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想串起生活的珍珠.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惟能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惟吾所施。”
“形得而神自来焉”,一篇文学作品,思想是统帅,是灵魂。秦牧在《散文创作谈》中说:“散文虽散而不乱,全靠思想把那一切的材料统一起来,用一根思想的线串起生活的珍珠,珍珠才不会遍地乱滚,这才成其为整齐的珠串。”所以我们读文章需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透过诗情画意般的生活情感深入体会文章的深邃睿智的思想神韵。
苏教版高中教材选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散文篇章,教学中强调引导学生细细咀嚼,揣摩散文语言的精准性、生动性和传神性。我认为,品味语言固然可以获得美的感受,更重要的是抓住思想,理清结构,突破散乱的形,辨明凝聚的神。
必修一“谛听天籁”板块选了高建群的《西地平线上》。作者以时间为顺序按行踪叙述了三次令人震撼的落日。按照秦牧老师的比喻,我把这三次落日看成是三颗珍珠,三次落日的不同特征正是珍珠散发的异彩。那么,是什么串起了珍珠?思想神韵深邃在哪里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三颗珍珠。
作者在定西高原看到第一次落日,第二小节通过颜色形状的描写呈现出一轮又大又圆似红纸般柔和、美丽、静谧的落日,作者说他惊呆了,那是因为他看到了静穆的伟大,震撼人心。第五小节落日动起来了,跳跃着、颤抖着降落,先纹丝不动,突然颤抖两下,往下一跃,似调皮的孩儿恋恋不舍。文中正是运用了拟人手法表现落日沉下一半时的景象:依恋、慈爱、不愿离去。待到我们揉揉眼睛想看得更真切时,它已经消失。原来落日的依恋是为了生命最后的绚丽绽放。这由静到动的无言的辉煌给作者带来奇异的感觉,恍若一场梦境。这颗珍珠散发了奔放壮丽之美。
第二次落日的描写在罗布淖尔荒原,作者侧重背景描写。这个地方是无人区,荒凉空旷,瘴气雾霭弥漫。落日像一枚灰白色的硬币冷冷地不死不活地停驻在天空。作者感觉好像走入地狱,走入鬼蜮,恐惧压抑一起袭来。司机为了缓解这种压抑放起了音乐。可偏偏是《泰坦尼克号》的曲调,凄凉盖过优美,给人梦幻般的死亡感觉。作者通过环境的描写,音乐的渲染,营造不祥之感。死气沉沉谈不上美,作者运用对比展现了辉煌震撼的一幕:血红的落日停滞眼前。人们的脸在落日的回光返照中泛着红光。这让我想到了凤凰涅槃,直面死亡,浴火重生,这种极地死寂中的震撼力散发了崇高、庄严、神圣之美。
第三次落日是在阿勒泰草原看到的,没有直接描写落日而是写火烧云,灿烂、热烈、夸张。这时的落日就充当了魔术师“在云的背后挥舞着魔杖”。作者展开联想,想到匈奴民族、成吉思汗。在英雄面前,作者感到“多么的卑微”“多么的平庸”,由此感叹自然的伟大,民族的伟大。可是,不管曾经多么惊世骇俗,伟大辉煌的民族像落日一样消亡了,只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感谢落日,平庸之中让作者看到这颗珍珠散发出历史沧桑悲壮之美。
三次落日,让作者有了不同层次的美的感悟,文中有句话“世间有大美”就是本文的神,串起了奔放壮丽美、庄严神圣美、沧桑悲壮美。思想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在西部的雄伟景致中,作者看到了西部的精神和神韵。
阅读鉴赏散文不只是赏景、品言,更要用心。要用自己的“心”去发现“散文的心”,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智慧去解读“作者心灵弹奏的歌声”。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