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人合一的角度谈保护环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儒家天人合一的角度谈保护环境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日益发达,环境污染正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已经成为全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呼声。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宝贵的资源值得我们借鉴和利用,从中可以看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密切联系。

一、儒家“天人合一”思想

中国传统儒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是表现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核心命题。在现代工业文明和科技文明所产生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人们的环保意识还比较淡薄的今天,重新检讨“天人合一”思想的精神与特点,加强人们现代环保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虽然“天人合一”一词出现得较晚,但这一观点却很早就有了。最早出现于《周易》中, 已经蕴涵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融为一体的观念。《易经》中“天人合一”的主要内涵是:首先,其承认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这是追求天人合一的逻辑起点。其次,充分肯定天与人的区别,肯定人的主体性,这是追求天人和谐的基本前提。人是认识的主体,而天是认识的客体,在认识天这个客体的同时也在了解和认识自身。再次,自然界有客观性的普遍规律,人的活动也有客观性的规律,人要服从于普遍规律,这是《周易》“天人合一”观念的核心观点。这一观点说明人

们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主体和客体的高度统一与和谐。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自然规律与人的规律一致,人作为认识主体,与天的关系之主要问题在于人如何做到与天相适应而不相违背。

二、现代环保现状

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终极物质来源和得以安定的基本条件。随着工业化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大自然进行了掠夺式开采和破坏,不仅扰乱了自然环境,而且污染了生活环境。环境污染和破坏给我们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极其惊人的,严重的环境问题已经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势必对我国今后经济的发展大为不利。

三、环境问题的分析

1 .经济因素,目前,我国经济是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同时也是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刺激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高额利润的刺激,使得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各种污染物的排放也高速增加。

2. 人文社会因素。首先,我国人口众多,环境资源压力大。在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人口增长应有一个适当的比例。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了资源的绝对短缺,因而出现了对资源的无节制

开发、浪费的现象,给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其次,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较差。目前,我国大多数人对环境问题缺乏清醒的认识,对很多根本性的环境问题知之甚少,甚至不愿意主动去获得环境知识。

四、天人合一思想的当代启示

传统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虽然是一个古老的命题, 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的局限性,但是也包含着许多合理因素。它对反思工业文明和科技文明所产生的如生态环境的破坏、人与自然的疏离等负面效应,重建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一) 天人合一思想启发我们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要有“法”有“天”

“天”在人们心目中具有崇高的权威地位, “天”能主宰一切, “天”有自己的人格,在这种情形下, 天是人们生活的道德和法律基础。人们的内心对于周围世界有一种敬畏之心,易于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和谐共存。然而,在当代, “上帝已死”, 天的神性、道德的权威消失了,人们的行为好像失去了一种无形的约束力,而变得为所欲为、无法无天,其结局必然是:自然资源被过度开采、滥用,大自然生态受到严重毁坏而失衡。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重新唤起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尊重和敬畏之心。所以,我们可以从古代天的权威作用中得到启示,填补原始的作为道德和法律基础的天的缺位,以使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有“天”也有“法”。这就要求我们认识自然规律、的惩罚。遵循自然规律, 按照自然辩证法办事, 以使人类免受自然界的惩罚。

“天人合一”观要求建立生态伦理, 生态伦理既重人又重自然,肯定自然规律与道德法则的内在统一。人们自觉依照神圣的生态伦理道德行为,才有可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合一”。总之, 上述“法”与“天”得到重塑, 人们在处理与大自

然关系的问题上受到了如上的约束, 人类生存环境才有可能在根源上得到保护。

(二) “天人合一”思想中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念对保持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前,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人类必须共同正视和认真处理的全球性问题。现代社会的人类片面强调自己是自然界的主人,错误地把人与自然截然对立起来,导致人类对自然界采取了一种单向的客体化或对象化的征服与掠夺姿态。这种片面的人类自我中心主义认为只有人才是价值的主体,自然界是没有价值的,其价值是以人的需要为前提的。造成的结果是人类肆意地破坏自然,挥霍资源,污染环境, 从而导致自然的报复,造成了人类自我生存的危机。在惨痛的教训面前, 人类不得不重新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 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人的生存价值要受到自然存在及其特性的根本限制,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危机,就要改变那种人与自然对立的态度,纠正以人为中心的天人二分的对立观点,树立人与自然统一的整体观, 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在这方面, 中国传统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儒家认为自然界有其普遍规律,人的行动必须遵循这种规律, 要求我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将生产、生活方式与环境保护

联系起来,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选择符合生态环境规律和自然本性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人的行为生态化。“天人合一”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含有阴阳两方面的因素,阴阳二气交融和谐, 万物才得以生存发展。因此,和谐是自然界最根本的规律,而“天人合一”包含的动态循环平衡观念也已经被自然科学所证实。因此,吸收“天人合一”的智慧,有利于反省现实人类的生态环境问题,保持生态平衡。(三) “天人合一”思想有助于在现代化建设中实现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近年来,由于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人口爆炸性增长等问题日益构成对人类发展的巨大威胁, 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探索新的发展道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应运而生。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致力于人、社会、自然三者的协同发展,企求建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双重和谐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但是国际社会的共识,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又受到资源破坏、环境恶化等问题的严重困扰。当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正是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出发点, 倡导人们更加热爱自然, 回归自然, 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