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4古诗两首

合集下载

苏教版语文五下24古诗两首

苏教版语文五下24古诗两首
填一填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诗人。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亲苏洵、 弟弟苏辙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三 苏”。他的诗自然豪放而又富有理趣,有着鲜明 的浪漫主义色彩。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啊,山水风光和其它季节
真是不一样。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荷花别样红。 你怎么理解“无穷碧”“别样红”的?
满湖的莲叶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碧绿 一片;盛开的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与往日不 一样的红。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万顷碧绿的莲叶,无穷无尽, 一直连接到天边 。
尘埃,让景物如此美丽;在诗人眼里,雨却是一
种心情的流淌,诗人以雨来抒发情感、表达志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映日/荷花/ /别样红。
早晨走出
送别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早晨走出净慈寺送别林子方
到底
毕竟西湖六月中,
四季
风光不与四时同。
与蓝天相接
接天莲叶无穷碧 ,
在朝阳映照下 异常碧绿
千古名句
, 映日荷花 别样红。 强烈的视觉冲击 表现出荷花的壮 观、大气。 异常红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 不与四时同。 你怎么理解“毕竟”“四时”的?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二小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4古诗两首教案苏教版(2)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二小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4古诗两首教案苏教版(2)

24 古诗两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苏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七单元的第一篇.本文是一首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古诗,作者苏轼以精炼的文字展现了一场急来骤去的西湖雨。

文章既有写景的语句,又隐藏人物内心活动,是一篇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很好的范例.【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行适当的拓展,学习品词析句方法,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感受疾风骤雨之美和诗人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教学难点】学习品词析句的方法,感受诗的美,爱上古诗词.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古诗,初步理解古诗意思。

一、导入新课:1、这首歌的歌名是-—《但愿人长久》。

这首歌是由王菲演唱的,歌声十分优美动听,可惜—-。

我们知道古诗古词原本就可以配合音乐用来歌唱,古诗词的韵律十分优美,而现代音乐与它完美的结合起来就更能把古诗词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情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但愿人长久》这首歌的曲调比较————-—你知道为什么吗?2、除此以外你对苏轼还了解多少?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苏洵之子。

嘉佑进士。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3、今天我们就穿过时光隧道,跨越900年的历史与宋朝这位大文豪苏老先生相会,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这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二、初学古诗,自己理解:1、谁来把题目读一读,注意读准节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 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这个\'醉\’该如何解释(似醉非醉)是不是这样解释呢?学完这首诗后我们就能知道了,谁来把这首诗读一下。

3、学生自己理解古诗意思。

五年级下语文课件-24古诗两首_苏教版(20201201234557)

五年级下语文课件-24古诗两首_苏教版(20201201234557)

五年级下语文课件・24古诗两首_苏教版题临安邸北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西湖诗I \西湖诗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读,解句意,明诗意。

1.读诗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写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心情)2.诗中共写了哪些景物?雨■风■水;山.船.地.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o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主要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赤壁赋》等。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北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云怎样7风怎样?:卷地而来的大风 < 忽然把乌云和雨点吹散了,水怎样?望湖楼下水如天。

:望湖楼下面的水像天空一样<水天—6 f —片汪洋。

二读,看画面,想诗境。

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三读,品诗味,体诗情。

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疾雨急来急去f令人惊叹)六月二十七曰望湖楼醉书北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北宋苏轼到处相逢是偶然, 梦中相对各华颠。

还来一醉西湖雨, 不见跳珠十五年。

杨万里(门27T206),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

一生力主抗金,与范成大、陆游、尤袤等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o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南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读,解句意,明诗意。

1. 诗题什么意思?交代了什么?(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朋友林子方。

交代时间.地点和人物。

)2. 此时有什么感觉,见到什么景色先议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这首古诗是描绘春天意境的,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相关题材的古诗。因此,学生对体味古诗的韵味,感悟古诗的意境,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
预习
设计
1.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收集叶绍翁的相关资料。
2.正确、流利地朗读《游园不值》。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走近课文
(3分钟)
1.小组比赛备春天的古诗。
③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也仿佛置身于那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的美景之中,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来背诵全诗。
④春色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笔下不息的主题。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通过感情来朗读细细体味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春色吧!(播放音乐,学生有感情朗读)
⑤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抒发对春天的感受吧!
小结: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掌握学习古诗人的方法去发现,去感悟、去动情。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应因文而宜,与时俱进,去雕琢、去彩饰,反璞归真。
园内百花争艳,万紫千红,蜜蜂、蝴蝶正在这万花丛中翩翩起舞呢!
③背诵全诗。
④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齐读,细细体味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春色!
⑤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走近课文
1.赛一赛: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2.春天来了,报春花悄悄地绽放了,让我们跟随着叶绍翁踏上游园的路,一起欣赏他的《游园不值》。板书课题:《游园不值》。
2.诗人本来要扫兴而归,一转身却看到墙头脉脉含情的一枝红杏,蒙着阴影的心情顿时一亮,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3.你认为这首诗应该怎样读更能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呢?
任务驱动
导学:
①指名读,齐读。
②诗人虽然没有看到满园的春色,仍然满腔的喜悦,请同学们看着课文插图给这个园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再想象一下满园的春色是什么样的?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游园不值)的教学课件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游园不值)的教学课件
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南宋诗人。
——【南宋】叶绍翁
字嗣宗,号靖逸。龙泉
(今浙江)人。曾在朝居
应怜屐齿印苍苔,
官,诗学朱熹。后长期隐
居西湖之滨。擅长写七绝。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他的诗,都是描写山林景
物和赠朋友之作。
短短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善解人
意,也写出了他那一片怜春惜春的情
怀!
这首诗更为脍炙人口的还是后两 句。柴门虽然不开,满园春色却难以 关住,你看一枝红杏探出墙头,不正 在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吗?“关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不住”、“出墙来”,简单的几个字, 一枝红杏出墙来。 写出的并不仅仅是园中美丽的春色, 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一
应怜屐齿印苍苔,
屐是木底鞋。
④印:踏坏。 ⑤小扣――轻轻地敲门。 ⑥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 门。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⑦久:很长时间。
诗以“游园不值”为题,本是说 自己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可是诗人
却由此生发感想。他想,这可能是因
应怜屐齿印苍苔, 为主人怕踩坏园中的青苔,怕破坏了 小扣柴扉久不开。 园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让自己进来的 缘故吧。
片春意盎然。尽管主人没有访到,但
作者的心灵已经被这动人的早春景色
完全占满了!
——【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1127-1206年)江 西人,字廷秀,号诚斋,写 的诗被称为“”诚斋体”,诗
——【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集为“诚斋集”,宋朝杰出

《古诗两首》课件(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013

《古诗两首》课件(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013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篱落:篱笆。 径:小路。 阴:树叶茂盛浓密。 急走:奔跑着。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 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 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 到它们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4 古诗两首
展示学习步骤:

(1)熟读古诗 (2)理解诗意 (3)想象意境 (4)练习背诵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人去朋友家游园看花, 长满苍苔的路上遍印着诗 人木屐钉齿的痕迹,敲了半天 柴门,没有人来开。 诗人从露在墙头的一枝杏花想象出 满园的春色,说 园门虽然关得紧,春色却是关不住的啊! 游园不值 : 游园没有遇到人。 小扣 : 轻轻地敲。 柴扉 : 柴门。
春 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课1作业: 抄写古诗
课2作业:
读到“春色满 园关不住,一枝 红杏出墙来”, 你的脑海里出现 了怎样的情景? 展开想象,写一 段话。
吟春风的:
春风杨柳万千条(宋 陆游)
风似剪刀。 (唐 贺知章)
咏春雨的: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 杜牧)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 陆游)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赞春花的: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 宋祁)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与浅红。 (唐 杜甫) 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宋 韩琦)

最新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拓展资料:饮湖上初晴后雨

最新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拓展资料: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①晴方好,山色空濛②雨亦奇③。

欲把西湖比西子④,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①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②空濛:云雾迷茫的样子。

③奇:奇妙。

④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大意]这是一首有名的写景诗,描写西湖刚晴又雨时富于魅力的美景。

西湖晴天波光闪闪,旖(yǐ)旎(nǐ)可爱,蒙蒙雨天的山色,同样妩媚动人。

她真像最美的西施,不论怎么打扮都是那么俊美![赏析]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次句“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

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4古诗两首》课件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4古诗两首》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古诗今译 2
•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 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 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表现 了诗人的赞赏之意。
• 名句赏析——“白雨跳珠乱入船。” 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 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作者先从暴 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 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 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 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 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 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 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 水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 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 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 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 一句,最为传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 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 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
修辞
• • • • • • • • • • • 倒装句: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意为: 西湖六月中风光, 毕竟不与四时同。 夸张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 对偶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对比阅读,加深理解
比较两首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都是七言诗,都是写夏日的西湖 景色,景中有情,情在景中 不同:前者写天气变化之快,后者突出 荷花之美。前者多用比喻,后者则是直 接描写。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古诗两首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古诗两首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古诗两首五年级下册苏教版语文教材第24课《古诗两首》课文两首诗都是写的六月里的西湖景色,店铺为五年级师生整理了苏教版课文《古诗两首》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古诗两首》课文原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遮:遮盖,掩盖。

3.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4.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古诗两首》教学札记苏教版第十册23课《古诗两首》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现将本课的一些教学随感述之如下:⒈新课的导入永远是门艺术。

如何在课伊始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的是夏日西湖一场急来急去的暴雨。

虽说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他们极大多数都没去过杭州,但对杭州的西湖多少有点知晓,毕竟是名胜古迹。

于是我就采用了词语对接这样的方式,我说前半句,让学生说后半句。

学生对这样的导入很感兴趣。

君子一言,;八仙过海,;螳螂捕蝉,;上有天堂,。

于是,很自然地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跟随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去观赏一下素有“天堂”之称的杭州,学习他的一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⒉古诗学习切忌逐句讲解,力避繁琐分析之嫌,但古诗学习毕竟有规律可循。

一首诗一般总有诗题、诗人、诗句三部分。

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就适时渗透了古诗学法指导。

根据诗的形式结构,概括出释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四个基本的学习步骤。

本节课教学的时候,我将“知诗人”这个环节放在课始。

在拓展延伸的环节,我再次提到苏轼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前后呼应,一脉相承,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识。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4古诗两首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4古诗两首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4古诗两首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4课《古诗两首》分别是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店铺在此整理了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4课《古诗两首》,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4课《古诗两首》原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①》(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②白雨跳珠乱入船。

③卷地风来忽吹散,④望湖楼下水如天。

⑤【注释】①望湖楼:楼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上,是当时眺望湖中景物的楼。

醉书:酒醉中题写此诗。

②翻墨:打翻了墨水瓶。

这里形容云像泼翻的墨一样黑。

③跳珠:滚跳的珍珠。

这里形容白色的雨点像珍珠一样跳跃不定。

④卷地风:吹到地面上卷起的大风。

⑤水如天:形容雨过天晴,湖水像天空一样清澈明净。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4课《古诗两首》教材解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描写了杭州西湖夏天雨前雨后的变化情景。

诗的大意说:夏天,天空中变化不定,霎时间乌云滚滚,像泼翻的墨水一样扩散开来,开始时,并未遮遍青山。

黑云继续扩展,不多会儿,倾盆大雨就下起来。

白色的雨点打在船面上,像一颗颗跳跃的珍珠往船里乱滚。

忽然,一阵卷地大风吹过,把黑云吹散。

雨过天晴,从望湖楼上向下望去,湖水像晴朗的天空一样清澈明净。

诗人善于捕捉瞬间变化的情景,像高明的摄影师一样,拍下湖水、墨云、雨珠、风吹等景象,绘声绘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第23课)是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名作。

从诗句内容来看,写的是晴好天气下西湖莲荷的壮美,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景在议后,突出景美,展现的是一幅西湖荷塘图,是一首写景诗。

但如果我们来关注诗的题目,是说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朋友林子方的,分明是写事的,写送别友人之事的,是写事诗,是送别诗啊。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拓展资料:饮湖上初晴后雨(精品)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拓展资料:饮湖上初晴后雨(精品)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①晴方好,山色空濛②雨亦奇③。

欲把西湖比西子④,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①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②空濛:云雾迷茫的样子。

③奇:奇妙。

④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大意]这是一首有名的写景诗,描写西湖刚晴又雨时富于魅力的美景。

西湖晴天波光闪闪,旖(yǐ)旎(nǐ)可爱,蒙蒙雨天的山色,同样妩媚动人。

她真像最美的西施,不论怎么打扮都是那么俊美![赏析]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次句“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

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游园不值》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游园不值》苏教版
游园不值
• 作者简介:
叶绍翁 南宋中期诗人,龙泉(今浙江)
人。他作为南宋江湖诗派的一员, 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风光及生活的 诗作,其诗优于绝句。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理解题意:
游园不值
园:指花园。
值:遇到。 “游园不值”课题是什么意 思呢?
反馈练习 重点字解释。 值: 应: 怜: 印: 小扣: 柴扉:
练习
1 诗人是抓住哪些景物来表现春天的? (碧青的苍苔,盛开的红杏。)
2 “不值”的意思是(没有遇到主人 )。 诗中“久不开 ”这个词写出了“不值”。
《游园不值》是宋 代 叶绍翁 所 作。题目的意思是:
游园未遇到主人,不能进去观赏
诗人以 一枝红杏出墙来 来渲 染满园的春色。诗的最后两句蕴 含着深刻的道理:
理解古诗意思的方法
借助注释 查工具书 联系上下句 看插图 互相交流
小扣柴扉久不开 ?
• 柴扉 ? 柴门
小扣? 轻轻地敲
游园不值
柴扉
苍苔
红杏
lián

怜:本义指可怜。 在本诗中指: “爱惜、 喜爱、舍不得”。
苍苔:绿色的苔 藓
屐:木头鞋。
屐齿:鞋印,脚印。
应怜屐齿印苍苔
大概是园主担心我 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 青苔吧 。
思考: 诗人兴致勃勃地来拜访好友,
却没见着,你们想,他此时的心 情如何?
扫兴、失望、失落……
诗人游园却没有遇 到主人,本来是十分 扫兴,无意间抬起头, 却发现了······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色满园
你觉得“春色满园” 会是怎样一种景象?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拓展资料:饮湖上初晴后雨(精品)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拓展资料:饮湖上初晴后雨(精品)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①晴方好,山色空濛②雨亦奇③。

欲把西湖比西子④,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①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②空濛:云雾迷茫的样子。

③奇:奇妙。

④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大意]这是一首有名的写景诗,描写西湖刚晴又雨时富于魅力的美景。

西湖晴天波光闪闪,旖(yǐ)旎(nǐ)可爱,蒙蒙雨天的山色,同样妩媚动人。

她真像最美的西施,不论怎么打扮都是那么俊美![赏析]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次句“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

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4 古诗两首》课件(共56张PPT)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4 古诗两首》课件(共56张PPT)

24 古诗两首
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是指作品中对环境的描写、 对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 得很紧密。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人描绘景色多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
24 古诗两首
小练笔 试着写一写关于“雨”的情景交融片段。 示例:这是夏天的雨,能给世间万物带来凉爽 的夏雨。 它像子弹般的往下坠,有力的小身 躯落到了地面上,溅起了一个个的小酒窝,有 时候还酷似一朵盛开的水花儿。它将酷热和灰 尘全部都赶走了,带来了一个凉爽的世界。
24 古诗两首
说一说:这首诗在你眼前出现了 怎样的情景?(课后第四题)
24 古诗两首
乌云像泼洒的墨汁,还没把山遮住, 白花花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活蹦乱跳的 窜上了船。忽然卷地而来的一阵大风把 云和雨吹散了。雨后,从望湖楼往下看, 湖水一片汪洋,就像天空那样广阔。
24 古诗两首
结构梳理
六 月 二 十 七 日
24 古诗两首
多音字
sàn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sǎn
她披着松散的头发从屋里跑出来。
24 古诗两首
我会写

24 古诗两首
识字方法
换一换:


24 古诗两首
易写错
zhē
不要少写“、”。
形声字,形旁为辵 (chuò),声旁为庶。本意为 阻拦。组词:遮盖,遮蔽,了乌云之黑,雨来之急。
24 古诗两首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了 天气骤变时的紧张气氛也 烘托出诗人周中赏雨的喜 悦心情。
24 古诗两首
突出了天气变化 卷地风来忽吹散, 之快。 望湖楼下水如天。 卷地风:翻卷到地 面的风。散:散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北宋文豪, “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散文均 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其散文与欧 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 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 疾并称“苏辛”。
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杨万里: 南宋诗人,字廷秀, 号诚斋,
吉水人。其诗构思新巧,语言通 俗明畅、自然活泼。与尤袤、范 成大、陆游齐名, 称“中兴四大 诗人”。著有《诚斋集》。
散 sàn(散心) sǎn(松散)
卷 juǎn(卷起) juàn(画卷)
荷 hé(荷花) hè(负荷)
翻墨:打翻的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白雨:白色的雨点。 跳珠:跳动的珍珠,诗中用来形容雨点大,杂乱无章。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样开阔而平静。 毕竟:到底。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边 思考核心问题。 同时认准字音, 理解词语意思。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①未遮山, 白雨②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③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④。
①翻墨:打翻的墨汁。 ②白雨:白色的雨点。 ③卷地风:翻卷到地面的风。 ④水如天: 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24 古 诗 两 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学习目标
7.课文结构
2.走近作者
8.课文主旨
3.字词精讲
9.课堂拓展
4.读懂课文的金钥匙 10.教材课后习题解答
5.课文解读
11.当堂检测
6.读懂课文的金钥匙答案 12.课后作业布置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重点) 2.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难点) 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难点)
拓展: 你还知道除本课外的其他描写西湖的古诗吗?请试着写 出两句。 (__1_)__山__外__青__山__楼__外__楼__,__西__湖__歌__舞__几__时__休__。_____________ (__2_)__欲__把__西__湖__比__西__子__,__淡__妆__浓__抹__总__相__宜__。_____________
译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 的雨点像珍珠一样乱跳,蹦进船里。忽然间狂风卷地 而来,吹散了漫天的乌云,此时从望湖楼向下看,一 片汪洋大海, 湖水就像天空那样广阔。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忽”字用得十分巧妙,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 了风的巨大威力。
别样:格外,不同于一般。 四时:一年四季。课文中指除六月以外的其他时间。 映日:与太阳相映。 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碧绿。形容莲叶多,望不到头。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这两首诗都描绘了哪里的美景?是怎样写出景物的美的?
串珠问题:
1.这两首诗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2.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晓出①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②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③同。 接天④莲叶无穷碧⑤, 映日荷花别样红。
①晓出:早晨走出。 ②毕竟: 到底。 ③四时:一年四季。 ④接天:与天空相接。 ⑤无穷碧:一片碧绿,无边无际。
译文: 晓出①净慈寺送林子方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四季不同。 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在太阳的映照下荷 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绘的景物较多,突出了景物的动态美;后一首描写的 是在净慈寺下所见的晴天湖景,只写了莲叶、荷花两 种事物,着力表现的是景物的静态美。
2.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表达了诗人对雨天
西湖奇特景色的喜爱和赞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表现了西湖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的美景,表达了诗人 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顺着湖滨走去,不久便到断桥。这是民间故事中 白素贞和许仙会见的地方。这美丽的民间故事曾经感 动过多少有情人。传说既久,也就当真。我们站在桥 头也感到,好像多少年前真有过他们主仆三人在这儿 经历了多少悲欢离合。今天的湖水还为他们奏出相思 之曲,雨丝还为他们飘洒同情之泪。其实许仙和白娘 子不过是自古以来许多情真义重而遭遇悲惨的青年儿 女的化身。早就知道西湖上有个月老祠,月老祠有副 集句对联: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 莫错过姻缘。可惜我们没有寻见。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的是晴天时西湖夏日的 景色,表现了西湖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的美景,表达了 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粉黛西子 钟树梁
少年时读苏轼赞美杭州西湖的诗“水光潋滟晴方 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小小的心灵上便有了烙印。 后来长大了读到久居西湖的 晚清学者合樾的笔记,说西 湖的风景是晴湖不如雨湖, 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更令人神魂飞越了。
一到湖边,湖水拍岸作响,湖波灰白色,卷起层 层细浪,湖上是无边无际的雨丝,湖中却一架船儿也 没有,开旷空阔。这并不是“画船尽入西拎,闲却半 湖春色”(宋人词句),而是画船尽系岸柳,避让满湖春 雨也。举头展望,只见湖水东南北三面,群山隐隐, 南高峰、北高峰全是灰蒙蒙的。“山耶云耶远不知”, 但是又深深浅浅,富于层次。最深的近于墨色,最浅 的类如银粉。天水沾连,山云融合,又像是正在洗涤 中的硕大无比的大理石屏风从几方面围绕着。啊!原 来是活生生的粉墨山水、粉黛西子呈现在我们眼前!
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雨急 白雨跳珠乱入船 (比喻)
卷地风来忽吹散 景奇
望湖楼下水如天
急来急去 令人叹惊
毕竟西湖六月中 议论
晓出净慈寺 风光不与四时同 送林子方
接天莲叶无穷碧 写景
映日荷花别样红
晴景 日色 西醉 湖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疾雨急来急 去的景色变幻,表达了诗人对雨天西湖奇特景色的喜 爱和赞美。
这两首诗都描绘了哪里的美景?是怎样写出景物的美的? 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西湖的美景。第一首运用比喻的
修辞,写景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让人如临 其境;第二首前两句议论,赞美西湖的风光,后两句写景, 用“碧”“红”两种色彩,描绘了一幅娇艳的荷塘美景图。
1.这两首诗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前一首描写的是在望湖楼上看到的雨景,诗中描
数十年后才到西湖一游,却只领略到一个“晴方 好”,也就是“三不如”。虽然水光潋滟,晴波温柔, 已经令人流连忘返;可是没有领受到“雨亦奇”的美 景,总不免是憾事。
三年前农历正月中旬重游西湖,和两位同志住在 湖滨路西湖饭店。真是不巧,住了几天就落了几天雨。 但也算凑巧,可以补偿“雨亦奇”的游览宿愿了。我 们穿上雨鞋,撑开雨伞,便作雨湖之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