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要点
呼吸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26页】
胸腔积液一般取患侧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隙或腋中线第6~7肋间隙,气胸一般取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隙或腋前线第4~5肋间隙处进针。见图2-13-1
护士用胶布固定洞巾两上角以防滑脱。护士将已消毒瓶塞的麻药瓶瓶塞面对术者,术者用5ml注射器抽取麻药。对穿刺点进行皮内、皮下、胸膜壁层进行麻醉。
用带乳胶管的穿刺针穿刺 穿入胸腔接50ml注射器 抽 液必要时注入药物
常规消毒物品、无菌胸穿包(接有乳胶管的胸穿针、5ml、50ml注射器、7号针、血管钳2把、洞巾、纱布)、试管、无菌手套、局麻药、治疗用药、胶布、量杯等
安置穿刺体位确定穿刺点常规消毒穿刺点 戴手套、铺洞巾、局麻 检查胸穿物品是否通畅、衔接紧密
病人反坐靠背椅上,双手交叉放于椅背上,头伏臂上。或半卧位,病侧上肢置于头颈部。见图2-13-1。
【操作流程】
术前准备环境准备医务人员准备病人准备物品准备
向病人解释目的、配合事项。查血小板和出血、凝血时间、胸片、心电图、血气分析。术前4h禁食、禁饮,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口服地西泮、静注50%葡萄糖
环境清洁、无尘,室温不低于200C。
洗手、带口罩、带帽子。
检查开始前嘱病人排空大小便。
纤维支气管镜、吸引器、冷光源、活检钳、细胞刷、喉头喷雾器。麻醉药、镇静药。抢救药及物品
2.按需要留取胸水标本 标本及时送检。3.认真记录 抽液、抽气时间,抽出液体的色、质、量,以及生命体征等情况。4.控制抽吸量 诊断性抽液,抽50-100ml即可;减压抽液或抽气,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以防纵隔复位太快,产生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悸、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两次抽吸时间一般为5-7天,积液量大时可每周抽2-3次,如为脓胸,每次应尽量抽尽。
内科护理学-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一、胸腔穿刺术(一)适应证1.胸腔积液性质不明者。
2.胸腔大量积液或气胸者。
3.脓胸抽脓灌洗治疗或恶性胸腔积液,需胸腔内注入药物者。
(二)方法1.常规消毒穿刺点皮肤,利多卡因麻醉。
2.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和肋间,右手持穿刺针沿下位肋骨上缘缓慢刺入胸壁直达胸膜,将50ml注射器接至胶管上,在协助下抽取胸腔积液或气体。
当注射器吸满后注意先夹紧胶管,再取下注射器排液或排气,防止空气进入胸腔。
3.①每次抽液、气时,不宜过快、过多,防止胸腔内压骤降,发生肺水肿或循环障碍、纵隔移位等意外。
②减压抽液、抽气,首次不宜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宜超过1000ml;诊断性抽液50~100ml即可,置入无菌试管送检。
4.观察病人情况①病人如有任何不适,应减慢抽吸或立即停止抽液;②如病人突然头晕、心悸、冷汗、面色苍白、脉细、四肢发凉,提示病人可能出现“胸膜反应”,应立即停止抽液,使病人平卧、保暖、吸氧,密切观察血压,建立静脉通道,防止休克。
必要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
5.术毕拔出穿刺针,消毒穿刺点后,覆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
(三)护理1.胸腔积液的穿刺点:为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或结合X线、超声波检查确定。
一般在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也可选腋中线第6~7肋间。
气胸者穿刺点:为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前线第4~5肋间。
2.术后护理(1)嘱病人平卧位或半卧位休息,观察呼吸、脉搏等情况;注意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或渗液。
(2)注入药物者,应嘱病人卧床2~4小时,并反复转动体位,以便药液在胸腔内均匀涂布。
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一)适应证1.胸部X线阴影原因不明、肺不张、阻塞性肺炎、支气管狭窄或阻塞、胸腔积液等病因诊断。
2.原因不明的刺激性咳嗽,经3周抗生素治疗不缓解,疑为异物或肿瘤者。
3.原因不明的咯血,需明确病因及出血部位者。
4.引流呼吸道分泌物、做支气管肺泡灌洗、去除异物、摘除息肉、局部止血及用药、扩张狭窄支气管或激光治疗者。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雾化吸入疗法(附考核评分标准)
技术十一 A 雾化吸入疗法(一)目的1.协助患者消炎、镇咳、祛痰。
2.帮助患者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
3.预防、治疗呼吸道感染。
(二)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呼吸道、面部及口腔情况。
2.了解患者过敏史、用药史3.检查雾化器各部件性能。
(三)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正确配置药液,做好准备。
2.携物品至患者旁,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3.打开雾化开关,调节雾量,将面罩罩住患者口鼻。
4.掌握正确的雾化方法和时间。
(四)患者指导1.指导患者用口吸气、鼻呼气的方法。
2.告知患者如有不适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五)注意事项1.水槽和雾化罐中切忌加温水或者热水。
2.水温超过60℃时,应停机调换冷蒸馏水。
3.水槽内无足够的冷水及雾化罐内无液体的情况下不能开机4.出现不良反应如呼吸困难、发绀等,应暂停雾化,吸氧,及时通知医生。
5.使用激素类药物雾化后及时清洁口腔及面部。
6.更换药液前要清洗雾化罐,以免药液混淆。
(11A)超声雾化吸入法考核评分标准(100分)技术十一 B 氧气、压缩机驱动雾化吸入法(一)目的1.湿化气道常用于气道湿化不足、痰液粘稠、气道不畅者,也可作为气管切开后常规治疗手段2.控制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减轻呼吸道粘膜水肿,稀释痰液,帮助祛痰常用于咽喉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肺结核等3.改善通气功能解除支气管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
常用于支气管哮喘等4.预防呼吸道感染常用于胸部手术前后的患者(二)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治疗情况、用药史、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
2.意识状态、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
3.对治疗计划的了解程度。
4.呼吸道是否感染、通畅,有无支气管痉挛、呼吸道粘膜水肿、痰液等。
5.面部及口腔黏膜有无感染、溃疡等。
(三)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正确配置药液,做好准备。
2.检查氧装置及氧气雾化吸入器性能。
3.携物品至患者旁,查对,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4.连接雾化器与氧气装置。
护士的呼吸器官监护与护理
维护工作包括清洁、检查和更换易损件 ,以及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测,确保
其正常运转。
病人病情的动态观察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器官状况,包括呼吸频率、深度、音调等指标,以及是否有呼 吸困难等症状。
观察病人的面色、嘴唇等体征,以及监测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综合评估病人的病情状况 。
对于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调整呼吸机参数、给予药物治疗 等。
口腔与气道是呼吸器官的重要组 成部分,护士需要定期为患者进
行口腔清洁和气道护理。
在口腔清洁过程中,护士需要注 意口腔黏膜的变化和牙齿的健康
状况,及时处理口腔问题。
在气道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注 意气道的湿润和通畅,避免气道
干燥或堵塞。
04
CATALOGUE
特殊病人的呼吸器官监护与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的护理
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血氧饱和度监测
通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了解患者氧合情况。
异常情况处理
当血氧饱和度出现异常时,及时采取措施,如吸氧、调整呼吸机参数等。
胸片与CT检查的应用
胸片检查
通过胸片检查了解肺部病变情况,如肺炎、肺不张等。
CT检查
通过CT检查了解肺部细微结构及病变情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选择合适的 监护设备,如多功能监护仪、血气分 析仪等。
监护设备的正确使用
确保设备放置在合适的位置,连接正 确,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呼吸频率与深度的监测
呼吸频率监测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呼吸频率,判 断是否正常。
呼吸深度监测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呼吸深度,判 断是否存在呼吸困难或通气不足 。
鼻腔内的鼻毛能够过滤吸入的空气,减轻有害物质对呼吸道的刺激。喉是发声和呼 吸的器官,同时具有保护下呼吸道的作用。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临床常见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氧气吸入技术规范与操作流程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呼吸状况、合作程度及缺氧程度..2.评估鼻腔状况:有无鼻息肉、鼻中隔偏曲或分泌物阻塞等..3.动态评估氧疗效果..二操作要点..1.严格掌握吸氧指征;选择适合的吸氧方式..2.正确安装氧气装置;管道或面罩连接紧密..3.根据病情调节合适的氧流量..4.用氧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神志、氧饱和度及缺氧程度改善情况等..三指导要点..1.向患者解释用氧目的;以取得合作..2.告知患者或家属勿擅自调节氧流量;注意用氧安全..3.根据用氧方式;指导有效呼吸..四注意事项..1.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气道湿化..2.保持吸氧管路通畅;无打折、分泌物堵塞或扭曲..3.面罩吸氧时;检查面部、耳廓皮肤受压情况..4.吸氧时先调节好氧流量再与患者连接;停氧时先取下鼻导管或面罩;再关闭氧流量表..5.注意用氧安全;尤其是使用氧气筒给氧时注意防火、防油、防热、防震..6.新生儿吸氧应严格控制用氧浓度和用氧时间..二、注射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一皮内注射技术1、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2.了解患者过敏史、用药史、不良反应史..3.评估注射部位的皮肤状况..4.了解用药反应及皮试结果..2、操作要点..1.核对药物和患者;协助患者采取适当体位;暴露注射部位..2.消毒皮肤..3.绷紧皮肤;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角刺入皮内;注入0.1ml药液;使局部呈半球状皮丘;皮肤变白并显露毛孔..4.迅速拔出针头;勿按压注射部位..5.对做皮试的患者;按规定时间由2名护士观察结果..3、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皮内注射的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2.告知患者出现任何不适;立即通知医护人员..4、注意事项..1.消毒皮肤时;避免反复用力涂擦局部皮肤;忌用含碘消毒剂..2.不应抽回血..3.判断、记录皮试结果;告知医生、患者及家属并标注..4.备好相应抢救药物与设备;及时处理过敏反应..5.特殊药物的皮试;按要求观察结果..二皮下注射技术1>、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2.了解过敏史、用药史..3.评估注射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状况..4.观察患者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2>、操作要点..1.核对药物和患者;协助患者采取适当体位;暴露注射部位..2.消毒皮肤..3.根据注射部位选择正确的注射方法..4.过度消瘦者;捏起局部组织;减小穿刺角度..5.抽回血;如无回血;缓慢推注药液..6.快速拔针;轻压进针处片刻..3>、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2.指导患者勿揉搓注射部位;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护人员..4>、注意事项..1.遵医嘱及药品说明书使用药品..2.观察注射后不良反应..3.需长期注射者;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三肌内注射技术1>、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2.了解过敏史、用药史..3.评估注射部位的皮肤和肌肉组织状况..4.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2>、操作要点..1.核对药物和患者;协助采取适当体位;暴露注射部位;注意保护患者隐私..2.消毒皮肤..3.一手绷紧皮肤;一手持注射器垂直快速刺入肌内..4.抽回血;如无回血;缓慢注入药液..5.快速拔针;轻压进针处片刻..3>、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注射时配合事项;如侧卧位时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俯卧位时足尖相对、足跟分开..2.告知患者药物作用和注意事项..4>、注意事项..1.遵医嘱及药品说明书使用药品..2.观察注射后疗效和不良反应..3.切勿将针头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4.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最好选择臀中肌和臀小肌注射..5.出现局部硬结;可采用热敷、理疗等方法..6.长期注射者;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并选择细长针头..四静脉注射法1>、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合作程度、药物性质、用药史、过敏史等..2.评估穿刺部位的皮肤状况、静脉充盈度和管壁弹性..3.评估注射过程中局部组织有无肿胀..4.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2>、操作要点..1.核对药物和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注射部位..2.穿刺部位上方约5~6cm适宜处扎止血带..3.消毒皮肤..4.一手绷紧皮肤;一手持注射器;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刺入静脉..5.见回血后;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后缓慢注入药液..6.拔针;轻压进针部位3~5min..3>、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静脉注射的目的、方法、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及配合要点..2.告知患者注射过程及注射后若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4>、注意事项..1.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和静脉瓣..2.推注刺激性药物时;须先用生理盐水引导穿刺..3.注射过程中;间断回抽血液;确保药液安全注入血管内..4.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及药物性质以适当速度注入药物;推药过程中要观察患者反应..5.凝血功能不良者应延长按压时间..五静脉留置针技术1>、评估和观察要点1. 评估患者病情、年龄、意识、心肺功能、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向患者解释并取得配合..2. 了解药物性质、用药史、过敏史3. 评估穿刺部位皮肤及血管情况..4. 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2>、操作要点1. 核对遗嘱;做好准备..2. 携用物至患者旁;协助患者做好准备;取舒适体位..3. 选择患者适宜的穿刺部位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松开止血带;抽出针芯;连接肝素帽或者正压接头;用无菌透明膜作封闭式固定..4. 将输液器与肝素帽或者正压接头连接..5. 根据患者病情调节低速..6. 在无菌透明膜上注明穿刺日期..7.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将呼叫器放置于病人可及位置..8. 观察患者情况..9. 封管时消毒肝素帽或者正压接头;用5—10ml肝素盐水正压封管..3>、指导要点1. 告知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目的和优点..2. 告知患者注意保护使用留置针的肢体;不输液时;也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姿势;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4 >、注意事项1. 更换透明贴膜后;记录穿刺日期及更换日期..2. 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可参照使用说明..3. 每次输液后应当检查患者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询问病人有关情况;发现异常时及时拔除留置针;给予处理..三、导尿术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及耐受力..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膀胱充盈度、会阴部皮肤黏膜状况;了解男性患者有无前列腺疾病等引起尿路梗阻的情况..二操作要点..1.准备温度适宜、隐蔽的操作环境..2.摆好体位;按照无菌原则清洁并消毒外阴及尿道口..3.戴无菌手套;铺孔巾..4.检查尿管气囊有无漏气;润滑尿管前端至气囊后4~6cm男患者至气囊后20~22cm..5.再次按无菌原则消毒尿道口..6.插入尿道内4~6cm男性患者;提起阴茎与腹壁呈60°角;插入约20~22cm;见尿后再插入5~7cm;夹闭尿管开口..7.按照导尿管标明的气囊容积向气囊内缓慢注入无菌生理盐水;轻拉尿管有阻力后;连接引流袋..8.固定引流管及尿袋;尿袋的位置低于膀胱;尿管应有标识并注明置管日期..9.安置患者;整理用物..10.记录置管日期;尿液的量、性质、颜色等..11.留置导尿管期间;应该做到:①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管受压、扭曲、牵拉、堵塞等;②应每日给予会阴擦洗;③定期更换引流装置、更换尿管; ④拔管前采用间歇式夹闭引流管方式; ⑤拔管后注意观察小便自解情况..三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导尿的目的及配合方法..2.告知患者防止尿管受压、脱出的注意事项..3.告知患者离床活动时的注意事项..四注意事项..1.导尿过程中;若尿管触及尿道口以外区域;应重新更换尿管..2.膀胱过度膨胀且衰弱的患者第一次放尿不宜超过1 000ml..3.男性患者包皮和冠状沟易藏污垢;导尿前要彻底清洁;导尿管插入前建议使用润滑止痛胶;插管遇阻力时切忌强行插入;必要时请专科医师插管..四、灌肠术范与操作流程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意识、自理情况、合作及耐受程度..2.了解患者排便情况;评估肛门周围皮肤黏膜状况..二操作要点..1.大量不保留灌肠..1核对医嘱及患者;注意操作环境隐蔽;室温适宜..2配制灌肠液;温度39~41℃;用止血钳夹闭排液管..3患者取左侧卧位;臀部垫防水布;屈膝..4灌肠筒挂于输液架上;液面比肛门高40~60cm..5将肛管与灌肠筒的排液管连接;润滑肛管;排除管道气体;将肛管缓缓插入肛门7~10cm..6固定肛管;松开止血钳;观察液体流入及患者耐受情况;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适当调整灌肠筒高度..7灌毕;夹闭并反折排液管;再将肛管拔出;擦净肛门.. 8嘱患者尽量于5~10min后排便..9了解患者排便情况;安置患者;整理用物..2.甘油灌肠..1核对医嘱及患者;准备环境和物品..2患者取左侧卧位;臀部靠近床沿;屈膝;臀部垫高..3打开甘油灌肠剂;挤出少许液体润滑管口;将灌肠剂管缓缓插入肛门7~10cm..4固定灌肠剂;轻轻挤压;观察液体流入及患者耐受情况..5灌毕;反折灌肠剂管口同时拔出;擦净肛门..6嘱患者尽量10min后排便..7安置患者;整理用物;记录排便情况..3.保留灌肠..1核对医嘱和患者;嘱患者先排便;准备环境及灌肠药液;灌肠液量不宜超过200ml..2根据病情和病变部位取合适卧位;臀部垫高约10cm;必要时准备便盆..3润滑并插入肛管15~20cm;液面至肛门的高度应<30cm;缓慢注入药液..4药液注入完毕后;反折肛管并拔出;擦净肛门;嘱患者尽可能忍耐;药液保留20~30min..5安置患者;整理用物..6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并记录..三指导要点..告知患者灌肠的目的及配合方法..四注意事项..1.妊娠、急腹症、消化道出血、严重心脏病等患者不宜灌肠;直肠、结肠和肛门等手术后及大便失禁的患者不宜灌肠..2.伤寒患者灌肠时溶液不超过500ml;液面不高于肛门30cm;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3.灌肠过程中发现患者脉搏细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等;应立即停止灌肠;并报告医生..4.保留灌肠时;肛管宜细;插入宜深;速度宜慢;量宜少;防止气体进入肠道..五、徒手心肺复苏术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确认现场环境安全..2.确认患者无意识、无运动、无呼吸终末叹气应看做无呼吸..二操作要点..1.立即呼救;同时检查脉搏;时间<10s;寻求帮助;记录时间..2.患者仰卧在坚实表面地面或垫板..3.暴露胸腹部;松开腰带..4.开始胸外按压;术者将一手掌根部紧贴在患者双乳头联线的胸骨中心;另一手掌根部重叠放于其手背上;双臂伸直;垂直按压;使胸骨下陷至少5cm;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完全反弹;放松时手掌不能离开胸壁;按压频率至少100/min..5.采取仰头举颏法颈脊柱损伤禁用此方法开放气道;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调节氧流量至少10~12L/min有氧情况下..使面罩与患者面部紧密衔接;挤压气囊1s;使胸廓抬举;连续2次..通气频率8~10/min..6.按压和通气比30:2..7.反复5个循环后;进行复苏效果评估;如未成功则继续进行CPR;评估时间不超过10s..三注意事项..1.按压应确保足够的速度与深度;尽量减少中断;如需安插人工气道或除颤时;中断不应超过10s..2.成人使用1~2L的简易呼吸器;如气道开放;无漏气;1L简易呼吸器挤压1/2~2/3;2L简易呼吸器挤压1/3..3.人工通气时;避免过度通气..4.如患者没有人工气道;吹气时稍停按压;如患者插有人工气道;吹气时可不暂停按压..六、经鼻/口腔吸痰术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呼吸音、吸氧流量及合作程度..2.评估患者口腔及鼻腔有无损伤..3.评估患者痰液的颜色、性状及量..二操作要点:1.做好准备;携物品至患者旁;核对患者;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2.连接导管;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合适的负压..3.检查患者口腔;取下活动义齿..4.连接吸痰管;滑润冲洗吸痰管..5.插管深度适宜;吸痰时轻轻左右旋转吸痰管上提吸痰..6.如果经口腔吸痰;告诉患者张口..对昏迷患者可以使用压舌板或者口咽气道帮助其张口;吸痰方法同清醒患者;吸痰毕;取出压舌板或者口咽气道..7.清洁患者的口鼻;帮助患者恢复舒适体位..三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吸痰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清醒患者指导其自主咳嗽;不要紧张..2.告知患者适当饮水;以利痰液排除..四注意事项: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 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一次..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4.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七、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和观察要点2.评估痰液的性状、量及颜色..3.评估呼吸机参数设置、负压吸引装置、操作环境及用物准备情况..二操作要点1.吸痰前后;听患者双肺呼吸音;给予纯氧吸入;观察血氧饱和度变化..2.调节负压吸引压力0.02~0.04Mpa..3.经口鼻腔吸痰:吸痰管经口或鼻进入气道;边旋转边向上提拉..4.人工气道内吸痰:正确开放气道;迅速将吸痰管插入至适宜深度;边旋转边向上提拉;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5.吸痰管到达适宜深度前避免负压;逐渐退出的过程中提供负压..6.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听诊呼吸音;记录痰液的性状、量及颜色..三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气道内吸引的目的;取得配合..2.吸痰过程中;鼓励并指导患者深呼吸;进行有效咳嗽和咳痰..四注意事项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呼吸机参数变化..2.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每次吸痰时均须更换吸痰管;应先吸气管内;再吸口鼻处..3.吸痰前整理呼吸机管路;倾倒冷凝水..4.掌握适宜的吸痰时间..5.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有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得粗暴操作..6.选择型号适宜的吸痰管;吸痰管外径应≤气管插管内径的1/2..八、洗胃技术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合作程度、有无洗胃禁忌证..2.评估患者为口服毒物中毒;分析摄入毒物的种类、剂量、时间;询问是否曾经呕吐以及入院前是否采取其他处理措施;并询问既往是否有胃部疾病史及心脏病史..二操作要点..1.备齐用物;配置洗胃液;温度为35~38℃..2.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或取左侧卧位..3.测量应插入的胃管长度;经口腔或鼻腔将胃管缓慢送入胃内;确认胃管在胃内;固定胃管..4.吸尽胃内容物;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5.使用洗胃机洗胃时;按照使用说明操作;每次灌洗胃液300~500ml;抽吸;反复冲洗直至洗净为止..6.遵医嘱拔管并记录;拔管时先将胃管反折或将其前端夹住;以免管内液体误入气管..三注意事项..1.呼吸心跳骤停者;应先复苏;后洗胃..2.洗胃前应检查生命体征;如有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或缺氧;应先吸痰;再插胃管洗胃..3.尽早开放静脉通道;遵医嘱给药..4.当中毒性质不明时;抽出胃内容物送检;洗胃液可选用温开水或等渗盐水;待毒物性质明确后;再使用拮抗药..5.洗胃时;注意观察灌入液与排出液是否相等;排出液的颜色、气味、性质;一旦排出液呈血性或患者感觉腹痛;血压下降;应立即停止洗胃;及时通知医生予以处理..6.洗胃完毕;胃管宜保留一定时间;以利再次洗胃;尤其是有机磷中毒者;胃管应保留24h以上;便于反复洗胃..7.强酸、强碱及腐蚀性药物中毒时禁忌洗胃;胃癌、食道阻塞、胃底食道静脉曲张及消化性溃疡患者慎洗胃..九、换药技术一目的为患者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二换药操作方法项目实施要点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2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置纱布、各种敷料、棉球、胶布、绷带、治疗碗及镊子或持物钳2把、无菌生理盐水、碘伏、必要时备引流条或纱条3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4观察、了解伤口局部情况5核对医嘱;讲解更换敷料的目的和重要性;请患者配合摆好所需体位6请无关人员离开;遮挡患者;暴露伤口;铺垫巾于伤口下7区分伤口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换药方法..揭开外层绷带或敷料并妥善放置8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若粘连则以生理盐水蘸湿片刻再取下9取另一把持物钳;用碘伏棉球擦拭伤口周围皮肤;再用生理盐水棉球;由内向外清洗..若为污染伤口;由外向内清洗;再取另一碘伏棉球消毒伤口周围皮肤10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并妥善固定..胸腹带的包扎要松紧适宜;既要达到加压的目的;又不宜过紧而影响呼吸..乳腺根治术的患者;换药后要妥善固定好患肢11协助患者整理衣物及床单12正确处理用物..洗手;记录13告知患者换药的目的及配合事项14注意保持伤口敷料的清洁干燥;敷料潮湿时应当及时更换三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2、包扎伤口时要保持良好血液循环;不可固定太紧;包扎肢体时应从身体远端到近心端;促进静脉回流..十、放置胃管标准技术操作规程一目的鼻饲、洗胃、胃肠减压、收集胃液操作的第一步..二操作流程要点说明核对:医嘱患者以了解胃管目的;鼻饲患者核对鼻饲的种类、量..评估:1.患者的病情;置管目的;心理需求;意思和合作能力..2.需要鼻饲者;评估营养状态..3.患者鼻腔状况:有无鼻中隔偏曲、鼻腔炎症和阻塞等..4.不能进食的原因;有无口腔疾患、吞咽困难..5.有无上消化道狭窄或食道静脉曲张等..要点说明:1.鼻饲者:评估食物的性状、量、温度..2.根据评估的结果选择适当大小、质地的胃管、3.食道梗阻或食道静脉曲张者慎插胃管..告知:1. 留置胃管的目的、方法、可能出现的不适;以及减轻不适的方法等..2. 留置胃管后的护理配合及注意事项..要点说明:指导患者深呼吸及吞咽的技巧准备:1. 操作者:洗手、戴口罩..2. 环境:清洁、无异味..3. 用物:留置胃管用物、胃管等..4. 患者:取半坐卧位或坐位;头偏向一侧..无法坐起者取右侧卧位;头颈自然伸直..若戴眼镜或义齿;取下妥善放置..要点说明:胃管有普通胃管及一次性硅胶胃管;长期停留胃管者建议使用一次性硅胶胃管实施:1. 颈下全术治疗中;置弯盘2. 检查清理鼻腔3. 测量并标记胃管区置入的长度4. 润滑胃管5. 插管:用镊子或戴无菌手套插入胃管;插入会咽部约10-15cm稍停;嘱咐患者吞咽;随吞咽送管至预定长度..6. 确认胃管位置后;用胶布固定好胃管7. 接胃肠减压器;注入鼻饲液8. 未接引流或未鼻饲是;用纱布包好或盖好管端并固定9. 脱手套;整理床单位;整理用物要点说明:1. 选择通气好;无粘膜损伤和炎症的鼻腔插管2. 准确测量胃管插入的长度3. 插管过程若出现剧烈恶心;呕吐;暂停插入;嘱做深呼吸;休息片刻后再插4. 如患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发绀等现象表明胃管误入气管;应立即将胃管拔出5. 应随吞咽动作进行插管;必要时让患者饮少量水6. 动作要轻;避免损伤食道粘膜;尤其是通过食道管3个狭窄部位时。
护士呼吸系统护理
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改 进存在的问题。
加强患者教育和沟通
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和理 解。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呼吸机、雾化器等治疗设备,确保治疗效果。
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反馈,提高 护理满意度。
THANKS
感谢观看
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
01
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包括感冒、 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COPD)等。
02
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咳 嗽、咳痰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 命质量。
02
护士在呼吸系统护理中的 角色
护士的职责和要求
监测患者呼吸状况
护士需要定时观察和记录患者 的呼吸频率、深度、声音等指
标,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加强培训
对护士进行定期的呼吸 系统护理培训,提高他 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完善制度
建立完善的呼吸系统护 理管理制度,规范护理
操作流程和标准。
强化沟通
加强护士与医生、患者 及家属之间的沟通,确 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准
确理解。
引入新技术
积极引入先进的呼吸系 统护理技术和设备,提
高护理效果和效率。
03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
康。
控制盐和糖的摄入量,减少呼吸 道炎症和过敏的风险。
正确使用药物
遵循医生的指导正确使用药物 ,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如有不 适及时向医生报告。
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 或草药等未经医生批准的药物 。
定期进行体检和复查
定期进行呼吸系统相关的体检,如肺 功能检查、胸部X光或CT等。
02
03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章、常用护理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一、手卫生1、一般洗手(一)操作要点 1.洗手指征:(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无菌操作前后。
(3)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6)处理污染物品后。
(7)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
2.洗手要点:(1)正确应用六步洗手法或七步洗手法清洗双手。
(2)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然后用一次性纸巾/毛巾彻底擦干,或者用干手机干燥手。
(3)如水龙头为手拧式开关,则应采用防止手部再污染的方法关闭水龙头。
(二)注意事项1.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2.手部不佩带戒指等饰物。
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4.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代替洗手。
外科手消毒(一)操作要点1.外科手消毒指征:进行外科手术或者其他按外科手术洗手要求的操作之前。
2.操作要点:(1)修剪指甲、锉平甲缘,清除指甲下的污垢。
(2)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3)取适量皂液或者其他清洗剂按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用无菌巾擦干。
(4)取适量手消毒剂按六步洗手法揉搓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至消毒剂干燥。
(二)注意事项1.冲洗双手时,避免水溅湿衣裤。
2.保持手指朝上,将双手悬空举在胸前,使水由指尖流向肘部,避免倒流。
3.使用后的海棉、刷子等,应当放到指定的容器中,一用一消毒。
2.手部不佩带戒指等饰物。
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4.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代替洗手。
外科手消毒(一)操作要点1.外科手消毒指征:进行外科手术或者其他按外科手术洗手要求的操作之前。
2.操作要点:(1)修剪指甲、锉平甲缘,清除指甲下的污垢。
护理学基础呼吸的观察与护理
呼吸频率增快
常见于发热、疼痛、贫血、甲状腺 功能亢进等。
呼吸频率减慢
常见于麻醉、镇静剂过量、颅内压 增高等。
呼吸深度的观察
01
02
03
正常呼吸深度
成人安静状态下为15-20 次/分,儿童较快。
呼吸深度增快
常见于剧烈运动、缺氧、 心衰等。
呼吸深度减慢
常见于麻醉、镇静剂过量 、颅内压增高等。
呼吸音的观察
观察呼吸音
正常呼吸音清晰,无杂 音。如出现哮鸣音、痰 鸣音等异常呼吸音,可 能提示呼吸道炎症或痉 挛。
掌握急救技能
01
掌握心肺复苏术
在呼吸、心跳骤停等紧急情况下,心肺复苏术是挽救生命的必要手段。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以便在紧急情
况下迅速施救。
02
掌握氧气吸入技术
对于呼吸困难或缺氧的患者,及时给予氧气吸入是必要的急救措施。护
护理学基础呼吸的观察与护 理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05
目录
• 呼吸系统基础知识 • 呼吸的观察 • 护理措施 • 特殊情况的处理 • 护理人员的注意事项
01
呼吸系统基础知识
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鼻腔、喉、 气管、支气管等)和肺组成,主 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即吸入
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05
护理人员的注意事项
提高观察能力
观察呼吸频率
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 呼吸频率为12-18次/分 ,儿童为20-30次/分, 婴幼儿可达40次/分。 如出现呼吸频率过快或 过慢,应警惕是否存在 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
观察呼吸深度
正常呼吸时,胸部起伏 幅度适中,且吸气深呼 气浅。如出现呼吸浅快 ,可能提示存在呼吸道 梗阻或肺部病变。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工作标准服务规范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工作标准服务规范一、患者入院护理(一)工作目标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要。
(二)工作规范要点1.备好床单位。
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并通知医师。
2.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
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4.入院告知:向患者/家属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
介绍病区环境、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等。
鼓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及顾虑。
5.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
6.完成患者清洁护理。
(三)结果标准1.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患者/家属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二、患者出院护理(一)工作目标患者/家属知晓出院指导的内容,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
(二)工作规范要点1.告知患者。
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复诊时间及地点等。
2.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
3.做好出院登记,整理出院病历。
4.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清洁消毒。
(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
2.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一)工作目标安全、准确、及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疾病诊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
测量体温前30分钟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灌肠、坐浴等影响体温的因素。
2.对婴幼儿、老年痴呆、精神异常、意识不清、烦躁和不合作者,护士应在床旁协助患者测量体温。
3.测腋温时应当擦干腋下,将体温计放于患者腋窝深处并贴紧皮肤,防止脱落。
测量5—10分钟后取出。
4.测口温时应当将体温计斜放于患者舌下,用鼻呼吸,闭口3分钟后取出。
呼吸科常见检查注意事项
方法
清晨首次尿,1/3到1/2杯
尿培养 12小时或24小时
严格无菌,前段尿液排在痰盂内, 留取30ml中断尿液在无菌容器内, 余尿排在痰盂内
12小时:7pm排空膀胱到翌日 7am请病人将尿液排在痰盂内在 置于3000-5000带盖容器中
24小时:7am排空膀胱到翌日 7am请病人将尿液排在痰盂内在 置于3000-5000带盖容器中
本
一口痰结束。全部痰液留在容
器中送检
痰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不可将唾液,鼻涕等混在痰液中 2、收集痰液宜在清晨,因此时痰量较
多痰内细菌也多,提高阳性率。
咽试子标本采集
从咽部和扁桃体取分泌物作细菌培养或 病毒分离,协助诊断。
(04)咽拭子检查要点
做真菌培养时, 必须在口腔溃疡 面采集分泌物
01
OPTION
标本采集须知
及时送检 标本容器贴好条型码 每次采集血标本时应做到“三个一”一
患者,一化验单、一容器 一般培养标本应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
标本采集须知
条形码是标本的唯一性标志:
严格执行标本查对制 度,条形码打印→贴 管→采集标本时核对
正确的条形码贴法 条码向上,沿管盖下方贴,避免折划痕
正确的条形码贴法 正确的打印条码
肺功能检测禁忌症
① 活动性咯血
② 活动性肺结核
③ 未经胸腔引流的气胸;巨大肺大泡不准备手术者
④ 心血管疾病,用力呼吸测试可能会加剧心绞痛或 者引起血压改变,或者最近有心肌梗塞或肺栓塞
⑤ 胸部、上腹部或者头颅的血管瘤(胸内压增高会引 起破裂的危险)
⑥ 近期的眼部手术,如白内障
肺功能检测禁忌症
① 活动性咯血
四、支气管镜检查护理要点
呼吸科护士有啥操作规程
呼吸科护士有啥操作规程
《呼吸科护士操作规程》
呼吸科护士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他们负责照顾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并且执行医嘱和帮助医生进行治疗。
呼吸科护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同时还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呼吸科护士的操作规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观察患者的呼吸状态:呼吸科护士需要定时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包括呼吸频率、深浅、节律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向医生汇报。
2. 协助患者进行呼吸治疗:包括给予氧疗、呼吸道清理、呼吸康复训练等操作,要根据医嘱和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并确保操作正确、安全。
3. 管理呼吸设备:呼吸科护士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呼吸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呼吸机、氧气瓶、吸痰器等,保持设备的清洁和完好,确保能够在患者需要时及时使用。
4. 护理护理患者:给予患者充分的护理和关怀,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心理安慰,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5. 协助医生进行呼吸系统检查:如支气管镜检查、呼吸功能检查等,保障检查的顺利进行。
总之,作为呼吸科护士,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呼吸状况,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行为的安全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推出一个新版本的“心肺复苏指南”。 2010年指南, 调整了心肺复苏的流程,由A-B-C更改为C-A-B,把 急危重症抢救操作流程 心脏按压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Ⅱ期CPR—ALS(高级生 心电监护
命支持)
气管插管
建立静脉通道
Ⅰ期CPR——BLS(基 础生命支持)
开放气道A
呼吸囊面罩通气B
洗手
4分钟 内建立
二氧化碳潴留者:
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 (一般1~2L/min)
?
为什么肺心病及COPD患者要持续低流量吸氧?
此类病人血液中的CO2 吸。 如果O2 ,
,O2
刺激化学感受器
维持呼
呼吸会变慢,会加重CO2潴留,甚至呼吸停止。所以对有CO2 病人 进行氧气治疗,不是吸O2越多越好,应采用持续低流量的给氧方法, 氧气表上的流量控制在1~2升/分。氧的浓度以25%~29%为宜。
,
心肺复苏CPR
抢救原则:分秒必争,就地抢救 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心肺复苏的“黄金6分钟”
准 备
除 颤
Ⅲ期CPR—PLS(长期 生命支持)实施地点: 或ICU 2010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CCU 美国心脏协会( AHA)每
评估与判断 床旁呼救
胸外按压C
正确冲、封管步骤: 生理盐水→给药→生理盐水 →稀释肝素液
正压封管方法:采用推一下停一下的脉冲式冲洗
方法,使生理盐水在导管内形成小漩涡,有利于 把导管内的残留药物冲洗干净
血气分析——动脉血采集部位
桡动脉
股动脉
肱动脉、 足背动脉
血气分析的最佳标本是动脉血,能真实地反映体内的氧化代谢和酸碱平衡状态 .
用氧过程中,定时检查吸氧管通畅情况,评估患
者吸氧后缺氧情况是否改善,遵医嘱按病情选择 合理的用氧方法及氧浓度。
雾化吸入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3 4
5
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 染物品之后;
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 液污染后。
医务人员洗手方法
步骤 1
步骤 2
步骤3
在流动水下, 使双手充分淋湿。
认真揉搓双手 取适量洗手液, 至少15秒钟, 均匀涂抹至 应注意清洗双 整个手掌、手背、 手所有皮肤, 手指和指缝。 包括指背、指 尖和指缝。
穿刺技巧
桡动脉
桡动脉血管 虽细,但在 腕部桡侧易 于触及。且 部位表浅, 进针角度一 般选择30° -45°。
穿刺技巧
股动脉直径相对 较粗,动脉搏动 感强,虽位置较 深但直接刺易刺 入,且周围组织 可起到固定针头 的作用,故股动 脉穿刺取90°角 进针。
股动脉
桡动脉为例操作步骤
常规消毒患者皮肤及操作者左手食指和中指,消
手将针头插入橡皮塞内,轻轻旋动注射器,摇匀 标 本 , 贴 上 姓 名 标 签 , 立 即 送 检 。
血气分析作用
判断呼吸功能
动脉血气分析值是判断呼吸衰竭最客观的指标。
(1)Ⅰ型呼吸衰竭 其标准为海平面平静呼吸空气 的 条 件 下 , PaCO2 正 常 或 下 降 , PaO2 < 60mmHg。 (2)Ⅱ型呼吸衰竭 其标准为海平面平静呼吸空气 的 条 件 下 , PaCO2 > 50mmHg , PaO2 < 60mmHg
记
录
基础护理
基本号
头皮针 型号 5 7 9 12 14
留置针颜色 黄色 蓝色 粉色 绿色 灰色
留置针选择 在满足输液需要的同时,选择最短最细的导管。所选择的静脉必须能 够容纳导管的长度并至少是导管粗细的2倍以上以保障充分的血流, 并满足静脉输液治疗。
头皮针和留置针的区别
常见失败原因
穿刺技术不 熟练,使导 管尖受损
穿刺过度 刺破静脉 后壁
仅将针尖刺 入静脉而外 套管尚在静 脉壁外至送 管失败
穿刺角度 过小,静 脉壁划伤
封管与护理
目的:将残留的刺激性药液冲入血流,避免下次
连接输液时软管头端血液凝固,造成堵塞。
等渗盐水:5-10ml。
封管液体:
稀释肝素溶液:每毫升含肝素10-100 单位,用量2-5ml。抗凝作用持续12小时以上。
判断酸碱失衡
呼吸系统专科操作要点
1
氧气吸入
2
雾化吸入
氧气吸入
目的:提高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
单侧鼻导管法、双侧鼻导管法、、面罩法氧帐法、氧气枕法。
调节氧流
根据病情、年龄、缺氧程度调节
无二氧化碳潴留者:
轻度缺氧 1~2L/min
中度缺氧 2~4L/min
重度缺氧 4~6L/min 小儿 1~2L/min
×
刺激化学感受器
吸氧注意事项
防热,注意用氧安全。
持续吸氧者鼻导管每3 日更换 1 次。一次性湿化瓶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切实做好防火、防油、防震、
内无菌水每日更换,及时添加。
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而后应用,停用时应
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以免关错开关, 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而损伤肺部组织。
头皮针
消毒范围 选择血管 进针角度 进针速度 进入血管后 直径5*直径5cm 从小到大 5-15度 快 停止进针或进少许
留置针
直径8cm 粗直、血流量丰富、弹性好、无静脉瓣 15-30度 慢 进针少许后退针芯2-3mm,送入全部导管
固定
保留时间
普通胶布
2-4小时
透明敷贴
基于输液治疗的要求和专业人员对留置情况 的评估,通常成人不超过3-4天。
毒面积在5cm以上,固定欲穿刺动脉。
采血针与皮肤呈30°-45°角,快速刺入桡
动脉(针头刺入桡动脉后常引起血管收缩,不能 立即见回血,需稍等片刻后方可见回血,不可急 于进退针头,以免造成穿刺失败)。
见回血右手不动,左手轻轻抬起,待血液随动脉
搏动涌入针管内1ml时拔出针头。
左手用棉签压迫穿刺点(时间在5分钟以上),右
呼吸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要点
呼吸科护理技术
新护士必会?
基本操作 专科操作
学习目标
1 2 手卫生 心肺复苏要点 静脉留置针及动脉血气分析操作难点解析 吸氧、雾化吸入操作要点 呼吸功能锻炼技巧 无创呼吸机的使用要点
3
4
5
6
手卫生
洗手指佂
1
2
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 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 后; 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 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