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之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
2022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
![2022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0208041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d.png)
2022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1.将下面文言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
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已若。
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①乌在其为明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好苦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泰然谓美莫己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学犹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已者,狎之而不甘问焉。
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
①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孙卿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前。
王曰:“请问兵要?”临武君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孙卿曰:“不然。
臣之所闻,古之道,凡战,用兵之术,在于一民,弓矢不调,羿不能以中征,六马不和,造父不能以御远;士民不亲附,汤武不能以胜。
蒋小芳二轮复习文言句子翻译
![蒋小芳二轮复习文言句子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f28484d67ec102de2bd89e9.png)
•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 贵也!”
• (取材于《管子·轻重》)
• 注释:【1】隰朋:春秋时齐国大夫。【2】芊:地名。位于齐楚接壤处。【3】衡山:齐鲁之间 的小国。【4】修械器:意思是施行购买兵器的策略。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
②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 【答案】①楚国百姓就放弃了农耕而去捕鹿。 • ②(衡山之君)心里估量没有武器来应付两个敌国,
• (3)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3分)
• 【解析】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 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找出关键词,查看有无特 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等方法进行翻译。一般来说,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代是单音节词语现代是双音节词语要“替换”;对古今 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地名、人名、器物名等要“保留”;对古 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删”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 译出来的也可以“删”,对省略的内容要补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 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2文言文翻译题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2文言文翻译题](https://img.taocdn.com/s3/m/afa6960128ea81c758f578f3.png)
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
力争,最终改判。 关闭
CC项.曾,“公派亮使防者患偕未同然雄州,止赵息滋边前地往事调解端”。的契说丹法违错约误在。界根河据捕文本鱼“运公盐亮,他 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 言双:方‘得萌芽以不相禁安,后无将事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
不诘会盗藏/公匿亮强报盗,/一吾定境是不使藏者盗的/随殆从从干者的之。廋搜耳索/以索后之,果/然果是然这/ 样。据
此,“盗悉窜他境”中间不能停顿;“尝有使客亡橐中物”是一个完整的
语句,“物”后要停顿;“移书诘盗”不能断开,前后是目的关系。故选B项关。闭 B
精品课件
解析 答案
-6-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精品课件
-5-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
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
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第2讲 文言文翻译题
精品课件
-2-
文言文翻译,涉及方方面面的文言知识,考查这个考点的同时,也 考查了通假字、古今异义、重要实词、重要虚词、词类活用、文 言句式等考点。所以说文言文翻译题是一道综合性试题,是高考 的重点和难点,二轮复习时,要把它作为重中之重。
精品课件
-3-
(2016·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 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 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 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 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 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 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 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 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 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2020高中语文二轮复习任务二文言翻译(五)
![2020高中语文二轮复习任务二文言翻译(五)](https://img.taocdn.com/s3/m/3d2f88e7866fb84ae55c8d4f.png)
高三二轮复习任务群二:文语言句翻译任 ( 五 )扣得分点,精准到位任情境句翻是文言文学的核心技,也是高考文言文考的重中之重。
答的关是把“得分点〞精准翻出来,而要做到精准翻,就涉及平累、翻技巧与等多方面的。
二复的重点在于:能找准“得分点〞,并且所有累与技巧把它到位。
下面,我一起去完成个任吧。
自主,自我断1.下面的文段,翻文中画横的句子。
玄成字少翁,少子也。
少好学,修父,尤下士。
出遇知步行,下从者,与送之;其接人,者益加敬,由是名誉日广。
以明擢医生,迁大河都尉。
初,宣帝婕妤男淮阳王好政事,通法律,上奇其才,有意欲以嗣,然用太子起于微,又早失母,故不忍也。
久之,上欲感王,以礼之臣,乃召拜玄成淮阳中尉。
及元帝即位,以玄成少府,迁太子太傅,至御史医生。
( 自? ·列第四十三? ,有改 )(1)出遇知步行,下从者,与送之;其接人,者益加敬,由是名誉日广。
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奇其才,有意欲以嗣,然用太子起于微,又早失母,故不忍也。
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的文段,翻文中画横的句子。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
王即尊位,是明帝。
以隆事中、博士、都尉。
帝初践阼,群臣或以宜会,隆以不宜会,帝敬之。
⋯⋯隆疾,口占上疏曰:“天下之天下,非独陛下之天下也。
臣百疾所,气力稍微,自出,里舍,假设遂沉,魂而有知,草以。
〞曰:“生廉侔伯夷,直史,心白,謇謇匪躬,如何微疾未除,退身里舍?〞隆卒,令薄葬,以服。
( 自?魏史·高堂隆 ? ,有改 ) (1)帝初践阼,群臣或以宜会,隆以不宜会,帝敬之。
精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一)——理解并译准实、虚词资料
![精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一)——理解并译准实、虚词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49d20d25ef7ba0d4a733b49.png)
[专题解说]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就是考查文言文中 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以课本出现的居多)在文中的具体含义,主要包括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和偏义复词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考查“以、因、 而”等18个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其不同意义和用法的 能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是故以燕能王通欲其结意于.于君.天下乎
B.拱朝手济而而..问夕曰设版焉C.源自缓三其人刑行政则.则必.有人我不师惧死
D.寡此人亡闻秦仲之.父续耳之.言此三者
[解析] A项,介词,在/介词,和、同。B项,连词,表 修饰/连词,表转折。C项,连词,表顺承,那么,就。D 项,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 构助词“的”。 [答案] C
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 [注] 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 诸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已:停止
B.泽命不渝.,信也
渝:坚持
题 号
2011年广东卷
2010年广东 卷
2009年广东卷
文言实词“苦 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奇
考
5
”“纵”“官 ”“抵”(选择
语”“委 ”“识”“
”“起”“诛 ”“弛”(选择
点
题)
恙”(选择题) 题)
统
文言虚词“其 文言虚词“
计
6
”“以”“之 ”“且”(选择
之”“为 ”“所”“
【精品】2020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训练:文言语段翻译(4)含答案
![【精品】2020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训练:文言语段翻译(4)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c7d5af08a1284ac850437d.png)
二轮复习文言语段翻译训练(江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洧南居士者,姓杜氏,名孟乾。
其先自魏滑徙扶沟,邑居洧水南,故以为号。
曾祖清,以明经任大同经历;祖璿,赠户部主事;父绍,进士,官户部主事。
居士少为诸生,已有名,岁大比,督学第其文为首,而户部乃次.居四。
时户部得举,人曰:“此子不欲先其父耳。
”久之,竟不第。
贡入太学,选调清苑主簿,庀马政。
却.礼币之赠,数言利病于太守。
又欲开郎山煤,导九河。
诸所条画,皆切于时,太守嗟异之。
会创芦沟河桥,雷尚书檄入郡选其才,得清苑主簿而委任焉。
然苑人爱其仁恕,及闻居士之孙化中举于乡,喜相谓曰:“固知吾杜母之有后也。
”升泸州经历,丁内艰,服阕.,改巩昌。
至则陈茶马利病,太守器其能,郡事多咨焉。
竟卒于官,年五十。
居士为学精博,尤长于诗。
所交皆知名士。
平生尚气轻财,收恤姻党,字.孤寡,不惮分产畀之。
县中有事,皆来取决,伉直不容人之过,族人子弟,往往遭挞楚。
然未尝宿留于中,皆敬服,而怨讟者鲜矣。
初,洧水东折,岁久,冲淤转而北。
居士力言于令,改浚以达于河,扶沟人赖其利。
居士于家事不訾省,闻有善书,多方购之。
建书楼,且戒子孙善保守,刻石以记。
君既没,其从父弟孟诗状其行如此。
嘉靖四十四年,化中登进士,明年,为邢州司理。
隆庆三年,吴郡归有光,化中同年进士也,来为司马,因采孟诗语,着之其家传。
归子曰:大梁固多奇士,尤以诗名。
吾读洧南诗,意其人必超然埃壒之表。
及为小官,似非所屑,顾必欲有以自见。
乃知古人之志行所存,不可测也。
视世之规规谫谫,无居士之高情逸兴,虽为官,岂能辨治哉?化中盖深以予言为然云。
(选自《震川先生文集》,有删改)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户部乃次.居四次:次序B.却.礼币之赠却:拒绝C.丁内艰,服阕.阕:终了D.收恤姻党,字.孤寡字:抚养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洧南居士年轻的时候就有才名,文章写得好,户部曾想举荐他,但他却不愿意官位列在他父亲的前面;很长时间,居然考试不中。
高考语文复习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重点实词翻译(构、诛、廉、贷、俭)课件13张
![高考语文复习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重点实词翻译(构、诛、廉、贷、俭)课件13张](https://img.taocdn.com/s3/m/004719b9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d6.png)
—构、诛、廉、贷、俭—
1.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重点实词:构、诛、廉、贷、 俭。
2. 学会文言实词语境推断方法。
1. 构
昭俭(指传主杨昭俭)美风仪,善谈名理,事晋 有直声。然利口喜讥訾,执政大臣惧其构谤,多曲 徇其意。
——(节选自《宋史·杨昭俭传》)
译文 杨昭俭风度仪表优美,善于谈论名理,事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译文 熊概执法严厉,奸民很害怕他。宣德二年,行在都御
史弹劾熊概与叶春所到之处擅用威权,放纵士兵骚扰百姓。 皇上没有过问,只暗中派御史去调查,但一无所得,由此 更加信任熊概。
廉
本义:厅堂的侧边。
锋利,有棱角
廉洁,清廉
低廉,便宜
要求低而少
考察,查访
刚直,方正
其文约,其辞微, 其志洁,其行廉。 ——《屈原列传》
——《夏本纪》
诛 形声。从言,朱声。本义:声讨、谴责。
责备,谴责
惩罚
讨伐
诛恶:惩治作恶者。
诛暴讨逆
朽木不可雕也, 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
口诛笔伐:用语言文字进行批判、声讨。
要求,索要
杀,戮
铲除,治除
诛求无厌
罪不容诛
诛茅(剪除茅草)
即使处死也还不够抵偿所犯的罪恶。形容罪恶极大。
求全责备:对人对事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何以天下俭之?”奏上,报可。 地。宦官却以此事烦杂费事而责难翁正春,翁正春非常愤怒
(节选自《明史·翁正春传》) 地说:“贵妃生育了太子,为什么让天下人轻慢对待她?” 。 启奏皇帝,答复可以。
俭,约也。——《说文》
俭 从人,佥( qiān)声。本义:自我约束,不放纵)
节制,不放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资料文言文翻译(三)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资料文言文翻译(三)](https://img.taocdn.com/s3/m/220fe8d8f90f76c660371a00.png)
2.参考答案:(1)御史杜莘老弹劾宦官张去为,违抗圣旨被贬职,刘珙没有草拟文诰,杜莘老得以不去职。(得分点:“忤”“左迁”“草制”各1分,句意2分)
关键点主要是: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常见18个虚词、特殊句式。
【迁移运用】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田)汝弼之子祖周深入报复,兵交于三州之境,施、黔大震。
译文:
(2)(林)栗与(朱)熹相见,论《易》与《西铭》不合。至是,栗遣吏部趣之,熹以脚疾请告。
5.(1)参考答案:第二年,(张嘉贞)入朝,有(想要将告发者治罪)。(5分)
详细解析:译出大意给2分;明年、或、按,各1分。共5分。
(2)参考答案:近些年有些士大夫致力扩充田地住宅,(死后)这些东西是没有才能的子孙花天酒地的生活费用罢了,我是不会这样做的。(5分)
(2)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泽中的雁屎,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陈登云随即送到朝廷。
[关键点剖析](1)“弗胜”是“禁不住”的意思;“龃龉”是“抵触不合”的意思;“安”,形容词用作动词,是“保全”的意思。(2)“啖”是“吃”的意思;“矢”通“屎”,是“粪便”的意思;“囊”,名词作状语,是“用口袋装”的意思。
[疑难点突破]第(2)句中的“岁”“有年”译不出或者误译。“岁”字可联系《寡人之于国也》中“王无罪岁”,译为“年成”;“有年”一词,可根据“侵入平原界辄死”“百姓歌之”推知意为“丰收”。
[参考答案](1)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
2016届高三第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
![2016届高三第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e6e6a0a59eef8c75fbfb321.png)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藉,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擢知常州。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注]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在确认这些实词为得分点后,就用一些特殊符号(如着重号)标出,以便在翻译中落实。
边练边悟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先标出可能是得分点的实词,后在译文中落实)。
时翔,字皋谟,江苏镇洋人。雍正六年,授福建晋江知县。晋江民好讼,时翔至,曰:“此吾赤子,忍以盗贼视乎?”一以宽和为治。坐堂皇,呴呴[注]作家人语。曲直既判,令两造释忿,相对揖,由是讼者日衰。
边练边悟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公(指传主王旦)于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公务以俭约率励子弟,使在富贵不知为骄侈。兄子睦欲举进士,公曰:“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至其薨也,子素犹未官,遗表不求恩泽。(选自欧阳修《王公神道碑铭》)
(选自《明史•宋濂传》)
(1)宿大本堂,讨论达旦,历据汉、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
(2)养心莫善于寡欲,审能行之,则心清而身泰矣。(5分)★
译文:
(3)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译文: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翻译一)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翻译一)](https://img.taocdn.com/s3/m/917a93ad998fcc22bcd10d9a.png)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翻译)一.小试身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家谱记归有光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
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
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
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
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
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
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
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
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
俎豆壶觞,鲜或静嘉。
诸子诸妇,班行少缀。
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
祖宗,父母之本也。
族人,兄弟之分也。
不可以不思也。
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
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
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
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
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
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
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
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
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
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 居常不自释.释:宽解B. 贫穷而不知恤.恤:救济C. 以仁孝之道责.之也责:责备D. 不录于.有司于:表被动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对点强化训练 专题4 文言文阅读与翻译(三)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对点强化训练 专题4 文言文阅读与翻译(三)](https://img.taocdn.com/s3/m/da66102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48.png)
四文言文阅读与翻译(三)(时间:50分钟分值:57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
少时朴钝,未有识者。
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
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
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后郡命为功曹。
性好人伦,勤于长养。
领南郡太守。
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
遂与亮并为师中郎将。
亮留镇荆州。
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
”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还荆州。
将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英名,又喜将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
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
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
”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
”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
”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
先主寻悔,请还。
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
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
”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
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
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阴.选精兵,昼夜兼道阴:暗地里。
B.大卒.至,一举便定卒:通“猝”,突然。
C.闻数.有笺谏璋数:多次。
专题18 文言文翻译(讲义)-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18 文言文翻译(讲义)-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5a67b246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0.png)
专题18文言文翻译——突破高考第13题文言文怎么考你能找出下列翻译的误区吗?1.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译:等悼王一死,王室大臣发动叛乱攻打吴起,吴起走到楚王尸体旁边,埋伏在那里。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译:皇帝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朴素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3.帝阴养死士三千人,散在人间。
译:皇帝在阴间养了三千个死人,散落在人间。
归纳常见八大失误1缺乏赋分点意识,关键点没翻译,非关键点倒翻译。
2直译意识不强,遗漏了对某些词的翻译。
3不灵活意译,生硬直译造成译句生涩。
4多义词弄错意思,翻译不能切合语境。
5搞不清楚特殊句式,翻译不合乎现代语法规则。
6不明了句子的陈述对象,翻译时常遗漏主语。
7不注重理解句中虚词的用法,造成翻译不流畅。
8忽略补充原句中的省略成分,导致译句不连贯。
考题考向文言文翻译题的综合性较强,涉及文言知识点多,是检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属必考题。
文言文翻译集中考查了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了考生文言文的综合能力,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近年来的全国卷文言文翻译均设置两题,各4分,体现出命题者对文言文翻译的高度重视。
命题特点①以考查实词、虚词为主,考查句式为辅。
②两句翻译,每句字数在15~27,采分点一般为三个或四个。
③句子多为对话句,叙述性的语句备考策略1、2022、2023高考文言实词(词语)这一题型,淡化了文化常识,可以说是民心所向。
题目难度降低,重在基础知识考察,靠的是厚积薄发。
平时训练题目不必太偏太难。
2.回教材细落实。
新高考大方向开始重视教材。
教考结合,题目与教材有一定程度衔接。
2022届、2023届新高考,还是老教材新高考的过渡模式。
随着部编新教材的全面普及与推进,新高考将迎来“新教材新高考”的真正意义上的新高考。
2024届新高考地区课本文言文复习将以新教材为本,课本文言文知识点一定要绵密推进。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练习专练9:文言文句子翻译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练习专练9:文言文句子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58894f5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c8.png)
专练9: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一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杨沛字孔渠,冯翊万年人也。
初平中,为公府令史,以牒除为新郑长。
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如此积得千余斛,藏在小仓。
会太祖为兖州刺史,西迎天子,所将千余人皆无粮。
过新郑,沛谒见,乃皆进干椹。
太祖甚喜。
及太祖辅政,迁沛为长社令。
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
(选自《三国志》)(1)牒()除()会()将()谒()及()(2)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
(3)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
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袁公可立字礼卿。
公以英年成进士,理苏郡报最,召入西台,抗疏归。
二十六载,仗钺治登莱军。
及在登莱,方元宵宴客,有传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谋叛者,诸监司怖甚。
公徐命小队阿殿过沈帅,问曰:“李性忠固公所用人,令何状?”沈帅百口保其无他。
公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
”于是公之整暇再见之矣。
公既用,久踬复起。
当事者冀其少艾,公自谓老当愈辣。
一日,请权贵祗候乾清门,出声无律,公引咫尺之义折之。
虽无所匡挽,而义形之意再见之矣。
凡公精神著于为司李、御史时,即不跻台辅,其精神亦有以自见。
(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1)抗疏()归()仗钺()治()徐()过()固()百口()祗()折()匡挽()再见()著()跻()见()(2)公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
”于是公之整暇再见之矣。
(3)公既用,久踬复起。
当事者冀其少艾,公自谓老当愈辣。
1.(1)牒(簿册)、除(被任命官职)、会(恰逢)、将(率领)、谒(拜见)、及(等到)(2)兴平末年,百姓多饥饿穷困,杨沛督促百姓多蓄积干椹,并进行检查,凡蓄积有多余的干椹交给官府来补充(官仓)的不足。
关键词:课(督促)益(增加)畜(积蓄)阅(检查、察看)(3)黄初年间,儒雅之士都能得到升迁和重用,而杨沛本来就是凭借做事能力强被重用,这时他竟然只以议郎一类的闲职赋闲在里巷中。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专题十四(必考)文言文翻译(原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专题十四(必考)文言文翻译(原版)](https://img.taocdn.com/s3/m/b1ae0c1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23.png)
专题十四(必考)文言文翻译(原版)(1)考纲要求考生需准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命题规律文言翻译是必考内容,考核2—3个小题,6—10分不等,题型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
选择题是选取文言文阅读中语句进行翻译,选择翻译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主观题是选取文言文阅读中的语句或另外选择古籍中的文段进行翻译。
【2018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
”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
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遂州。
沪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
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仲淹”。
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
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
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
”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
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
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
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由是一切以宽处之。
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
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以不应为杖之,足矣。
”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
”徽宗从之。
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
”诜怒。
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
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
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语文(适用于老高考新教材)任务突破练14文言文阅读(翻译题)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语文(适用于老高考新教材)任务突破练14文言文阅读(翻译题)](https://img.taocdn.com/s3/m/fb8f1c7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f.png)
任务突破练14文言文阅读(翻译题)第一组(赋分48分用时40分钟)一、(2022·山东济宁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常扌从①有疾,老子往问.焉,曰:“先生疾甚矣,无遗教可以语诸弟子者乎?”常扌从曰:“子虽不问.,吾将语子。
”常扌从曰:“过故乡而下车..,子知之乎?”老子曰:“过故乡而下车,非谓其不忘故耶?”常扌从曰:“嘻!是已。
”常扌从曰:“过乔木而趋,子知之乎?”老子曰:“过乔木而趋,非谓其敬老耶?”常扌从曰:“嘻!是已。
”张其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老子曰:“然!”“吾齿存乎?”老子曰:“亡!”常扌从曰:“子知之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常扌从曰:“嘻!是已。
天下之事已尽矣,无以复语子哉!”曾子有疾,曾元抱首,曾华②抱足,曾子曰:“吾无颜氏之才,何以告汝。
虽无能,君子务益。
夫华多实少者,天也;言多行少者,人也。
夫飞鸟以山为卑,而层巢其巅;鱼鳖以渊为浅,而穿穴其中:然所以得者,饵也。
君子苟能无以利害身则辱安从至乎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懈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终如始《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魏公子牟东行,穰侯③送之,曰:“先生..将去冉之山东矣,独无一言以教冉乎?”魏公子牟曰:“微.君言之,牟几忘语君。
君知夫官不与势期,而势自至乎?势不与富期,而富自至乎?富不与贵期,而贵自至乎?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乎?骄不与罪期,而罪自至乎?罪不与死期,而死自至乎?”穰侯曰:“善!敬受明教。
”高尚尊贵,无以骄人;聪明圣智,无以穷人;资给疾速,无以先人;刚毅勇猛,无以胜人。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虽智必质,然后辩之;虽能必让,然后为之。
故士虽聪明圣智,自守以愚;功被天下,自守以让;勇力距世,自守以怯;富有天下,自守以廉。
此所谓高而不危,满而不溢者也。
(节选自《说苑·敬慎》,有删改)(chuāng):古达人,老子师事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轮复习之文言文翻译第二课时强化语境意识,提升翻译精准度任务情境文言语句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重头戏。
考生在这方面一直很困惑、很苦恼,训练了这么长时间,也做了很多文言语句翻译的题目,但就是拿不了高分。
这其中固然有积累不够、不厚的因素,但更与考生在翻译时不好的习惯或者意识有关:总是把目光集中在题上,别的内容一概不看。
这样做很不好,因为任何一句话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前后内容有一定的联系。
这就要求考生有语境意识,而且必须强化语境意识,只有把要求翻译的句子放在原文中,联系前后内容,才能保证翻译得心应手,从而提高翻译的精准度。
自主检测,自我诊断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张策,字少逸,敦煌人。
唐广明末,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
王行瑜帅邠州,辟为观察支使,带水曹员外郎,赐绯。
及行瑜反,太原节度使李克用奉诏讨伐,行瑜败死,邠州平。
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为行者所哀。
太祖闻而嘉之,奏为郑滑支使。
(节选自《旧五代史·张策传》,有删改)(1)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为行者所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杜纮字君章,起进士,为永年令。
神宗闻其材,用为大理详断官、检详枢密刑房,修《武经要略》。
以职事对,帝翌日语宰相,嘉其论奏明白,未果用。
知郓州。
尝有揭帜城隅,著妖言其上,期为变,州民皆震。
俄而草场白昼火,盖所揭一事也,民又益恐。
或请大索城中,纮笑曰:“奸计正在是,冀因吾胶扰而发,奈何堕其术中?彼无能为也。
”居无何,获盗,乃奸民为妖,如所揣,遂按诛之。
徙知应天府,卒,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杜纮传》,有删改) (1)以职事对,帝翌日语宰相,嘉其论奏明白,未果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无何,获盗,乃奸民为妖,如所揣,遂按诛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薛聪,字延智,方正有理识,善自标致,不妄游处。
遭父忧,庐于墓侧,哭泣之声,酸感行路。
累迁直阁将军,兼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直阁如故。
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
时政得失,预以谋谟,动辄匡谏,事多听允。
而重厚沈密,外莫窥其际。
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
(节选自《北史·薛聪传》,有删改) (1)遭父忧,庐于墓侧,哭泣之声,酸感行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刘馥字元颖,沛国相人也。
太祖方有袁绍之难,谓馥可任以东南之事,遂表为扬州刺史。
馥既受命,单马造合肥,建立州治,南怀乾、绪。
数年中恩化大行,百姓乐其政,流民越江山而归者以万数。
太安中,张昌作乱,以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
时荆部守宰多阙,弘请补选,帝从之。
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
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
(摘编自《三国志》和《晋书》)(1)馥既受命,单马造合肥,建立州治,南怀乾、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诊断内容是否存在问题(有问题打“×”,无问题打“√”)是否认识到语境对翻译的作用?对语境的理解与分析是否会分析语境?翻译时有无结合语境的意识与习惯?翻译中如何紧扣语境是否会借助语境破解翻译重难点?总体印象审、读、答,精准突破(一)语境类型及作用1.类型语境,顾名思义就是语言环境,指的是文言词句所在的句群和段落,还包括与该文言词句相关的非连续性文本信息。
语境可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
(1)内部语境可分为语义语境和语法语境。
所谓语义语境,指的是词语所在的句子有哪些意义内涵。
语法语境主要指的是词语在其所处的句子中充当什么语法成分,是主谓宾还是定状补。
(2)外部语境可分为逻辑语境和关联语境。
逻辑语境主要指从生活常理的角度理解相关语句,或分析相关语句在其所处的句、段中起什么作用,与前后句构成转折还是因果或其他事理关系。
关联语境指的是文言文中对词、句的理解构成帮助或与词、句的内涵相关的其他的词、句,对于语句翻译来说,其中的对话语境极其重要。
2.作用(1)理解语义语境,对确定关键词语的意义内涵方向起着很大的作用。
如在任务(五)中提到的2019年江苏卷译句“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中,“此儿汗血,可致千里”对理解“蹀躞”一词的意思至关重要,构成了“蹀躞”的语义语境。
(2)理解语法语境,对确定词语的词性、句子的语法成分起着关键的作用。
由于古汉语中存在很多词类活用现象,且常省略句子成分,所以准确分析语法语境对理解词、句非常重要。
如2016年全国卷Ⅱ文言文翻译中的“囊示登云”句,根据句中“示”后的人物名可以推测“示”有“给(登云)看”之意,词性为动词,但若把“囊”理解为名词“袋”,显然不够通顺。
句子应译为“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囊”应理解为动词。
句中有两个连贯性的行为动词,这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
(3)分析逻辑语境,对从语脉角度、通常事理角度确定疑难词、保证文意通顺起着很大的作用。
(4)寻找关联语境,对最终确定关键词语的含义起着很大的作用。
关联语境散落在文中,阅读时须仔细圈点勾画。
(二)翻译语境的特点对于翻译来说,分析语境更多的是以句内语境为主,句外语境为辅。
当然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还会有所变化。
文言文阅读的文字不像现代文动辄一两千字,只有六七百字,再加上要命制好几道题,这就决定了翻译时的语境,尤其是句外语境范围极小,也就在译句的前后三两句中。
理解、分析这样一个范围相对较小、相对独立闭合的语境还是比较容易的。
(一)学会理解、分析语境1.分析语境的要点(1)分析语义语境,就是要判断语义领域,如2016年上海卷第17题“皆计所侵”句,“侵”的对象是粮食,粮食与“侵犯”“侵害”“侵袭”不属于同一个语义领域,“侵”应理解为“侵占”之意。
(2)分析语法语境,就是要进行语法分析,确定译句的主谓宾成分,以此确定词性活用情况以及省略成分。
(3)分析逻辑语境,就是要联系上下文结合常理思考。
(4)分析关联语境,就要全文搜索关联信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文章信息破解重点、难点词语。
2.全面考虑,由内而外在翻译过程中遇到难理解、难确定的词句,要全面利用这四种语境,一般遵循由内而外的顺序,即先分析词句内部,再到词句外部,寻找有关联的各方面的信息。
当然,这个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思考时可以同时综合各种语境分析,不一定有先后内外之分。
边练边悟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余衰年多病,目疾日深,万难挽回。
汝及诸侄辈,身体强壮者少。
古之君子,修己治家,必能心安身强而后有振兴之象,必使人悦神钦而后有骈集之祥。
今书此,老年用自儆惕,以补昔岁之愆。
并令二子各自勖勉,每夜以此相课,每月终以此相稽,以期有成焉。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习劳则神钦》,有删改) (1)结合语境分别分析画线句子中“相课”“相稽”中的“相”字与“课”“稽”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画线句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边练边悟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胡安国,字康侯,建宁崇安人。
靖康元年,除太常少卿,辞;除起居郎,又辞。
朝旨屡趣行,至京师,以疾在告。
门下侍郎耿南仲言安国意窥经筵,不宜召试。
钦宗不答。
安国屡辞,南仲又言安国不臣。
钦宗曰:“渠自以病辞,非有向背也。
”每臣僚登对,钦宗即问识胡安国否。
(节选自《宋史·胡安国传》,有删改)(1)结合语境分析画线句子中的“向背”是不是偏义复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画线句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特别关注关联语境中的对话语境从人物对话中截取语句要求翻译,是命题者较通行的做法,考生对这类语句的语境的关注远远不够,以致出现译不准、改变原意的情况。
如何关注这类语句的语境呢?(1)了解说话人对话前后的语境,如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说这番话的,是对谁说的,对话之后的结果如何,等等。
(2)关注该语句所在“说话”中的语境,如它的前面是什么内容,后面是什么内容,说话的目的是什么。
尤其要注意句中人称代词和省略内容,避免把说话者的人称搞错,如句中代词“之”本该译为“我”却译成了“他”等。
边练边悟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王彬字世儒。
中兴建,稍迁侍中。
从兄敦举兵入石头,帝使彬劳之。
会周遇害,彬素与善,先往哭,甚恸。
既而见敦,敦怪其有惨容,而问其所以。
彬曰:“向哭伯仁,情未能已。
”敦怒曰:“伯仁自致刑戮,且凡人遇汝,复何为者哉!”彬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
”音辞慷慨,声泪俱下。
敦变色目左右,将收彬,彬正色曰:“君昔岁害兄,今又杀弟邪?”先是,彬从兄豫章太守棱为敦所害,敦以彬亲故容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