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电子版教材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自然与科学课件:《溶解》
我的教学策略分为以下三步:
(一)、开门见山,聚焦重点。
(二)、着眼设计,创新思维。
(三)、拓展空间,启迪智慧。
具体过程如下:
(一)、开门见山,聚焦重点。
在第一部分:食盐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这一部分内容相对简单,学生都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和常识,知道食盐不能在水里无限溶解。教师可以开门见山的展示一杯水,与学生进行交流,你认为这杯水可以溶解多少盐?可以无限的溶解盐吗?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肯定知道不会无限的溶解食盐。接下来教师顺其自然的引出本课重点。
第一种实验方法:最麻烦;
第二种实验方法:最简单;
第三种实验方法:最科学。
这样对三种实验方法的思考与比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拓展空间,启迪智慧。
三种实验方法汇报分析完毕后,在后面的时间中,教师可以加以拓展。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盐?50毫升能溶解多少味精、多少糖?它们溶解的会和盐一样多吗?我们怎样来研究呢?将本课的内容进行巩固和延伸。同时思考溶解在水中的盐是不是就不能使用了?就这样丢弃吗?将内容与下一节课联系起来,把课堂上制成的盐水收集起来,以供下次课继续研究时使用。
(2)改变水温:一杯冷水,一杯热水,水量相同,每个杯子里各放入一块方糖,并且都不搅拌。
(3)将方糖捣碎:准备两块糖块,糖块的大小要一样,捣碎其中的一粒糖块,把两种糖块放在水温、水量一样的杯子中都不搅拌,看它们有什么变化。
4、学生分组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先填上实验报告单,然后材料员根据实验报告单领取材料。根据实验提示,进行实验。)
2、实验结果更严谨,更科学。教师事先实验过:取一个50毫升的小烧杯盛上50毫升水,称量为83.5克;加盐致饱和,称重为101.3克,加入盐的质量为101.3-83.5=17.8克,接近理论数值18克。大多数学生的实验结果也比前两种更准确。
新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打印版本)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天气/ 溶解/声音/我们的身体第一单元天气1-1 我们关心天气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3.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教学活动过程:一、认识天气现象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2.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3.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
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
?打开书本第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9.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10.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1-2 天气日历教学目标:1.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2.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3.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天气1、我们关心天气2、天气日历3、温度与气温4、风向和风速5、降水量的测量6、云的观测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第二单元声音1、听听声音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3、声音的变化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7、保护我们第三单元溶解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5、溶解的快与慢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的听力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1、身体的结构2、骨骼、关节和肌肉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6、口腔里的变化7、呵护我们的身体第一单单元天气本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定位:“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
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
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
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课件
保护环境、关爱生命的意识
培养环保意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活 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认 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培养生命观念
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关 注生物多样性,尊重自 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 处。
培养节约习惯
引导学生养成节约用水 、用电等良好习惯,减 少资源浪费,保护地球 家园。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的行动
1 2
参与社会调查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了解社会现象和问 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参与公益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环保活动等公益事业, 为社会做出贡献。
3
培养创新精神
引导学生发挥创新精神,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和新方法,推动社会进步。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和方法。
02
物质科学领域
物质的性质与分类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 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 味、熔点、沸点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 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物质的分类
物质可以根据其组成、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常见的物质分 类方法包括按组成分类和按性质分类。按组成分类可以将物 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按性质分类可以将物质分为金属、 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
物质的变化与转化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如 水结冰、铁生锈等;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组成的变化,如燃烧、氧化等。
物质的转化
物质的转化是指一种物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物质的转化可以通 过化学反应实现,如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氧化铁的过程。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PPT课件(共28课,478页)
• 3、量气温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 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通常情况 下,一天午后2时的气温最高,凌晨气温最 低。
.
•.
风
风速和风向
风 向 风吹来的方向
西北 西
北 东北
北风
由北向南吹的风
东风
东 由东向西吹的风
东南风
二、判断
1.适宜的天气会让我们的工作顺利展开,同时使人心
情舒畅。(√ ) 2.天气预报只报道阴、晴、雨、雪的天气情况。(×)
3.留心天气变化可以减少生活中的损失和麻烦,还可
以保证身体健康。(√ )
4.我们可以从一些植物的行为变化中觉察天气的变化
信息。(√ ) 5.即将下雨时松果的鳞片会紧闭。(√ )
•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 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作业
• 1、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____ 。
• 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 ____和 ___、____和____情况,___、___和 _____。
• 3、一个月的天气变化___代表这一个季节的气候。
•。
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 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 上所有的生物。天气是指我们居住 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我们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 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
•。
晴
多云
雨
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
晴
多云
雨
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
雪
雾
沙尘暴
3.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天气的变化?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课件(全套)
探索 更多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轻轻拨动
轻轻敲击
敲击上方
提示:可以用手轻轻触碰正在发声的物体
探索 有办法证明鼓和音叉也在振动吗
有水的水槽
带绳的乒乓球
泡沫粒
研讨 物体怎样发出声音的?
小结
我们的发现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
拓展 我们的发声器官
声音
第3课时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鸟叫声 很动听,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喇叭声 很响,比较刺耳
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等
研讨
假如要把这些声音进行分类——
鸡叫声、风声、猫叫声、狗叫声、
流水声、开车声、喇叭声、二胡声、
碎玻璃声、机器声、雷声
你会按什么标准分呢?
小结
声音分类
序号 第1个 第2个 第3个 第4个 第5个 第6个 第7个
探索
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
观察1:在“鼓膜”的上方相同 位置制造大小不同的声音,观察气球 皮振动情况;
观察2:在距离“鼓膜”远近不 同的地方制作相同的声音,观察气球 皮的振动情况。
声音能够引起橡皮膜振动,声音越强越明显, 距离越近越明显。
研讨
我们对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新的认 识?你认为鼓膜的作用是什么?
声音
第5课时 声音的强与弱
导入
音乐片段节取自《将鼓独奏》
游戏: 当听到比较弱的鼓声时, 放低手臂; 当听到比较强的鼓声时, 抬高手臂。
提问:声音的强弱是 怎么形成的呢?
探索
探究钢尺、橡皮筋、鼓面振幅大小与 声音强弱的关系
分 贝仪
怎样让尺子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轻轻拨动和用力拨动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可用分贝仪测量,单位是分贝(dB)
2020年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电子教材
可以先用指南针或周 围的自然景物来确定 方向,然后再观察风 向标的箭头指向。
用我们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向。 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呢?
9
天
气
风速和风速等级
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 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它有3~4 个风杯,连接在一个类似于自行车轮子的 辐条上,辐条在风吹的时候带动中间的轮 轴转动,安装在轮轴上的示速器就显示出 风速。
我们能用记录的数据来发现天气变化的信息吗? …… 这些问题会在本单元的学习中,逐步地得到解 决。
1
天 1 我们关心天气
气
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现象
这是一幅天气预报图,图中都有哪些天气现象?
城市天气预报图
我们知道图中 各种符号表示 的意思吗?
20~29℃
记录每天的气温。
ഘ࿒!)ņ*
்ڦනljഘ࿒ዹጒ
30
25 20 15 10
5
0
නDŽනDž
每天要安排不 同的人记录, 列一个名单。
要尽量在每天 的同一时间观 察天气。
先小组讨 论,再由一 个人记录。
周末和假期 不能间断。
在经过一个月的天气观察以后,我们要对天气日历中所记录 的天气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这段时间天气变化的特点。同时,我 们还要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这一个月的天气变化能不能代表这一个季节的气候呢? 在这一季节里,人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与 天气的变化有关吗?
6
3 温度与气温
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通 过观察和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就可以知道当地的气温。
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教室内的温度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 我们怎样知道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还是低呢? 怎样测量室内室外的温度?需要做哪些准备?怎样做好记录?
教科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2.5《食物中的营养》(课件)
科学探索
看看自己一天中吃的食物中有哪些营养?
查阅资料,将我们 一天所吃的食物中, 每种食物含有的主 要营养成分补充记 录在卡片上。
科学探索
自己吃的食物主要营养查阅
鸡蛋 主要含有蛋白质
面条 主要含有糖类
水 果
主要含有维生素
食 用 油
主要含有脂肪
科学探索
按照不同的营养成分,将食物再次分类,并作好记录。
科学探索
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用同样的方法,测试六种食物(固体食物可以捣碎榨取 浆液或用蒸馏水制成浆液)。
食物 马铃薯 西红柿 鸡蛋 是否变 变紫 没变紫 变紫 成紫色
花生 变紫
豆腐 变紫
馒头 变紫
科学探索
看标签或相关资料,也可以知道食物中是否含有蛋 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交流研讨
研讨一:丰富的食物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成分?
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叫营养成分。食物中含有糖 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营养成分。
交流研讨
研讨二:有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
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但几乎所 有食物中都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马铃薯中含 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其中钾的 含量比香蕉还要高,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 通过观察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可以发 现一种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是没有一 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科学 地进行饮食搭配,均衡地获取营养。
教科版小学科学课件
2.5 食物中的营养
科学科教版 四年级上册
新课聚焦
人每天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 自于食物,不同的食物中含有不同的营养。食物会给我们 身体带来怎样的益处呢?
新教材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 之第一单元课件
听到的声音 鸟叫声 喇叭声 音乐声 市场里的声音
我对这些声音的描述 很动听,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很响,比较刺耳 悦耳动听 刺耳、比较嘈杂
新知探究 探索 一 3、描述声音的词汇。
(1)声音高或低是指声音的音调,如尖锐的声音听起来高,粗的声音听起来就低沉。 (2)声音强或弱是指声音的响度,也就是我们主观上感觉到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 (3)悦耳或动听是指比较优美、让人愉悦的声音。如安静的音乐等。
生气等心情。
非洲草原上的热带草原猴会用不同的叫声呼唤猴群中的其他成员,向它们报警:
2020秋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5.声音的强与弱 6.声音的高与低 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8.制作我的小乐器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1.让小车运动起来 2.用气球驱动小车 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4.弹簧测力计 5.运动与摩擦力 6.运动的小车 7.设计制作小车 (一) 8.设计制作小车 (二)
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对我们来说是再熟 悉不过的。回忆一下你知道的有关声音的知识,关于声音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把你知 道的有关声音的知识和关于声音你还想知道的问题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然后把你的 记录和同组同学进行交流。
我已经知道的声音知识
我还想知道的声音知识
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声音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为什么
新知探究 聚焦
仔细聆听分辨,无论是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还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 音,它们都是种有特点,各不相同的。有的声音强,有的声音弱,有的声音高,有的 声音低,有的声音悦耳,有的声音刺耳……我们可以将这些声音分成不同的类别。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 声音本单元属于物质科学领域的内容,具体指向课程标准中“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概念。
本单元以“听听周围的声音”作为学生认知的起点,进而学习有关声音的概念。
首先,探索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然后探究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关系,接着通过弦乐器进一步探究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最后在了解了声音的基本规律后,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小乐器,使学生加深理解物体的发声原理,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
声音不那么直观,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发声原理和基本规律也不容易探究,因此教材在材料的选择和探究活动的设计方面,都十分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借助简单、直观的实验使学生建立起物体振动与声音的联系,引导学生在连续的探究中掌握声音的相关概念。
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声音之前,对声音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种声音的认知存在明显的差异,学过乐器的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呈现出明显的优势。
此外,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数都是凭借感官直接感知现象的,而缺乏对现象的深入思考与分析,因此教学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能力和生活经验,充分探究,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感受、思考、分析,进而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1.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建立概念的过程性活动。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日常经验和教材提供的探究素材,使抽象的声音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建立声音的相关概念。
2.结合学生的认知需求,设计建立概念的探究性活动。
四年级的学生有着独具特点的心理倾向,他们好奇心强,热衷于动手操作,有强烈的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在教学时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设计探究活动。
3.关注科学概念的发展,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实验活动。
教材中的各项实验都是在支撑声音概念的建立,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对科学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完成教材中的各项实验活动,在归纳实验现象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并能运用知识解释相关现象,从而促进概念的深度建立。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件(全)共7课
1.用手掌把钢尺的一端压在桌上,把另一端露在桌外。用另一只 手弹一下露在桌外的钢尺的一端,把钢尺的变化情况画下来。
2.在小鼓的鼓面上放些豆子(或粉笔头),敲击鼓面。
① 想一想:会发生什么现象?
② 通过实验,我发现
豆子(或粉笔头),在鼓面上“欢快”地跳舞
液体能不能传播声音?----演示
• 结论:
----声音也可以在液体中(如水)传播。
• 知识应用:
1:我们在钓鱼时,能不能大声说话?为什么? 2:渔民用电子音乐网怎样捕鱼?(看图片)。
电子音乐网捕鱼图片:
固体能不能传播声音?--学生分组
• 固体传声实验
“土电话”
固体能不能传播声音?--学生分组
做
法
方 式 摩 擦
放在桌上使劲擦 用手拍打保鲜袋
拍 打
用手搓揉保鲜袋
用手甩动保鲜袋
搓 揉
甩 动
用嘴吹保鲜袋
吹
„„
(可以填写在实验册第32页的表格里)
„„
2.写出自己不借助任何外物发出声音的各种方法。
1.拍
2.说
手
话
3.拍打身体 4.吹口哨
5.„„
(可以填写在实验册第33页的框框里)
(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实验过程: 先将尺子伸出8cm,拨动尺子,将尺子 伸出14cm,将尺子伸出20cm,将尺子 伸出26cm,都用相同的力拨动,仔细 观察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振动尺子——我能听到和看到的
我听到的 我看到的 尺子伸出桌面的 我的预测 长度(厘米) 音高 振动快慢 音高 振动快慢 音高的变 化顺序
8cm 14cm 20cm 26cm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不同种类的植物及其特点。
2. 第2章《动物的生活与行为》:探究动物的生活习性、行为特点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3. 第3章《光与影》:研究光的现象,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原理。
4. 第4章《电与磁》:学习电和磁的基本概念,探索电与磁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思考、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与影、电与磁的相关原理。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活习性、光的传播、电与磁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投影仪、显微镜、电磁铁、电路实验箱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如植物、动物模型、手电筒、镜子、磁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植物为什么能生长。
2. 新课内容讲解:(1)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植物及其特点。
(2)动物的生活与行为: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分析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3)光与影: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让学生了解光与影的关系。
(4)电与磁:介绍电和磁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探索电与磁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动物的的生活与行为:列出动物的主要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3. 光与影:用图示表示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4. 电与磁:列出电和磁的基本概念,表示电与磁之间的关系。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 声音的强与弱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 声音本单元属于物质科学领域的内容,具体指向课程标准中“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概念。
本单元以“听听周围的声音”作为学生认知的起点,进而学习有关声音的概念。
首先,探索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然后探究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关系,接着通过弦乐器进一步探究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最后在了解了声音的基本规律后,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小乐器,使学生加深理解物体的发声原理,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
声音不那么直观,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发声原理和基本规律也不容易探究,因此教材在材料的选择和探究活动的设计方面,都十分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借助简单、直观的实验使学生建立起物体振动与声音的联系,引导学生在连续的探究中掌握声音的相关概念。
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声音之前,对声音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种声音的认知存在明显的差异,学过乐器的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呈现出明显的优势。
此外,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数都是凭借感官直接感知现象的,而缺乏对现象的深入思考与分析,因此教学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能力和生活经验,充分探究,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感受、思考、分析,进而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1.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建立概念的过程性活动。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日常经验和教材提供的探究素材,使抽象的声音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建立声音的相关概念。
2.结合学生的认知需求,设计建立概念的探究性活动。
四年级的学生有着独具特点的心理倾向,他们好奇心强,热衷于动手操作,有强烈的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在教学时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设计探究活动。
3.关注科学概念的发展,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实验活动。
教材中的各项实验都是在支撑声音概念的建立,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对科学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完成教材中的各项实验活动,在归纳实验现象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并能运用知识解释相关现象,从而促进概念的深度建立。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1课听听声音(1)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1课听听声音【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让学生以关注的态度在充分感知声音的活动中,学会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别和鉴别,对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加以适当地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乐于交流。
激发学生探索声音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亲临探究过程,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并对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能加以区分和鉴别。
【教学难点】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记录自然界声音的视频和音频课件,二枚钉子、一个乒乓球、小鼓等,每人一份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环节一:倾听声音活动一:听音辨物。
(1) 猜教师正在利用什么物体发出声音?(2) 听一段声音,找出里面有哪些物体在发出声音?活动二:给声音分类(1) 说说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写在活动练习册上并模仿。
(2) 你能给这些声音分成二类可三类吗?看课件之后让学生回答,并总结。
你能分辨哪是动物的叫声?哪是自然界的声音?哪是人类活动产生的声音?活动三:综合练习(2) 汇报。
我听到的声音,注意对声音的描述要从高、低,轻、重,远、近等叙述。
能说出人对这种声音的感受是悦耳还是刺耳。
环节二:区分声音活动:闯三关第一关:声音有强弱之分。
你能做出一个轻音,一个重音吗?自选器具。
补充:教师做一个音,问:这是一个重音吗?第二关:声音有远近之分,这是一个从远到近的声音吗?第三关:声音有高低之分。
你能按从高音到低音的顺序给下面的杯子排排队吗?环节三:理解声音活动一:听一段简单的乐曲《闪烁的小星星》,你能识别乐曲中的音符吗?1-do 5-suo 6-1a ……哪个音高?哪个音低?声音的高低与强弱相同吗?它们有什么区别?活动二:讨论噪声听一段乐曲,感受优美的旋律,或嘈杂的声音,理解噪声。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溶解/声音/天气/我们的身体熔化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4、相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5、熔化的快与快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声音1、倾听声音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3、声音的变化4、积极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5、声音就是怎样传播的6、我们就是怎样听见声音的7、维护我们的听力天气1、我们关心天气2、天气日历3、温度与气温4、风向和风速5、降水量的测量6、云的观测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测我们的身体1、身体的结构2、骨骼、关节和肌肉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6、口腔里的变化7、呵护我们的身体第一课水能熔化一些物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些物质难熔化在水中,有些物质不难熔化在水中。
不难用过滤器的方法把熔化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熔化与不能难熔化现象的快感,唤起进一步探究熔化问题的兴趣。
在观测比较活动中,能意识到精细的观测才可以并使叙述更精确。
严苛按照规范利用熔化装置展开实验。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存有哪些相同和相同。
【教学准备工作】分组材料: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斗1、滤纸3、铁架台1。
(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教学过程】一、食盐在水里熔化了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
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汇报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注意纠正学生的汇报: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3.非政府探讨:哪些现象并使我们可以推论出来\盐在水里难熔化\?哪些现象能够并使我们推论\沙在水里不难熔化\?(板书食盐的熔化现象和沙不难熔化现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用书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用书----------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教师教学用书四年级上册主编:郁波本册执笔:任洪唐莲君王庆志贾欣责任编辑:王薇殷梦昆目录使用说明教科书整体结构表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主要材料清单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溶解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第2课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第3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第4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第5课溶解的快与慢第6课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第7课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四、评价建议五、教学案例六、参考资料声音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听听声音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第3课声音的变化----------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第4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第5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第6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第7课保护我们的听力四、评价建议五、参考资料天气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我们关心天气第2课天气日历第3课温度与气温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5课降水量的测量第6课云的观测第7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四、评价建议五、参考资料我们的身体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第1课身体的结构第2课骨骼、关节和肌肉第3课跳动起来会怎样,一,第4课跳动起来会怎样,二,第5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第6课口腔里的变化第7课呵护我们的身体四、教学案例五、参考资料----------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使用说明与教科版科学教科书配套的《科学教师教学用书》是为切合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而编写的,三至六年级共8册。
(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2024/3/26
社群行为
动物在群体中生活,通过合作与分工 来提高生存机会,如蜜蜂的分工合作 。
领域行为
动物为维护自己的生存空间而采取的 行为,如划定领地、争夺资源等。
9
动物的行为与习性观察实验
观察目标
观察方法
选择一种或多种动物作为观察对象,了解 其行为和习性特点。
采用直接观察或间接观察(如通过录像、 照片等)的方式记录动物的行为。
数据记录
结果分析
详细记录观察过程中动物的行为表现,包 括时间、地点、行为类型等。
对观察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动物的 行为特点与习性,并探讨其与环境的关系 。
2024/3/26
10
03 天气与气候
2024/3/26
11
天气的特征与类型
生活中的电现象
静电现象
物体因摩擦等原因带电, 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如用 塑料梳子梳头后头发会飘 起来。
2024/3/26
电流的产生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如打开开关后灯泡会亮 起来。
安全用电
了解安全用电常识,如不 用湿手触摸电器、不随意 拆卸电器等。
2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6
23
变化的特点
物质的变化既有可逆的也有不可逆的 ,可逆变化中物质可以恢复原状,而 不可逆变化中物质无法恢复原状。
化学变化
物质的种类发生变化,生成了新的物 质。这种变化常常伴随着发光、发热 、变色、产生气体或沉淀等现象。例 如,火柴燃烧、铁生锈等。
2024/3/26
16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01 02
物理性质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课件
《科学》四年级上册
新知导入
点 击 观 看 视 频
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1
新知导入
点 击 观 看 视 频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新知导入
食物在身体内会经过哪些器官?
食物被口腔初步消化后,就会进入体内 部的其他消化器官。你有过肚子饿、被食 物噎到、胃痛、肚子痛的经历吗?
根据你的感受,说一说食物进入身体后 可能会经历哪些器官,按照什么样的路线 行进。
口腔是食物消化的第一站,如果食物 在这里经过仔细咀嚼、磨碎,将其研磨、搅 拌成糊状,有利于食物在胃里被进一步消 化,提升营养吸收的比例。
新知讲解
点 击 观 看 视 频
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2
新知讲解
1
我们对人体消化器官的想法哪些是合理的,哪些需要改进?
剩余的食物中的水、 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又被大肠吸收,食物 残渣形成粪便,经过 肛门排出体外。
胃主要是消 化食物的。
小肠原来这 么长呀!
小肠是吸收 营养物质的。
新知讲解
2
什么样的食物容易进入“食道”,容易被运输?这与口腔的工作 有怎样的关系?
湿润软化的细碎食物容易进入食道,容易被运输。口腔内有牙
齿和舌头,还有能分泌唾液的唾液腺。它的作用是把食物磨碎、
软化,有利于吞咽。唾液可以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食物的旅程
拓展提高
点 击 观 看 视 频
食物的旅行
课堂练习 判断: 1.消化食物时,需要消化器官之间相互配合。( √ ) 2.人倒立的时候无法进食。( × ) 3.食物到消化器官中都会被消化,所以不需要细嚼慢咽。( × ) 4.食物残渣在大肠中变成粪便。( √ ) 5.胃里有胃酸,可以消化所有的食物。( × ) 6.晚上睡觉前吃得很饱有利于身体健康。( × ) 7.胃的主要功能是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举手的秘密 6
2陶罐(guàn)和铁罐 7
快乐读书屋一 8
三顾茅庐 8
晏(yàn)子使楚 9
能说会写 9
语文七色光一 10
3谁敢试一试 11
4是乐谱(pǔ)错了 12
快乐读书屋二 13
他投了自己一票 13
最棒的玉米 13
能说会写 14
语文七色光二 15
5诗四首 16
6 小草 17
快乐读书屋三 18
黄山松 18
万紫千红 19
能说会写 20
语文七色光三 20
7未来的智能汽车 22
8 新型玻璃 22
快乐读书屋四 23
中国圆梦飞天路 23
智能机器人 24
能说会写 25
语文七色光四 26
飞夺泸(lú)定桥 27
10 丰碑(bēi) 28 快乐读书屋五 29
草地夜行 29
七律·长征 30
能说会写 31
语文七色光五 31
11 长城 32
12 莫高窟 33
快乐读书屋六 34
卢沟桥的狮子 34
古诗两首 34
能说会写 35
语文七色光六 35
13 黄继光 36
14 哈尔威船长 37
快乐读书屋七 39
断尺 39
给〔jǐ〕予〔yǔ〕的故事 40
能说会写 41
语文七色光七 41
15 紧靠森林,为什么还要种树 43
16 警(jǐng)惕大自然的报复 43 快乐读书屋八 44
地球只有一个 44
保护地球,我们能做些什么 46
能说会写 47
语文七色光八 47
目录
阅读
课文
1 举手的秘密 (1)
2 陶罐和铁罐 (5)
快乐读书屋一
三顾茅庐 (8)
晏子使楚 (11)
能说会写
关心同学 (13)
宽容他人 (14)
语文七色光一 (15)
阅读
课文
3 谁敢试一试 (17)
4 是乐谱错了 (20)
快乐读书屋二
他投了自己一票 (23)
最棒的玉米 (25)
能说会写
赞扬 (27)
我能________ (28)
语文七色光二 (29)
阅读
课文
5 诗四首 (31)
梅花
幽兰
竹石
菊花
6 小草 (36)
快乐读书屋三
黄山松 (39)
万紫千红———花卉
描写片段集锦 (41)
能说会写
我最喜欢的诗文 (44)
我眼中的______ (45)
语文七色光三 (46)
阅读课文
7 未来的智能汽车 (48)
8 新型玻璃 (51)
快乐读书屋四
中国圆梦飞天路
———“神舟”载人飞船
成功飞天 (54)
智能机器人 (56)
能说会写
十年后的家乡 (59)
小小科幻冒险家 (60)
语文七色光四 (61)
阅读
课文
9 飞夺泸定桥 (63)
10 丰碑 (67)
快乐读书屋五
草地夜行 (70)
七律.长征 (73)
能说会写
长征中的故事 (74)
________读后感 (75)
语文七色光五 (76)
阅读
课文
11 长城 (78)
12 莫高窟 (81)
快乐读书屋六
卢沟桥的狮子 (84)
古诗两首 (87)
枫桥夜泊
乌衣巷
能说会写
当一次小导游 (89)
我喜欢的地方 (90)
语文七色光六 (91)
阅读
课文
13 黄继光 (93)
14 哈尔威船长 (97)
快乐读书屋七
断尺 (102)
给予的故事 (104)
一壶水
“给”永远比“拿”愉快能说会写
危急时刻怎么办 (106)
值得赞颂的事 (107)
语文七色光七 (108)
阅读
课文
15 紧靠森林,为什么还
要种树 (110)
16 警惕大自然的报复 (113)
快乐读书屋八
地球只有一个 (116)
保护地球,我们能做些什么 (118)
能说会写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21)
建议书 (122)
语文七色光八 (123)
选读课文
1 少年,少年,祖国的
春天 (125)
2 到山下去看树 (126)
3 竹颂 (128)
4 菊花 (129)
5 最后一根火柴 (131)
6 秦兵马俑 (133)
7 海中救援 (135)
8兔灾 (136)
生字表一 (138)
生字表二 (140)
1举手的秘密
朋友们都说我是一个开朗自信的人。
事实上,我并非天生如此。
小时候,我很内向,反应也比较迟钝(dùn),看上去呆头呆脑的,同学们因此都叫我“木瓜”,连老师也认为我是个不怎么聪明的孩子。
上四年级时,我们班换了一位班主任,她很年轻,笑起来很好看,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上课的时候,她喜欢提问,对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总是给以热情的鼓励。
我因为比较胆(dǎn)小,以前总不敢举手,现在碰到这个新老师,也很想得到她亲切的微笑。
于是每当老师提问时,我也像其他同学一样,高高地举起手,虽然很多时候我并不知道问题的答案。
有一次,老师叫到了我的名字。
我站了起来,脸涨得通红,却说不出半句话来。
这时同学们已经窃(qiè)窃私语起来,有人又在背后说我“木瓜”了。
我尴(gān)尬(gà)地站在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
老师显然注意到了我的窘(jiǒng)态,她友善地提醒同学们不要嘲笑我,然后示意我坐下。
后来,这样的事又发生了几次,不过老师并没有为难我。
有一天放学后,老师把我留了下来,她很和蔼(ǎi)地问我,为什么举了手却回答不出问题来?我看着老师诚恳(kěn)的脸,吐露了心中的秘密。
我告诉老师,我举手的目的,
是为了让老师觉得我并不笨(bèn),更是为了让同学不再叫我“木瓜”,谁知还是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出了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