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在想:
1.为什么我们平时设计出来的东西,大部分人都是相当一般的?对于一些手法的运用也是局限很多。

2.这个设计的思路到底是怎么样拓展的?

3.如何才能做出一个相当有自主性,又让人感觉有创意的一个空间?

4.他的思维过程又是怎么样的?是如何构思的?如何抓主体又抓细节的?

5.他的设计标准是什么?

6.我们到底要借鉴别人一些什么东西来快速让自己提升?让自己有一套设计识别系统,来识别看到的空间设计效果(不管是效果图还是实景图)是一般还是好?这个标准是什么?

7.如何跟客户来传输自己的这套设计标准和理念?如何让自己的设计成果最大化?改动最小化?

8.如何翅一个一般的空间转化成一个精彩的大多数人都能认同说好的空间?或者如何改进一套设计?
纵览现在火星上的大量的效果图,千种人有千种思路,我想设计也是一个有标准的东西,我自己曾经因为看东西吸收得不好,所以自己归纳了一些看东西的方法,感觉要在一个图上停留五分钟,用分析的眼光去看它,先分析空间特点,先分析大的东西,再分析它的材质灯光造型等中的东西,最后再看细节,创意,如此下来确实比以前好多了。明天我将把这个思路的详细发上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还有一个是抄,说到抄大家都不陌生。大部份人也是从这条路上走过来的。但是如何在抄的基础上逐渐地变成自己创作,如何形成转化功力,如何形成设计体系。这个是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的。 因为设计力就是生产力,就是财富,这个相信大家都不会反对吧?比如说一些空间,你能有思路,能设计得好,比如说主题餐厅,比如说样板房,人家就会找你去做。一来二去的就开发出了这部分的商业价值。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抓住了客户。开拓了市场。

我相信设计时至今日一定不再是一个很玄乎的东西,它一定是有规可循的,一定是有路可走的。当然,大量的基础积累是必经之路。因为道理很简单:量的积累才能引发质的转变。但问题是:你的设计体系是什么?体系包括标准,包括积累方法,包括方向,包括一些很具体的量化的东西。当我们看到一套设计很精彩的时候,我们要分析它,研究它,不要放过它。当我们接到一个任务的时候,一个空间反复做,N种风格不停地变换,不断地解析研究。直到各种风格都把握得当,又有出彩之处。我发现我现在跟前五年的思维就是大不一样。设计思维是一个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这期间就要有一些能量化可持续操作的东西。让你不断去积累。所谓的方向要对。而不是说我现在的效果图表现比前几年要精良很多了,

那个就因小失大了。你设计没进步的话,一些大的商业设计你照样不能做,表现好就只能当个表现人员。设计人不一样,设计要对表现负责。表现只管表现好就完了。他不管你这个东西是不是比例不当,灯光配置不好,是吧?而我相信设计无论大小,应该是互通的。虽然说工装有工装的手法,但近年来同样家装很多在运用工装手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所以我们当下要做的是要搞清楚设计积累的具体体系。设计体系的全面架构。这样才能在五年十年后成为独挡一面的设计师,如小马哥这样的大师,一个月搞一两个单就可以安稳度日了。多搞几个就能买套房子或者车子什么的。。。。。呵呵!!
火星,百惠网,ABBS,中国室内设计联盟,什么建E网,秀家网,欧模网。。。。多的要命的资源,照理说现如今设计的网络平台已经够多够好够开放了,象火星的模型资源已经相当的丰富了,而且门槛都很低,大量的免费模型,大量的教程,照这样看来应该都是成为设计大师了,可我们很多人的图为什么一拿出来还是那么地平庸?那么地一般?如果要你出彩的时候你出不来,面子没了是小事,业务丢了可是大事,毕竟钱是会咬人的。会烧心的东西,是吧?一个投标,自己身后公司排场很大,机器设备很精良,待遇也不错,可是自己却拿不出出彩的东西,你说这是不是很要命?所以我们需要的不是照片级的效果图表现,不是用表现去顶设计的不足,而是由我们的设计体系,一套完整实用高效的设计体系来在幕后操纵这一切。你想四十岁了还坐在公司画图吗?你想五十岁了还要出去找工作吗?你想六十岁了再来创业自己开工作室吗?肯定不可能。大公司?大公司也要能熬夜的小年轻啊!人家连续八个十个通宵不带咳嗽的,你呢?三十五岁之后能熬得住吗?当然,这些都是自我思考的话,我们做设计的应该有个思想体系,应该有个正确的思想方法,而不是天天看效果图表现,只是看表现,对设计层面的东西要么就是弄个皮毛就罢手,要么就是走马观花。这个好那个不错就完事儿了。殊不知这背后的故事多么地精彩又是多么地艰辛曲折!表现只是一个表象的东西。传达的是图面的效果。而真正包含在里面的是更多的我们从图面上未能解读的东西。那些东西才是真正的内含。真正的叫设计的那个我们追求的东西!
如果小马哥能看到这个专题讨论他的帖子的帖子,我很荣幸,而我也很庆幸,因为我把设计当回事儿,不是把表现当作第一重要的东西,虽然小马哥的表现没话说,专家的表现是非常精良的,也为设计提供很好的辅助表达。但我更需要的是一个

设计体系,我想请他谈谈除表现之外的东西,一些故事,一些成长经历,一些思路,一些他认为应该在设计之路上应该不断积累不断量化去做的东西。应该吸收一些什么样的思想,走一个什么样的方向,如同当年在ABBS上结识的早年的一些朋友,我也会同样这样去问他们。然后再分析为我所用。毕竟人家的路有些是可重复,大部分却是要自己摸索的。饭是一口一口吃的,不是一下子倒一桶下去,那是会撑死的。别说我唐僧,我实在是在设计之路上困顿多年。无所建树了,才会这样去想的。。。。。。。。七年了啊!
很多人看图其实都是看表现,设计的实质是很多人不注重的,这也是为什么表现高手多,真正的设计师少的原因了吧!小马哥做的非常棒,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对于设计的学习,尤其在初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老师言传身教、答疑解惑,小马哥出来讲述他的设计思想、方法和手段(不知道小马哥会不会偷偷的留一手)。另外一种方法是我们自学,通过分析(设计思想、手法、以及在造型和色彩)讨论来理解别人的设计,同时也是我们开动脑筋,扩展思路的一个机会,或许还可以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

la2008可以先把自己的理解、心得写出来,大家不断讨论、补充共同提高。指不定哪天小马哥看到这个帖子,将自己的经验写出来,大家也可以有一个取得真经的机会。
另外希望跟帖的朋友少灌水,多交流。
我其实有归纳一些东西,但一直是太懒,没去实施。就相当于白白浪费了。愿拿出来跟大伙儿共享一下,反正我自己位置挺低的,我就当自己是一个重新学习的新人。当然以前所做过的案例经验还在,可是很多时候我有一种自己不满意全部推翻重新设计一遍或者几遍的冲动,又是太懒,还有一个是没时间。工作如同打仗,时间是前脚赶后脑勺的忙于应付一个个的任务,所以我想我们必须在这纷繁复杂的时间安排中见缝插针,提高一点是一点,每天利用睡前十几二十几分钟回想一下自己的积累。

是的,有些人会说我工作就是积累呀,但有些东西,你不去总结,迟早会丢掉的。当然,我是属于记忆力很差的那种,一些好的手法如果不收集起来的话到时候做项目的时候就会忘记。这一忘记,精彩的东西就没办法应用到实战中,实在是一个不小的遗憾啊,如梁志天资料,高文安资料,什么国内十大设计师,深圳十大设计师,什么这个新古典风格,那个田园欧式,这边又是地中海,那边又是美式的,资源已经非常丰富了。我们不整理一下,不择适合的吸收,想看什么就吃进什么,有可能吗?
好了,我是实在罗嗉了,下面来

谈谈我的一点看图经验。愿与大家共享!

一张效果图或者是实景图拿来,你要停留目光一分钟左右。还是五秒?我想应该早期有一分钟到五分钟,过后形成思维定势了,那就是可以五秒了。而且时间虽短,但有用的东西已经吸收进脑子里了。而且对这图我可以非常牢地回想出来,甚至于细节到什么东西什么颜色,有几个,都能历历在目,那时候恭喜你!你已经可以做一个中等的师傅了。因为我们眼睛就是现成的摄像录像机,走到哪里可以记到哪里,那不是非常爽?!

我的做法其实很简单,有分析地看图。这个分析是有一定思维定势的。如果长期坚持按流程来训练,保证你的脑子不再空空如也,碰到项目又是一片空白,而是有相当的实施热情了。

架构是这样的:分大中小来分析一个空间的所有内容。

一:大的,我们叫空间,这是设计的主体,如果没了空间我们就没得设计。所以我们一定首先要看空间,看什么?下面是小项:
1)场所分类,档次定位。

这个是首要的,一个场所拿来,你首先要定位它的分类,所以我后面还会就场所来分一个自己的分类。以便以后各种场所分类收集存放。要设计的时候马上就对应找到相应场所,然后参考。档次定位也是很重要,这就是设计命题,这是设计基本前提。至于怎么分类就要详细去学了。这边没办法把所有类型一一罗列。现在是讲流程。

2)结构分析:梁柱墙梯位门窗位分布,是闭合/半开放/开放空间,空间大小,特点。

这个也是注重空间感觉的东西,其中梁柱墙梯这些东西基本上是固定死的,所以你要知道这些东西的存在,就象很多初学的人画套房会丢掉梁一样。他会认为那是不重要的东西。他就知道门窗位是必须的。所以这个一定要注重,到了后期会注重消防,空调,水电系统管网的存在,但是这个东西还是可以灵活的。是个次级,然后看到了这些大的固定构件完了之后,我们要自己分析空间的开放闭合特点,一个空间大还是小,我们可以这样来练习,自己在心里默默用一段话,用一段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个空间。比如随便拿起一本书,眼前是一张梁志天的套房客餐厅图。那我们就先看空间。如果它装饰掉了一些构件,没关系,你一个个看过去,看不出来可以跳过,但你一定要在心里用一段话去描述一下它这个图。这样也可以练一下表达能力。以后碰到业主可以对话。比如说一个别墅的50平米挑空客厅拿来,我们第一印象就是这个空间大。如果一个15平方的小店面,我们第一印象是它小。相对的。就是这意思。空间特点就是比如说这个店面中间有根巨大的柱子。50*50的,我

们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根柱子是要装饰的。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特点。当然很多空间没什么特点。你就要花一点点时间去分析一下。比如说别墅的客厅,它层高很高,高达7米,原来的楼梯很长,窗户是上拱形的。这也是一种空间特点。

总而言之,这些是我们设计的基础,如果你不重视这些,你看表现在先,那就是本末倒置了。因为我们一进场测量的时候,所看到的毛坯就是这些,这些是在最先的。所有的设计都是基于这个最先的开展,所以我们要从装修图去想到原始状态。这样有利于我们分析思路。

3)功能分区:若干什么分区(心里念一下有什么什么分区),功能上的要求(有什么家具/设备,人员要求是什么),动线分布情况,采光通风情况。

我们接到一个项目,肯定是先了解清楚这些,不管家装工装,都是这样,你肯定要先大概了解这些。所以我喜欢看那些带平面的效果图或者实景图,那个才能看得出这些东西,单单图片不配方案的话,你看得不全面。

以上是大的部分,我们花一分钟到三分钟在脑子里分析完成。如果条件有限,如第三项,没有的信息我们只好跳过
一,大面:1.空间分类,2.结构分析(梁柱墙梯门窗位),3.功能分区(设备人员动线)

二,中面的东西:1.装饰面材质造型,2.灯光配置,3.家具设备。

大面的东西分析完了,我们要看中等的东西,首先是装饰面的分析,就是造型材质这两块了。同样也是心里分析默念,一般来说空间的装饰面分三个大块,墙地顶,这三个大面的东西先看,把它给分析掉,然后再是一些柱面,梁面门窗面的装饰造型,材质,接下来就是看灯光分布情况,这个很重要,先看主要照明,再看辅助照明,有时候有的空间特点就是只有辅助照明,这时候就要注意照明的特点。最后看家具的摆放,设备的分布,因为家具这块相对来讲是比较活动的。但却是经过设计合理安排的。
三。风格细节面,,特点,与众不同的亮点,色彩搭配。

,不是说它不重要,而之所以把细节放在最后是我们要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来走,如果你一开始就看细节,大的东西就容易忽视。所以我们不必在早期过份强调细节,因为只有设计到了一定水准的人,他们为了提升自己,才一再强调这个细节的重要性,其实有时候未必是细节决定一切,这只是一种比较夸张的说法,事实上如果业主这样想,我们要想办法引导他们走出误区。毕竟一个工程不可能十全十美,随便抓一个细节出来说你没做好,岂不是不要玩了?如果一套设计全部是讲细节,那我们就得花半年来设计了。是吧?大师们注重这个,是因为他们

全局已经把握住了,你细节多玩两天是一种锦上添花,我们一般人,一上来就玩细节,不得把自己玩死了啊?所以做设计如同做人做事,抓大在先。如果不重视这个顺序,要走细节路线,那就去走吧! 我不拦着,毕竟这是个初级交流。。。。。。。

空间风格其实应该放在第二位,但是风格这东西实际上现在界限不是太明显,象现在混搭的东西非常多,你要明确界定一种风格,规定什么可放,什么不可做,在现在看来不是太容易,或者是说要界定一种风格里面此类风格的元素运用占到几成以上,这个空间才归类于某种风格。。。这个是学术,太难了。我们还是简单点吧!占九成五以上吧!就这么定了!呵呵!! 我又不是大师,别听我瞎说哈!还是应该去多看看风格,收集一些风格元素和手法比较实在一点。
总结:

一,大面:1.空间分类,2.结构分析(梁柱墙梯门窗位),3.功能分区(设备人员动线)

二,中面的东西:1.装饰面材质造型,2.灯光配置,3.家具设备。

三,细节面,风格,特点,与众不同的亮点,色彩搭配。

实施方法:
1. 一张图拿来,在眼前停留三分钟吧!(时间不可太长,自己控制速度)按大中小顺序和内容在心里把图分析一遍,就是自己默念一遍,我称之解构,就是分析理解式地看图。不要怕花这个时间,只要你觉得有用的图,多多练习。然后收起来放文件夹里分类。这就是一个量化积累的过程。不用动笔,但要动脑,用心。时间长了,你的头脑形成了思维定势,对任何空间一拿来就开始从大到小解构。而且对任何看到的空间效果都形成一个扫描记忆的快速思维过程。对设计将有非常大的帮助。不信?不信试一周就可以了。虽然这是我的土办法,但很多时候你不得不相信土方的灵妙之处,它就是有用。就是比说什么许多的理念来得有用。而且高效。

2. 学习空间分类。平时看图收图形成习惯,一天不收图觉得心慌,总觉得还有什么事没做一样。当然,收来你要去解构,然后放入库中。这样试一周下来你看看是什么效果?可以告诉我。有没有觉得思维清晰了?看图看得深入多了?而且表达能力也无形之中竟然加强了?这最后一点其实很重要,现在我看非常多的设计师都是一天没三句话的,就是坐在电脑面前一声不吭地画图。发呆。无聊,。。。唉!资源极大浪费啊!

3. 建议多看一些带平面方案的图片,形成完整的空间解构分析。不要怕研究大型工装空间的方案,多看,从中摸出些门道,必要时要做表,把里面的功能分区自己列出来。作为日后备用
现在很多设计其实是效果图技法炫耀,我觉得这种图

少看,如果看太多是时间浪费,比如说你看近景的东西有一个茶几一角,上面摆了杂志,红酒,水果,几个装饰品,还有皮沙发的一角,茶几下面的地毯,其实你看这个东西不如多看看平面方案。这东西只是告诉你VR还是别的什么软件能渲出如此写实如此逼真的效果,但它的实际意义并不大,客户我相信没几个会追究你的效果图是否跟现实有几分相似几分差异,他们大多是说效果图是骗人的,笑哈哈地开个玩笑就过去了。我设计这么多年我就没碰到过对效果图真实度较真的客户,顶多图太烂,客户不满意。但其实更多的是设计上的东西,能吸引人的造型,色彩,这些东西。所以我的个人想法是效果图做到中等程度,能拿得出手,能用就行了。投标的另外找高手做。不要怕花钱。而更多心思放在这个大的方面,就象我上面所说的大面的三个方面。和中面的几个方面。多研究几个空间的处理手法。多研究一些实景照片图。这样才能知道设计出来的效果和实景之间的具体差别,做到心里有数。
作者: bzxmgzs
很荣幸!

荣幸楼主以及列位同仁、学长对于我那些不才之作的高度评价。

很惶恐!

惶恐自己面对这些文字、厚待所表现出的不堪!

闭上眼睛,睁开眼睛,看看镜子里面的我————一个就要步入四十岁的,由一个男孩在不知不觉中所演变而成的中年男人,望着身边健康、快乐的妻、儿,不由得会凭添些许成就感。至于其他,感觉很木讷。除此之外能够让自己感到些慰藉的,就是人生40年中的一半时间(20年)里,都是在重复着一件事情————设计。

其实回头细想这经过的20年,细数所经历过的形形色色的人,以及由于这些形形色色的人而经历的形形色色的项目、案例,多半都在记忆当中渐渐模糊起来。模糊着那些面孔、模糊着那些人称、数字、号码、长相等等。过往的现实世界中那些具象的人与事在模糊、着抽象着,恰好与此同时又有一种抽象的、概念性的东西仿若越发地滋生且日渐清晰起来。

我想,这些东西是一种沉淀,由沉淀而来的一种由量到质的变革。

事情的一开始,总是充满着诸多未知的、感性的和不确定的。在这种情形下,我的触须会无限延伸,瞳孔放大、精神亢奋地去感知、触碰身边一切的未知与兴趣。或许可以称其为“学习”,又或者称其为“自我保护”、“自我完善”。做过了,才知那会是何等的刺激与快乐!因为所跨出去的一步,无论“成”、“败”,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飞跃。日子久了,“飞跃”的感觉也模糊了起来,再有的就是“知性”、“探讨”,并由此而带来的癫狂般的寻求与较

真儿。逐渐地,乐趣的本源也发生了改变,并非以“做”而乐,反倒以“思”为快。思考着空间、思考着针对空间而投入的金钱、时间所构成的性价比、思考着实现性价比所要架构的模式与策略(亦可称其为“方案”),乃至达成或者阻碍此策略的材料因素、工艺因素等等,在一切都得到应有的确定或者相对的确定后,才将精力放到“表达”、“表现”上来。

就这样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交替着、递进着,一种模式、一种流程、一种意识,也就这样地清晰了起来。对于“市场”(我想,这个词汇不适合我,因为我不是“卖图纸”的),我从不去考虑或者忧虑,因为我一直是在按我自己的模式、自己的规范,乃至自己的脾气来运作我的工作,而非“生意”。想做就做;不想做,那就不做。

很简单!

这就是我对于“设计”,以及“设计”对于我所产生的一种碰撞,以及由于碰撞而带来的些须心得了。

针对“设计”、“表现”,我永远是一名学生。因为这些对于我,是同等的重要和永久的宿求!

另外,就像易经中所阐述的,万事万物有章可循;却又有所变化。一个“易”字,说明了、阐释了一切。

我想,对于“设计”这个概念的理解,也是因人而异、因事而易的。

以上所述,纯属抛砖引玉。

感谢楼主以及各位朋友、同仁对愚生的关注与抬爱!

元旦快乐!
感谢马大哥能来看帖并且回复如此好的经验心得。我们大家从中也学习到了很多。

1.设计的本质是空间布局,方案功能要求。施工及材料工艺,表现是其中之一的工具形式。是在后的。

2.设计要有时间有量化地去积累,去沉淀。寻求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寻求一个不断自我突破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不断去做新的未知的项目方案,去接触与设计有关的东西,信息资料,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更新自己的理念。

3.对新东西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有相当的自学能力,使自己的知识系统不断强化完善。

4.做人做事保持一定的谦逊低位的态度,自己知道的不要以为很了不起,不知道的就不要乱讲,好好认真去从头学。这点马大哥说的很对。现在好多设计师素质还不高,以为网上没人能看到他是谁就满口脏话乱骂一气。要不就是想报复,想着自己如何憋屈,想着待遇不好。想着天天加班累。。。。。。其实这都是一个必经的过程,是从一个野蛮人慢慢转变成正常人,然后再转变成高级人的过程。因为性格里还有很多东西没过滤掉,要慢慢过滤。很多东西没经验。就得慢慢从最低位置开始学起,而最低位置通常也是最艰苦的。但是,有

思想的就会想到说,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以后自己好。上工地,学到东西是自己的。搬材料,体会一下那些工人的辛苦,对比一下别人受的苦。拿回扣,体验一下黑心的感觉和良心的折磨。利益是如何权衡的。老板是怎么样赚钱的。管工地,体会一下工人如何象牛一样,别人是如何一个月管八个十个工地的。。。。。。。人生所经历的这些,就是一种积累。同步同时在做积累,别人做工,你也做工。但你做的是另外一种工,要相信自己未来有出路,能做大项目的工,这样想才能有动力。

5.马大哥最后提到的易字,是因为他已经做了20年了,有能力提到并实现它。毕竟是老前辈,当然,他的心理状态,自学态度,做人哲学心态,对设计的兴趣保持。这些都到了一定的高度了。不过我相信很多人也能到达那里。因为已经看过很多例子了。我们这些后进生当下要做的是:做个职业生涯规划,然后扎实一点去实施,每天都要有积累。而且有大项目的时候要勇于去尝试。各种类型的项目都要去接触。积极收集相关资料。多加强与同道之间的沟通合作。经历各种各样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