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界问题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浅析中印边界问题

浅析中印边界问题

浅析中印边界问题摘要:中印两国的关系很受世界的关注,两国的关系起起伏伏。

中国和印度都是亚洲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两国人民有着二千多年的交往史。

中印两国在近代史上都曾深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压迫,为争取民族独立做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然而,由于帝国主义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使两国关系一度发生困难。

因此,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成为影响中印关系的关键。

关键词:边界,争端,问题,印度2010年4月1日是中国和印度建立外交关系60周年纪念日。

而步入“耳顺之年”的中印关系虽然稳定发展的基调未变,但障碍尚未完全消除,1962年边境战争,达赖喇嘛关系的西藏问题等仍是难以跨越的障碍。

就如某些印度官员表示,当年那场战争的伤口至今难以愈合。

一.历史背景中国和印度的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分为西、中、东三段,西段是我国新疆和西藏同印度拉达克地区和喜马偕尔邦接壤部分,历来受中方管辖,有争议的地区约3.35万平方公里。

这一地区是英帝国主义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为寻找一条侵入新疆腹地的途经而占领的,当时的英属印度地图都是未定界,1954年印度官方地图才第一次画成已定界,并将争议地区划入印度版图。

目前,除巴里加斯1954年后被印军侵占外,全部在我国有效控制下。

中段是我国西藏阿里地区同印度喜马偕尔邦和北方邦接壤部分,沿喜马拉雅山脊向南,到中、印、尼泊尔三国交界为止,有争议地区约2000平方公里。

这一地区历属西藏地方政府管辖,除桑、葱莎早期被英印当局侵占,成为遗留问题外,其余地区都是1954年以后才被印度侵占的。

现除乌热外,全部争议地区皆为印度控制。

东段指从中国、不丹、印度三国交界点起向东至中国、缅甸、印度三国交界处的边界。

印度在50年代初以武力强占了传统习惯边界线至喜马拉雅山脊之间这一地区,这块中国领土约有9万平方公里,面积接近于我国浙江省,是中印边界最大争议地区。

中印边界全线在历史上从未正式划定过,但存在着一条由双方历来的行政管辖所及而形成的传统习惯线。

中印战争典型案例研究报告

中印战争典型案例研究报告

中印战争典型案例探究报告近年来,中印边界地区的紧张局势备受关注。

中印战争是两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冲突之一,对于了解两国干系的演变和地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通过对中印战争的典型案例探究,旨在深度探讨此次战争的原因、经过以及相关影响。

中印战争发生于1962年,起因是中印两国在争议边界地区的冲突。

印度边界争端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南两个地区,其中西南地区的阿克赛钦地区成为了战争爆发的根源。

中印两国在对该地区的主权争夺中产生了分歧。

印度在此前实行一系列挑衅行动,加剧了两边的紧张情势。

中国在遭遇印度军队进攻后,于1962年10月20日发起了反击,最终取得了成功。

中印战争是一场规模较小但影响深遥的冲突。

战争期间,中方表现出了更高的战略智慧和军事实力。

中国军队呈现出了较强的组织纪律和作战能力,成功击退了印度的侵略行动。

而印度军队则面临着士气低落、装备不足等问题,最终导致了惨重的失败。

这场战争的结果对中印两国产生了深遥的影响。

中印战争的影响主要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起首,战争加剧了中印两国之间的边界争端,进一步加深了两边的领土争议。

其次,战争导致了中印两国长期的敌对态势,对两国干系产生了严峻影响。

再次,战争促使印度加强了对边界地区的防守,对印度国家安全战略产生了重大影响。

最后,战争也对地区的安全局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中印干系的关注。

然而,中印战争也给两国带来了一些启示。

中国通过这场战争熟识到了自身国防建设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加强了国防实力的进步。

而印度则开始反思自身的国家安全战略,并加大了对军队的投入。

此后,中印两国相继实行了一系列措施,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领土争端,以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综上所述,中印战争是一场典型的冲突案例,在中印两国干系和地区安全方面产生了深遥的影响。

通过对该战争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印干系的演变以及地区安全的重要性,为和平稳定的进步提供有益的借鉴。

试论国际法视角下的中印边界争议探析

试论国际法视角下的中印边界争议探析

试论国际法视角下的中印边界争议探析论文摘要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

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围绕边界问题,中印之间出现严重分歧,并于1962年发生边界武装冲突。

本文从中印边界现状入手,阐述了中印边界争议的由来,梳理分析了双方存在的争议焦点,为中印关系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

论文关键词国际法中印边界展望相邻国家的边界应当通过协商、谈判等和平方式来划定,由于历史、政治、地理、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中印双方对边界的划定仍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印双方应从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角度,通过谈判来达成协议,加强两国的外交合作,同时促进本国的发展。

一、中印边界争议现状中印边界边界线全长约2000公里,争议边界线长约1700公里,从未正式划分,争议地区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

通常习惯将中印争议地区分为东、中和西三部分。

东指从中国、缅甸、印度三国交界处起,沿喜马拉雅山南麓向西到中国、不丹、印度三国交界处;中指从中国、尼泊尔、印度三国交界处起,沿喜马拉雅山脉向西北到我国西藏阿里地区与印控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和印度喜马偕尔邦三处的接壤处;西指中国的西藏、新疆同印控克什米尔的拉达克接壤的边界。

在东部,边界线全长约650公里,争议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主要存在两条划线:传统习惯线和麦克马洪线,现实中还存在一条实际控制线。

传统习惯线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确切的说是一条沿喜马拉雅山脚的地带,是历史上治理管辖而形成的,并没有经过实地的勘测。

以此线作为界线,约9万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区属于中国;而麦克马洪线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的连接线作为界线,将藏南土地划归印度。

实际控制线是1962年边界武装冲突后中印军事实际控制区域边界。

实际控制线和麦克马洪线走向大致一致,但双方在此也存在一些分歧。

二、中印边界争议由来19世纪之前,由于当时中印两国边界人烟稀少,加之当时技术限制,双方对边界认识模糊,双方并没有发生边界矛盾。

在英国统治印度相当长的时期内,英国主张的中印边界东部分界一直在喜马拉雅山南麓,这同中国官方地图上所画的中印边界是一致的。

论中印关系之中印边界问题

论中印关系之中印边界问题

论中印关系之中印边界问题##(工科试验班(工学)313#######)[ 摘要]中印边界问题是中印关系发展中比较明显的阻滞因素。

这一问题源于历史遗留,数十年来,尽管交过火也谈判过,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今天,此问题依旧存在。

在这里,我对一些资料进行了整理,论述了中印边界问题的各方面,并简要分析了边界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影响。

[ 关键词] 中国印度边界问题边界战争[ 正文]中国与印度是当今世界两大人口大国,作为邻居,近年来中印关系迅速发展。

政治上,中国与印度高层互访不断,并确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新框架;经济上,到2009年,双边经贸额已突破500亿美元;军事上,两国在边境地区建立了信任措施。

尽管两国发展势头良好,但也不能忽视中印之间存在的某些问题和障碍,其中比较突出的应该是两国的边界争端。

1.中印边界的划分历史上,中印两国从未正式划定过边境界线,但存在着一条由双方历来的行政管辖所形成的传统习惯线。

中印边界全长2000公里,分为西、中、东三段。

西段是指中国新疆、西藏同印度克什米尔占领区拉达克接壤部分,即西起喀喇昆仑山口,南到西藏阿里及印度拉达克、旁遮普三地接壤处,约600公里;中端指从中国同克什米尔最南端接界处至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是中国西藏阿里地区同印度马偕尔邦和北方邦接壤部分,约450公里;东段是从中、印、不丹三国交界处至中、印、缅甸三国交界处,约650公里。

2.中印边界问题的产生英国统治了印度以后,英属印度当局以印度为基地,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周边亚洲地区。

19世纪中期,英国打败了锡克王国,把锡克王国侵占的中国拉达克地区划入了印度版图。

然而英帝国野心不减,随着清政府势力日渐衰弱和俄国势力的逐步东侵,英国把魔爪伸向了中国,并致力于把西藏变成受其控制的独立缓冲国。

19世纪60年代,英帝国主义为寻找一条通向中国新疆腹地的捷径,派遣军事情报人员深入中国新疆阿克赛钦地区进行勘察,发现此处是中国一条古商道的必经之路,不但可沿喀拉喀什河到达新疆和田,更重要的是可向南通往西藏。

中印边境问题浅析

中印边境问题浅析

中印边境问题浅析中印边境问题浅析国际关系学院法律系0902班高启明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中印两国在中国的藏南边境发生武装冲突,并升级为局部战争。

这场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印度则称为瓦弄之战(Battle of Walong)。

下面我将对这场战争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未来问题的解决方式做出一些设想。

一.中印边境问题的领土争议焦点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是两个把印度次大陆和中国的中亚细亚分隔开来的山脉,中印两国的领土争端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在这里产生的。

从我们所了解的最早的时代起,这些高山就把南北分隔开了。

一些土邦和小国可能曾经在旁遮普和阿富汗之间的这些山口,即著名的西北边疆内崛起又衰亡但是这个北方的山岭屏障的历史却一直是相当平静的。

印度平原的统治者们(必然会有像14世纪的一个德里苏丹这种少数的例外),既没有越过喜马拉雅山或喀喇昆仑山去攻略城池,也没有什么大批移民或重大入侵越过这些山脉进入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因此,关于印度的北部“边疆”究竟应当在什么地方是没有什么疑问的。

但是确切地说印度究竟到哪里为止,“非印度”又从哪里开始呢?这完全是另外的问题了。

虽然北方的山脉总的来说曾经是抵挡重大的入侵和大量移民的有力屏障,但是它们在防止小部分人群在山区本身范围以内往来通行上,却不是很有效。

来自北方的压力在一些地方遇到了来自南方的压力,于是居民和主权就混合在一起了。

一批批的居民从山岭屏障的一边移到另一边。

放牧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经济的因素促使山麓的居民沿着山坡向更高的地方移动。

在政治上所产生的后果就是在山岭屏障的许多地区内造成了一个英国观察家在1842年所说的“关系的多重性和隶属的转变”。

要在任何两个明显的主权国家之间划出一条线,在这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无论如何,可以肯定地说,任何武断的标界公式,比如说,主张真正的边界应沿着如此这般的一条分水岭,往往就会和那些从来没有看见过一幅地图而且也不知道分水岭为何物的居民之间的现存的关系相悖逆。

中国边境分析

中国边境分析

中国边境问题个人看法中印边境问题:中印领土争端是围绕我国大片领土归属问题展开的。

西藏地方自13世纪以来就属于中国版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整个中印边境全长1700公里,分西、中、东三段,在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地区,而最主要是东段。

印度以所谓的“麦克马洪线”,企图抢占中国领土,破坏中国的领土完整。

无论历史还是国际上的舆论,藏南地区被认为是中国的领土。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中国一直宣称用和平方式解决领土问题,也在积极促进和平谈判,而印度却无视主权问题,蚕食中国藏南领土,破坏两国关系,挑起地区争端,挑战中国的极限。

历史表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不愿挑起战争,但并不是代表中国放弃武力。

我个人觉得,中国应该加强对藏南的军事控制,把印度赶出我们的领土,在藏南实施武力驻扎,确保领土完整。

南海争端问题:南海争端问题其实不存在,历史和世界历史文件表明,中国拥有对南海的主权,包括现在存在的所谓的有争议的地区。

在南海,中国的资源不断地被别的国家蚕食,中国声明,可以让别国开发南海,但前提是承认中国领土完整,使双方都获,而不是偷偷开发,破坏中国的领土完整,抢夺中国的资源。

南海的经济和军事价值不言而喻,是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的海上命脉,他们这些国家企图把南海争端国际化,使问题更难解决。

南海争端其余近十几年,随着美国的战略东移,以美国为首,窥视中国南海资源,积极挑起争端。

这必然引起各国军备竞赛,而最终受益的是那些销售武器国家,比如说,美国,在其中大发军火财。

这样一来,很多国家必然受制于美国,使美国的霸权主义更一步发展,世界只有多元化,各国独立自主,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和平。

美国插手南海问题,只能使南海为题复杂化,未来一段时间得不到解决,导致区域关系紧张,不利于各国的发展,这样正和美国的意,达到了它的战略目的—控制小国,牵制大国,进一步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

事实表明,最后“受伤”的是那些加在大国之间的小国,那些现在想拉美国挑起事端的国家,最后只能一败涂地。

中印边界冲突与当下国际形势亚洲的安全局势

中印边界冲突与当下国际形势亚洲的安全局势

中印边界冲突与当下国际形势亚洲的安全局势随着全球政治格局的不断演变,亚洲的安全局势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其中,中印边界冲突成为了当前备受瞩目的事件之一。

本文将对中印边界冲突与当下国际形势下亚洲的安全局势进行探讨。

1. 中印边界冲突的背景中印边界争议源远流长,自20世纪中期爆发第一次武装冲突以来,两国间的边境问题一直未得到彻底解决。

近年来,中印关系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特别是在中印边界地区的对峙事件频繁发生,引发了广泛关注。

2. 中印边界冲突的原因中印边界争议的核心是藏南地区的领土争端。

双方在边界划定、历史界约以及实际控制线等方面存在分歧。

此外,两国的地缘政治利益和历史文化因素也影响了双方对边界问题的态度和立场。

3. 中印边界冲突的影响中印边界冲突不仅影响到两国之间的关系,也对亚洲的整体安全局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边界冲突可能导致两国关系紧张、军事对峙加剧,甚至引发冲突升级的风险。

同时,边界冲突也可能波及到区域内其他国家,对亚洲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威胁。

4. 当下国际形势下亚洲的安全局势除了中印边界冲突之外,亚洲地区还存在着多个安全挑战和矛盾。

一方面,东亚地区的岛屿争端、航行自由问题以及与朝鲜半岛的关系等都对亚洲的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另一方面,南亚地区的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等问题也对亚洲的稳定带来威胁。

5. 亚洲的安全合作与发展前景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加强亚洲国家之间的安全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推动亚洲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对话与合作,建立互信机制,加强信息共享,有助于维护亚洲的和平稳定。

此外,亚洲国家还应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争取在国际舞台上维护本地区的利益和声音。

总结起来,中印边界冲突与当下国际形势下亚洲的安全局势是相互关联的。

解决边界争议,改善中印关系对于维护亚洲的稳定与繁荣至关重要。

同时,亚洲各国还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当前面临的各种安全挑战,为亚洲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中印边境思想汇报

中印边境思想汇报

中印边境思想汇报摘要中印两国在边境问题上长期存在分歧和摩擦。

本文通过分析双方不同的思想观念和对边境问题的态度,探讨中印边境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

同时,本文还讨论了中印两国在边境问题上的合作机会和未来发展趋势。

引言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拥有丰富的文化历史和资源,两国之间的关系对世界和地区的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中印在边境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长期以来一直是两国关系的难题之一。

本文将重点分析中印在边境问题上的思想差异和解决之道。

中印边境问题的根源中印边境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历史上的领土争端和边界划定问题。

两国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边界争端和冲突,导致边界线模糊不清,存在互相主张的领土。

双方在解决边界问题上存在不同的主张和立场,导致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印在边境问题上的思想观念差异中印在边境问题上的思想观念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主张以历史为依据,强调历史事实和传统领土,认为现有的边界线是合法且无需变动的。

印度则主张根据现实情况和地理要素划定边界线,提出对现有边界线的修订和调整。

这种思想观念上的差异是导致双方难以达成一致的重要原因。

中印边境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中印边境问题,双方需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和谈判,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

首先需要确保边境争议不升级为冲突,避免影响两国关系的稳定。

其次,需要加强交流和沟通,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为解决边境问题打下基础。

最后,双方可以探讨通过对话协商,寻求妥协并逐步解决具体的边境问题,推动双方关系的稳定和发展。

中印在边境问题上的合作机会和未来发展趋势尽管中印在边境问题上存在分歧和矛盾,但双方仍然有合作的机会和空间。

中印可以通过加强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增进友谊和互信,逐渐消除边境问题的障碍,促进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未来,中印可以加强战略对话,深化合作领域,共同应对区域和全球挑战,构建和谐稳定的中印关系。

结论中印在边境问题上的思想差异是两国关系的重要挑战之一。

中印边境问题的对策与总结

中印边境问题的对策与总结

中印边境问题的对策与总结
中印边境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议题。

对于这个问题,需要从政治、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和思考。

首先,从政治角度来看,中印双方需要通过对话和谈判寻求解决方案。

双方应该保持冷静,避免采取激烈的行动,同时尊重国际法和相关协定,寻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边境争端。

双方可以通过建立热线机制和加强高层交流,以及加强边境地区的合作来缓解紧张局势。

其次,从军事角度来看,双方需要加强边境地区的防务建设,保障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

同时,双方需要加强边境地区的巡逻和监控,避免发生误解和冲突。

双方也可以通过军事交流和合作来增进相互了解,减少误判和冲突的可能性。

最后,从外交角度来看,中印双方需要加强外交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寻求共同利益。

双方可以通过外交途径寻求第三方的协调和支持,以及加强国际社会对中印边境问题的关注和支持,推动问题的解决。

总的来说,中印边境问题的对策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和应对。

双方需要保持冷静、理性,通过对话、谈判、军事合作和外交沟通寻求解决方案,以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

中印边境问题争端

中印边境问题争端

中印边界争端
印度陆军在边境地区部署的25毫米双管高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印边境问题
中印边界争议的基本概况
整个中印边界全长约3000多公里,分西、中、 东三段。在西段,双方争议面积为33500平方公 里,主要是阿克赛钦地区,除巴里加斯一处外, 其余都控制在中国手中。在中段,双方争议面 积约2100平方公里,分为4处,现控制在印度手 中。在东段,双方争议面积约 90000( 根据最新 的矢量测量法,争议面积为67000平方公里,印 度控制6.3万平方公里)平方公里,即网上常说 的藏南地区,现全部控制在印度手里。
龙象之争
“帐篷对峙”
‚帐篷对峙‛是源于印度新德 里电视台的报道内容,报道指 出:‚中国军队一个排约50名 士兵在2013年4 月15日越过‘实 际控制线’,在印度领土上搭 起帐篷,安营扎寨‛ 。21日, 《印度时报》等媒体又纷纷惊 呼‚中国入侵论‛观点,并称 印度边防警察获得消息后,随 即赶到与中国士兵营地相距300 米的地方驻扎,由此进行了所 谓的中印军队‚帐篷对峙‛。
东段 麦克马洪线
西段 约翰逊线
2.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1962年10月,印军开始实施将中国军队清除出 去的作战计划,即“里窝那计划”。其作战任务和 要点是:在东部,占领塔格拉山脊,将中国军队赶 出塔格拉山;在西部,拔掉中国军队的21个据点, 占领全部有争议的阿克赛钦地区。 面对印军得寸进尺的入侵、蚕食和挑衅,中国 领导人终于下决心进行自卫反击。反击作战从1962 年10月20日正式开始,至11月21日基本结束,历时 一个月,经历了两个阶段。

印度的战争与边界争端问题

印度的战争与边界争端问题

印度的战争与边界争端问题印度作为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历史上曾经扮演过重要的地缘政治角色。

然而现在的印度面临着不同寻常的挑战。

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历史和政治因素,印度与周边的国家之间经常发生边境争端和战争。

本文将针对印度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所发生的边界争端和战争进行探讨。

首先,印度的边界争端问题已经存在了几十年。

这些争端涉及到与中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和不丹等国家的领土。

其中,印度与中国之间的领土争端是最复杂和最具有战争风险的问题之一。

自1962年印中战争以来,印度和中国在边界问题上经历了数十年的僵持和对峙。

尽管双方在最近几十年中签署了几项协议,试图缓和边界紧张局势,但两国之间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战争风险。

除了中国之外,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边界争端也是十分复杂和敏感的问题。

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来,两个国家就一直在为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争议而斗争。

印度认为克什米尔是其领土的一部分,而巴基斯坦则认为克什米尔应该属于其控制下的区域。

双方在这个问题上经历了多次的战争和冲突,尽管双方都签署了一系列的协议和协定,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目前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不稳定因素。

此外,在与孟加拉国、不丹和尼泊尔的边界问题上,印度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争议。

其中,与不丹之间的边界争端涉及到所谓的“大线问题”,即印度和不丹之间的边界线的真实位置。

这个争端一直存在,尽管双方已经签署了多项协议和协定,但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尽管印度与孟加拉国和尼泊尔之间的边界争端比较稳定,但两国之间的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着领土争议。

其次,印度参加的战争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印度参与了多场与巴基斯坦和中国之间的战争和冲突。

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战争是1962年与中国之间的边界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占领了印度领土,并在冲突中打败了印度军队。

这场战争对印度的国内和国际形象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并极大地影响了印度的外交政策。

在1971年与巴基斯坦之间的战争中,印度展示了其强大的军事实力。

中印对峙的议论文

中印对峙的议论文

中印对峙的议论文引言中印对峙是当前国际关注的焦点,引起了广泛的议论和研究。

这场对峙不仅涉及到中印两个庞大国家之间的领土争端,也牵涉到了地区稳定、全球格局的变化以及两国关系的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印对峙进行分析和讨论,力图给读者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视角。

争议的起因中印之间的领土争端起源于对边界地区界定的不一致。

自20世纪初以来,中印两国就对争议地区分别主张主权,并在边境地区设立了军事哨所。

此后,随着双方力量的增长和地缘政治的变化,争端逐渐升级,最终导致了当前的对峙局面。

对峙局势的分析军事对峙的因素当前的对峙局势主要表现为军事对峙,双方军队在边界地区进行部署,并采取了一系列军事措施。

这一局面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领土争端的升级:双方在对领土的态度上存在分歧,导致了冲突的升级。

2.地缘政治的角逐:中印两国在地区影响力的争夺中产生了冲突。

3.军备竞赛的压力:双方需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地区安全,所以在边境地区加强了军事部署。

影响的深远性中印对峙的局势不仅仅影响到双方国家和地区的安全和稳定,还对全球格局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1.地区稳定的动荡:对峙局势可能引发周边国家的担忧和影响到地区的稳定。

2.中印关系的变化:对峙可能对中印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影响到双方的经济、贸易以及其他领域的合作。

3.全球影响的扩散:中印是全球两个最大的人口国家,对峙局势的变化将对全球格局造成一定的影响。

分析与观点政治解决的必要性面对当前的对峙局势,政治解决是解决争端的唯一出路。

中印两国应该保持冷静和克制,通过对话和谈判来解决分歧,争取达成和平协议。

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有利的,可以避免军事冲突的升级和可能的人员伤亡。

地区合作与互利共赢在解决争端的过程中,中印两国应该加强地区合作,并寻求互利共赢的方式。

通过加强经济、贸易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互信,为解决争端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地缘政治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中印对峙不仅仅是两国之间的问题,也涉及到了地缘政治和国际格局的变化。

从国际法视角看中印边界问题

从国际法视角看中印边界问题

对之中印边界冲突的一些探讨此次印度侵扰边界事件早已不是一次两次了,而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中印边界问题也一直阻碍着中印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在特定时期和背景下,边界问题成为中印关系恶化的推动力和深化的巨大障碍。

中印边界争端的形成和发展既有历史因素又有现实因素。

从国际法来看:首先,我国所占有的领土,边界,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自古我国就对其拥有着国际法上的主权。

中印这类边界线又称历史边界线,同时,中印双方都承认传统边界线,但对传统线的具体位置认识不同,因此出现了争议地区,产生了边界问题。

传统线和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之间的领土主要由门隅、珞渝和下察隅三个地区组成。

而我们都知道早在唐代吐蕃王朝统一西藏时,门隅、珞渝和察隅已属西藏管辖。

其次,“麦克马洪线”是违反国际法的,确立国家边界主要有两种,一是基于历史形成习惯边界,并且得到相关国家的默示承认;另一种方法是通过相邻国家边界条约来确定边界。

表面上看,“麦克马洪线”是通过条约来划定的,但是,“麦克马洪线”的划定却并不符合国际法上的惯例。

在西姆拉会议中,麦克马洪令贝利秘密潜入西藏境内,以便提供资料供他划出中印边界。

然后麦克马洪以贝利的非法勘察资料为依据,单方在“比例尺为一英寸等于八英里的地图上”画出了这条“麦克马洪线”。

而且“‘麦克马洪线’本身从来没有经过中国代表讨论”就被麦克马洪塞进了西姆拉草案的附图。

可见,“麦克马洪线”的出台没有定界和标界的过程,完全是麦克马洪的单方行为。

中国历届政府也都没有承认1914年英属印度时期炮制的“麦克马洪线”。

最后,对之中印边界问题,我有以下三点想法,(1)中印双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基本要求。

“主权是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具有两方面的属性,即在国内是最高的,在国外是独立的”。

领土,是国家主权行使的对象,也是一国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主权与领土是不可分的。

中印双方只有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解决边界问题,落实这一原则,才能促进中印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印边境安全问题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印边境安全问题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印边境安全问题研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与深化,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以及政治联系也日益紧密。

然而,在全球化进程中,国家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也不可避免,其中中印两个人口、国土和经济庞大的亚洲大国之间的边境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一、中印边境争议的历史背景中印边境争议起源于19世纪末的英属印度时期,当时英国殖民者将今天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划分给了印度教徒,而将今天的孟加拉、克什米尔等地划归了穆斯林信仰者。

而在中国的视角下,这些地区早在明朝时期就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了,从而引起了中印两国之间的争议和矛盾。

二、中印边境现状及争议焦点目前,中印边界约为4057公里,其中2000多公里的边界线没有明确划定,导致两国之间经常爆发边境冲突和争议。

双方在不断进行着划界和谈判,却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导致不断升级的争端,已经成为两国关系的矛盾之一。

中印两国边境争议的焦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 阿克赛钦地区:阿克赛钦地区位于印度和中国之间,自1962年中印战争以来一直是争议的核心。

双方对于管辖权的主张存在严重分歧,加上缺乏明确划界,阿克赛钦地区成为了中印边境争端的主要焦点之一。

2. 边防设施建设:为了维护自身安全,中印两国都加强了在边境地区的军队和边防设施的建设,包括与种类繁多的设施,比如,道路、机场、军用设施等等。

但是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明确的边境划定,很多设施建设都涉及到了争议区域,成为了中印两国之间的冲突原因之一。

3. 边境巡逻:中印两国边防部队之间的巡逻活动也成为了边境争端的焦点之一。

双方对于巡逻活动的时间、范围和目的存在分歧,容易引起冲突和争议。

三、中印边境争端的影响中印边境争端引起了两国之间不断升级的矛盾和冲突,其对两国的安全、经济和政治造成了许多潜在影响。

1. 影响地区和平稳定:中印边境争端的升级可能导致地区的不稳定和冲突,严重影响到了这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

2. 影响中国与印度的战略互信:中印两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会导致两国在军事、战略等领域之间的互信程度下降,极大地削弱了两国之间的合作力量。

试析关于中印边界争端的若干热点问题

试析关于中印边界争端的若干热点问题
山东 农 业 工 程 学 院学 报
2014正
第 31卷 第 3期
试析关于中印边界争端的若干热点问题
康 民 军 ,郝金 龙
(河 北 工业 大 学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 ,天 津 300401)
摘 要 :1959年 .中 印 两 国在 中印 边 境 线上 发 生 了 两次 武 装 中突 。这 些 事件 的发 生使 中 印边 界 争 端暴 露在 世 人 面
一 中 印 边 界 争 端 能 否 避 免 ? 、
马克 斯 韦 尔 是 致 力 于 中 印边 界 争 端 和 中印 边 界 战 争 研究 的世界 知 名学 者 ,他 在 《印 度对 华 战争 》一 书 中 曾 写 道 :“回 顾 起 来 ,也 可 以 说 中 印 两 国 政 府 在 50年 代 初 建 交 时 ,没 有 把 就 边 界 问 题 达 成 谅 解 列 为 首 项 议 程 是 一 个 失 策 。”“在 1958年 以前 ,它们 的边 界 问题本来 是 满 可 以 解 决 的 ,当时 两 国 政府 关 系很 好 .两 国 也各 自占据 了它 们 认 为 对 自 己是 重 要 的 无 人 地 带 ;因 此 ,只 需 要 签 订 一 项 协 议 ,用 外 交 形 式 把 看 来 双 方 都 满 意 的边 界 现 状 固 定 下 来 就 行 了 。 ”[1190只 从 这 一 点 看 来 ,似 乎 马 克 斯 韦 尔 认 为 中印边 界争 端 本来 是 可 以避 免 的 ,只 要 中 印两 国政 府 在 建 交后 的友 好 时期 ,及 时 把 中印边 界 问题 列 入议 程 就 可 以 了
前 。鉴 于 当 时的 有 关 情 形 ,中印 边界 争 端是 无 法避 免 的 ;当 时的 印度 政 府 对 此 负有 不可 推 卸 的 责任 。中 国军 队在 取

中印边界问题研究综述

中印边界问题研究综述

南亚研究季刊 ・2005年第3期・ 中印边界问题研究综述黄想平3[内容提要]中印边界问题是中印关系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由此而引发的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更是在国际冷战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的重大事件之一,对当时和以后许多国家关系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一问题现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围绕这一问题出现了大量研究成果。

[关键词]中国;印度;边界问题[中图分类号]D83/87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508(2005)03-0077-07印度是中国仅次于俄罗斯的的第二大邻国,与中国有着逾两千公里的陆上边界。

目前,两国边界全线都尚未正式划定,并且在约121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归属上存在着争议。

时至今日,两国的边界问题仍未获得令人满意的解决,并且已成为制约两国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

自1962年两国因边界争端而爆发了一场战争后,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围绕这一问题,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产生了许多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本文拟就迄今为止学术界关于中印边界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并做一些粗浅的评析。

一、印度与西方学者的研究状况印度是边界问题的当事国之一。

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中印度的惨败,在其举国上下引起了强烈的震动。

对于这场战争的反思,使得印度学术界掀起了一个研究中印边界问题的热潮。

由于这场战争对印度的影响极其深刻,这一热潮一直没有退去。

时至今日,印度国内仍几乎每年都有关于中印边界问题的著作出版。

同样,中印边界冲突也是在冷战时期国际关系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的重大事件之一,它对于当时及后来许多国家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不少西方学者也对这一问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不断有研究成果问世。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印度和西方学者围绕中印边界问题展开的研究,大体上产生了三派不同的观点。

(一)许多学者认为,印度对于争议地区的领土要求是合理合法的。

中印边界争端及对策分析

中印边界争端及对策分析

中印边界争端及对策分析印度是中国的第二大邻国,与中国有着长达1700公里的陆上边界。

由于历史原因,两国边界一直没有正式划定。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两国的边界争端演变成严重的国家关系危机,并最终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边界战争。

对印度而言,和中国维持合作关系是符合国家利益的,但为减少两国差距,印度也需与亚洲各国及美日等国维持战略合作关系,因此不免有些摩擦。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边界战争看来是减少了,甚至是无足轻重了。

但是冲突却不仅对印度和中国,而且也对整个国际社会有着深远的和有害的影响。

假若尼赫鲁能表现出缅甸的吴努那样的智慧和政治勇气,并且像他那样,大约在1959年,同北京谈判出一个相互满意边界解决办法,并以一个友好和互不侵犯的条件签署了它,世界政治该将会出现多么不同的情景。

那么,中国就不会遭受冲突和印度诬陷带来的僧恨,代之的是其国际威信的极大提高。

印度可能不会走向导致巴基斯坦1965年战争的扩军备战。

中美关系可能早就得到修补.并很可能对华盛顿对越南的做法产生影响。

还有,印度的核试验的唯一借口自然不会存在——不过那时,事情就成为双料虚伪,因为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党自独立后不久以来,即一直保证要使印度拥有核武器。

进入21 世纪后,双方就安全观问题达成一致,重申彼此互不构成威胁,并采取多种“建立信任措施”,双边关系走出“冷和平”的阴影,开始了“热合作”的进程。

中印关系对中国、印度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

影响中印关系的因素,最主要的利益关系与冲突,如不可忽视的边历史问题——边界问题。

中印领土争端具体讲就是“三条线”之争:(1)是传统习惯线中印两国人民在长期的友好交往中,由双方历来行政管辖所及而形成了受到两国人民尊重的传统习惯线。

这条线,在东段大体上沿著喜马拉雅山南麓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交界线而行;在中西段,大体沿著喜马拉雅山分水岭走向,即我国地图标示的国界。

根据国际法有关规定,这条客观上存在的传统习惯线,应当是中印定界的依据和基础。

21世纪以来的中印边界研究述评

21世纪以来的中印边界研究述评

21世纪以来的中印边界研究述评中印边界问题自从19世纪开始即有学者给予关注,并随着英属印度的终结、印度独立后对“前进政策”的推动、中印边界战争的爆发以及中印关系的发展,学术界对之的研究成果逐步丰富。

中印边界问题是两国关系发展的晴雨表,是中印关系中最重要的议程之一。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印关系的提升,档案的逐步解密,更多学者结合国际政治学、地缘战略、国际法等学科,继续深化中印边界问题研究。

有学者认为,边界研究分为四类:其一,有数量较多的史学著述论及边界,关注前现代时期的边界。

其二,有批评和反思类的研究著作,着眼于当前和近期的边界。

其三,以叙述为主的著作,注意问题的解决。

其四,技术性和实用性的著作,留意“如何”限定、划分及解决疆界问题。

[1]那么,对于中印边界的研究,这种分析也是合适的。

梳理21世纪的中印边界问题研究,对于了解研究现状,发掘该领域的创新点,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学术界曾有《中印边界问题研究综述》对国内外中印边界研究做了梳理,但仅限于国内的著作,未涉及在21世纪发表的有关中印边界的大量学术论文。

另外,戴超武《中印边界问题学术史述评(1956—2013)》对国外的中印边界研究做了很深入的研究,但涉及国内学界的内容极少。

[2]本文希望对2000~2016年期间,中国学术界发表的有关中印边界研究的论述进行专题综述分析。

一中印边界史的研究(一)中印边界西段研究这部分的研究成果并不多。

因为在中国看来,中印边界西段不存在争端,但印度认为,中印边界西段争议地区主要为中国阿克赛钦地区,其“合法性”源于“约翰逊线”“阿尔达线”“马继业-窦乐奈线”。

吕一燃主编《中国近代边界史》对清代新疆与拉达克之间的划界问题、西藏西部边外部族进行了考释,在对库尼、夏尔噶等部族的研究上,史料丰富性大幅超过了20世纪的相关研究。

[3]对于中印边界西段的非法划界,有学者探讨了“约翰逊线”的来龙去脉,并另撰文认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印边界争端中,印度政府认为,1684年条约和1842年条约是其主张的中印边界西段东半部分(西藏—拉达克边界)的条约根据,但中国政府认为这两个条约并不能成为这段边界合法有效的条约根据,所以中国政府的主张是有事实依据的,印度政府的观点则是无法成立的。

中印边界争端研究综述

中印边界争端研究综述

中印边界争端研究综述

【期刊名称】《南亚研究季刊》
【年(卷),期】1999(000)002
【摘要】中印边界问题,一直困扰着两国关系的发展。

1959年后,两国在边界问题上的分歧恶性发展,并于1962年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边界战争,在战场上的炮火沉寂后,学术论坛却活跃起来,有关这场争端的著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对于中印边界争端的研究,印度及西方学者早于中...
【总页数】7页(P61-66,5)
【作者】无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29.13
【相关文献】
1.中印边界争端区边境管理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 [J], 吴文俊;马长泉
2.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英国构建“印度安全”战略与中印边界争端问题的源起[J], 张世均
3.《中印边界争端与中印关系》述评 [J], 王琛
4.国内中印边界争端研究综述 [J], 邓红英
5.中印边界争端1959—1962研究综述 [J], 邱美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印边界问题研究综述黄想平印度是中国仅次于俄罗斯的的第二大邻国, 与中国有着逾两千公里的陆上边界。

目前,两国边界全线都尚未正式划定, 并且在约121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归属上存在着争议。

时至今日, 两国的边界问题仍未获得令人满意的解决, 并且已成为制约两国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

自1962年两国因边界争端而爆发了一场战争后, 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围绕这一问题, 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并产生了许多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本文拟就迄今为止学术界关于中印边界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 并做一些粗浅的评析。

一、印度与西方学者的研究状况印度是边界问题的当事国之一。

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中印度的惨败, 在其举国上下引起了强烈的震动。

对于这场战争的反思, 使得印度学术界掀起了一个研究中印边界问题的热潮。

由于这场战争对印度的影响极其深刻, 这一热潮一直没有退去。

时至今日, 印度国内仍几乎每年都有关于中印边界问题的著作出版。

同样, 中印边界冲突也是在冷战时期国际关系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的重大事件之一, 它对于当时及后来许多国家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 不少西方学者也对这一问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并不断有研究成果问世。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 印度和西方学者围绕中印边界问题展开的研究, 大体上产生了三派不同的观点。

(一) 许多学者认为, 印度对于争议地区的领土要求是合理合法的。

中印边界问题是由中国挑起来的, 是共产党中国推行扩张主义政策的产物, 边界战争也是中国蓄意强加给印度的, 中国应该对此负全责。

这种带有明显意识形态色彩的观点是印度和西方学术界最早出现的观点, 在中印边界争端公开化之后即出现了。

而且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 这一观点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

直到今天, 大多数印度人仍然持这种观点。

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马嘎里特·W 费舍尔(Marg2aretW1 Fisher ) 、多萝茜·伍德曼( DorthyWoodman ) ,P · C ·查克拉瓦蒂(C1Chakravarti) ,帕什塔·梅赫拉(Par shotamMehra)等。

这些人首先从边界问题的由来出发, 片面地叙述历史事实或歪曲历史本来面目, 认为中印边界是早已为条约、法律和习惯确定了的, 而中国从自身的政治和军事需要出发, 无端提出了对印度的领土要求, 并侵占了印度的领上。

他们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中印边界战争中,认为边界战争是由“侵略成性的共产主义分子”挑起来的。

其主要依据有:1、印度的军事力量明显弱于中国, 因此决不可能主动向军事强国中国挑衅;2、中国军事行动的效率显示出这场攻击是经过精心准备的, 因为如果没有事前的充分准备, 中国不可能在喜玛拉雅山脊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发起大规模的军事攻势。

而事前周恩来要求与尼赫鲁谈判不过是为了拖延时间罢了;3、中国在中印边界上发起军事行动的时间, 与“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惊人地合拍, 中国此举显然是企图以自己对苏联在古巴问题上的支持, 来换取苏联对中国在中印边界上的行动的支持, 同时也使美国无暇东顾。

这些学者还认为, 中国之所以要在边界问题上教训印度, 是为了破坏印度的民主模范形象, 削弱中国的地缘政治敌人的力量, 以攫取中国在第三世界国家中的领导权和在亚洲的优势地位。

他们认为, 中印边界战争使印度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大幅下降, 直到今天印度还没有从这场战争中完全恢复过来, 只能做一个地区性大国。

而中国通过这场战争, 不仅成功地削弱了印度的地位和影响力, 而且利用它消除了国内外的不利因素, 战胜了经济困难,此后走上了一条有利的发展道路。

例如, 中国此后利用印巴之间的矛盾, 拉拢巴基斯坦而牵制印度, 从而使自己处于战略上的有利地位。

应该说, 上述观点是同印度国内仇视中国的政治气氛和西方反华反共的冷战心态相吻合的。

在西方, 尤其是英美学者的潜意识中, 被看作“民主制度橱窗”的印度是和平的使者,而共产主义中国则是战争的化身。

他们听信了印度政府的一面之词, 认为是中国侵略了印度, 印度成了中国对外扩张的牺牲品。

这是当时西方的共识, 也是目前印度国内的主调, 它反映了人们仇视共产主义的冷战思维模式。

当然, 随着时间的流逝, 不管是在西方还是在印度国内, 这种观点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怀疑, 相信事实的真相迟早会大白于天下的。

(二) 另一部分学者认为, 中国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立场有其合理性, 印度在这场边界争端中并非是“清白无辜”的。

相反, 在边界争端的过程中, 印度尼赫鲁政府的错误判断和错误政策, 是导致边界问题一步步升级并最终演变为边界战争的主要原因。

这种观点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亲印反华的思潮笼罩西方学术界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到70年代在西方和印度学术界引起了相当一部分学者的共鸣。

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性人物有英国学者阿拉斯泰尔·兰姆(Alastair Lamb) 、澳大利亚学者内维尔·马克斯韦尔(Nevi Maxwell) 以及印度学者卡鲁纳卡尔·古普塔( Kaunakar Gupta) 等人。

兰姆博士是英国历史学家, 长期从事南亚问题的研究。

他的《中印边境》一书, 对中印边境状况的历史发展以及现实面貌作了比较详细的考察。

在对中印双方提出的用以支持其各自立场的条约、地图、文件等进行了认真的比较分析之后, 作者认为, 中国在边界问题上的立场并非完全是不合理的。

相反, 中国的领土要求有相当一部分是合理合法的。

他指出, 不论从中国本身的权利而言还是从它对西藏的主权地位而论, 中国对于麦克马洪线以南的若干小块领土, 也许还有对新藏公路所经过的阿克赛钦北部, 都拥有提出领土要求的合法权利。

他同时提请人们注意, 从中国与缅甸、尼泊尔等国签订的边界条约来看, 中国是能够和它的邻国和平地解决边界问题的。

马克斯韦尔是目前西方公认的研究中印边界问题的权威。

在中印边界争端最激烈的时候, 他正任英国《泰晤士报》驻新德里记者, 与印度政界、军界的高层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使得他可以获得大量印度决策层的信息。

正因为如此, 他的《印度对华战争》才成为极具分量与价值的名著。

马克斯韦尔在该书中用大量第一手的资料, 论述了印度政府决策中印边界争端的全过程, 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印度制造了1962年边界争端。

印度拒绝就此问题进行谈判, 然后又企图凭借武力实现其主张。

中国的武力反击从战略上和政治上说都有其正当理由, 印度的政策的确使北京没有其它现实的选择余地。

印度遭到“未受挑衅的侵略”是一种自我安慰的神话的结果。

30年后, 马克斯韦尔又发表了《中印边界争端的反思》一文, 用新史料进一步证明了原来结论的正确性。

通过对中印边界争端的反思, 作者得出以下结论:一、中印边界战争完全可以避免;二、在边界战争前及其后的几十年里没有能解决边界问题, 责任在印度;三、是印度的错误政策将一个在外交上僵持的争端推向战场。

如果印度政府继续这种政策, 还可能导致战争重演。

占普塔是一位治学态度严谨的印度学者, 他的《中印边界秘史》一书, 引用了大量英印政府的档案, 对中印边界问题作了有根有据的阐述。

该书对中印边界东段的历史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得出的结论是: “英国的统治使得印度东北边境变化多端的历史表明, 独立的印度继承了一项难办的遗产, 她提出的麦克马洪线要求在国际法上缺乏牢靠的根据。

”《中印边界秘史》在对中印边界西段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进展。

作者认为, 印度对阿克赛钦的领土要求没有条约、传统和习惯方面的依据, 即使根据印度一贯主张的分水岭原则划界, 情况也对印度不利。

作者还颇有远见地指出,“中印僵局在印度政府作出认真努力, 就中印争端的根源对公众进行再教育之前, 不可能得到满意的解决。

”这一派的观点虽然在有些问题上仍有一些欠妥之处, 但从大的方面来讲, 是比较客观和公正的, 尤其是在当时西方和印度国内一派反华反共的气氛下, 这些学者们能够坚持真理,敢于求实, 更是难能可贵。

今天, 这些学者们的观点已经广为人们所知, 并且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

应该说, 这种观点的普及, 对于中印两国最终解决边界争端是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的。

(三) 在对以上两种观点进行反思后, 一些学者认为, 应该从多个角度对边界争端的过程和影响进行全面、客观和深入的研究, 并尽可能将影响边界争端的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而不应一味去论证哪一方在边界问题上的立场是正义的, 谁应该对边界冲突的发生负责的问题。

这些学者认为, 历史事件本身及其发展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 过分强调“历史责任”的问题往往容易导致偏见的产生, 而冲突的真正过程却可能被忽略掉。

因此, 他们认为, 不要拘泥于事实本身的是非曲直, 而应多角度、全方位地对边界问题进行全新的审视。

这些学者还身体力行, 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中印边界问题进行了分析, 推动了这一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性学者有霍夫曼( S1A1 Hoffman ) ,范德梅(L1M1VanderMey)以及斯瓦·兰辛格(SwaramSingh)等。

霍夫曼引入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危机行为模型, 对印度政府在1959 - 1962 年中印边界争端中的决策过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

他的《中印危机》一书, 将中印边界危机分为前危机时期、危机时期和后危机时期三个阶段, 然后从信息处理、磋商模式、决策模式以及替代方案的选择等四个方面分别探讨了印度政府在不同阶段上的危机处理机制。

霍夫曼最后得出结论认为, 印度政府在处理中印边界危机时的表现是“十分正常的”, 即印度决策者们在危机压力下的反应与其他案例中决策者们的反应惊人地相似。

而这将“有助于人们认识在危机决策中, 一国决策者的‘正常’行为是很容易导致灾难性后果的。

”与霍夫曼不同, 范德梅的研究更注重外部因素对于决策的影响。

他在《中印冲突———对1962战争爆发解释》一文中指出, 起源于边界争端的冲突并非孤立现象, 它同中印两国竞争, 领导者之间的敌意和猜疑以及两国对游戏规则的不同理解密切相关。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 共同促成了边界战争的爆发。

范德梅认为,中印两国一开始就对边界争端的性质及解决争端的手段存在意见分歧, 印度坚持用法律手段来解决边界问题,但中国则要求通过政治途径解决争端, 希望双方通过互相谈判和妥协来解决问题。

两国边界问题的不同态度, 是边界冲突的核心。

但与此同时, 中印两国在社会发展模式, 在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态度, 以及亚洲领导者地位等问题上的竞争, 对冲突的升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印度学者斯瓦兰1 辛格则探讨了边界战争给印巴关系以及克什米尔问题带来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