水泥作胶凝材料或作填料。
5)设备、管道的选用和设置应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
并应优先选用使用寿命更长、或可循环利用的设备和材料。
6)使用其它高性能、耐久性好、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如给排水管均采用绿色环保的化学管材。
3、施工节材1)临时设施充分利用旧料和现场拆迁回收材料,使用装配方便、可再循环利用的材料;七、声环境优化方案建筑室内背景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中室内允许的噪声标准中的二级规定。
1.建筑构件隔声通过室外噪声模拟预测,确定建筑立面不同高度外窗位置的噪声超标量,根据室外噪声超标量选用外窗,对于室外噪声超标严重区域可采用隔声性能好的双层窗或自然通风降噪窗等措施。
2.建筑设备隔声(1)电梯机房噪声防治:选择低噪声电梯,并对电梯机房进行隔声处理。
电梯机房地面应建成宽频带浮筑地面,电梯曳引机,配电柜应安装在浮筑地板上,以防止噪声通过固体传声传到其他房间,机房内墙面和吊顶应做成吸声墙面和吊顶。
(2)电梯井道噪声防治:选择合理的轿厢主导轨和电梯对重主导轨的滑行方式,如将电梯轿厢和对重的固定滑行方式改为滚动滑轮组合控制。
以及在井道内设置吸声隔振措施,导轨与井道采用隔振和减振连接可以有效地防止噪声传入室内。
八、室内空气品质控制方案1、空气品质控制目标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所要求的优级水平。
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规定。
公共空间空气质量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的要求。
2、技术措施(1)选用经济合理,性价比高,满足国家环保标准的装修材料;优先选择可净化空气,低VOC含量的建材;避免大面积使用同一种材料,以免由于某种有害物质积聚过多而造成室内污染物浓度超标;(2)人员聚集的空间,安装CO2和VOC 传感器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地下车库安装CO 和VOC传感器监测室内空气质量。
(3)产生有害气体或使用化学品区域如复印室,打印室等应设独立的污染物隔离排风系统;(4) 建筑周边建设绿化隔离带,对大气飘尘、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具有很好的去除作用。
九、运营管理设计方案1、资源管理方案资源管理包括节能与节水管理、耗材管理、绿化管理、垃圾管理四方面内容:1)节能与节水管理。
基地内管理部门制定节能和节水管理模式,对基地内所使用的资源如水、电、燃气等进行监控管理的措施,建立物业内部的节能和节水管理机制。
2)耗材管理设备、管道的布置应方便维修、改造和更换;属公共使用功能的设备、管道应设置在公共部位,以便日常维护与更换。
建立物业耗材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建立建筑、设备、系统的维护制度,减少因维修带来的材料消耗,使用各类绿色材料。
3)绿化管理绿化管理制度包括:对绿化用水进行计量,建立并完善节水型灌溉系统;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
4)垃圾管理垃圾成分主要以有机垃圾和可回收垃圾为主。
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增强个人及其组织环境意识,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应在管理阶段制定一个垃圾管理制度,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和改造利用。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