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七 材料归纳、分析与鉴赏

合集下载

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题点六文言文阅读提分点17关注细节,依文索意(含2018高考真题)课件

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题点六文言文阅读提分点17关注细节,依文索意(含2018高考真题)课件

-10-
方法1
方法2
即学即练
全面读文,关注细节 概括分析题是涉及全篇内容的题目,全面理解,整体把握是准确解 答的前提。对文本的阅读,首先要从宏观的角度全面把握材料,紧 扣人物品质这一主线,给人物定位,对人物做出初步评价;然后对人 物的官职变化、言行事迹、品质性情、他人评价等内容,做好圈点 勾画,为解题做好准备。 在阅读选项时,一是筛选关键信息,如文章主旨、结论、见解、感 悟等;二是遴选核心信息,如人物生平、性格节操、政绩才干、品 德性情等;三是提取主体信息,如人物形象、表现手法、布局谋篇 等。要有足够的耐心,关注细节,以应付隐秘而细小的错误点。因 为在选项的分析部分,命题人通常是把某一情节通过添加、转移、 曲解等方式作细微的改动来设置错误,所以再细微的情节,都不能 忽略,都要在文本中找到依据。
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
宗善之。
比对 结果
选项有两处错误:“他入仕不久”在文中无依据,从前文看,在出使 契丹之前,先后“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而不是 “入仕不久”;其二“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错误,“返回”无依据。
-24-
方法1
方法2
即学即练
(2017 全国Ⅱ卷,T12-C)赵憙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
比对结 果
A项比对结果:概括与分析照应,分析在原文中有依据。
-17-
方法1
方法2
即学即练
选 项


弘微简言服
B 项
众,此举受到
重视。
原 文
分析
比对 结果
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
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
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2018年、2019年历年普通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及详解(权威版)

2018年、2019年历年普通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及详解(权威版)

2018年、2019年历年普通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及详解(权威版)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缔造了一个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

长期以来对生物资源及土地的过度利用,导致了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及生物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

据专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目前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速度消失,全球已有约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物种分布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这些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生物多样性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化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出现,反过来又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历史过程;城市化水平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指标。

但无序蔓延的城市开发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益萎缩,一部分动植物不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中。

城市中约60~70%的地表被道路、人エ建筑、停车场等硬化,水不容易渗入,植物的种子难以生根。

全球很多城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千米数万人,密集的人流对诸多生物而言是潜在的危险;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汽车、摩托车等在飞驰。

高楼大厦林立,热量不断聚集,城市中心的温度有时甚至高出周边10°C之多,这种热岛效应对生物的生存也是一大干扰因素。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财富,目前它却面临着来自城市化等方面的威胁。

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取材于干靓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一项是(3分)A.生物种类以非正常速度消失。

B.大量动植物濒临灭绝。

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课件:高考17~19题+语用选择题+

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课件:高考17~19题+语用选择题+

答案:B
返回
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 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 等辨明方向。 B.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 辨别方向。 C.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 辨析方向。 D.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 等辨识方向。
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 他眼界开阔, ________,
返回
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 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 “剧剧有创新,剧剧 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 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_______, 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 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 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 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答案:C
返回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一应俱全 B.应有尽有 C.一应俱全 D.应有尽有 一览无余 一览无余 一目了然 一目了然 易如反掌 轻而易举 轻而易举 易如反掌 东山再起 再接再厉 东山再起 再接再厉
)
返回
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具体语境辨析近义成语。 一应俱全: 一切齐全。 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横线前有“各种实 验室”,其中“各种”和“一应”语意重复。在这里应选用“应有 尽有”。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视野广 阔,没有阻碍,把事物或景象都看在眼里,没有遗漏;也指事物简 单,看得十分清楚;或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 淡,没有回味,不用说就可以明白;或形容道理很明显。一目了然: 一眼就能看清楚。语境强调对海底世界的观察没有遗漏,应选用 “一览无余”。易如反掌:像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形容事情极容 易办。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语境是说矿物样品和海底水 样很容易得到,用“轻而易举”更恰当。东山再起:指失势之后重 新恢复地位。 再接再厉: 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 这里没有“失势” 的意思,应选用“再接再厉”。

专题17 古代诗歌阅读之赏析艺术技巧-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解析版)

专题17 古代诗歌阅读之赏析艺术技巧-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解析版)

专题十七古代诗歌阅读之赏析艺术技巧目录:2023年真题展现真题考查解读近年真题对比命题规律解密名校模拟探源高考必备知识(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 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 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 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2. 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错。

“与君同醉醒”,意思是与友人一同醉醒,表达闲适自在的心情。

2. 【答案】①看破虚幻的世界,放弃过往的无谓名利。

体现出作者处世豁达的人生态度,旷达自然,超凡脱俗。

②穿着蜡屐登山率真地饮酒,带上筇杖自在地行走,身体自由,心灵宁静。

体现出作者宁静从容的心境,诠释着作者退居后乐观淡泊的精神追求。

③闲暇之时在溪边题诗,听着远处传来烟霭外采菱人的歌声。

写作者对官场失望之后徜徉在山水之间,不问世事,抒写闲适情趣,力求解脱之道的旷达胸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意思是看破虚幻的世界,放弃过往的无谓名利。

体现出作者处世豁达的人生态度,旷达自然,超凡脱俗。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意思是穿着蜡屐登山真诚率真地饮酒,带上筇杖自在地行走,身体自由,心灵宁静。

据此看出作者宁静从容的心境,诠释着作者退居后乐观淡泊的精神追求。

2019年高考古诗词复习指导及2018年真题解析

2019年高考古诗词复习指导及2018年真题解析

2019年高考古诗词复习指导及2018年真题解析【考点梳理】《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歌鉴赏”内容的描述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一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均为鉴赏评价E。

对于这两点要求,具体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理解:(1)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大多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理解诗歌的内容,鉴赏评价诗歌的情感和表达技巧,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2)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作者一定的思想情感,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可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3)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言志”,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

分析鉴赏古代诗歌,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4)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通过艺术地运用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

高考试题则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来对考生的文学品位和语文能力进行评估。

(5)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是鉴赏一首诗的极其重要的部分。

【考情综述及命题趋势预测】综观近几年高考的命题情况,可以发现有以下特点:(1)考查涵盖面广。

对古诗歌的考查,考点分布比较全面,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观点态度、思想内容均有不同程度的考查。

(2)分值稳定,题型变化不大,难度值相对固定。

近两年来全国课标卷的诗歌鉴赏题,占分在9-11分之间,题数保持2道,其中包括一道选择题和一道主观简答题。

估计2019年新课标卷的诗歌试题,将仍继续2018年的模式:一道四选一单选题,占3分;一道主观简答题,占6分。

2018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分析及2019复习备考策略

2018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分析及2019复习备考策略

论述类文章的启示
1、改变就选项讲选项的断章取义式讲法。平时讲课时 注重对文章脉络的梳理,训练学生筛选整合文章关 键信息的能力,把握文章主旨 2、注重多种类型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训练:自然、社会 、科学、考古、文化、生活等 3、注意做题的规范思路: 梳理文本:抓关键词句(做好勾画) 审清题干:正确、错误 比照原文:理解,关注大语境,注意联系上下文 辩证优选:读全选项,准确把握 4、教给学生必要的方法归纳,典型错题的整理
文学类文章的启示
1.准确分析文章内容,不能只让学生记模式和套话。没 有对原文具体内容的分析,是要扣分的。 2.注重文章层次的梳理,训练学生准确把握小说的人物 ,情节,主旨(三要素)。 3.注意做题的规范思路: 梳理文本,分清层次,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和主旨 认真审题,分析试题考查类型 整合思路,把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 积累一些典型规范的试题思路 注意训练学生答题的周全性(分问分条作答)
纵观整个试题的变化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七 个方面:
• 1、试卷的结构稳定,但分值有所调整。从整个布 局来看,选择题的分量有所调整,由2017年的43 分变为了39分,取消了双向选择题; • 2、文学类文本阅读回归到了对小说的考查,主观 性试题旨在打破常规,如5、6题分别考查了人物 心理和幽默手法的运用,难度还是稍有增加; • 3、名句默写理解文本的难度降低,分值回归到以 往的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 文学类文本阅读节选了老舍的《有声电影》,从 文本上来看,属于小说阅读,是在2017年散文命 题基础上所进行的又一次变革,展示了命题人的 反押题意识。 • 从分值上来看,试题赋分上,趋向于对主观题的 重视,客观题主要着眼于文章的结构和艺术手法, 主观题主要考查了分析人物心理和分析作品的幽 默语言。这种深入文本内部的考查形式,在难度 上有所增加。

高三语文的总复习知识点分析

高三语文的总复习知识点分析

高三语文的总复习知识点分析我们常常在学习中会遇到困难,但是我们很快就放弃了,而没有把它给解答出来。

我们要有顽强不屈,不怕困难、挫折,一直坚强的这种精神,那么还有什么困难可以难倒我们呢,还有多少“绊脚石”、“拦路草”可以阻挡我们攀登科学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的总复习知识点分析,希望能帮助到你!高三语文的总复习知识点分析1一、成语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2、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持之以恒。

锲,用刀雕刻;舍,停止。

二、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同“又”。

3、虽有槁暴:同“曝”,晒干。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5、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禀赋。

三、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

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四、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五、特殊句式(一)介词结构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2020年江苏版高考语文专题十七材料归纳、分析与鉴赏

2020年江苏版高考语文专题十七材料归纳、分析与鉴赏

专题十七材料归纳、分析与鉴赏挖命题【考情探究】分析解读考点(归纳、分析与鉴赏)呈现轮考和组合特征,可以是“归纳+分析”“归纳+鉴赏”模式,也可以是“分析+鉴赏"模式。

命题可能会要求考生归纳岀文本具体段落和相关事物的要点,并根据要求对文本材料的艺术性进行鉴赏;可能会要求考生在归纳岀文本要点后,针对文本所论述的问题提岀合理的解决方案;也可能会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运用文本的观点联系实际,分析有关现象。

从近年高考的实际命题看,一般是“归纳+分析"模式;从文本的选材看,以论述类文艺评论和时事评论为主;从设题的内容看,主要包括:总结文本论述的观点,归纳事物的鲜明特征,理解特殊词句的意思,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

试题难度不是太大,要求考生答题思维严谨细致。

【真题典例】(2018江苏,26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1982年一位美国教授在校园BBS 上建议用字符“:-)”来表示笑话,这个由ASCII (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元素组成的笑脸大大激发了人们 的想象力和生产力,此后各种各样的表情符号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因此它被称为“改变历史的一张笑脸”。

颜文字是它的升级版,其显著特 点是用键盘符、标点或者两者的结合体模拟出人的面部和某种身体姿态 ,用来方便快捷地表达和传递情绪。

以 QQ 表情中的基础默认表情“小能力要求①具备较高的文本综合理解能力;②具备较高的文本信息筛选概括能力。

命题技巧 ①命题针对文本主要内容,需要考生整体把握文本;②文本中有相对集中的表述,有利于学生筛选答案。

审题关键 ①“表情符号的特点”,概括务必紧扣“特点”;②“简要”要求答案简洁, 不需要分析。

解题方法 ①提取法,即从文本中直接提取出可以概括特点的词语;②文意概括法,如根据“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成为网络主力军”等,可以概括出“时尚”的特解析网络表情符号的特点散落在材料第一段介绍 点。

(江苏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十七材料归纳、分析与鉴赏讲义(pdf)

(江苏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十七材料归纳、分析与鉴赏讲义(pdf)

言或符号标志,如 起初
续出现的标点符号,如分号㊂ 依此划分文本的层次㊂
全民焦虑 也称集体焦虑, 它是一种广泛的弥漫于社会不 同阶层的紧张心理状态㊂ 近日,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就 当下 中国人为何焦虑? 做问卷调查, 结论显示 全民焦虑 是当下中 国的一种社会病基本成共识; 而且焦虑问题多, 焦虑度较高, 特 别是公众对关系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的焦虑程度远超对宏大命 题的焦虑;更可怕的是这种焦虑情绪还可以相互传染, 不容易通 过心理的调适而化解㊂ 近年来,社会流动渠道堵塞,处 于 较 低 生 活 水 平 和 社 会
电影‘ 泰囧“ 太火了,打破国产片票房纪录㊂ 不论是电影人,
还是看电影的人,现在都看得有点懵, 甚至傻眼了㊂ 这到底是为 什么? 抛开水军炒作和商业营销等外部因素, 还是得从电影本 身来说一说㊂ ‘ 泰囧“ 是部公路喜剧片, 不像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 , 会被 过度解读让人陷入更大的价值迷思, 也不像 ‘ 一九四二 “ 将人带 进压抑沉郁的氛围,它让人们在密集的笑点中, 找到了一个短暂 安放心灵的轻松地带㊂ 简言之, 这部电影成功聚焦了中国最大 的观众群 价值溃散和压力沉重的人们㊂ 价值溃散和压力沉重, 让这代人普遍无所适从㊂ 以远离说
用来归纳内容要点㊂ 在文本材料中, 所出现的概括性语句与具 体的叙写㊁ 阐述或说明的语句是相互依存㊁ 相互作用的, 加以利 用是很稳妥的解答办法㊂ ㊀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㊂
摘录文本材料中概括性的语句, 特别是统领全篇的中心句,
从文化角度考察, 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 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㊂ 这一点, 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 以探讨㊂ 词又称 诗余 或 长短句 , 前者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 言,后者就其形式立名㊂ 至于 曲子词 曲子 今曲子 的别 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㊂ 从隋唐至宋, 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 文化品格的基础㊂ 作为配乐的歌词, 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 律㊁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 于是 倚声 填词 等相 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㊂ 词的句法参差错落, 又有多种词牌可供 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 它就有了 诗所无可比拟的灵活性㊂ 古人作文吟诗, 往往正襟危坐, 以体现 诗言志 的尊严, 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㊂ 这就是 诗庄词 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 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 性㊂ 王国维曾就此论道: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 能言诗之所不能 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㊂ 诗之境阔, 词之言长㊂ 他概括出诗 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㊂ 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 而其接受方式也有 了双重选择的可能㊂ 当其婉转于歌伎之口以愉悦听众时, 听众 成分的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㊂ 除字句易于听懂 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㊂ 此外, 耳听与目治的接受方式 的不同,也要求词的写作不宜晦涩艰深㊂ 否则, 词将失去赖以发 展的土壤,而成为纯粹的仅供文人欣赏的案头文学㊂ 柳永 假使 重相见,还得似 旧时 么? 李清 照的 不 如 向 帘 儿 底 下, 听 人 笑 语㊂ 前者写恋人细雨温柔, 缠绵悱恻; 后者感人生苍凉, 寓悲于 乐㊂ 词句浅显易懂, 毫无费解之处, 甚便于听唱; 如果用诗的形

2018-2019年语文高中学业水平知识整合专题:诗歌鉴赏(附答案)

2018-2019年语文高中学业水平知识整合专题:诗歌鉴赏(附答案)

2018-2019年语文高中学业水平知识整合专题:诗歌鉴赏(附答案)
《2018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中对此知识点的要求是“分析、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次为D :鉴赏评价。

“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次为C :分析综合。

预测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对本考点的情况设置如下:
一、古代诗歌鉴赏考点
1.形象⎩⎪⎨⎪⎧抒情主人公
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2.语言⎩⎪⎨⎪⎧特点:抒情性 精炼性 含蓄性 跳跃性
考查要点⎩⎪⎨⎪⎧炼字效果 词语理解及品味语言风格
3.表达技巧⎩⎪⎪⎪⎨⎪⎪⎪⎧行文结构:开门见山 层层深入 卒章显志
表达方式⎩⎪⎪⎨⎪⎪⎧记叙
议论
描写: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用典表现手法:起兴 衬托 渲染 抑扬 象征修辞手法:比喻 比拟 排比 对偶 反问
4.思想内容⎩⎪⎨⎪
⎧内容主旨思想情感观点态度
二、诗歌表达技巧一览表
续上表
(一)忧国忧民
(。

专题17+鉴赏评价-高考语文辅导之考点讲解与真题分析+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7+鉴赏评价-高考语文辅导之考点讲解与真题分析+Word版含解析.doc

【考点讲解】“鉴赏评价”是实用类文本的高频考点,高考试题会从不同的角度设题考查,有的是直接设题考查,有的是间接设题考查。

鉴赏评包括三方面内容:(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解答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鉴赏评价类试题,主要掌握以下方法:一、评价得当,见解深刻。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包含两个小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评价文本的基本倾向。

是要求学生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依据文本内容,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作出正确的恰如其分的评价。

文本的主要观点,是作者在一篇文章中所持的核心观点。

就人物传记而言,指人物传记的中心观点,是作者叙述或评价某个人物所处的立场或出发点,也是作者对人物的看法和态度。

人物传记的基本倾向,是作者在人物传记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体现在文本的具体内容中。

解答本题的方法是:①评价的语言要简明准确。

对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评价只需要答出几个要点,不必面面俱到。

这里主要是考生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写作意图以及作者对人物的认可程度、人物的社会影响等作出自己的比较客观的判断和评价。

②依据文本和试题要求作出正确评价。

到底怎样评价,一方面是由文本自身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试题要求决定的。

我们要善于相机行事。

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评价,我们都必须首先通读全文,然后抓住文章里的那些关键性的词、句、段,这些词、句、段在传记里多属于议论性的,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还有一些就是在文章的过渡处。

③抓住关键性事件进行探寻评价。

对那些很少有议论语句的文本,我们则需抓住那些对关键性事件进行叙述的段落,进行分析探寻。

有的时候,文章的题目里也透露这作品主旨的天机。

总之,文章的一些敏感部位,常常明示或隐含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只有抓住它们,才能正确地评价。

二、合乎文本,表述准确。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完整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解析

完整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解析

完整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严士元刘长卿①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

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

②阖闾城,苏州城。

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④王昌龄,盛唐诗人。

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倚”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

B. 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

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 “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D. “草绿湖南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答案:D解析:(1)D(2)相同点: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

不同点:①王诗借“冰心在玉壶”来隐喻自己的志行高洁,和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洁情操的决心。

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

②刘诗用“青袍误儒生”这句牢骚话,直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

(在唐朝贞观年间,八九品的小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他认为自己满腹才华,当这一类小官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在耽误自己的前程。

)【解析】【分析】(1)D选项“‘草绿湖南情’属于远景描写”错误,应该是虚景,意中之景。

2018-2019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汇总(含解析)

2018-2019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汇总(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缔造了一个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

长期以来对生物资源及土地的过度利用,导致了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及生物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

据专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目前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速度消失,全球已有约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物种分布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这些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生物多样性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化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出现,反过来又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历史过程;城市化水平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指标。

但无序蔓延的城市开发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益萎缩,一部分动植物不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中。

城市中约60~70%的地表被道路、人エ建筑、停车场等硬化,水不容易渗入,植物的种子难以生根。

全球很多城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千米数万人,密集的人流对诸多生物而言是潜在的危险;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汽车、摩托车等在飞驰。

高楼大厦林立,热量不断聚集,城市中心的温度有时甚至高出周边10°C之多,这种热岛效应对生物的生存也是一大干扰因素。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财富,目前它却面临着来自城市化等方面的威胁。

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取材于干靓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近年来生物学家发现,城市中部分野生物种对相比地球漫长历史还十分年轻的人工环境有着不可思议的适应力。

科学家正努力掲示各物种在城市中的进化情况。

“坦白说,部分物种对这种极端约束适应能力之强着实令人惊叹。

(江苏版)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十七材料归纳、分析与鉴赏课件

(江苏版)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十七材料归纳、分析与鉴赏课件

1.根据材料,概述“四书”的形成过程。(4分) 2.二程和朱子分别是怎样评价《大学》的?(5分)
3.请分析本文对读者研读“四书”有哪些指导意义。(6分)
三、 1.答案 《大学》《中庸》原本都在《礼记》里,《论语》《孟子》单行;二程强调《大学》
《中庸》的作用;朱子接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说明,贯串“四书”;书贾改变“四书”顺序,
网络上竞相出彩,GIF 动画表情的传播也如火如荼,标志着网络表情符号进入自定义创作发展
阶段。 在网络社交中,网络表情符号比文字有着先天的优势。从接受者方面说,解读文字容易对信息
发送者的语气、态度产生理解偏差,而图文搭配的表情图像,会让信息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更 加凸显,使传播效果事半功倍。表情符号还使人们在交流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建立
解析 第一问应从第一段第一句中筛选出“声调的高下”“气势”等,然后概括。第二问应 根据第一段第三句概括。 2.答案 “一凑合就成了做作”,是指一旦用自己的情意拼凑、迎合各种艺术手法,文章写作 就显得不自然了;手法是从声情的变化中自然形成的,如果为了表现各种手法而拼凑自己的情 意,那就成了虚情假意,就写不好文章了。 解析 应首先根据第二段第二、三、四、五句理解该句的含意,然后从原因的角度指出这样 做的弊端。 3.答案 通过读书来学通前人下笔的精妙处;通过因声求气来学习如何准确地表达情意和自
书,论天下的事的。所以,朱子将《中庸》放在第三步,和《大学》《论》《孟》合为“四
书”,作为初学者的基础教本。不过,朱子教人读“四书”为的成人,后来人却重在猎取功名; 这是不符合他提倡的本心的。至于顺序变为《学》《庸》《论》《孟》,那是书贾居然约定俗成了。 (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 四书》,有删改)
1.“声”“气”分别指什么?“因声求气”的内涵是什么?(5分) 2.为什么说“一凑合就成了做作”?(4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 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
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 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
笑脸逗我;待我佯装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 皮的孩子! (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 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2.结构类 (1)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2)答题模式:不能。因为:①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
3.修辞类
(1)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 处?
(2)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或给人赋予物的形态,或给事物赋予其 他事物的形态,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夸张:营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清单三
艺术鉴赏
对文本材料进行艺术鉴赏,是指对文本材料包含的艺术因素(包括观 察、感受的角度,艺术手法的运用,语言表达,等等)进行鉴别和欣赏。附 加题“鉴赏”的考查虽然出现在《考试说明》中,但在试题中出现得并 不多,这可能是因为在前面的文学作品和古诗词的考查中已出现,为避 免重复,在此就不出现了。
清单四
清单二
内容分析
对所论问题进行分析,是指对文本材料中所论述的某一问题进行分解剖 析,使之更为明确清晰。对文本材料的分析,包括分析文本材料的层次, 分析文本材料的内涵,分析文本材料的意义,分析文本材料的手法,等 等。由于分析对象不一样,其注意点也不相同。分析层次要注意层次之 间的联系;分析内涵要注意表层和深层的意思;分析材料意义,要理解全 文,也要联系有关背景;分析手法要注意手法的表达效果。
1.描绘类
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和鉴赏答题模式及解法
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1)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 句子换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2)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 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 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例 讲文化自信不是想当然,更不是一厢情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
容并蓄、与时俱进,让我们有资格自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灿若星 辰,不仅哺育着中华民族,也滋养着世界。当世界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环
境问题时,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思维可为人类修复自己的家 园送上一剂良方;当世界因各种利益纠纷与冲突而可能擦枪走火时,中 华文化“协和万邦”的世界观恐怕是实现各得其所的最佳选择;当西方 社会越来越沉湎于社会发展方式“唯一解”的时候,中华文化“和而不 同”的价值观表明世界还有别样的可能性、别样的精彩。 (选自《文化自信方能文化自强》) 问:试赏析本段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 答:运用了对比等手法,表达了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自信;语言鲜明,有气
反复:用于说理文章,起强调作用;抒情写景,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划段分
层;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反问:加强语气,发人深思,强化情感。 例 杨万里所谓“活法”当然也包含这种规律和自由的统一,不仅如 此,根据他的“万象毕来”“生擒活捉”等话看来,可以说他努力要跟 自然界建立嫡亲母子的骨肉关系,恢复耳目观感的天真状态。古代作家 言情写景的好句或者古人处在人生各种境地的有名逸事,都可以变成后 世诗人看事物的有色眼镜,或者竟离间了他们和现实的亲密关系,使他 们的作品“刻板”“落套”“公式化”。他们仿佛挂上口罩去闻东西,
高考语文
专题十七 材料归纳、分析与鉴赏
知识清单
清单一 要点归纳
内容要点是指文本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本内容的文本的内容进行提取、整理、收
束,使之更为精练简洁,更富有条理性。答题时,要根据命题意图,明确概 括的指向,按特定的要求进行概括。如2014年江苏卷第26题要求对文中 段誉、石破天两个人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2013年江苏卷第24题要求 对《四库提要》描述的词的三个发展阶段进行概括。
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②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③这些词
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例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两个荷
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 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 长地对儿子说。 (节选自《荷包蛋》) 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 什么? 答:不能。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之情。
文中:承上启下;领起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照应上文,前后 呼应;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 手。 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包括象征、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渲染、抑扬、托物言志、借景 抒情等。 1.艺术类 (1)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或作用)? (2)答题模式:使用的手法+内容+效果(作用)。
戴了手套去摸东西。
问:如何理解“他们仿佛挂上口罩去闻东西,戴了手套去摸东西”? 答:古代作家的名句逸事如同“口罩”“手套”阻断了他们与自然的亲
密接触(离间了他们和现实的亲密关系),致使他们的作品失去了天真意 趣。 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1.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答题思路: (1)明确指定句子(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 文做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