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案例研究》课题中期报告(漳州台商投资区东山小学林妙真)
(语文)中期研究工作报告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的研究》中期研究工作报告大庙中心小学王帅英《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的研究》是我校申报的承德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
在全体参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工作已开展一年的时间,现将立项以来课题研究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前期回顾1、完善制度,为课题研究铺路奠基。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在师资力量薄弱的条件下,我校始终克服苦难坚持走科教兴校之路,从未间断科研工作。
在本课题立项之初,我校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变动,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有效开展,我校特别在人员紧缺,工作繁重的情况下,成立了科研室,组织人员,明确分工,全员参与并制定了教研、科研工作制度,严格按制度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
2、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拓宽思路。
自课题研究之始,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通过书籍、网络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
主抓科研的的业务领导定期或不定期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
参研人员认真学习并撰写随笔和心得体会,并将此列入学期末的考核项目之中。
同时,加强校本教研的力度是我校年度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并通过课题研究激励教师将自己的研究学习心得撰写为论文和案例,作为研究成果。
3、实践学习,为课题研究开阔眼界。
实践学习是将理论内化吸收的一个良好方式。
为了让课题研究成员更有目的性的开展研究,我校积极参与区市组织的各项优秀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从中吸取经验,学习长处,为自身的课题研究积经验。
4、明确思路,为课题研究指明方向。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的探索、提炼,最终明确了“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宏观提炼---实践验证---完善总结---推广应用”的研究思路。
“理论学习”是基础,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作基石,能让我们站的更高看得更远,让课题研究更有价值。
“实践探索”是内化理论的最好办法,任何高深的理论没有实践的支撑都会是一纸空谈。
“实践探索”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吸收内化理论知识的途径,更是探求一条适合农村小学课题研究的途径的最佳方法。
【原创】“指导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研究”课题第一阶段课题阶段小结
“指导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研究”课题第一阶段课题阶段小结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于2020年9月份确定进行“指导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通过一学期的实验研究,现把第一阶段的课题研究小结如下:一、课题的实施(一)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
对此项研究课题,学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校长亲自挂帅,负责课题的领导和研究指导工作。
课题领导小组对课题研究制定了相关的制度,比如:每个月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都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会,总结前段工作,布置下一步任务;总结成功的经验,查找不足,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再比如:学习与反思的制度。
要求课题研究人员要不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指导课题实践;要不断反思自己的研究行动,总结、提炼、升华。
(二)重视研究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实验教师的研究水平。
1、加强培训。
培训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①对认识实验课题的意义,以及理论与实践价值的培训。
其目的在于让实验教师明确他们所承担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的研究欲望,明确课题研究的任务与目标,使他们有明确的奋斗方向,能遵守严格的工作要求。
②对基本科研理论与科研方法的培训。
帮助教师提升科研理论水平,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为课题研究提供技术性的支持。
③对研究内容相关理论的培训。
帮助教师提升对“指导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研究”的理论认识,开拓视野,放飞思想,丰富语言积累的方法与途径,使课题研究深入、有机地展开。
④对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培训。
教师科研源于常规教学,与常规教学水乳相融,同步进行。
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势必会拉动课题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所以搞课题研究,更要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以教师的发展促进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
2、加强学习与反思,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学习的形式多样,重在效果,重在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因。
应该说目前学校在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的感召下,学校学习氛围浓郁,教师的学习欲望强烈,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每人都积极自学。
《运用汉字学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效率的研究》课题实验中期报告
晋江市东石镇金山小学《运用汉字学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效率研究》课题实验中期报告本课题自2011年5月开题实验以来,在泉州市教育科研室刘香芹老师及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科研室郭琪琅主任的指导与引领下,课题组围绕着实验目标,扎实按《运用汉字学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效率的研究》课题方案的步骤,不断完善实验手段,改进研究方法,取得了预期的实验效果。
根据《关于开展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中期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现把本课题实验情况报告如下:一、课题的提出2011年4月20日至2011年4月21日,有幸前往晋江市实验小学参加“泉州市小学语文教科研课题研讨会暨《基于汉语、汉字科学的小语教学科学化研究》课题开题会”研讨活动,聆听了省普教室小语专家、省小语会理事长丁和如女士、集美大学教师教育研究学院教授金文伟及泉州市教科所刘香芹老师在研讨活动中的介绍。
学习了由厦门市集美小学叶秀萍老师、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张旭莹老师、鲤城侨星中心小学伍明珠老师、晋江实验小学王万致老师和庄秋红老师带来的不一样的汉字科学课堂,我们被深深地震撼了:身为语文老师,年轻的有的才刚踏出大学校门,有经验的已经从事了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但一样的是,大家都不知道自己一直在进行着一种自己也不曾认识到的错误的教学(有些汉字的分析方法)。
研讨活动中,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金文伟指出:这五节课都比较充分地体现了课题研讨的新理念,特别是在识字教学的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识字教学科学化的基础是依据汉字科学来解析字的形音义,使学生不仅学到了汉字科学知识,而且极大地提高识字效率。
这五节课都用到了溯源分析法来解析楷体字,展示了古代汉字的“字形义”,如“雨、串、户、酉、羞、马、隹、贯、宜、初、眉、斗、即、寒”等字。
再来是在运用汉字的系统性上,将课文众多形声字归类识记,然后再总结某字的构字系统,并带出一串字,实现了教学一个生字,懂得一串生字的效果,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一、中期报告要点: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存在问题、重要变更、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
课题研究工作主要进展:自本课题立项以来,在各级领导正确指导下,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积极参与下,课题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参加小课题研究的教师态度端正,目标明确,积极参与本研究工作,现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本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总结如下:第一阶段:(20XX.9-20XX.2)动员学习阶段1.成立课题小组,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营造研究氛围。
2.每月一次课题研讨会,小组成员进行阶段性学习交流活动。
要求:根据阶段任务,全员汇报取得的成果,集体讨论,整理汇编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3.小组成员平日在教学中能结合小课题进行研究,并及时进行反思,重视对教学反思的积累和总结,撰写案例。
第二阶段:实施开展阶段(20XX.3-20XX.3)按计划全面实施方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
1.全面开展课题的研究活动。
(1)在中期研究中,以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及学生综合性活动课堂教学为基础,深入调查、分析谈论总结等活动,将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理论提升。
(2)课题组为进一步探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综合性教学的方法,开展了参与教师每人一节公开课,为课题研究积累经验与素材。
(3)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论文、随笔、案例。
2.研究中注意收集和积累有关的信息。
把课题研究与校本研修紧密的结合起来,通过校本研修和常规教研活动,重视学习和引用在课改中涌现出来的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好的经验,重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合作精神。
3.完成本课题的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整理总结阶段(20XX.3-20XX.6)(1)研究教师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收集,形成综合性学习研究成果,并且用不同的形式展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成果,形成有特色、较为科学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案,教师论文集,学生资料袋。
(2)学校开展科研表彰、总结大会,表彰优秀科研教师。
(3)深入总结研究内容,形成结题报告,并使科研成果长期融入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利用课堂小练笔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中期报告
“利用课堂小练笔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中期报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实施,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要想使学生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一个学期单凭课本上每单元规定的那六七篇作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除了要抓好“长线结合”外,还要抓好“短线结合”,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尽量以多样化、综合性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轻松地找到可以动口、下笔的“切入点”。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由被动作文变为主动作文,乐于作文。
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一)积极挖掘文本资源,找准练笔的切入点。
1.插图练笔在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的插图。
这些插图除了有趣味性、直观性、教育性等作用外,还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素材。
教学时,教师可抓住插图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把静止的画面变成鲜活灵动的形象。
如《可贵的沉默》一文,有两幅插图,一幅是描绘孩子们争先汇报自己的生日情况,他们“得意洋洋”的表情跃然纸上,课文里也有文字具体地介绍,另外一幅插图的孩子们与之前“兴高采烈”的模样形成鲜明对比,是描绘孩子们经老师教育后,表现得内疚、自责、惭愧,且每个人物的表情、动作也不一样,课文也没有具体地把当时的场面描绘出来,这是一个很好的练笔机会。
结合单元的作文要求,要学生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于是老师就能利用这幅插图作为小练笔的切入点,让学生练习细致地描绘人物的动作、表情,从而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样做,还能把单元的习作难度分散,降低了学生单元作文的难度。
2.模仿练笔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
它们在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情感魅力感染读者的同时,更以其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生动的表达、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习作的范本。
【原创】“指导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原创】“指导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指导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自从《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在繁荣的背后出现了不少值得忧思的现象,其中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语言运用训练的削弱。
教学中,很多教师重视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而语言训练的内容越来越少。
我们很难看到老师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词写字,也很难看到老师切出大块时间进行默读、复述、背诵等训练。
即使有这样的训练,也往往因过分强调了自主,而使得训练不到位;过分强调想怎么想就怎么说,缺乏表达的规范性。
说写的交流,只重视内容的反馈,忽略了语言的形式,且经常得不到时间的保证;教学中逐渐淡化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一)我校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现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积累运用训练,没有引起多数老师的重视。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课文内容繁琐的分析,而忽视了对语言文字的训练:只注重“理解语言”训练,而忽视了“积累、表达、运用”的训练。
学生语言文字积累运用十分欠缺。
1、虚化知识与能力目标。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认识上的片面和观念上的偏差,不少教师在教学预设时把目标设置得过高、过多、过虚,尤其是知识与能力目标设置不明,导致实施过程中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或被冲淡、或被虚化、或遭失落,特别是最应该落实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没有得到落实,一堂课下来,看不出有什么教学效果,连起码的一课一得都达不到,课堂教学“像雾像雨又像风”,看不出是什么课,是哪一教时的课,教学活动失去了认知的支撑,失去了明确的目标。
2、回避训练。
“训练”曾经作为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独霸天下几十年,然由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刻意回避“训练”一词,频繁出现的是“感悟、体验、感悟”等说法,强调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三维目标的落实,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于是,有的教师认为“感悟”是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和归宿点,把引导学生“有所感、有所悟”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课堂上很少进行,甚至不再进行“训练”,认为它是“工具性”的化身,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相左,与感悟、体验对立。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附件4驻马店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期报告课题批准号ZJKYKT2015-399课题名称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课题负责人鲁瑞所在单位正阳县汝南埠镇余楼小学填表日期2015年6月驻马店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2015年3月中期检查活动提示:中期检查活动主要是分析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研讨课题研究的可持续性,重点是反思、归纳、深化、细化。
5.作文教学的评议、修改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作文教学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了一个舞台,尤其是在作文评讲课上,我们让学生谈自己的见解、修改意见,不仅对作文是一大促进,同时更训练了他们的“口耳”功夫,真可谓一举两得。
6.创设生活情境,进行指导性训练训练培养的最终目标还是得让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为了让学生能更有效地训练并运用,我们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中尤其加强了创设情境进行指导性方式。
如:①你的一位同学病了,你去看望他,你如何对他说?②你家里来了一位客人,而此时又只有你一个人在家,你这时如何得体地做好小主人?③你在街上碰到了一位你几年未见的小学老师,你如何和他交流?④你乘车回家,售票员认为你没买票,你怎么解释……我们尽可能地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小情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关注力极高,而且有部分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小情景“无言以对”的情形给了一个引导或某种形式上的示范,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水平。
7.走进生活,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老师的引导、讲解已让很多的学生开始有意识地关注自己言行,而且水平提高极快,在一定的时期,我们有组织地让学生走上街头,来到社区。
根据学生意愿,我们组织了:①小记者在行动。
小记者们采访医院院长、民营企业家、退休教师、学校校长、街头小贩等,让学生不仅了解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更让他们得到了一次社交水平的展示与锻炼。
②探访福利院老人。
每年由学校组织学生代表到我镇的福利院听老战士讲故事,采访老人,和老人谈心等诸多活动。
③购物讲价。
学生几个人一组上街和服装店老板讲价钱。
小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小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自2016年经教育部十三五规划总课题组审批立项以来,已经将近一年,我们以语文教材为依托,开展实践活动,让活动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拓展视野。
自从语文实践活动这个新生命悄然来到我们身边之后,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教师有了创造的新空间,让孩子们走出了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探索、体验、创造……学生们渴望的是丰富多彩的课堂。
大量的信息、丰富的活动、美丽的大自然,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
将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有创意地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轻松地由厌学变为乐学,取得了初步成果。
一、研究目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以生活世界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智能,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
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发展学生的智能优势和个性特长;依据创新教育相关理论,以培养创新智能为主线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了解儿童的生活,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运用教育改革的基本理论总结语文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
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针,落实教育方针为依据,推动教育教学为宗旨,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觉悟的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
以全新的设计理念,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开拓学生视野,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性。
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单一的以知识接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
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二、按照学段、年级合理安排语文实践活动内容1、掌握教材中综合性学习的编排体系。
纵观我们所使用的苏教版课程教科书,不难发现,教材都十分重视综合性学习,但是在不同的学段出现的次数、呈现的方式和内容都不同。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2007-11-29 17:35:21|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构建和谐语文课堂文化研究”中期报告漳州市龙海海澄中心小学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无论是传统课堂教学,还是注入现代教学媒体的新课堂,其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融洽,不仅可以反映出教育者的理念,还能反映出师生在课堂上的一种生存状态。
马克思在谈到教育质量时认为,“未来社会的最高目标和使命,就是要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和谐而全面的发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出的,倡导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人文性教学。
改革为了发展,发展追求和谐。
为此,我们确立了“构建和谐语文课堂文化的研究”这一子课题。
二、研究目标及预期研究成果以人为本,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民主、平等,开放、愉悦的和谐语文课堂。
用最朴实的方法,用一支粉笔、一张嘴,用教师的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浓厚兴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谐的课堂,体现“以人为本”,倡导人文性教学。
和谐的语文课堂文化,是立体的、开放的、多元的。
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方式自由,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在语文课堂中获得当家作主的感觉.2、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体现策略性的交流技巧和平等、和谐、愉悦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的心理安全感。
3、体现唤醒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不断地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4、体现课堂评价的关注点由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学生的“配合”程度,转向师生对话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精神家园.四、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1、课题研究的方法文献研究法《语文课程标准》、《素质教育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等系统书刊是我们需要广泛涉猎的理论营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艺术探究》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艺术探究》中期报告一、课题概要近期查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方面的资料,我们发现教育界对教学语言的研究还是相当多的,而对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研究甚至更少。
且这类文章多为感悟性的小文章,成系统性和具权威性的文章很少。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重要的课堂资源,课堂教学的成功离不开教师言语的成功。
但现阶段一些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语言状况却不容乐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乏规范性、准确性、情感性、激励性、反馈性和多样性等方面的问题,使教学效率大打折扣。
因此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们将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教学用语为例,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并从教师的“导入语”、“评价语”等方面进行艺术探究,以取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与意义教师的教学语言是重要的课堂资源,课堂教学的成功离不开教师言语的成功。
但现阶段一些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语言状况却不容乐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乏规范性、准确性、情感性、激励性、反馈性和多样性等方面的问题,使教学效率大打折扣,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既有思想认识上的偏茎,也有教师内在素质上的欠缺。
因此对本课题的探究是一项非常迫切且必要的研究。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我们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能力的重要性。
无论是在课程改革前,还是改革后,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认识总是存在着一些误区。
在课程改革前,人们普通把课堂教学语言仅仅狭隘地理解为教师传授课本知识的语言。
而在课程改革之后,人们开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岌岌可危,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不再被重视,甚至出现了“隐退”的趋势。
通过本论文,希望能够有助于改变这些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
同时也希望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能力。
本论文强调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通过国内外文献的综述,语文教师的问卷调查,本论文将从导入语、提问语和评价语等方面进行艺术探究,这些探究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是一些或有裨益的参考。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第一篇:小学语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去年的小课题研究,我们探索了阅读教学中多种文体教学“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策略。
为了继承和发展教学研究的成果,更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理念,扩大阅读量,本学期我们针对“群文阅读”进行了实践研究。
群文阅读教学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
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一、目前阅读教学问题分析 1.主要问题(1)从教学目标看,缺少对规律的梳理和提炼。
教师虽然能够从文本中找出语言文字训练点,并通过比较恰当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进行学习和运用,但是,由于对课文的关注点较多多,不舍得删减教师认为比较有益的知识,为此,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比重仍然较大,对于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探究语言运用的规律的实践少之又少。
(2)从教学内容看,缺少对文本的重组和加工。
伴随着教师对课程标准关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理解和不断深化,教学的关注点越来越零散细小,知识点之间越来越割裂,训练点越来越复杂,忽视了对于文本表达规律的理解,忽视了文本的整体性,忽视了课内外结合。
(3)从教学总量看,缺少对课内外阅读的指导。
语文教学是实践性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应该立足于学生的阅读。
纵观现有的阅读教学,教师仍然紧盯教材、落实教参、深化习题,极大地滞后于语文课程标准的课标的要求,滞后于学生对语文文字学习的需求。
2.问题分析(1)伴随着课程标准的深入落实,教师对于课标的解读越来越明晰,对于语言文字运用越来越重视。
于是,针对文本的语言文字运用指导也不断细化,读用迁移的教学策略遍布课堂。
这样的频频训练,极大地肢解了教材,忽视了教材的整体性,忽视了语言学习的规律性。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篇一」20xx年3月,我的小课题——《不一样教学资料的语文高效课堂研究》正式申报。
从申报至今,已经过去了3个月了,回顾这段时间我针对这个小课题开展的系列工作,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课题研究进展情景1.研究的目标(1)提高不一样教学资料的课堂效率,异常是让学生颇为头疼的文言文,考试过程中失分较多的诗歌鉴赏题、语言运用题以及现代文阅读题和作文。
(2)重在教授答题技巧与作答规范。
(3)经过在课堂教学中主动添加学生感兴趣的因素,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热情,把复杂问题简单化2.课题研究的资料(1)如何尝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思维的兴趣,构建高效的课堂提问艺术,让学生乐学、乐问,展开较有计划的实践研究。
(2)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
对于我任教的两个教学班语文学困生来说,任课教师更应当加强学法指导。
当他们在学习中遭受挫折和失败时,需要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和方法点拔,及时进行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当他在学习上或行为中出现“闪光点”时,哪怕是课堂上或课下出现的点滴提高,我们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们体会到信赖、满意、亲切的情感,从而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以满腔热情投身到学习中来,增强向优生转化的信心和勇气。
(3)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在高一阶段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变紧张压抑的被动理解知识为简便愉快的主动学习知识,提高每一位学困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困生都能进取投身语文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来。
3.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
主要是从近几年大型考试以及高考等命题质量很高的试卷中选取定性训练题目,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准确把握研究发展的趋势。
(2)调查研究法。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使转化语文学困生的措施更加切合实际,更加富有成效。
12012002《构建基于实践的小语阅读教学有效模式的行动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12012002《构建基于实践的小语阅读教学有效模式的行动研究》中期总结报告福州金山小学执笔人:卢秀贞根据闽教研[2012]073号文件精神,“基于语文实践的有效教学模式研究”,我校申报了子课题《构建基于实践的小语阅读教学有效模式的行动研究》,研究已经进行一个多学期了,现将课题进展进行梳理,总结如下:一、聚焦问题。
根据我校的总课题,各年级组制定了各自的研究方向。
低年级组以第二册24课《画家乡》这必选课例,以《美丽的小路》、《玲玲的画》为自选课例,共同探讨“培养小学生大胆大方大声朗读的良好习惯”和“知道小学生应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以及“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喜爱朗读、积累词语的情感和积极性”的教学方法。
中年级组以第八册16课《母鸡》为必选课例,以《女娲补天》和《鱼游到了纸上》为自选课例,共同探讨“以读为主,读中体会关键词句在句段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概括段落主要内容”,以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和感情色彩”“积累文本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有效教学方法。
高年级以第九册第六课《梅花魂》为必选课例,以《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为自选課例,共同探讨“以读为主,读思、读写、读说”和“阅读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教学模式。
选择以“读”为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因为:1、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在一节课里讲的时间,不应超过5至7分钟。
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很多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只有通过多次会面才学得真切,记得牢靠;才不会翻来覆去老使唤那几百个词语,要不就生造、堆砌;各种章句结构,各种内容安排,也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见多识广,…取之左右逢其源‟。
”他还说过:“看别人的文章就能悟出作文之道,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前后照应、口气软硬、何处要整齐、何处要变化,全部可以从别人的文章里学来。
《通过细读文本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实践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通过细读文本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实践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2014年10月以来,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指导下,我和学校部分语文教师开展《通过细读文本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进行文本细读教学策略、方法、手段的探索性实验,通过两年多的课题研究和实践探索活动,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我们在教育理念、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手段、科研能力等等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改变。
现根据课题研究的阶段安排,对本课题的中期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一、健全机构,完善管理本课题组于2014年10月20日举行了课题开题仪式。
开题会议上,特邀西夏区教育局涂焕应副局长及教研员杨馨凤、刘建青等组成的专家组,对该课题进行开题论证。
完善了组织机构,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指导课题的顺利进行。
吸纳了学校自治区骨干教师1名,西夏区骨干教师3名及学校教学能手2人,组成了一支科研能力强、服务意识浓的研究团队。
二、课题保证措施有效,研究工作扎实开展1.上级重视、学校支持,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裕的研究条件自本课题2014年10月申报立项之后,学校领导班子召开专题会议,统一部署安排,落实各项研究任务。
西夏区教育局局长、教研员和学校领导非常关心、重视课题的研究,积极宣传,创设条件、保障课题组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学校领导多次与课题负责人、主持人及课题组教师共同学习有关教育书籍(包括理论、原著、教育家故事)、报刊等,搜集整理了大量的资料,对教师制定的计划、方案认真分析、琢磨,积极研讨,修改论证,把握研究方向。
其次,选派课题组主持人员王渊荣、龚小琳、彭宁霞等多位老师到广州、北京等地参加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课题研究方面的培训。
另外,借助网络资源,为课题组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多媒体学习资料和教学实践资料。
所有的这一切,充分保证了本课题实施的顺利进行。
2.认真进行课题培训,确保课题研究质量为了确保研究任务的顺利进行,学校聘请专家来校对课题组及全校教师进行了《怎样做课题研究》的专题培训,并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定期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知识,各位成员也明确了工作职责和具体任务,在深入调查教学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完成了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及师文本细读现状的调查问卷分析报告,掌握了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探究与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探究与研究》课题中期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传统语文教学是“独白”式教育,它忠诚于学科,却背弃了学生;进行着表演,却没有了观众;体现了权利,却忘记了民主;追求着效率,却忘记了意义。
针对这种弊端,依据教育交往理论,新课标精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的过程。
”教学其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它也是师生与文本的一种相互作用的对话。
这种互动对话作为阅读教学的新形态,既昭示着民主和平等,也张扬着个性和人性,更凸显着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剥去自己的知识权威的面具,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与交流中给学生以智慧、情感的启迪,形成积极的人际交往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对话中,师生双方都是作为完整的人而随时随地地进行面对面、心对心的沟通,不存在谁高谁低、谁制服谁的现象。
师生双方通过交谈,各自的情感与理性、直觉与感觉、思想与行动、知识与经验都时时展现在对方面前,在相互对话与理解中接纳对方,获得了沟通和共享。
体验就是在这样一种对话关系和情境中生成的,而我们的教育正是要将广阔的对话环境、愉悦的对话氛围提供给学生,引导他们发展广泛的对话关系,从中激活、生成乃至升华体验,实现师生的生命建构与人格成长。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阅读教学更是对话的过程,是每个个体运用自我的期待视野同文本撞击的过程。
语文课堂的“对话”其实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网络结构。
即:学生-文本、教师-学生、教师-文本、学生-学生,内隐的,还有教材编者的参与。
在这一结构中,我想学生个体与文本的对话是关键。
因为读书就是对话,是人的第一生活与其第二生活的对话,这样的读书才是灵动的,读来令人兴致盎然的。
这样的对话会丰富人的第一生活,触动人的思想和灵魂,实现人本回归既品读课文,也品读人生。
三.课题实施预定目标:1、通过对对话教学理论的实践与研究,在课堂上形成开放的、民主的、平等的、对话的教学氛围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2、通过对话教学的研究活动,把学生培植成能动的、创造的、富有对话理性和健康心理的现代人,让学生通过对话生成个性,并能在启发式的、探索式的对话中获得主体性的发展。
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应用
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应用发布时间:2022-05-30T07:31:58.00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2月3期作者:林振杰[导读] 根据时代的发展背景可以看出,小学语文高级阶段的教学观念已经逐渐发生了变化。
林振杰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南胜中心小学363701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背景可以看出,小学语文高级阶段的教学观念已经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新形式下,教师需要转变观念,调整方向,注重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初衷,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字运用当学生学习语文时,他们可以通过阅读获得外部信息,更好地了解世界。
同时教师也应该意识到,这是一个锻炼学生思维的过程。
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提高学生对语言的使用、理解和实践能力,尽量引入有效的策略,让学生轻松、从容地使用“语言”。
一、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教学的现状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不仅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也限制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
经过调查可以看出,语文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一)主体地位不明新课程改革标准背景下,明确指出学生在课堂上要呈现出主体地位,教师成为引领者,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
同理,阅读教学的出现也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锻炼,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可以良好的应用文字,促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了解文字的运用道理。
但是目前的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教师都是以讲授知识为主,让学生积累大量的知识。
学生片面性的认为知识是重点,也是难点,时间久了,学生还会感到所学的内容枯燥无味。
这种观念一旦产生,教师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会难上加难。
再加上阅读课堂,一旦教师过于注重个人讲解,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学生就处于被动学习,这与新课改的理念不相符合。
(二)思维单一高年级阅读教学会提高学生的文字应用能力,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锻炼思维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合理应用文字,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农村学生语文课堂语言表单能力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堂语言表达能力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一、课题简介1、课题由来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语言表达能力的欠佳状况一直困扰着我们许多一线语文教师。
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容乐观,不能说完整的话语、规范的语句,更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尤其是上公开课的时候由于学生语言表达的残缺断篇,语言内容的肤浅和不着边际常令课堂教学陷入尴尬异常的境地。
这一现状直接影响了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进步。
因此,为了改变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欠佳的现状,让学生的语言表达积极性得以提高,让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规范性增强,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有内涵,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并且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去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我们的课题也应运而生。
2、课题界定农村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表达能力能力,就是课堂上小学生在对教师提出问题理解的基础上,联系文本或者已有素材储备再通过自己组织语言进行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因此要提高小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能力,就要从提高小学生对教师提出问题的理解能力、小学生联系文本或者生活素材的能力,以及小学生组织语言表达能力三方面来入手。
3、研究目标农村小学生对教师提出问题的理解关键在于听懂教师的提问,听懂教师的提出问题的指向和内涵;农村小学生联系文本和生活素材的关键就在于学生在从教师提出的问题中提取到关键信息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再到文本中或者自己已有的生活素材或者书本所学素材中去寻求有用信息;农村小学生组织语言表达在这里就是学生将在各种素材中寻求到的有用信息,按照自己的表达习惯组织成语言口头表述给老师听。
4、研究内容(1)、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2)、影响农村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现状的因素(3)、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堂的语言表达能力二、研究情况1、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现状的调查课题研究开题之后,课题组成员就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就学生语文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观察,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佳主要表现为:课堂上举手不积极,不举手或很少举手;举手回答问题的时候,学生语言吞吞吐吐,言语呈现碎片化,逻辑性差;回答问题的时候学生的声音、姿势不自然,给其他听众以不舒服的感觉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PKTY14129——
《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案例研究》
课题中期总结报告
漳州台商投资区东山小学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督查报告》显示,从整体水平来看,小学生语文合格率比数学科逊色多,尤其农村小学语文更甚,这是为什么?
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
倾向于表达能力培养是多数发达国家母语课程的取向。
日本非常明确地认定“国语教育首先是言语教育,其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美、英、法等国家在其母语课程标准一类的文件中也非常明显地体现出了以言语表达为重的倾向。
然而我国的语文课程却将始终坚持阅读为重点的课程取向,语文课用于阅读的时间占了四分之三,而运用表达教学时间不足四分之一,造成语文课程“阅读”和“表达”教学时间的结构性失调。
可以说以阅读为重点的课程取向与培养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课程目标是不相称的,这也是造成大多数学生“语文不过关”的直接原因。
现在社会各界对语文课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学生表达能力不过关,而语文课却将大量时间花费在效率很低的“文本讲读”上,始终没有将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作为语文课程的重点。
30多年前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十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于学本国语言,却大多数不过关”。
如果语文课不改变“讲课文”为主的课程形态,那么可以预见,再过30年我们的学生语言能力还可能过不了关。
语文课程必须调整课时结构,“均衡读写”,建构“理解”和“表达”并重,并且适当朝向“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结构。
评价一堂语文课是否有效,其核心指标主要不是看教师“教”得怎样,而是应该看学生学得如何。
丰富学生语汇是发展学生语言,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基础工作,很多教师对此认识不足,对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训练的技能和熟练技巧的培养不够。
因此,对《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案例研究》的课题研究势在必行,尤其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尤其重要,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首先,案例研究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研究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促使教师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的足与不足;然后,案例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实践+反思”的过程,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从而提升专业能力;最后,案例研究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进行参与式校本培训提供有效途径和手段。
通过对“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相关教学案例的分析、
研究、学习、运用,构建一套具有系统性、实践性、操作性的教学体系,将在根本上对教师起到一个关键性的引领作用,进而促进教师教学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理论学习和青年教师的培养成长。
二、研究方法
1.理论学习法:培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相关理论,撰写学习笔记
2.揣摩模仿法:研究名师“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教学案例,进行案例分析
3.行动研究法:教师运用教学策略进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探究教学,上研讨课,写教学反思
4.归纳总结法:开主题讲座,撰写教学论文,写研究报告
三、研究内容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所以,语文课程目标的确定、内容的设计都要紧紧围绕“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突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变传统的“学课文”为“学语言”,变“重感悟”为“重运用”。
语文教学只有转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在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上,崔峦将其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
“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
因此,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课题研究的内容包括:
1.名师“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策略
2.构建各学段“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体系
低年段:主要是识字学词,运用词语说话、写话,抓住常用句式、有特点的句式进行迁移运用。
中年段:识字学词+通过朗读,把握课文内容,掌握(了解、运用)关键词句和段落层次。
高年段:读通课文,了解内容+理清脉络,结合文本的内容、语言、段式、文章的写法,设计灵活多样的小练笔。
3.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4.构建“读写均衡”的课程形态
四、研究过程: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五、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㈠组织教师培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自身素质。
1.加强理论学习。
在课题研究开展过程中,课题组定期习集中学习“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指导性文件及相关理论,提高课题研究参与成员的理论水平,统一思想认识。
2.聘请专家指导,以讲座、报告等形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不断推进。
3.组织教师听课,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㈡加强课题研究,提高课题成员的科研水平。
1.多次召开课题组会议,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提出新要求,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
2.认真上好研究课,课题组成员互相观摩进行课堂教学交流评价。
3.写好教学反思,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上,积极撰写研究性文章,提高研究能力。
六、取得了阶段的成果
1.学生方面
通过一年的学习研究、实践操作,课题组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
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语文素养得以提升,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学生在识字学词中,能运用词语说话,写话;掌握关键词句,在说话、写话中模仿运用;提高了写作水平,实现了词语的有效运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逐步提高。
学生还在各级各类征文、演讲、书法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教师方面
通过对该课题实践与探究,提升了教师的课题研究意识,目前我们的课题工作井然有序,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每个成员都为课题提供了质量较高的支撑材料。
如林妙真老师参加角美中心写话习作教研活动,上了一节习作示范观摩课《我的自画像》,获得好评,在听课教师中取得较大的反响;黄玉莲老师参加东山片区教研活动,给到会老师开了一节公开课《花的勇气》,并参加角美中心、台商区“一师一优课”比赛,获得了台商区二等奖。
林妙真老师分别作了两次专题讲座《做一个幸福的老师》《作文教学理念探究》,给课题组成员及东山片区语文老师一个引领作用。
每个成员在研究实验过程中都有针对案例学习撰写学习笔记,参加公开课之后进行听后记及教学反思的撰写,及时总结、整改课题研究方向;构建了各学段“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体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探究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做好案例的交流、反馈、总结,并形成了文字资料,撰写的教学论文发表在报刊上,参加教学论文比赛获得较好的奖项。
课题组老师优异的成绩如下表所列:
一年来,本课题组老师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研究,在后一阶段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总结前一阶段的经验教训,将继续以教学理论指导实践,在具体研讨中进行理性反思,使每位教师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