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众数》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众数》教学设计

《众数》教学设计

众数》教学设计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有关统计的相关内容中的一个。

并且在五年级的时候已经接触过,现在是一个巩固和提升的过程,难度不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认识众数,知道众数作为数据量代表的意义。

2 、能根据所给数据或信息找出众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区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特点与差异,并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这些合适的统计量来分析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和生活的关系,并学会选择和取舍。

学习重点:认识了解众数;能准确地找出一组数据的众数。

学习难点: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环节(温故而知新)1、什么是平均数、中位数?2、对于给出的数据来说,如何根据数据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数据量来反映数据的整体趋势呢?二、导入新课1、小活动:我来应聘下表是某公司员工月收入的资料.如果有人想竞聘为这个公司的普通员工,而要求的工资水平在5000元左右,你认为他会根据以上信息选择这家公司吗?为什么?2、师:想要解决上面的问题,就需要学习一个新的统计量——众数。

(板书课题)三、新课(一)、认识新知识一一众数1、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2、众数的数据意义:当一组数据有较多的重复数据时,众数往往能更好地反映其集中趋势。

(二)新知应用(小试牛刀)下面的扇形图描述了某种运动服的S号,M号,L号,XL号,XXL号在尼勒克县某家服装店的销售情况,请你为这家服装店提出进货建议。

30%1、 学生讨论、交流。

2、 教师明确。

(三)讨论环节:请说说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这三个统计 量的各自特点。

1、 学生讨论、交流讨论结果。

2、 教师引导明确并归纳展示:平均数计算要用到所有的数据,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动都 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它能够充分利用所有的数据信 息,但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

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不易受极端值影 中位数可能出现在所给数据中,也可能不在所给的数据中。

众数教案新版

众数教案新版

众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众数的概念及其与平均数、中位数的区别;2. 掌握求解众数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 能够运用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众数概念的理解;2. 求解众数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众数与其他统计概念的区别;2.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众数。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统计学教材;2. 板书:众数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实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统计学中的众数概念,并与平均数、中位数进行对比,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板书的方式详细解释众数的概念,强调众数是数据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同时,与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区别进行比较,说明它们分别表示数据集的平均情况和中间位置的数值。

3. 求解步骤与方法(20分钟)教师介绍求解众数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1)观察数据,并列出频数表;(2)找出频数最高的数值,即为众数;(3)若频数最高的数值不止一个,则该数据集不存在众数。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求解众数的过程,并进行相关练习,加深对求解步骤和方法的掌握。

4. 实例分析(2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需要学生利用众数进行解决。

例如,班级考试成绩的众数是多少,哪个课程是学生们最喜欢的等等。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解答,并对比各组的分析过程和结果,以促进对众数的深入理解。

5. 综合练习(2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综合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解答。

练习题可以包括求解众数的计算题和应用题。

6.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问题梳理和解答,强调众数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鼓励学生多多运用统计学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课堂作业:要求学生针对一个实际问题,运用众数进行求解,并写出解题过程和结果。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例分析和练习题的形式,全面介绍了众数的概念、求解步骤和方法,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众数的教学设计

众数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众数教材122—125页的相关内容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按照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育学习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难点: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按照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进程(一)一、创设情境、感知众数师: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在今天的课堂上,适才咱们问好的时候我看见很多同窗的个子比老师还要高,我呢有一个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想问你们?老人们说个大脚也小不了, 我想知道你们都穿多大号的鞋,可以说吗?师:大家看屏幕这是老师去一家鞋店买鞋时调查的这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女鞋的销售量,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师:虽然这是一个生活中销售鞋的问题但用到的却是数学中统计的知识。

同窗们想一想咱们曾经学过哪些统计量?生:平均数和中位数师:在鞋的尺码组成的一组数据中,37出现的次数最多。

咱们它取个数学名字叫众数。

按照你们的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众数?板书:课题:众数:一组数据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二、巩固练习填一填10、1二、九、一、八、10、5这组数据的众数是()若是再加上一个9,这时众数是()如果再去掉一个10,这时众数是()师生小结:“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可能没有。

”(二)探讨新知一、出示例1“六.一”节快到了,为了参加学校艺术节,五(3)班要选10名同窗排演舞蹈。

下面是20名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单位:米)1.32 1.33 1.44 1.45 1.461.46 1.47 1.47 1.48 1.481.49 1.50 1.51 1.52 1.521.52 1.52 1.52 1.52 1.52按照以上数据,你以为参加舞蹈排演同窗的身高是多少比较适合?能说说理由吗?小组合作思考、探索、讨论、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出现以下结果:一、以为平均数1.475比较适合二、以为接近中位数1.485比较适合3、以为众数1.52比较适合老师小结:集体舞一般要求队员身高差不多,所以以众数1.52为标准最适合,组成的舞蹈队形也很整齐,美观。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众数》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众数》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众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众数》教案主要让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掌握求一组数据众数的方法,能运用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众数是统计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数据实例,让学生感受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和小数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

但是,对于众数这个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求一组数据众数的方法不够熟练,需要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众数的含义,掌握求一组数据众数的方法。

2.能运用众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掌握求一组数据众数的方法。

2.难点:求一组数据众数的操作方法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众数的概念。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究求众数的方法。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采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数据,用于导入和巩固环节。

2.准备众数的定义和求法PPT,用于呈现和讲解。

3.准备练习题,用于操练和巩固环节。

4.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众数的概念,如调查某班同学最喜欢的季节,统计数据后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季节。

让学生初步感受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众数的定义和求法,让学生明确众数的概念。

通过PPT展示求众数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给出一组数据,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众数。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选取几组数据,让学生独立完成求众数的任务。

《众数》教学设计

《众数》教学设计
莹 墨 一
《 众 数》 教 学 设 计
郭 丽 娜
( 吉 林 市 昌邑 区 第 二 实 验小 学 校 , 吉林 吉林 1 3 2 0 0 0 )
教学 内容 : 小 学 数学 五年 下 册 第 六 单 元 《 统计》
教学 目标 : 知识 与技 能 :学 生 理解 众 数 的 含 义 ,会 求 一 组 数 据 的 众
数. 能 选 择 合 适 的 统 计量 表示 数 据 的不 同特 征 。
过程 与方 法 : 1 . 通 过 与 学 过 的统 计 知 识 ( 平均数 、 中位数 ) 的 比较 , 认 识

中, 身高 1 . 5 2 的 同 学 人数 最 多 , 他 们 的 身高 比较 均 匀 。 师: 你 们 帮 老 师 选 择 一 下 哪种 方 案 好 一 些 。 为 什 么 ? 生: 我 选 择 第 三 个 同学 的方 案 。 因 为 这 些 同 学 的 身 高 都 是 样的 , 选 择 他 们 的话 , 看起来非常整齐。 生: 我 也 选 择 第 三 个 同学 的方 案 , 因 为 这数 C . 众 数 ( 2 ) 在 演 讲 比赛 中 , 某 个 选 手 想 知 道 自己 处 于 什 么 水 平 , 应该选( B 1 。 因为 中 位 数 体 现 出 了一 组 数 据 的 一 般 水 平 , 可 以让 选 手 知 道 自己 的 水平 是 高 还 是 低 。 A. 平均数 B . 中位 数 C . 众 数 ( 3 ) 要 统 计 同 学 们 最喜 欢 的动 画 片 , 应该选C 。 因 为 众 数 可 以体 现 一组 数据 的集 中情 况 。 A. 平均数 B . 中位 数 C . 众 数
生 : 按 容 貌 好来 选 择 。 生: 按 身 高来 选 择 。 ( 都要说清为什么。) 师: 好 , 我 就 按 身 高 来选 择 。 下 面 同 学们 看 白板 , 这 是 老 师

小学统计众数的教案

小学统计众数的教案

小学统计众数的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体验事物的多面性与学会全面分析问题的必要性,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小组协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求真的科学态度,渗透一组数据的对称美,揭示数学中美的因素。

教学重点: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灵活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点,并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做出决策。

教学准备:课件,统计数据。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 向学生展示一组数据:3,4,5,5,6,7,8,9,10。

2. 提问: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哪个?它代表了这组数据的什么特征?二、探究众数的含义1. 解释众数的定义: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众数。

2.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三、寻找生活中的众数1.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众数,如:考试分数、身高、体重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众数在生活中经常被用到?它有什么优势?四、求一组数据的众数1. 引导学生运用的方法寻找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步骤。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组数据,求出它的众数,并解释结果。

五、总结与拓展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众数的含义及求法。

2. 提问:如何根据一组数据的众数进行预测或做出决策?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众数的含义,寻找生活中的众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

在求一组数据的众数过程中,培养学生小组协作、实践操作的能力。

通过总结与拓展,使学生深刻理解众数的作用,提高学生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众数教学设计

众数教学设计

众数教学设计《众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众数的概念,掌握众数的求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学习众数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自己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众数的意义和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众数的概念和求法。

2. 教学难点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数据,如学生的身高、体重、成绩等,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数据中,哪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最多?这个数据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 教师引出课题:众数。

2. 讲授新课 -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众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 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众数的概念,如班级中同学的年龄、鞋子的尺码等。

-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数据,让学生找出这些数据的众数。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众数与平均数有什么区别?众数有什么特点? - 教师总结众数的特点:众数是一组数据中的一个数据,它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众数不一定是唯一的,可能有多个;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3. 课堂练习 -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 教师让学生分组完成练习题,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 教师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 课堂小结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包括众数的概念、求法、特点等。

-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

- 教师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表扬做得好的学生,鼓励做得不够好的学生。

5. 布置作业 - 教师要求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 教师要求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并用众数来描述这些数据的集中趋势。

众数教学设计

众数教学设计

《众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22-123页。

教学目标:1、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渗透统计思想。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分析、概括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恰当的选择统计量。

教具准备:多媒体。

学具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1、谈话引入:王叔步最近遇到了一件事,想请在座的所有同学帮一下忙,看问题出在哪儿(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二、自主探究,引入新知2、观察讨论:⑴这家公司的招聘启示是骗人的吗?为什么?⑵大多数职员工工资都是1100元,可为什么平均工资会是2000元呢?⑶用平均工资2000元来代表该公司大多数员工的工资水平适宜吗?3、交流汇报4、教师小结5、提出问题:那用多少元能代表该公司大多数员工的工资水平呢?6、板书课题:众数7、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众数。

8、教师归纳总结。

三、实践应用,理解新知1、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122页例1)2、出示小组讨论思考题(课件出示)3、小组讨论交流。

4、学生汇报。

5、教师点评并小结。

四、巩固新知,拓展新知1、根据每组数据找众数2、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3、理解“均码”的含义。

五、总结评价,回顾知识。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假如我想知道全班同学对这节课的掌握情况,你们觉得哪个统计量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出来呢?板书设计:众数平均数整体水平多少众数集中情况大小中位数中等水平顺序。

众数教学设计

众数教学设计

众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众数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众数的概念并能够准确计算众数;2. 学生能够运用众数解决实际问题;3. 学生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并能够在小组内共同进行众数计算和讨论。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含众数的概念解释、计算方法和实例;2. 实物或图片:用于引起学生对众数的兴趣,并加深他们的理解;3. 练习题:包含不同难度的计算众数的题目,以及涉及实际问题的应用题。

教学步骤:引入:1. 通过展示一组数据的柱状图来引起学生对众数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柱状图,讨论柱状图反映了哪些信息,并引导他们猜测众数的含义。

探究:3. 解释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4. 给出一个简单的数据集,引导学生计算众数。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来找到众数。

5. 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等多种表现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众数。

6.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他们独立或合作计算众数,并核对答案。

拓展:7. 提供更复杂的数据集,让学生进一步应用众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8. 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协作探究众数的计算,并帮助他们相互交流和讨论解决思路。

9. 引导学生总结出计算众数的步骤和技巧,并提供一些注意事项。

实践:10. 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练习,解决涉及众数的应用问题,并回答相关问题。

11. 引导学生展示他们的解决思路和答案,相互学习和比较不同的解题方法。

总结:12. 概括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再次强调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13. 给学生提供一份练习题和问题,作为课后巩固和复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和实际应用问题的解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来拓展和应用众数的知识。

《众数》教学设计

《众数》教学设计

20.1.2众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众数的概念,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众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区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自己的正确判断.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区分刻画“集中水平”的三个数据代表,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评判能力,进一步发展其数学应用能力.3、情感与态度目标: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体会数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教学难点:平均数、众数、中位数这三个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三、教学方法探究─交流,归纳─总结.四、教具准确多媒体演示.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引入问题1出示蛋糕店图片,引入问题,某蛋糕店,在一天内销售蛋糕100个,各类蛋糕销售量如下表:如果你是店主,进货时在选择蛋糕种类上,你最关心的是什么?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分析,教师抽取1-3名学生表述观点,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做引导.设计意图:通过实际生活例子引入课题,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并尝试用数学知识解答.(二)探究新知问题2像这一类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归类叫做什么呢?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众数的概念: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问题3练一练:求出下列各组数据的众数:① 3、4、3 、2 、4、5 、5、5、4 、4 、1② 2、3、2、-1、2、1、3、3③ 1.0 、1.1、0.9、0.8、1.2、1.7、1.9师生活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形式在学案上总结出每组数据的众数,教师与教室流动观察学生完成情况.设计意图:设计三个小题分别为众数为1个,多个,以及没有众数三类题型,让学生从实际例子当中总结出众数的特点.(三)典例讲解例1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30双,各种尺码鞋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根据上面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①哪种尺码的鞋销量最多,哪种尺码的鞋销量最少?②请你根据上面①中得到的结果为这家鞋店提供进货建议。

众数数学教案设计

众数数学教案设计

众数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众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众数的概念
2. 掌握计算众数的方法
3. 能够运用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众数的定义: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 计算众数的方法:先将数据按大小排序,然后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3. 众数的应用:例如在选举投票中,得票最多的候选人就是众数;在商业领域,最畅销的产品数量就是众数等。

三、教学步骤:
1. 引入新课:通过实例引入众数的概念,例如班级同学的年龄分布等。

2. 讲解新知:讲解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

3. 巩固练习:给出一些具体的数值,让学生计算众数,以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统计调查、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作用。

5. 总结回顾: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众数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
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结果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和测验成绩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家庭作业:
设计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家里独立完成,以检验他们对众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
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便在下一次的教学中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众数。

《众数》教学设计

《众数》教学设计

《众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2~1 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得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明白得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依照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点。

体验事物的多面性与学会全面分析问题的必要性,培养独立摸索,勇于创新,小组协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求确实科学态度,渗透一组数据的对称美,揭示数学中美的因素。

教学重点:认识众数,明白得众数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灵活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点,并能依照统计量进行简单的推测或做出决策。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1.情境引入。

请学生观看一则新闻“李叔叔求职记”。

2.让学生利用运算器算一算,想一想,经理是否欺诈了李叔叔?3.请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数来反映工资水平比较合适呢?[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李叔叔在找工作时遇到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好,使学生在关心李叔叔的过程中感受到在那个地点平均数和中位数不能真实反映职员的工资水平,初步感受众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学习新知1.提问:李叔叔最有可能挣到多少钱?2.揭示:那个地点的“600”确实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并请学生猜猜是哪个“zhong”字。

[设计意图:本环节提出如此的问题,旨在使学生通过工资表中显现次数最多的“600”明白得“众”的含义,进而明白得众数的意义。

]3.小练习:找出下面两组数据的众数。

4.请学生试着说说众数的意义,然后教师小结板书。

三、解决问题(一)完成例11.出示例题:五(2)班要选10名同学组队参加集体舞竞赛。

下面是15名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形(单位:米)1.41 1.41 1.41 1.44 1.45 1.47 1.48 1.491.51 1.51 1.51 1.51 1.52 1.54 1.54你认为参赛队员的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2.学生小组合作选择6名队员。

众数小学数学教案

众数小学数学教案

众数小学数学教案
年级:小学
课题:众数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众数的概念,能够找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

教学重点:理解众数的概念,能够找出一组数据的众数。

教学难点:理解众数与平均数、中位数的不同之处。

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用PPT展示一组数据:2,3,4,5,5,6,6,7,7,8,9,9,9,9,10,10
引导学生观察这组数据,问学生这组数据中的哪个数字出现的最频繁,让学生猜猜是哪个数字。

二、讲解
1.引导学生讨论,从展示的数据中找出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字,解释这个数字就是众数。

2.讲解众数的概念: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3.与平均数、中位数的区别:众数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最频繁的数,而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和除以数据个数,中位数是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找出中间的数。

三、练习
1.老师给学生几组数据进行练习,让学生找出每组数据的众数。

2.学生互相讨论,展示自己找到的众数,并解释为什么这个数字是众数。

四、总结
1.师生共同讨论,总结众数的概念及找到众数的方法。

2.让学生总结众数、平均数、中位数的区别。

五、作业布置
将以下数据分别找出众数:
1)3,3,4,4,4,5,5
2)2,2,2,2,3,3,4,4
3)6,6,7,7,7,8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解众数的概念,帮助学生掌握找众数的方法,并与其他统计概念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众数的认识。

众数教学设计

众数教学设计

众数教学设计《众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众数的概念,掌握众数的求法,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众数的概念和求法。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众数的概念和求法,让学生理解众数的意义。

练习法: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众数的求法,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众数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视频,展示一些数据,如学生的身高、体重、成绩等。

(2)提问学生:如何描述这些数据的集中趋势? (3)引出课题:众数。

讲授新课 (1)讲解众数的概念: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讲解众数的求法:找出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即可。

(3)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众数的意义。

课堂练习 (1)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众数的求法。

(2)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课堂小结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众数的概念、求法和意义。

(2)让学生总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布置作业 (1)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作业题,加深对众数的理解。

(2)让学生收集一些数据,并求出这些数据的众数,体会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1. 2. 3. 1. 2. 1. 2. 3. 4. 1. 2. 3. 4. 5.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理解众数的概念和求法,掌握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众数》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众数》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小学数学《众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 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算】
1.23= 0.3610=
2.48=
0.40.8= 0.250.5= 32.3=
4.72-0.72= 1.54 = 8.560=
20.2 = 1.2+3.5 = 5.65.6=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
下面是某班数学兴趣小组中女同学测量身高的统计表。

姓名王兰刘方张欣陈平周玲平均
身高(厘米)143140142144151
独立之后思考回答问题:如何求出这组女同学的平均身高?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一)导入
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教材第12
2 页的例1 。

提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

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众数》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小学数学《众数》教学设计( l )算出平均数是1 . 475 ,认为身高接近1 . 475m 的比较合适。

( 2 )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 . 485 ,身高接近1 . 485m 比较合适。

( 3 )身高是1 . 52m 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 . 52m 左右比较合适。

2 .老师指出:上面这组数据中,1 . 52 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

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3 .提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学生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

老师总结并指出: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描述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

【小结】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建议。

【提高练习】完成教材第124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 、2 、3 题。

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

【拓展练习】小军对居民楼中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

住户1 号2 号3 号4 号5 号6 号7 号8 号
数量/个l5 29 l6 2O 22 16 18 16
( 1 )计算出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可以使用计算器)
( 2 )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 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

课后反思:
本课我把众数放在新旧知识的对比中学习。

在认识众数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平均数和中位数。

在新课的引入中,我利用平均数和中位数制造了认知冲突;在新课的学习中,注重了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数学意义和统计意义的比较;在新课的练习中,强化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