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
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
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为规范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加强对传染病的管理,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卫生部《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
一、传染病预检分诊点设在门诊的导诊台、急诊预检分诊处。
二、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工作人员应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流行特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有针对性对就诊患者进行预检分诊。
三、普通专科医师在接诊患者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患者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结合患者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就诊患者进行传染病预检分诊。
四、经预检分诊点护士或普通专科医师预检为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的,导诊护士指导其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病情允许)并立即将患者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就诊,就诊结束后,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清洁消毒措施。
五、感染性疾病就诊处应具有消毒隔离条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按照标准预防采取防护措施,按照消毒规范严格消毒,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六、在传染病流行季节或接到上级部门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后,要按照规范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必要时,所有就诊患者首先到分诊点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专科就诊。
七、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患者,感染性疾病就诊处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疾病传播的措施,并按照规定对患者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八、对须进行归口管理和定点收治的特定传染病,分诊点应当及时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将患者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
九、从事接诊、传染病预检分诊的所有医护人员必须不断学习传染病防治知识、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传染病流行动态、传染病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
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
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
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是一项针对传染病的管理制度,旨在提前对患者进行筛查和分诊,以避免传染病的扩散和传播。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这个管理制度中的要素:
1. 预检分诊流程:制定预检分诊的具体流程,包括患者到达医疗机构后的登记,接受问询和体温测量等。
2. 病历调查和评估:进行详细的病历调查和评估,了解患者的旅行史、接触史以及出现的症状等信息,以判断是否有传染病的可能性。
3. 快速筛查方法:使用快速筛查方法,如PCR检测、抗体检测等,对患者进行初步的传染病筛查。
4. 分诊和隔离:根据预检分诊结果,将患者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单独就诊、佩戴口罩、隔离观察等。
5. 宣教和指导:向患者提供相关传染病的宣教和指导,包括如何正确佩戴口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
6. 数据记录和统计:建立完善的数据记录和统计系统,对预检分诊的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传染病的疫情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7. 组织协调和联动机制:建立医疗机构之间的组织协调和联动机制,确保预检分诊的工作有序进行。
通过实施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前发现传染病患者,降低患者在医疗机构内的传播风险,保护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健康安全。
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
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为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保障公众健康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
一、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1、医疗机构应在明显位置设立相对独立的传染病预检分诊点,标识清晰,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2、分诊点应配备体温计、口罩、手套、手消毒剂、登记本等物品。
二、配备专业医务人员1、安排有一定临床经验、经过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的医务人员负责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
2、医务人员应熟悉常见传染病的症状、体征、流行病学史以及相关防控知识。
三、预检分诊工作流程1、就诊患者到达分诊点后,医务人员应询问患者的症状、体征、流行病学史等相关信息。
2、对有发热、咳嗽、腹泻、皮疹等症状的患者,详细询问其发病时间、地点、接触史等。
3、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初步判断,对疑似传染病患者,发放口罩,引导其至相应的诊室就诊,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4、对非传染病患者,引导其至普通诊室就诊。
四、分诊标准1、对于体温超过 373℃,伴有咳嗽、乏力等症状的患者,或有明确的传染病接触史,应高度怀疑为传染病患者。
2、对于出现皮疹、腹泻、黄疸等症状,且症状较为典型的患者,也应考虑为传染病的可能。
五、消毒隔离措施1、分诊点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地面、桌椅、物品表面等使用符合要求的消毒剂进行擦拭。
2、医务人员在进行预检分诊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3、对疑似传染病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和区域,应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六、信息登记与报告1、对所有前来就诊的患者,均应进行详细的信息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症状、体征、流行病学史等。
2、对疑似传染病患者,应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限进行网络直报。
七、患者转运1、对于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需要转诊的,应按照规定安排专用车辆进行转运,并做好防护措施。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规定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防控传染病的扩散蔓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管理规定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工作。
第三条传染病预检分诊是指对来院就诊人员进行传染病筛查,以判断是否有传染病风险,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患者分流至不同区域进行进一步处理的工作。
第四条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是医疗机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环节,医疗机构负有按照规定和标准对来院就诊人员进行传染病预检分诊的责任。
第二章机构设置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机构,并指定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
医疗机构可以根据需要设立相应的传染病预检分诊科室。
第六条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机构应当配备相应的设施和设备,保证预检分诊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员工管理第七条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流程和标准。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组织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第九条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相关的卫生制度和规定,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保证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人员的考核制度,对其进行定期评估和奖惩。
第四章工作流程第十一条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的流程包括预检分诊登记、传染病风险评估、分流处理和结果报告等环节。
第十二条预检分诊登记环节是指对来院就诊人员进行登记,采集相关个人信息和病情症状,以便进行后续的传染病风险评估。
第十三条传染病风险评估环节是指根据登记信息对来院就诊人员的传染病风险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分流处理。
第十四条分流处理环节是指根据传染病风险评估结果将患者分流至相应的诊疗区域进行进一步处理,以减少传染病的扩散和蔓延。
第十五条结果报告环节是指将传染病预检分诊的结果及时反馈给患者,并在需要的情况下向相关主管部门进行报告。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1号《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治理方法》已于2021年12月16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商量通过,现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吴仪二00五年二月二十八日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治理方法第一条为标准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有效操纵传染病疫情,预防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保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平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具体负责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的分诊工作,并对本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治理。
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
感染性疾病科和分诊点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第三条医疗机构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病症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医疗机构应当在接到卫生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后,或者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强化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解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一般科室就诊。
第五条对呼吸道等特别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操纵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紧密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第六条医疗机构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第七条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使用专用车辆。
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方案
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方案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作为一名有着十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今天我要为大家详细阐述一套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和方案。
我们要明确传染病预检分诊的目的。
那就是确保及时发现、隔离、治疗传染病患者,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预检分诊流程1.设置预检分诊台:在医疗机构入口处设立预检分诊台,由专业医护人员负责对就诊患者进行初步筛查。
2.询问病史:医护人员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近期是否有传染病接触史、旅行史等。
3.测量体温:对就诊患者进行体温测量,发现发热患者要及时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
4.筛查症状:观察患者是否有咳嗽、乏力、呼吸困难等疑似传染病症状。
5.分类引导:根据患者症状和病史,将患者分为普通患者、疑似患者和确诊病例,引导至不同区域就诊。
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1.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预检分诊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确保预检分诊工作质量。
3.完善设施:配备必要的预检分诊设施,如体温计、口罩、手套等,确保医护人员在预检分诊过程中得到有效保护。
4.加强信息沟通:医疗机构要与当地疾控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及时掌握传染病疫情动态,为预检分诊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5.落实防控措施:对疑似患者和确诊病例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疫情传播。
三、传染病预检分诊方案1.建立健全传染病预检分诊组织架构:成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预检分诊工作。
2.制定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计划:明确预检分诊工作目标、任务、进度安排,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3.加强预检分诊队伍建设:选拔业务能力强、责任心重的医护人员担任预检分诊工作,定期开展培训和业务交流。
4.优化预检分诊流程:结合实际情况,优化预检分诊流程,确保患者快速、高效就诊。
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1.1 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传播,保障公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办法。
1.2 本办法适用于各类医疗机构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或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的预检分诊工作。
1.3 医疗机构应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明确预检分诊的流程、责任和要求。
第二章组织管理2.1 医疗机构应成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小组,由医疗、护理、感染控制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2.2 工作小组负责制定预检分诊的具体操作规程,并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2.3 医疗机构应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预检分诊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章预检分诊流程3.1 医疗机构应在入口处设立预检分诊点,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和消毒用品。
3.2 预检分诊点工作人员应对所有进入医疗机构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状况询问。
3.3 对疑似传染病患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引导至专门的隔离区域等待进一步检查。
3.4 预检分诊点应详细记录患者信息,包括姓名、联系方式、症状、旅行史等。
第四章疫情报告4.1 医疗机构发现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立即向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
4.2 报告内容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等。
4.3 医疗机构应协助疾控机构进行疫情调查和处置。
第五章医务人员培训5.1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5.2 培训内容应包括传染病的识别、防护、报告和处理流程。
5.3 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和传染病患者的处理技巧。
第六章监督检查6.1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定期对医疗机构的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6.2 对于违反本管理办法的医疗机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依法予以处罚。
6.3 医疗机构应配合监督检查,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第七章附则7.1 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7.2 对本管理办法的解释权归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所有。
7.3 本管理办法如与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相抵触,按新法律法规执行。
预检分诊工作制度范文(6篇)
预检分诊工作制度范文为规范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1、医务人员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2、门诊部具体负责本院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并对本院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3、在门诊、急诊区域前设立体温测量站,对发热病人进行体温监测,引导发热病人到发热门诊进行初诊。
4、预检处及各科室的医务人员在接诊病人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5、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发热门诊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6、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7、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预防保健科____.6.8预检分诊工作制度范文(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预检分诊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的预检分诊工作。
第三条预检分诊工作是指按照患者到医院就诊时的不同情况和需求,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和分类,以便合理安排就诊顺序和资源分配的一项工作。
第四条预检分诊工作的目标是提高就诊效率,缓解等待压力,提供科学规范的医疗服务。
第五条预检分诊工作应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
第二章预检分诊的基本原则第六条预检分诊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公正公平原则:对每一位患者一视同仁,不因身份、地位、性别等进行歧视。
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
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一、目的与基本原则1.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提高传染病诊治效果,减少传染病的传播和扩散。
2.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依据传染病疫情统计数据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制定细化分诊标准。
(2)公正性原则: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确保每个患者在预检分诊中能够公平、公正接受相应的筛查。
(3)便捷性原则:设计合理、高效的预检分诊流程,保障患者的就诊时间。
(4)科学化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传染风险,采取科学、有效的预检分诊方法。
二、预检分诊范围与分级准则1.预检分诊范围: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首诊门诊、急诊科室为传染病预检分诊的重点范围。
2.分级准则:(1)一级风险: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等可高度传染的疾病,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感等。
(2)二级风险:皮肤传染病、性传播疾病等低度传染性疾病,如疱疹、淋病等。
(3)三级风险:接触传染病等传染性较低的疾病,如结核病等。
三、预检分诊流程1.患者登记:2.疫情调查:工作人员通过询问患者是否有传染病接触史、出现发热等症状,以及最近是否有旅行史等,了解患者的传染风险。
3.体温测量:对所有就诊患者进行体温测量,如体温≥37.3℃,进一步筛查是否有传染病的可能性。
4.病史筛查:工作人员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疾病发病时间、既往治疗情况等,以确定患者是否可能传染给他人。
5.分诊判断:根据患者的疾病表现、传染风险和传染病流行情况,将患者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6.指导与引导:根据患者的预检分诊情况,为不同风险等级的患者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引导,如隔离观察、佩戴口罩等。
四、预检分诊管理机制1.疫区登记:对来自疫区的患者进行登记,严格按照规定流程进行隔离和诊治。
2.感染源隔离:对预检分诊中发现可能感染他人的患者,立即隔离,并进行病原学检测。
3.患者追踪:对预检分诊中分发现有传染病风险的患者,建立患者追踪制度,进行相关检测和隔离管理。
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
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一、引言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是为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保护公众的身体健康而制定的一套管理措施。
该制度旨在通过对来院人员的及时筛查和分流,确保传染病的早期发现和防控,减少传染病在医疗机构内的传播风险,保障医疗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二、总则1.本制度适用范围:所有医疗机构内的人员,包括工作人员、患者及其陪护人员等。
2.本制度的目的:确保传染病的早期发现、及时隔离和控制,保障医疗机构内的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3.本制度的原则:(1)依法依规: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合法合规。
(2)科学正确: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标准进行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减少人为主观判断的风险。
(3)公正公平:在预检分诊过程中,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位患者。
三、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程序1.预检分诊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认证为保证预检分诊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医疗机构应严格要求预检分诊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认证。
预检分诊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了解各类传染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等,同时应参加相关培训并通过资质认证。
2.预检分诊流程(1)来院人员登记:所有来院人员必须在进入医疗机构之前进行登记,提供个人基本信息和最近的健康情况等。
(2)症状评估:预检分诊人员会对来院人员进行初步症状评估,了解是否出现传染病的症状,如发热、咳嗽、乏力等。
(3)风险评估:根据症状评估结果和来院人员的旅行史、接触史等信息,预检分诊人员会对风险进行评估,判断是否有传染病的可能性。
(4)分流决策: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预检分诊人员会根据医疗机构的预检分诊标准,决定是否进行进一步的隔离和筛查。
3.预检分诊标准医疗机构应制定科学合理的预检分诊标准,根据不同传染病的特点和流行情况进行调整。
预检分诊标准应明确各类传染病的症状、传播途径、潜伏期等,同时考虑人员的旅行史、接触史和工作环境等因素。
四、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的要点1.信息采集: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系统,包括来院人员的基本信息和最近健康情况等。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3篇)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是一种旨在减少传染病扩散的预防措施。
该制度通常在医疗机构,如诊所、医院等场所实施。
具体来说,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会在医疗机构门口设立预检分诊站,在患者进入医疗机构之前进行初步筛查和分诊,以区分可能患有传染病的患者和非传染病患者。
实施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的目的是:1. 防止传染病在医疗机构内传播,保护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健康安全;2. 做到早期筛查和诊断,提高传染病治疗的效果;3. 加强传染病的预防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测量体温:在进入医疗机构前,工作人员会使用体温计测量每个人的体温。
高于正常值的体温可能是传染病的一个征兆。
2. 问诊问题:工作人员会询问每个进入医疗机构的人一些问题,例如是否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是否有接触过传染病患者等。
3. 筛查和分诊:根据测量体温和问诊的结果,工作人员会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传染病疑似患者、非传染病患者等。
传染病疑似患者会被引导到专门的区域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并不是所有医疗机构都采取的措施,具体实施情况可能会根据地区的传染病疫情和医疗资源的情况有所不同。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疾病管理措施,旨在及时识别并隔离患者,以防止传染病的进一步传播。
下面是一份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的范文,供参考。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一、目的为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护公众健康,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公共场所,在疫情爆发期间或存在传染病风险时实施。
三、预检分诊流程1. 巡逻员负责在入口处设立预检分诊站点,进行人员的初步检查。
2. 进入人员需配合巡逻员检查体温和填写健康申报表,提供个人信息、旅行史和接触史等内容。
3. 巡逻员根据检查结果和填报内容,对人员进行分级分类,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等级。
4. 低风险人员可正常进入,建议继续保持个人卫生和健康观察。
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
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传染病在当今社会日益成为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课题。
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作为传染病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将对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民众的健康安全。
一、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的概念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是指在传染病爆发流行之前,通过对患者进行早期的筛查和分诊,将疑似传染病患者和健康人群及时隔离,有效防止传染病的扩散,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尽快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范围和数量。
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主要通过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部门等多方协作共同努力来实施。
二、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 提前干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可以在传染病爆发前及时对可能的传染源进行干预,有效消除传染源,防止疾病的传播。
2. 减少传播:通过对潜在传染源进行分离隔离,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可以减少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效抑制疾病传播速度。
3.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至关重要,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三、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案1.建立预检分诊机制:明确各级卫生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传染病预检分诊职责,健全传染病科室设置和管理。
2.加强人员培训:对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等相关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其应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能力。
3.完善信息录入系统:建立完善的传染病信息录入系统,实现传染病病例信息快速准确的传递和共享。
4.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的传染病监测与评估体系,及时掌握传染病流行趋势,科学有效地制定防控策略。
四、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的效果评估和迭代优化实施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后,需要定期进行效果评估,通过对制度执行情况和防控效果的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优化和完善管理制度,提高预检分诊的准确性和效率,确保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
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更好地控制传染病的蔓延及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针对患者到达医疗机构时进行的初步筛查和分类的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有效的分诊和筛查,迅速识别可能患有传染病的患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保护其他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各类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诊所、专科医院等。
通过实施该制度,医疗机构可以及时发现并隔离传染病患者,防止传染病在医疗机构内的扩散,保护其他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
一、分诊工作的目标和原则1. 目标:提高传染病患者的诊疗效率,减少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2. 原则:(1)科学合理:根据患者提供的症状和暴露史,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初步判断,进行分诊。
(2)快速高效:尽量确保分诊工作快速进行,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3)安全可靠:确保分诊判断准确,避免遗漏和错误。
(4)保护隐私:对患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保密,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5)合作共享:与其他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共同防控传染病。
二、分诊人员的要求和职责1. 要求:(1)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技能,熟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特点。
(2)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能够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识别。
(3)具备一定的忍耐和应变能力,能够在高压环境下进行工作。
2. 职责:(1)接待患者,了解患者的主诉和症状。
(2)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个人信息和既往病史。
(3)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暴露史进行初步判断,并将患者分入相应的分诊区域。
(4)向患者提供相关传染病防护知识和宣教,提醒患者做好个人防护。
(5)与其他医务人员和公共卫生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
三、分诊区域的设置和管理1. 分诊区域设置:(1)发热区:接收体温异常的患者,进行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的筛查。
(2)呼吸道感染区:接收出现呼吸系统症状的患者,进行肺结核等传染病的筛查。
(3)胃肠道感染区:接收出现胃肠道症状的患者,进行痢疾、传染性肝炎等传染病的筛查。
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
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提高传染病防控能力,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身体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
第三条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四条医院应建立健全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加强培训,提高传染病防控水平。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医院应成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组织,由医院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分管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第六条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组织负责制定本院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定期检查,总结经验,持续改进。
第七条医院应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明确分诊流程,合理配置分诊设施和人员。
第八条医院应配备足够数量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三章预检分诊流程第九条医院预检分诊工作人员应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要求,对来院就诊的患者进行传染病预检分诊。
第十条预检分诊工作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流行病学史等,初步判断患者可能感染的传染病种类。
第十一条预检分诊工作人员对疑似传染病患者,应立即将其引导至隔离观察区,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关科室。
第十二条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关科室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专家进行会诊,确诊传染病患者,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隔离治疗。
第十三条医院应做好传染病患者的信息登记、报告和转诊工作,确保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第四章培训与考核第十四条医院应定期对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传染病防控能力。
第十五条医院应定期对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五章监督与检查第十六条医院应加强对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第十七条医院应定期对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跟踪整改效果。
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十八条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人员违反本制度,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4年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
2024年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流动,传染病的防控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提高预防和管理的效率,2024年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该制度以科学、严密、迅速的方式,对疑似传染病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减少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保护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了全面推行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相关部门应加强协作,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例如,明确传染病预防管理的责任主体,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职责和任务,明确疑似疾病的报告和处理流程,明确传染病的隔离治疗措施等。
这些政策法规将为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的实施提供指导和保障。
二、建立现代化的预检分诊机制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建立现代化的预检分诊机制。
首先,可以在医疗机构设立预检分诊专门窗口或区域,由专门的医护人员进行预检分诊工作。
其次,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例如智能化体温监测仪、自动化预检分诊系统等,提高分诊的准确性和效率。
同时,在医护人员的培训上也要加强,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预检分诊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三、加强信息管理和共享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和共享机制。
各级医疗机构可以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用于记录和管理疑似传染病患者的相关信息。
信息平台可以实现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流,提高分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此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疑似疾病的流行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为传染病预防和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四、加强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各级医疗机构可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预防意识和卫生习惯。
同时,可以利用新媒体和社交平台,加强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的宣传和推广。
此外,还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和讲座,提高公众对传染病预防和管理的了解和认识。
五、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在全球化的今天,传染病的传播不受国界的限制。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提高传染病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报告和早期治疗的能力,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预检分诊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明确职责分工,规范工作流程,确保预检分诊工作的有效实施。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成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小组,由医务、护理、感染控制、后勤保障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预检分诊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第五条管理小组应当制定预检分诊工作规范和操作流程,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自我防护意识。
第三章预检分诊流程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在门诊、急诊等患者就诊区域设立预检分诊点,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设施。
第七条预检分诊点应当对所有就诊患者进行体温检测、流行病学史询问和症状筛查,对疑似传染病患者进行登记,并引导至专门的隔离区域。
第八条对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立即采取隔离措施,进行必要的医学检查,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预检分诊登记档案,记录患者信息、就诊时间、症状、接触史等,便于追踪和疫情分析。
第四章人员培训与防护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对传染病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第十一条医务人员在预检分诊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守个人防护规范,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防止交叉感染。
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十二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理。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的自查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第六章附则第十四条各医疗机构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示例性的管理办法,具体实施时应根据当地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提高传染病防控效能,保障群众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学校及其他管理单位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
第三条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的核心原则是预防为主,分级管理,全程闭环,确保患者真正得到准确、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第四条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应保护患者隐私及个人信息的安全,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章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的组织机构与功能第五条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的组织机构包括: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委员会、传染病预检分诊指导与培训小组、传染病监测与分析组织、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协调小组。
第六条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传染病预检分诊相关制度、规范,并对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七条传染病预检分诊指导与培训小组负责制定传染病预检分诊的标准及操作流程,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第八条传染病监测与分析组织负责对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
第九条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各相关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确保预检分诊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的人员要求与职责第十条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相关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并接受专业培训。
第十一条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的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严守工作纪律,保密工作信息。
第十二条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的人员应具备以下职责:(一)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诊断和自我护理,提供相关健康知识。
(二)对病情轻微的患者进行初步预检分诊,提供合理的治疗建议。
(三)对病情复杂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排查和初步诊断,迅速转诊至相应医疗机构。
(四)记录患者信息,及时上报传染病监测与分析组织。
第四章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的流程与方法第十三条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的流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接待、登记、诊断、分流、转诊、跟踪。
第十四条接待环节:接待员应耐心询问患者就诊目的和病情,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建议和指导。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为了规范我院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安全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1、设立预检分诊点,负责对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对发热、腹泻病人进行初诊。
2、分诊人员在接诊病人过程中,应当询问病人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症状、体征,详细登记患者住址、联系电话,12岁以下患者登记家长姓名。
3、对体温超过37.3以上的患者立即提供医用外科口罩并护送至发热门诊,对其他患者指引到挂号室或普通门诊就诊。
4、传染病流行季节,对疑似病人,将其安置到指定地点,通知相关科室医生进行接诊处理。
5、预检分诊处工作人员每天对工作环境进行消毒、记录,做好自我防护。
6、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的,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相应医院诊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一、组织领导组长:凤岚(书记)副组长:邸生文(副院长)加鹏(业务院长)成员:果淑芝邱化民全新正国冬华宇宏楚永玉喜武井学志彬丽霞玉平二、管理制度1、设立预检、分诊处,选派责任心强的护士负责该项工作。
2、分诊时及时发现危重病人并做出相应处理。
3、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有专人引导到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就诊。
需转院者,工作人员应将患者的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相应医院。
4、准确、快速地从就诊病人中预检出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转送到感染性疾病科,做到早就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5、预检、分诊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格按分诊流程工作,熟练掌握分诊业务,做到合理分诊。
6、预检、分诊护士,要服务热情,询问病史详细,并做好登记工作。
若发现有流行性疾病倾向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7、加强预检、分诊人员的个人防护,加强对工作环境进行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
8在预检、分诊工作中,工作人员要积极开展卫生防病知识的健康教育的宣传。
传染病预检分诊人员工作制度为有效安全地做好流行病、传染病预检、分检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医疗机构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好流行病、传染病的监测、控制、诊疗工作,特制定本院工作制度:1、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并做好接诊记录。
2、对患有传染病的病人及时进行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3、对病情重不适合在本院隔离治疗的患者,医师应及时报告,按传染病人转诊要求向县医院传染科就近转诊。
4、预检、分诊医务人员应当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5、医务人员应自觉做好个人的防护安全,增强防护安全意识,轮换工作,工作后注意休息,对工作中的不足、疏漏,相互提醒、监督。
6、向患者及家属宣传传染病一般防护知识,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和个人防护意识,做好公众心理疏导工作,避免出现社会恐慌。
林甸县中医院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1、挂牌设置流行病预检分诊室(条件相对独立,通风良好)。
2、预检分诊人员的配备:成员:冬华、明星、黄天博、邱化民。
3、预检分诊管理制度:具体容制定。
4、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由果淑芝、邱化民、玉平、晓花四人负责,甲类 2 小时,乙类 6 小时,丙类24 小时报卡。
5、计划免疫工作:按上级要求指示完成计划免疫,由果淑芝主任和护士玉平负责。
6、消毒管理工作:由各相关科主任负责做好室空气消毒、医疗器械、紫外线消毒、医疗废弃物品消毁工作,并做好记录。
7、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由淑芹负责。
8、呼吸道传染病病人管理工作:做到专诊室、专静点室、隔离室。
9、有关法律、法规学习和培训工作:有培训计划、容、定期。
10、病员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由辉负责,做到无遗失、无扩散,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
(补充:会诊由邸生文、英院长负责;分诊室消毒由香、马荣负责。
)201X 年中医院传染病防治培训工作计划一、目的:为使用本医疗机构更适应卫生行政部门应对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协调工作,依法发挥本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控制、诊疗工作,防止医疗机构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面、有重点地计划安排工作。
二、目标:1、巩固完善有效的组织管理制度。
2、每月一次培训医务人员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诊疗、报告工作的法律意识,增强责任感。
3、科主任负主责,每月一次培训医务人员传染病业务学习,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筛查能力、诊治能力。
4、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医院各科室的消毒管理工作,医疗废物处理,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传染病人管理工作,疫苗接种工作,业务学习。
5、医院有计划地配备控制传染病防护用品知识。
6、学习《传染病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件》、《应急预案》,按照上级卫生部门的指令,积极灵活应对卫生突发事件,尽职尽责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实现重点由治到防的转变。
传染病诊疗常识巩固考核科室:姓名:一、选择题:1、造成传染病漫延的主要来源是a 传染源b 不良生活习惯。
2、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水源b 空气。
3、春季主要流行的传染病是a 呼吸道传染病b 消化道传染病。
4、发现不明原因的传染,责任医师应该a 立即报卡并要求网上直报b 对患者采取有效隔离的同时上报医院领导,待上级专家组确诊后,责任医师按法定时限报卡。
5、本医疗机构乙类传染病报卡时限为12 小时,而本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疫情,将乙类中人感染性高致病性禽流感,规定发现后责任人 2 小时报卡,责任人 4 小时后报卡,责任人有无责任。
a 有责任 b 无责任6、麻疹、风疹前驱可共有症状体征a 卡他症状b 眼结合膜炎二、对错题:麻疹:(潜伏期:618 天)()1. 临床表现:发热4 天出疹,4 天后皮疹逐渐消退,有麻疹粘膜斑。
()2. 皮疹特点:红色斑丘疹,大小不一,疹间皮肤正常。
()3. 出疹顺序:耳后--发际面部颈部躯干四肢手足心。
()4. 疹后特点:先出先退,遗留色素沉着和糠肤样脱屑。
()5. 隔离期:病人出疹后5 天,并发肺炎者隔离至疹后10 天。
()6. 治疗:应及时可采用被动免疫,其它对症治疗及并发症治疗。
()7. 预防: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风疹:(潜伏期:1021 天)()1. 临床表现:发热12 天出疹,24 小时遍及全身耳后可伴有枕后淋巴结肿大。
()2. 皮疹特点:散在斑丘疹。
()3. 出疹顺序:面部颈部躯干四肢。
()4. 疹后特点:无。
()5. 隔离期:出疹后5 天。
()6. 治疗:应及时可采用被动免疫,其它对症治疗及并发症治疗。
()7. 预防:疫苗接种。
<1><2><3> 猩红热:(潜伏期:25 天)()1. 临床表现:发热14 天出疹,疹期7 日达高峰。
()2. 皮疹特点: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发红的基础上,存在密集而细小的鲜红色丘疹,疹间无正常皮肤。
()3. 出疹顺序:最早出现在颈部--腋下--腹股沟躯干四肢。
()4. 疹后特点:发病7 日后皮疹开始消退,持续24,伴脱屑或脱皮,先出先退,无色素沉着。
()5. 可伴随体征:梅舌、口苍白圈、帕氏线、渗出性扁桃体炎。
()6. 治疗:抗细菌治疗,首选青霉素,及时治疗并发症。
()7. 隔离期:症状消失,咽试子培养了3 次阴性后。
()8. 预防:密切接触者,检疫712 日,对有咽峡炎或者扁桃体炎表现者需隔离,用青霉素或复新诺明治疗 5 日。
()流行性腮腺炎:(潜伏期:1420 天)()1. 临床表现:病前12 日,有发热纳差,乏力症状,-- 出现下颌、耳垂下部酸痛,口进食加重腮腺肿大。
()2. 体征特点:以耳垂为中心,弥漫肿大,边界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及压痛,可见腮腺导管口红肿,有时伴颌下,舌下腺肿。
()3. 隔离期:腮腺肿大消退或发病后10 天。
()4. 治疗: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1015g\kg.d57 天;板蓝根、普济消毒饮,出现并发症及时治疗。
()5. 预防:接种腮腺炎疫苗。
()林甸县中医院201X 年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我们依据《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全国卫生防疫规》、市传染病工作计划的要求,现将我院二0—-年防治传染病工作计划如下:一、目标1、建立疫情管理组织,完善制度建设;2、加强宣传,对全院职工进行传染病知识培训;3、建立健全门诊工作日志;4、建立健全疾病监测档案;5、每月对传染病工作进行自查总结工作;6、格按照传染病管理和要求及时报卡并登记;7、对上级要求的各种零报告、报告、月报告要及时;8及时地进行月总结,年终进行全年工作总结。
二、措施1、医务人员认真填写传染病卡并及时报到预防保健科,通过医务科传染病管理人员进行网上直报,同时向县疾控中心报卡。
2、对甲乙丙类传染病要按照法定传染病报出式、报告时限及报告程序进行报告。
甲类传染病在城镇不超过6小时,乙类传染病除甲类管理外应是城镇在12小时,丙类要求在24小时传染病报卡。
附送:传染科护士工作总结传染科护士工作总结传染科护士工作总结传染科是传染病人隔离治疗的场所。
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体的致病菌以多种途径排出体外,作为与病人密切接触的传染科护士,感染疾病的危险性很,因此建议传染科护士除了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和熟练运用消毒隔离技术外,还要注意手足皮肤的自护。
.治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的自护据报道有二十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伤传染,其中最常见也最可怕的是乙肝。
丙肝、HIV,经证实被带乙肝病毒的利器刺伤,受伤者感染机会为6%〜30%,只要有0.01ml的含I-IBV的血进入体就可感染乙肝,被带丙肝病毒的利器刺伤,感染机会为3%〜10%.由于近年来乙肝疫苗的临床应用,该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丙肝目前尚无疫苗,医护人员中发病率远超普通人群。
因此作为传染科护士从思想上应加强自护意识,在工作中主动采取自护措施,减少感染机会。
①进行静脉采血前,一定要格检查注射器和试管是否完好,有无破裂,以防带病毒的血液污染自己的手、足、衣服。
采血后不要将针罩再罩回针头,避免针头误伤自己的手指。
采血完毕后尽快将用过的注射器放进耐刺的装有消毒液的容器中浸泡。
如果手部皮肤有破损, 则一定要戴手套操作或避免操作。
②在治疗室配制药液前先在拇指和食指上缠上胶布,同时穿上能盖住足背的隔离鞋,防止掰安瓿时划破手指或碎玻璃、针头掉下来刺破足背皮肤。
③若在治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不慎被利器刺伤或被病人抓咬伤时,医学教。
育网搜集整理首先应尽快尽量把伤口处的血往外挤,同时清洗伤口,用碘伏消毒,并及时进行被动或主动免疫,此外还要注意定期检查。
2. 平时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自护传染科洗手法不同于一般科室,普遍采用消毒液泡手和肥皂流水洗手法,洗手次数多且时间长,消毒液和肥皂对手部皮肤损伤很,尤其是秋冬季节,手部皮肤容易出现干裂,所以每次洗完手之后一定要用消毒干毛巾擦干,再擦上护手霜。
在家中休息时多进行手足皮肤的按摩,洗衣服时戴上手套,注意保持手足皮肤的完整性,减少感染疾病的机会。
传染科护士工作总结20xx 年传染科护理组围绕医院护理部总体工作目标,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面:.根据《省关于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案》和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案》的要求,拟定适合本科室的具体实施案,并完善优质护理细节管理工作。
2. 目前,我科已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工程活动,今年上半年优质护理服务住院病人为550 人次。
并尝试将护士工作站前移到病房,最大限度的满足病人的治疗护理及生活需求。
3. 为提高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我科积极创造条件,配备微波炉、老花镜、电吹风、轮椅、雨伞等便民措施,保证每个病室都配有坐便椅,安装纱窗,添置两台晾衣架,保证病人有舒适的床,一个安静的休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