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华文化传播论文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策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策略随着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影响力越来越重要,汉语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关注,汉语学习人群不断扩大。
如今在国内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在国外,有孔子学院。
总之,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时期,吸引了众多学习者。
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汉语学习者掌握汉语的交流方法,能够读懂中国字,说清中国话。
语言本身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除了要教授基本的汉语知识之外,还需要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
通过采用有效的传播策略,让更多的汉语学习者,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一、常用的传播策略方法(一)课堂渗透法对外汉语作为一门课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有限的课堂时间,合理的运用策略,巧妙地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其中。
在课堂上,教师要适当的见缝插针地导入中国传统文化。
例如,授课中出现的你好日常问候语句时,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深入的阐述讲解:与同龄人、平辈份的人打招呼、问候是用你好即可,但是,在遇到老年人、长辈等,打招呼问候时,就要用您好这一词语。
在这其中,教师可以接着向学生们讲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长幼尊卑,以及敬老爱老的儒家思想。
又如,讲授帽子这一词汇时,教师可以对学生们说明,中国人不喜欢戴绿颜色的帽子,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绿帽子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代称,可以告诉学生们关于绿帽子背后的故事。
这种方式,既能够让学生们学习到地道的汉语知识,也能了解中国的文化,同时,还可以活跃课程氛围。
再如,教师在运用PPT授课,展示婚礼中的祝福语、红包等,汉语知识时,学生们会说出自己对新人的结婚祝福贺词,祝你们幸福!。
在展示的中国式婚礼中,新娘都用盖头盖着,这种情况,会引起学生们好奇心,所以,教师可以掺入一些关于中国婚礼的传统文化习俗,例如,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结婚之前新郎新娘不见面等,虽然是一种旧式的文化,在今天已经不流行了,但是,其中一些合理的成分,还是可以和学生们讲述一下的。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摘要:对外汉语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以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更好的了解汉文化,并将汉文化传递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及影响力。
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仍然有很多不足。
基于此,本文将对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价值及挑战进行分析,并阐述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导入内容及传播策略,望对促进我国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发展,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传播,提供一些可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外汉语教学;中国文化;传播引言:在我国历史悠久的漫漫长河中,逐渐孕育出了符合自身发展的且具独特魅力的东方文化。
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又加速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因此,为了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确保其在大环境下的良好发展,应加大对传播中国文化的支持力度,同时促进对外汉语教育与中国文化的融入发展,从而以对外汉语教育为载体,实现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价值在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通过对外汉语教育,实现汉文化的传播,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可以满足世界文化多样化的发展,频繁的文化交流,才能推动文化的进步,因此,从教育角度促进文化传播,意义重大,然后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以教育形式实现文化传播,则可以更好的提升其世界影响力,进而让文化成为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媒介,最后在消除文化偏见方面,我国虽然文化丰富,但却在国际上饱受质疑,因此,以教育形式进行传播,可以更好的让世界看到不一样的中国文化[2]。
此外,对外汉语教师也必须坚持平等文明的文化理念,以积极的态度引入文化元素,提高自身识字率及教学技能,积累大量的中国文化知识,在提高自身文化储备的同时,也应注重自身的教学技能的提升。
并且,我国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在经济实力提升的今天,对于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更是给予了极大的政策支持,再一次为我国汉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创造了便利条件。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对中华文化的传播
对外汉语教师培训考试海外输出基地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对中华文化的传播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仅交流渠道,交流方式和交流舞台也逐步增多扩大,而且传播手段也不断地推陈出新。
作为传播文化的主流方向之一,对外汉语教学在传播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如何掌握好中华文化的精髓,怎样理解并运用良好的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之间的关系,这对于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强国以及世界优秀民族之林无疑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汉语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甚远近几年,全世界都掀起了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这其中不仅有文化的因素,自然也有经济动力,可以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升,已然占据了世界大格局的重要部分,汉语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现有100万人在学汉语,开设汉语课程的高中有400多所;在韩国,已经有30多万较固定的长期汉语学习者以及100万左右不固定的短期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在法国,有150所中学开设了汉语课程,现有8000人就读学习汉语;在英国,有关机构还同中国合作编写了“快乐汉语”教材,在英国的中学使用。
由此可见,汉语成为了众多外籍者的学习目标,中国的语言影响深远。
如今从世界各地来华工作的人员蜂拥而至,要想在中国更好地生活和工作,只有懂得汉语并熟悉中国的国情与文化的外籍者才能更适应中国。
就在这种背景下,对外汉语培训学校就应运而生了,该培训机构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中文培训和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机构,用以满足海外汉语学习者的需求,推广汉语文化教育和文化交流。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趋势对外汉语教师培训考试海外输出基地 对外汉语教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良好的发展方向,这得益于现在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早已经开始的“汉语热”。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对外交往的蓬勃发展,来华或在其国内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可见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地位日益显露出来。
如何将汉语推广好,又怎样不断地更新汉语理论基础从而更好的配合实际教学工作,这是对外汉语教学主要面对的问题。
对外汉语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与教学
对外汉语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与教学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升,对外汉语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华传统文化包括道家、儒家、佛家、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戏曲艺术等多个方面。
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文化背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文化内容和方式进行传播。
对外汉语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
的文化,更是为了让学生对中国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加深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例如组织文化活动、讲授文化知识、观看文艺表演等,使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除了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之外,对外汉语的教学还应该注重实用性,教授学生日常生活中实用的汉语表达和交流技巧。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中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总之,对外汉语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与教学既要注重文化传承,又要注重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对外交流和合作。
- 1 -。
浅析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传播
浅析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传播摘要: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世界经济逐渐趋于一体化的今天,将汉语推广出去,让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了解汉文化,将对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基于此,文章将对汉语国际教学中文化传播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其教学过程中文化传播的策略,以期对汉语言及汉文化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汉语;文化;意义;策略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世界各国之间逐渐变为一个共同体。
各国之间为了能够深入的发展与合作,通晓合作者的语言是必要的方式。
对于中国来讲,汉语不单纯的是一门语言,它更是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载体。
在当今世界各国已然形成了“汉语热”的潮流,以此为契机通过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来传播中国文化,有利于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深入认识。
与此同时,文化传播的策略更值得我们深思。
一、汉语国际教学中文化传播的意义1、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利用语言积累知识形成文化。
想真正的掌握一门语言就要对其隐含的文化进行解读。
中国是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国度,文化的延续从未中断过。
“汉语热”潮流形成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各国的学生从某一个途径了解到中国,才来学习汉语。
例如,外国人经常谈到功夫,他们认为中国的功夫很厉害,为此有些人特地来中国学习,汉语也就成了其重要的交际工具。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的进行文化知识的讲解。
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
另一方面,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让世界通过中国的文化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改变对中国的认识。
通过中国文化的传播,也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有利于深入学习汉语在中国早期的英语教学中,因经验的缺乏,将教学的重心全部放在语言规律的学习上,而忽略了目的语中的文化内涵及其思维方式。
使得即使理论扎实再扎实的人也不能真正的掌握语言。
因此,作为对外汉语教师,重视语言中的文化内涵是具有必要性的。
浅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坚持中华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入侵 , 汉语词汇在悄 然地 发生着改变 。尤其是近几 年, 由于电影 、 电视、 网络等传媒在人们生活 中的普 遍使用 , 使得汉语 中出现 了大量泊来的音译词 、 字母 词和汉语 的变音词 。不管 目前 如何 给这些词语定 性, 有一点是不可否认 的, 那就是它们 已经 出现在了 人们的 日常工作、 学习和生活中, 而且应用范围愈来
持将 丰富的中华 文化也教 给学生。具 体地说, 是要将我国优秀 的、 就 具有通俗性和深厚 思想文化 内涵 的古文 也教授 给留学 生。 对 留 这
学 生汉语教 育是 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 留学生; 中华文化 ;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 2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8 3 9 (o 9 o —O 6 —0 G1 A 10 - 8 8 20 ) 5 o 1 2
中华传统的文化 , 他们就应该能够理解这是“ 漂亮、
好看” 的意 思 。
、
汉 语 言 自身发 展 的必然 要 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只 有 在 留 学 生 教 育 中 坚 持 贯 穿 中华 文 化 的 教 育 , 能够 打牢 留学 生汉 语 的根 基 , 于他 们 更好 地 才 便
利用 汉语 进 行交 流 。
收 稿 日期 :0 9一o 2 20 6— 5
本”的思想。要将这一思想贯穿到对外汉语教育教 学 当 中 , 体表 现 就是要 根 据 留学 生 的需 要 , 具 制定 新
作者简介 : 宿捷 (9 5一), , 17 女 辽宁新民人 , 抚顺师 范高等专科 学校 , 师, 讲 主要从 事英语教学及对外汉语教 学研 究。
益扩大 , 经济的高速发展 以及在 国际事物 中影响力 的逐 渐加 强 , 我 国学 习语 言的 留学 生越来 越 多 , 来 汉 语 成 为一 些 国家 和地 区 的热 门语 言 。在 这 样 的背景 下 , 者认 为 对外 汉语 教 师 , 仅 要考 虑教 授 给 留学 笔 不
论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62论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西 晶/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剖析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未来发展的合理化建议,以期为广大对外汉语教师提供经验总结和理性思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 对外汉语 教学活动 文化交流 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深厚积淀,也是中华民族享誉世界的一张“名片”。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地位的攀升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中国,了解中华文化。
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将中华传统文化引进课堂,可以帮助留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文明的内涵和汉语言的独特魅力,激发外国友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一)有助于丰富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开展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单纯讲授汉语言文字的语法和交际应用,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未免太过单调枯燥。
由于不同语言在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学生在理解汉语言语法时也难免产生用语障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可以有效地将语言文字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增强外国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适应能力,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和质量,同时对于教师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又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加入可以更好地丰富对完汉语课堂的内容,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语言的学习其最终目的是用于人际交流和交往。
由于外国留学生与中国本土学生在文化历史背景上的显著差异性,学生在交流和交往方面难免产生矛盾之处,因此将传统文化引入对外汉语课堂,可以帮助外国留学生尽快适应中华文化环境,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使他们在与中国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共鸣,帮助他们在中国收获友谊,与中国学生一道共同成长进步,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让他们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使者,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中国传统文化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融合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融合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汉语热的不断升温,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成为国际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然而,如何有效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尤其是在传授语言知识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一直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融合,以期为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首先将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简要概述,包括其历史演变、主要特点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接着,文章将分析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文化教学不足、学生文化理解困难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包括这种融合对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为了深入研究这一课题,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了解当前的研究现状和不足;通过分析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融合的实际效果;通过实证研究,收集学生、教师等利益相关者的反馈意见,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本文将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融合的研究成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思考。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二、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它包括了哲学、伦理、艺术、科技、教育等多个方面,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习俗。
哲学思想:儒家、道家、佛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三大哲学体系。
儒家强调仁爱、礼制和中庸之道,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主张道法自然,强调无为而治、顺应自然;佛家则倡导慈悲、悟性,追求内心的解脱与超越。
这些哲学思想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伦理道德: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伦理道德建设,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纽带,倡导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忠孝节义等优秀品质。
如何通过对外汉语教学传播中 国文化
如何通过对外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如何通过对外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跨文化交流方式,不仅要教授汉语语言知识,更要承担起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使命。
那么,如何通过对外汉语教学来传播中国文化呢?一、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作为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自己要对中国文化有深入、全面的了解。
这包括中国的历史、哲学、宗教、艺术、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
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选取合适的内容,进行生动有趣的讲解。
例如,在讲解汉字时,可以引入汉字的演变历史,让学生了解汉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像“福”字,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幸福、福气,春节时人们会在家中贴上“福”字,而且有时还会倒着贴,寓意“福到了”。
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不仅能记住汉字的写法,还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
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如传统节日、饮食文化、中医、武术等,融入到汉语教学中。
以传统节日为例,在春节期间,可以向学生介绍春节的由来、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拜年等。
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春节所承载的家庭团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文化内涵。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与节日相关的活动,如写春联、制作传统美食等,增强他们的亲身体验。
在饮食文化方面,可以介绍中国的八大菜系,讲解不同菜系的特点和代表菜品。
还可以让学生品尝一些中国特色美食,如饺子、汤圆、粽子等,让他们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感受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文化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汉语,感受文化。
比如,设置一个在中国餐厅点菜的场景,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服务员,用汉语进行交流。
对外汉语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与教学
对外汉语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与教学
作为中国的母语,中文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其有利于提升外国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增强中外友好交流与合作的意愿。
中华传统文化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宗教、礼仪等多个领域。
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给外国学生,如讲座、展览、文化体验活动、书籍推介等,并注重与外国文化的比较和交流,让学生深刻领会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中外文化间的异同之处。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授中华传统文化,需要根据学生的文化背景和接受能力灵活安排课程内容和形式。
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听、看、认识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如通过演示传统民族乐器、传统绘画和书法、民间故事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内涵。
此外,还可以举办传统文化古镇、古城的实地考察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历史和独特风貌。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传播和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在传授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专业性、生动性、接地气,从多角度、多维度让外国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增进与外国友人的深入交流和合作。
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建设与中华文化传播
◎冶艳 杰
党 的十 七 届 六 中 全 会 指 出 , 当 今 世 界 正 处 在 大 发 展 大 繁 ,与世 界的依存 度进一步加 深。一方面 ,世界各 国对 我 变 革 大 调 整 时 期 ,文 化 在 综 合 国 力 竞 争 中 的 地 位 和 作 用 更 国 的 政 治 制 度 、经 济 政 策 、 民族 宗 教 政 策 、 法 律 法 规 等 越 加 凸显 , 维 护 国家 文 化 安 全 任 务 更 加 艰 巨 , 增 强 国 家 文 化 来 越 关 注 , 了解 我 国 的 愿 望 越 来 越 强 烈 ,学 习 汉 语 的热 情
教 师 队伍
随着经济 总量跃居世 界第二 ,我 国在政 治、经济 、科 力素 质 ,直 接关 系着 汉 语 国际推 广 和 中华文 化传 播 的成 技、军事 等方面 的国际影响力 日益 增强 ,对 外交往 日益 频 效 。 国 家 汉 办 2 0 年 发 布 了 《 际 汉 语 教 师 标 准 》 ,对 07 国
提 出 了建 议 。
一
对 外汉 语 教 师 的 能 力 素质 提 出 了新 的 、更 高 的 要求 。
、
中华文化传播 客观上 需要 一支 高素 质的对外 汉语
实 际 上 ,对 外 汉 语 教 师 直 接 面对 国 外 的汉 语 学 习 者 ,他们 的一言 一行 ,代表 着 中 国人 的形象 ,他们 的 能
语国际推广 工作 的主 体,他们直接 面对世 界各 地的汉语 学 切 要求我们加 大 中华文 化的传播力度 ,让世 界更 好地 了解
习 者 ,不 仅 承 担 着 汉 语 教 学 任 务 , 而 且 是 中华 文 化 传 播 的 中国、接受中国、认 同中 国。 使 者 ,担 当着 民 间 外 交 家 的 角 色 。 美 国 教 育 家 乔 治 ・ 雷迪 贝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摘要】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不仅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中国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在文化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当代社会文化以及实用文化知识的传授。
在文化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来生动地展示中国文化。
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融合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通过文化体验、文化交流等方式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
文化教学对学习者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最终,文化教学的意义在于帮助学习者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文化教学、重要性、地位、内容选择、方法选择、融合、影响、学习者、教学效果、意义、持续发展、未来。
1. 引言1.1 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对外汉语教学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升,对外汉语教学成为了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对外汉语教学可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汉语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通过对外汉语教学,可以让更多的外国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从而促进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对外汉语教学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就业机会。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掌握良好的汉语和丰富的中华文化知识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可以说对外汉语教学在当今的国际交流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2 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增强,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是传播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文化教学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和现代文化,增进对中国的兴趣和理解。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文化传播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教师在汉语教学课堂上往往局限于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基础理论教学,忽视了文化的渗透和传播。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文化的传播指的是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将涉及文学、历史、哲学、地理、民俗等一切与文化有关的因素贯彻到教学过程之中,在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增加文化传播力度。
全面树立文化教学理念,坚持语言和文化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借语言文化的渗透,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
一文化传播在对外汉语教育教学中的必要性1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语言交际能力一部分的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文化教学。
文化教学要紧密结合语言教学,着重解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介绍目的与国家的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为语言教学服务。
2要想学好汉语,必须同时学习中华文化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核。
马林诺夫斯基指出:“语言是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但是它并不是一个工具的体系,而是一套发音的风俗及精神文化的一部分。
”千百年来,汉语的学习和传播始终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汉语教学中,学生要真正理解中华文化,必须掌握作为该文化载体的汉语;学好汉语,必须同时学习汉语所负载的中华文化。
越是深刻细致地了解中国的文学、历史、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就越能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汉语。
3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教学出现脱节,因此必须强调结合进行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根本目的往往不只是掌握一种语言而已,而是在掌握汉语的基础上,去深刻地理解和领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及相应的其他自然和社会科学。
对文化的了解和掌握,亦即文化适应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长期以来,文化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汉语教学变成了仅限于传授学生字词句、说话、写作等基本应用知识的技能课,文化内涵的缺失导致了学生对汉语之美认识的严重不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不断下降。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1. 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一种语言教学,更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以此增强外国学习者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本文将简要回顾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文化传播中的角色。
接着,将分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随后,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包括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文化活动的组织等方面。
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从而提升汉语教学的整体质量和影响力。
2.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历史积淀而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艺术审美、社会习俗等多元内容。
其内涵与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华传统文化深受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子百家思想的影响,其中尤以儒家的仁爱、礼义、和谐观,道家的自然、无为、辩证思想,以及佛家的因果报应、慈悲为怀理念为核心哲学基石。
这些深邃的哲学智慧不仅构成了中国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也为处理人际关系、社会矛盾乃至国际交往提供了深远的智慧源泉。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提倡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关爱和诚信。
“仁”为核心,主张爱人如己,推己及人“义”则关乎公正公平,强调行为合乎道义“礼”作为社会秩序的规范,调节人际关系,维护社会和谐“智”指向明辨是非、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信”则是诚实守信,为社会交往的基石。
这种伦理道德体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作为传播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
中华传统文化倡导“和而不同”的理念,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
体现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尊老爱幼的家庭观、尊师重教的教育观、以和为贵的处世哲学等方面。
在全球化背景下,这种和谐理念对于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国际理解具有积极意义。
对外汉语教师用语言传播中国文化
对外汉语教师用语言传播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亦叫中华文化、华夏文化或华夏文明,是中国56个民族文化的总称。
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被称为“汉文化圈”,特指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反映。
从旧石器时代的发明创造,到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一不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中华文化不但对韩国和日本,还对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东南亚、南亚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中国很多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技术首先应用于航海,才导致了人类所谓蓝色文明和环太平洋文化圈的形成(李二和《中国水运史》);郑和七下西洋更加深了这种文化的传播和辐射。
并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认的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包括亚洲、欧洲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对中华文化给予了高度的认同和重视。
目前全世界都已有一个共识:21实际是中国的世纪,是汉语的世纪。
全世界都掀起了学习中文的热潮。
而中国也逐渐开放门户拥抱世界,经济,文化,教育逐渐与世界接轨。
对外汉语教师是传播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媒介。
但是,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必须达到一定要求。
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学术层面,更重要的是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能力。
师者,重在传道、授业、解惑。
同时,对外汉语教学必须和国际教学接轨,使得国内的对外汉语老师达到国际教师水准。
目前,西北最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在陕西师范大学City&Guilds国际汉语教师考试中心,专业的培训课程既可以让考生达到国家汉办2012年发布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还可以取得符合IVQ国际职业资格的英国City&Guilds国际教师资格。
满足考生选择参加国家汉办孔子学员的选拔或是参加陕西师范大学City&Guilds考试中心的海外就业推荐项目的需求。
趁着全球掀起汉语学习热的契机,去国外当全职对外汉语教师吧!参加陕西师范大学City&Guilds考试中心的对外汉语课程专业培训,考取英国City&Guilds国际教师资格,做符合IVQ国际职业资格的全职中文外教。
对外汉语教学论文(5篇)
对外汉语教学论文(5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5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长期以来,离合词都以“离”作为教学重点,但是在教学中,可先以“合”的形式完成词汇教学内容,包括其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在认清“合”的用法的基础上学习“离”的用法。
1.词性方面离合词无论“合”还是“离”的用法都跟其词类属性有某种关联,《新大纲》有11个离合形容词,它们是:出名、焦急、大方、难过、厌烦、倒霉、过分、过瘾、合身、随便、调皮。
形容词常充当定语、状语、补语成分,一般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有些可带“着、了、过”,不能带宾。
《新大纲》的2个离合副词是迎面、当面。
副词只能充当状语,如“迎面走过来、当面说清晰”,继而其“离”的用法也比较统一。
2.结构类型方面《新大纲》里11个中补式离合词有许多共同特点:(都是动词(“合”的时候除了“起来”都可带宾语(都不行用“着”扩展,除了“提示”,一般不用“了、过”扩展。
最重要的是,类似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它们都可用“得”或“不”扩展为可能补语的结构,用来表示急迫想知道答案的心理,其中只有“提示”不具备此种扩展式。
(二)注意语用离合词无论“合”式还是“离”式,都有其语用环境,能造成不同的表达效果。
1.“合”式的语用价值首先,离合词合用时算作一个词,其表达的意义是一个整体,放在句中实际上是表达大事的整体性,并无特殊强调之处。
其次,从语体来讲,“合”比较书面,“离”比较口语,所以在严厉庄重场合不宜使用或过多使用“离”式,比如“A领导和C领导握了个手,谈了会儿话”就显得太随便,换成“A领导和C领导亲切握手并进行谈话”就合适多了。
2.“离”式的语用价值本文对离合词的扩展式不再赘述,仅以魏淑梅《汉语动宾式离合词讨论与对外汉语教学》(2021)中对扩展式的分类为依据,根据其文中的观点,离合词的扩展主要分为三大类,一为插入成分,二为重叠动词性语素,三为倒装①,“离”式将整个词分为两部分使用,必定会产生对某个部分的强调作用,同时离析以后使语言更加敏捷多变,形象生动,增加了语言的口语性和生活气息。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渗透
三、结论
文化渗透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存在着差异,如果不认真对待,就会造成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上的偏误,甚至语言交流上的障碍。加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使教学成为具有汉民族特色的文化语言教学,从而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文化的理解受限制。针对此类学生特点,在教学中不能急于将汉字体系灌输给学生,以免使他们产生对中国文化的抵触心理,要发挥学生的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等优势,由简到难,通过模拟对话的方式在实际教学语境之中让学生理解中国的文化,增加他们探索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生动活泼地理解中国文化。
论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华文化传播
涵 , 本 就 不能 掌 握 这 些 术 语 的 正 确 使 用 。 根
2 以对 外汉 语教学 为依 托推 广 中 国文化
2 1 在 对 外 汉 语教 学 中 因 材 施 教 .
生 学 习 说 话 , 路 和 行 动 , 至 方 言 也 可 以 引 进 课 堂 , 教 走 甚 寓 对 学 生 的 了解 是 外 语 教 学 的 一 个 重 要 方 面 , 什 么 他 为 于 乐 , 造 轻 松 有 趣 的 教 学 氛 围 。 同 时 也 可 以 让 学 生 学 习 创 们 学 习 中 文 , 什 么 是 他 们 的 个 人 需 要 和 他 们 的 学 习 方 法 有 中 国 的 歌 曲 , 其 让 学 生 去 死 记 硬 背 一 篇 三 百 字 的 文 章 还 与 等 , 于学生正 确理 解 的 目的 , 们 需 要 对 学生 进 行 了解 , 出 我 不如学 习唱一 首歌 曲, 竟 少 花 了不 少 时 间 , 乐无 国界 , 毕 音 结合教科 书和 自己在 教学 实 践 中的总 结 , 写 指 导材 料 以 编 帮助学生学 习汉 语 。初学 汉 语 的 留学 生 , 中大 多数 对 中 其 只要 唱 对 了音 律 。 一 节 课 的 时 间 就 可 以 学 下 来 。而 且 丰 富 课 最 华 文 化 所 知 甚 少 。 老 师 可 以 做 一 个 简 单 的 问 卷 , 过 统 计 了教 学 内 容 , 堂 气 氛 活 跃 。 语 言 和 文 化 为 内 容 的 手 段 , 通 终 达 到 学 习 语 言 的 目 的 , 大 地 丰 富 了 学 生 的 文 化 背 景 知 极 分 析 了解 学 习 目标 和 学 习 的 具 体 情 况 , 看 学 生 的 个 人 特 看 识 , 正 学 习 汉 语 是 在 巨 大 和 丰 富 的 文 化 内 涵 背 景 下 进 行 真 点和想 法 , 以及 有 没 有 什 么 共 同 之 处 。一 般 而 言 , 要 学 生 只 选 择 学 习汉 语 , 明他 们 首 先 在 不 同 程 度 上 对 汉 语 言 都 有 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华文化的传播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特定标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第一步就是要促进语言的推行,但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同样也就没有文化。
从另一个角度看,语言深刻地反映了文化发展,同时也反映了文化的影响。
因此,在进一步发展对外语教学的进程中,文化的地位越加深化也更为突出。
然而在这种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非语言交际是交际的主体方面,必须深入了解和体会非语言交际的特点,分析其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并不断探索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中华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非语言交际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2-0176-02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仅交流渠道、交流方式和交流舞台逐渐增多扩大,而且传播手段也不断地推陈出新。
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主流方向之一,对外汉语教学在传播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
如何掌握好中华文化的精髓,怎样理解并运用好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之间的关系,将我国文化兼容并包的精神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力,这对于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长久屹立于世界强国以及世界优秀民族之林无疑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文在论述以上观点后,旨在研究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并希望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者都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弘扬东方智慧,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中华文化的传播——兼容并包的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这八个字只是简单的描绘,但不足以表述其特征。
中华文化的特色可以概括出若干条,但其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应属兼容并包,或者可以说是兼收并蓄。
中华文化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这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传播中表现得最为深刻:首先表现在中华文化非常善于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例如:印度的佛教在传入中国后,逐渐地被融合于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中,并在中华文化中有了独特的意义,这对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古至今,许多学者和有识之士为了强大祖国、唤醒人民,不断努力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理论,力求贯通中西学,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
其次,中国作为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文化对东亚、东南亚以及欧洲的文明进程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一)跨文化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新时期,对外汉语教学已不单纯是传授汉语知识的教学,而是一种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核心的交际语言的教学;如果要有效地、成功地实施这种教学,就必须首先培养对外汉语教师的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只有掌握了这种能力,才能成功地组织教学,有效地给学生传授这种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决不能把对外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理解为在语言能力之外的一种辅助能力,尽管它包括了语言能力之外的其他能力,如:跨文化的心理能力、跨文化交际策略能力等等,但它首先是一种语言的能力,并且其他所有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最后都要落实到语言的能力上。
由此我们可以明确,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对外汉语教师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其综合素质的体现。
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如果不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很难有效地、成功地实施对外汉语教学。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根据交际渠道的不同,交际可以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
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人们只注意到语言交际,却忽视了非语言交际行为。
然而,绝大多数专家认为:在面对面的交往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言语行为,其他则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
由此可见,非语言交际在人际交往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下,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也体现在它是文化的重要反映,它在一切非语言交际行为中都要放到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去理解和体会,如果忽视了文化背景就很可能会发生误解。
非语言交际包括:眼神、手势、身体动作、面部表情、服装打扮、身体的接触、谈话者之间的距离、时间观念等等。
下面仅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方面进行非语言交际的跨文化对比。
1.沉默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沉默的态度和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我们中国人奉行“沉默是金”,常常用沉默来表示思考、慎重、默许和谦让等含义,然而英语国家的人对这种沉默态度感到很不习惯,在他们看来,沉默意味着轻视、不感兴趣等,因此他们在讲话或与人交谈时最忌讳沉默不语,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有声的反应。
而中国人则重视沉默在交谈中作用,认为停顿和沉默有丰富的含义,有时甚至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魅力。
就笔者个人的经历来说,在国内的课堂上都是老师占主导地位,整节课下来基本都是老师在传授知识,学生只作为听众将老师所讲的内容记在本子上。
而在国外的课堂上,学生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老师只讲重点部分,而其余大部分知识都需要学生课前自己做好预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基本每个人都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这对于刚来国外读书的学生来说非常难以适应,因为我们习惯了当一个听众,而非侃侃而谈者。
因此国外的课堂上就会出现整节课都是外国学生不停地发言,而中国学生一直保持沉默的两种极端差异,在外国学生的眼里,我们的这种沉默或许会被视为不积极上进的体现。
了解这一情况之后,我们就必须清楚这种非语言交际的现象,到国外深造时,一定要多多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融入国外的课堂文化氛围中,改变沉默。
2.目光语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与对方保持目光接触是十分必要的。
目光语的功能极为丰富,但是它的使用也因文化而异,我们就需要掌握各个国家不同的目光语内涵,在去一个国家教学或交流前,做足准备工作,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在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进行社会交际的时候,相同的非语言行为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意义,因此,深入了解造成这种差异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研究可以总结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民族心理、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不尽相同,因此要达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交际双方就必须了解对方的文化特性以及非语言行为差异。
而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更要不断培养文化适应力、提高文化差异敏感度、有意识的培养自身非语言行为的能力。
例如,可以多了解非语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准则,以此来提高对不同非语言行为准则的敏感度;需恰当地使用非语言行为,来正确地理解不同的文化内涵;多观察、多总结,对他人的非语言行为所表达的含义不要凭自身主观意识妄下定论;同时,在非语言交际过程中,不能为了照顾对方而丢弃了自己的传统文化,一定要做到兼顾双方,以使文化得到恰到好处的融合。
三、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孔子学院的产生与发展”随着“汉语热”现象的出现,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散发出的深厚魅力。
而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在世界范围内传承汉语教学的载体,以中国古代圣人——“孔子”来命名的“孔子学院”就应运而生了。
“孔子学院”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用以满足海外汉语学习者的需求、向其他国家的汉语学习者提供优秀的学习资料、推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
众所周知,孔子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教育家,用“孔子学院”来标榜学汉语的教育机构则再合适不过了,而孔子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和”的推崇者,这也正是前文所提到的中华文化之精髓的来源。
近年来,全世界都掀起了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这其中不仅有文化的因素,自然也有经济动力,可以说,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蓬勃兴起,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升,已然占据了世界大格局的重要部分,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当今中国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从世界各地来华工作的各领域工作人员蜂拥而至,而只有懂得汉语并熟悉中国的国情和民情者才能在中国更好地生活、工作下去。
因此,许多国家的有识之士开始倡导本国学生和某些领域的工作人员学习汉语。
同时,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大,中国已经成为各国留学生留学的首选之地。
笔者就读的学院与美国的迈阿密大学和意大利的米兰大学有着合作关系,我们学院在这两所大学里创建了“孔子学院”,而每年都有一批批优秀的外国汉语学习者获得“孔子学院奖学金”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到我们的学院学习。
因此我们一定要利用好“孔子学院”这一平台,向那里输送更多更好的对外汉语教师,将我们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四、结语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我们应该为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中华文化不仅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出夺目的光辉,而且必将在未来的世界文明中继续发光发热。
作为炎黄子孙,每一个龙的传人都应该振奋民族精神,不断弘扬中华文化,肩负重大历史使命,为振兴中华与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同时,由于非言语交际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进行跨文化对比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不但可以揭示非语言交际行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怎样的异同,还可以增强人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这一领域,我们应该了解并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在非语言交际行为中的不同含义,以此找到运用的最佳方法,进而减少不必要的交际冲突,来提高跨文化交际质量。
对于想要成为对外汉语教师的我们,更要不断努力地学好中华文化知识,做跨文化交际的使者,提升自身素质,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而不懈拼搏。
参考文献:[1]傅荆原.论中华文化之精魂[j].中华文化论坛,1997,(3).[2]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3]梁镛.跨文化的外语教学与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4]周一良.中外文化交流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5]蒋印莲.对外汉语教学与语言文化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6]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7]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责任编辑:许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