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大赛复赛攻略(古诗词部分)

第十二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大赛复赛攻略(古诗词部分)
第十二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大赛复赛攻略(古诗词部分)

第十二届古诗文大赛攻略上(古诗词基础篇目)

一、默写诗句(有五个空10分,一般是名句,基本都在专辑范围内,以下名句仅供参

考)

1、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拟行路难》鲍照

2、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陇头歌辞》北朝乐府民歌

3、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王湾

5、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6、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南邻》杜甫

7、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登柳州城楼…》柳宗元

8、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东溪》梅尧臣

9、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渡易水》陈子龙

10、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漏子》温庭筠

11、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新城道中》苏轼

12、人生百年有几,年良辰美景,休放虚过。《骤雨打新菏》元好问

13、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骊山怀古》张养浩

14、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除此此外还有很多朗朗上口的名句,可选择记忆)

15、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送李少府…》高适

16、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听颖师弹琴》韩愈

17、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楼西楼晚眺》许浑

18、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梅花九首》高启

19、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踏莎行》欧阳修

20、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李清照

二、诗人和文学常识(一般会出现在填空或者选择,以理解为主。)

诗歌从体裁上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以后才出现近体诗,但唐以后仍有诗人创作古体诗,唐以前一定是古体诗(如晋陶渊明的诗歌)。

古体诗:起源是《诗经》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之后有屈原的《楚辞》、汉乐府民歌、乐府歌行体等都是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五言绝句(20字),五言律诗(40字)、七言绝句(28字)、七言律诗(56字)

七言律诗: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诗歌从题材上分为:山水诗、田园诗、咏史诗、怀古诗、边塞诗、闺怨诗、羁旅诗等词又称“长短句”、“诗余”。词从字数上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文学体裁发展: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元散曲的标题结构:如【中吕】(宫调)山坡羊(曲牌名)骊山怀古(内容)

再如:【双调】(宫调)小圣乐(曲牌名)骤雨打新菏(内容)

《诗经》中有一种叫做“重章叠唱”的手法,是指每章诗节内容大致重复,只是更改个别字词,从而产生回环往复的节奏感。如《蒹葭》也用到这种手法。

建安七子:建安时期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的并称。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陶渊明:原名陶潜,字渊明。人称“靖节先生”。

鲍照:南朝宋时期诗风颇为清新俊逸的诗人,人称“鲍参军”。

孟浩然:以五言诗著称,风格平淡自然。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人称“诗圣”、“诗史”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倡导“新乐府运动”,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柳宗元:字子厚,被贬为永州司马。

梅尧臣:字圣俞,人称“宛陵先生”,追求平淡的诗风,对宋代诗风的转变影响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是“花间派”的重要词人,词作多以妇女闺怨为题材。

张若虚:擅长七言歌行,他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以压全唐”,闻一多称赞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高适:唐边塞诗歌派的代表人物,与“岑参”并称为“高岑”。

韩愈:字退之,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唐朝的古文运动,两人并称为“韩柳”。

汤显祖:明朝著名的戏剧家,代表作是《牡丹亭》

李煜:字重光,号钟隐,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很大。

陈子龙:明末文坛领袖人物之一、诗风悲凉沉郁。

三、诗歌词句理解(一般会出现在填空或者选择,也可能出成语解释。)

《诗经周南》中“芣苢”就是指的车前草。

诗文中“孟夏”指的是初夏季节。

霸陵:是指汉文帝刘恒的坟墓。

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诗题《次北固山下》中“次”解释为“停泊”

诗句“复弃中国去”中“中国”指的是中原地区。

李白诗句“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中的“寒”和“老”是“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带着寒意,使……变得衰老,描绘了一幅清辉明丽的风光,而又笼罩着凄寂的情调。

杜甫诗句“锦里先生乌角巾”中的“乌角巾”是指隐士的打扮。

白居易诗句“中有文章又奇绝”中的“文章”是古今异义词,解释为“缭绫上的花纹”《春江花月夜》全诗中以“月”为主体,是诗中情景交融之物。

张若虚诗句“月照花林皆似霰”中“霰(读作献)”解释为天空中降落的白色小冰粒。张若虚诗句“昨夜闲潭梦落花”中“闲潭”解释为幽静的水潭。

欧阳修诗句“行人更在春山外”中的行人指的是“心上人”。

“燕赵悲歌”一语出自韩愈的《送董邵南序》,用来描写荆轲出行前的壮怀悲壮的气概。

衡阳归雁:传说雁南飞至衡阳而返,衡阳有雁回峰。

洛阳纸贵:左思传说用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人们竞相传抄,一时造成洛阳纸贵。

上海市2019年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0)

1. 多言何益 [ 战国] 墨子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 听。今观晨鸡,以时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1. 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2. 子禽(qín):人名,墨子的学生。 3. 益:好处。 4. 蛙蝇:蛙。黾、蛙的一种。(可以理解为蛙和蝇) 5. 恒: 常常。 6. 观:看,看到。 7. 时夜而鸣:时,切合时机、按时。恒,常常。鸣,啼叫。在黎明按时啼叫。 8. 多言何益: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9. 以时而鸣:按时鸣叫。 10. 擗(bì):同“敝”,困、疲劳。 11. 时夜而鸣,天下振动:翻译天未亮时就引吭高歌而鸣, 惊醒天下生灵, 纷纷振作行动起来。 12. 日夜:每日每夜13. 然而:即使这样,但。 14. 不:通否,没有 译文: 禽滑厘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日日夜 夜不停地鸣叫,嘴都干了,舌头都疲劳了,然而人们却不听。再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人都被叫醒了,按时起身。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 用。” 道理:唯其言之时也。 中心:说话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切合时机,抓住关键,一语道破。 启示: 多说话不一定有好处,只有在适当的时候说话才是明智的。 墨子: 名翟,战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 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春秋末战国初期鲁国人,生卒年不详,约为前479 年—前381 年以内。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交相利”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2. 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 犊②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③。 ①操:琴曲。 ②犊(dú):小牛。 ③掉尾:牛因听到蚊、虻( 牛蝇) 的叫声,便摇尾驱赶。 ④奋耳:竖起耳朵。牛因听到小牛的叫声,便竖耳细听。 ⑤蹀躞(di éxi è):小步徘徊。 译文: 有个弹琴能手叫公明仪,他对牛弹奏一首名叫《清角》的琴曲,牛低着头吃草, 就好像没听见任何声音一样。不是牛没有听见,是这美妙的曲子不适合牛的耳朵而已。公明仪于是变换曲调,弹奏出一群蚊虻的嗡嗡声,还有一只孤独小牛的哞哞叫声。牛听了,马上摇动尾巴,竖起耳朵,因为不安而小步来回走动。 创作背景: 牟融向儒生们宣传佛理时,往往引用《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有人 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就讲了这个故事。 思想内容: 这个成语用以说明:办任何事情,都必须看对象.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后 人用“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比喻向不懂道理的外行人讲高深道理是徒劳的。

2019年度上海中学生古诗文大赛240首古诗文

21塞下曲 饮马渡秋水9,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10,黯黯见临洮11。 昔日长城战12,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13,白骨乱蓬蒿14。 1.此首一本题作《望临洮》。 2.饮(yìn)马:给马喝水。 3.平沙:广漠的沙原。 4.黯(àn)黯:昏暗模糊的样子。临洮: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以 临近洮水得名。秦筑长城,西起于此,故有“昔日长城战”之语。 5.昔:一作“当”。长:一作“龙”。 6.足:一作“漏”,一作“是”。 7.蓬蒿:蓬草蒿草之类杂草。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此诗在构思上的特点,是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开头四句是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诗人把描写的时间选在深秋的黄昏,这样更有利于表现所写的内容。写苦寒,只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最能表现环境特征的景物,笔墨简洁,又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首句的“饮马”者就是军士。诗中的“水”指洮水,临洮城就在洮水畔。“饮马”须牵马入水,所以感觉“水寒”,看似不经意,实则工于匠心。中原或中原以南地区,秋风只使人感到凉爽,但塞外的秋风,却已然“似刀”。足见其风不但猛烈,而且寒冷,仅用十字,就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即今甘肃东部的岷县,是长城的起点,唐代为陇右道岷州的治所,这里常常发生战争。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境界阔大,气势恢宏。 临洮一带是历代经常征战的战场。据新旧《唐书·王晙列传》和《吐蕃传》等书载:公元714年(开元二年)旧历十月,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朔方军总管王晙与摄右羽林将军薛讷等合兵拒之,先后在大来谷口、武阶、长子等处大败吐蕃,前后杀获数万,获马羊二十万,吐蕃死者枕藉,洮水为之不流。诗中所说的“长城战”,指的就是这次战争。“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这是众人的说法。对此,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以这里的景物和战争遗迹来作回答:“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足”是充满的意思。“白骨”是战死者的尸骨。“今古”贯通两句,上下句都包括在内;不仅指从古到今,还包括一年四季,每月每天。意思是说,临洮这一带沙漠地区,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这里的“白骨”,包含开元二年这次“长城战”战死的战士,及这以前战死的战士。这里没有一个议论字眼,却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这里是议论,是说理,但这种议论、说理,却完全是以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极其高妙。 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2][4][5] 22.西塞山怀古⑴ 王濬楼船下益州⑵,金陵王气黯然收⑶。 千寻铁锁沉江底⑷,一片降幡出石头⑸。 人世几回伤往事⑹,山形依旧枕寒流⑺。 今逢四海为家日⑻,故垒萧萧芦荻秋⑼。[1] ⑴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又名道士洑,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站在山顶犹如身临江中。 ⑵王濬:晋益州刺史。一作“西晋”。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当代学生第十届古诗文阅读大赛古诗默写附答案

1.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唐杜牧 3.____________________,流离山下。 4.念吾一身,____________________。 5.朝发欣城,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舌卷入喉。 7.____________________,鸣声幽咽。 8.遥望秦川,____________________。《陇头歌》北朝乐府民歌 9.男儿何不带吴钩,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君暂上凌烟阁,____________________?《南园(其五)》唐李贺 11.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千仞岳上摩天。 12.____________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 游 13._______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 14.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15.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17.____________________,长大一相逢。 18.问姓惊初见,______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__________,语罢暮天钟。 20.明日巴陵道,____________________。《喜见外弟又言别》唐李益 21.马穿山径菊初黄,____________________。 22.____________________,数峰无语立斜阳。 23.棠梨叶落胭脂色,____________________。 24.____________________?村桥原树似吾乡。《村行》宋王禹偁 25.____________________,挥手泪沾巾。 26.飞鸟没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 27.____________________,落日五湖春。 28.谁见汀洲上,____________________。《饯别王十一南游》唐刘长卿 29.____________________,建业暮钟时。 30.漠漠帆来重,____________________。 31.____________________,浦树远含滋。 32.相送情无限,____________________。《赋得暮雨送李曹》唐韦应物 33.____________________,酌酒花前送我行。 34.我亦且如常日醉,____________________。《别滁》宋欧阳修 35.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____________。 36.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 37.____________________,桃红又是一年春。 38.花飞莫遣随流水,____________________。《庆全庵桃花》宋谢枋得 39.一为迁客去长沙,____________________。 40.____________________,江城五月落梅花。《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李白 41.金陵津渡小山楼,____________________。 42.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三星火是瓜洲。《题金陵渡》唐张祜

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21-25

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35篇)21-25 21.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选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 注释 ①旷日:荒废时日。②知友:知心朋友。州里:同乡。③疾耕:努力耕作。④田猎:打猎 补充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网开一面,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后指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文言知识 则“则”在古代汉语中有以下常见义项:①表示肯定判断,是。如选文中“则狗恶也”。②表示转折,却。如选文中“则家贫无以”。③表示前后两事有因果、条件关系,相当于“便”。如选文中“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④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如“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思考与练习 1.以下成语出自《吕氏春秋》的一项是()。 A.买椟还珠 B.刻舟求剑 C.相濡以沫 D.杯水车薪 补充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江湖。 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吕氏春秋》:伯牙鼓琴,穿井得一人 《庄子》: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庖丁解牛 《孟子》:学弈,《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齐桓晋文之事 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好( ) ②其()③故() ④恶()⑤还()⑥数() 3.翻译: ①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 ②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到篇翻译

申胥谏许越成 吴国国王夫差便告诉各位大夫说:“我还对齐国有大的企图,我就同意越国的求和,你等不要违背我的意愿。如果越国已经改过,我(对它)还有什么要求呢如果它不悔改,(等我从齐国)回来,我挥师讨伐它。”申胥劝道:“不能同意求和啊。越国不是诚心和吴国和好,也不是害怕我们的军队的强大。(他们的)大夫文种有勇有谋,(他)将把(我们)吴国在股掌之上玩得团团转,来实现他的愿望。他本来就知道君王您喜欢逞威斗胜,所以说婉转驯服地言辞,来纵容国王您的心志,使您沉浸在征服中原各国的快乐中,来让你自己伤害自己。使我们的军队困顿疲惫,民众流离失所,而日益憔悴,然后他们安全地收拾我们的残局。而越王信用好爱惜民众,四方百姓都归顺他,年年谷物按时节成熟,日子过得蒸蒸日上。在我们还能够(跟他们)打仗的时候,是小蛇的时候不摧毁它,成为大蛇将怎么办”吴王说:“大夫你干嘛长越国的威风,越国能够足以成为大患吗如果没有越国,那我春秋演习向谁炫耀我的军队啊”便同意了越国的求和。 将要盟约时,越王又派诸稽郢砌词说:“要认为盟誓有用吗上次盟誓时涂在嘴上的血还没干呢,足以保证信用啊。要认为盟誓没用吗君王家的军队的威武降临便能使唤我们,干吗要看重鬼神而看轻您自己的威力啊。”吴王便同意讲和,空有讲和没有盟誓。 刘敬慎议和亲 刘敬是齐国人。汉朝七年,韩王信叛变,高帝亲自去攻打他。到晋阳听到韩信与匈奴联合准备一起进攻汉朝,高帝非常愤怒,派人到匈奴侦探。匈奴把精兵和肥

壮的牛马都隐蔽起来,只显现一些老弱的士兵和牲畜。十多个派去的人都回来报告说,可以攻打匈奴。高帝又派刘敬去匈奴查看,刘敬回来报告说:“两国交战,这应该是夸耀并显示自己的长处,现在我去到那里,只见到一些老弱残兵,这一定是他们故意露出短处,埋下伏兵以出奇制胜。我认为匈奴不能攻打。”这时候汉朝兵马已经走过句注山,二十多万兵马都已经出发,高帝大怒,骂刘敬说:“你这齐国的俘虏!凭借嘴巴子得到官位,现在又用荒谬的话来诅咒我的部队。”把刘敬捆绑到广武关押起来。于是高帝领兵向前,到平城,匈奴果然突出奇兵把高帝全军围困在白登,七天后才得以解围。高帝到达广武,赦免了刘敬,说:“我不听您的话,以至于被围困在平城,我已经把十多个说可以攻打匈奴的使者都杀了。”于是封刘敬为二千户,做关内侯,称为建信侯。高帝平城战停回来后,韩王信逃亡到匈奴,在这个时候,冒顿做单于,兵力强大,号称三十万大军,(汉朝)多次在北面遭到侵扰。高帝忧虑这件事,问刘敬。刘敬说:“天下开始稳定,士兵因战争而疲惫,不可以用武力征服匈奴。冒顿杀掉父亲代立王位,把他父亲的妃子都霸占了,是凭着武力为威势的,不可以用仁义道德去说服他。只可以从长远打算,谋划他的子孙做臣子。但是恐怕陛下不能做到。”高帝说:“如果行的话,为什么不能做!只是该怎么办呢”刘敬回答说:“陛下如果能把正出大公主嫁给他,厚礼送给他,他知道汉家嫁给正出的女儿,又送来厚礼,蛮夷一定敬仰她,立她为王后,生下儿子必定做太子,代替单于。为什么呢是因为贪图汉家的钱财。陛下每年用汉家多余的而他们缺乏的东西多次送去慰问,并派善于言辞的使者用礼节劝喻他们。冒顿不死,他是汉家女婿;如果他死了,那么汉家的外孙做单于。哪里听说有外孙敢与外公对等礼节的事呢士兵可以不用打战而慢慢使他们臣服。”高帝说:“好。”打算派长公主去,吕后日夜哭泣,说:“我只生太子和一个女儿,怎么能把她送到匈奴去!”

上海市2019年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_10资料全

1.多言何益 [战国]墨子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今观晨鸡,以时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1.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2.子禽(qín):人名,墨子的学生。 3.益:好处。 4.蛙蝇:蛙。黾、蛙的一种。(可以理解为蛙和蝇) 5.恒:常常。 6.观:看,看到。 7.时夜而鸣:时,切合时机、按时。恒,常常。鸣,啼叫。在黎明按时啼叫。 8.多言何益: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9.以时而鸣:按时鸣叫。 10.擗(bì):同“敝”,困、疲劳。 11.时夜而鸣,天下振动:翻译天未亮时就引吭高歌而鸣,惊醒天下生灵,纷纷振作行动起来。 12.日夜:每日每夜13.然而:即使这样,但。 14.不:通否,没有 译文:禽滑厘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日日夜夜不停地鸣叫,嘴都干了,舌头都疲劳了,然而人们却不听。再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人都被叫醒了,按时起身。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道理:唯其言之时也。 中心:说话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切合时机,抓住关键,一语道破。 启示:多说话不一定有好处,只有在适当的时候说话才是明智的。 墨子:名翟,战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春秋末战国初期鲁国人,生卒年不详,约为前479年—前381年以内。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交相利”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2. 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②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③。 ①操:琴曲。 ②犊(dú):小牛。 ③掉尾:牛因听到蚊、虻(牛蝇)的叫声,便摇尾驱赶。 ④奋耳:竖起耳朵。牛因听到小牛的叫声,便竖耳细听。 ⑤蹀躞(diéxiè):小步徘徊。 译文:有个弹琴能手叫公明仪,他对牛弹奏一首名叫《清角》的琴曲,牛低着头吃草,就好像没听见任何声音一样。不是牛没有听见,是这美妙的曲子不适合牛的耳朵而已。公明仪于是变换曲调,弹奏出一群蚊虻的嗡嗡声,还有一只孤独小牛的哞哞叫声。牛听了,马上摇动尾巴,竖起耳朵,因为不安而小步来回走动。 创作背景:牟融向儒生们宣传佛理时,往往引用《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就讲了这个故事。 思想内容:这个成语用以说明:办任何事情,都必须看对象.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后

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答案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30分,每题1分) 二、填空题(30分,每空1分) 31.烂、酌32.闲、贪33.暮、微34.午、一35.独、雪36.阶37.瓜洲38.愠39.默40.汗青 41.荒、毁42.烛、巴43.士、刮44.钟、割45.罔、殆46.戍47.戏48.罢49.更50.信 三、阅读理解题(30分) (一)(8分) 51.(2分)白居易、杜甫 52.(4分)含、立;色、香 53.(2分)宦途失意的异乡人有家不得归的惆怅。 (二)(8分) 54.(4分)(1)遗弃,抛弃(2)交换(3)忧虑(4)……以后(回答“已经”或“以后”) 55.(2分)训练自己吃草根野果;学会对待猛兽的“不动”、“奋跃”等办法。 56.(2分)退伍军人、神勇 (三)(14分) 57.(6分)C、D、E 58.(4分)(1)王羲之高兴地书写完后,用笼子装着鹅回家,非常兴奋地把这件事作为人生的一大快乐。(落实:欣然、笼、甚、以为乐(以之为乐)) (4分)(2)(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推重,都像这类事情。(落实:为、重、皆、类) 四、阅读鉴赏题(10分) 59.(1)前句写雨后初晴的景象;后句抒发自己的情感。(2分) (2)“乍”字是突然的意思,写出了夏雨雨后突然转晴的特点;(1分)这是视觉发现,也是感觉体验;(1分)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犹如葵花向日,任雨打风吹,不动不摇,绝不改变自己政治理想的信念。(1分) 60.(5分)事例表述清楚(1分);集中评价孔融的聪明,机智(2分);推理有趣、得体(2分)。

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高一、高二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共20分,1-10题每空0.5分,11-12题每空1分) 1.氏;姓;职业通称 2.桃花茂盛鲜艳 3.察举/荐举/选举;科举 4.世胄蹑高位;左思/左太冲 5.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四库全书 6.西汉;长安 7.敦煌曲子词 8.号;陆游、范成大 9.归有光;震川书院;桐城10.(1)少(2)如果,果真(3)客舍、旅馆(4)用来……11.(1)孔子、关中张载、闽中朱熹、濂溪周敦颐、洛阳程颢、程颐(五选其一)(2)项羽(3)李白(4)廉颇、蔺相如 12.写出空缺处的语句。(1)不如相忘于江湖(2)长安不见使人愁(3)月上柳梢头(4)问世间情是何物 二、选择题(共20分,每题1分) 13.C 14.D 15.A 16.B 17.D 18.B 19.B 20.C 21.A 22.A 23.A 24.C 25.B 26.C 27.D 28.A 29.C 30.B 31.D 32.B 三、阅读理解题(共40分) (一)(10分) 33.(3分,每空1分)七言绝句边塞高适 34.(1分)长安 35.(2分)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1分),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1分)。 36.(2分)今日途中有幸与您相遇,本想修封家书却无纸笔,情急之中托您捎个口信,向我家人报个平安信息。 37.(2分)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1分),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1分)。 (二)(17分) 38.(3分,每空1分)管鲍;廉蔺(刎颈)、莫逆、君子等 39.(1分,错一处即不给分)管仲,名夷吾,字仲 40.(3分,每空1分)交往做生意称赞 41.(2分)B 42.(2分)A 43.(2分)D 44.(2分)鲍叔却始终好好地对待他,并不因此而说他的坏话。 45.(2分)鲍叔不以我为贪、为愚、为不肖、为怯、为无耻(1分),对我非常了解(1分)。(三)(13分) 46.(2分)C(A.俎,盛食物的器具。B.浒,水边。D.赏,设宴。) 47.(2分)A(A.之,代词,他:柳子。B.代词,你/动词,像。C.转折连词,但是,却/并列连词,和。D.代词,他/选择连词,还是。) 48.(2分)D(语意不是委婉含蓄,而是直接揭露) 49.(4分)(1)他们是百姓的仆役,而不是奴役百姓的。(2分) (2)这证明他确实没有白拿百姓的钱,他是懂得不好好给百姓办事还要敲榨百姓财物的可怕而有所警惕的。(2分) 50.(3分)开头是以送别开始,结尾是以送别结束,中间着重论述“吏治”,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虽然只有短短的一百三十二字,但是文章本身也就是一段具备起、承、转、合的完整论述。 四、阅读赏析题(共20分) 51.(8分)参考答案:

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瓮安文联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A组)参赛序号:姓名. 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作者张九龄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登高》中名句。“登高”是我国哪一传统节庆中的习俗?() A.元宵节B.端午节C.中秋节D.重阳节 3.“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选自哪个作品:() A.《采桑子》 B.《天仙子》 C.《生查子》 D.《鬼谷子》 4.“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诗句将什么比作花?() A.荣誉 B.盛装 C.光阴 D.女子 5.“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中的“三山”是指:() A.蓬莱、峨眉、方丈 B.蓬莱、方丈、瀛洲 C.瀛洲、峨眉、九华 D.峨眉、方丈、九华 6.《书愤》的作者是:() A.王维 B.杨万里 C.陆游 D.杜甫 7.“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作者与另三位北宋文学家同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他们是:()A.黄庭坚、秦观、张耒、张先B.秦观、张耒、杨万里、张先 C.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D.黄庭坚、晁补之、杨万里、张先 8.李商隐在《无题》中写道:“走马兰台类转蓬”,其中“兰台”是指:() A.中书省的别称B.尚书省的别称C.枢密院的别称D.秘书省的别称 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出自下列哪首诗词?() A.《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B.《早寒有怀》C.《月夜忆舍弟》D.《离思五首》 10.李清照《夏日绝句》中“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写的是项羽乌江自刎,请问“乌江”在今天下面的哪个地点?() A.河南境内 B.湖南境内 C.安徽境内 D.山东境内 11.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作者是:() A.李商隐 B.秦观 C.周邦彦 D.元稹 12.“君看一叶舟,出没xx里”,其中“xx”两字为:() A.风波B.风雪C.风雨D.风浪

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答案

、选择题( 分,每题分) 、填空题(20分,每题1 分) 31.寒鸦飞尽水悠悠32.何人不起故园情33.行人临发又开封34.君看八幅南朝事35.车如流水马如龙36.桃花流水窅然去37. 一蓑烟雨任平生38.怀旧空吟闻笛赋3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40.日暮乡关何处是41.清泉石上流42.影徒随我身 43 . 无案牍之劳形44.志人45.小人之交甘若醴46.寡德之人 47 . 名词作状语48.卖柑者言49.谪(贬)50.梅花落三 、阅读理解题(30分) ( - _) (14 分) 51.(2分)如梦令 52.(6分)颜色(2分)花儿怒放,二色并妍(4分) 53.(6分)武陵(2分)心地高洁、超凡脱俗(4分) (二)(16 分) 54.(4分)(1)攀缘(2)很,极(3)慢慢地,缓缓地(4 )完 55.(4分)(1)老虎头皮发痒,就让猱爬上来不停地挠。 (2)我偶而得到一点荤腥,不敢独自享用,把它献给左右(一起吃)。 56.(2分)猱取虎脑直击老虎的痒处,其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而且还不停地用花言巧语来麻痹老虎。 57.(6分)爱听好话却又麻痹大意(1)做人要正直(2)要警惕那些献媚逢迎的小人 四、鉴赏评析题(20分) 58.(10分)要点提示:首联第二句中的“悲”字,定下了全诗的情绪基调。领联写景,景中含情, 隐约透露出旅人凌晨上路时一种萧瑟、寂寞、凄楚的心情。尾联写回味昨夜之美梦,表现了欢乐的气氛,反衬了旅居在外的游子的思乡之悲。 59.(10分)要点提示:爰旌目是一介书生,虽饿昏于道,却宁死不吃盗丘之食,为的是信守节义,真可谓是视气节重于生命的贤明君子。 五、创作题(10分) 60.略

2020年第十九届古诗文大赛初赛试题及答案

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初赛试卷(初中各组) 预初、初一学生完成1—71题,满分100分 初二、初三学生完成1—73题,满分120分 完成时间均为90分钟 一、默写题(共25分,每空1分) 1.丈夫生世会几时?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不敢问来人。 3.对酒当歌,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 5.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花开时节动京城。 7.晚来天欲雪,___________________? 8.谁谓伤心画不成?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语罢暮天钟。 10.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人随流水东西。 12.报道山中去,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春来江水绿如蓝。 14.___________________,蓬门今始为君开。 15.苦恨年年压金线,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17.忽然一夜清香发,___________________。 18.平林漠漠烟如织,_____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_________,一路蝉声过许州。 20.何处是归程,___________________。 21.___________________,还治其人之身。 22.鸡犬之声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 23.单者易折,___________________。 24. ___________________,行而不远。 25.临渊羡鱼,___________________。 1.安能躞蹀垂羽翼

2017年第十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文言文基础篇原文+译文

1、唇亡齿寒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 2、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几天几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

…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胁我吗?” 3、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之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轼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孔子路过泰山脚下,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听妇人的哭声,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您这样哭,实在像连着有了几件伤心事似的。”(妇人)就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年轻人要记住这件事,苛刻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 4、良狗捕鼠 齐有善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 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 齐国有个善于识别狗的人。他的邻居委托他找一只能捉老鼠的狗。过了一年他

第十二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大赛复赛攻略(古诗词部分)

第十二届古诗文大赛攻略上(古诗词基础篇目) 一、默写诗句(有五个空10分,一般是名句,基本都在专辑范围内,以下名句仅供参 考) 1、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拟行路难》鲍照 2、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陇头歌辞》北朝乐府民歌 3、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王湾 5、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6、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南邻》杜甫 7、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登柳州城楼…》柳宗元 8、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东溪》梅尧臣 9、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渡易水》陈子龙 10、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漏子》温庭筠 11、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新城道中》苏轼 12、人生百年有几,年良辰美景,休放虚过。《骤雨打新菏》元好问 13、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骊山怀古》张养浩 14、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除此此外还有很多朗朗上口的名句,可选择记忆) 15、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送李少府…》高适 16、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听颖师弹琴》韩愈 17、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楼西楼晚眺》许浑 18、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梅花九首》高启 19、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踏莎行》欧阳修 20、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李清照 二、诗人和文学常识(一般会出现在填空或者选择,以理解为主。) 诗歌从体裁上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以后才出现近体诗,但唐以后仍有诗人创作古体诗,唐以前一定是古体诗(如晋陶渊明的诗歌)。 古体诗:起源是《诗经》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之后有屈原的《楚辞》、汉乐府民歌、乐府歌行体等都是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五言绝句(20字),五言律诗(40字)、七言绝句(28字)、七言律诗(56字) 七言律诗: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诗歌从题材上分为:山水诗、田园诗、咏史诗、怀古诗、边塞诗、闺怨诗、羁旅诗等词又称“长短句”、“诗余”。词从字数上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文学体裁发展: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元散曲的标题结构:如【中吕】(宫调)山坡羊(曲牌名)骊山怀古(内容) 再如:【双调】(宫调)小圣乐(曲牌名)骤雨打新菏(内容) 《诗经》中有一种叫做“重章叠唱”的手法,是指每章诗节内容大致重复,只是更改个别字词,从而产生回环往复的节奏感。如《蒹葭》也用到这种手法。 建安七子:建安时期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的并称。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上海市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A组)

上海市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A组) 一、选择题(30分,每题1分) 1.下列诗句是杜甫写的是 A.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B.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C.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D.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2.下列诗句不是李白写的是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B.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C.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D.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3.下列诗句吟咏的对象是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A.雪B.瀑布C.暴雨D.高山4.下列诗句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A.冬季B.春季C.夏季 D.秋季 5.下列诗词句中不是描写“春景”的一句是 A.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D.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6.“一夜征人尽望乡”中的“征人”是指 A.行路的人B.流浪的人C.戍边的人 D.思乡的人 7.“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中的“些小”指的是 A.这些小人B.官职卑微C.这一些 D.一部分官员 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是指 A.唐朝李广B.楚国项羽C.汉朝李广 D.三国项羽 9.下列句子不是宋代词人所写的是 A.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B.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C.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D.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0.下列诗句中暗含人生哲理的是哪一句? A.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B.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C.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D.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11.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历史人物的是哪一句? A.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B.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C.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D.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第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初中组:节选题) 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作者张九龄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登高》中的名句。请问“登高”是我国哪一传统节庆中的习俗? A.元宵节B.端午节C.中秋节D.重阳节 3.“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诗句将什么比作花? A.荣誉 B.盛装 C.光阴 D.女子 4.《书愤》的作者是: A.王维 B.杨万里 C.陆游 D.杜甫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出自下列哪首诗词? A.《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B.《早寒有怀》 C.《月夜忆舍弟》D.《离思五首》 6.李清照《夏日绝句》中“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写的是项羽乌江自刎,请问“乌江”在今天下面的哪个地点? A.河南境内 B.湖南境内 C.安徽境内 D.山东境内 7.“怕有渔郎来问津”中的“津”解释为: A.大海 B.渡口 C.湖泊 D.道路 8.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号”是: A.六一居士 B.易安居士 C.青莲居士 D.东坡居士 9.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最后一句是: A. 断肠人在天涯 B.月是故乡明 C.愁见河桥酒幔青 D.独怆然而涕下 10.“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写的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 A.曹操 B.周瑜 C.诸葛亮 D.刘备 二、选择填空题(12分,每题2分) 1.赠范晔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柳花春叶梅)2.山中杂诗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窥看见望瞻) 3.三台春曲许棐 昨夜微风细雨,今朝薄雾()寒。檐外一声啼鸟,报知花柳平安。(晓清风轻淡)4.渔歌子刘基 钓得鳊鱼不卖钱,瓷瓯引满看青天。芳树下,夕阳边,睡觉芦花()满船。 (吹雪积落铺) 注:瓷瓯引满:斟满一瓷瓯酒。瓷瓯,一种酒杯。睡觉:一觉醒来。 三、根据要求填空(10分,每题2分) 1.江上即事郭武 绿水桥边酒家,白鸥沙上渔家。山前山后()雨,江北江南落花。 (在括号里填入一个表示季节的字。) 2.劳劳亭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试题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试题 (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作者张九龄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A.汉朝B.唐朝 C.明朝D.清朝 软件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登高》中的名句。请问“登高”是我国哪一传统节庆中的习俗? A.元宵节B.端午节 C.中秋节D.重阳节 3.“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选自哪个作品: A.《采桑子》 B.《天仙子》 C.《生查子》 D.《鬼谷子》 4.“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诗句将什么比作花? A.荣誉 B.盛装 C.光阴 D.女子 5.“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中的“三山”是指: A.蓬莱、峨眉、方丈 B.蓬莱、方丈、瀛洲 C.瀛洲、峨眉、九华 D.峨眉、方丈、九华 6.《书愤》的作者是: A.王维 B.杨万里 C.陆游 D.杜甫 7.“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作者与另三位北宋文学家同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他们是:

A.黄庭坚、秦观、张耒、张先 B.秦观、张耒、杨万里、张先 C.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D.黄庭坚、晁补之、杨万里、张先 8.李商隐在《无题》中写道:“走马兰台类转蓬”,其中“兰台”是指:A.中书省的别称 B.尚书省的别称 C.枢密院的别称 D.秘书省的别称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出自下列哪首诗词? A.《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B.《早寒有怀》 C.《月夜忆舍弟》 D.《离思五首》 10.李清照《夏日绝句》中“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写的是项羽乌江自刎,请问“乌江”在今天下面的哪个地点? A.河南境内 B.湖南境内 C.安徽境内 D.山东境内 11.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作者是: A.李商隐 B.秦观 C.周邦彦 D.元稹 12.“君看一叶舟,出没xx里”,其中“xx”两字为: A.风波B.风雪 C.风雨D.风浪 13.“怕有渔郎来问津”中的“津”解释为: A.大海 B.渡口 C.湖泊 D.道路 14.《狱中赠邹容》的作者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章炳麟 D.顾炎武 15.“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出自下列哪篇诗文? A.《浣溪沙》 B.《雨晴》 C.《谒金门》 D.《定风波》 16.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号”是: A.六一居士 B.易安居士 C.青莲居士 D.东坡居士

2019古诗文阅读大赛参考译文01-10

1.多言何益 禽滑厘问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回答:“蛤蟆、青蛙,日夜鸣叫,嘴都干了,舌头都疲劳了,既然这样,人们却不听。现在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人振作行动起来。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是它鸣叫的时间恰当而已。” 2.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牛弹奏高深的曲子,(牛)像原来一样低头吃草。不是牛没有听见,(只是)不适合牛的听觉罢了。(公明仪)变换弹奏出一群蚊虻的嗡嗡声、一头孤独小牛的叫声。(牛)就摇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地听着。 3.反裘负刍 魏文侯外出游玩,看见路上有个人反穿着皮衣背柴火。魏文侯说:“(你)为什么反穿着皮衣背柴火呢?”(那人)回答说:“我怜惜皮衣上的毛。”魏文侯说:“你不知道它的里子磨尽,皮毛就没有依附的地方了吗?” 4.墨子怒耕柱子 墨子对耕柱子感到生气。耕柱子说:“我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墨子说:“(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驾驭马或羊,你准备赶着哪一个?”耕柱子说:“将赶马了。”墨子说:“为什么要赶马呢?”耕柱子说:“马值得鞭策。”墨子说:“我也认为你是值得鞭策的。” 5.竭泽而渔 使池水干涸来捕鱼,难道捕不到鱼?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难道打不到野兽?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用)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现在姑且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6.鲁侯养鸟 从前,一只海鸟栖息在鲁国国都的郊外,鲁王用车迎接它并在宗庙里给它敬酒。演奏《九韶》作为宴会音乐,准备牛、羊、猪的肉作为它的食物。海鸟于是双目昏花,心情悲伤,不敢吃一块肉,不敢喝一杯酒,三天后就死了。这是用供养自己的办法养鸟,不是用喂养鸟的办法养鸟。 7.投笔从戎 (班超)家中贫寒,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长久劳累辛苦,曾经停止工作,扔掉笔叹息道:“大丈夫没有其他谋略,应该效仿傅介子和张骞出使外国立功,来获得封侯,怎么能长久地侍奉在笔砚之间呢?”周围的人都笑他。班超说:“小人物怎么懂得勇士的志向呢!” 8.司马光勤学 司马光小时候,担心记忆能力比不上别人,大家居住一起学习讨论,其他兄弟已经会背诵并玩耍休息去了;他却独自专心致志读书,等到能够背诵才停止。(读书时)花费精力多的,收获就长远,他所精心背诵(的书籍),是一辈子不会忘记的。”他说:“读书不可以不背诵,有时骑马走路,有时半夜睡不着觉,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9.闵子骞 闵子骞有兄弟二人,母亲去世,父亲再娶,又有两个儿子。子骞为他父亲驾车,失手掉了缰绳,父亲摸他的手,衣服很单薄。父亲就回家,叫他后母的儿子(过来),握住他的手,衣服很厚很温暖。就对妻子说:“我之所以娶你,是为我的儿子,现在你欺骗我,离开吧,别留下了!”子骞上前说:“后母在,一人衣着单薄;后母走了,四人都冷啊。”他父亲沉默了。所以说:“子骞甚为孝顺,一说后母回来了,再说三人都暖和了。” 10.鳖渡桥 从前,有个人抓到一只甲鱼,想要烧熟吃掉它,又不能容忍担当杀生的名声,于是把炉火烧得很旺让锅里的水沸腾,(在锅上)横架一根细竹子作为桥,与甲鱼约定说:“你能够渡过这桥,就让你活下去。”甲鱼知道主人用计取它的性命,费尽力气艰难爬行,只能爬过一次。主人说:“你能够爬过这座桥,真是太妙了!再爬一次吧,我想再看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