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_第十二章_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教育学第十二章 教学概述
5)发展主义代表人物赞可夫《教学与发展》 ——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是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 教学论方面》,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 6)信息技术主义代表人物加涅《教学设计原理》 提出教学过程的环节及其教学策略 7)人本主义代表罗杰斯的《论人的形成》,强调 教学过程中的知情合一 8)后现代主义代表斯拉特瑞《后现代时期的课程 编制》,认为课程是开放的、多元的和变革的, 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和沟通的过程,充满不确定 性和创新性。
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 用的关系
•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认识过程, 因而如何处理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关系问题, 一直是教学史上的一个主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 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2)调动学生的学 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3) 防止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 向。
• 学生认识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获取直接
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 验;另一方面是获取间接经验,即他人的认 识成果。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 接经验;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 的直接经验为基础;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 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2、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 关系
3)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标志着教育学科和教学理论开始成为一 门独立学科,教学过程 :“明了、联系、系统、 方法”四个阶段
3、当代教学新观念 1)进步主义教育代表人物杜威(实用主义哲 学家) 《儿童与课程》 ——首次根本改变了传统教师中心的教学观 2)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学习的科学和 教学的艺术》,设计了程序教学机器,提 出自动化自我教学思想; 3)科学主义代表人物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 学》,教学目标的分层。 4)结构主义代表人物布鲁纳《教育过程》、 《教学理论探讨》——提倡发现学习
教学原则知识点总结
教学原则知识点总结教学原则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原则,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规范和标准。
教学原则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严格遵循教学原则,才能使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以下是教学原则的知识点总结:一、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是指教学者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所预期达到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水平、特长和兴趣爱好,能够实现教学任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教学目标的分类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和理论;技能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操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教学目标的设置原则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该遵循以下原则:要明确、具体、适当、可操作、可评价、可达到,以及符合学科教学规律、学生的实际需要、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的内涵和分类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实践操作技能等内容。
2. 教学内容的设计原则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要科学、全面、系统、自然、生动、可操作、体现社会实践。
三、教学方法1. 教学方法的基本概念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练习法、游戏法、体验法等。
2. 教学方法的选择原则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环境的条件来进行选择。
要有针对性、因材施教,使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适应,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手段1. 教学手段的内涵和分类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和教学资源。
教学手段包括教学用具、教学设备、教学技术、教学资料等。
教学原则
思维的灵活性——指思维方向的灵活,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思考 问题 思维的敏捷性——智力活动迅速准确,能够当机立断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问则疑,疑则思 *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扬教学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 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 与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从而 解决教学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学与用的矛盾关系。 在西方,古希腊智者学派认为,没有实践的理论和没有理论 的实践都没有意义。 乌申斯基说,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没有的,理 论不能脱离实际,事实不能离开思想。 裴斯泰洛齐说,你要满足你的要求和愿望,你就必须认识和 思考,但是为了这个目的,你也必须(而且能够)行动。 知和行又是际么密切地联系着眼,如果一个停止了,另一 个也随之停止。
●4、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 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思维能力,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又称系统性原则。 学记:不陵节而施之谓孙(xùn):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 (教育),叫做合乎顺序。陵,超越。节,限度。孙通“逊”,顺。 杂施而不孙,而坏乱而不修。学不躐等。 夸美纽斯: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 集中一件事情上。 乌申斯基:知识只有形成了系统,当然是从事物本质出发来形成的合理 的系统,才能被我们充分掌握。脑子晨装满了片断的、毫无联系的知 识,那就像东西放得杂乱无章的仓库一样,连主人也无法从中找出他 所需要的东西。 布鲁纳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的结构。 循序渐进原则的必要,首先是被科学知识本身的严密系统性决定的,其 次还是由于学生认识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而制定的,来自于 教学实践,又指导教学实践。教学规律就是教学内部所包 含的矛盾关系。教学之所以进行、发展和提高,正是教学 中各种矛盾运动的结果。教学原则就是处理教学中一些基 本矛盾关系的原则。 ●为解决课程的科学特征与教育特征之间的矛盾关系,一般 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传授知识 与发展能力相统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等。 ●为解决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水平之间的矛盾关系,一 般教学原则主要有:可接受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因材施 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及时反馈、巩固性原则。 ●为解决教师教的主动性与学生学的适应性之间的矛盾关系, 一般教学原则主要有:启发式原则,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 自觉性、积极性相统一的原则等。
教育学(第十二章:教育评价)
一、测验法
• (一)类型 • 1.客观题评价法 • 常见的客观题有选择题、填空题、匹配题、
是非题,简单计算题、概念或术语的解释 题等。 • 2.主观题评价法 • 包括论述题、证明题、作文题等。
• (二)测验的编制
• 1、有效测验的基本标准
• 信度。指测验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程度。 有重测、分半等几种检测方法。
• 1.口头测验法:口试或答辩
• 高声朗读;教师提问;抽题回答;专题发 言;随意发言;师生会谈;情景故事;角 色扮演等。
• 2.论辩或辩论 • 3.写作测验 • 4.过程反馈题 • 5.实验技能考试
三、评定量表评价法
• 是用来量化观察所得印象的一种测量工具, 具有描述精练、内容丰富、施测简便的特 点。
• 第二,确定了评价的对象是“教育活动及其结 果”,包括整个教育领域中的现象。
• 第三,强调“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科学判 定的过程。
• 三代评价: • 古代的传统考试 • 近现代的科学测验 • 当代的科学评价
• 人们把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发展研究、 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并列为当代教 育科学的三大领域。
• 按评价考察的范围,可分为分析评价和综合评价
第二节 教育评价的内容
• 一、教师评价 • (一)教师评价的意义
• 教师评价即教师考评,是对教师工作现实 的或潜在价值做出判断的活动。
• 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 • 有利于实现教师队伍管理科学化; • 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与成长。
• (二)教师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体系
• 为了提高逸事记录的使用价值,还应注意: (1)要记录行为发生的情境,以便使行为的分析更有意义; (2)对观察到的事件应做好记述,并注意特殊行为; (3)一般在收集一定量的记录后才能推断学生的典型行为,
教育学之八大教学原则
教育学之八大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核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八大教学原则是考试中常见的知识点,有这样一类考查形式,即以俗语或名人名言进行考察,今天我们一起来总结下考试中常见的这些话。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既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既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道德品质。
此原则体现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考点有:文以载道,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体现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规律。
考点有见之不若知之,之之不若行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做合一;力行而近乎仁;古希腊智者派认为没有实践的理论和没有理论的实践都是没有意义的;乌申斯基说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没有的。
理论不能脱离实际,思想不能离开事实。
直观性教学原则指教师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
常考语句有:夸美纽斯——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是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乌申斯基——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荀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启发性教学原则指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现的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规律。
常考语句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第斯多惠——一个好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坏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循序渐进原则,又称为系统性原则,指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
常考语句有: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修;朱熹——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
巩固性原则,指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带领学生准确无误的呈现知识点,其实指的就是多多复习。
教学原则1
教育学
三、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案例3
有两位教师同教“机器”这一概念。甲教师在a班说:“电动 机、拖拉机、织布机”都是机器。乙教师在b班说:“机器有 三个要素,一是人为的构件组合体,二是构件之间具有确定 的相对运动,三是能代替我们作工或转换能力。”后查:钟 表是不是机器?a班学生说:“不知道老师没有讲”。b班学 生说:“钟表不是机器,它不能做工”。
(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基本涵义:指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 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同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 义品德、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 基本依据:全面发展的人、教书育人 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体现科学性(鱻xian 、羴 shan、覃 qin) 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案例1) 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思想素质(案例2)
探究
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引导学生?
教育学
三、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2015年两会期间《科技创新与品牌》期刊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 国工程院院士、国内著名隧道专家王梦恕,他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理论 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指教学要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传授和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并 引导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去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 基本要求 ●加强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教学(案例3) ●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实际(教学材料1 ) ●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教学材料2)
小学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的内涵 科学系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育学
一、内涵界定
教学原则:人们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反映教学规 律,在总结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
出来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2017教师资格教育学考点:教学原则
2017教师资格教育学考点:教学原则【- 教育学】本文2017教师资格教育学考点:教学原则由小编教师资格考试网整理而出,希望能帮到你!一、教学原则的概念及意义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教学原则的概念首先表明了教学原则的合目的性。
教学活动永远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进行的,教学原则要能够指导教学工作,必须与国家所规定的教育教学目的一致,必须是有利于这些目的实现的。
同时,教学原则的概念还表明了教学原则的合规律性。
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于教学活动中的,需要通过人们的认识才能获得,而人们在认识规律时,并不总是能够得到与之相符的结果,由人们提出的教学原则既可能是符合规律的,也可能是不符合规律甚至完全与规律相悖的。
只有那些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确实能给予教学工作正确指导的原则,才可能是真正反映了教学规律的。
历史上的教育家提出了无数的教学原则,而真正能够保留下来的只是极少数。
一般地说,教学活动越是能够符合教学原则,教学活动就越是容易成功;反之,教学活动越是脱离教学原则的要求,教学活动就越是可能失败。
但由于教学活动是在不断发展的,并且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教学模式需要不同的教学原则与之相适应,因而教学原则也处在不断变化与发展之中。
二、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是在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其内容已由我国教学理论和实际工结合我国的教学实践有所发展,并补充了一些新的原则。
特别应当指出,这一原则体系是针对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
如果教学采用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例如活动课程),则这一原则体系并不适用。
1教育学高频考点7大教学原则
1教育学高频考点7大教学原则
1、活动原则:教育应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活动,有效的实现教育目的。
2、发展原则:教育应以发展的思路引导,关注发展,发展内涵有:全面发展,均衡发展,统一发展和古今发展,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
3、科学原则:教育的内容,目标,方法,以及手段都应以科学方法为基础,当前的科学研究成果是教育的基础。
4、效率原则:教育应该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效果,培养学生的效率意识。
5、实践原则:教育应该以实践为核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实践社会做好准备。
6、社会原则:教育应以服务社会为本,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习社会的道德准则,逐步建立健全的道德观念,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7、变异原则:教育应以变异为原则,不断发展教育的内容,形式和组织的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一、什么是教学原则对于“什么是教学原则”这一问题的解释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我们比较赞同是以下这种理解: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和教学实践经验而制定的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参阅李允、周海银:《课程与教学原理》,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49页。
)对于这一概念我们的理解如下:教学原则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也是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引自张英彦:《教育学》,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36页。
)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一个由若干因素构成的复杂的过程,这些因素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矛盾,比如教师与学生、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能,这一些我们在课程中都有提到。
那么为了有效的调整这些关系,使教学活动向着既定的目标发展,人们提出了一些处理这些关系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这便是教学原则。
(参阅李允、周海银:《课程与教学原理》,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50页。
)教学原则是针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普遍矛盾而提出的,凡是教学活动都必须要遵循的要求。
二、确定教学原则的依据教学原则不是主观臆造的,是在一定依据上提出的,教学原则的确定主要依据以下几点:1.教学原则是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
(引自许高厚、张永祥:《普通教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第161页。
)正确的教学原则是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反映,受教学规律所制约。
从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时期,人们会提出不同的教学原则,但是教学原则虽是由人们提出的,反映了人们的主观愿望,但它并不是人们主观臆造的,(参阅许高厚、张永祥:《普通教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61页。
)人们提出某种教学原则,必须要考虑它是否符合教学规律的制约,因为科学的教学原则是对教学规律的本质反映。
(参阅王守恒、郑建林主编:《教育学基础》,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194页。
简述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的关系
简述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的关系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是教育教学领域两个重要概念。
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依据一定的规律和原则来进行,以实现学习者的有效学习。
教学规律是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客观存在的教学规律性现象;教学原则则是教学活动中指导实践的原则性要求。
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教学活动的基本理论体系。
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客观规律,是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许多师生实践活动的规律性特点。
它反映了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一系列规律性现象。
教学规律对于教学活动的规划和指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遗忘规律、巩固规律、归纳规律等,都是教学规律的具体表现。
教学规律以客观存在的方式展现,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是教学活动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教学原则是指导教学实践的原则性要求。
它体现了教育教学的价值观和指导思想,是教学者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准则。
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指导性、激励性和调节性的作用。
教学原则可以理解为一种教育管理学家、教学研究专家根据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类学科理论提出来,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和优化课堂教学的总结性准则。
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首先,教学规律是教学原则的理论基础。
教学规律的总结和分析为教学原则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教学规律的发现和研究为教学原则的指导和优化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持。
其次,教学原则是对教学规律的指导、概括和补充。
教学原则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规律的指导性原则,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高级形态,是在具体教学中制定和实施的指导性准则。
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互相交融,相辅相成,有机地构成了教学活动的基本理论体系。
教学规律是教学原则的基础,是教学原则的科学依据;而教学原则则是教学规律的具体体现和具体指导,是教学规律的实践导向。
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了教学活动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有效性。
总之,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学 第十二章 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有感染力;
(五)循序渐进性原则
1、含义
2、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严格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 联系。 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好习惯。
(六)、巩固性原则
你用什么方法记住:7.9
11.2
(四)、启发性原则
1、含义 2、基本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发扬教学民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1)、提问启发 首先提问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如讲“商品”这一概念 同学们知道哪些东西是商品?这些东西为什么是商品? 劳动产品都是商品吗?阳光、原始森林是商品吗? 其次,提问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已 知到未知。如学习“人民”这个概念 公民和人民仅一字之差,它们是不是一回事呢?如果不 是一回事,那它们又有哪些区别呢?
教 师
教
教与学辨证统一规律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辨 证统一规律 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知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 生
学 能力
教学影响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辨 证统一规律
教与学辨证统一规律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辨证统一规律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培养个性辨证统一的规律
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一)、教与学辨证统一规律(教学相长规律)
1、含义
指教与学作为教学过程的两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在对立统一中推动教学过程矛盾运动 不断向前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一百条建议》:“哪个学校里有一 位优秀的数学老师,数学就会成为学生最喜爱、最感兴趣 的学科,就会在许多学生身上发现杰出的数学才能。如果 学校里新来了一位有天才的生物教师,那么你等着瞧,两 年之后就会出现上十个禀赋高强的少年生物学家”
教育学知识点——教学原则
教育学知识点——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指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遵循的一套原则或准则,它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方针和方法。
教学原则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习效果,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教学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传授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的知识进行系统、科学的传授。
包括讲授的内容要具有逻辑性、系统性和层次性,以及讲授的方法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理解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这种理解能力不仅是对知识点的表面理解,还应包括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
3.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则: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引入案例分析、互动讨论、课堂游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4.相关性原则: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时,应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教师可以通过与实例结合、引入案例研究等方法,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5.激发思考的原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独立分析问题,不只是简单地接受知识点的灌输。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布置任务、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6.适应个体差异的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取差异化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当的教育与关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个性化教学。
7.培养能力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不仅注重知识传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解决问题、沟通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8.分层次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和需求,进行分层次的教学。
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分层次的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9.循序渐进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即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知识的讲解和教学。
这样可以使学生逐步建立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果。
教育学第十二章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教育学第十二章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教学规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客观的规律。
遵循教学规律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
教学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认知规律。
认知规律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对信息的接受、加工和理解的规律。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可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适合学生掌握的信息,并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次,发展规律。
发展规律是指学生在学习中个体差异的存在和发展规律。
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潜力是不同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个别化设计,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激励规律。
激励规律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规律。
通过合理的激励措施,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更加专心致志地学习。
最后,评价规律。
评价规律是指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规律。
评价应该客观公正,既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师应根据评价规律,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学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循序渐进原则。
教学活动应该按照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组织,由易到难地安排。
循序渐进原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其次,因材施教原则。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规律,教师应采取个别化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原则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再次,启发式教学原则。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通过提问或给出问题情境等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情感教育原则。
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和良好品德的教育活动。
教师应通过关心、理解和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第十二章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第二阶段:6 -12岁——儿岁——少年期——拉丁语学校(城市) 第四阶段:18-24岁——青年期——大学(王国或省部)
夸美纽斯不仅提出了统一的学制,而且为各级学校 规定了广泛的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P155)
夸美纽斯基于“泛智”思想,第一次提出了统一的 学校体系,打破了封建教育的等级限制,在西方教 育发展史上是个重大进步,也是夸美纽斯的巨大贡 献。各国的普及教育及公立学校制度,正是在此基 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1)它扩大了教育对象有利于普及教育; (2)教师面对众多的学生,工作兴趣大增,工作热 情高涨,从而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在学生方面,大群的伴侣在一起,可以互相激 励,互相帮助。
3.教育管理思想
国家的教育管理职权; 督学的职责; 校长的职责。
对夸美纽斯的评价
夸美纽斯既是一位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又是一位多 产的教育著作家。其中,
4.量力性原则
夸美纽斯反对经院主义教学的强迫性和不考虑学生 的接受能力。从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出发,在教育 史上首次提出量力性原则,对后世影响很大。他反 对给学生负担太重,一方面击中了时弊,另一方面 也反映了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
5.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
夸美纽斯要求教学工作要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理 解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循序渐进是与系统性紧 密联系的。他认为教学必须按照一定的秩序和阶段 逐渐发展,给予学生系统的、有联系的知识。 历史意义:夸美纽斯以其自然适应性原则,详细地 论述了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则,在总结前人经验 的基础上,第一个提出较为完整的教学原则体系, 为改革教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世界教育史上建 立了功绩。
《大教学论》是西方第一本独立形态的教育学著作;
教学基本理论、规律与原则
单向传递:师
生。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
信息的占有者,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
信息传授给学生,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信息传输。
双向传递:师
生。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过
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
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
充,交流彼此的知识、情感、体验。
教学的基本理论、规律和原则
用于处理外部事物的程序性知识, 相当于技能。 用于调控自身认知过程的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
教学的基本理论、规律和原则
第二节 教学过程的规律
一、教学过程的实质 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教学活动、教学过
程三者的内涵是一致的。 (一)教学过程是学生的一种特殊认识过程 共性:
教学的基本理论、规律和原则
特殊性: 1.认识目的的发展性 2.认识对象的间接性 3.有领导 4.简捷性
教学的基本理论、规律和原则
多向传递:教学中的交往并不限于师生的交 往互动,还包括生生交往互动。
教师
学生
学生
教学的基本理论、规律和原则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1.含义 2.学生的学习应以间接经验(书本知识)为主。知
识的丰富性与学习条件的有限性的矛盾决定了, 学生不可能重复人类全部实践道路,也不可能事 事亲自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经过精 心挑选编写的教材,能做到高速高效,具有简捷 性。
揭示性格
庸俗、虚荣
钱
势利、冷酷
教学的基本理论、规律和原则
教育学,无论就教育的理论或者教育的实践 来说,都还没有对人的个性——对他的创造 性力量和能力的培养,对理想、兴趣和爱好 的形成,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说在对年幼 儿童的教育上的缺点还不是特别地显眼,那 么在对少年的看法上,忽略人的个性则往往 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七十九)
教育学高频考点大教学原则
教育学高频考点大教学原则教育学中的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指导性原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
以下是教育学中的几个高频考点大教学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是指教学过程应该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2.教育因材施教原则教育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状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能,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能力和学习背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化指导和教学设计,帮助每个学生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
3.基于问题或情境的教学原则基于问题或情境的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创设逼真的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思考、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教与学的整合原则教与学的整合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教与学的一体化,将教学与学习相结合,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和融合。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
5.情感关怀原则情感关怀原则是指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和情感交流,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创造积极、和谐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个性成长。
教师应该尊重、理解和支持学生,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是教育学中的几个高频考点大教学原则。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这些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
教育学知识点之教学原则
教育学知识点之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教育学考试中的高频考点,重要考点之一。
其中包含了八个教学原则,每个教学原则的概念以及要求都要求掌握,对概念要进行深入理解。
通常这一部分的考试题型为全题型,即单选、多选、判断、简答、案例分析等。
尤其是考察主观题的地区的同学,这部分知识点更要认真准备,该部分是案例分析题的高频考点。
如果考察客观题常见的题型:一是围绕概念含义举事例选原则,二是结合概念考常见的俗语、词句,要求我们一一对应,在复习的时候要重点深入理解识记。
那么接下来就给大家详细讲解下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
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正确和灵活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发挥着一种重要的保障性作用,也是教师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常见的教学原则有如下: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传递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这一原则体现了教学与德育相联系。
这一部分常见的题就是和赫尔巴特的教学原则结合在一起。
在讲赫尔巴特时提到“教育性教学原则”,其实质就是认为教学都是具有一定教育性的,对人的思想品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正好和我国的这一原则相匹配。
除此之外,还会结合一些实例考察:例如教师在讲授背影这篇课文时,既要把基础的课文知识讲给学生,又要结合知识中父亲对孩子深切的爱传递给学生,这一事例就体现了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指要努力读书,让自已的才识过人,行万里路,是指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主要是通过书本知识来认识的,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而学生的具体实践实际操作是学生获得的直接经验,要把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起来。
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四十九分。
教学中贯彻教学整体协调原则的
基本要求:
(1)实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2)实现知识传授和发展智能及培养非认知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四十九分。
❖ 第一,教学过程简约性规律。 ❖ 第二,教和学相互依存的规律 ❖ 第三,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 ❖ 第四,教学要素的整体性规律 ❖ 第五,教学具有教育性的规律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四十九分。
第二节 教学原则的实质
❖ 一、教学原则 ❖ 含义: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的目的、反
生进行品德教育 (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
修养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四十九分。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 际的结合与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 以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与实 际的结合中理解与掌握知识,并学会 运用知识,从而解决教学中间接经验 与直接经验、学与用的矛盾。
理论联系实际。 (4)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知识质量的检查与评定。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四十九分。
七、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指教学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 发展,是他们能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 发展。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四十九分。
因素的统一。
(3)实现个别与全体发展的统一。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四十九分。
(十)启发创造原则
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 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能使学生在融会 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 的创造能力和创造人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一百条建议》:“哪个学校里有一 位优秀的数学老师,数学就会成为学生最喜爱、最感兴趣 的学科,就会在许多学生身上发现杰出的数学才能。如果 学校里新来了一位有天才的生物教师,那么你等着瞧,两 年之后就会出现上十个禀赋高强的少年生物学家”
2、要求
二、教学原则
概念 :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遵循教 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教学原则是从 属于教学目的,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其次 教学原则的确立有赖于人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 第三教学原则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形式的设计与运用起指导作用。
程
的
基 本
学生
要
素
教 知识
学 能力
教与学辨证统一规律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辨 证统一规律
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教学影响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辨 证统一规律
教与学辨证统一规律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辨证统一规律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培养个性辨证统一的规律
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一)、教与学辨证统一规律(教学相长规律)
1、含义
(四)、启发性原则
1、含义 2、基本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发扬教学民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1)、提问启发 首先提问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如讲“商品”这一概念
同学们知道哪些东西是商品?这些东西为什么是商品? 劳动产品都是商品吗?阳光、原始森林是商品吗?
其次,提问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已 知到未知。如学习“人民”这个概念
公民和人民仅一字之差,它们是不是一回事呢?如果不 是一回事,那它们又有哪些区别呢?
教与学辨证统一规 律
知识掌握与智能发 展 统一规律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1、含义 指教学既要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保证教学的 科学性,又要结合科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 及正确和科学的人生观教育。
案例:我国特级教师傅先蓉在教小学语课时注意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刘胡兰》
刘胡兰光荣地牺牲了,那年她 才 15岁
2、要求
(四)、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教书育人规律)
1、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
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 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 的目的”
他说:“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第斯多惠:“任何真正的教学莫不具有道德的力量”
第十二章 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规律是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一事物与他事 物之间,一种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 系。
教学规律是制教学中客观存在的、固有的、 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教学有其客观存 在的规律。教学符合它,就可取得好的效果,不 符合,效果就差。
教 教师
学
过
据悉,到1999年,中国697所普通高校催生了2100多 家科技型企业,销售收入267亿元,对社会回报为42亿 多元。
2、基本要求
(1)、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
(2)、教学要密切联系实际
(3)、适当补充乡土教材
(三)直观性原则
1、含义 指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通过实物、
直观教具和多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使学生对学 习对象获得生动鲜明的感性认识,为学生掌握理性 知识,发展智力创造条件。 2、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恰当选择直观手段。 直观与讲解相结合。 直观要与启发学生思维相结合 指导学生自制直观教具
2、要求
(1)、学生的认识以间接经验为主
(2)、不能忽视直接经验
(三)、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统一规律
1、含义 教学过程中,学生成长的两个主要要素知识与智能是相互
联系、相互制约、统一发展的。
知识剧增: 电脑自产生以来不到30年已更新了4代。若 把公元前人类积累的知识量称为1,则1750年增为2倍, 1900年增为4倍,1960年增为16倍。
2、要求 (1)、教师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学生是教育对象,又是学习主体
(3)、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辨证统一
(二)、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辨证统一规律
1、含义 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作为两种课程内容和认识的两
个来源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缺少任何一方面, 教学都是不完整的。
2、基本要求
(1)、传授科学知识,发挥科学本身的教育力量 (2)、寓思想性于科学性之中 (3)、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含义
要求教师要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导,保证理论教 学的系统性、科学性、逻辑性和完整性,引导学生 学懂并运用知识于实际,学会基本技能,培养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原则的依据
教学原则是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它来源 于教学实践,又指导教学实践。
教学原则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它既有客观规
律,又有时代特征。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教学教育性规律
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学
直观性原则
原
启发性原则
则
循序渐进原则
巩固性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间接经验与直接 经验辨证统一规 律
资料:美国一个合格的整形医生从医学院毕业后, 要 先做5年普通外科医生,再做3年整形住院医生, 此时还不能独立行医,要再参加全国的美容整形资格 考试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我国七所著 名高校于2000年9月正式开设了诊所式法律教育课程。 这门课程没有固定课本,也不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
学生到校外的律师事务所、公检法机关、街道社区 去实际办案,模拟训练,然后回来就某些问题与老师 讨论,或老师就某些问题对学生提问,引导学生作答。
如上《鱼》一课时,教师事先在水盆里放了一条 活鲫鱼,让学生仔细观察鱼的形状、鱼的表面、背 鳍、胸鳍和尾鳍。然后,问学生各种鳍的作用是什 么?学生一下给问住了。这时,教师用剪刀把鱼的 尾鳍剪掉,结果学生发现鳍剪掉,鱼只能一动不动躺在水里喘气。通 过观察,学生明白了各种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