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鉴赏文学作品
[分析文学作品]如何鉴赏文学作品(一)
[分析文学作品]如何鉴赏文学作品(一)
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文学作品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欣赏。
但是,如何鉴赏文学作品呢?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了解作品背景和作者
在鉴赏文学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品背景和作者。
这可以从查阅相关
资料入手,例如查看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
这方面的
了解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还可以更
好地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二、分析作品的结构
作品的结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鉴别文学作品品质的一个重
要标准。
在分析作品结构时,可以看作品的篇幅、情节和人物等方面。
文章开头的引言、结尾的总结和文法的运用也都是需要仔细分析的。
三、注重作品形式
文学作品有着不同的形式,诗歌、小说、散文等都存在着不同的特点。
针对不同的文学形式,我们需要注意一些特定的方面,例如韵律、段
落和句式等。
尤其是诗歌,需要注意诗的形式和格律,还需要关注押
韵的效果。
总之,了解不同文学形式的特点,可以让我们更准确地读
懂作品,以对作品进行评价提供参考。
四、注重作品的语言
文学作品的语言是最基本的元素之一,也是作品的灵魂所在。
作品语
言的术语、词汇、结构和韵律等方面反映了作品的思想和情感,更能
表达出作者的个性魅力。
因此,注重作品语言的鉴赏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文学作品的鉴赏有很多方面需要考虑,要了解作品背景和
作者,分析作品结构,注重作品形式和语言。
在读懂文学作品的同时,也要切实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文学名家作品鉴赏技巧总结
文学名家作品鉴赏技巧总结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化的瑰宝,通过鉴赏文学名家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魅力和情感体验。
然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鉴赏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为了帮助读者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本文将总结一些鉴赏文学名家作品的技巧,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了解作家背景和时代背景在鉴赏文学名家作品时,了解作家的背景和当时的时代背景非常重要。
作家的经历、成长环境以及时代的社会背景都会对其作品产生深远的影响。
比如,了解杜甫写诗的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诗中的忧国忧民之情;了解莎士比亚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戏剧中的人性探讨和文化对比。
二、注重作品的结构与形式鉴赏文学名家作品时,我们需要注重作品的结构与形式。
结构是作品的骨架,形式则是作品的语言表达方式。
比如,《红楼梦》以四大家族为中心,通过描写它们的兴衰史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而《哈利·波特》系列则通过魔法学校的故事情节,以及丰富多样的魔法元素,创造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魔幻世界。
三、关注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是作品的核心,也是鉴赏的重点。
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我们可以了解作家对于人生、社会和人性的思考;而通过研究人物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比如,《老人与海》中的主题是人与命运的斗争,主人公老人桑提亚哥则是一个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形象。
四、感受作品中的情感体验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创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体验。
在鉴赏文学名家作品时,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去理解作家的情感表达。
通过情感的共鸣,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作品的内涵和魅力。
比如,读完余华的《活着》,我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坚韧和执着,同时也感受到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活的思考。
总结一下,鉴赏文学名家作品需要我们了解作家的背景和时代背景,注重作品的结构与形式,关注作品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以及感受作品中的情感体验。
如何全面鉴赏文学作品
如何全面鉴赏文学作品如何全面鉴赏文学作品文学作品鉴赏方法文学理论告诉我们,文学的意义有表层的意义和深层得意义,文学是情与理的有机结合。
在文学欣赏中,欣赏者初读只能感受表层意义,而表层意义往往是共性的、情感性的。
当然这不是欣赏的目的,欣赏的目的在于感悟文学所富有的个性化的深层意义,使文学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
而“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不但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法。
一、“入乎其内”《文艺美学》在解析接受美学的观点时指出,阅读是一场作品和读者的对话,阅读中的对话,不是传统认识论中的主体与客体关系,而是你与我的平等关系。
要理解作品,获得应有的欣赏目标,走进作品是前提条件。
1、进入作品,凝视观照中国古代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文艺美学告诉我们,审美依靠的是形象与情感,在艺术欣赏中,形象的获得与情感的产生,只有读者亲自体验才能获得,“门外汉总是难以知道厅堂的精彩。
”因此,在文学作品欣赏中,读者只有亲自接受作品,全身投入进去,将作品中的“此情此景”变成“我情我景”,进入“他我同一”、“无情交融”的艺术境界中,凝视观照,手持虚静,才能缩短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艺术的“陌生化”变为“熟悉化”。
这样,欣赏才可能进行,欣赏的目的才得以实现。
2、注重形象,体验情感进入作品接触作品内容仅仅是缩短读者与作品间的距离,这是进行欣赏的第一步。
《古诗鉴赏理论》指出:“读者鉴赏诗歌,就是对其文本的玩味、想象来领悟其生活底蕴和艺术境界。
”文学是语言艺术,其文学形象具有非直观性。
“玩味文本”就是要首先掌握语言义,再借助于联想和想象,才能形成相应的形象,从而感受作品形象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比如,欣赏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欣赏者首先接触作品,阅读文字,感知作品内容,在想象和联想中跟随鲁迅的脚步,看到睡姿如“大”字的阿长,听那要我“初一起床先说‘恭喜’的话”,听讲“长毛的故事”,看见阿长把《山海经》交给作者等等。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方法与技巧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方法与技巧
引言
古代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鉴赏这些作品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种古代文学作品鉴赏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作品。
方法一:背景了解
在鉴赏古代文学作品之前,了解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方法二:语言分析
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其独特之处,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作品的特色和魅力。
读者可以关注作品中的修辞手法、意象表达和词语运用等方面,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方法三:结构解读
古代文学作品的结构是作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析作品的结构,读者可以揭示出作品的逻辑和表达方式。
读者可
以关注作品的情节安排、章回结构和叙述方式等方面,以更全面地
理解作品的内涵。
方法四:主题概括
古代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作品思想和情感的核心。
通过概括作品
的主题,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读者可以关注
作品所讨论的问题、所表达的情感和所传达的价值观等方面,以更
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
结论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的运用,读者可以更好地鉴赏古代文学作品。
同时,鉴赏古代文学作品也需要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深入思考,只
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思考,才能真正欣赏到这些作品中蕴含的艺术
魅力。
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和创作技巧
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和创作技巧文学作品可以是小说、诗歌、散文等多种形式。
它们虽然形式
不同,但都是通过文字传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如何进行艺
术鉴赏和技巧创作呢?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艺术鉴赏
1.审美眼光的培养
艺术鉴赏必须具备审美眼光。
而审美眼光的培养离不开阅读,
通过阅读各种文学作品,从中感悟到作家的艺术表现和叙事技巧,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2.作品整体把握
在进行艺术鉴赏时,一定要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主旨和结构。
作品的主题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而作品的结构则是作
者按照主题编排的内容顺序。
3.细节观察
艺术鉴赏还需要细节观察。
作品中的细节往往是作者传递情感
和思想的绝佳方式,需要我们在细节中发现作者的用意。
二、创作技巧
1.主题的确定
作品的主题是创作的核心,需要具备清晰的表达和深刻的思想。
在创作前,需要确定自己要表达的主题,并逐步展开,以此来构
建作品的结构和语言。
2.人物的刻画
人物是作品的灵魂,人物的刻画需要深入描写人物的性格、感
情和行为,从而把握人物的形象和思想。
3.造型语言
创作语言的造型需要突出主题,准确传递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在语言上需要灵活运用词语、句子和段落等,以此营造出作品的氛围和情感。
总之,艺术鉴赏和创作技巧需要互相渗透,通过鉴赏来提升创作的意境和技巧,通过创作来发掘和提高艺术鉴赏的能力。
我们需要不断地磨练自己的眼光和语言,以此来创造更加优秀的文学作品。
文学学习总结文学作品的鉴赏与写作技巧
文学学习总结文学作品的鉴赏与写作技巧文学学习总结:文学作品的鉴赏与写作技巧文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它能够触动人的内心,引发思考和情感共鸣。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写作技巧,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本文将总结我在文学学习中所获得的体会和收获。
一、文学作品的鉴赏1.了解作者与时代背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以及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对于理解作品的意义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
2.品味作品的语言艺术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语言艺术。
作者通过精细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和深刻的感悟,使得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在鉴赏作品时,我们应该仔细品味其文字之美,欣赏作者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所展现出的独特风采。
3.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意义每个文学作品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意义,掌握它们是对作品进行深入理解的关键。
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应该积极思考其中所包含的哲理和思想,归纳总结作品的主题和意义,并与自己的人生经验相互对照,从而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思维广度。
二、文学作品的写作技巧1.生动的场景描写在文学创作中,生动的场景描写是引起读者共鸣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具体而生动的描写,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感和视觉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作品的场景之中。
在自己的写作中,学会用形象的语言描绘细节,使作品更加有画面感和感染力。
2.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人物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所在,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是写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深入描绘人物的性格、言行举止和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显得鲜活、真实,使读者能够与其产生情感共鸣。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其具有独特性和可信度。
3.巧妙运用情感表达情感是文学作品传递力量的核心,巧妙运用情感表达是写作中的重要技巧。
通过恰当运用形容词、修辞手法和比喻等手段,以及情感化的语言表达,使作品更加富有感染力。
在自己的写作中,我们应该深入思考情感的来源和表达方式,使作品让人动容。
文学作品鉴赏从几个方面
文学作品鉴赏从几个方面文学作品鉴赏是一种深入剖析和理解文学作品的方法和过程。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细致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提升我们对文学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文学作品鉴赏。
一、题材与主题文学作品的题材和主题是作品的基本元素,它们贯穿于整个作品之中,承载着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核。
通过分析作品的题材和主题,我们可以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进一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二、形式与结构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是作者在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时所采用的艺术手法和方式。
通过分析作品的形式和结构,我们可以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技巧,进一步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
比如,小说的叙事结构、诗歌的韵律和格律、戏剧的舞台布景和人物对话等方面都是我们进行文学作品鉴赏时需要注意的。
三、人物与形象文学作品的人物和形象是作者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人物和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心理活动、形象塑造手法等,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同时,人物和形象的塑造也是作品中的重要艺术手法,通过分析人物和形象的形成过程和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作品的艺术价值。
四、语言与修辞文学作品的语言和修辞是作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通过分析作品的语言和修辞,我们可以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进一步感受作品的美感和艺术魅力。
比如,作品中的比喻、隐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都是我们进行文学作品鉴赏时需要关注的。
五、背景与社会意义文学作品是时代的产物,它们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背景和人们的思想风貌。
通过分析作品的背景和社会意义,我们可以了解作品的时代特点和社会背景,进一步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
同时,作品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和启示也是我们进行文学作品鉴赏时需要关注的。
文学作品鉴赏是一项复杂而有趣的任务。
通过对作品的题材与主题、形式与结构、人物与形象、语言与修辞、背景与社会意义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学习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学习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导言:文学鉴赏是语文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学习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
一、了解作品背景和作者生平在进行文学鉴赏之前,了解作品背景和作者生平是非常重要的。
作品的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内涵,而作者的生平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和思想倾向。
通过对作品背景和作者生平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二、注重细节观察和分析在进行文学鉴赏时,我们应该注重对作品中的细节进行观察和分析。
细节是作品的灵魂所在,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例如,在阅读一篇散文时,我们可以观察作者的描写手法、用词选择和句式结构等细节,从而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三、运用比喻和象征的解读方法比喻和象征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内涵。
比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来传达某种特定的意义;象征则是通过用一个具体的事物来代表一个抽象的概念或意义。
在进行文学鉴赏时,我们可以运用比喻和象征的解读方法,深入理解作品中隐藏的意义和象征。
四、多角度思考和理解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多重的意义和解读方式,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理解。
例如,在阅读一首诗歌时,我们可以从情感、意象、音韵和结构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更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多角度思考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作品的魅力和深度。
五、与他人交流和分享文学鉴赏是一项交流和分享的过程,我们应该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观点和见解,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同时,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也可以激发我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结语:学习文学鉴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方法和技巧,就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
结合你所喜欢文学作品,谈谈文学之美鉴赏的基本途径
结合你所喜欢文学作品,谈谈文学之美鉴赏的基本途径文学之美是一种特殊的美学体验,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人类情感、思想、文化和历史的深厚内涵。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精妙的语言和结构,以及独特的风格和主题。
因此,要欣赏文学作品,就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途径。
第一,语言和结构是文学作品的核心。
文学作品的语言和结构可以传达出作者的情感、思想和意图。
因此,要欣赏文学作品,就需要对语言和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可以通过阅读不同种类的文学作品,学习不同的语言技巧和结构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第二,文学作品的主题和风格也是欣赏的关键。
每个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的主题和风格,这些主题和风格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文化和历史背景。
因此,要欣赏文学作品,就需要了解作者的背景和文化背景,以及对主题和风格的理解和把握。
第三,文学作品还可以带给我们情感上的共鸣和体验。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激发出我们自己的情感体验。
因此,要欣赏文学作品,就需要有足够的情感敏感度和自我认知,从而更好地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共鸣。
文学之美的欣赏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语言和结构、主题和风格、情感上的共鸣。
通过不断地阅读和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文学作品之美,从而更好地享受文学所带来的智慧和启示。
拓展:1. 文学作品的语言和结构文学作品的语言和结构是欣赏文学之美的基础。
在文学作品中,语言和结构的运用可以传达出作者的情感、思想和意图。
例如,在威廉·巴特勒·叶芝的诗作《湖水》中,通过运用反复和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了湖水的美丽和神秘感。
这样的语言运用,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美妙之处。
文学作品的结构也是欣赏文学之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学作品中,结构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文化和历史背景,以及作者对作品的整体把控能力。
例如,在约翰·基茨的作品《镜子》中,通过运用“镜中镜”的结构和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
文学鉴赏的角度及鉴赏写作
文学鉴赏的角度及鉴赏写作文学,宛如一座神秘而丰富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发掘。
而文学鉴赏,就是我们打开这座宝藏的钥匙。
通过文学鉴赏,我们能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领略文学的魅力。
那么,如何进行文学鉴赏呢?这就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作品,并掌握一定的鉴赏写作方法。
一、文学鉴赏的角度1、从作品的主题入手主题是作品的核心和灵魂。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有着深刻而独特的主题。
通过对主题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通过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必然灭亡的命运,表达了对人性、爱情、命运等问题的思考。
在鉴赏时,我们要思考作品的主题是如何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体现出来的,以及主题对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2、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人物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能够使作品更加富有感染力。
在鉴赏人物形象时,我们要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语言风格等方面。
比如,在《水浒传》中,鲁智深的豪爽仗义、武松的英勇无畏、林冲的隐忍无奈,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要思考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人物形象在作品中的作用是什么,以及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特点。
3、研究作品的情节结构情节是作品的骨架,它决定了作品的发展方向和吸引力。
一个好的情节应该具有合理性、连贯性和戏剧性。
在鉴赏情节时,我们要关注情节的起承转合、悬念设置、冲突解决等方面。
例如,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这一情节,通过孙刘联军与曹操大军之间的智谋较量和激烈战斗,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我们要思考情节的发展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以及情节对主题和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
4、关注作品的语言艺术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载体,作者通过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来传达思想和情感。
在鉴赏语言时,我们要关注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含蓄性。
比如,在李白的诗歌中,豪放飘逸的语言风格展现了他的豪迈情怀;在杜甫的诗歌中,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一、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一、整体着眼,细心体味;披文入情,动情观照。
进行文学作品鉴赏,首先要从熟读文本,从整体上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获得对文学形象的深切感受和体验,领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且要“披文入情”,“情动于衷”,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文学作品产生共鸣。
二、借助联想和想象,创设情境,加深理解。
文学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创作如此,鉴赏亦如此。
叶圣陶说:“文章是无形的东西,只是白纸上的黑字,我们读了这白纸上的黑字,所以会感到悲欢,觉得人物如话者,全是联想的结果。
”“想象力不发达,鉴赏力也无法使之发达。
”文学作品中,作家总是通过一定的语言媒介,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段,或隐喻,或暗示,或象征,反映一定的生活内容,表现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理解,情感态度。
鉴赏时要积极思维,充分调动联想和想象,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为具象的形体:将各自孤立、互不相联的细节、场景、人物等形象个体,整合为相互连结、有机统一、有血有肉的生活画面,从而深刻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明确鉴赏的角度和内容。
(一)鉴赏文学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鉴赏文学形象应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要从作品的实际出发,也就是从作品中人物形象自身所具有的“东西”出发。
这里的“东西”是指人物自身的言行以及作品对具所作其他种种描写和评述,而不应是用现成的概念往人物身上套,不能贴标签,更不解将人物自身所没有的东西强加于人物。
二是对人物性格要有简要分析,也就是说,对人物的性格不能仅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作表述,还要联系作品的事实作简要分析。
(二)鉴赏文学语言,首先应该弄清文学语言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的基本特点;其次还应该明白精到、奇妙、鲜活是文学语言的高级档次。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常常涉及以下内容:1.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等;2.理解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等;3.辨析作品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文学作品的评价与鉴赏
文学作品的评价与鉴赏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受人们喜爱和追捧。
评价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与意义,对于理解和欣赏文学的深层含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的评价与鉴赏方法,并阐述如何理解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之作。
一、文学作品的评价标准对于文学作品的评价,没有绝对的标准和公式。
然而,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通常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主题深刻,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结构严谨,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
首先,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有深刻的主题。
主题是作品中所追求的核心思想或表达的价值观。
通过深入探讨人性、社会问题或思想哲理等,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并带来触动和启示。
其次,情感真挚是衡量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
作家通过对情感的真实刻画,使读者能够与作品中的角色产生共鸣。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引发情绪上的共鸣与共鸣。
第三,语言优美是衡量文学作品的重要指标。
语言作为文学艺术的工具,是表达作品内涵的关键。
通过准确、生动、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作家能够更好地传达他们的意图,并为读者带来艺术享受。
其次,结构严谨是文学作品评价的重要因素。
结构是作品的骨架,作家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使作品具有良好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合理的结构能够更好地传达作品的主题和情感,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
最后,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也是衡量文学作品的标准之一。
作品的形式应与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相呼应,形成一种艺术整体。
形式与内容的相得益彰能够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二、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为了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鉴赏方法。
首先,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对于作品的理解至关重要。
作品往往会反映作家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通过了解作家的生活背景和思想,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其次,细读和品味作品的语言和结构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方法。
通过阅读和理解作品的语言之美和结构之美,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
第三,多角度思考与解读作品是一种有效的鉴赏方法。
文学作品鉴赏
文学作品鉴赏文学作品是人类的智慧结晶,通过文字表达,传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作为读者,我们有责任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深入理解其中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进行文学作品鉴赏,欣赏其中的美妙与意义。
一、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主题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主题是理解作品意义的关键。
首先,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背景,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境和思想。
其次,抓住作品的主题,即作品所要传递的核心思想,可以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
例如,在《红与黑》这部小说中,作者司汤达通过描写青年朱丽安的爱情和野心,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个人命运的制约,并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与自由意志的局限。
二、文学作品的情节和结构文学作品的情节和结构对作品的鉴赏也有重要影响。
情节是作品的骨架,通过起承转合的过程,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读者应该关注情节的紧凑性和逻辑性,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融入故事情境,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同时,结构也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品的结构包括章节划分、叙事方式等,读者应该留意作品结构对情节的衔接和展示的效果。
例如,卡夫卡的《变形记》通过时间流逝和人物心理变化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从一个普通人变为一个昆虫的过程,结构独特,引人入胜。
三、文学作品的语言和修辞手法文学作品的语言和修辞手法是作品艺术性的表现。
作者通过精炼而有力的语言,使作品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读者可以关注作者的用词和句式,分析其运用的修辞手法。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运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朗朗上口,表达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四、文学作品的形象和意象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意象是作品美的体现。
通过描写人物、场景和物象等,作品中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读者可以通过对形象的感知和理解来领略作品的美感。
同时,作品中的意象是作者通过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出的,读者应该关注其中所蕴含的深意和象征意义。
例如,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中,通过对女主角江欧的描写,展现了身份认同与性别困境的多维度思考,可读性和深度并存。
文学赏析中学生如何欣赏文学作品
文学赏析中学生如何欣赏文学作品文学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形式,它通过文字来表达情感、思想和人生的哲理。
作为学生,如何正确地欣赏文学作品是培养审美情操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在文学赏析中如何进行深入思考和欣赏文学之美的方法。
一、读懂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要欣赏一部文学作品,首先需要了解其基本要素,包括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背景设置等。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分析和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整个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例如,学生可以思考作者通过作品传递的思想、情感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二、培养对文学的敏感触觉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学生需要培养自己对文学的敏感触觉。
这意味着学生要通过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对文字的感知能力,包括对于词语的选择、句式的运用以及修辞手法的把握。
通过不断地积累和思考,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学鉴赏力。
三、多角度思考和解读文学作品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不应局限于字面意义,而是要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和解读,去发现作品更深层次的意义。
例如,学生可以从文学作品描绘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或者作者的思想背景来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学生还可以尝试将作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通过对比和对照的方式来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和品味。
四、参与到文学创作中去为了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文学创作中去。
这可以通过写作来实现,例如写一篇与作品相关的感想或者自己对作品的延续与发挥。
通过亲身的参与,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开展文学交流和讨论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文学交流和讨论中去。
可以组织读书分享会、文学沙龙等活动,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的读书体验和感悟。
通过交流和讨论,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和观点来欣赏文学作品,拓宽自己的思维广度,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批判思维。
六、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文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其他学科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学生可以结合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来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鉴赏
文学作品鉴赏文学作品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文字为媒介,通过艺术的手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
文学作品鉴赏是指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欣赏其中的艺术价值和内涵。
本文将从文学作品的主题、结构、语言运用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鉴赏。
一、主题鉴赏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作品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和情感。
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意象等元素,可以揭示出作品的主题。
例如,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以女性主义为主题,通过女主人公陈清扬的成长经历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探讨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困境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二、结构鉴赏文学作品的结构是指作品的组织方式和篇章结构。
通过分析作品的开头、发展和结尾,可以了解作品的整体结构和情节的发展脉络。
例如,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采用了回忆的叙事方式,通过主人公渡边的回忆和思考,展现了他对青春、爱情和生命意义的思考。
三、语言运用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运用是指作者运用文字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
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语言风格和形象描写等元素,可以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和意图。
例如,余华的小说《活着》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和寓言等修辞手法,通过对主人公福贵的一生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珍视。
四、艺术风格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是指作品所展现出的独特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叙述方式、情感表达和意象构建等元素,可以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
例如,鲁迅的散文《狂人日记》以夸张的笔调和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愚昧。
总结:文学作品鉴赏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需要读者对作品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通过对主题、结构、语言运用和艺术风格的鉴赏,可以更好地领略文学作品的魅力和价值。
同时,鉴赏过程中应注重对作品的客观评价,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理解。
只有通过深入鉴赏,才能真正领略到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智慧和情感,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
文学鉴赏方法
文学鉴赏方法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与思想的结晶,通过阅读、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我们能够深入理解作家的意图,领略文学的艺术之美。
本文将介绍几种文学鉴赏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品味文学作品。
一、主题剖析法主题是文学作品的核心思想,揭示了作家对人生、社会、自然等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通过主题剖析法,读者可以理清作品的线索,把握作品的主题,进一步体会作品的深层含义。
在剖析主题时,读者可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作品主题是否与现实生活相关?作家通过怎样的形象、情节来诠释主题?作品主题是否具有普遍性?通过深入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并鉴赏文学作品。
二、人物分析法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是作家思想和情感的载体,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动机、行为和言语,读者可以揭示出作家的思想倾向和审美观念。
人物分析法注重透视人物内心,理解他们的情感和行为背后的意义。
读者可以关注人物的成长轨迹,分析人物关系的变化,了解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以深入理解人物性格与行为的动因,从而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
三、情感共鸣法文学作品是情感的表达,通过情感共鸣法,读者能够与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产生共鸣,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欣赏。
在阅读中,读者可以思考作品中的情感是否与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相似,是否能够引发自己的情感共鸣。
通过倾听作品所传递的情感,读者能够与作家建立心灵的沟通,感受到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力量,进而提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
四、语言艺术分析法文学作品的语言是作家表达思想与情感的工具,通过语言艺术分析法,读者能够领略作家的文字魅力和表达技巧。
在分析语言艺术时,读者可以关注作品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叙事技巧等方面。
比如,作品是否采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是否具有鲜明的画面感,是否运用了音乐性的语言节奏等。
通过对作品语言的细致观察和分析,读者能够更好地欣赏作品所展现出的诗意和美感。
五、文化背景解读法文学作品是社会文化的产物,通过文化背景解读法,读者能够理解作品背后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
文学鉴赏的四个步骤
文学鉴赏的四个步骤一、引言文学鉴赏是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涉及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分析和评价。
它是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
文学鉴赏的核心是对作品的主题、形式、风格和语言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审视和理解,挖掘作品的深层含义和美学价值。
二、文学鉴赏的四个步骤文学鉴赏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感知、理解、想象和评判。
这些步骤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文学鉴赏过程。
1. 感知感知是文学鉴赏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
读者通过阅读文本,首先接触到的就是作品的语言和形式。
在这个阶段,读者应该注意作品的语言是否准确、生动、形象,以及作品的形式是否独特、新颖、有创意。
同时,读者还应该关注作品的节奏和音韵,感受作品的音乐美和动态美。
感知阶段的任务是通过对作品的初步感受,为后续的理解和评判打下基础。
2. 理解理解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在这个阶段,读者需要关注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和环境等方面,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例如,读者可以分析作品的主题是什么,它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思想意义是什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何特点,他们的性格和命运是如何塑造的;作品的情节结构是否紧凑、合理,情节的发展是否符合逻辑;作品的环境描绘是否真实、生动,是否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等。
通过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读者可以进一步挖掘作品的深层含义和美学价值。
3. 想象想象是在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对作品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文学作品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形式,它所提供的只是一个文本框架,而具体的内容需要读者通过想象来填充和完善。
在这个阶段,读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体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再创造。
例如,读者可以通过想象来还原作品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体验作品所描绘的情感世界和人生百态。
通过想象,读者可以进一步拓展作品的艺术空间和美学价值,使作品更加生动、具体、形象地呈现在自己的心中。
文学作品鉴赏性阅读四个步骤
文学作品鉴赏性阅读四个步骤一、注重语感阅读作品,离不开的语言媒介,只有通过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个却缺乏语感的人,是很难进行审美意义上的鉴赏活动的。
任何作品,首先是以语言的直观表达,通过人的大脑而形成的意境的迹象,产生一定的联想和个人的感触体会,它往往没有上升到理性的分析的思考,而只是一个初步的概念,但同时会形成强烈的明显的感觉印象,比如语言的流畅,语词的新颖,描绘的生动,议论的精辟,演说的精彩等都会形成一个初步的而又非常重要的印象---------语感的印象。
二、展开想象想象,是指读者的形象思维活动,它是进行了鉴赏性阅读的必要途径。
文学作品通过个别反映一般,往往具有概括性。
读者在赏读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想象,去不断扩大作品的生活画面,从而获得完整而丰富的形象美感,即从有限的描写中推测、联想,对原作品进行补充、扩展、联系、对比的想象,在作者的头脑中形成更加丰富、鲜明、丰满的的人物的形象。
三、深入体验体验,是指读者的情感反应活动,他是进行鉴赏性的阅读的重要环节。
文学作品的鉴赏,必须真正深入到作品的生活场景去,同作者所描写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从人物的喜怒哀乐中体会作者感情爱憎,感受作品所描写的人物幸福与痛苦等。
更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强烈的情感反应,从而领会各种人物表现手法的艺术效果。
四、力求领悟领悟,是指读者的理智认识活动,它是进行鉴赏性阅读的高级层次。
鉴赏作品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
如果深入体味作品是一种情感体验过程的话,那么,领悟无疑则是理智认识的要求与结果。
只有达到情感与理智的高度结合境界,才能真正鉴赏出作品艺术描写的深长意味。
当然,文学作品的鉴赏,因体裁的不同而必有所偏重,但无论哪种体裁,只要按照以上几个步骤去进行品读,无疑会使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鉴赏文学作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修订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性质作了这样明确的界定。
这个语文教育基本功能和性质的新定位,突出了语文教育从纯“工具”走向关注“人”的新世纪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化。
实现这一转化,就“文学鉴赏”而言,新修订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也有了更为明确的要求。
除在“教学目的”中规定“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以外,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更提出了如下具体要求:“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新的鉴赏文学作品的教学要求的提出,给高中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语文,具有频率最高的运用功能;而作为“人学”的文学,更具有滋润灵魂的涵养功能和提高人生质量、升华生命境界的发展功能。
它对个体一生精神的生长发育,无疑具有水、空气和阳光一般的特殊营养。
这也是在高中阶段强调培养文学鉴赏能力的原因之所在。
语文曾经困守“工具箱”,那时,文学只能偏于“记叙文”一隅,以记叙文的教学笼括文学教学的一切。
文学个性丧失殆尽。
因此,讨论文学作品的鉴赏问题,在文学教育被强调的今天,就更具有重要性。
先看看文学鉴赏是怎样被扭曲的。
突出的表现有以下几点:泛政治化标准的异化;机械化方式的肢解;偏离文本的误读等。
下面略作分析:泛政治化标准的异化一、鲁迅先生在《药》里喻儿的坟上,摆了一个花圈,这便有了先生自己以及世人所说的“光明的尾巴”。
自从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如何渗透的问题以来,“光明的尾巴”也就成了中学语对文学作品鉴赏的异化。
实质上就是以泛政治化标准对文本解读、文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赘物,读汪曾祺的《胡同文化》,就要莫名其妙的来一个“新事物是要取代旧事物的”,甚至还要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开颜”的感叹。
胡同文化只是一种市民文化啊﹗汪曾祺哪里是简单讲它的消亡或被替代?他是在叙述一种文化,在品味、在咀嚼、在玩赏,有依恋、有淡淡的感伤,也有一丝丝“无可奈何”的感喟。
他何来那样多的“替代”?学《桃花源记》,就要高唱《桃花盛开的地方》,桃花源,它只是陶渊明笔下的一个与世隔绝的空想社会,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乌托邦,一个作家笔下的“意象”。
它与“桃花盛开的地方”除了共有桃花以外,其实毫无可比附之处。
读《挖荠菜》,最后就要来上几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通观全文,“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还有点影子;“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有什么依据?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读文章模式,是不是也该打破一下了?这根本上就不是所谓“渗透”,而是附加与强扭。
同时,对“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学科教学”的提法,目前也正受到质疑。
因为学科本身是内在的有着伦理的道德的力量的,它有这种功能,并非外加的。
正是由于这种“渗透”式的外加,才有了语文课上的无数的“光明的尾巴”。
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途,是文本本身的“力量”和“功能”,除此以外,别无其他。
二、机械化方式的肢解用记叙文的六要素代替文学作品的学习与鉴赏。
一篇好端端的文学作品,要么是千篇一律的“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因”、“何果”的肢解;要么是千篇一律的“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几大块的演练。
文学作品的个性没有了,阅读者个体感悟文本的个性也没有了,有的只是公式化的重复、统一规格的克隆以及模式化的标签等等。
没有了形象、没有了语言、没有了技巧。
那么,哪里有文学?当文学作品的阅读走向机械化操作,文学就只是文章学范畴里记叙文的附庸了;而更加上僵也就彻底地被泯灭了。
阅读者解读文学作品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化考试标准化答案的禁锢,肢解的结果,是让阅读者只见作品的字、词、句、篇等僵死的“零件”,犹如庖丁眼中,全然没有“全牛”,唯牛关节与骨架而已。
这在实质上是抽去了作品的灵魂,抽去了作品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审美功能,使作品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
三、偏离文本的误读泛政治化标准解读文学作品,本身也是一种误读。
比如,还是《挖荠菜》,我们已经指出,司空见惯的解读是“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这种解读太过表象,也太过浅薄。
文中的一句话,“一种比饥饿更可怕的东西平生头一次潜入了我那童稚的心”。
什么东西?是不敢回应母亲的女儿所感到的孤独、无援、恐惧以及她的茫然无措。
文末,“孩子,让我们多谈谈心吧,让妈妈多讲讲当‘馋丫头'时的故事给你们听吧。
”这里是妈妈感到儿女们对自己不理解所产生的一种失落,同样也是一种茫然无措。
她用的是呼告,还近乎乞求、呼唤、期盼等等。
两代孩子,两代妈妈,内心的体味多么不一样。
妈妈所急切呼告的,正是两代人迫切需要的沟通。
又如,读《与妻书》,多好的一篇文章﹗而我所见过的一次教学却从根本上没有让阅读者接触课文,仅以一首台湾流行歌手从《与妻书》演绎来的歌曲,替代阅读。
师生完全没有进入林觉民的境界,那样的一篇哀婉凄决的绝唱,那样的一个慷慨赴死的志士仁人,老师可以与学生一道,读出多少“感悟”来?我们所见的课堂,却是嘻嘻哈哈、漫不经心,老师有时还作深沉状,学生在这样一个以流行歌曲串起来的课堂里,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深沉了。
这是一个误区。
它极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以为所谓“阅读”、“读书”就是这样的,不认真钻研文本,甚至连浅尝则止、不求甚解都谈不上,就可以进入探源发微的高谈阔论,或对文本作完全不着边际的“解读”。
还有《观沧海》与《望岳》的比较,不少阅读都是简单定位在“欣赏祖国河山的壮丽雄伟”上。
或许有那么一点意思,但不是最重要的。
我们以为,两诗的意境、气质并不相同。
两诗的作者:曹操是伟大的政治家,杜甫是伟大的诗人,都伟大。
但政治家的伟大与诗人的伟大却大不一样,他们的胸襟也不一样。
曹操是“王者气概”,是气吞山河,是志满意得,是普天之下非我莫属。
杜甫是“诗人气质”,是一种欣赏、一种陶醉、一种物我合一。
而且,两首诗都应该当堂背诵下来,作那些无用的“分析”干什么?上面,是从“不能这样读”的角度,来谈文学作品的鉴赏。
那么,从“应该怎样读”的角度来看文学鉴赏,又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工作呢?1988年,我曾经写过《体贴的疏解》(载《中学语文》1988、12)一文,从三个方面谈到整体理解,感受形象,培养语感。
这三个方面,在新修了文学鉴赏,即:订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里,都已有了体现(“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感受文学形象,品味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按现在的观点来看,当时还是有一点前瞻意识的,尤其是“培养语感”,这是第一次被写进语文教学大纲。
上述三点,是文学鉴赏的基础,有关这方面的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主要从创新的角度,来谈文学鉴赏的问题。
“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是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如何实现创新,也是培养文学鉴赏力的关键。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1、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了作品,而创造的过程最终是由读者来完成的。
这是基于“接受美学”理论的认识(接受美学在文学的“生活”、“作家”、“作品”三要素外,又引进了第四要素,即“读者”)。
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就正是这个道理。
而如果是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这个读者就不是一个“个体”,它是一个“读者群”,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读者群”。
对一个“读者群”来说,有共性,也有个性。
因此,我们强调在文学鉴赏活动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强调双边及多边的互动交流。
强调师生在鉴赏活动中创新精神火花的碰撞。
这一过程,是多向“对话”的过程:老师与作家、作品“对话”,学生与作家、作品“对话”、老师与学生就作家、作品“对话”,老师、学生、作家作品三方“对话”。
因此,“读者群”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文学鉴赏的主体,都要理所当然地参加文学鉴赏的全过程。
2、文学结构的不确定性和空白结构,提供了创新思维的最广阔空间。
可以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去解读课文,尤其是形象分析。
比如,“孔乙己是不是真死了”、“玛蒂尔德如果当初知道了丢失的不是钻石项链”以及“《项链》的故事如果再往下发展”、“周朴园为什么要原样保留侍萍的房间”、“于勒叔叔在美洲”等等,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组织,以求得对文学形象的正确把握和对情节的正确理解。
而且,文学作品往往不只是具有唯一的意义,我们自己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应当允许,自己的理解只要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就应该给予肯定。
作品不会自己提出问题和答案(问题和答案在作品中都应该“有案可稽”),问题和答案应该由我们自己提出并由自己去求得解答。
3、尽量摆脱千篇一律的公式和套话,用自己的经验、情感、生活理念去寻求对文学作品的解读。
不要指望文学鉴赏有标准答案,不要指望有固定的模式、套路来求得文学作品的正解。
一切都产生于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感悟。
传统的“通过什么,说明什么,反映什么,歌颂(批判、反对等)什么”的套路应该摒弃。
要学会用自己的脑袋去读作品,要学会自己对作品问“为什么”。
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过程。
再创造的基础一是文本本身,一是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态度和生活理念。
现在的学生离过去的年代远了,对过去的年代缺乏自己的经验等等。
这里就还要做到“知人论世”。
前不久一则报道说学生不爱读“鲁迅”,说不喜欢《阿正传》、不喜欢《故乡》等等,这是缺乏对鲁迅的了解的缘故。
还有说不喜欢朱自清先生Q.《背影》的。
这些现代文学的精品,作为每一个中学生都必须熟知和掌握。
解读的途径就是要了解他们的那个时代,反观他们那个时代人的经验,再注入自己的体验。
4、要拓宽生活空间,丰富人生体验,培养个性才华,提高审美情趣。
生活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因此,我们要走出“学校—家庭—宿舍”三点一线的禁锢,走向社会的广阔空间。
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科学中学习。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提供了语文学习的无限空间。
一道作文题《生活告诉我——》,该有多少生动活泼的答案?新的高中课程计划里,开设了一门《研究性学习》的必修课。
这一门旨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新课程,正是培养个性才华、展现个性才华的最佳舞台。
而透过“研究性学习”进行文学鉴赏,也正是解读文学文本的最好方式。
再比如通过组建文学社团、开展文学研究以及咏诗作赋、排练戏剧等文学活动,都能涵养情趣、增长见识、丰富阅历。
这些对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文学鉴赏涉及到的方面太多了,本文不可能逐一谈到。
而且所谈的一些,很可能只是隔靴搔痒。
有一点是可以再作强调的,那就是,文学鉴赏,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