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完整版)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完整版)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通过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是那么的贫泛,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

所以在读书的同时,我还认真做了笔记,做到学有所得。

下面我对读本书的几点体会记录如下: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给了我很大的启发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开辟了同一条改造中国教育的新路,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使教育贴近人民大众,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和科学水平,立志做第一流的人物,“不能舍身实验室,亦当埋骨边疆尘”。

“生活教育”学说是从中国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富有时代特色,受到进步教师和劳苦群众的欢迎,引起了世界教育家的注目。

直到今天,陶行知所创立的“生活教育”仍很中肯、新鲜,仍有进行试验的价值。

这一方面说明陶行知视野的宽广,研究问题的深入,另一方面也说明教育界旧习惯势力之大。

老教育观念改变之难!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也让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让学生读死书,让他们以考试分数为目的,以分数来分学生的好坏。

陶爷爷形象的把传统教育比喻为吃人的教育。

例如有一则漫画这么形容的。

一幅图:学校开学了,学生带着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等等各种形状的脑袋进入学校。

另一幅图:他们毕业后,一个个带着圆形的脑袋从学校走出来。

这个漫画形象的表现了传统教育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以传受知识为已任,学生以接受知识,应付考试为追求的目标。

生活教育他则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

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

这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课标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

他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现代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多么的重要。

现代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取得和蔼发展。

二、所谓“教学”即教生学。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2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2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陶行知教育名篇》让人实实在在地感悟到一个灵魂中镌刻着中华文化印记的知识分子的民族情怀和崇高追求,真切地感受到这位现代教育家为了理想教育的构建和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倾其一生所做的种种努力。

《陶行知教育名篇》好句摘抄1. 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

这也是教学分离的流弊。

那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定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

2. 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

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

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

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3. 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4 我的主张是:有书读的要做事,有事做的要读书。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

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5.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6.教学做合一这个理论包括三方面:一是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二是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学做事。

无论那方面,“做”成了学的中心,即成了教的中心。

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

要想做得好,就须“在劳力上劳心”,以收手脑相长之效。

7.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

8. 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病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

9. 有些人做了几年教师便有倦意,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的还是因为不好学,天天开留声机,唱旧片子,所以难免觉得疲倦起来。

惟独学而不厌的人,才可以诲人不倦。

要想做教师的人把岗位站得长久,必须使他们有机会一面教,一面学;教到老,学到老。

’当然,一位进步的教师,一定是越教越要学,越学越快乐。

10.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陶行知教育名篇》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经典之一,本书共包括《读书破万卷》、《学习与做人》、《教育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三个部分,共十二篇文章。

本文将对该书中的重要内容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并从读书、学习、做人、教育的角度,谈一谈对这些内容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是《读书破万卷》一文中的名言,也是陶行知先生多年读书和教育实践的体会所在。

他认为,通过读书而达到卓越的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读书必须有恒心、耐心、毅力以及正确的方法和方向。

在这里,他提出了“三个要素”、“三个阶段”和“四个技巧”的读书方法。

“三个要素”是指“坚定的意志、清晰的思想和热爱与敬重读书的心情”,这三点缺一不可。

“三个阶段”是指“阅读,思考和回忆”的过程。

阅读是建立知识的基础,思考是转化知识为能力,回忆则是强化与记忆。

“四个技巧”是指快速阅读、精读、研读和广泛理解。

其中,快速阅读就是以较快的速度,获取大量信息;精读则是深入阅读某一专题或某一领域的经典著作;研读则是针对自己的学习目的,深入学习某一个问题;广泛理解则是跨学科的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面。

学习学习是一个深奥而且又十分重要的话题。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能力的人。

在《学习与做人》一文中,陶先生提出了“课程、课外、习惯、事业”四个方面的学习方法,构建了一个全面的学习框架,具体包括:一、课程—全面掌握体系学习的核心是课程,应该对体系进行全面把握,分析每个板块,同时关注实际和应用,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掌握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方向。

二、课外—加强实践和体验除了课程的学习,课外的实践也非常重要,不要局限于课堂所学,更需要探索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团队活动。

三、习惯—良好的习惯和积极的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向上的态度非常关键。

因此自己的习惯,比如早起,健康饮食,有助于身体和智力的增长,可以为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陶行知教育名篇》是一本以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为主题的读书笔记,作者通过深入研究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向读者介绍了陶行知的教育哲学和教育方法。

通过这本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更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实用的教育技巧和方法。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在书中,作者首先介绍了陶行知的背景和教育经历。

陶行知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教育改革者,他出生于一个教育世家,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教育。

在大学期间,他深刻地认识到传统的教育模式的缺陷和问题,对自己未来从事教育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毕业后,他先后担任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和大学教授等职务,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入了解了中国教育的困境和问题。

接着,作者系统地介绍了陶行知的教育哲学。

陶行知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

他主张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求出发,个性化地进行教育,打破传统的班级教学模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陶行知还提出了“九年一贯制”教育体系的概念,主张从小学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仅仅追求分数。

在陶行知的教育实践中,作者重点介绍了他在黄冈实验小学的改革经验。

陶行知将学校组织划分为“小集体”的概念,每个小集体由一名教师带领,包括25名左右的学生。

这样的组织形式可以更好地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且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同时,陶行知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黄冈实验小学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典范。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的教育思想非常前卫和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他坚信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教育方案。

他的教育方法注重实践和体验,通过亲身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023年《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15篇

2023年《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15篇

2023年《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15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1作为一名教师,我多次阅读《陶行知文集》这本书,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体会和感受,在简简单单的字里行间中,我看到了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解读和感悟。

其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所以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学识,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不仅要有一桶水,还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我们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展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认真学习,努力钻研,积极探索,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与经验,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做一名合格的老师。

当然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任务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人生学习榜样。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教师好比海上的灯塔,百花园中的园丁,人生道路上引人向上的人梯。

教师,永远是一种崇高的职业。

作为教师,既然已经站上了人民教师的这个讲台上,就要热爱教师职业,尊重自己的职业,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其二: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告诉我们教育的初心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而不是单纯性的知识性的教育。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教育,从微不足道的小事说起,一片树叶、一条小溪、一束阳光、都是拿来做学问的的依据。

处处依据实情,依据大自然和独个人物某个年龄段所特有的现象与特质来给我们读者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如果我们平时在教学中都能使用上像陶先生的生动活泼的举例,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氛围也会生动有趣许多,这便在无形中使生活成为教育。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精选6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精选6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精选6篇)《陶行知教育名篇》优秀读后感1身为教师却对陶行知知之甚少,怀着愧疚的心情,利用业余时间我翻阅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短小精辟,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就如听一位慈眉善目的长者语重心长地娓娓道来。

由此当我了解到陶公的“生活即教育”和“教学做合一”等这些他所创立的独特的教育理论时,不禁深深地为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所折服。

尤其是他八十多年前就提出并研究的“做中学”等教育学说,对于我们今天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在陶先生的教育思想里,“仁”与“爱”占很大的比重。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其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襟,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

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四块糖果”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在教育界一直传为佳话,也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学习和仿效的范本。

在这个故事里,陶行知先生对“打架事件”的处理,完全打破了以往的常规教育模式,并没有采用毫无实际内容的空洞说教,也没有一味简单生硬地指责数落,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耐心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达到教育转化学生的预期目的。

教育效果令人称奇,究其所在,便是一个“爱”字,试想,倘若当时陶先生怒气冲冲,不分青红皂白,将这位学生一顿劈头盖脸地责骂,后果将适得其反。

“爱的教育”在这个小小的故事中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多么崇高的境界啊!仅仅十二字,正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爱的教育的诠释。

教师这个职业,需要的也就是这种勤勤恳恳、无私奉献的精神。

今天,当我再次捧读这位教育大家的教育名篇,仿佛看到了这位朴实的老人,正缓缓向我走来,他的这句教育名言,时刻鼓舞着我,它催我奋起,激我向上。

因为陶行知先生始终是我学习的榜样。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精选篇3对于陶行知本人,知道他很有名气,是杜威的弟子,关于他的教育思想,我只知道他提出过什么“生活即教育”这么一个标题,除此以外,我对其就浑浑然了。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第一篇:暑假期间我读了《陶行知名篇》这个书感触很深陶行知提出的教育学生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人."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之一只要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不要做那种虚假的不切实际的人.不希望学生进入学校就好象进入了一个舞台把自己伪造成一个老师喜欢的孩子.没有错误没有缺点就好象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员只会背台词不能抒发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可想而知这样的学生出来思想束缚没有创造性怎能为人类造福呢陶行知说教育生活即"做合一"也就是说教学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要"知行合一".的确这样做才能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做一个社会有用的人.可是如今孩子个个是家里的宠子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家长误认为只要我的孩子一心读好圣贤书就什么都强.比如我班一年级学生放学后要求值日生留下来扫地就有年轻家长觉得不可思议认为在学校来只读书识字接受知识才是教育让他的孩子放学后扫地就想不通了.因此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家务活理书包理自己的房间一切生活都有家长代替包办.久而久之使孩子逐渐养成了懒的习惯失去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意识劳动观念单薄助人为乐的思想缺乏.如我女儿原先单位的同事他们去西藏旅游他姓韩在旅途中大包小包全是父亲一个人背18岁的儿子两手空空不知道帮父亲分担一下更不知道帮助别人.后来是他老爸叫了他快帮叶阿姨拎一包才知道去帮助别人.你说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存在问题还有的孩子只会读书不会做事如去年我和同学聚会我的同学讲到了他的朋友有个儿子就喜欢读书大学毕业了让他参加工作他说:"工作太怕了我还是继续读研究生吧!"家长问他为什么儿子回答:"怎么与别人说话交流这个人际工作太难了还是读书好读书只有我一个人."那不就成了书呆子了吗读了不用不就等于废品吗还有一位土木系毕业的研究生在某设计院工作有一天他的朋友想请教他有关房子设计方面的问题你知道他怎么回答吗他说:"这方面我不太清楚."那朋友说:"这样吧!你帮我问问你们设计院的同事."他苦笑一声说:"不瞒你说我们设计院的同事名字我一个也叫不出来从不和他们来往我就搞我的一块设计图."是不是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教学做合一"这是非常正确的教育理念.他早年在1927在晓庄师范宴会上指出的.他是培养造就人的主要实施.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家长都要以教学做合一为理念努力培养我们的下一代.第二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的许多教育著作值得我们去学习。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精选3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精选3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精选3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1读了先生《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一本书,读书中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是多么的匮乏,的确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了。

再联系二十年来的教学实践,收获良多。

一、“立德树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强调了“德”的重要性。

陶先生也非常强调“德”的重要性。

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教师的殷切期望。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是陶先生众多名言中流传最广的两句。

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作为教师,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为人们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

作为教师,教书育人,以德为首。

师德的好坏影响学生的发展。

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生活态度、一言一行,一笑一颦等都必然会影响到学生。

一个教师的师德决定着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思想教育、政治方向和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所起作用的大小。

因此,教师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务必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时代性、思想性和高尚性。

二、“处处有教育”教育不单指课堂上,更不能局限于班主任的班会课上。

教育应是全方位的,处处有教育。

陶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

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陶行知教育名篇》该书讲述了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下面给大家分享《陶行知教育名篇》,一起来看看吧!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

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

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受益匪浅。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进棺材才算毕业”。

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

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学生需要的教育。

在每年对学生的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学生喜欢能用生活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

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大全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大全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大全导语: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以下“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原文!【篇一: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我受益匪浅,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的独特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的教育事业具有许多现实意义。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六大解放,即头脑解放、手脚解放、身体解放、感官解放、时间解放、语言解放;二是“劳力的基础上劳心”;三是“学做合一”;四是“实验即创造”,创造的本质是活鲜鲜的生命,是活生生的愿望,是在于火一样的热情,是在于探究的兴趣,创造来源于生活的活力、来源于生命的本身。

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进棺材才算毕业。

”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

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摘要重点[整理]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摘要重点[整理]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摘要重点《陶行知教育名篇》内容提要序一:陶行知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

目前“生活教育”学说在全国各地有了新的发展。

过去,陶行知在改造乡村教育是强调“教育与农业携手”,现在,全国是“科教兴国”。

过去,陶行知曾批判“应试教育”和“杀人的会考”,现在,“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序二:陶公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他极力反对“杀人的会考”,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是伪教育。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现在听来,恍若隔世。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读陶行知,不去积极实践陶行知,那几乎还没有触及到中国教育的实质,如盲人摸象,又如沙地建楼,岂不误人误国?教学合一(P1):一、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二、教法服务于学法,三、先生须边教边学。

第一流的教育家(P4):两个要素:一、敢探新理,不乞灵古人,也不仿效外国,有创造精神。

二、敢入边疆,有开辟精神。

新教育(P6):新教育的意思是“自新”、“常新”、“全新”。

新教育的目的是“自主”、“自立”、“自动”。

新的教育方法。

新学校,学校是小的社会,社会是大的学校。

新学生,“学”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生”的意义是生活或生存。

新教员,要有信仰心,要有责任心,要有共和精神,要有开辟精神,要有试验精神。

新教育的考试,要按照目的去考,方才不会枉费了精神和财力。

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P16):一、智育注重自学,二、体育注重自强,三、德育注重自治。

学生自治有四种好处。

学生自治办得不妥当就要发生几种弊端。

教育与科学方法(P32):每人都存用科学方法去办教育的决心,每人都去研究或解决一个小的问题,我敢说,不出三十年中国教育准有好的成效。

学问之要素(P37):体健是人生的一个最要目的,教育万能之说是教育界自欺欺人的话。

社会改造之出发点(P38):从事社会改造的人,要远处着眼,近处着手。

陶行知读书笔记(通用6篇)

陶行知读书笔记(通用6篇)

陶行知读书笔记陶行知读书笔记(通用6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陶行知读书笔记(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早接触陶行知先生,是在学生时代读到了先生的两句教育格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当时对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已极为神往,现在有机会读到集合先生教育理论的《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逾觉获益匪浅。

《陶行知教育名篇》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做合一”、“学生自治”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

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生活即教育”虽然是距今几十年前的教育理论,但对当前的教育现实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当今新课程改革也强调,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外,还要根据本课程的特征,放飞学生,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实践,在生活中学习。

让教育与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形成合力,让品质在老师、学生、家长的互动中形成。

这即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的现实意义。

陶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叶圣陶教育名篇读书笔记优秀范文5篇

叶圣陶教育名篇读书笔记优秀范文5篇

叶圣陶教育名篇读书笔记优秀范文5篇《叶圣陶教育名篇》读书笔记范文一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

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

本人读罢《叶圣陶教育名篇》,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一语道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

世界上有两种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1、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读它、记它。

2、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注意的中心点是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

这两种教学方法学生都是处在被动的地位,知识是无限的,老师能教给学生的也是有限。

想想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把知识教给学生,或者说把学生看成一只鸭子,把知识当作粮食,只知道把鸭子喂饱,今天看来这就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只注重了老师的教,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

那我们到底需要的怎样的课堂教学呢?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指出了课堂教学的出路:就是要把教与学联系起来:一方面要教师负指导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

他又为我们指出了具体的做法: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教师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妥当,指导他,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

我仔细思量,他的想法含义深刻,不仅为我们指出了教师教的方法,还为我们指出了学生该如何去学,同时也告知我们学生到底要学什么。

想想我们开展的活动教学,要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教师要提出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的问题,正是学生解决问题所要进行得的手续、程序,一此讨论问题设置得恰到好处,学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解决问题提的方法,同时也就是依靠了自己的能力解决了问题,掌握了新知,最后还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再想想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曾有人说:“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呢?”今天拜读了陶公的教育名篇,激发了本人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的更大的热情,现把所读、所想、所悟记录下来。

陶行知,毛泽东赞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宋庆龄赞颂他是“万师表。

”他在1943年,创办了《生活教育》周刊。

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了“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的提出,在宏观上阐明怎样教,怎样做,怎样学,教、学、做、应交互运用合三为一,本文所要阐述的是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下,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与当代的教学思想相融合,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发展教育途径提供有利的依据。

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做是中心,在做上教,在教上学,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的方法。

他说:“是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他以为,做是教学的中心,任何事情脱离了实际不去操作实践,也就失去了学习的真正意义。

这种理论的提出,在宏观上给我们指出了教育发展的道路,明确了才是教学的根本,也是唯一的出发点。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提出了把教学当做一件事,在总体方面提出了怎样教、怎样学、怎样做,提出了总的教学方向,却没有提出在什么时机,什么状态下去教去做去学。

陶行知之所以能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与其他长期和研究及教育是不可分割的。

陶行知先生一生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影响很大。

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与教育家、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实用主义教育的创始人,美国人也称他为:“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重要人物。

”杜威在自己的教育理论中,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多方面描述了教育本质问题。

他关于教育本质的论点,基本上用三句来概括,这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改造。

”根据“教育即生活”,杜威提出了“学校即社会”。

陶行知先生借鉴此种理论,经过自己的不断探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启发式教学思想与方法在21世纪的作用是巨大的。

孔子在30岁的时候,开始创办私学,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

一生从未间断,任教40年,虽做了几任官,可从来没停止过教学,一生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从事着教育工作,这是他获得教育成功的根本条件,正是因为对教学不断探索,不断追求,才为后世留下了举世闻名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①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

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

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

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

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

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

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

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

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

有人这样透视教师的宽容,很值得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更不是教学做合一。

它不仅在理论上超越了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而且在实践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谓交往就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

“教学做合一”强调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

而这种关系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就是交往,离开交往,师生关系便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

师生互教互学,就能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大家知道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可概括为“一个根本,两个转变”。

“一个根本”,就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两个转变”,就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材料呈现方式,倡导整体呈现,转变“自主、合作、探究、拓展”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首先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新理念,其次必须从学科特点出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改变原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努力做课程的建构者、教育的引导者和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做好现代的陶行知。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观。

“教师生活是艺术生活,其职务也是一种工艺,应当手到心到躬亲实行者。

彼惟高谈阔论,不屑与三百六十行为伍者,岂能当二十世纪教师之名?”陶先生的这段话明确告诉我们教师不应是课堂上的主宰者,对学生进行“一言堂”和“满堂灌”,而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服务者和仆人,应该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教学的参与者、合作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因此教师只有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转变以教师为主的师本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观,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在教学上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2)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提倡师生互尊互爱、互助合作、互相促进,强调人格之间的融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给学生留有支配、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把学习、探究和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师生合作创新,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陶先生这段话深刻地揭示出教育过程就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和主体作用的学生的共同合作创造过程。

师生合作创新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价值体现,这个价值不全在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是“蓝”在生产“青”的过程中,在“青”的作用下,本身也获得新的生机。

显然,教师如果失去主导作用而成了照本宣科的教书匠,或者学生失去主体作用而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就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了。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创造备件,比如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探究等,营造创新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一要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保护激发创造力的支持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创新;二要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三要信任学生并使学生相信,教师并不是具有最高创新力的人,即学生有可能超过老师;四还必须要.向学生学习,“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

”校体育教育的最主要形式是体育教学,体育教学也是形成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在目前,作为体育课程中的体育教学目标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与发展体育能力的关系,正确认识与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积极地发展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是体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努力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有了这样的师生关系,学生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能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和指导。

这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我们提倡交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构建,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在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