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26篇
一)、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
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①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②。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③其馀。
”上④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⑤。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⑥云下。
云攀殿槛,槛折。
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⑦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以死争。
”庆忌叩头流血。
上意解,然后得已。
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⑧之,以旌⑨直臣。
” (选自《汉书?朱云传》)【注释】①匡:辅助。
②尸位素餐:居其位食其禄而不管事。
③厉:激励,此有警戒之意。
④上:指汉成帝。
⑤张禹:汉成帝的老师。
⑥将:拿。
⑦龙逢、比干:古代因直谏而被杀的忠臣。
⑧辑:连缀。
⑨旌:表彰。
1.用“/”给文中画线句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1分)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1)廷()(2)已()(3)易()3、概述朱云直谏杀张禹的理由。
(2分)4.辛庆忌是如何劝说汉成帝不杀朱云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2分)5.你认为汉成帝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请简要谈谈(2分)(二)、福安居盛家园,畜二母鸡,黄白各一,桑麻掩映,分棚而栖,各养数雏。
晨夕带雏出入,二雌同行,宛如人之洽比其邻者。
一日,黄者被人窃去,失母之雏,悲鸣不已。
白者频来顾视之,若代为悯恻。
然自后得食相呼,归栖逐队,盖亡形于黄白,而皆视为己子矣。
鸡虽微禽,而于五德,之外,竟复具一德。
盛君之友因呼之为“慈鸡”。
【注】五德:指仁、义、礼、智、信。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而皆视为己子矣()(2)竟复具一德()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白者频来顾视之8.表现“二母鸡”和睦相处的句子是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9.文中的“一德”指的是____。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初中课外文言文翻译练习100篇 (含译文)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100篇(含译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翻译: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1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初中生课外文言文精选阅读,附译文!
初中生课外文言文精选阅读,附译文!一、邴原泣学《初潭集》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
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
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
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
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二、董遇“三余”读书《三国志》(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
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
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
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译文:董遇,字季直。
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主。
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处。
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背回来卖几个钱(维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释;对《春秋左氏传》也下过很深的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朱墨别异》。
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
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和翻译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分享的初中⽣课外⽂⾔⽂阅读和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篇⼀】初中⽣课外⽂⾔⽂阅读和翻译 草庐对 朝代:三国|作者:诸葛亮 "⾃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于袁绍,则名微⽽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惟天时,抑亦⼈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贤能为之⽤,此可以为援⽽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武之国,⽽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天府之⼟,⾼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不知存恤,智能之⼠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翻译/译⽂ 译⽂:“⾃董卓篡权以来,中⼟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州郡的数不胜数。
曹操与袁绍相⽐,名声⼩,兵⼒少,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变为强⼤,不仅是时机好,⽽且也是⼈的谋划得当。
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军,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较量。
孙权占据江东,已经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被他重⽤,孙权这⽅⾯只可以以他为外援,⽽不可谋取他。
荆州的北⾯控制汉、沔⼆⽔,⼀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边连通巴、蜀⼆郡,这是兵家必争的地⽅,但是他的主⼈刘表不能守住,这地⽅⼤概是⽼天⽤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占领的意思吗?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阔肥沃的⼟地,是⾃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汉⾼祖凭着这个地⽅⽽成就帝王业绩的。
益州牧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占据汉中,⼈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民。
四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
安世①仪状魁硕,音吐如钟。
初除②谏官,未拜命,入白母③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④。
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⑤,以身任责,脱有触忤⑥,祸谴立至。
主上⑦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
”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
纵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
”于是受命。
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
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⑧,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选自《宋史·刘安世传》)【注释】①安世:即刘安世,宋代大臣。
②除:被授予官职。
③白母:禀告母亲。
④在言路:指当谏官。
⑤明目张胆:主持公道,敢作敢为。
⑥触忤:触怒(皇帝)。
⑦主上:皇帝。
⑧蓄缩悚汗:缩着头颈,吓出冷汗。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倘居.其官/不可久居.B.或.帝盛怒/或.异二者之为C.伺.怒稍解/伺.其欣悦D.入.白母曰/入.则无法家拂士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他在职多年,真正的颜色在早上,帮助公道。
B.在职累了,神色严肃在早上,帮助公道。
C.在职的岁月累了,真正的颜色在早上,帮助公道。
D.他在职多年,神色严肃于朝廷之上,主持公道。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刘安世不想接受谏官这一官职任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刘安世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段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这篇关于初⼀课外⽂⾔⽂阅读,是特地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唐太宗论⼸⽮上①谓太⼦少师②萧璃⽇:“朕少好⼸⽮,得良⼸⼗数,⾃谓⽆以加,近以⽰⼸⼯③,乃⽇‘皆⾮良材’。
朕问其故,⼯⽇:‘⽊⼼不直,则脉理皆邪④,⼸虽劲⽽发⽮不直。
’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定四⽅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⑤,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选⾃《资治通鉴•唐纪》)【注释】①上:君主,这⾥指李世民。
②太⼦少师:指教皇太⼦读书的官员。
③⼸⼯:造⼸的⼯匠。
④邪:不正。
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
更,轮流。
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朕少好⼸⽮ (2)皆⾮良材(3)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4)数延见2、句⼦翻译:朕问其故,⼯⽇:‘⽊⼼不直,则脉理皆邪④,⼸虽劲⽽发⽮不直。
’翻译:3、请⽤“/”给下⾯的句⼦断句。
(三处)朕以⼸⽮定四⽅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4、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位怎样的君主?答:(⼆)齐宣王为⼤室,⼤盖百亩,堂上三百户①。
以齐国之⼤具②之,三年⽽未能成,群⾂莫敢谏者。
⾹居③问宣王⽈:“荆王释先王之礼乐,⽽为*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为⽆主。
”“敢问荆邦为有⾂乎?”王⽈:“为⽆⾂。
”居⽈:“今王为⼤室,三年⽽不能成,⽽群⾂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乎?”王⽈:“为⽆⾂。
”⾹居⽈:“⾂请避矣!”趋⽽出。
王⽈:“⾹⼦留!何谏寡⼈之晚也?”遽召尚书④⽈:“书之寡⼈不肖好为⼤室⾹⼦⽌寡⼈也。
”(选⾃刘向《新序》)【注释】①堂上三百户:厅堂很⼤,能容下三百个房间。
②具:备办。
③⾹居:齐国⼤夫。
④尚书:官名。
汉以前是⼩官,负责掌管殿内⽂书。
1、解释下⾯的加点词语。
(1)以齐国之⼤具之( )(2)⽽群⾂莫敢谏者( )(3)趋⽽出( )(4)遽召尚书( )2、⽂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标出来。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39篇)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书.遂大进(书法)(2)平生于书.(写字)(3)文征明临.写《千字文》(临摹)(4)或.答人简札(有时)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
”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本段文字赞扬了文征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秦青弗.止(不,没有)(2)响遏.行云(阻止)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要知错就改,学习要谦虚,不能骄傲。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有。
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10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译文,初中生初三生看过来!
10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译文初中生初三生看过来!叙事随笔类(一)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
(15分)鲁有俭啬者,瓦鬲①煮食,食之自谓其美,盛之土型之器②,以进孔子。
孔子受之,欢然而悦,如受大牢③之馈。
子路曰:“瓦甂④,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子曰:“夫好谏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亲,吾非以馔具之为厚⑤,以其食厚而我思焉。
”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
渔者曰:“天暑市远,无所鬻也,思虑弃之粪壤,不如献之君子,故敢以进焉。
”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⑥。
门人曰:“彼将弃之,而夫子以祭之何也?”孔子曰:“吾闻诸,惜其腐,而欲以务施者,仁人之偶也,恶有受仁人之馈,而无祭者乎?”(《孔子家语·致思第八》)注释:①瓦鬲:古代陶制的炊器。
三足,形似鼎而无耳。
②土型之器:瓦器。
③大牢:祭祀时并用牛、羊、豖三牲的叫做“大牢”。
④瓦甂(biān):古代陶制的扁形盆类器物。
⑤厚:丰厚,富贵,后一句中的“厚”为醇厚,味浓。
⑥享祭:祭祀。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3处)(2分)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⑴食之自谓其美谓:⑵如受大牢之馈馈:⑶孔子之楚之:⑷恶有受仁人之馈恶:3.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⑴瓦甂,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⑵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
4.鲁人送的食物很普通,孔子为什么非常高兴?楚人进献的只是一条鱼,孔子为什么却拿来祭祀呢?根据文章内容说一说你的理解。
(3分)5.学习本文后,谈一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2分)1. 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解析】本题考查断句能力。
断句时先大致翻译,再考虑句式,前后两个句子都是分项对举。
2. ⑴认为⑵馈赠⑶去,到⑷怎么3. ⑴瓦甂,是简陋的器皿,煮的食物也是很普通,夫子您为什么如此高兴呢?”⑵于是孔子拜了两拜接受了这条鱼,让弟子们把室内打扫干净,准备用它来祭祀【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实战篇阅读题参考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及翻译一、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译文: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其始折旋疾徐.2乃四顾胆落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___________2椎鼓径进……____________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2分,各1分1慢;2看;12.4分,各2分1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2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13.2分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二、鲁人徙越读下列这则文言文,回答14~16题6分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赤脚;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可能吗”14.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2分1或谓之曰2以子之长15.翻译划线句2分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1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参考答案:14、1有人2凭15、你们编了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你们织了白绢是给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国人是被散头发不戴帽子的; 16、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三、芒山盗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jué;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母与之乳,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杀之;”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译文:宣和年间,芒山有一盗将要受极刑,他母亲来和他诀别;芒山盗对母亲说:“我想像小孩时吸一下母亲的乳汁,死了也感到无憾;”母亲让他吮乳,芒山盗咬断乳头,流血满地,母亲死去;芒山盗就告诉刽子手说:“我小时候,偷来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亲看见,却很喜欢我的这种不良行为,以至于后来不能约束自己,才有今天的下场;所以怀恨把她杀了;”啊真是与众不同啊,俗话说:“教育子女要从幼儿时就开始;”这真不假啊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1愿如儿时一吮母乳2盗因告刑者曰3以至不检4夫语“教子婴孩”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1 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译文:2 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译文:3.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芒山有盗临刑3愿如儿时一吮母乳2盗一菜一薪4母与之乳A、1与2相同,3与4不同B、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C、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D、1与2不同,3与4相同4.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答案:1.1吮吸2于是3约束、检点4语气词2.1我小时候,偷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亲看见了很喜欢我的这种不良行为,以至于后来不能约束自己,才有今天的下场;2“教给孩子需要从幼儿开始”话不假啊4.教育孩子要从小开始意见对即可四、月攘一鸡今有人日攘rǎng ①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②”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选自孟子注释:①攘:窃取,偷; ②君子:这里指行为端正的人;道:此处指行为道德;1.解释下列加点字;4’1是非君子之道2请损之3以待来年然后已4或告之曰2.选出与“以待来年然后已”中“已”字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A、欺速已矣B、惧其不已C、可以已大风D、此印者才华,则第二板已具3.翻译:2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4.这个故事启示我们2分译文: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有人对他说:“这不是君子的行为;”他说:“那就让我少偷点,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然后就不偷了;”如果知道那是不对的,应该马上停止,为什么还要等来年感:这个故事在今天,似乎显得太平淡乏味;既无哲理又无智能;只是简单的说教:知错就改;1.1远2减少3明年4有人3.如果知道那样做不应当,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4.对于错误的东西,要下决心立即改正,决不能因故拖延,更不能明知故犯;五、陈万年教子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chǎn也;”注释: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 ②戒:同“诫”,教训;译文: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去,不听我讲,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1.解释下列句子的加点字4’1欲杖之2具晓所言3咸叩头谢曰4大要教咸谄之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召其子咸教戒于床下A、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B、一狼洞其中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D、孰知赋剑之毒有甚是蛇者乎3.翻译:大要教咸谄也;2分4.你认为陈万年的做法对吗为什么2分答案1.1用杖打2完全,都3认错4大致3.主要的意思是教我奉承拍马啊4.不对,陈万年教儿子学会拍马屁,这是一种卑劣的行为,是不准确的;六、农夫殴宦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日:“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DA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 B 今以柴与汝尝与人佣耕甚矣,汝之不惠C不取直而归D我有死而已系向牛头充炭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以刀劈狼首 B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3.将“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翻译成现代汉语;译文:我有父母亲,妻子儿女,等我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4.文中卖柴农夫与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卖柴农夫与卖炭翁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答: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与迫害;卖柴农夫性情刚烈,敢于奋起反抗;卖炭翁淳朴善良,逆来顺受;六、农夫殴宦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翻译: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来卖,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进奉门户钱,还要求用驴将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得到你的这匹驴才行;”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要靠它嫌钱糊口;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往回走了,而你还是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拼了”于是农夫殴打了宦官;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1.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1才与绢数尺2农夫涕泣3不取直而归4遂殴宦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刀劈狼首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4.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1.1给2眼泪3通“值”价值4就3.我有父母亲、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4.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七敝帚自珍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①,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话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翻译: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是却下笔千言,不知所止;大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乡里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注释:①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②超班超;班固之弟,东汉名将;③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④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⑤体体裁⑥里语俗语,民间谚语;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1自古而然2而固小之3鲜能备善4斯不自见之患也2.选出与“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武仲以能属文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C、盖亦以精力自致者D、策之不以其道3.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1分4.“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现代汉语常用“敝帚千金”、“敝帚自珍”的表达形式,那么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3分答案:1.1这样2轻视3少4害处3.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4.比喻人无自知之明;比喻东西虽不好,但由于自家之物,也看得非常宝贵;八、樊重树木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引种植之不可已出;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注解:樊重:人名;梓漆:梓树和漆树;译文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 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一年的计划,不如种谷子;十年的计划,不如种树木.”说的就是这件事呀做事应从长远考虑1.解释句中的加点词:4分1向之笑者2咸来求假焉3然积以岁月2.下列句中的“之”与“时人嗤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怅恨久之B、何陋之有C、亲戚畔之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4.“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道理:启示:答案:1.1从前2都、借 3 但是3.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种谷;作十年的打算,不如种树;4. 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早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示:学习也是如此九、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翻译:齐国有个人,喜欢打猎,但空费时日,持续很久,什么野兽也没打到;一到家里,就感到对不起妻室儿女;走出家门,就感到对不起朋友乡邻;仔细想来,那打不到野兽的原因,就是喂的猎狗太不中用;想买一只好狗,家里又十分贫困,买不起;于是,他立即拼命种田;拼命种田,家里就富裕起来;家里富裕起来,也就有钱挑选好狗;猎狗的本领高强,于是每次都能捕获到野兽:从此,他那打猎的收获,经常超过了别人; 认准目标,就努力去做,这目标就准能实现,不只打猎是这样,其他事情也都是这样啊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带点词;4分1 入则羞对其家室2 其所以不得之故3 君宜致力于耕作4 于是退而疾耕2.和“旷日持久而不得兽”的“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于是退而疾耕B、环而攻之而不胜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4.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分答案:1.1在家中2原因3应该4勤奋地耕地3.莫非是让我集中精力耕地然后有所收获,再去买条好狗吧;4.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蛮攻,当失败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功的策略十、张良受书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读诵之;翻译:五天之后天亮时,张良到那里去;老人已经先在那里了,他非常生气地说:“你跟老年人约会,比老人还慢来,为什么这样呢”说完就走了,说:“五天之后早点来相会;” 五天之后鸡叫的时候,张良就到那里去;老人又已经先在那里了,他又非常生气地说:“你又比老人还慢来,为什么这样呢” 说完就走了,说:“五天之后再早点来相会;”五天之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到了那里;过了一会,老人也到了,他很高兴地说:“应该像这样才对;”老人拿出一卷书,说:“你读了这个就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了;今后十年你将建立一番事业,十三年后你将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说完就走了,再没有说别的话,也不再出现;第二天张良看那卷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就感到很惊奇,常常反复地诵读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1遂去,无他言2与老人期3喜曰:“当如是”4良因异之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常习诵读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孤之有孔明B、寡助之至C、公将鼓之D、公将驰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2分4.本段文字表现了张良的优秀品质;2分1.1离开2约会3这样4对…感到奇怪3.张良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从此,经常诵读研究这卷兵书;4.恪守诺言,虚心求救;十一、一五六赵人患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注释:①中山:地名②盍:何不③垣墉:墙壁④若之何:为什么翻译: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1.解释下列加点字;1吾之患在鼠2告其父曰:“盍去诸”3是非若所知也4不病于无鸡乎2.联系上下文,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译:3.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尚在所不惜;B、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C、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评价任何事物,应着他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求疵;D、“有失才会有得”是本文的主旨;答案:1.1忧虑2赶走3这件事4担忧2.如果没有鸡,不吃鸡罢了,离饥寒还远着呢;十二、刘羽冲偶得古兵书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A自谓可使千里成壤;经图列说干②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B沟洫甫成③,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听,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列说,到处游说;干,求见③沟洫,沟渠;甫,刚;翻译:有一个叫刘羽冲的读书人,性格孤僻,好讲古制;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着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岂欺我哉”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1.解释加点字:会:几:岂:惟:2.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含义不同类的一项:A、自练乡兵与之角B、前人之述备矣;C、益慕圣贤之道D、祗辱于奴隶之手3.翻译画线的句子:A.自谓可使千里成壤B.沟洫甫成③,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4.古人欺骗刘羽冲了吗请具体说明理由;答案:1.会:恰好,遇上2几:几乎3岂:难道4惟:只:自认为可以使千里荒野变成肥沃的农田;B:沟渠刚挖成,大水冲过来,顺着沟渠灌进村子里,人差一点儿都成了鱼淹没了4.没有,因为情况在不断变化,他不懂得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只会死搬书本,所以失败了;十三、管仲不谢私恩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翻译:管仲因罪被捕,从鲁国压往齐国,饥渴地在大道上走着,路过绮乌郡时,防守边疆的人跪在地上非常恭敬地给他食物吃,这个防守的人因此私下里和管仲说:“如果你有幸到了齐国而没被判刑,还被齐国重用的话,你要怎么报答我呢”管仲回答说:“如果真像你说的话,是我因为我的贤能被重用,有才能得以发挥,自已的成就被大家赏识,我为什么要谢你呢”这个防守的人因此恨管仲;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适幸及齐不死2如子之言3封人怨之4我且贤之用2.选出与例句中的加点字用法相当的一项2分例句:自鲁之齐A、乌封人跪而食之B、如子之言C、我且贤之用D、辍耕之垄上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4.简要说明上文所含的主要道理;2分答案:1.1到2你3恨4将3.你若到了齐国不被处死,在齐国当官,你将用什么来报答我呢4.一个人考虑的首先应该是国家的利益,而不应只顾私恩;。
统编版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一】(1-10)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注释】①于:向。
课外文言文翻译(初中新课标语文阅读.金版)济南出版社(第31-70课)
课外文言文翻译(初中新课标语文阅读.金版)济南出版社(第31-70课)课外文言文初中新课标语文阅读(金版-济南)31、李恂奉公不阿【字词解释】以清约:因为(他)清廉俭约率:表率屯:驻扎拜:任职贾:赠送遗:送礼表敬意受:接受【翻译】李恂,字叔英,后汉临泾人,在李恂任兖州刺史的时候,以清廉俭朴为下属作出了表率.,一张极普通的羊皮是席上垫的褥子,盖的是麻布被子。
后来李恂又转任张掖太守,又素有威严沉毅之名。
当时,大将军窦宪的军队驻扎在武威,远近的官吏没有不敬献礼品表示敬意的,只有李恂廉洁奉公不趋炎附势,遭窦宪谗言罢了官。
后来,李恂又被征召做了皇帝的近侍,并被委以持节出使西域副校尉的重任,西域这个地方很富庶,出产很多的奇珍异宝。
(李恂到达西域后)各小国的君主和官吏们按照惯例派人赠送给李恂以奴婢、大苑良马、名贵香料、金银玉器等物品,可是李恂一样也没有接受。
【启发】做人要做忠政清廉,正直的人。
32、韩昭侯不许私求韩昭侯是韩国的君主战国七雄之一,韩昭侯由于任用申不害为相国,使韩国兵强国治。
申不害原来本是郑国的一个地位很卑微的小官,由于他学习和掌握了黄老刑名的学说,就向韩昭侯讲说“刑名之学”,请求昭侯任用他。
韩昭侯很欣赏申不害的才学,就任命他为韩国的相国。
在昭侯的支持下,申不害对内整治政教,对外应付各国,前后搞了十五年,使韩国一直保持着强国的地位,并著书两篇,名为《申子》。
可是,有一次申不害为他的叔叔哥哥请求官职,韩昭侯却不答应。
为此,申不害一脸的不高兴。
昭侯对他说:“我向你学习的目的,是打算用来治理国家的。
现在是听从你的请求而废弃你的学说呢?还是实行你的学说而废弃你的请求呢?你不是曾经教导我修治功劳记录,必须审视功劳大小来任用人,而今你却在法外另有私求,那我听哪个话才对呢?”申不害知道自己错了,赶紧向昭侯请罪。
33、管仲不谢私恩解释:①束缚:被捆绑②之:到,押往③道:行至半道。
④绮乌,城名。
封人,管理边疆城的官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陶公性检厉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其意。
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
②正会:元旦集会。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
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咸.不解其意:___________ (2)值.积雪始晴:_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全,都(2)遇到,碰上……的时候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妨碍。
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
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参考译文】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
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
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
这时陶公就让人用锯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60篇(整理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一、楚人学舟【原文】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译文】楚国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
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
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
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其始折旋疾徐.(慢)(2)乃四顾.胆落(看)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译文: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
(2)椎鼓径进…… 译文: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答: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二、鲁人徙越【原文】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
”(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译文】楚国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
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
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
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2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译文: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
(2)椎鼓径进…… 译文: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答: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二、鲁人徙越【原文】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
”(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
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可能吗?”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2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译文:你们编了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
你们织了白绢是给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国人是披散头发不戴帽子的。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答: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三、打捞铁牛【原文】宋河中府浮梁①,用铁牛八维②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③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④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⑤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①浮梁:浮桥。
②维:系,连结。
③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
④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
⑤权衡:秤锤秤杆。
【翻译】宋时曾建浮桥,并铸八头铁牛镇桥。
治平年间河水暴涨,冲毁浮桥,铁牛沉入河底。
官员悬赏能使铁牛浮出水面的人。
有个叫怀丙的和尚建议,将铁牛固定在两艘装满泥土的大船中间,用勾状的巨木勾住牛身,这时慢慢减去两船的泥土,船身重量减轻,自然浮起,连带也将铁牛勾出水面。
转运使(官名,掌军需粮饷、水陆转运)张焘(字景元)赐给和尚一件紫色袈裟,以示嘉奖。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译文:那横木就像秤杆秤锤称东西的样子钩住铁牛慢慢地去掉船上的泥土,于是船浮起来,铁牛也被钩出。
3.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 答:怀丙和尚先用两只船装满土,把铁牛系于两船之间的横木上,然后去掉船上的土,铁牛就浮出来了。
四、勉谕儿辈【原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③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①费用:花费钱财。
②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③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翻译】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
我今天的(高)俸禄哪能长期享有(呢)?(我)自己(的健康)哪能长期保持(呢)?(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病死了等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于奢侈生活已经很久,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因为挥霍净尽而)弄到饥寒无依,何如(不论)我作(大)官或不作(大)官,活着或死亡,(家中的生活标准都)固定像(同)一天(一样)呢?唉,大的有道德才能的人的深谋远虑,哪里(是)凡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2(3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译文:生活不挨饿不受冻就满足了,何必贪图吃得好穿得好呢?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答:要求我们要节俭,千万不能浪费。
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一旦丢弃,返回困难。
所以要培养要坚持。
4.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 答:有必要。
因为一有利于美德的培养。
二节约物质资源,利国利已。
过多的奢侈和浪费会使我们有限的资源越来越少,而最终导致整个社会走向灭亡。
五、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原文】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③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①雨(y 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②陛:宫殿的台阶。
③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翻译】景公在位当政时,曾连续下雪三天而不放晴。
景公穿着白色的狐裘大衣,坐在大堂一边的台阶上。
晏子入宫觐见,站了一会儿, 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却不那么冷。
”晏子说:“天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笑。
晏子说:“晏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王自己饱了却知道别人饿着,自己暖了却知道别人冻着,自己安逸了,却能知道别人正在辛劳。
可惜现在您却不知啊!”景公说:“好!寡人我受教了。
”于是拿出裘衣与粮食,发放给那些受饥寒煎熬的人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2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译文:晏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王自己饱了却知道别人饿着,自己暖了却知道别人冻着,自己安逸了,却能知道别人正在辛劳。
可惜现在您却不知啊。
3.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答:因为晏子的谏议有说服力,更为重要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
作为一名仁君,要勤政爱民,时刻不忘那些受饥挨饿的穷苦百姓。
六、农夫殴宦【原文】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①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②,仍邀③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日:“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注释】①宦者:太监。
②门户:指“门户”税。
③邀:强要。
【翻译】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来卖,太监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进奉门户钱,还要求用驴将木柴送到内廷去。
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太监,太监不肯接受,说:“必须得到你的这匹驴才行。
”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要靠它嫌钱糊口。
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往回走了,而你还是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拼了!”于是农夫殴打了太监。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D )BC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A 以刀劈狼首 B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23“值”价值)(44.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译文:我有父母亲,妻子儿女,等我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 以刀劈狼首B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C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6.文中卖柴农夫与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卖柴农夫与卖炭翁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与迫害。
卖柴农夫性情刚烈,敢于奋起反抗。
七、敝帚自珍【原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①,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②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③。
”夫人善于自见④,而文非一体⑤,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话⑥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注释】①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
②超:班超。
班固之弟,东汉名将。
③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
④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
⑤体:体裁。
⑥里话:俗语,民间谚语。
【翻译】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不知所止。
”大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
”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23(42.选出与“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B )A 武仲以能属文B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C 盖亦以精力自致者D 策之不以其道3.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 答: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4.“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现代汉语常用“敝帚千金”、“敝帚自珍”的表达形式,那么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 答:比喻人无自知之明。
比喻东西虽不好,但由于自家之物,也看得非常宝贵。
八、樊重树木【原文】樊重①欲作器物,先种梓漆②,时人嗤之。
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
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
引种植之不可已出。
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此之谓也。
【注释】①樊重:人名。
②梓漆:梓树和漆树。
【翻译】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树和漆树。
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
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
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反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
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
俗话说:“一年的计划,不如种谷子;十年的计划,不如种树木。
”说的就是这件事呀!(做事应从长远考虑)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23月(但是)2.下列句中的“之”与“时人嗤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 怅恨久之B 何陋之有C 亲戚畔之D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