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制学校

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

前言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生命与灵魂,贯穿了学校发展的过去与未来,是学校历史与现实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社会形象的阐释,它对学校发展具有价值引导、观念整合、情感激励、制度规范、行为矫正等作用,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传递给师生一种有形而庄重的正能量,能在无形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要

求。

根据县教育局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在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经过充分酝酿、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京州九年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以‚挖掘竹文化内涵‛为推进,以

‚竹‛为主题,以‚形成学校精神和文化‛为最终目的,确立‚以竹文化精神为主线,创建特色学校、教育名校‛的发展目标。

京州九年制学校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提出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方优秀文化、校园文化的三位一体,推动学校与时俱进地发展,更好地育人培才,推动地方教育

事业的大发展。

一、概况与展望

(一)九年制学校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九年制学校位于大余县新城镇西南方的京州村,背倚莽莽庾岭,俯瞰滚滚章江,左接323国道,右靠赣韶铁路,四面农田环绕,稻花香里书声朗朗,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校园环境温馨幽雅。京州学校创建于1969年秋,前身为初级中学,2007年增设小学部,学校现包括校本部、光明小学、麻布初小及鱼仙初小,生源遍及新城镇西片七个村。九年制学校本部占地2357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929平方米,藏书6305册,2015年新添计算机30台。学校拥有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教室、音美室等功能教室。京州学校现有23个教学班,学生623人,

教职工47人。

自建校四十多年来,学校凭着‚乐学、好问‛的学风、‚敬业、爱生‛的教风、‚求实、守纪‛的校风和‚务实、民主‛的领导作风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近三年来,学校先后10余次获县级以上各类奖励,有7名教师获县级以上奖励(其中王向荣、朱恩祥老师被评为赣州市‚优秀教师‛,蔡厚林老师被评为大余县‚爱生模范‛,赖冬兰、吉同锋两位老师被评为大余县‚师德标兵‛),有10人次获市、县级优质课奖励,教师发表和获奖的科研论文省级15篇,市级21篇。2012年京州学校中考四人考取赣南教育学院,小学抽考成绩英语名列全县前茅。2013-2014连续两年小学毕业班

质量检测数学及英语成绩均名列全县第一。2015年中考京州学校克服生源基础差、报考人数少等困难,攒足干劲,负重爬坡,13人考入大余中学(其中统招4人,提前班2人),考取师范定向2人,在全县同层次学校中位居前列。近几年来,我校在全县各项文体活动中均取得了较好成绩。2015年学校选送的舞蹈《茶香中国》获得全县文艺汇演三等奖,学校篮球队在全县中小学篮球比赛中取得第一名的历史最好成绩。

(二)京州九年制学校未来校园文化的展望

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京州九年制学校发展潜力巨大,资源优势明显。依据《大余县新城镇2012-2017年教育发展规划》,京州学校拟新建一栋占地面积约566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222平方米的四层、框架结构的综合楼,总投资约289万元,该综合楼将用于实验室、仪器准备室、计算机教室、图书室、体育器材室、音乐教室、办公用房、音乐教室、美术教育等教学辅助用房,拟新建一栋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40平方米的四层、框架结构的教师周转房;拟新建一栋占地面积约43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156平方米的五层、框架结构的学生宿舍楼(一、二层为小学部、初中部食堂、浴室、开水房等);拟新建一栋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学生自行车棚。各项硬件设施建设必将极大地改善了我校的办学条件,必将大大提升我

校的办学水准。

在各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学校办学条件日趋优化的大好形势下,学校

面临着几个需要处理好的问题:

第一,如何确立学校未来发展目标。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尤其是各项软硬件设施逐步得到改善;在既有基础上,如何通过挖掘和弘扬校园文化,实现办学条件与办学特色齐头并进,实现两手抓,两手硬的办学效应,进一

步助推学校发展。

第二,如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创新。

在学校推动竹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如何引导学校师生去自觉地了解、学习竹文化,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自觉推

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第三,如何建设学校特色育人文化。

面对国内教育同质化较强的现状,如何结合京州九年制学校所处的特定地域环境,结合竹文化,发掘地方优良传统,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之路,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第四,如何营造学校教育核心精神。

如何把竹精神和学校原有的校风、学风、教风、校训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学校全体师生共同的责任,我们正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如何通过挖掘‘竹’文化,在学生中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形成学校精神‛

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二、校园竹文化建设总体规划

(一)理念设计

1.源于地域特点

新城镇位于大余县东北部,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的季风气候,年内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境内山川秀丽,竹子甚多。据地方志记载,境内有一个有几百年历史的村庄名叫斑竹桥。据传以前,一个村子里种满了斑竹,在通往村庄的主要路口有一座桥,而建桥的材料都是竹子且又都是斑竹,所以整个村庄就叫斑竹桥。村庄就由桥名而来!京州九年制学校,位于新城镇西北源头,这里群山环抱,瓜园飘香;这里,翠竹青青,竹韵四溢。挺拔向上的青青翠竹,折射出新城作为客家人聚居地所具有的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2.源于学校传统

为了彰显学校特色,建立一校一品,学校注重整合周边资源,因地制宜,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现已取得良好成效。京州九年制学校校园内多处栽种竹子,其中校门右侧种有一片毛竹林,占地约35平方米,校园休闲广场有一片占地约10平方米的箭竹林,后山拥有一小片修竹,占地约为20平方米,学校运动场东面一角有一片占地约40平方米的金竹林。四处竹林均已成为师生学习、休息、活动的极好场所。

3.源于对竹子品性所蕴含教育价值的认识

竹子,清雅、隽秀、高风亮节,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喜爱。苏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郑板桥的咏竹:‚咬住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而东西南北风‛可谓千古绝唱。人们赏竹、赞竹,不仅是竹的清幽雅致,更在于‚比德‛的意义。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王丹桂的《秦楼月——咏竹》将这种比德关系很形象地描绘出来:‚性贞洁,柔枝嫩叶堪图写。堪图写,四时常伴,草堂风月。孤高劲节天然别,虚心永永无凋谢。无凋谢,绿阴摇曳,瑞音清绝。‛张九龄的‚高洁人相重,虚心世所知‛更是言简意赅。自古以来,松竹梅最能表现中华民族的文化气质,被人们称为‚岁寒三友‛,后来,人们把兰加入其中,组成松竹梅兰‚四君子‛之伍。而竹子因经年不凋,相依共进、虚心有节、挺拔向上的特点,历来被文人墨客所称颂,留下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水能澹性为吾友,竹解虚心是我师‛等千古传颂的佳句。‛竹子的品性,正是教育的真谛,它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正是提升师生行为品质,引领学校不断发展

的重要元素。

研究表明,‚竹文化‛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又与学校良好的行为规范传统相融合,我们期待通过竹文化活动,最终形成校园文化特色,使之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和道德修养,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提供传统教育教学之外的动

能和保障。

(二)建设目标

京州九年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以‚挖掘竹文化内涵‛为主题,确定‚竹‛为校树,以‚形成学校精神和文化‛为最终目的,确立‚以竹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