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

合集下载

亚洲金融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

亚洲金融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

亚洲金融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于1997年,给亚洲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动荡。

这场危机使得全球金融监管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成为了推动金融监管改革的催化剂。

在危机之后,亚洲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加强监管机构的职能和能力,以防范类似危机的再次发生。

本文将探讨亚洲金融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并分析其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1. 建立独立的金融监管机构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监管体系的薄弱环节,特别是监管部门与政府之间缺乏独立性和透明度。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亚洲各国纷纷设立了独立的金融监管机构。

这些机构的职责是监督、审计和规范金融机构的运作,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公平。

2. 加强风险管理和监测亚洲金融危机揭示了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为了预防和应对金融危机,亚洲各国加强了风险监测和评估机制。

监管机构建立了更加完善的风险管理框架,包括对银行资本充足性和风险暴露的监管要求,以及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进行特别监管等。

3. 提高透明度和信息披露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金融机构过度依赖短期外债和隐瞒风险的问题。

为了增强市场透明度,亚洲各国加强了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要求和监管报告制度。

这些举措有助于提高市场参与者对金融机构健康状况的了解,降低市场不确定性和风险。

4. 强化跨国合作和监管协调亚洲金融危机不仅对亚洲地区造成了影响,也波及到了全球金融市场。

为了加强金融监管的整体效果,亚洲各国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其他国家加强了合作和协调。

他们通过分享信息、制定共同的监管标准和准则,共同应对跨国金融风险和挑战。

5. 加强金融教育和消费者保护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金融教育和消费者保护的不足。

为了提高公众对金融风险的认识和理解,亚洲各国加强了金融教育和投资者保护机制。

他们开展了广泛的金融教育活动,提供更多的金融知识和技能培训,旨在提高公众的金融素养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综上所述,亚洲金融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亚洲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韧性。

浅谈中国政府成功应对97年亚洲金融危机

浅谈中国政府成功应对97年亚洲金融危机

浅谈中国政府成功应对97年亚洲金融危机1000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之一,涉及到多个亚洲国家的金融体系和经济活动。

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中国的反应和应对措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中国政府对于这场危机的成功应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迅速采取措施限制金融危机的传播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初,中国立即采取了多项措施,防止其传播到国内金融市场。

首先,中国主动关闭了与外部金融市场的联系,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外汇交易和资本流动。

这些措施使中国的金融市场免受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限制了外资的流入和外汇储备的下降。

二、加强金融监管和统筹协调中国政府在危机爆发后积极加强了金融监管和统筹协调工作,对市场的波动和风险进行了有效的应对。

中国政府设立了国内金融市场稳定资金,同时大力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工作,以防止金融风险滋生和蔓延。

政府还充分调动各级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的力量,协调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和联合应对。

三、加大投资和财政支出中国政府在危机期间也采取了大量财政政策,用于扶持企业和增加就业。

政府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保、能源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投资和建设,刺激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同时,政府加强了对企业的支持和扶持,通过一系列政策鼓励创新、促进企业发展。

四、积极拓展国际经贸关系中国政府在危机期间积极拓展国际经贸关系,并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关系。

中国加入了WTO,稳定外部经济环境,打造向世界开放的市场。

中国政府借助全球化的机遇,大力发展跨国合作和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政府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的应对和反应坚决果断,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防范和应对体系。

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金融监管和财政支出,同时加强了对企业的扶持和帮助,实现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Imf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援助结果及其原因分析(精)

Imf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援助结果及其原因分析(精)

Imf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援助结果及其原因分析1997年泰铢的大幅贬值和股市的大跌,进而引发了席卷亚洲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机。

在东南亚国家爆发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实现其宗旨中的促进外汇稳定的目的,对遭受金融危机的东南亚各国提出的资金援助申请,通过谈判达成协议,进行贷款。

1997 年8 月5日,泰国内阁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援助申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随后与泰国达成协议,答应提供172亿美元的贷款。

双方于同年的11 月和第二年的2 月份分别达成进一步的协议。

1998 年5 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泰国进行了第四次谈判。

1997 年7 月14 日,受泰国金融危机向外蔓延的影响,印尼盾面对内忧外患而大幅度贬值。

同年9 月,印尼政府也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贷款。

1997 年10 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向印尼政府提供400 亿美元的贷款,第一批30 亿美元在协议达成后的同年11 月到位。

1998 年1 月达成第二个协议,该年的4 月份达成第三个协议。

1997 年底,韩国经济在遭受金融危机后,同样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紧急金融支援的要求,并经协调与1997 年12 月3 日签订意向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第二天召开了紧急会议,通过对韩国的210 亿美元的短期性债权援助计划,并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美国、日本等共同宣布了总额为570 亿美元的援助计划。

由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性质,其提供贷款不是无条件的,他要求受援国必须接受imf所制定的政策建议和一些强制性的措施,即受援国使用基金贷款必须实行得到基金认可的经济调节计划。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受危机影响国家贷款时,其条件限制内容主要包括紧缩国内信贷、削减公共部门支出、控制外债规模、实行货币贬值和提高利率等内容,目的是通过财政和货币双紧的政策,尽快恢复贷款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保证基金贷款的及时偿还和资金的循环利用。

这可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国家在贷款协议及其经济政策备忘录中得到反映:在1997 年11 月25 日泰国提交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文件中显示,在财政政策方面,“波动的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更疲软的经济和更严重的汇率贬值,已经破坏了财政政策的环境”;“然而,我们仍然有决心在1997 - 1998 年度保持公共部门盈余相当于国内总产值1 %的财政目标”;“我们通过追加的措施强化了财政计划,以保证实现财政目标”;“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将继续追求在这个部门(非金融公营企业内保持财务平衡的做法”;“工资政策将继续保持在最大程度上限制泰铢贬值对价格影响的目标”。

刍议韩国金融集团化

刍议韩国金融集团化

刍议韩国金融集团化经历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针对诱发金融危机的体制性因素,韩国将金融改革的重点放在了金融体制上,并于2000年12月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法》,在法律上放开了银行、证券和保险混业经营的限制。

经过10余年的发展和整合,如今韩国形成了KB、友利、新韩、韩亚等几大金融集团。

2009年7月,韩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控股公司法修订案》,进一步放宽了产业资本投资金融集团的限制,这为韩国金融集团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提高其国际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韩国推行金融集团化的主要目的第一,更好地把握金融市场增长的机遇。

随着韩国国民金融资产投资比重的逐步增加,其金融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增长机遇。

2009年以来,韩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采取了更加严厉的管制措施,这使房地产投资的预期收益呈下降趋势。

原来受传统思想影响,偏向于买房投资的韩国人,开始投资金融产品。

不动产占家庭总资产的比重也在逐年下降。

从统计数据来看,2001年,韩国金融资产占家庭总资产的比重是17%,其与日本的26%和美国的70%仍存在差距,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而持续的低利率使得实际利率很低,甚至为负。

一部分储蓄需求转移到相对高风险、高收益的中长期投资产品上来,股票、基金、保险市场的规模呈扩大趋势。

随着韩国社会出现老龄化的趋势,为了应付养老的需要,中青年人群尤其加大了养老保险、基金定投等理财产品的投资力度,这使得原来单纯的储蓄投资开始向基金和保险市场转移。

第二,更好地适应金融环境的变化。

韩国家庭和企业的金融需求正从间接金融向直接金融过渡,传统的信贷业务面临增长瓶颈。

GDP增长放缓,利率也处于低谷水平,存款产品的投资吸引力日渐下降,企业对间接融资的需求减少,这些导致银行存贷业务和利差收入的减少,从而限制了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

对传统商业银行来说,其面临着一个增长难题。

因此,银行自然考虑进入增长前景更好的证券和保险行业。

《金融控股公司法》使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务的界限被打破,混业经营成为可能。

Imf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援助结果及其原因分析

Imf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援助结果及其原因分析

Imf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援助结果及其原因分析1997年泰铢的大幅贬值和股市的大跌,进而引发了席卷亚洲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机。

在东南亚国家爆发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实现其宗旨中的促进外汇稳定的目的,对遭受金融危机的东南亚各国提出的资金援助申请,通过谈判达成协议,进行贷款。

1997 年8 月5日,泰国内阁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援助申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随后与泰国达成协议,答应提供172亿美元的贷款。

双方于同年的11 月和第二年的2 月份分别达成进一步的协议。

1998 年5 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泰国进行了第四次谈判。

1997 年7 月14 日,受泰国金融危机向外蔓延的影响,印尼盾面对内忧外患而大幅度贬值。

同年9 月,印尼政府也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贷款。

1997 年10 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向印尼政府提供400 亿美元的贷款,第一批30 亿美元在协议达成后的同年11 月到位。

1998 年1 月达成第二个协议,该年的4 月份达成第三个协议。

1997 年底,韩国经济在遭受金融危机后,同样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紧急金融支援的要求,并经协调与1997 年12 月3 日签订意向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第二天召开了紧急会议,通过对韩国的210 亿美元的短期性债权援助计划,并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美国、日本等共同宣布了总额为570 亿美元的援助计划。

由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性质,其提供贷款不是无条件的,他要求受援国必须接受imf所制定的政策建议和一些强制性的措施,即受援国使用基金贷款必须实行得到基金认可的经济调节计划。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受危机影响国家贷款时,其条件限制内容主要包括紧缩国内信贷、削减公共部门支出、控制外债规模、实行货币贬值和提高利率等内容,目的是通过财政和货币双紧的政策,尽快恢复贷款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保证基金贷款的及时偿还和资金的循环利用。

这可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国家在贷款协议及其经济政策备忘录中得到反映:在1997 年11 月25 日泰国提交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文件中显示,在财政政策方面,“波动的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更疲软的经济和更严重的汇率贬值,已经破坏了财政政策的环境”;“然而,我们仍然有决心在1997 - 1998 年度保持公共部门盈余相当于国内总产值1 %的财政目标”;“我们通过追加的措施强化了财政计划,以保证实现财政目标”;“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将继续追求在这个部门(非金融公营企业) 内保持财务平衡的做法”;“工资政策将继续保持在最大程度上限制泰铢贬值对价格影响的目标”。

2014年高考猜题(政 治)2

2014年高考猜题(政 治)2

2014年高考猜题(政治)2nba(体育)2014-05-21 201416(1)上图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如何解决?(8分)材料二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应对当时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03年以来,面对经济中出现的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新变化,我国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中央在部署2014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

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今年我国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

(2)我国货币政策的变化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8分)材料三根据《价格法》有关规定,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4年1月16日宣布决定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列入临时价格干预范围的只是极少数价格上涨较多的与居民基本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重要商品,主要包括成品粮及粮食制品、食用植物油、猪肉和牛羊肉及其制品、牛奶、鸡蛋、液化石油气等。

(3)运用政治学知识评价国家发改委的做法。

(12分)5.1,3,5材料一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决定从2007年12月21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2007年以来第六次加息。

此次上调,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当前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的积极响应。

2014年将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学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人民银行为什么近来不断提高存贷款利率?(8分 )(2)2014年政府将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体现了政治常识的哪些道理?(2014分)材料二:《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近年来针对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国务院及时作出了加强宏观调控的决策和部署,大多数地方政府能够顾全大局,对中央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有正确理解并认真贯彻落实,宏观调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也有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从本地区局部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对符合本地利益的宏观调控政策贯彻落实的积极性就高一些,对不符合本地利益的宏观调控政策就采取消极态度,在落实中央部署过程中,在思想认识和行动上未能有效地与中央部署保持一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宏观调控效果。

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给亚洲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影响甚至延伸至全球范围。

本文将探讨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影响和影响因素。

一、经济危机和金融崩溃亚洲金融危机的最直接影响是导致了许多国家的经济崩溃。

亚洲经济体的货币贬值、股市崩盘和金融机构破产,造成了大规模失业和贫困。

韩国、泰国、印尼等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GDP急剧下降,财政赤字也大幅度扩大。

此外,亚洲国家的外债规模急剧增加,导致了债务危机。

二、国际金融体系的动荡亚洲金融危机也引发了国际金融体系的动荡。

亚洲危机暴露了国际金融体系的各种弊端,包括过度的国际资本流动、不合理的金融监管、货币政策的失衡以及金融市场的脆弱性。

这些问题加剧了危机的传播和扩大,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冲击。

三、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亚洲地区在危机之前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

然而,金融危机导致了亚洲经济的急剧下滑,进而拖累了全球经济增长。

亚洲危机迅速蔓延到其他地区,欧洲、美洲和其他一些地区的经济也受到了影响。

全球经济增长率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明显放缓。

四、政治和社会的不稳定亚洲金融危机波及的国家普遍出现政治和社会的不稳定。

大规模的失业、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的扩大,导致了社会的不满和不安。

一些国家爆发了大规模的民众抗议和示威活动,政府的执政合法性受到了质疑。

此外,亚洲危机也给国际政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稳定,重新调整了地区国际关系的格局。

总结:亚洲金融危机对亚洲和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济崩溃、金融体系动荡、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政治社会不稳定等问题成为亚洲金融危机的主要后果。

我们需要从这场危机中吸取教训,加强金融监管,改善国际金融体系,以提高全球金融危机的抵御能力,维护全球经济稳定。

中国货币政策这些年(1997-2011)

中国货币政策这些年(1997-2011)

中国货币政策这些年(1997-2011)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应对当时的严峻经济形势,中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1998年-2002年中国面临通缩压力,货币政策趋向是增加货币供应量。

2003年-2007年为控制经济增长过快,稳健的货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紧缩银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2007年6月1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货币政策开始“稳中适度从紧”。

200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定为“两个防止”: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会议要求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2008年7月至2008年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等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调整金融宏观调控措施,连续三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并引导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总量。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

2010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0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0年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0年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所谓“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就是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2003年开始,中国经济形势再次发生变化,出现了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信贷和投资增长过快、外资流入偏多等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政府从2004年逐步调整财政政策的作用方向和力度,适当调整长期建设国债规模和优化国债项目资金使用结构,向社会传递出政府合理控制投资的政策信号,并在2005年宣布财政政策再次转型,实施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特征的稳健的财政政策。

中国发生金融风暴的历史

中国发生金融风暴的历史

中国发生金融风暴的历史中国金融风暴是指在中国发生的大规模金融危机或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的事件。

这些事件往往对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损失和困扰。

本文将回顾中国发生的几次金融风暴,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1980年代初的金融风暴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的过程中,中国遭遇了一次金融风暴。

这次金融风暴主要源于政府放松了金融管制,导致了银行信贷过度扩张和金融市场的混乱。

1988年至1989年,国内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银行不良贷款激增,金融机构陷入信贷危机,金融体系严重受损。

二、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了整个东亚地区,中国也受到了严重冲击。

这次金融风暴的主要原因是东南亚国家的外债和投机性资金的大规模撤离,导致了亚洲货币贬值、股市暴跌和金融体系的崩溃。

中国的金融市场也受到较大冲击,股市暴跌,人民币汇率不稳定,国内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链断裂和信用危机。

三、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冲击。

这次金融风暴的起因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出口市场遭遇重创,国内需求下降,经济增长放缓。

同时,中国的股市也受到冲击,股价大幅下跌,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危机,包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成功稳定了金融市场和经济形势。

四、2015年的股市崩盘2015年,中国股市发生了一次规模庞大的崩盘,被认为是中国金融风暴的一次重要事件。

这次股市崩盘的原因是中国股市泡沫破裂,投机炒作行为过度,市场信心受挫。

股指大幅下跌,数万家上市公司遭遇巨大损失,投资者遭受重创。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危机,包括暂停熔断机制和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最终稳定了股市。

五、2020年的疫情冲击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中国也不例外。

经济学II论文——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08年金融危机异同点对比

经济学II论文——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08年金融危机异同点对比

学号年级经济学II课程论文金融危机分析——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xx年x月中国南京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隔10年之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进而演变成为全球金融危机。

通过分析比较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原因、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世界的影响,得出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08年全球金融危机在危机类型、表现特征以及对中国影响方面有着相同点,在爆发方式、影响区域、爆发背景等有着不同点。

关键词: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相同点;不同点摘要 (I)目录............................................................................................................ I I 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一)亚洲金融危机简介 (1)(二)爆发原因 (1)(三)发展趋势 (1)(四)中国影响 (2)(五)世界影响 (2)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2)(一)全球金融危机简介 (2)(二)爆发原因 (2)(三)发展趋势 (3)(四)中国影响 (3)(五)世界影响及经验教训 (5)三、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异同分析 (6)(一)相同点 (6)(二)不同点 (6)参考文献 (7)金融危机分析——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一)亚洲金融危机简介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

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

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

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二)爆发原因1.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所导致:新马泰日韩等都为外向型经济(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连)的国家,对世界市场依赖性大,泰国一旦遭受经济危机,其他经济国家必将遭受影响。

2. 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些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以索罗斯为首的量子基金等大基金凭借泰国有限的外汇储备对泰铢进行“做空”,加速泰铢的贬值从而使得泰国经济危机爆发。

97年亚洲金融危机教训

97年亚洲金融危机教训

亚洲金融危机教训【内容摘要】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在世界经济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到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相继发生货币贬值、股市暴跌等连锁反应,对东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次亚洲金融危机形成原因和过程复杂,给我们带来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从危机中我们也可以汲取到很多教训。

【关键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教训一、亚洲金融危机概述亚洲金融危机始于1997年7月2日。

早在1997年1月开始,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炒家就开始拼命做空泰铢,他们在现货市场上用外资银行借来的钱抛售泰铢,同时在期货市场上买入泰铢对美元的期货合同。

泰国政府针对这一情况采取了一定措施,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最终败下阵来。

7月2日泰国政府被迫宣布泰铢与美元脱钩,实行浮动汇率制。

当日泰铢就狂跌20%,在泰铢率先贬值的冲击下,菲律宾的比索、马来西亚的林吉特以及印尼盾等都纷纷步入贬值的大流之中。

随之而来的惊恐气氛造成了大量资金撤离东南亚各国,这又反过来加剧了货币贬值的压力,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这场危机随后又从东南亚各国波及到了台湾、新加坡、香港、韩国、日本甚至俄罗斯。

直至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本次危机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复杂,对东亚经济乃至全球发展造成了长远的不利影响。

二、亚洲金融危机原因本次危机形成的原因复杂,综合国内外观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条:三、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此危机迫使除了港币之外的所有东南亚主要货币在短期内急剧贬值,东南亚各国货币体系和股市的崩溃,以及由此引发的大批外资撤逃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给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危机导致大批企业、金融机构破产和倒闭。

例如,泰国和印尼分别关闭了56家和17家金融机构,韩国排名居前的20家企业集团中已有4家破产,日本则有包括山一证券在内的多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出现大量亏损和破产倒闭,信用等级普遍下降。

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

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

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杨焕棉(经济与管理学院09电子商务)2012年5月29日从1997年---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2009年环球金融危机,又称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更于2008年起名为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

两次金融危机都给了我们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下面我将对这两次金融危机进行简单的比较。

一、产生原因不同:亚洲金融危机指发生于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是继1994年年底墨西哥金融危机以来,亚洲金融危机首先起始于泰国,爆发的又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

1997年,以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炒家,通过各种渠道对亚洲各国的股市、汇市进行疯狂投机。

以泰国为首的一些亚洲经济新兴国家,为了避免国际游资冲击,主动下调本国货币对美元汇率而造成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7月2日,泰国首先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危机。

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货币大幅贬值,同时造成亚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冲击亚洲各国外贸企业,造成亚洲许多大型企业的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

泰国,印尼和韩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

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则几乎不受影响。

2007年-2009年环球金融危机,又称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更于2008年起名为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

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

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

直到2008年9月9日,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二、主要表现形式: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主要表现形式:1、国际投机者不断冲击泰铢,泰国政府在采取各种措施抵御无效、消耗了大量外汇储备后,被迫于7月2日宣布放弃主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泰铢随之大幅贬值。

G20峰会

G20峰会

G20峰会的前世今生2016年09月4日-5日,二十国集团(G20)首尔金融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这是G20的第11次峰会,峰会在杭州奥体博览城举行,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动、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一)G20简介G20 是在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产生的。

上世纪90 年代,东亚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活力,仅由于泰国货币贬值产生的所谓“蝴蝶效应”,就几乎使东亚各国(中国除外)在一夜之间都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包括日本也难以幸免。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被称为富国俱乐部的七国集团(7G)未有任何作为,IMF 的所谓救市行动更是遭到东亚一些国家的遣责。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防止类似亚洲金融危机的重演,为了在发达经济体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之间建立非正式对话渠道,1999 年9月25日,八国集团的财长在华盛顿提出建立20 国国际经济合作论坛(G20),G20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新机制,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它由8国集团和11 个重要新兴工业国家以及欧盟组成,1999 年12 月16 日在德国柏林正式成立。

二十国集团由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韩国、印度尼西亚、印度、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等19个国家以及欧盟组成。

贸易占世界80% (包括欧盟内部贸易)这些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世界的85%,人口则将近世界总人口的2/3。

中国是二十国集团的创始成员,并于2005年作为主席国成功地举办了第七届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

通常G20 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大体上是各成员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一起磋商,IMF的执行总裁和世界银行行长作为当然成员也参加会议。

G20 不设常驻机构,由其成员国和地区集团轮流担任主席,任期一年,每个成员国都有平等的发言权。

1997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1997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1997: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1997年7月2日,是世界金融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

这一天,泰国政府终于被迫宣布取消联系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兑美元汇率当天即下跌20%。

历史上将这视为上世纪末那场亚洲金融危机开始的标志。

随后,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到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相继发生货币贬值、股市暴跌的连锁反应。

这不但给地区经济带来了重大的冲击和损失,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直到今天,每每回眸那段日子,人们仍心有余悸。

特别是在当前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之时,回顾上世纪末那一场亚洲金融危机的经过和教训,显得别有一番意义。

1997年的那场金融危机在爆发之后呈现出愈来愈严重、愈来愈深入的发展态势。

1997年10月下旬,国际炒家袭击港币。

中国香港政府为保护联系汇率制而提高港元利率。

接着,香港和内地深、沪股市大跌,并引起全球股市一阵跌风。

1997年11月,亚洲金融危机蔓延至东北亚,韩国放弃保护韩元措施,韩元大幅贬值,韩国政府不得不向IMF求援以缓解债务危机,与此同时,日本也处于严重的金融动荡之中。

1998年1月,印尼盾几天内贬值50%。

一些国家不能偿付大量到期短债,导致东亚多数国家和地区股市汇市暴跌至近年最低点。

为缓解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支持受到危机冲击的亚洲国家尽快走出困境,中国向世界作出了一个承诺:保持人民币币值。

人民币不贬值,这对保持世界经济稳定有很大的帮助。

大家公认的一点就是,如果当时人民币汇率发生较大变化的话,世界经济,特别是亚洲经济必将遭到更加严重的打击。

“东亚国家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从金融危机重创中反弹,主要归功于一些主要国家如中国和韩国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杜大伟曾经这么说。

危机往往不全是坏事,某种程度上它孕育着改革。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不久,我国就宣布实行宏观政策重大转向,其中包括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1997~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前因后果Microsoft Word 文档

1997~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前因后果Microsoft Word 文档

1997~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前因后果金融风暴启示录对冲基金(HedgeFund)意为“风险对冲过的基金”,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原指广泛利用金融衍生产品进行投资保值的一类基金,现今指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一种投资模式。

亚洲金融危机,又称亚洲金融风暴,是指1997年发源于泰国,之后进一步影响到临近亚洲国家,甚至全球货币、股票市场和其他资产价值的一场金融大危机。

其过程十分复杂,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7年7月,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金融投机者瞄准泰铢注入大量热钱,迫使泰国政府于7月2日宣布放弃实行了14年的泰币与美元挂钩的一揽子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

亚洲金融危机正式爆发,并很快波及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其它东南亚国家;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香港,香港恒生指数自1996年以来首次跌破10000点;11月中旬,韩国爆发金融风暴,随之日本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破产,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由此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

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随之日元也大幅贬值,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使其遭遇失利。

继而因俄罗斯国家政策的突变,在俄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再次大伤元气,并带动美欧国家股市、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由此亚洲金融危机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

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

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结束。

胡进、张才进:“全球金融动荡加剧的四大成因”, 《港澳经济》,1997年第3期。

而且过分集中于简单加工业。

结果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冲击下,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的东南亚国家出口扩张势头放缓,带动经济增长下降,从而导致经常项目赤字、外汇储备减少,进而对固定汇率产生压力,最终使金融风暴在区内广泛爆发。

亚洲金融危机的时间轴

亚洲金融危机的时间轴

亚洲金融危机的时间轴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这场危机波及亚洲多个国家,并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亚洲金融危机的时间轴:1997年7月2日:泰国央行突然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度,泰铢贬值20%。

此举引发了泰国国内的严重经济危机。

1997年7月10日:泰国政府为防止金融系统崩溃,将泰国商业银行运营权归还央行,并对泰国国内金融机构实施了严格的资本管制。

1997年7月24日:泰国金融危机蔓延至菲律宾,菲律宾央行宣布采取措施抵御危机影响。

1997年8月14日:印度尼西亚政府宣布进行紧急措施,包括提高利率和取消固定汇率制度,以防止危机蔓延。

1997年8月15日:马来西亚遭受巨额资金外流和货币贬值压力,政府迅速采取行动限制资本外逃,并提高利率。

1997年8月20日:韩国政府公布了一系列金融措施,以稳定金融市场和阻止币值下滑。

1997年11月:亚洲金融危机扩散至日本,日本股市暴跌,经济形势严峻。

1998年1月: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俄罗斯爆发了国内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震荡。

1998年8月:亚洲金融危机扩散至巴西,巴西的货币贬值加剧了该国的经济困境。

1999年:亚洲各国开始逐渐从金融危机中复苏,但经济受到了长期的影响。

一些国家对金融体系进行了改革,以防止未来类似危机的发生。

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是,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和全球经济的高度融合使得一国的金融危机很容易蔓延到其他国家。

合理的监管措施和稳定的货币政策是防范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

同时,亚洲金融危机也促使各国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以增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1997~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前因后果Microsoft Word 文档要点

1997~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前因后果Microsoft Word 文档要点

1997~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前因后果金融风暴启示录对冲基金(HedgeFund)意为“风险对冲过的基金”,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原指广泛利用金融衍生产品进行投资保值的一类基金,现今指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一种投资模式。

亚洲金融危机,又称亚洲金融风暴,是指1997年发源于泰国,之后进一步影响到临近亚洲国家,甚至全球货币、股票市场和其他资产价值的一场金融大危机。

其过程十分复杂,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7年7月,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金融投机者瞄准泰铢注入大量热钱,迫使泰国政府于7月2日宣布放弃实行了14年的泰币与美元挂钩的一揽子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

亚洲金融危机正式爆发,并很快波及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其它东南亚国家;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香港,香港恒生指数自1996年以来首次跌破10000点;11月中旬,韩国爆发金融风暴,随之日本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破产,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由此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

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随之日元也大幅贬值,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使其遭遇失利。

继而因俄罗斯国家政策的突变,在俄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再次大伤元气,并带动美欧国家股市、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由此亚洲金融危机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

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

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结束。

胡进、张才进:“全球金融动荡加剧的四大成因”, 《港澳经济》,1997年第3期。

而且过分集中于简单加工业。

结果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冲击下,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的东南亚国家出口扩张势头放缓,带动经济增长下降,从而导致经常项目赤字、外汇储备减少,进而对固定汇率产生压力,最终使金融风暴在区内广泛爆发。

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后果

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后果

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后果亚洲金融危机是指1997年发生在东南亚地区的一系列金融危机,其中包括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韩国等国家。

这场危机对亚洲地区的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广泛的冲击。

本文将探讨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后果。

首先,亚洲金融危机对亚洲地区的经济产生了极为负面的影响。

这场危机导致了亚洲多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企业破产和失业率的上升,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崩溃。

泰国、印尼和韩国等国家的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机构投资者纷纷撤离这些市场,导致了资本外流和经济崩溃的恶性循环。

此外,亚洲的金融机构也受到了重创,很多银行和金融机构陷入了严重的资不抵债的局面,金融体系陷入了瘫痪状态。

其次,亚洲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广泛的冲击。

亚洲的金融危机从东南亚开始,很快蔓延到了全球各地。

美国和欧洲等地的金融市场也受到了波及,股市下跌,货币贬值等现象普遍出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出面协助亚洲国家,但其援助措施并未在短期内改变市场的颓势。

这场金融危机揭示了全球经济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的性质,进一步加强了全球金融体系的风险管理意识。

亚洲金融危机的后果也是复杂而深远的。

首先,危机加速了亚洲国家对金融体系的改革和监管加强。

泰国、韩国等国家纷纷采取措施修复金融体系,加强金融监管,增加透明度,以防止未来类似危机的再次发生。

此外,国际社会在危机中对亚洲国家提供了经济和技术援助,促进了亚洲国家的经济复苏和发展。

然而,亚洲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地区之间的紧张关系。

由于亚洲国家的经济衰退,对外直接投资减少,出口下降,贸易逆差扩大,导致了一些国家之间的贸易争端和竞争加剧。

此外,亚洲的金融危机也引发了对国际金融体系的质疑和改革呼声,一些发展中国家认为,国际金融机构在危机中未能有效发挥作用,应该进行改革以更好地服务于发展中国家的需求。

最后,亚洲金融危机对亚洲国家的经济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加速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

亚洲金融危机对东南亚经济的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对东南亚经济的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对东南亚经济的影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肆虐了东南亚,这场危机给许多国家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在经历了一番挣扎后,东南亚国家开始逐渐恢复并不断发展。

本文将探讨亚洲金融危机对东南亚经济带来的影响和这些国家如何从这场经济危机中恢复并掌握世界经济的趋势。

1. 经济表现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东南亚国家都是发展极为迅速的地区。

但是在危机之后,许多国家在经济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首当其冲的是印度尼西亚,危机导致了该国经济的萎缩和失业率的上升。

此外,泰国和菲律宾的经济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工业和贸易都减缓了发展。

相比之下,马来西亚的经济表现相对较好,这主要得益于该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 金融体系的破产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金融机构的破产是导致经济形势严重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金融机构一般是一些小型银行、贷款公司和货币交易所等,它们原本承担着微观经济中的大量贷款与融资工作。

在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期间,这些金融机构的资产大量流失,这导致很多信用卡公司和支付机构破产。

由此造成了经济衰退、通胀、财政空突等严重问题。

3. 货币危机的恶果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财政困难,许多国家不得不通过货币贬值来应对危机造成的影响。

这使得本来稳定的货币体系不断扭曲,通货膨胀持续不断。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人民不得不支付更高的通货膨胀率,生活成本飙升,资金很难得到稳定的保护,也使得商品市场过度涨价。

这使得许多家庭忍不住减少了他们的消费。

与此同时,公司也被迫削减成本,以降低其财务成本和保持竞争力。

4. 经济恢复亚洲金融危机对东南亚经济的打击是巨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国家开始逐渐恢复和发展。

政府采取了稳定的货币政策和刺激性的财政政策是很重要的。

在此背景下,各国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在试图恢复经济,特别是开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外资投资等举措。

所有这些努力都有助于加快经济发展和向国际市场的再度开放。

5. 结语亚洲金融危机毫无疑问地打击了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经济稳定性,但是那些实现成功复苏的国家,往往是那些高度重视货币贬值率、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并适应变化的经济环境的国家。

1997亚洲金融危机

1997亚洲金融危机
• 1998年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 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 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 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 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危机产生的原因
• 一方面,需要外部资金和技术的投入来实现与本地区的劳 动力资源相结合,另一方面,又严重依赖外部的市场出口这 些产品。 因此,这种发展模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会产生
一定的瓶颈,生产成本将会提高,出口便会受到抑制,从 而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此外,这种依赖外部 技术的特性使得产品之间具有同质性和廉价优势,再加上 由于东南亚国家等新兴发展国家几乎都是实行这一出口导 向战略,这就会导致这些国家之间出现相互挤压的现象。 而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又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 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成为 危机形成的温床。
• 东亚模式的缺陷
• 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受害国家的民众普遍将这次灾难归 结到索罗斯等国际炒家的头上。然而,索罗斯等国际炒家 的金融操作从法律角度上来看是完全合乎泰国相关法律的, 其行为并没有任何的违规。因此,将整个危机归因于国际 炒家实在有些言过其实,他们的炒作行为仅仅是这次危机 爆发的导火索,而真正使得这次危机爆发并蔓延的原因根 植在东亚发展模式之中。
• 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制定的对策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 1998年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 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 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 治经济大危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7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变化
摘要:1997年我国经济进入腾飞阶段,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变化,我国积极进行货币政策的调整变化,本文旨在浅议1997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变化,以此来透视这一段货币政策改革的岁月
关键词:中国货币政策稳健稳中从紧适度调整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应对当时的严峻经济形势,中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1998年至2002年,中国面临通缩压力,那时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是增加货币供应量。

1997~2002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投机游资的虎视眈眈,中国对内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对外努力稳定汇率,
2003年以来,面对经济中出现的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新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紧缩银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2007年6月1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货币政策开始“稳中适度从紧”。

2007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定为“两个防止”: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会议要求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2003~2007,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实行稳中从紧货币政策
2008年7月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等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调整金融宏观调控措施,连续三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并引导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总量。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根据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形势,要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2009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继续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就当前全国财政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时指出,要继续坚定不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8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此间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二季度)》指出,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坚定不移地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价格变化,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

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

要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加大信贷政策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需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着力提高信贷质量和效益。

要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引导和规范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
2010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2010年7月初,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提出,下半年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2010年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会议强调,要坚持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0年9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0)》称,下阶段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2010年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根据形势发展要求,继续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

2007~2015,合理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灵活调整准备金率,采取稳健又适度调整的货币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