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黄山奇松》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导读第一自然段,领悟作者是怎样引出黄山奇松的。
教学重点: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黄山三大名松的奇、美,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黄山松及黄山风光图片;(2)准备《黄山奇松》音频文件,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自学课文;(2)搜集有关黄山松及黄山风光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作业。
2.播放PPT课件(黄山景色)。
师:同学们,这些优美的图片展示的是黄山的景色。
黄山,向来被称作“天下第一奇山”,“黄山四绝”更是闻名于世。
但人们对“奇松”却情有独钟,大家想知道是为什么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跟随作者一起观赏这些奇特的松树吧!设计意图:通过观看黄山景色的图片,使学生感受到黄山的美;将思维由黄山引到“黄山四绝”再到黄山奇松,更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想象。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教师指导,同桌合作,解决生字词。
读音:“宾”是前鼻音,“屏”是后鼻音。
书写:“誉”是上下结构;“陡、屹”要写得左窄右宽;“卧”要写得左宽右窄。
3.检查自学情况。
(播放PPT课件)(1)检查生字,注意字音、结构。
(2)理解词语,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强调字音。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学生间的合作,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整体感知,了解大意1.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随时正音评价,想想课文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小组讨论:作者是怎样安排文章结构的?(总—分—总)4.师生交流,指导分段。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读思结合,强调读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结构,有助于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为下节课学习作好铺垫。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山奇松》经典教学教案最新8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山奇松》经典教学教案最新8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现黄山奇松的姿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黄山奇松》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自然段引出黄山奇松。
由黄山作为“天下第一奇山”,说到它的“四绝”,然后从“四绝”中引出人们“情有独钟”的奇松,使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作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正是因为奇松的点缀才使它独领风骚。
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
先交代三大名松的生长地,在玉屏楼前的悬崖上,然后再一一描写“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不同的姿态,以及它们得名的由来。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众多松树。
一连用了许多“或”字,以显示松树姿态各异,美不胜收,点明山因树而“更加神奇”,以呼应前文。
本课的训练重点及难点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不断渗透、内化、巩固。
教学对象及其学习需要分析: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他们在一节课中持续注意的时限只有20分钟。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布鲁纳曾指出:最好的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视野不够开阔,对黄山奇松的姿态缺乏感性认识。
多媒体教学声像并茂、视听结合,能以直观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各学科能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案.docx

小学语文五上:《黄山奇松》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木课6个牛字,理解部分新词的意思。
2、指导学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会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 揭题导入。
1、出示黄山图片,师:面对这茫茫的云海,嶙峋的怪石,苍翠的树木,明代着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有过这样的感慨:(幻灯出示)2、▲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 (明)徐霞客3、通过前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你对黄山有哪些了解?生自由说,引入欣赏“黄山四绝”图片,(点明:在四绝之中,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4、▲板书课题,指导读题并质疑。
(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领略一下黄山松的奇美。
先扫清字词障碍。
设计意图:旨在引导学牛通过前期的预习和自身牛活知识的积累,有效带动课堂学习兴趣的激发。
二、合作探究,学习字词。
1、出示生字:誉陡屏宾屹卧①小组合作学习。
②提醒区别“宾” “屏”的读音2、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投影。
(2)观察,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重点指导:卧、誉(引导分析笔顺、结构等)(3)师范写,学生描红。
(4)听写检查,评讲。
3、由词入句,指导朗读。
(幻灯出示)情有独钟郁郁苍苍姿态优美饱经风霜枝干遒劲充满生机千姿百态潇洒挺秀神奇秀美①各形式读,及时纠正。
②读了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吗?4、我们试着将词语放回课文,一起来朗读课文。
分节赛读课文(及时正音,指导读难读的句子)。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生字教学以学生的自学为主体,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增强生字的记忆和运用O三、通读全文, 整体感知。
1、牛分段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大意。
2、师指导朗读。
3、牛默读课文,说说课文重点描写了什么?(概扌舌时要简洁、准确,引导归纳大致内容)师边听回答边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千姿百态4、再读课文。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黄山奇松》这个文章,了解黄山的地理特点和奇松的形态特征。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黄山奇松》课文,图片、地图、幻灯片、小黑板、报纸剪报等。
教学过程:导入:1. 让学生观看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或黄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2. 引入话题:“你们是否听说过黄山?知道黄山有什么特点吗?”阅读与理解:1.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是黑板报,将黄山的地理位置、景色和特点简单介绍,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黄山奇松》。
2. 分角色读课文,重点讲解一些生字词和词组的意思。
3. 学生合作完成课文后面的习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讨论与交流: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表演或朗读课文,展示他们对黄山的理解和想象。
2. 学生讨论黄山奇松的形态特征和魅力所在,并用课文中的话语进行描述,可以以小组或全班形式进行。
拓展活动:1. 学生观看黄山的图片和视频,了解更多关于黄山的知识。
2. 学生可以在网上搜索黄山奇松的图片,通过比较不同图片,了解黄山奇松的多样性。
3. 学生可以用颜色笔或纸黏贴的方式制作黄山奇松的图片,展示在教室。
总结:1.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回答问题:“黄山的特点有哪些?黄山奇松有什么形态特征?”2. 鼓励学生表达对黄山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板书设计:黄山的特点:壮美的山脉、幽静的云海、奇特的松树黄山奇松的形态特征:独特的形状、千姿百态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黄山的地理特点和奇松的形态特征,还培养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交流的方式,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气氛活跃。
但是,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可能需要加强辅导和帮助,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1六、黄山奇松

16、黄山奇松教学目标:一、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能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酷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
4、通过朗诵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育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酷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一、指导朗诵,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二、在读的进程中帮忙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录音机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进程:第二课时一、设境激趣,再现生活,触发情感。
一、回忆课文,体味美感。
昨天老师又从电视中看到了四川九寨沟的风光介绍片,感觉九寨沟的水确实风光旖旎,太令人神往了。
咱们学过《九寨沟》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谁能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归纳下九寨沟的水给你的感受?二、欣赏黄山“四绝”的风光。
[多媒体演示:黄山“四绝”录像](借助“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讲解,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形象快捷地让学生对黄山有形象、生动的印象,激起学生想了解黄山的兴趣。
)3、请你也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归纳黄山给你的感受?4、看来,黄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人们对黄山奇松却特别有情感,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过渡:通过欣赏,咱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当中的奇松特别有情感,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
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五、指读、质疑课题。
整理分析,肯定研究方向:黄山奇松“奇”在哪?二、自主研读,创设情境,体会独特。
㈠、小组研读课文,讨论:黄山奇松“奇”在哪?㈡交流汇报。
(按照学生的回答自主学习相应部份。
)一、位置奇(提示:黄山松的“家”都安在哪?)二、形态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黄山奇松的形态特点,并指导情感朗诵最后一节,增强体会黄山松形态奇的特点。
)㈢观看录象,准备介绍黄山奇松的特点。
一、观看“黄山奇松”的录象,谈谈感受。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黄山奇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过学习《黄山奇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黄山的地理特点和奇松的形成原因。
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笔、纸三、教学过程导入 (5分钟)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黄山的图片,引起学生对黄山的兴趣,启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
预习 (10分钟)让学生根据书中的标题《黄山奇松》,预测故事的内容,并带领学生讨论奇松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阅读理解 (15分钟)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1.黄山是哪个省的名山?2.黄山的主峰叫什么?3.黄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有哪些名胜古迹?4.奇松是如何形成的?5.奇松有哪些特点?梳理思路 (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内容,并用思维导图或文字梳理出课文的结构和主要观点。
拓展活动 (20分钟)1.观看相关视频: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黄山相关的纪录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黄山的美丽和奇松的神奇。
2.写作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文章,描述自己眼中的黄山奇松。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如何保护自然环境,特别是黄山那样的自然景观。
总结归纳 (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黄山奇松的特点,并进行简短的口头回顾。
课堂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关于黄山奇松的文章,并带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要求字数不少于300字。
四、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问题回答的准确性。
2.作业评价: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价他们对黄山奇松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延伸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自然景观,如公园、山水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之美。
2.跨学科合作:与地理学科进行合作教学,通过比较黄山与其他名山的不同,培养学生对地理和自然景观的了解和认识能力。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黄山奇松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黄山奇松一、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了解黑松林的风景和黄山奇松的特点;2.能够理解并用自己的话简单表述黄山奇松的特点;3.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感受自然风光,领略大自然的魅力;4.能够初步感知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并用自己的话简单表述黄山奇松的特点;2.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感受自然风光,领略大自然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1.能够初步感知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准备1.课文《黄山奇松》;2.黄山奇松图片;3.画纸、颜料、笔等绘画用品。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内容、感受和情感;2.带领学生聆听黄山历史和黄山特产——黄山奇松的介绍。
2.阅读、朗读(10分钟)1.分段阅读《黄山奇松》,教师提问,激发学生思考;2.教师示范读音、语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3.理解(20分钟)1.让学生结合朗读内容和图片,说出黄山奇松的特点;2.让学生阅读相关的内容或查找资料,加深了解。
4.绘画(15分钟)1.让学生在画纸上用颜料、笔等绘画工具,画出自己想象中的黄山奇松;2.教师指导学生用色彩、线条表现黄山奇松的树姿、枝叶、枝杈与树干等特点。
5. 感悟(15分钟)1.学生展示作品,分享感受;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理解的内容、增长的知识和情感体验。
六、作业布置1.课下,学生根据大自然自己能够找到的景色和树木绘制形象丰富的画作;2.使用学到的知识,写一篇自己对黄山奇松的认识和感受。
七、课后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老师把黄山奇松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观察图片、绘画等多种方式全面感知“黄山奇松”的魅力和价值。
课堂设计生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
同时,本节课也存在欠缺之处,如教师的指导不够细致,学生对黄山奇松的特点理解还不够深入。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优秀6篇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优秀6篇《黄山奇松》教学案篇一一、说教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
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
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读通,扫除障碍,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第二自然段,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发挥充分的想象。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我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句子里理解描绘黄山奇松的词语,通过学习能够背诵第二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完成问题训练,培养学生语文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感受它们生命力的顽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⑴、感受黄山松的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说重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上的总体构想上,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可采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语文教案《黄山奇松》(优秀4篇)

语文教案《黄山奇松》(优秀4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本第九册的课文。
这篇课文描写了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
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根据《黄山奇松》这篇课文的特点,我探讨一种基于网络环境下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二)设计理念《黄山奇松》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性散文,全文紧扣奇来对黄山松进行描写。
文字生动,意境优美,适合学生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与文本进行交流,教师转变角色,以一个导游的身份将学生引入情境,然后由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感悟,与文本自由的进行亲密的对话,在反复的朗读中加深感悟,加深理解,在读中引发思维,唤起情感,从而让学生的思想与心灵和教材发生碰撞。
进而提升学生精神境界。
(三)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读懂课文的内容。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教材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把课文内容与网络教材上的图片、文字、影片结合起来进行阅读感悟课文的能力。
4、赏读品味,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这一举世奇景,它不仅仅是山,也是海,是松之海,石之海,云之海,泉之海,花之海,诗之海……是一片画的海洋!今天,让我们乘坐网络快车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
”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孩子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
教师要善于把握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由景入情,以情观景,启发想象,步入情境。
一节好的语文课,一个“情”字怎生了得!“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我在教学《黄山奇松》时,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课文的情境和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淀,启动情感。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松》教案

黄山奇松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会用“郁郁苍苍”、“屹立”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的祖国地广博,山清逸,水恬静,树含蓄,草质朴,你知道哪些祖国的风景名胜?今天让我们去黄山看看。
二、理清课文1、自由读课文,理清层次。
作者是怎样写黄山奇松的?2、小组交流。
3、汇报。
一(1)奇松是黄山一绝;二(2)具体写三大名松;三(3)黄山松千姿百态三、学习生字词1、第一课时我们除了了解课文、理清层次外,还应学什么?(读好课文,学习生字词)2、你准备怎样学习生字词?四、读通课文1、你准备怎样读好课文?选择难的句子读好。
2、在小组中读。
3、自告奋勇读。
评。
4、读了这些句子,黄山奇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我们插上翅膀去欣赏一下吧!五、学习第一自然段1、出示通版插图,师背第一自然段,生听,记住给你印象深刻的词。
2、交流。
3、自读,你体会出什么?点拨:(1)“四绝”说明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美到极点,所以全世界都知道。
(2)人们为什么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呢?(奇)(3)指导读好第二句话。
4、黄山真不愧为“天下第一山”,通过朗读来表达心中的激情吧!齐读。
六、课堂作业1、必做题: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天就让我们去领略一下天下第一奇山吧!齐读课题。
2、从课题看,课文重点写什么?你想知道什么?黄山奇松到底奇在哪儿呢?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打开书,读读第二自然段。
2、这一节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奇松呢?再读课文,用“——”划出。
谁来说?谁来把它写到黑板上?(学生板书) 3、出示投影片,这三棵奇松你认识吗?不认识?再读课文,联系课文去认识。
《黄山奇松》优质课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6、黄山奇松一、教学目标:1.独立识记本课生字词,书写正确规范。
结合语境理解“屹立”、“饱经风霜”等新鲜词语的意思,并能积极运用。
2.朗读课文,抓住主要词句概括主要内容,并借助已经学过的《泉城》等课文进一步感知文章“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3.通过朗读,展开想象,品读文章精炼的语言中饱含的情感,初步学习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表现黄山松“奇”的特点,感受黄山松被赋予的美好情感。
4.借助作者对“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描写,体会虚实结合写法的好处,并结合课文最后一段的学习,选择一种松的姿态展开联想和想象,尝试使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展开想象,品读文章精炼的语言中饱含的情感,初步学习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表现黄山松“奇”的特点,感受黄山松被赋予的美好情感。
难点:借助作者对“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描写,体会虚实结合写法的好处,并结合课文最后一段的学习,选择一种松的姿态展开联想和想象,尝试使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写一段话。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认读生词、指名读课文等方式了解学生识记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利用示范朗读、再次练读的方式推进有感情读书。
2.在整体感知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抓住主要词句概括主要内容,明确文章的结构,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批注式阅读、自主合作学习、汇报交流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体会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4.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比较,体悟作者运用虚实结合表现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安排仿写,训练尝试运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表现景物特点的能力。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搜集黄山奇松的文字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课前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单元导读,引入新课同学们,我国的旅游胜地远近闻名,四年级的时候我们跟随作者游览了泉城济南、四川九寨沟、荷兰的田园。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4.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逐渐增强,但仍有部分学生需要提高自信和积极参与度。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写作技巧,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此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升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关注学困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7.评价与反馈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借助多媒体展示黄山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
-教师出示黄山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里的景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揭示课题,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黄山奇松》,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黄山奇松的独特魅力吧!”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词汇的掌握程度以及朗读技巧都有所提升。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黄山奇松》这一课的学习会有以下特点:
1.对自然景观的兴趣浓厚,但可能对黄山的地理位置、特点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有限。
2.在阅读理解方面,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但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认识尚需加强。
-教师邀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给予积极评价,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了解松树的生长环境及相关知识。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学生珍惜和维护自然资源。
教学重点:1. 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了解松树的生长环境及相关知识。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准备:1. 课文《黄山奇松》的教材。
2. 黄山奇松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学生绘画、剪纸等美术工具。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通过展示黄山奇松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们对黄山奇松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黄山奇松有什么特点吗?松树一般在什么地方生长?呈现与讲解(15分钟)1. 分段朗读课文《黄山奇松》,并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2. 讲解黄山奇松的特点,如树形、树势、树龄等。
3. 讲解松树的生长环境,如土壤、水分和阳光等要求。
梳理与拓展(15分钟)1. 给学生分发绘画纸和美术工具,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内容,画一棵黄山奇松。
2. 学生完成绘画后,互相欣赏并交流自己的作品。
巩固与评价(15分钟)1. 老师提问:画一棵黄山奇松有哪些步骤?2. 学生回答后,进行讨论和补充,梳理出画一棵黄山奇松的步骤。
3.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班级进行评比。
拓展延伸(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让更多的自然景观得以保存?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老师对本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写一篇感想。
教学资源:1. 黄山奇松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绘画纸和美术工具。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课文《黄山奇松》教案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课文《黄山奇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三、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到了什么呢?2、边播放相关的图片和音乐,边述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
3、而在这四绝中,人们对黄山松更是情有独钟。
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4、再看看课文的题目,你能从哪个字中找到答案呢?(奇)你又有什么问题要问?5、想寻找答案吗?(二)、创设情境,感受奇松。
1、创设情境:请大家把眼睛闭上,我们登上了去黄山的飞机,经过不到一个小时的飞行,我们来到了天下第一奇山——黄山。
我们爬啊爬,终于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
请大家睁开眼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看到了哪些松树,它们又奇在哪里呢?2、学生交流讨论,师相机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3、大家说得很好,这三种松的确都非常奇特。
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
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
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既然它有这么大的魅力,那我们就一起去领略迎客松的风采,并从语言文字中来感受它的奇吧!(三)、引读迎客松,自学陪客松和送客松1、出示迎客松的文字和图片。
2、请同学们自读这段文字,并结合边上的图,你能从哪些句子和词语中感受到迎客松的“奇“呢?3、学生交流讨论能反映“奇“的句子及词语。
(1)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正如文中说它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五篇模版)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五篇模版)第一篇: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引入情景。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出示课件),它以“四绝”闻名于世,这“四绝”是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出示课件),我们还知道,这“四绝”之中,人们最喜爱的是——黄山奇松,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
出示一系列课件:《你知道吗?》1、迎客松,地处海拔1680米,树高10.1米,树龄越800多年,是黄山松中的“元老”,列黄山奇松之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它破石而生,寿逾千年,姿态苍劲,枝叶平展如盖,两大侧枝横空斜出,似展臂迎客,颔首向五湖四海的宾朋致意。
2、送客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立于玉屏楼右侧道旁,虬干苍翠,枝叶侧伸,似作揖送客。
树高4.8米,树龄约450年3、黄山松的生长方式很奇特,它们都扎根在岩石缝里,没有泥土,枝丫都向一侧伸展;4、黄山松树的根系不断分泌一种有机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矿物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所以树皮的颜色和岩石的颜色很相似……5、因为生长的环境十分艰苦,因而黄山松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
今天我们就走进黄山,走近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的奇!板书课题。
复习字词之妙语连珠:人们对黄山奇松()。
瞧,迎客松姿态优美,(),虽然(),却仍然(),充满生机。
陪客松如同一个(),陪同游人,送客松姿态独特,游人把它比作(),它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地与游人告别二、配乐录音,感受奇松。
1、过渡:让我们继续前进的脚步。
要想观松,最好的去处就是(玉屏楼),举目四望,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哪棵奇松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大家闭上眼睛,随着音乐,走进黄山这片神奇的世界。
(一)品味奇松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学习的成果。
请大家用这样的句子说话:我喜欢_______,因为。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语文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语文教案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11个生字。
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会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难点:教法学法指导点拨讨论交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板题质疑。
1、同学们曾经欣赏过神奇的九寨沟、秀丽的西湖、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安徽省看看天下第一奇山黄山(板书)。
请看大屏幕!(播放黄山风光)黄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头脑中产生了哪些疑问?俗话说的好: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相信大家,只要用心读书,就一定能解答这些疑惑。
新课标第一网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提出自度要求请大家自由的朗读课文,尽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可以在课文中把不理解的字词标划出来。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交流(相机板书潇洒遒劲蟠曲等词语)不动笔墨不读书!许多同学在读书的过程中标划出了不理解的字词,这个习惯很好!谁来读一下这些词语啊?3、指名读,齐读(相机正音)这些词语的意思老师都知道。
是让老师直接告诉你们,还是通过读课文自己解决呢?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只要多读几遍课文,疑问总是能解决的?4、大家再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不简单!鼓励鼓励自己!三、精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黄山奇松到底奇在哪儿呢?(三大名松)黄山松的姿态实在太多了!要想看黄山松,最好的去处就是黄山绝胜处玉屏楼了,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相机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2、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这一段,试着用横线、波浪线、双横线分别标划出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
(1)迎客松(出示迎客松的文字)谁来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瞧,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我们的到来呢!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多么潇洒挺秀的迎客松啊!多么热情好客的迎客松啊!多么坚韧顽强的迎客松啊!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甚至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了!让我们带着对迎客松的赞美,带着对迎客松的敬意,一起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2)陪客松、送客松(出示课件)玉屏楼前还有形如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山奇松》经典教学教案优秀4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山奇松》经典教学教案优秀4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网络教学,让学生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黄山美景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同学们,马上就要五一劳动节了,有没有打算出去游玩呀?你准备建议你的父母带你去哪儿呢?为什么想去哪呢?(学生畅所欲言)2、今天老师再向你们介绍一个五一旅游的好去处,那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
(媒体出示黄山两字)那里的松、石、云、泉都非常有名,大家想去吗?现在让我们先去领略一下黄山松的奇。
(先出现黄山松图片,然后逐渐出示特写的奇字)3、齐读课题后学生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检查预习:指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评价(根据读书要求评价)3、听课文朗读,边听边看边思:黄山松奇在哪?4、交流(1)位置奇(提示:黄山松的家都安在哪?)(2)形态奇:(回答后齐读最后一段)(三)品读体会1、黄山松千姿百态,形态各异,让我们一起到曾被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去观松,在那儿,你会看到哪些松树呢?2、请你仔细阅读课文第二段,在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上做上不同的记号。
(1)学习迎客松:①细读第一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理解:遒劲饱经风霜看图想想郁郁苍苍是说这棵树长得怎么样?你能换个词吗?指导读该句。
②指读第二句:这句话是写什么?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它名字的由来)指导朗读③师读第三句,要求学生换一种说法,请用上不仅而且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案优秀3篇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案优秀3篇《黄山奇松》教案篇一《黄山奇松》课文原文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成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黄山松千姿百态。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黄山奇松》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2、搜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黄山去游览一番。
高兴吗?谁先说说课外搜集到的关于黄山的资料?师结:黄山是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在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它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峨眉之秀丽于一身,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我国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览了黄山之后,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四绝中最奇的要数黄山松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黄山奇松》。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感悟松之奇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上《黄山奇松》语文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案
《黄山奇松》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新词的意思。
3、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激发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
一、谈话导入,俗话说得好“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以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使人赞叹,假如没有到过黄山,读了课文大饱眼福1、板书:黄山奇松齐读课题1、过渡:我们知道,学习一篇文章,要一边读一边想。
我们就从读课题开始边读边想,好吗?2、提问: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题,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如:黄山在哪?黄山名称是怎么来的?黄山有哪些奇松?奇在哪里?为什么课文要以黄山奇松作题目?黄山除了有奇松,还有什么奇?……学生质疑2、简介黄山:黄山在安徽省地黄处黄山市境内,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长约40千米,宽约30千米,四季风景如画,要数松树最为神奇。
今天,我们欣
赏课文,重点就是描叙黄山奇松的。
3、谈话:黄山风景秀丽,其中要数松树最为神奇。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重点就是描述黄山松的奇景的。
(1)给课文各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下面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陡崖屹立遒劲郁郁苍苍宾客一帆风顺情有独钟按要求自学课文,理解字词意:陡崖:陡峭的山崖屹立:高高直立遒劲:雄健有力。
郁郁苍苍:形容树木长得茂密,一片青绿。
一帆风顺:长期经受过自然界的各种锻炼。
情有独钟:感情专一,特别偏爱。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①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1、检查生字:出示生字,这是课文中的生字,⑴你会读了吗?你觉得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⑵谁愿意把生字组成词语,领着大家读一读?⑶这些生字你还能组成别的词语吗?出示图片,谁能看着图画说一说奇松怎样的潇洒(枝条舒展)与挺秀(树干高耸)?联系课文说说“四绝”、“情有独钟”的意思1.四绝的“绝”是什么意思?(义项选择:①断绝;②完全没有了,穷尽;③独一无二的,没有能赶得上的。
)3.文中哪一个词语是表示人们特别偏爱的?(钟:(情感等)集中。
钟爱、钟情)(情有独钟:感情专一,特别偏爱。
)联系课文说说“一帆风顺”和“郁郁苍苍”的意思,并用“郁郁苍苍”造句。
那么“一帆风顺”四个字中到底包括了迎客松生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充沛挖掘“一帆风顺”一词的内涵:下无寸土,只得扎
根于山岩裂缝之中;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可是黄山松树不只风撼不倒,雪压不时,而且根深叶壮,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溢生机,更难得的是还那么潇洒、挺秀。
你说,这样的松还不能称为是奇松吗?迎客送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仍然充溢生机,被誉为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实在是当之无愧啊!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用意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