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9年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_10资料全

合集下载

上海市2019第十八届古诗文阅读大赛31-40篇

上海市2019第十八届古诗文阅读大赛31-40篇

31.李离自刑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

过听杀人③,自拘当④死。

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⑨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⑤,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⑩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辞⑥不受令⑦。

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当刑,失死当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11],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译文: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

他误听案情而错杀了人,把自己关押起来并定了死罪。

晋文公说:“官有贵贱之分,处罚有轻重之分。

下级官吏有错,不是你的过错。

”李离说:“我担任的官职是长官,也不让位给下级官吏;享受俸禄多,也不和下属平分利益。

现在我错误地听从了下级汇报而错杀了人,却把罪转嫁到下级官吏身上,这是没有听说过的。

”他推辞而不接受命令。

晋文公说:“你如果自以为有罪,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遵守法纪,错误地判刑也应判自己刑罚,错误地判人死罪就应判自己死罪。

您因为我能审察不明显的和判定疑难案件,所以让我当法官。

现在我错误地听取下吏的汇报而错杀了人,罪责应当死。

”于是他不接受命令,用剑自杀而死。

①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

②理:司法官。

③过听杀人:误听(案情)错杀了人,过:误。

④当:判决。

⑤居官为长:担任的官职是长官。

长:长官。

⑥辞:推辞,拒绝。

⑦不受令:不接受晋文公宽恕他的命令。

⑧自刎:用剑自杀,刎,用刀砍脖子。

⑨下吏:下级官吏。

⑩傅:附加。

11.听微决疑:意为观察到不明显的细节及判决疑难案件。

12.寡人:君主自称。

启发:要勇于承担责任。

作为司法官,李离因为听信了下级错误的汇报而杀错了人,他认为“失死则死”,于是坚持自杀。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

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

其规模巨大,体系完备,文字生动,叙事形象,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大,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题材撰写。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古诗文试题及答案(附译文)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古诗文试题及答案(附译文)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古诗文试题及答案(附译文)(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7题(4分)送友人黄鹤楼李白崔颢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愁情。

(2分)7.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8.本文作者是(人名)。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稍稍宾客其父10.本文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1分)耕者王清臣天启初,颍川张远度买田颍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

一日,携榼①独游,见耕而歌者,徘徊疃②间,听之,皆杜诗也。

遂呼与语,耕者自言王姓,名清臣,旧有田,畏徭役,尽委诸其族,今为人佣耕。

少曾读书。

客有遗一册于其舍者,卷无首尾,读而爱之,故尝歌,亦不知杜甫为何人也。

异日远度过其庐,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③,皆所作诗,后经乱不知所在。

【注】①榼(kē):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

上海中考语文试卷(课内文言文)

上海中考语文试卷(课内文言文)

上海中考语文试卷(课内文言文)2019年上海中考语文刚刚结束,为此查字典初三语文频道小编为您搜集了2019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课内文言文),希望给下一届考生做参考!课内文言文:«口技»林嗣环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地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本文选自课文«»,作者是( )朝的林嗣环。

2、句子翻译: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3、选择题(暂无)。

2019年全国一卷文言文阅读解析译文

2019年全国一卷文言文阅读解析译文

2019年全国一卷文言文阅读解析译文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下面是一篇文言文,共有四道题目,完成题目后可以得到19分。

XXX是洛阳人,年仅十八岁,因为能够诵读诗歌并且写作能力突出,声名在郡中传开。

XXX是河南的守护官,听闻了XXX的才华,就召见他并且宠爱他。

XXX被召入门下,受到了很高的待遇。

当时汉朝的皇帝XXX登基继位,听闻河南守XXX治理国家平稳,于是与XXX一起前往研究。

之后,XXX征召XXX为廷尉。

廷尉认为XXX虽然年纪尚轻,但是已经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后来,XXX皇帝任命XXX为博士。

当时XXX年纪最小,但是每次诏令下来时,他总是能够与老一辈的博士一起商议。

XXX认为汉朝已经安定,应该改正朔、改变服色、制定制度和官名、振兴礼乐。

他起草了相关的仪式和法规,崇尚黄色,采用五行之说,改变秦朝的法律。

XXX即位后,他采纳了XXX的建议,修改了律令,将列侯都归国。

绛、灌、东阳侯、XXX之等人都嫉妒XXX,短他是年轻人,想独揽大权,使各种事情混乱。

XXX听从了他们的意见,不再采纳XXX的建议,但还是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XXX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XXX。

为长沙XXX三年。

后岁余,XXX见。

XXX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XXX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XXX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XXX,自以为过之,今不及。

居顷之,拜XXX为XXX太傅。

”XXX,XXX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XXX。

XXX复封XXX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XXX,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XXX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XXX不听。

居数年,XXX骑,堕马而死,无后。

XXX自伤为XXX,哭泣岁余,亦死。

上海市2019年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20

上海市2019年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20

11.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以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孤:从小失去父亲。

书舍:私塾。

遂:就泣:哭。

得:能够。

学者:学习的人。

亲:父母。

一则:一方面。

愿:羡慕。

中心:内心。

恻然:怜悯、悲伤的样子。

苟:如果。

欲:想要资:钱财。

此指学费。

徒:白白的,此处指不收费。

少:幼时。

就书:上书塾(读书)。

翻译:三国时有个叫邴原的,他从小失去父亲,家境贫寒。

七八岁时,他路过私塾,听到里面传出朗朗的读书声,禁不住号啕大哭起来。

私塾的老师跑出来问:“小孩子你为什么要哭?”邴原说:“失去了父亲的人容易悲伤,贫穷的人容易伤感。

凡是能进学堂的人,他们都有父母,可我从小死了父亲,没条件上学。

我一方面羡慕他们有父母照顾,另一方面羡慕他们有学习的机会。

看看他们,想想自己,心中就十分悲伤,所以忍不住哭了。

”塾师听了邴原的话,既同情又可怜他,想不到这孩子竟有这样的思想,“(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费。

”,塾师于是对他说:“如果你真想读书,我就不收你学费。

”邴原从此就入了学读书。

一个冬天过去了,邴原就会背《孝经》、《论语》。

本文用顺叙的记叙方式,把邴原幼小家贫,泣而求学;得到上学机会后,勤学苦读,仅用一个冬天,就能熟练背诵两本经书的事交代得清清楚楚,一个立志求学而且成绩显著的幼童形象活灵活现地站立在我们面前。

文中采用让人动容的对话描写,着重记叙了邴原泣学的经过。

全文不枝不蔓,言简意赅。

启示: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他免收邴原的学费,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魅力。

我们要好学,并且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上海市2019第十八届古诗文阅读大赛31-40篇说课讲解

上海市2019第十八届古诗文阅读大赛31-40篇说课讲解

上海市2019第十八届古诗文阅读大赛31-40篇31.李离自刑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

过听杀人③,自拘当④死。

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⑨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⑤,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⑩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辞⑥不受令⑦。

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当刑,失死当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11],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译文: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

他误听案情而错杀了人,把自己关押起来并定了死罪。

晋文公说:“官有贵贱之分,处罚有轻重之分。

下级官吏有错,不是你的过错。

”李离说:“我担任的官职是长官,也不让位给下级官吏;享受俸禄多,也不和下属平分利益。

现在我错误地听从了下级汇报而错杀了人,却把罪转嫁到下级官吏身上,这是没有听说过的。

”他推辞而不接受命令。

晋文公说:“你如果自以为有罪,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遵守法纪,错误地判刑也应判自己刑罚,错误地判人死罪就应判自己死罪。

您因为我能审察不明显的和判定疑难案件,所以让我当法官。

现在我错误地听取下吏的汇报而错杀了人,罪责应当死。

”于是他不接受命令,用剑自杀而死。

①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

②理:司法官。

③过听杀人:误听(案情)错杀了人,过:误。

④当:判决。

⑤居官为长:担任的官职是长官。

长:长官。

⑥辞:推辞,拒绝。

⑦不受令:不接受晋文公宽恕他的命令。

⑧自刎:用剑自杀,刎,用刀砍脖子。

⑨下吏:下级官吏。

⑩傅:附加。

11.听微决疑:意为观察到不明显的细节及判决疑难案件。

12.寡人:君主自称。

启发:要勇于承担责任。

作为司法官,李离因为听信了下级错误的汇报而杀错了人,他认为“失死则死”,于是坚持自杀。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

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

其规模巨大,体系完备,文字生动,叙事形象,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大,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题材撰写。

2019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赛试卷(含答案)

2019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赛试卷(含答案)

2019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赛试卷(含答案)2019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赛试卷(初中各组)预初、初一学生完成 1-71 题,满分 100 分,初二、初三学生完成1-73 题,满分 120 分,完成时间均为 90 分钟一、默写题(共 25 分,每空 1 分)1. 人归落雁后,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洞在清溪何处边。

3. 荷笠带斜阳,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5. 数声风笛离亭晚,______________。

6. 黄鹤楼中吹玉笛,______________。

7. 烟销日出不见人,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何求美人折!9. ____________,总是玉关情。

10. 渡头余落日,____________。

11.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

12.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__。

13. __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

14. ______________,白骨乱蓬蒿。

15. ______________,山形依旧枕寒流。

16.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

17.万壑有声含晚籁,______________。

18. ______________,更吹落,星如雨。

19. 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

20. 天行健,______________。

21. ______________,匹夫不可夺志。

22. 仰不愧于天,______________。

23. 飘风不终朝,______________。

24. ______________,疑义相与析。

25. ______________,饥寒不累其心。

二、选择题(共 25 分,每题 1 分)26. 以下不属于墨家学说观点的是()。

A.兼爱B.非攻C.节用D.中庸27. 以下不是编年体史书的是()。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年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2.草枯鹰眼疾,。

(王维《观猎》)3.狼不敢前,。

(蒲松龄《狼》)4. ,竭其庐之入……(柳宗元《捕蛇者说》5.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7题(4分)送友人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黄鹤楼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愁情。

(2分)7.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8.本文作者是(人名)。

(2分)9.用现代汉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稍稍宾客其父10.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1分)耕者王清臣天启初,颍川远度买田颍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

上海市2019年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20)演示教学

上海市2019年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20)演示教学

11.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以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孤:从小失去父亲。

书舍:私塾。

遂:就泣:哭。

得:能够。

学者:学习的人。

亲:父母。

一则:一方面。

愿:羡慕。

中心:内心。

恻然:怜悯、悲伤的样子。

苟:如果。

欲:想要资:钱财。

此指学费。

徒:白白的,此处指不收费。

少:幼时。

就书:上书塾(读书)。

翻译:三国时有个叫邴原的,他从小失去父亲,家境贫寒。

七八岁时,他路过私塾,听到里面传出朗朗的读书声,禁不住号啕大哭起来。

私塾的老师跑出来问:“小孩子你为什么要哭?”邴原说:“失去了父亲的人容易悲伤,贫穷的人容易伤感。

凡是能进学堂的人,他们都有父母,可我从小死了父亲,没条件上学。

我一方面羡慕他们有父母照顾,另一方面羡慕他们有学习的机会。

看看他们,想想自己,心中就十分悲伤,所以忍不住哭了。

”塾师听了邴原的话,既同情又可怜他,想不到这孩子竟有这样的思想,“(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费。

”,塾师于是对他说:“如果你真想读书,我就不收你学费。

”邴原从此就入了学读书。

一个冬天过去了,邴原就会背《孝经》、《论语》。

本文用顺叙的记叙方式,把邴原幼小家贫,泣而求学;得到上学机会后,勤学苦读,仅用一个冬天,就能熟练背诵两本经书的事交代得清清楚楚,一个立志求学而且成绩显著的幼童形象活灵活现地站立在我们面前。

文中采用让人动容的对话描写,着重记叙了邴原泣学的经过。

全文不枝不蔓,言简意赅。

启示: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他免收邴原的学费,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魅力。

我们要好学,并且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上海市2019年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20)

上海市2019年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20)

11.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以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孤:从小失去父亲。

书舍:私塾。

遂:就泣:哭。

得:能够。

学者:学习的人。

亲:父母。

一则:一方面。

愿:羡慕。

中心:内心。

恻然:怜悯、悲伤的样子。

苟:如果。

欲:想要资:钱财。

此指学费。

徒:白白的,此处指不收费。

少:幼时。

就书:上书塾(读书)。

翻译:三国时有个叫邴原的,他从小失去父亲,家境贫寒。

七八岁时,他路过私塾,听到里面传出朗朗的读书声,禁不住号啕大哭起来。

私塾的老师跑出来问:“小孩子你为什么要哭?”邴原说:“失去了父亲的人容易悲伤,贫穷的人容易伤感。

凡是能进学堂的人,他们都有父母,可我从小死了父亲,没条件上学。

我一方面羡慕他们有父母照顾,另一方面羡慕他们有学习的机会。

看看他们,想想自己,心中就十分悲伤,所以忍不住哭了。

”塾师听了邴原的话,既同情又可怜他,想不到这孩子竟有这样的思想,“(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费。

”,塾师于是对他说:“如果你真想读书,我就不收你学费。

”邴原从此就入了学读书。

一个冬天过去了,邴原就会背《孝经》、《论语》。

本文用顺叙的记叙方式,把邴原幼小家贫,泣而求学;得到上学机会后,勤学苦读,仅用一个冬天,就能熟练背诵两本经书的事交代得清清楚楚,一个立志求学而且成绩显著的幼童形象活灵活现地站立在我们面前。

文中采用让人动容的对话描写,着重记叙了邴原泣学的经过。

全文不枝不蔓,言简意赅。

启示: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他免收邴原的学费,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魅力。

我们要好学,并且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上海市2019年第十八届古诗文阅读大赛21-30

上海市2019年第十八届古诗文阅读大赛21-30

21.雪夜访戴王子猷居山阴。

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

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译文: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一次夜里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令仆人斟上酒。

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

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

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

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王子猷yóu)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

〔山阴〕今浙江绍兴市。

〔眠觉〕睡醒了。

(命酌酒):命令(下人)斟酒来喝。

〔皎然〕洁白光明的样子。

〔左思〕字太冲,西晋文学家。

所作《招隐诗》旨在歌咏隐士清高的生活。

〔戴安道〕即戴逵,安道是他的字。

谯国(今安徽省北部)人。

学问广博,隐居不仕。

〔剡(shàn)〕指剡县,古县名,治所在今浙江嵊(shèng)州。

〔经宿方至〕经过一宿的功夫才到达。

宿:一整夜。

方:才。

〔造门不前而返〕到了门前不进去就返回了。

造,到、至(因起彷徨)因:于是.彷徨:徘徊。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

即:即刻。

之:代词,代剡。

人物分析:《世说新语》中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未至而返,人们问之,他答道:“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一语道出了名士潇洒自适的真性情。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试题详解(精品文档)

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试题详解(精品文档)

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试卷(预初、初一组)(比赛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写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1.以下成语与晏子无关的是( D )。

A.张袂成阴B.南橘北枳C.比肩接踵D.一鸣惊人A/C 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成为阴天。

形容人多。

出自《晏子春秋·杂下九》:“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晚明小品文代表作家的是( B )。

A.张岱B.于谦C.袁宏道D.徐渭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有“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和自成一家的散文家张岱。

“三袁”的代表作有《满井游记》、《答友人》、《珂雪斋集》等,张岱的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竟陵派•徐渭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笔记体小说的是( C )。

A.《世说新语》B.《阅微草堂笔记》C.《梦溪笔谈》D.《聊斋志异》笔记体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是具有小说性质、介于随笔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

笔记体小说多以人物趣闻轶事、民间故事传说为题材,具有写人粗疏、叙事简约、篇幅短小、形式灵活、不拘一格的特点。

起源可以追溯到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笔记体小说写生命力的弘扬,重视雍容的气象,力戒虚浮骄矜,虚张声势。

《世说新语》在《汰侈》、《任诞》、《惑溺》等门以皮里阳秋的手法批评了过度的任性放浪与挥霍豪奢;东阳无疑《齐谐记》叙薛道询“服散狂走,犹多剧,忽失踪迹,遂变作虎,食人不可复数”,意在嘲笑那些无节制地服五石散的名士。

《阅微草堂笔记》更经常对虚浮骄矜、虚张声势的名士风度予以针砭,如卷十一指出:“伪仙伪佛,技止二端:其一故为静默,使人不测;其一故为颠狂,使人疑其有所托。

然真静默者,必淳穆安恬,凡矜持者伪也。

真托于颠狂者,必游行自在,凡张皇者伪也。

”而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中正有大量“狂生”,在蒲松龄笔下,使酒骂座的灌夫尤其受到推崇。

2019第十八届中学生阅读大赛专辑文言文译文

2019第十八届中学生阅读大赛专辑文言文译文

2019第十八届中学生阅读大赛专辑文言文译文1.重耳之亡(节选)【春秋】左丘明选自《左转》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於是乎得人。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

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

公子娶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

”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

”处狄十二年而行。

译文:晋国的公子重耳遭受危难的时候,晋国军队到蒲城去讨伐他。

蒲城人打算抵抗,重耳不同意,说:“我依靠君父的天命享有养生的俸禄,得到所属百姓的拥护。

有了百姓拥护就同君父较量起来, 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

我还是逃走吧!”于是重耳逃到了狄国。

同他一块儿出逃的人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和司空季子。

狄国人攻打一个叫廧咎如的部落,俘获了君长的两个女儿叔隗和季隗,把她们送给了公子重耳。

重耳娶了季隗,生下伯俦和叔刘。

他把叔隗给了赵衰做妻子,生下赵盾。

重耳想到齐国去,对季隗说:“等我二十五年,我不回来,你再改嫁。

”季隗回答说:“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改嫁,就该进棺材了。

还是让我等您吧。

”重耳在狄国住了十二年才离开。

2.幽王击鼓【战国】吕不韦选自《吕氏春秋〮慎行》周宅丰、镐近戎人。

与诸侯约:为高葆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及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置救天子。

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

褒姒大悦,喜之。

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

诸侯兵数至而无寇。

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

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

译文:周朝的都城建在丰、镐(今作“丰都”),接近西戎。

(周幽王)与诸侯约定,在大路上建一座高堡,把鼓放在高堡上,远近都可以听见鼓声。

如果戎寇到了,就以鼓声相传信息,诸侯的军队都要来救幽王。

戎寇曾经来过,幽王击鼓,诸侯的军队都来了。

2019古诗文大赛 1.初赛试题 答案

2019古诗文大赛 1.初赛试题 答案

学习资料之 2019 古诗文阅读大赛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赛试卷(初中各组)预初、初一学生完成1-71题,满分100分初二、初三学生完成1-73题,满分120分完成时间均为90分钟一、默写题(共25分,每空1分)1.2.___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3.荷笠带斜阳,_青山独归远。

4.__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6.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7.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8.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9.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10.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1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2.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1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4.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5.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16.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7.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18._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19.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1.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22.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23.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25.毁誉不干其守,饥寒不累其心。

二、选择题(共25分,每题1分)26.以下不属于墨家学说观点的是()。

A.兼爱B.非攻C.节用D.中庸答案:D(儒家)27.以下不是编年体史书的是()。

A.《资治通鉴》B.《战国策》C.《左传》D.《春秋)答案:B(国别体)28.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的是()。

A.司马相如B.曹植C.阮籍D.屈原答案:D29.格律诗中被称为“颈联”的是()。

A.第一联B.第二联C.第三联D第四联答案:C30.以下有关“用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典是诗词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B.典,即典例故实,包括历史记载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俗掌故、寓言逸闻以及流传下来的古书成句C.典故都在古代典籍中有确定的出处D.用典可使诗歌语言精练,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答案:C(不一定都有明确的出处)31.下列对菊花的意象在古诗词中的意蕴表述不正确的是()。

2019年第十八届上海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古诗文1-20

2019年第十八届上海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古诗文1-20

1.人日⑴思归入春才七日⑵,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⑶雁后,思⑷发在花前。

[1]⑴人日:古代相传农历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

⑵入春才七日:即人日。

把春节当成春天开始,故言“入春”。

⑶落:居,落在.....后。

⑷思:思归。

传说鸿雁正月从南方返回北方。

[2]入春已经七天了,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

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了,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2]作品赏析这是一首思乡诗。

诗的一开头,即以工整的对仗交代了时令及离家的时日。

开头二句,诗人淡淡地说出一个事实:“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笔调平淡,似乎不带什么感情,然而低吟之际,就会感觉到一股苦涩的思乡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

“入春才七日”好像诗人在核对一个事实:今天是正月初七,是新年的第七天。

然而一个“才”字,则透露出诗人的满腹心事。

诗人正在屈指计日,在作者的主观感受中新年已过去很久了,但是仔细一算,诗人只能不禁失望地说:原来入春才七天呀!——表现出作者对时间缓慢的感慨。

“离家已两年”一句也说得平平淡淡,好像不带什么感情,但是将“入春才七日”与“离家已两年”连在一起吟诵细品,可以感觉到一股无可奈何的帐惘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

诗人在客居生活中过了“春节”,进入了第二年。

到了“人日”,入春不过才七天,不能算长。

但从旧年到新春,已经跨了两个年头,因而可以说“离家已二年”。

“二年”既是客观事实,又是主管感受。

将“才七日”和“已二年”作了一个对比,短短的七日已让人难以忍受,离乡两年的岁月又是怎么样熬过去的呢!这两句平淡质朴的诗句中表现出诗人度日如年的心情。

后二句说春花未萌发之时,思归之念已经发动。

传说鸿雁在正月里从南方飞回北方,因此在后两句中作者借这个传说来抒写自己思归急切的心情。

在这个春天到来之前,他就盘算着回乡了,即“思发在花前”;可是现在新的一个春天已到来,眼看着春草将绿,春花将开,成队的鸿雁从头顶掠过,飞回北方,诗人却无法归去,所以说“人归落雁后”。

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诗词篇目全解:XXX(含课文理解、基础演练、中考和全部答案)

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诗词篇目全解:XXX(含课文理解、基础演练、中考和全部答案)

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诗词篇目全解:XXX(含课文理解、基础演练、中考和全部答案)XXX第一部分:课文理解填空l .本文作者,封,世称。

他不仅政治上进行政革,并且积极推进北宋运动,强调为,所作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之一。

2.本文叙述了,意在以XXX为反面的事倒,来说明。

第一段,写仲。

具体形象地表现仲永天,同时点出的隐患,为XXX的变化埋下伏笔。

第二段,交代了。

“余闻之”至“不能称前时之闻”,写XXX。

“又七年”至末尾,写XXX,成为普通人。

提醒人们要。

3.文章语言平实而又不乏感情色彩。

文章以“XXX”为题,写的是可“伤”之事,说的是,何以可“伤”的道理,字里行闻流露出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的之情。

第二部分:基础演练一、词语解释1.XXX也久().2.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仲永生五年().橘生淮南则为橘().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未尝识书具().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忽啼求之().5.不求闻达于诸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并自为其名().为宫室、器皿、鸟兽、木石().6.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自是指物作诗立就().7.一鼓作气().其文理皆有可观者().8.以XXX观人风者得焉().此岳阳楼之大观也().不始学().9.XXX因使XXX使于().泯然世人矣().10.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并自为其名().1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稍稍宾客其父().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12.XXX().或以钱币乞之().二、句子翻译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2.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4.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三、内容理解1.“即书诗四句……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表现了,尔后文的“”这几句,则从侧面一样一点。

2.第二段以时间为顺序,写出了XXX的才能的过程,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上海市2019年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 20

上海市2019年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 20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11.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以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孤:从小失去父亲。

中心:内心。

恻然:怜悯、悲伤的样子。

书舍:私塾。

苟:如果。

遂:就欲:想要泣:哭。

资:钱财。

此指学费。

得:能够。

徒:白白的,此处指不收费。

学者:学习的人。

少:幼时。

亲:父母。

就书:上书塾(读书)。

一则:一方面。

愿:羡慕。

三国时有个叫邴原的,他从小失去父亲,家境贫寒。

七八岁时,他路过私塾,听:翻译到里面传出朗朗的读书声,禁不住号啕大哭起来。

失去了父亲的人容易悲伤,私塾的老师跑出来问:邴原说:“”“小孩子你为什么要哭?贫穷的人容易伤感。

凡是能进学堂的人,他们都有父母,可我从小死了父亲,没条件上学。

看看他们,想想自己,心另一方面羡慕他们有学习的机会。

我一方面羡慕他们有父母照顾,塾师听了邴原的话,既同情又可怜他,想不到这孩子竟中就十分悲伤,所以忍不住哭了。

”,塾师于是”)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费。

”““(有这样的思想,邴原从此就入了学读书。

一个冬天过去了,“如果你真想读书,我就不收你学费。

”对他说:邴原就会背《孝经》、《论语》。

本文用顺叙的记叙方式,把邴原幼小家贫,泣而求学;得到上学机会后,勤学苦读,仅一个立志求学而且成绩显著的幼就能熟练背诵两本经书的事交代得清清楚楚,用一个冬天,着重记叙了邴原泣学的文中采用让人动容的对话描写,童形象活灵活现地站立在我们面前。

经过。

全文不枝不蔓,言简意赅。

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启示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他贫不丧志,我们要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他免收邴原的学费,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魅力。

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好学,并且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上海市2019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文言文1.【答案】一览众山小2.【答案】雪尽马蹄轻3.【答案】眈眈相向4.【答案】殚其地之出5.【答案】小桥流水人家6.【答案】思乡7.【答案】A8.【答案】王安石9.【答案】(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10.【答案】泯然众人痛惜11.【答案】(1)年幼(2)所以12.【答案】B13.【答案】地多桃花林王清臣边耕种边吟唱杜甫的诗,今张远度很是惊奇二、现代文14.【答案】(2)上海名字的由来(3)上海行政地位的上升15.【答案】不能删去。

“主要”是最重要的,表明当时人们还有其他的运输手段,在所有的运输手段中水运是最重要的,删去不能体现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16.【答案】D|C【解析】选D项得4分,选C可得2分。

17.【答案】④⑤两段说明上海具有“江海之会”、南北之中的区位优势,第⑥段说明移民对上海发展的影响。

文中“独特的区位优势带来了人口的持续增长”一句表明,前者是后者的前提,而④⑤两段又是对第③段内容的具体说明。

这几段按逻辑顺序说明,所以不能调换。

18.【答案】故意装出肚子疼的样子19.【答案】美食诱惑20.【答案】C|B【解析】选C项得4分,选B可得2分。

21.【答案】①运用第二人称,引起读者共鸣;②语言俏皮,富有生活趣味;③运用目常口语(模仿流行语),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2.【答案】“姑娘”一词是刘标标对妈妈关好形象的追忆,表达了他对妈妈的怀念之情,对儿时不理解母爱的悔恨,以及在人生角色转换中对爱的传递和延续的领悟。

三、综合运用23.【答案】D|B【解析】选D项得4分,选B可得2分。

24.【答案】B25.【答案】舞会可以假面,生活不可假面四、写作26.【答案】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多言何益[战国]墨子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以时而鸣,天下振动。

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1.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2.子禽(qín):人名,墨子的学生。

3.益:好处。

4.蛙蝇:蛙。

黾、蛙的一种。

(可以理解为蛙和蝇)5.恒:常常。

6.观:看,看到。

7.时夜而鸣:时,切合时机、按时。

恒,常常。

鸣,啼叫。

在黎明按时啼叫。

8.多言何益: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9.以时而鸣:按时鸣叫。

10.擗(bì):同“敝”,困、疲劳。

11.时夜而鸣,天下振动:翻译天未亮时就引吭高歌而鸣,惊醒天下生灵,纷纷振作行动起来。

12.日夜:每日每夜13.然而:即使这样,但。

14.不:通否,没有译文:禽滑厘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日日夜夜不停地鸣叫,嘴都干了,舌头都疲劳了,然而人们却不听。

再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人都被叫醒了,按时起身。

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道理:唯其言之时也。

中心:说话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切合时机,抓住关键,一语道破。

启示:多说话不一定有好处,只有在适当的时候说话才是明智的。

墨子:名翟,战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

春秋末战国初期鲁国人,生卒年不详,约为前479年—前381年以内。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交相利”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2. 对牛弹琴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②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③。

①操:琴曲。

②犊(dú):小牛。

③掉尾:牛因听到蚊、虻(牛蝇)的叫声,便摇尾驱赶。

④奋耳:竖起耳朵。

牛因听到小牛的叫声,便竖耳细听。

⑤蹀躞(diéxiè):小步徘徊。

译文:有个弹琴能手叫公明仪,他对牛弹奏一首名叫《清角》的琴曲,牛低着头吃草,就好像没听见任何声音一样。

不是牛没有听见,是这美妙的曲子不适合牛的耳朵而已。

公明仪于是变换曲调,弹奏出一群蚊虻的嗡嗡声,还有一只孤独小牛的哞哞叫声。

牛听了,马上摇动尾巴,竖起耳朵,因为不安而小步来回走动。

创作背景:牟融向儒生们宣传佛理时,往往引用《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

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就讲了这个故事。

思想内容:这个成语用以说明:办任何事情,都必须看对象.因人制宜.因事制宜。

后人用“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比喻向不懂道理的外行人讲高深道理是徒劳的。

艺术特色:“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因为带有讥讽对方的口气,所以引用时必须区别对象。

对于某些顽固的人来说,同他们讲道理,有时确实是“对牛弹琴”,白费劲儿。

但是对于各种不同水平的群众来说,这个成语却不宜乱用。

3.反裘而负刍魏文侯出游,道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

”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明年,东阳上计,钱布十倍,大夫毕贺。

文侯曰:“此非所以贺我也。

譬无异夫路人反裘而负刍也,将爱其毛,不知其里尽,毛无所恃也。

今吾田地不加广,士民不加众,而钱十倍,必取之士夫也。

吾闻之,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此非所以贺我也。

”(选自西汉.刘向《新序.杂事二》)魏文侯外出游玩,看见路上有个人反穿着皮衣背柴草,魏文侯说:“(你)为什么反穿着皮衣背柴草呢?”那人回答说:“我喜欢皮衣上的毛。

”魏文侯说:“你不知道如果皮被磨光毛也就没地方依附了吗?”第二年,东阳官府送来上贡的礼单,上交的钱增加了十倍。

大夫全来祝贺。

魏文侯说:“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

打个比方这同那个在路上反穿皮衣背柴禾的人没有什么不同,既要爱惜皮衣上的毛,而又不知道那个皮没有了,毛就无处附着这个道理。

现在我的田地没有扩大,官民没有增加,而钱增加了十倍,这一定是从官员和百姓那征收到的。

我听说过这样的话:百姓生活不安定,帝王也就不能安坐享乐了。

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

”魏文侯:战国时魏国的国君。

反裘:反穿皮衣。

裘:皮袄。

道:路上。

负:背。

刍:喂牲口用的草。

胡为:为什么。

胡,通“曷”东阳:魏国邑名,在太行山以东,广平县以北。

上计:战国时,每年年终,地方官员将本地全年的赋税收入的帐薄呈交朝庭。

布:古代钱币。

譬:打比方。

夫:表示实指,这个或那个。

加:更士:官员若:你,你们。

耶: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

恃:依靠,凭借,文中意为“附着”。

尽:完。

说“臣”“臣”上文“臣爱其毛”中的“臣”,相当于“我”,是“负刍”者的自称,句意为我爱惜它的毛。

反穿皮衣背柴:形容贫穷劳苦。

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

爱:喜欢。

居:坐(安坐享乐)。

近义词:反裘负薪、本末倒置、舍本逐末启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规律,应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舍本逐末,否则最终只能起到相反的结果。

成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说“臣”“臣”本指男性奴隶。

《诗经》上说,普天之下“莫非王臣”,意为天下百姓都是周王的奴隶。

后用作君主时代官吏和庶人的统称。

“大臣”指官员,“小臣”指百姓。

“群臣拜见皇帝”,这“臣”便指官员。

又用作对话时谦卑的自称。

上文“臣爱其毛”中的“臣”,相当于“我”,是“负刍”者的自称,句意为我怜惜它的毛。

4.墨子怒耕柱子墨子怒耕柱子。

耕柱子曰:“我毋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大行,驾骥与羊,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

”墨子曰:”何故驱冀也?“耕柱子曰:”骥足以责。

”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责,故怒之。

耕柱子悟。

”(选自《墨子》)这篇古文写了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的批评。

耕柱子骄傲自满,自以为还有胜过他人的地方,墨子用马和牛作比的方式,告诫耕柱子,正因为马有能力上太行山,所以要策马。

以此勉励学生不断进步,能够真正承担得起责任。

1、墨子:原名墨翟,战国时墨家学派创始人,“子”是“先生”的意思。

《墨子》为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所作。

2、子墨子:墨子先生。

前一个“子”是尊称,如同说“老师”。

3、耕柱子:墨子的门生。

4、怒:对......感到生气,责备。

5、俞于人:比别人好。

俞:通“逾”,超过,胜过。

于:比。

6、将:准备。

7、大行:即太行山脉,山名,绵延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的大山脉。

8、骥:千里马,这里泛指马。

9、谁策:即“策谁”,赶哪一种(指骥或羊)。

10、策:驱策。

11、何故:为什么。

12、足:值得。

13、悟:明白。

14、子:你。

15、以:用来。

译文: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感到生气,耕柱子说:“我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墨子说:“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好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是要鞭策马还是要鞭策牛呢?”耕柱子说:“那我当然鞭打好马了。

”墨子说:“为什么要鞭打好马呢?”耕柱子说:“马儿跑得快才值得鞭策。

”墨子说:“我也认为你是值得我鞭策,所以才对你感到生气。

”耕柱子醒悟了。

《墨子》的语言:墨子的语言,朴实无华,有时甚至是平铺直叙,没什么文采,也不像庄子那样爱讲寓言故事,但他的话语逻辑性很强。

他认为“文采藻饰太胜”,反而会使听者“迷于其辞,失之其理”,这样不利于自己的表达、传播。

本文体现了墨子直截了当的说话方式,这也反映了墨子是一个光明磊落、坦诚直率的人。

作者简介:墨子,约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dí),鲁国人,一说宋人。

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子是历史上一个农民出生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墨家创始人。

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墨子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涉及到力学、光学、声学等分支,给出了不少物理学概念的定义,并有不少重大的发现,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物理学定理。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墨子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公输班(俗称鲁班)相比。

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

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

墨子曾经从师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

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繁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

墨家是一个宣扬仁政的学派。

在代表新型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列“显学”。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的反对兼并战争。

墨家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密纪律的团体,最高领袖被称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指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火,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旋转脚跟后退。

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到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

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鲁,北到郑、卫,南到楚、越。

4.竭泽而渔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来年无鱼;焚薮(sǒu)而田,岂不获得?而来年无兽。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使河流干涸而捕鱼,难道会没有收获吗,但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难道会没有收获吗? 但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

用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如今有用,以后却不会再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之计。

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

语出《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淮南子·本经训》:“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高诱注:“竭泽,【近义】杀鸡取卵【反义】从长计议5.鲁侯养鸟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

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出自《庄子·外篇·至乐》鲁侯养鸟是则寓言,反映了一段历史故事。

寓言讽刺了那些不以正确的养鸟的方法养鸟,而用供养自己的方法养鸟的国君。

向人们揭示了这样的道理:好的愿望必须符合事实,如果只有主观愿望而违背客观实际,好事便会变成坏事。

鲁:古国名,在今山东西南部。

鲁侯:鲁国国君。

鲁郊:鲁国的郊外。

昔:从前、过去。

御:用车子迎接。

觞(shāng):古代的饮酒器,这里用作动词。

此指敬酒。

庙:祖庙。

九韶:虞舜时乐名。

韶乐九章,故名。

太牢:指古代帝王或诸侯祭祀社稷时猪、牛、羊三牲齐全的供品。

以为:用来作为。

眩(xuàn)视:眼睛发花脔(luán):切碎的肉块。

己养:供养自己的方法止:停止,栖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