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和睦互通式立体交叉立交桥_图纸集

合集下载

互通式立交交叉PPT课件

互通式立交交叉PPT课件
第七章 互通式立体交叉
第一节 互通立交的分类与分级
.
1
入口 出口
构造物
正线 匝道
.
2
第七章 互通式立体交叉
第一节 互通立交的分类与分级
立体交叉:采用跨线桥或地道使相交路线在不同的平面上相互交 叉的交通设施。
一、立体交叉分类: (1)按路网系统功能:枢纽型、服务型和疏导型。 (2)按交通组织特性:完全互通式、部分互通式、简单互通 式和分离式。 (3)按交通组织特性:无交织型(全自由流)、有交织型 (部分紊流)和平交型(局部冲突点)。
.
3
第七章 互通式立体交叉
第一节 互通立交的分类与分级
二、立体交叉分级: 1.公路互通式立交分级:枢纽互通式立交和一般互通式立交。 2.城市道路立体交叉根据相交道路及其直行车流、转向车流行驶
特征分级:枢纽立交、一般互通式立交、简单立交和分离式立 交。
.
4
第七章 互通式立体交叉
第一节 互通立交的分类与分级 三、互通立交的几何形式与特点 (一)三路立体交叉
.
16
第七章 互通式立体交叉
第一节 互通立交的分类与分级
三、互通立交的几何形式与特点 (二)四路立体交叉
1.四路全互通式立体交叉 定向式立交
优点: (1)匝道转弯半径大,行车方向明确,路径短捷; (2)能为转弯车辆提供高速的定向运行,通行能力大;(3) 无交织,无冲突点,行车安全。 缺点:(1)存在左侧分离和左侧汇入的困难;(2)正线双 向行车道之间必须拉开足够距离,直行车辆略有绕行;(3) 跨线结构物数量多,层次高,占地面积大,造价高。
.
6
第七章 互通式立体交叉
第一节 互通立交的分类与分级
三、互通立交的几何形式与特点

第6章 道路立体交叉

第6章 道路立体交叉

三、互通式立交匝道平面线形设计
第六节 立交匝道
• 匝道平面线形中,直线与圆曲线或大半径圆曲线 与小半径圆曲线之间应设缓和曲线。缓和曲线采 用回旋曲线。
四、互通式立交匝道纵断面设计
第六节 立交匝道
匝道最大纵坡(%) 匝道设计速度(km/h) 一般地区
积雪冰冻地区
80 5
4
70 5.5
4
60 6
4
50 7
二、互通式立交匝道横断面设计
第六节 立交匝道
二、互通式立交匝道横断面设计
第六节 立交匝道
二、互通式立交匝道横断面设计
第六节 立交匝道
二、互通式立交匝道横断面设计
第六节 立交匝道
二、互通式立交匝道横断面设计
第六节 立交匝道
三、互通式立交匝道平面线形设计
第六节 立交匝道
• 匝道的圆曲线最小半径指为加宽前内侧机动车道 中心线的半径。
第六章 道路立体交叉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交通组织分析及图示 交通流量预测与分析 立交的选型 立交主线横断面
第六章 道路立体交叉
定义: 立体交叉(简称立交)是利用桥、隧、涵等跨 线构造物,使相交道路在不同高程层面实现连续、 无冲突(或者少冲突)相互交错的连接方式。 优点: ①使各方向车流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行驶,消 除或减少了冲突点; ②车流可连续运行,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③节约了运行时间和燃料消耗; ④控制了相交道路车辆的出入,减少了对高速 道路的干扰。
4
≤40 8
4
四、互通式立交匝道纵断面设计
第六节 立交匝道
• 互通式立交匝道纵断面线形设计要点: 1) 匝道纵断面线形应平缓,且满足最小坡长要求, 避免不顺适的急剧变化。在条件困难时刻不受最 小坡长限制,以优化匝道上车辆经常变速行驶的 行车条件。避免断背竖曲线。 2) 匝道驶入主线附近的纵断面线形,要与主线有相 当长的平行段,充分保证主线上的视距,使车辆 能自然顺适的驶入主线。 3) 匝道及其端部纵坡处,应采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 以保证有足够的停车视距

第6章道路立体交叉

第6章道路立体交叉

五、立交匝道超高与横坡
第六节 立交匝道
• 设计车速条件下,匝道平曲线半径引起的离心力 不能由道路横坡和正常轮胎磨阻力所平衡时,采 用小于不设超高推荐的平曲线须设置超高横坡。 • 一般最大超高不超过6%,有冰雪地区不超过4%。
• 坡道上平曲线设置超高,合成坡度一般最大不超 过8%,冰雪地区不应超过6%。
六、匝道端部出入口设计
第六节 立交匝道
2) 出入口端部位置应明显及易于识别 • 一般情况宜将出口设置在跨线桥等构造物前,困 难地段可把变速车道端部设置在跨线桥前。当设 置在跨线桥后,距跨线桥宜大于150m。 • 一般情况宜将出口设置在凸形竖曲线上坡道上。 当设置在凸型竖曲线下坡道处,应将凸形竖曲线 设置得长些,以增大视距使驾驶员能看清出口端 部变速车道渐变段的起点和匝道平曲线的方向。 • 入口端部宜设在主线下坡路段,以便于重型车辆 利用下坡加速,并在入口端点应保持充分的视距, 以便匝道上汇流车辆能调整车速汇入主线车流间 隙中。
5. 组合式立体交叉
第一节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交通组织分析及图示
6. 菱形立体交叉 • 将十字形平面交叉路口中的主要干路高程在竖向 与平交路口分离,次要道路与四条匝道相接,仍 为平面交叉,可满足所有转向要求。
第一节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交通组织分析及图示
第一节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交通组织分析及图示
7. 部分苜蓿叶形立体交叉
一、互通式立交匝道基本形式
第六节 立交匝道
3. 喇叭形立交环形匝道
一、互通式立交匝道基本形式
第六节 立交匝道
1) 进口匝道尽量采用单圆线形,环形匝道单圆半径 一般宜采用60~40m。 当受场地限制半径小于40m的推荐下限制,环形 匝道常采用卵形线,大圆和小圆半径之比应在1.5 之下。 2) 出口匝道采用卵形线,大圆和小圆半径之比应在 2~2.5以下。环形匝道半径大于60m也可采用单圆 线形。 4. 立交的环道 1) 环道车速 • 控制环道车速在25km/h 至40km/h。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课件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课件
立交布局设计应考虑不同方向的交通需求,避免交通冲突,提高通行效率 。
立交布局设计还应考虑周边环境和景观要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提升城 市形象。
立交线形设计
立交线形设计是指根据交通流向 和道路等级,确定立交各部分的 线形参数,以保证车辆行驶的安
全性和舒适性。
立交线形设计应满足车辆行驶的 轨迹和速度要求,避免急转弯和
车道宽度优化
根据交通流量和车型比例,调整车道宽度。
排水系统优化
完善排水设施,防止积水影响交通安全。
可持续性与绿色设计
01
节能设计
使用节能型照明系统,降低能耗。
绿化植被
在立体交叉区域内增加绿化植被, 改善空气质量。
03
02
环保材料
使用环保材料进行施工,减少对环 境的破坏。
雨水收集系统
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实现水资源的 循环利用。
施工图设计
根据详细设计,绘制施工图纸,明确施工要 求和细节。
设计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城市立交桥:介绍该立交桥的设计理念、结构 特点、施工难点及解决方案。
案例二
某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分析该互通立交在交通组 织、安全保障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案例三
某山区立体交叉设计:探讨在山区地形条件下, 如何实现立体交叉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还应根据交通流量和流向,合理配置信号灯和控制设备,以保证 交通秩序和安全。
04 立体交叉设计的实践与案例
设计实践流程
需求分析
明确立体交叉设计的需求和目标,包括交通 流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
方案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制定多个设计方案,并评估 每个方案的优缺点。
详细设计
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结构、排 水、照明等方面的设计。

《道路立体交叉》课件

《道路立体交叉》课件
地下通道
利用地下通道将道路交叉口分隔,提供更安 全的行车环境。
高架道路
通过高架结构将交通流量分离,提供更顺畅 的行车体验。
环形立体交叉
采用环形结构,车辆在环路上绕行,实现无 信号的交通流动。
优点和局限性
1 优点
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2 局限性
建设成本高,占地面积大。
建设道路立体交叉的需要
1 交通流量大
确保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地形和环境的考虑
建设立体交叉需要考虑地形和环境因素,如土壤情况、水文条件和生态环境, 以确保结构稳固和保护自然环境。
交通安全和警告标志
交通安全标志
在立体交叉中设置明确的交通 标志和警告标志,以指示正确 的行车方向和注意事项。
交警执勤
交警在立体交叉处执勤,维护 交通秩序和安全。
合理设计匝道和出口,减少交叉口阻塞。
3 考虑美学和环境
结合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要求,使设计融入周围环境。
基本参数和标准
高度
根据车辆通行的需要,确定 桥梁的高度。
跨度
根据道路宽度和地形条件, 确定桥梁的跨度。
标志和信号
根据交通规则,设计明确的 标志和信号系统。
实例和案例分析
上海外环高速
上海外环高速是一个典型的道 路立体交叉项目。
当道路流量高,且频繁的交叉口导致交通阻塞时,建设立体交叉是必要的。
2 地形复杂
地势起伏或道路走向交错的区域,通过立体交叉可以更好地利用地形。
3 安全问题
存在高风险的交通事故黑点,可以通过建设立体交叉来提高交通安全。
设计道路立体交叉的技巧
1 考虑交通流量
根据不同方向的交通流量确定桥梁件
道路立体交叉PPT课件大纲:

互通式立交交叉PPT课件

互通式立交交叉PPT课件

.
23
.
24
.
25
第七章 互通式立的布置规划
(一)立交位置的选定
一般应选择在地势平坦开阔、地质良好、拆迁较少及相交道路 具有较高的平纵线形指标处。
(二)立交的间距
公路:在大城市、重要工业区周围为5km~10km; 一般地区 为15km~25kmm。最大间距以不超过30km为宜;最小间 距不应小于4km。
匝道横断面由车道、路缘带、硬路肩(紧急停车带)和防 撞墙(防护栏)组成。
.
41
第七章 互通式立体交叉
第三节 匝道设计 三、匝道线形设计
匝道线形设计包括平面线形和纵断线形。
1.三路立体交叉
喇叭型立交(A型) . 喇叭型立交(B型) 5
第七章 互通式立体交叉
第一节 互通立交的分类与分级
三、互通立交的几何形式与特点 (一)三路立体交叉
1.三路立体交叉 喇叭型立交
优点: (1)除环圈式匝道外,其他匝道都能为转弯车辆提供 较高速度的半定向运行;(2)只需跨线构造物,投资较省; (3)没有冲突点和交织,通行能力大,行车安全;(4) 结构简单,造型美观,行车方向容易辨别。 缺点: (1)环圈式匝道上行车速度低,线形较差;(2)左 转弯车辆绕行距离长。
.
7
第七章 互通式立体交叉
第一节 互通立交的分类与分级
三、互通立交的几何形式与特点 (一)三路立体交叉
1.三路立体交叉 Y形立交 (2)半定向Y形立交
优点: (1)对左转弯车辆能提供较高速度的半定向运行,通 行能力较大;(2)各方向运行流畅,方向明确,不会发生错 路运行;(3)正线外侧占用土地较少;(4)左转弯车辆由正 线右侧分离或汇入,运行方便,正线双向车行道之间不必分开。 缺点:(1)匝道修建和运行长度较长;(2)占地较大,造 价较高。

第9章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PPT课件

第9章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PPT课件
37
5)X形立交:又称半定向式立交
对角左转匝道拉开布置
38
39
3.环形立交 ▪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因匝道数不足而共同使用,且有交织
路段的交叉 。
三路立交
40
3.环形立交 ▪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因匝道数不足而共同使用,且有交织
路段的交叉 。 四路立交
41
3.环形立交 ▪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因匝道数不足而共同使用,且有交织
部分苜蓿叶式立交等。
(1)菱形立交
三路立交
四路立交
19
(2)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20
(2)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21
22
23
2.完全互通式立交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间分离的交叉。 匝道数与转弯方向数相等,各转向都有专用匝道。 适用条件:高速道路之间及高速道路与其它高等级道路相交。 代表形式:喇叭形、苜蓿叶形、y形、X形等。
16
17
二、按交通功能分类 (二)互通式立交 构成:设跨线构造物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且上、下道路有 匝道连接,以供转弯车辆行驶的交叉方式。 特点:车辆可转弯行驶,全部或部分消灭了冲突点,各方向 行车干扰较小,但立交结构复杂,占地多,造价高。
18
互通式立体交叉分类及平面布置方式
1.部分互通式立交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之间至少有一个平面冲突点的交叉。 适用条件:当个别方向的交通量很小或分期修建时,高速道 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或用地和地形等限制时可采用这种类型立交。 代表形式:菱形立交
48
(三)宜采用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情况 ▪ 1.相交道路的性质、任务:高速、一级公路之间及其与通往
市(县)级及其以上城市或其他重要政治、经济中心、重要港口、 机场、车站和游览胜地的道路相交处应设置互通式立交。 ▪ 2.相交道路的交通量:公路上采用平面交叉冲突交通量较大, 通过渠化或信号控制仍不能满足通行能力要求时。 城市道路 规定进入交叉口的交通量达4000辆/小时~6000辆/小时(小 汽车),相交道路为四车道以上。 ▪ 3.经济条件:经对投资成本、运营费用和安全性分析,设置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效益投资比和社会效益等大于设置平面交叉 时。

立交工程竣工图 含互通及分离式 表格 XLS格式

立交工程竣工图 含互通及分离式 表格 XLS格式
立交工程竣工图(含互通及分离式)
序 号
图名
比例尺
1
立交线位平面图
1:500或同设计
2
立交总体平面布置图
1:500或同设计
3
立交主线纵断面图Biblioteka 同设计4立交区高程数据图
同设计
5
立交桥主桥工程竣工图
同设计
6
立交桥匝道桥工程竣工图
同设计
7 立交区匝道、被交道纵断面图
同设计
8 匝道、被交道路标准横断面竣工图
同设计
9 匝道、 被交道路面结构竣工图
同设计
10
防护工程竣工图
同设计
11
立交区排水总体布置竣工图
同设计
12
排水设施细部构造竣工图
同设计
13
照明设施平面布置竣工图
同设计
14
照明电路竣工图
同设计
15
人行天桥布置及结构图
同设计
备注

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40页)

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40页)

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40页)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概述1、编制依据及说明某市绕城公路东北段东西湖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依据业主提供招标文件招标范围、工程数量、工期要求和设计图纸、标前会议、补遗书、现场调查资料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和《市政工程施工规程》等,根据该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单位以往的施工经验,经认真研究后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我们立足于“专业化、机械化、标准化”施工,重要工程重点安排,结合实际统筹规划,做到方案切实可行,为优质完成该工程尊定基础。

2、气象、水文、地质特征本段属中副亚热带过度的是湿热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热量丰富、水源充沛等特征。

年平均气温为15.8℃~17℃,极端最低气温为-18.1℃,极端最低气温为41.3℃。

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1450mm。

自然区划Ⅳ3区,潮湿系数为1.25~1.75。

沿线地表水发育,砼浇筑、拱圈线型控制等QC小组,保证工序质量。

建立健全安全保证管理体系(见图十:白鹤高架桥安全保证体系框图),按国家、地方政府、本单位有关规定进行安全管理工作。

成立质量、安全管理组织成立由项目经理牵头的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并设置专职质量工程师、安全检查员。

选用有同类桥施工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各工序质量检查员并赋予其质量一票否决权及依照规定的奖罚权。

建立安全生产经济承包责任制,签订责任状,对安全隐患检查后作及时的奖罚兑现,用经济手段保障安全。

第一章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依国家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及我部有关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制定适合本工程特点的质量及安全管理制度,在制度中明确用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奖优罚劣,做到“有法可依”。

坚持过程控制,质量和安全不是检查出来的而是工序施工中干出来的为此对每道工序均做到:工前有质量、安全交底,有岗前培训,工中有技术、安检人员跟班作业,工后有质检、安检人员的检查评定,从而牢牢地控制住工序作业质量以保证整个工程质量和安全。

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一、概述1、编制依据及说明武汉绕城公路东北段东西湖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依据业主提供招标文件招标范围、工程数量、工期要求和设计图纸、标前会议、补遗书、现场调查资料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和«市政工程施工规程»等,根据该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单位以往的施工经验,经认真研究后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我们立足于〝专业化、机械化、标准化〞施工,重要工程重点安排,结合实际统筹规划,做到方案切实可行,为优质完成该工程尊定基础。

2、气象、水文、地质特征本段属中副亚热带过度的是湿热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热量丰富、水源充沛等特征。

年平均气温为15.8℃~17℃,极端最低气温为-18.1℃,极端最低气温为41.3℃。

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1450mm。

自然区划Ⅳ3区,潮湿系数为1.25~1.75。

沿线地表水发育,十【二】根据本工程特点制定的预防质量、安全事故的保证措施在安全质量管理方面,本工程具有如下特点:A、该桥属城市桥梁,有美观的要求;B 地质条件复杂,本地属喀斯特地貌地区,地下岩溶较多且地下水丰富;C、本桥预应力设计种类较多且比较复杂;D、引桥独柱大悬臂墩与简支箱梁施工工序交叉较多;E、主桥拱肋、横梁、吊杆等施工工序也有一定的交叉作业;F、主桥中承式拱施工工序复杂,且空中砼浇筑较多,对测量与试验工作均构成一定的难度;G、主桥拱顶距地面三十余米,高空作业较多,对安全及质量管理均有难度;H、主桥桥下有一条正常通行的道路,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为了加强本桥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杜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我部特制定以下措施:1、工程管理方面的措施建立体系,加强质量与安全工作的管理力度在质量方面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见图九:白鹤高架桥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图〕,按ISO9002国际标准质量管理程序管理整个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成立由负责的行政人员和技术员及工人组成的重要工序如预应力张拉、拱圈砼浇筑、拱圈线型控制等QC小组,保证工序质量。

无信号灯双层全互通式新型十字交叉口设计

无信号灯双层全互通式新型十字交叉口设计

无信号灯双层全互通式新型十字交叉口设计摘要:交叉口“瓶颈”影响导致的交通拥堵问题一直是各国交通工程界尽力要解决的难题。

常见的交叉口形式有平面信号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其各有缺点。

信号交叉口用时间比分配给相互交错的交通流通行权的通行方法增加了人们的旅行时间,有时难以达到理想的服务水平;普通全互通立体交叉口一般占用空间相对较大,经济费用高。

本作品仅通过双层立体交叉便可做到各个方向车流的全互通、无交织,占用空间小。

本文在介绍了新型十字交叉口的路线及结构的同时,对其与同等规模下的平面信号交叉口和普通全互通立体交叉口分别进行简单对比,得到了本作品在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方面有突出优势。

因此,在今后交叉口改造和新建的规划设计中,本新型交叉口形式可以提供新的路线结构方案和理念。

关键词:新型十字路口;无信号灯;双层全互通;1研究背景及意义长期以来,城市交通拥堵、交通秩序混乱一直是困扰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难题。

有报告显示,2003年,美国85个主要城市因交通堵塞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630亿美元,间接经济算是高达1000亿美元。

交通堵塞使美国人每年浪费37亿小时;因道路拥堵,各种交通工具平均每年白白烧掉100亿升燃油相当于每个驾驶人每年缴纳850美元到1600美元的交通堵塞税。

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网上的节点,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咽喉,据统计,有80%的延误发生在交叉口[1]。

因此,解决交叉口的交通拥堵问题,可以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地疏通城市交通网络。

交叉口发生交通拥堵及延误的根本原因是交叉冲突点的存在,而众多冲突点中最难解决的和引起道路交叉口冲突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左转车流与其他方向车流的冲突点问题。

现有解决交叉口冲突点有平面信号交叉口和立交交叉口两种常见形式。

国外对信号交叉口主要集中在交叉口的信号配时、交叉口延误计算分析、交叉口的交通模拟等方面。

我国城市道路整体规划及建设方面起步晚,以及机动化程度较发达国家低,所以我国的道路及交叉口的治理及设计都更加复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