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通式立体交叉双车道匝道出入口形式分析
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位置的选择原则
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位置的选择原则
作者:王昆张圣边迪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1期
摘要::本文简述了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位置的选择原则,以及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在位置选择过程中应当考虑的因素。
关键字:互通式立体交叉位置原则
中图分类号: F54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飞跃发展,公路立体交叉已在道路交通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各级公路的标志性工程,为其公路的高速、安全、畅通提供了保障。公路路线上设置的立体交叉不仅关系到主线的整体规划,还关系到道路的经济价值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立体交叉分为互通式立体交叉和非互通式立体交叉。互通式立体交叉(以下简称互通式立交)是高等级公路的出入口,它的位置选择是否合理,关系到能否能有效地吸引和诱增影响区内的交通量,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高等级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互通式立交的修建,对合理疏导公路交汇处的车流,提高公路的运作效率,改善区域交通拥挤状况,完善路网规划,美化城市、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在公路立体交叉的设计中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2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位置选择原则
2.1 立交位置应能为主交通发生源提供便捷的服务
在选择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位置时,应要考虑与主交通发生源的连接应当短捷、顺畅,相交道路要有足够的通行能力并对附近公路上的交通能够起到集散作用,以保证主交通发生源的交通流集散和中转。主交通源的交通量一般相对较大,在整个立体交叉区域的交通地位也是起决定性的作用,立体交叉为主交通发生源提供便捷的服务对提高整个互通式立体交叉乃至整个路段的交通运行效率都是尤为重要的,而且对于节约工程投资,减少运营期间的社会运输成本也是相当重要。
公路路线互通式交叉设计问题及优化措施探究
公路路线互通式交叉设计问题及优化措施探究
发布时间:2023-04-23T03:56:19.154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3年3期作者:张瑞丽[导读] 当前我国的公路线路设计规范在设定分流点最小曲率半径数值方面是依照的日本标准,如果分流点处匝道横坡的值为0.02,横向力系数为0.1,依照分流点的速度进行计算,主要依照以下公式R=V2/127(u+i)计算获得。河源市平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广东河源 517000
摘要:行车时的车辆运行品质和行车安全很大程度上受到公路互通式立交的设计水平影响。因此,对互通式立交进行设计时,要全面认识互通式立交的内容、功能和基础特性。进行规划设计时,关注到线位的布置情况,设计要结合经济发展情况、总体发展计划和实际交通量,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出行需要和交通运输中的个性化需要。因此,必须要深入探讨和研究公路互通式立交的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公路设计;路线交叉问题;优化设计一、公路路线互通式交叉设计原则的分析
在公路路线的交叉设计过程中,公路路线设计人员首先要了解互通交叉设计的相关内容和性质,以及它们的主要功能。交叉设计是基于公路总体布局、公路实际交通量、自然因素和城市经济发展的一种更加科学的互通道路形式。互通式立交是公路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设计者和施工单位必须遵循可操作性设计的基本原则。交叉设计充分结合了公路总体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有效地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出行和城市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需要。现阶段,科技创新和交通运输的增加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因此,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提高交通服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有关部门应正确运用互通式立交设计的方式,进行公路路线的设计与规划。相关研究表明,互通式立交形式主要适用于城乡结合区域。之所以要在这个位置上应用,是因为城市的交通运输比较繁忙,交通量很大,许多全国省份的主干线主要分布在市区。这对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立体交叉口解析
合流区与分流区的通行能力
匝道车道数
主线单向2车道
主线单向3车道
合流 1条车道 区
2条车道
C=1.130CB-0.390VF-154 C=1.621CB-0.609VF-199
C=1.00CB-0.244VF-120 C=0.953CB-0.067VF-51
互通式立体交叉:设有连接上、下相交 道路的匝道,可使各路车辆转向。根据 车辆互通的完善程度又可分为完全互通 式和部分互通式两种。
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能保证相交道 路上每个方向的车辆行驶到其他方 向,但其交通组织复杂,占地大, 建设投资多。
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类型繁多,有 苜蓿叶型、嗽叭型、定向型、迂回 型和环型等。
迂回型立体交叉是延长左转弯车辆行驶 路线的一种类型,左转弯车辆须远引迂 回绕行,转弯车辆均须交织行驶,但占 地较少。
环型立体交叉由平面环形交叉发展而来, 是将直行道与环行道交叉,可确保主干 道直行方向交通通畅。环型立交占地少, 适宜于主干道直行交通量大的多岔路口, 但环行道的通行能力有限。当相交干道 直行交通量都很大时,可建成三层式或 四层式,即上、下两层为直行道,中间 层为环行道,供转弯车辆环行。
分流 1条车道 区
2条车道
C=1.923CB-0.663VF-317 C=1.923CB-0.663VF-317
常见互通立交形式的分析与比较
常见互通⽴交形式的分析与⽐较
1042007 / 4
TRANSPOWORLD
B
桥梁隧道
着我国改⾰开放形势的迅速发展,各地的汽车保有量和交通量
⼤幅度增加,使城市机动车与⾮机动车、车辆与⾏⼈的⼲扰⽇趋严重,造成交通拥挤、车速下降。为疏导缓解交通阻塞问题、提⾼道路通⾏能⼒、保障⾏⼈安全,⽬前在城市和公路上都⾯临着修建⽴交⼯程的迫切需求。
在中国,早期出现的⽴交⼯程多为下穿铁路⼲线的地道桥。近年来,由于技术的进步,国内已采⽤不中断交通的预制箱体顶进⼯艺,在天津、北京等地成功地建成了许多座箱体规模⼤、技术复杂的⼤型地道桥。我国道路⽴体交叉的建设形式在80年代以后进⼊了⿍盛时期,有苜蓿叶型、菱型、环型以及定向式、互通式、组合式等。桥型和结构⽐较复杂,通常需要建造弯桥、坡桥、斜桥以及异型桥⾯的结构。
下⾯对⼏种常⽤的⽴交形式做⼀下介绍:
单喇叭形⽴交
喇叭形⽴交最基本的型式是单喇叭形⽴交,单喇叭形⽴交⼜可根据出⼝匝道位于桥前或桥后分为A、 B两种型式,出⼝在桥前的为A形,出⼝在桥后的为B形。⼀般情况下决定采⽤A形或B形的因素是出⼊⼝匝道的交通量以及两条相
交道路相交的⾓度情况,⼤多数情况下A形⽐较普及,京津塘采育⽴交、京沈公路京津、郎府、西集⽴交及⼋达岭三期的两座⽴交均采⽤A形,主要考虑的是将出⼝设在桥前,易于驶出车辆的识别,避免桥后急刹车或驶过出⼝。
单喇叭形⽴交的优点是显⽽易见的,它只⽤了⼀座桥就避免了交织。⽽且还提供了⼀条半定向匝道,⾏车⾃由流畅。如果是单纯的三肢⽴交,如⼋达岭三期康庄⽴交,这种型式是⾮常适宜的。当然,单喇叭形⽴交之所以被⼴泛普及使⽤还有另外⼀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因为它能将所有的驶⼊驶出匝道汇于⼀处,适应了⽬前诸多公路收费的要求,它只需⼀个收费站就可以完全解决收费的问题,这样不仅收费设施的造价⼩,⽽且便于收费管理,这是其它⽴交型式⽆法⽐拟的。
互通式立交的设计与规划原则分析
互通式立交的设计与规划原则分析立交是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一种解决方案,其中互通式立交更是一种
高效且安全的设计。本文将分析互通式立交的设计与规划原则,探讨
其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一、互通式立交的定义与分类
互通式立交是指在道路交叉口,通过立交桥或隧道等结构将高速公路、快速路与主要交叉道路相互连接,实现无信号交叉的交通流动。
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和交通流量,互通式立交可以进一步分为半方互
通式、全方互通式以及其他形式的设计。
二、互通式立交的设计原则
1. 交通流分离原则
互通式立交的设计应该能够将不同等级道路的交通流分开,确保交
叉口的通行效率。主线车道和匝道之间应该有足够的车道数目,以容
纳交通流量的增长。此外,进出口匝道的长度和坡度也需要合理设计,以确保车辆在匝道上的平稳转弯和加减速。
2. 安全原则
互通式立交的设计必须注重安全性。建立明确的标志标线系统,并
配备合适的交通信号设备,以提供准确的引导和警示。此外,在设计
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相应的安全设施,如防撞护栏、照明设施等,保障
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3. 通行效率原则
互通式立交的设计旨在提高交通的通畅性和效率。因此,在规划和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交通流量的分配、交叉流量的冲突减少以及交叉口的容纳能力。在设计中采用流线型的布局,减少转向的冲突,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4. 可持续发展原则
互通式立交的设计应该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在规划与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等方面的考虑。例如,通过合理的绿化设计和渗水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三、互通式立交的规划原则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要点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要点
摘要:当前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到了飞速发展,为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
互通式立体交叉能够疏通车流量,减少交通干扰,提升通行能力,相较于传统交
通设计形式采取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可以缓解交通压力,提升车辆行驶
安全性。基于此,本文从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的主要形式与选择原则入手,讨论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位置选择,最后提出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计要点,希
望对相关研究带来帮助。
关键词: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城市车辆开始增多,使得交通压力加大,建
设立交桥可以提升车辆通行效率,互通式立体交叉是城市高速公路重要组成,需
要从交通需求、环境、经济、技术等方面综合考虑,以下进行相关分析。
一、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的主要形式与选择原则
(一)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基本形式
结合使用功能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主要形式包括互通式立体交叉以及枢
纽交通互通式立体交叉,其中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主要用于高速公路和道路等级
偏低,并且交通量不大的干线公路当中,主要包括半直连式、喇叭形、环形、菱形,枢纽交通式立体交叉主要用于高速公路等级较高并且交通量较大的公路,结
合项目设计经验常见形式包括涡轮型、三叉型、组合型。
(二)互通式立体交叉形式选择原则
互通式立体交叉建设规模和形式主要是分析公路所处地形、公路功能、安全
性能以及拆迁可能性,还需要考虑收费站交通量,因此在选型中需要重视以下原则:其一,对于不同公路等级相交设置过程中可以采取菱形立交以及独象限式立
交设计方法;其二,多条高速公路等级相同情况下优先选择混合式立交结构形式;其三,高速公路和其它等级公路相交时通常在低等级公路附近设置喇叭形立交或
公路设计中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探究星元红_1
公路设计中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探究星元红
发布时间:2021-10-01T02:22:32.152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8期作者:星元红
[导读] 基于当今社会飞速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化交通系统的运转过程中,公路在内容布设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同时其又对交通系统的整体稳定地运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使这些问题能够被解决,工作技术人员一定要在公路设计施工中特别提升现代化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如此在有效提升设计水平和施工效率的同时,杜绝部分问题的发生;此外,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同样需要引入一些源自国外比较先进的设计方法,类似互通式立体交叉方式,但是,出于中国范围内的公路设计标准值不同的缘故,我们在进行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差别,会对公路设计施工的整体质量和水平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对我国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青海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青海西宁 810001
摘要:基于当今社会飞速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化交通系统的运转过程中,公路在内容布设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同时其又对交通系统的整体稳定地运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使这些问题能够被解决,工作技术人员一定要在公路设计施工中特别提升现代化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如此在有效提升设计水平和施工效率的同时,杜绝部分问题的发生;此外,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同样需要引入一些源自国外比较先进的设计方法,类似互通式立体交叉方式,但是,出于中国范围内的公路设计标准值不同的缘故,我们在进行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差别,会对公路设计施工的整体质量和水平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对我国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匝道设计
优点:线形简捷,转向明确,长度最短,无反向迂回,指标 高;车速高,通行能力大。
缺点:构造物多,二层式两座或三层式一座; 左出左进,与右侧通行规则相悖,较少采用。
编辑ppt
2)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 (1)左出右进式:左转车辆从左侧直接驶出后左转弯,到 相交道路时由右侧驶入。 二层式跨单向桥一座
特点:线形平顺与行车轨迹吻合,对行车有利 但起点不易识别
编辑ppt
采用原则: 减速车道采用直接式, 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
变速车道为双车道时,加减速车道均采用直接式
编辑ppt
2、变速车道横断面
城市道路可不设右路肩,但应保留路缘带。
编辑ppt
3. 变速车道的长度 变速车道长度:加速或减速车道+渐变段长度。 (1)加减速车道长度 起始位置:变到一个车道宽时的位置与车辆分流或合流端之 间的距离
特点: 行车安全-右进改进了左进的缺点 仍有左出 略有绕行
两层式跨单向、双 向跨线桥各一座
编辑ppt
三层式跨双 向桥一座
2)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 (2)右出左进式:左转车辆从右侧右转驶出,在匝道上左 转,到相交道路后直接由左侧驶入。
特点: 行车安全-改进了左出的缺点 仍有左入 略有绕行
编辑ppt
一个设在支线上的收费站。 2)四路收费立交: 一般只设1个收费站。
高速公路与其编他辑pp高t 等级道路相交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中的连续出口和入口间距设计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中的连续出口和入口间距设计
发表时间:2019-07-18T12:32:21.963Z 来源:《科技尚品》2018年第11期作者:钱军
[导读]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速公路建设越来越完善。为了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互通式立体交叉公路已经成为高速公路网中的重要节点,可有效的减少公路交叉时的交通干扰,从而确保高速公路的安全与快速通行。在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中,需要对位置、型式以及几何设计等进行综合考量,从而保证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经济性,对促进高速公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身份证号:32041119900203****
引言
就目前我国互通式交叉设计形式与所采用的技术来看,它更适合于城镇结合部位置,该区域交通运输最为繁忙,交通量整体偏大,例如本文所提到的武威西枢纽就是内蒙古与甘肃、甘肃与青海的重要结合部。武威西枢纽的建设有望改善省区域结合部的交通运输状况。
1立体交叉设计中的连续出口和入口间距设计的概述
随着我国交通需求的增长及路网的日渐完善,作为转换交通流量、控制、梳理车流的关键节点,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匝道出入口间距变小,在单位长度内,立交数量在逐渐增多,这造成公路建设费用及用地的增加。间距过小,交通运行稳定性会受到影响,对行车安全和车辆通行效率造成一定影响。目前,主要从不同形式出口、入口对间距要求设置连续出口、入口,这与匝道标志设置、交通量大小等因素息息相关。而当高速公路上的出口入口设置合理的话,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对车流量交通进行疏通,满足交通安全和服务水平要求。立交建设规模在相邻匝道间距较小时可做相应缩小,这样投资和土地占用就可减少,但过小间距会造成车辆分流、合流频繁,加重了交通流间的相互干扰,对该区域车辆行驶速度会造成严重影响,使整个路段的服务水平、通行效率大幅度的下降。而由于相邻匝道间距过小的话,就会造成车辆在行驶的时候,由于无法寻找适当的时机和出口的信息,从高速出口出去,一来是会导致车辆无法从正确的道路出口出去,二来是会导致急于从出口出去时,强行变道占道造成的追尾事故。
第八章 高速公路立体交叉设计
8. 绿化地带 在立体交叉范围内,由匝道与主线或匝道与匝道之间所围成的封 闭区域,一般用来布设美化环境的绿地,也可布设排水管渠、照明杆 柱等设施。 立体交叉范围,一般是指各交汇道路变速车道渐变段顶点以内所 包含的跨线构造物、主线、匝道和绿化地带等的全部区域。 除以上主要组成部分外,也包括立体交叉范围内的排水系统、照 明设备以及交通工程设施等。对于收费立体交叉还包括收费站、收费 广场和服务设施等。
8.4.5 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
互通式立体交叉形式选择的目的是为了提供行车效率高、适应设 计交通量和设计速度、满足车辆转弯需要,并与环境相协调的合理立 体交叉形式。形式选择是否合理,不仅影响立体交叉本身的功能,如 通行能力、行车安全和工程经济等,而且对地区规划、地方交通的发 挥及市容环境等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1. 互通式立体交叉形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包括道路、交通、环境及自然条件。 2. 互通式立体交叉形式选择的基本原则 (1)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形式首先取决于相交道路的性质、任务和远景交 通量等,确保行车安全畅通和车流的连续。 (2)选定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形式应与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相适应,要 充分考虑区域规划、地形地质条件、可能提供的用地范围、周围建筑 物及设施分布现状等。 (3)互通式立体交叉形式选择要全面考虑近远期结合,既要考虑近期交 通要求,减少投资费用,又要考虑远期交通发展需要。
公路和城市道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的差别分析
公路和城市道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的差别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18T02:53:37.119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第14期第7月作者:阿不力克木·马合木提
[导读] 在现代交通系统的运转过程中,公路及城市道路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阿不力克木·马合木提
新疆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在现代交通系统的运转过程中,公路及城市道路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交通系统能否正常稳定的运转下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关人员需要在对公路或城市道路进行设计施工的过程中加强现代化技术与设备的应用,提高设计水平与施工效率,避免某些问题的出现;同时,施工单位还可以引进国外先进设计方法,例如互通式立体交叉方式,不过,由于我国公路与城市道路在设计时所应用的标准值不同,由此导致在进行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时会出现某些差别,由此而影响着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施工的水平,并在另一方面影响着我国交通行业的健康发展。下面主要对我国公路与城市道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的要点及差别等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公路;城市道路;互通式立体交叉
1.公路和城市道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差别的具体概念
众所周知,公路与城市道路在现代交通系统中主要是为了社会运转与人们日常生活进行相应的运输服务,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路与城市道路逐渐的向着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并在另一方面促进了传统公路与城市道路施工建设理念与功能的转变;不过,由于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无法令二者服务的内容与范围进行交换,并且,我国在公路与城市道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方面的研发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施工技术都存在问题与缺陷,为此,相关人员需要加强对公路与城市道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差别进行充分的了解,并结合相关的技术与措施,确保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现代道路交通设计施工的水平与质量。
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与选型知识讲解
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
与选型
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计与选型
马家宇
(河南省新开元路桥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一、互通式立交简介
1.路线交叉的分类
加铺转角式
公路与铁路交叉渠化
环形交叉(俗称转盘)
交通信号灯管制路线交叉公路与公路交叉
分离式立体交叉
公路与管线交叉互通式立体交叉公路与公路交叉设计时,应采取措施尽可能消灭冲突点或减少改善冲突点。
(1)实行交通管制在交叉口设置交通信号灯或由交通警察指挥,使发生冲突的车流从通行时间上错开。
(2)采用渠化交通在交叉口内合理布置交通岛、交通标志和标线,或增设车道等,引导各方向车流沿固定路径行驶,以减少车辆之间的相互干扰,改善冲突点和分合流点的位置及角度。
(3)变冲突点为分合流点环形平面交叉可以变冲突点为分合流点,进行交织,消灭了冲突点。
(4)修建立体交叉将相互冲突的车流从空间上分开,使其互不干扰。这是解决交叉口交通问题最彻底的办法。
2.互通式立交发展概况
1928年美国在新泽西州修建了世界上第一座苜蓿叶型互通式立交。由于其社会、经济效益良好,发展十分迅速,到1936年,美国修建了125座互通式立交。
我国互通式立交发展较晚且发展缓慢。1955年武汉滨江路修建了我国第一座部分苜蓿叶型互通式立交;1956年北京市郊京密引水滨河路修建了三座部分互通式立交;1964年广州大北路修建了一座双层环型立交。从1988年10月沪嘉高速公路通车至今,中国大陆高速公路走过了18年的快速发展历程,公路互通式立交也随着高速公路得到快速的发展。
3.互通式立交分类
3.1 按跨越方式分:上跨式、下穿式、半上跨半下穿式
互通立交设计中的典型问题分析及对策
互通立交设计中的典型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要:为了有效地处理连接路段的运营功能和进出要求的冲突,对其进行了
设计,以改善其交通流量和交通安全。重点从互通立交位置选择、互通立交类型、视距、出口线形等几个角度对互通立交的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
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推动了国内互通立交的发展,推动了国内互通立交的发展。
关键词:交叉路口的规划;选址问题的探讨;喇叭式互通
前言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深入,互通立交的技术日趋完善。互通立交的
位置选择、互通立交形式的选择、互通立交的视距、互通立交的线性度指标等,
都是设计者在进行方案的选择时应着重解决的问题。由于其功能性、安全性、环
保性、舒适度等方面的关系,以及行人的使用感受和使用安全性,应引起设计者
的高度关注。
1位置选取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1.1问题剖析
由于我国目前的高速发展,道路网络的密集程度日益提高,互通立交的数目也日
益增多,但由于交叉路口的存在,往往会存在交叉路口的问题,比如交叉交叉路
口的衔接问题,比如在交叉路口处交叉交叉路口,或者在交叉路口处进行大跨径、高位大跨径等,若不及时加以处理,今后在城市道路施工中,将会遇到一些难以
逾越的问题。这就给建筑和设计者带来了更多的关注。
1.2应对措施的剖析
若两个邻近的换挡道之间的距离大于2公里,不应对其进行特别的处理。但是,当起始与结束间隔不足2公里时,在进行道路规划时,应特别注意。为减小车辆转向对主干道的影响,可按实际条件进行辅路的设置。若在道路规划中,若出现交叉间隔不足1公里,应采用以上方法进行路面结构的优化,并应加强对交通标志的利用,以避免行车错误。当目标路段施工场地具备改造的条件时,可以考虑在现有的环路上增设一些匝道,减少交叉的面积,从而达到减少交叉路口的目的[1]。
互通式立交匝道设计分析
互通式⽴交匝道设计分析
总之,平⾯线形要做到“宽松⼀指标上要尽量采⽤规范规定的较⾼要求”,“紧凑⼀在满⾜规范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占地”,“流畅⼀平纵横指标协调,保证车辆⾏驶流畅”,“合理⼀总体布局合理,各项指标均衡”。
3.1.2 平曲线半径
匝道圆曲线半径的⼤⼩,在考虑⽴交形式、⽤地规模、拆迁数量和⼯程造价等条件下,应与设计速度、超⾼横坡度以及⾏车安全和舒适性相适应。通常情况下,应采⽤较⼤的圆曲线半径和较⼩的超⾼横坡度,只有当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才可采⽤极限最⼩⽜径值。如果采⽤较⼩半径的单曲线或环圈式匝道,除了圆曲线半径满⾜最⼩⽜径规定以外,还应有⾜够的匝道长度,以保证曲率的缓和过渡和上下主线的展线长度要求。可近似按(2)式计算:
Rmin≥57.3H/(a·i) (2)
式中,H:上下线要求的最⼩⾼差(m);a:匝道的转向⾓(°);i:匝道的设计纵坡(%)。
3.1.3 缓和曲线
为满⾜汽车⾏驶⼒学及线形顺畅的要求,在匝道及其端部,凡曲率变化较⼤处均应设置缓和曲线。缓和曲线⼀般采⽤回旋线,回旋线的参数和长度,以及相邻回旋线参数的⽐值应满⾜规范要求。在⼀般情况下,应尽量采⽤较⼤的回旋线参数或较长的回旋线长度,只有在条件受限时⽅可采⽤最⼩值。反向曲线间的两个回旋线,其参数宜相等,不相等时,其⽐值应⼩于2.0,有条件时以⼩于1.5为宜,两圆曲线半径之⽐不宜过⼤,以R2/R1=1~1/3为宜(R1为⼤圆曲线半径,R2为⼩圆曲线半径);卵形曲线回旋线参数宜符合R2/2≤A≤R2的规定,两圆曲线半径之⽐以R2/R1=0.2~0.8为宜;回旋线的长度同时应满⾜超⾼过渡及加宽过渡的长度要求。
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选型与设计
(3)变冲突点为分合流点 环形平面交叉可以变冲突点为分合流点, 进行交织,消除了冲突点。
(4)修建立体交叉 将相互冲突的车流从空间上分开,使其互不干 扰。这是解决交叉口交通问题最彻底的办法。
一、互通式立交简介
2、互通立交发展概况
• 1928年美国在新泽西州修建了世界上第一座苜蓿叶型互通式 立交; • 我国互通式立交发展较晚且发展缓慢。1955年武汉滨江路修 建了我国第一座部分苜蓿叶型互通式立交; • 从1988年10月沪嘉高速公路通车至今,中国大陆高速公路走
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 设计与选型
马 家 宇
河南省新开元路桥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07年7月
报告大纲
一、互通式立交简介
二、互通式立交匝道的基本型式 三、公路互通式立交常用型式及适用条件 四、互通立交设计原则和思路 五、公路互通立交的选型
一、互通式立交简介
公路与铁路交叉
1、路线交叉的分类
加铺转角式 渠化 平面交叉 环形交叉(俗称转盘) 交通信号灯管制
一、互通式立交简介
5、互通立交的几个概念
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一级公路与一级公路之间相 交叉时,一般亦为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但当匝道合并 设置收费站时为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 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主要特点是交叉范围内的交通 流无交叉冲突,并不得设置收费站,而一般互通式立体 交叉则在除主线以外的其它部位可以设置收费站和平面 交叉。
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要点探讨
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要点探讨
发布时间:2021-07-15T16:42:02.917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2月第6期作者:冯绍伟
[导读] 本文探讨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建设互通设计中的几个要点。对现阶段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互通设计研究分析。
冯绍伟
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朝阳100011
摘要:本文探讨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建设互通设计中的几个要点。对现阶段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互通设计研究分析。影响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互通设计的因素主要有交通量、地质环境、地形状况、占地面积、周边环境、地区规划等,根据不同工程环境状况可以选择喇叭形、菱形、T形以及苜蓿叶形等不同的立交形式进行建设。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互通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道路工程的实际环境,根据实际环境状况选择相适合的工程类型,完成互通道路设计。
关键词:互通式立体交叉;互通设计;要点
引言
互通式立交技术复杂、占地较大、建设成本较高、形式较多,规划与设计也有着很多难点。按照现代化的标准设计互通式立交,可提升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实用性。本文针对互通立交设计中的几个设计要点进行研究,在保证互通立交安全的基础上,提高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实用性。
1互通设计现状及特点
1.1互通设计限制条件较多
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互通设计位置大多为城市的各个边界出入口,周围环境较为复杂,常会有工厂、医院、村镇以及学校等影响互通设计,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对建设用地位置的合理利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重视对建设地区的环境保护,尽量避免建设过程中出现大量挖掘破坏,降低对周围环境及景观的破坏,减少地貌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的可能性,在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破坏,降低公共设施对土地的破坏占用,同时要达到预期的建造标准满足使用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通式立体交叉双车道匝道出入口形式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交通事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道路工程项目的建设中,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的出入口形式化通常分为两种,即平行式与直接式,这两种形式各有优点与缺点,下面文章基于国内双车道匝道出入口形式侧移转向以及车道数平衡等相关问题的分析,结合车道渐变率、车道数的平衡、变速车道的长度以及辅助车道等相关内容,就互通式立体交叉双车道匝道出入口形式进行详细地阐述。
关键词:双车道;匝道出入口;互通式;车道
一、引言
在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设计上,一般情况下为单车道,而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公路建设项目的增多,交通量的加大,在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上所用车道已逐渐从单车道向双车道匝道方向发展,并不断增多。相对于单车道而言,双车道匝道出入口形式在设计上有很大的不同,且也更为复杂。
二、互通式立体交叉双车道匝道常见的出入口形式
在公路建设规范与要求中,对于双车道匝道出口形式予以了明确的规定,即应为直接式的双车道,且其入口形式应为辅助车道直接式双车道。双车道匝道出入口形式大致可分为三种,即平行式、直接式以及混合式,其中平行式由平行式与辅助车道所构成;混合式由直接式与辅助车道所构成。为便于阐述与对比,下面笔者结合分河流车辆行车轨迹、车道数平衡以及变速车道长度等,对比分析每一种形式。
第一,在路政建设规定中明确规定若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数量大于1,则在出入口应设置相应的辅助车道,简单地讲就是双车道匝道的出口首先应满足的一个条件就是车道数平衡,满足该条件的目的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为基于行车安全以及可靠的满足,使每一个行车道均可得到合理且充分地利用;二为以免车辆因车道数的增加,而使车流量减少,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三为避免因无辅助车道与车道数不平衡,同一出口的多次分流间距比较近而发生交通事故或者对主线直行车辆正常行驶造成影响。但是在实际设计建设过程中,采用的这种直接式双车道匝道出入口形式,其车道数明显不平衡。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际双车道匝出入口形式的应用过程中,还需谨慎应用该形式,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进行交通标志的设置或者在变速车道进行变速装置的设置,以此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第二,在双车道匝道出入口设计上,若采用辅助车道与直接式相结合的形式,尽管其车道数能够达到平衡,但车辆自主线基本车道至匝道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两个两个线形转折,甚至超过两个,而这也很容易给驾驶人员带来不便,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会使部分路面出现严重的浪费现象。
第三,采取平行式和辅助车道相结合的出入口形式,除了可使车道数达到平衡,同时在主线车道到匝道中只存在一个线形转折,便于驾驶人员的驾驶,且出口路基边缘也较为流畅和整齐,外观的整体性也比较好。除此之外,该形式不需通过分流鼻半径大小的调整来进行变速车道长度的调整,只需按照车速变化实际需求以及主线相关技术指标,就可进行辅助车道长度以及变速车道的设置,便于设计以及施工。通过上述内容可知,在双车道匝道出入口形式中,平行式出入口所具优势比较显著,且也满足公路建设规定与需求。
从车辆运行的轨迹来看,在车辆主线运行过程中,存在侧移转向,而在该过程中除了要确保行车的安全,同时还要确保在主线上直行车辆的流畅性。当一个连续运行轨迹要过渡至另外连续运行的轨迹中,其侧移转向的次数至少为一次,但若侧移转向的次数过多,则容易引起线形转折,为驾驶带来困难,继而引发一系列的交通事故。综合上述内容来看,满足上述这些要求的出入口形式应为平行式和辅助车道所构成的出入口形式,该形式在侧移转向上只需两次,不仅可兼顾安全,强化出口的识别,同时还符合服务水平等相关需求。从行车的速度来看,在双车道匝道设计中,其主线的行车速度就已决定了侧移转向角度不可超过某一值,不然很容易使行车的安全性以及乘坐舒适性受到影响,对此,在公路工程建设规定中对于最大渐变率予以了明确规定,简单地讲就是不高于所给定的这一最大渐变率的条件下,满足行车以及乘坐需求,平行式与辅助车道所构成的这一出入口形式,具有直接式基本优点,把侧移转向的位置转移到三角渐变段位置,以此使得匝道内外中两个车道的出入主线侧移转向起点之间的距离可达到要求且安全。
三、互通式立体交叉双车道匝道出入口的平面设计
第一,在互通式立体交叉双车道的出入主线位置,若匝道数量低于1,不仅容易使匝道通行能力受到影响与限制,同时还会使主线车道数平衡受到影响,导致基本车道数发生改变,继而使得交通出现紊乱现象。对此,在设计过程中,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明确匝道数量,当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数量为2时,应按照车道数平衡连续原则,即,增加一条相应的辅助车道,且该车道在分流端的长度应控制在600-1000米区间,同时还应设置相应的过渡段,以确保交通流的畅通,使其通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根据相关规范与要求,若变速车道是双车道,则减速车道以及加速车道所用形式应为直接式,简单地讲就是于单车道入口外侧重新再增加相应的车道,同时一直延伸至最主线上,将该车道看作附加车道。
第三,双车道匝道变速车道长度计算与设计。当主线为直线时,首先应明确锲形端的设置位置,基于此,在主线行车道的边缘进行匝道某一车道宽度、锲形端的直径、匝道左路肩的宽度、锲形端的缩进距离以及主线右路肩宽度等的量取,并取一点,即W1。接着再从另外一个方面,于锲形端的起点刚好与所定变速车
道程度相等的这一位置上,将自主线行车道的边缘至另外一主线单车道宽度的这一点求出来,即W2,采取直线的形式把这两个点连接,并且进行延长,使其交于主线行车道的边缘线上,这样就可得到变速车道的中心线,要注意的是,此时主线外侧的长度中心线和匝道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应比规定的流入角以及流出角小。当主线为曲线的时候,同样按照上述的方式来获得W1和W2两个点,当匝道的中心线通过这两点以后,取和主线一样的曲线或≥主线半径圆曲线,以此借助于这两个点获得变速车道的中心线。若主线处于回旋区间,则变速车道同样也可用参数相同的回旋曲线来进行设计。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公路网的逐步完善,使得公路之间交通转换以及车流量也逐步增多,双车道匝道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在这种形势下,为加深对双车道的认识,文章就互通式立体交叉双车道匝道出入口形式进行了详细地研究与分析,望通过本文内容的介绍,可为今后双车道匝道的设计与建设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继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获得最大化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权戈冰.粉房湾长江大桥及引道工程总体设计[J].桥梁建设,2012,42(z1):23-27.
[2] 杨海飞,陆建,祁玥等.基于宏观运动波和微观元胞自动机的双车道交通流混合建模[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2(4):773-778.
[3]马炅.互通式立交进出口连接部分设计探讨[J].交通标准化,2010,(15):186-190.
[4] 史峰,周文梁,刘芬芳等.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双车道环岛交通流特性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1(4):1616-1622.
[5] 夏冬雪,李春贵.基于邻近车道车辆和多前车信息的双车道交通流动力学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32(7):1562-1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