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公开课优秀教案风儿在那里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风在哪里》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风在哪里》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风在哪里》这首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水平;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教具:《风在哪里》诗歌卡片、图片卡片、幼儿画板和彩色粉笔;2.材料:《风在哪里》的诗歌原文。
三、教学流程1. 导入 (5分钟)•展示《风在哪里》的诗歌卡片,并称赞孩子们的音乐家形象;•引导幼儿回忆之前学习的有关风的知识,如:风是什么?风可以做什么?风有什么特点等。
2. 语言积累 (10分钟)•通过图片卡片引导幼儿口头表达与风相关的词汇,并在黑板上写出这些词汇;•鼓励幼儿讲述他们经历过的与风有关的事情,以增加语言的积累;•引导幼儿运用这些词汇说出风的特点。
3. 诗歌欣赏 (15分钟)•分发《风在哪里》的诗歌原文给幼儿;•教师引领幼儿朗读这首诗歌;•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歌,教师进行点评并纠正发音错误;•再次全体朗读,模仿风的声音进行朗读;4. 合作绘画 (20分钟)•把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一张幼儿画板和彩色粉笔;•导师给每个小组一个场景,让他们用彩色粉笔把诗中的场景画出来;•引导幼儿通过讨论和合作绘画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教学反思 (5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并引导幼儿思考以下问题:–你觉得这首诗歌有什么意思?–你最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话?–你画的场景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场景?•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
四、教学反思本次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主题为《风在哪里》。
通过诗歌《风在哪里》的教学,幼儿在欣赏诗歌的同时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水平。
在导入环节,我通过展示诗歌卡片和询问问题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回忆与风相关的知识。
这样做能够让幼儿建立起与诗歌主题相关的联想。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风在哪里》(1)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风在哪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声音》中的《风在哪里》。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幼儿能够了解风的存在和特点,感知风与生活的关系,并通过诗歌的形式,感受语言的美。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风的存在,知道风的基本特点。
2. 学会通过观察、感知和体验,用诗歌表达对风的认知。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感知和体验,认识风的特点,学会用诗歌表达。
难点:引导幼儿运用想象力,将风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创作出自己的诗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诗歌卡片、小风车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张风车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怎么转动的呢?”2. 讲解: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幼儿了解风的存在和特点,引导幼儿感知风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幼儿到户外,亲身感受风的存在,观察风吹动树叶、吹动风车等现象。
4. 例题讲解:出示诗歌《风在哪里》,引导幼儿朗读并理解诗歌内容。
5. 随堂练习:分组让幼儿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风的特点,然后创作一首关于风的诗歌。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风”为主题的绘画创作。
2. 答案要求:幼儿需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描绘出风的特点,以及风与生活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风的认知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教学调整。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风的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伴分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对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了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通过诗歌创作和绘画作业,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中班语言教案《风在哪里》
中班语言教案《风在哪里》幼儿园中班语言详案《风在哪里》一、活动目标1、协助幼儿体验诗歌中所蕴藏的美感,提升幼儿对语言美的感受力。
2、指导幼儿介绍诗中”翩翩起舞“、“频频点头“、“炎热” 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引导幼儿大胆自信心地讲诉,唤起幼儿想象的丰富性,思维的收敛性和独创性,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创建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工作1.物质准备工作:多媒体教具一套,字卡假设干,一棵、花掉、草头饰假设干。
大风车及能够产生风的工具例如大扇、纸、4.探讨:风在哪里、风会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什么变化?评价要素:与否认知诗歌的内容,感受到诗歌迷人的意境。
活动建议:可以尝试在延展活动中编创并演出诗歌。
风在哪里风在哪里?树儿说道:当我的枝叶翩翩起舞,那就是风在吹起过。
风在哪里?花儿说道:当我的花儿频频点头,那就是风在吹起过。
风在哪里?草儿说道:当我的身体轻轻摇晃,那就是风在吹起过。
风在哪里?风在我们身边春天,他吹起蓝了大地; 夏天,他送去了炎热; 秋天,他飘荡了果香; 冬天,他增添了银装。
手电筒、电风扇、大气筒等。
2.科学知识准备工作:幼儿已晓得什么就是空气;已搞过空气能够流通、空气存有重量、空气存有压力等实验。
三、活动过程活动一:风从哪里去?1.恳请幼儿用纸(或扇)在脸旁扇动,从而产生风,晓得空气流动能够产生风。
2,使幼儿玩玩大风车旋转游戏,介绍风的大小与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
3.鼓励幼儿相互交流:”怎样才能产生风?”引导幼儿尽量用相同的方法使身边的空气流动出来,产生风。
活动二:诗歌观赏-风在哪里1.恳请幼儿观看多媒体教具,带出主题。
2.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具配上音乐,富于感染力地朗读一遍诗歌。
3.用探讨形式,协助幼儿认知诗歌语言。
(1)风在哪里?诗歌中存有谁提问了这个问题。
(2)风在树上,它的枝叶就是怎样的?(使幼儿讲出”翩翩起舞”"Bulandshahr 摇去”)(3)吹过花朵,花会怎样?(频频点头)(4)吹过小草,小草又可以怎么样?(摇晃、摇头、伸手、致意……)(5)风去了,它给春夏秋冬增添了什么?4.恳请幼儿探讨:风还可以和谁搞朋友?(帆船、风筝、风车、花裙、云)5,恳请幼儿操作方式图片,朗读诗歌。
幼儿园中班教案《风在哪儿》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风在哪儿》含反思《中班教案《风在哪儿》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目标1、感受风吹来的方向。
2、了解风为自己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3、能观察、比较出不同的风。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风。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风的方向。
难点:观察、比较不同的风。
活动准备风车、扇子、风筝、小盘子、图书、纸张、泡泡水、纸飞机、纸飞镖、羽毛、电风扇、课本(人手一本)活动过程1. 引起兴趣教师:“谁也看不到我的影子,谁也捉不住我的身子,沙沙沙,有时我只摇摇树枝,哗哗哗,有时我要推倒房子,请你猜猜我的名字?”(风)还有什么方法能使风儿出现?幼儿探索各种可以起风的方法。
2、有关风的图片(有益的风和有害的风)(1)游戏:《我们会制造风》通过幼儿自由玩风车、吹泡泡、玩纸飞机、纸飞镖等各种活动体验风的方向、风力,进一步提高幼儿游戏兴趣。
(2)探索怎样让风为我们做好事?让幼儿了解植树造林可以减少风沙的常识,强化幼儿爱护树林,不乱让垃圾的行为。
3、讨论交流。
(1)观察课本了解风吹来的方向是四面八方的。
(2)游戏:寻找风吹来的方向在游戏中感受不同方向吹来的风,我们身上的衣物也会朝另一个方向摆动,寻找户外还有哪些东西告诉我们风来了(3)教师也可以在电风扇上绑上长纸条,然后改变电风扇方向,再请幼儿观察纸条飘动的方向。
(4)活动结束延伸活动:小朋友继续尝试用长纸条在有风的地方找“风”。
教学反思1、学习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很高,接受的也很快,但似乎老师的期望值太高,孩子们一直答不出来,这时老师的主导性就加强了,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思考空间,答案会不可思议的。
2、事先对幼儿的已有经验了解不够,导致课堂上有些被动。
3、师幼配合的相当默契,但是一再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样孩子的思维有些局限。
4、科学课要求老师的语言组织要相当严谨,流程之间的衔接要过渡自然,今后上课我会多注意。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风在哪里》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风在哪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小伙伴》,详细内容为“风在哪里”。
通过学习,让幼儿感知风的存在,了解风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风是无形的,了解风的存在和作用。
2. 能够用语言描述风的特点,表达自己对风的感受。
3. 培养幼儿观察大自然的能力,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感知风的存在,用语言描述风的特点。
难点: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中的风,理解风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卡片、图片、视频、小风车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幼儿去户外感受风,观察风吹动树叶、小草等自然现象,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感受。
2. 例题讲解教师展示故事卡片,讲述《风在哪里》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风的特点和作用。
3. 随堂练习a. 教师提问:“风在哪里?”,让幼儿用手指表示风的方向。
b. 教师展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风。
4. 小组讨论a. 风有什么特点?b. 风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六、板书设计1. 《风在哪里》2. 内容:风是无形的风吹动树叶、小草风让我们感到凉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感受到的风。
答案: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感受,画出风的形象,如风吹动树叶、小草等。
2. 作业题目:说一说风的作用。
答案:风可以吹走乌云,带来阳光;风可以吹走炎热,带来凉爽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感受到风的存在,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2. 拓展延伸:a. 带领幼儿去户外,观察风对不同物体的影响。
b. 家园共育:让家长协助幼儿收集关于风的资料,如风车的制作、风的作用等,加强幼儿对风的认知。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小组讨论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合适的户外环境,确保安全,避免强风或烈日。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风在哪里》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风在哪里》教学目标1.学会认识和书写生字“风”。
2.了解“风”的概念,认识风的表现形式。
3.探究风的成因和作用,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4.提升孩子们的口语表达和听取能力,练习简单句式。
教学材料1.《风在哪里》童话故事绘本。
2.手指玩具风车。
教学过程热身活动1.师生互动问候,营造愉快温馨的气氛。
2.安排简单的运动,如哑铃运动、跑步等活动,帮助孩子们放松身体,准备学习。
导入环节1.老师向孩子们展示手指玩具风车,让孩子们感受到风的力量。
2.通过提问,引出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出现的情景。
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描述人们在风中的状态。
正文情节1.老师讲述《风在哪里》的故事情节,引领孩子们进入故事。
2.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将孩子们分成不同的角色,演绎故事中的情景,如风在树上吹、风在小草上吹等。
3.配合风车玩具,让孩子们亲身体验风的力量,感受风的不同形态。
语言练习1.老师将风字卡片放在黑板上,并通过拼音教孩子们认识“风”字。
2.让孩子们用颜色笔书写风字,让孩子们记住“风”的形状以及字形的笔画顺序。
3.引导孩子们听故事,提取简单句型,如“风吹了树上的叶子”等,加深孩子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
4.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孩子们练习日常语言表达,如问候、道谢等。
总结归纳1.通过故事和实际体验让孩子们认识风的概念。
2.帮助孩子们学习“风”的成因和作用,培养环保意识。
3.培养孩子们简单的口语表达和听取能力。
4.盘点本节课的收获,鼓励孩子们继续探究风元素。
课后延伸1.时间充裕的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到户外感受风的自然力量,体验风在自然中的奇妙之处。
2.推荐类似的童话故事,如《小红帽》等,让孩子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究自然元素。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孩子们认识和探究风这一自然元素。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让孩子们了解风的成因和表现形式,并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环保意识。
同时,了解“风”的同时,让孩子们练习简单的口语表达和听取技能,帮助孩子们全面发展。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风在哪里》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风在哪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大自然中的现象》,详细内容为“风在哪里”。
通过学习,让幼儿感知风的存在,了解风的特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风的概念,知道风是无形的自然现象。
2. 学会用语言描述风的存在和特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风是无形的自然现象,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体验,让幼儿感知风的存在,了解风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小风车、树叶、彩带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风,观察树叶、彩带等随风飘动的现象,让幼儿初步感知风的存在。
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风的存在,如风车转动、树叶飘动等。
(2)教师提问:“风在哪里?风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风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画纸、画笔和彩泥,让幼儿画出或捏出风的特点。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风”游戏,让幼儿在教室内寻找风的存在,并用语言描述。
4. 小结六、板书设计1. 大《风在哪里》2. 副风的特点、风的寻找3. 板书内容:风是无形的自然现象风的特点:无形、无色、无味风的存在:树叶飘动、风车转动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风。
2. 答案: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风的特点,如树叶飘动、风车转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风的认知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风的存在,提高观察力。
(2)开展家庭作业,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寻找风的存在,增强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中幼儿对风的描述3.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参与度4. 板书设计的内容与形式5. 作业设计的开放性与指导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合适的户外环境,确保安全,避免风力过大或过小,使幼儿能明显感受到风的存在。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风在哪里》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风在哪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详细内容为“风在哪里”。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幼儿感受风的存在,理解风的作用,学会用语言描述风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风的特征,知道风的存在和作用。
2. 学会用语言描述风,提高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用语言描述风的特点。
教学重点:感受风的存在,理解风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扇子、气球、风车、树叶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风,观察树叶、旗帜等随风飘动,让幼儿感知风的存在。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展示扇子、气球等教具,引导幼儿观察风的作用,如扇子扇动产生风,气球随风飘动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用画纸、彩笔等学具,画出自己感受到的风,并用语言描述。
4. 小组讨论(5分钟)(1)风在哪里?(2)风有什么作用?(3)你是怎么感受到风的?5. 分享展示(5分钟)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自己的画作和小组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风在哪里?2. 风的作用:吹动树叶、旗帜,使气球飘动等。
3. 描述风的特点:轻轻的、凉凉的、快速的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感受到的风,并用语言描述。
答案示例:我画的风是轻轻的,它吹动了树叶,让树叶跳舞。
我还感受到风是凉凉的,吹在脸上很舒服。
2. 家庭作业: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被风吹动的事物,并与家长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幼儿感受到了风的存在,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更丰富的词汇描述风。
2. 拓展延伸: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风对不同物品的影响,如风车转动、旗帜飘扬等,进一步理解风的作用。
同时,鼓励幼儿用诗歌、故事等形式,表达对风的感受。
幼儿园中班语言精品教案《风在哪里》
幼儿园中班语言精品教案《风在哪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小伙伴》第三节《风在哪里》。
内容主要包括认识风的概念,感受风的存在,通过故事、儿歌、游戏等形式让幼儿感知风的特点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风的基本概念,知道风的存在和作用。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风的无形和变化无常。
重点:让幼儿感受风的存在,了解风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儿歌音频、风车、纸张等。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让幼儿感受风的存在,观察风的作用。
2. 故事分享(10分钟)教师播放故事课件《风在哪里》,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风的形象和特点。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风车、纸张等教具,讲解风的作用,引导幼儿思考风的存在。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风”游戏,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风的存在。
5. 儿歌学习(5分钟)教师播放儿歌《风儿吹》,带领幼儿学唱,感受风的韵律。
6. 创作表达(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学具,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风。
7. 展示分享(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风的概念和作用2. 故事《风在哪里》3. 儿歌《风儿吹》4. 找风游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风。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对风的感受和理解,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2. 作业题目:和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关于风的知识。
答案:幼儿向家人介绍风的概念、特点、作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确保幼儿能充分感受到风。
2. 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风的特点,如强弱、温度、方向等。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风在哪里》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风在哪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声音》,详细内容为《风在哪里》。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感知和描述风的存在,了解风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能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风。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用语言描述风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感知风的能力,以及用语言表达对风的认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挂图、风铃、小纸片、气球、吹风机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风,观察树叶、旗帜等随风飘动的现象,引导幼儿感知风的存在。
2. 例题讲解(10分钟)回到教室,教师展示故事挂图,讲述《风在哪里》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风的特点和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风在哪里?风有什么特点?风有什么作用?”让幼儿用简单的句子回答。
4.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风”游戏,通过触摸、观察等方式,让幼儿描述风的特点。
5. 创作环节(10分钟)教师指导幼儿用画纸、彩笔等学具,画出自己对风的想象,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风的特点和作用。
六、板书设计1. 大《风在哪里》2. 副感知风、描述风、探索风3. 内容:风的特点:无色、无味、无形风的作用:吹动树叶、旗帜,带来雨水等风的想象:画纸上的创意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风答案: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风的样子,如:风是一位温柔的小姑娘,吹动着树叶、旗帜等。
2. 作业题目:说一说风的作用答案:风可以帮助我们吹干衣服、吹走乌云、带来雨水、帮助船只前进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感知和描述风。
幼儿园中班语言详案《风在哪里》
幼儿园中班语言详案《风在哪里》课题:《风在哪里》年级:幼儿园中班课时:2课时一、教学目标:1. 能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2. 能简单描述风的特点和作用。
3. 能模仿风的动作,加深对风的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让幼儿理解课文的内容,培养幼儿对风的认知。
2. 让幼儿感受并模仿风的动作,加深对风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风在哪里》的课件或挂图。
2. 风筝、纸条、风扇等道具。
四、教学过程:课程设计:1. 课前小组活动(10分钟)通过播放一段风的声音,引导幼儿讨论并回答问题:“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是什么在吹风?”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
2. 教学新课(30分钟)(1)教师出示课文《风在哪里》的课件或挂图,让幼儿观察插图和标题,猜测课文内容。
(2)教师带领幼儿共读课文《风在哪里》。
(3)针对课文的重点句子,教师进行分解讲解并示范正确的朗读方式。
(4)指导幼儿进行句子朗读,并进行整体理解。
(5)针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问答,以检查幼儿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情景演绎活动(40分钟)(1)教师向幼儿介绍风的特点和作用,并通过亲身实践让幼儿感受风的动作和效果。
(2)教师展示风扇和风筝,让幼儿观察风扇吹风的效果,并引导幼儿比较风扇和风筝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教师给每个幼儿发一段纸条,让幼儿围着风筝跑,并将纸条放在风筝前面,观察纸条被风吹动的情况。
(4)教师让幼儿模仿风的动作,比如“向前吹”、“向后吹”、“向左吹”、“向右吹”等。
(5)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教师给予个别引导和帮助,提出改进意见。
4. 课后小组活动(20分钟)(1)幼儿分组进行讨论,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彼此的体验和感受。
(2)教师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教学延伸活动:1. 幼儿在家与家长一起朗读课文,并进行讨论:“你们喜欢风吗?为什么?”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引导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风筝,体验风的乐趣。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风在哪里》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风在哪里》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体验和交流,了解风的特征和作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教育幼儿关注自然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风的特征:无形、无味、无声,但能看见它的存在。
2. 风的作用:吹动树叶、吹走落叶、让风筝飞起等。
3. 儿歌《风在哪里》:引导幼儿感受风的存在和魅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风的特征和作用,学会关注自然环境。
2. 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体验和交流,感受风的存在。
四、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树叶、落叶、风筝等。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户外活动场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周围的树叶,引导幼儿发现树叶摇晃的原因,引出风的概念。
2. 体验风:教师带领幼儿走出教室,感受大自然的微风,让幼儿用手摸树叶,观察树叶摇晃的现象,引导幼儿说出风的特征。
3. 观察风的作用:教师展示落叶被风吹走的现象,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4. 儿歌《风在哪里》: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儿歌,让幼儿通过歌词理解风的存在和6.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风扇或空调吹出的风,与家人分享风的特征和作用。
教学反思:在本次公开课中,幼儿通过观察、体验和交流,对风的特征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但在引导幼儿观察风的作用时,部分幼儿注意力分散,需要进一步强化引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并结合家庭作业,让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增强环保意识。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幼儿更好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关注幼儿在家的表现,共同培养幼儿关注自然环境的意识。
2. 主题展览:组织幼儿进行“风的艺术”主题展览,让幼儿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展示对风的感悟。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风在哪里》
教案名称: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风在哪里》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了解风的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故事主题:《风在哪里》2. 故事大意:故事讲述了一阵风四处游荡,遇到了各种事物,找到了自己的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风的特点。
2.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事物、想象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风的声音音频、图片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风的声音,让幼儿听并进行模仿。
2. 讲述故事:通过课件展示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风。
3. 讨论:让幼儿谈谈对风的认识,风的特点。
4. 观察与想象:展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想象风在这些场景中的样子。
5. 活动延伸: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关于风的小作品,如风车等。
6.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谈谈在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对风的进一步认识。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风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锻炼。
但在活动延伸环节,部分幼儿表现出动手能力较弱,下次活动可以适当增加亲子互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在讨论环节,可以更多地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
2. 观察与想象能力:评估幼儿在观察图片、想象风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
3. 动手能力:评价幼儿在活动延伸环节制作风车等小作品的质量。
七、教学方法1. 直观展示:通过课件、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2. 讨论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实践活动:让幼儿动手制作小作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风的声音,引发幼儿对风的兴趣。
2. 讲述故事:通过课件展示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风。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风在哪里》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风在哪里》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诗歌《风在哪里》的内容,知道风是无形的,看不见但能感受到。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通过图片和动作来表达风的特点。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熟练地朗读诗歌《风在哪里》,理解诗歌的含义。
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动作来表达风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风的概念图、风的声音音频、诗歌《风在哪里》的图片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风的概念图,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风的特点,引起幼儿对风的兴趣。
2. 诗歌学习:让幼儿听诗歌《风在哪里》的音频,跟随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让幼儿看诗歌的图片,一句一句地学习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3. 观察与表达:让幼儿观察风吹动树叶、吹起沙尘等现象,引导幼儿用动作和语言来表达风的特点。
4. 活动总结:让幼儿谈谈自己对风的理解,引导幼儿认识到风是无形的,虽然看不见但能感受到。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幼儿能够熟练地朗读诗歌,并能通过观察和动作来表达风的特点。
但在引导幼儿理解风的无形这一概念时,有些幼儿还不够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活动,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我也发现有些幼儿在表达风的特点时,动作不够准确,这说明他们在观察和表达能力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给予这些幼儿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自然界的风,记录下风的特点,并尝试用诗歌《风在哪里》的格式创作一首关于家庭成员的诗歌。
2. 主题活动: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风的特点,如吹气球、放风筝等,增强幼儿对风的直观认识。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考察幼儿对诗歌《风在哪里》的掌握程度,观察幼儿在观察与表达环节中的表现。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风在哪里》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风在哪里》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散文诗《风在哪里》的内容,知道风是无形的,了解风的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能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风的特点。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散文诗《风在哪里》的内容,知道风是无形的,了解风的特点。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风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风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 想象法:让幼儿发挥想象力,描述风的特点。
3. 互动法:教师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四、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散文诗《风在哪里》的课件,风的自然现象图片,画笔、画纸等绘画材料。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风的自然现象图片,让幼儿说说自己对风的认识。
2. 散文诗《风在哪里》的朗读与讲解:教师带领幼儿朗读散文诗,边朗读边讲解风的特点,让幼儿理解风是无形的。
3. 绘画活动: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风的现象,让幼儿用画笔描绘出风的特点。
4. 幼儿分享:让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风的特点。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总结风的特点,让幼儿认识到风是无形的,却无处不在。
6. 活动延伸:让幼儿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风的现象,与家长分享。
教学反思:1. 本次活动中,幼儿对风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风的特点。
2. 在绘画活动中,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得到了锻炼,绘画作品丰富多彩。
3. 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互动良好,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表现出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4. 活动延伸环节,幼儿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家长分享,达到家庭与学校的共育效果。
5. 下次活动,可以尝试让幼儿自己创作关于风的散文诗,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延伸阅读: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关于自然现象的幼儿读物,让幼儿自主阅读,进一步拓展幼儿对自然现象的了解。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质教案《风在哪里》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质教案《风在哪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指导手册》第三章“有趣气象现象”,主要详细内容为认识风,解风存在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用语言描述风存在和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想象和创造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能够用语言描述风存在和特点。
难点: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风特点,并用恰当语言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小风车、彩纸。
2. 学具:画笔、彩纸、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带着一个小风车进入教室,让幼儿观察风车转动。
引导幼儿思考:“你们知道风在哪里?它是怎让风车转动?”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幼儿观察风存在和特点。
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风存在:“风在哪里?风是什样?”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用自己话描述风特点。
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幼儿补充。
4. 创作环节(15分钟)让幼儿用彩纸、画笔和胶棒制作一幅关于风画。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表现出风存在和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大《风在哪里》2. 副认识风,解风特点3. 内容:风存在:无形、看不见风特点:让物体动、有方向、有速度、有力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风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理解和想象,用画笔表现出风特点。
2. 作业题目:用彩纸制作一个风车,并观察风车在不同风力下转动情况。
答案:幼儿动手制作风车,观察并记录风力对风车转动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幼儿对风有更深入解。
但在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风特点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带领幼儿去户外感受不同强度风,观察风对周围环境影响。
让幼儿收集关于风诗句、歌曲等,开展“风主题”分享活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具与学具准备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带领幼儿到户外,让他们亲身感受风存在,如风吹动树叶、吹起头发等。
中班语言公开课风在哪里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语言公开课风在哪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一些中文表述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场景2.学生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想法3.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新学的汉字二、教学内容1.自我介绍2.打招呼3.询问身时体位4.问路5.班级常用语三、教学过程1. 自我介绍教师先自我介绍,然后要求学生也一一自我介绍,要求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名字和年龄。
2. 打招呼教师:学生们,你们好。
学生:老师好!教师:同学们,你们好。
学生:你好!教师:同学们,你们辛苦了。
学生:谢谢老师!3. 询问身时体位教师:同学们,你们今天身体怎么样?学生:很好。
教师:你们几点上学?学生:8点半。
教师:你们在哪个班?学生:在中班一班/在中班二班。
4. 问路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问路吗?学生:不知道。
教师:如果有人问你去图书馆怎么走,你会怎么回答?学生:我不知道。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问路应该怎么说吧。
5. 班级常用语教师:同学们,我们班有些什么常用语呢?学生:不知道。
教师:我们来一起想一想吧。
比如,早上到班级门口的时候,你们是不是都要说“早上好”啊?学生:早上好!教师:还有呢?吃饭的时候,你们会不会说“大家一起吃饭”啊?学生:大家一起吃饭!四、教学反思本次公开课中,学生们参与度很高,他们能够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也能够主动与老师进行互动。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虽然学生因为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导致进步缓慢,但是相信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能够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克服这些难题,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风在哪里》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风在哪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材,以《风在哪里》为主题,通过诗歌的形式,让幼儿了解风的特征和风的作用。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朗读、单词的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解释等。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风的认知,了解风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诗歌学习,了解风的特征和作用。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风的理解,培养幼儿的朗读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课件、风的声音录音、图片等。
学具:画笔、画纸、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风的声音,让幼儿感受到风的存在,引导幼儿说出风的特征。
2. 诗歌朗读:让幼儿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义,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风的理解。
3. 单词解释: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幼儿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如“风”、“在哪里”等。
4.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风的特点和作用。
5. 手工制作:让幼儿用手工材料制作风的模型,加深对风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风在哪里》和课堂关键词汇,如“风”、“在哪里”等。
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人朗读诗歌《风在哪里》,并用自己的话描述风的特点和作用。
2. 请幼儿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画出自己看到的风景,并和家人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诗歌的形式,让幼儿了解风的特征和作用,课堂上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的朗读技巧。
在课后,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培养幼儿对自然的关注和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环节引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课堂参与度。
在本节课中,通过播放风的声音录音,让幼儿感受到风的存在,引导幼儿说出风的特征。
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够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风儿在哪里教案(通用4篇)
风儿在哪里教案(通用4篇)风儿在哪里篇1活动目标:1、感受了解风的自由,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尝试根据周围事物与风的关系发挥想象、创编诗歌。
活动准备:、柳树、手帕、气球、稻谷等与风有关的物的卡片活动流程:感受风——欣赏诗歌——创编诗歌活动过程:一、感受风在哪里1、感受风:(幼儿闭上眼睛,老师在幼儿的脸旁扇风)你觉得谁来了?是怎么知道的?2、说说周围哪里有风:你还知道哪里有风?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总结提升:我们在田野里、马路上、小河边、操场上……这么多的地方感觉到了风,原来风无处不在,到处都有,它吹遍了每一个地方。
二、欣赏诗歌(图片1)1、今天我也带来了一首关于风儿的.诗歌。
诗歌的名字叫什么?(老师朗诵)1、听了这首诗歌后,你有什么感觉?2、你觉得诗歌里的什么东西很美?(放录音,出示诗歌情景图片)1、幼儿提问:诗歌里有哪些地方不太明白的,想问的?2、你听见诗歌里的风儿在哪里,谁说的,说了什么?3、鼓励幼儿模仿红旗、花儿、树叶的动作。
三、创编诗歌1、教师示范:这么美的诗歌,陈老师也想来创编一句。
2、(出示图片)图片上有些什么?(柳树、手帕、气球、稻谷、)3、请你用图片的物品也来创编一句关于风儿在哪里的诗歌。
4、请你和你的好朋友也来说说你们的诗歌。
5、交流6、鼓励幼儿和客人老师说说诗歌。
四、延伸活动制订一本关于风儿的诗歌本,供幼儿继续编说。
风儿在哪里教案篇2活动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丰富词语: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轻轻晃动。
3.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1.风在一年四季里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的图片。
2.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感受风的存在。
3.图片:枝叶、花朵、树儿、花儿、草儿。
指导要点:活动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活动难点:理解风与四季的关系。
活动过程:1.观察讨论,理解诗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公开课优秀教案:风儿在那里活动背景:中班幼儿语言发展迅速,能在掌握大量词汇和句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将它们进行组合,会话性讲述能力明显进步,而且能够将词组转化成独立的句子。
根据中班幼儿的语言特点和幼儿的日常活动中的经验,我设计了这个语言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突破以往语言活动中纯粹的听讲、复述的单一模式,从幼儿现有发展水平中引发幼儿利用图片中的情景回味曾经感受的经验,以形象语言进行描述,以诗歌的琅琅上口帮助记忆,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激发了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表达表现的愿望,而且对幼儿的个性表达给予充分的鼓励和关注,这样更有助于幼儿的想象、创造,更会增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性,同时培养了孩子的语言的欣赏能力。
活动目标:1、感受了解风的自由,感受诗歌的美。
2、激起编诗歌的愿望,尝试使用诗歌的语言来进行创编。
活动准备:1、诗歌录音:风儿在那里,花儿说:当我轻轻跳舞的时候,风儿正从我的身边走过;风儿在那里,红旗说:当我轻轻飘扬的时候,风儿是我的好朋友;风儿在那里,风筝说:当我轻轻往上飞的时候,风儿和我一起玩耍。
2、诗歌情景图(花儿、红旗、风筝)。
3、画有小草、树叶、气球等与风有关的物体的小卡片。
4、带孩子开展过“找风”的活动。
活动过程:一、感受风在哪里,了解风的自由。
1、感受风:老师手拿扇子藏在背后说:“请小朋友们把眼睛闭上,猜猜谁来了?”(老师拿扇子在孩子的脸旁扇风)“谁来了?你是怎么知道的?”2、说说周围那里还有风:老师向幼儿提问:“你还知道那里有风?你是怎么知道?”(老师引导孩子回忆平时找风的情景或引导孩子从看得见的周围现象中开始,说说眼睛看到的和身体感觉到的。
)3、老师小结:风儿在哪里,原来风儿到处都有,它吹遍每一个地方。
二、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1、老师介绍:老师这儿有一首诗歌说的就是风儿,你们听一听风儿在那里呢?2、老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一遍,提问:你们听见诗歌里的风儿在那里?3、老师出示诗歌情景图,引导孩子欣赏诗歌录音,提问:这次你们听见诗歌里的风儿在那里。
谁告诉你的?它怎么说的?(引导孩子运用诗歌里的语言来回答。
)4、帮助幼儿体会诗歌里的情趣,“为什么红旗说风儿是它的好朋友?”“为什么花儿说当我轻轻跳舞的时候,风儿正从我的身边走过?”“为什么风筝说当我轻轻往上飞的时候,风儿和我一起玩耍?”引发幼儿讨论。
5、看图完整讲述诗歌。
(可以和幼儿一起随着音乐讲述。
)6、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替代诗歌里的花儿、红旗、风筝?”(引导幼儿再次熟悉诗歌的语言和格式,为幼儿自己编讲打基础。
)三、创编诗歌。
1、老师出示小卡片:“老师这儿有很多小卡片,小朋友可以一个人,也可以找一个朋友看着小卡片编一句风儿在那里的诗歌。
”(老师巡回指导,特别是指导能力弱的小朋友。
)2、欣赏同伴编的诗歌:我们听一听哪一个小朋友编得诗歌最好听?(老师引导孩子对编讲的语言进行分析,鼓励孩子用诗歌的语言进行创编。
)3、自画自编诗歌:请小朋友想一个和风很要好的东西,画在小纸片上,再来说一句好听的诗歌。
4、欣赏自画自编诗歌。
(老师在评价时,不要太刻板,以鼓励为主,让孩子在宽松的语言环境里大胆表现。
)活动背景:中班幼儿语言发展迅速,能在掌握大量词汇和句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将它们进行组合,会话性讲述能力明显进步,而且能够将词组转化成独立的句子。
根据中班幼儿的语言特点和幼儿的日常活动中的经验,我设计了这个语言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突破以往语言活动中纯粹的听讲、复述的单一模式,从幼儿现有发展水平中引发幼儿利用图片中的情景回味曾经感受的经验,以形象语言进行描述,以诗歌的琅琅上口帮助记忆,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激发了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表达表现的愿望,而且对幼儿的个性表达给予充分的鼓励和关注,这样更有助于幼儿的想象、创造,更会增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性,同时培养了孩子的语言的欣赏能力。
活动目标:1、感受了解风的自由,感受诗歌的美。
2、激起编诗歌的愿望,尝试使用诗歌的语言来进行创编。
活动准备:1、诗歌录音:风儿在那里,花儿说:当我轻轻跳舞的时候,风儿正从我的身边走过;风儿在那里,红旗说:当我轻轻飘扬的时候,风儿是我的好朋友;风儿在那里,风筝说:当我轻轻往上飞的时候,风儿和我一起玩耍。
2、诗歌情景图(花儿、红旗、风筝)。
3、画有小草、树叶、气球等与风有关的物体的小卡片。
4、带孩子开展过“找风”的活动。
活动过程:一、感受风在哪里,了解风的自由。
1、感受风:老师手拿扇子藏在背后说:“请小朋友们把眼睛闭上,猜猜谁来了?”(老师拿扇子在孩子的脸旁扇风)“谁来了?你是怎么知道的?”2、说说周围那里还有风:老师向幼儿提问:“你还知道那里有风?你是怎么知道?”(老师引导孩子回忆平时找风的情景或引导孩子从看得见的周围现象中开始,说说眼睛看到的和身体感觉到的。
)3、老师小结:风儿在哪里,原来风儿到处都有,它吹遍每一个地方。
二、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1、老师介绍:老师这儿有一首诗歌说的就是风儿,你们听一听风儿在那里呢?2、老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一遍,提问:你们听见诗歌里的风儿在那里?3、老师出示诗歌情景图,引导孩子欣赏诗歌录音,提问:这次你们听见诗歌里的风儿在那里。
谁告诉你的?它怎么说的?(引导孩子运用诗歌里的语言来回答。
)4、帮助幼儿体会诗歌里的情趣,“为什么红旗说风儿是它的好朋友?”“为什么花儿说当我轻轻跳舞的时候,风儿正从我的身边走过?”“为什么风筝说当我轻轻往上飞的时候,风儿和我一起玩耍?”引发幼儿讨论。
5、看图完整讲述诗歌。
(可以和幼儿一起随着音乐讲述。
)6、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替代诗歌里的花儿、红旗、风筝?”(引导幼儿再次熟悉诗歌的语言和格式,为幼儿自己编讲打基础。
)三、创编诗歌。
1、老师出示小卡片:“老师这儿有很多小卡片,小朋友可以一个人,也可以找一个朋友看着小卡片编一句风儿在那里的诗歌。
”(老师巡回指导,特别是指导能力弱的小朋友。
)2、欣赏同伴编的诗歌:我们听一听哪一个小朋友编得诗歌最好听?(老师引导孩子对编讲的语言进行分析,鼓励孩子用诗歌的语言进行创编。
)3、自画自编诗歌:请小朋友想一个和风很要好的东西,画在小纸片上,再来说一句好听的诗歌。
4、欣赏自画自编诗歌。
(老师在评价时,不要太刻板,以鼓励为主,让孩子在宽松的语言环境里大胆表现。
)活动背景:中班幼儿语言发展迅速,能在掌握大量词汇和句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将它们进行组合,会话性讲述能力明显进步,而且能够将词组转化成独立的句子。
根据中班幼儿的语言特点和幼儿的日常活动中的经验,我设计了这个语言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突破以往语言活动中纯粹的听讲、复述的单一模式,从幼儿现有发展水平中引发幼儿利用图片中的情景回味曾经感受的经验,以形象语言进行描述,以诗歌的琅琅上口帮助记忆,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激发了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表达表现的愿望,而且对幼儿的个性表达给予充分的鼓励和关注,这样更有助于幼儿的想象、创造,更会增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性,同时培养了孩子的语言的欣赏能力。
活动目标:1、感受了解风的自由,感受诗歌的美。
2、激起编诗歌的愿望,尝试使用诗歌的语言来进行创编。
活动准备:1、诗歌录音:风儿在那里,花儿说:当我轻轻跳舞的时候,风儿正从我的身边走过;风儿在那里,红旗说:当我轻轻飘扬的时候,风儿是我的好朋友;风儿在那里,风筝说:当我轻轻往上飞的时候,风儿和我一起玩耍。
2、诗歌情景图(花儿、红旗、风筝)。
3、画有小草、树叶、气球等与风有关的物体的小卡片。
4、带孩子开展过“找风”的活动。
活动过程:一、感受风在哪里,了解风的自由。
1、感受风:老师手拿扇子藏在背后说:“请小朋友们把眼睛闭上,猜猜谁来了?”(老师拿扇子在孩子的脸旁扇风)“谁来了?你是怎么知道的?”2、说说周围那里还有风:老师向幼儿提问:“你还知道那里有风?你是怎么知道?”(老师引导孩子回忆平时找风的情景或引导孩子从看得见的周围现象中开始,说说眼睛看到的和身体感觉到的。
)3、老师小结:风儿在哪里,原来风儿到处都有,它吹遍每一个地方。
二、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1、老师介绍:老师这儿有一首诗歌说的就是风儿,你们听一听风儿在那里呢?2、老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一遍,提问:你们听见诗歌里的风儿在那里?3、老师出示诗歌情景图,引导孩子欣赏诗歌录音,提问:这次你们听见诗歌里的风儿在那里。
谁告诉你的?它怎么说的?(引导孩子运用诗歌里的语言来回答。
)4、帮助幼儿体会诗歌里的情趣,“为什么红旗说风儿是它的好朋友?”“为什么花儿说当我轻轻跳舞的时候,风儿正从我的身边走过?”“为什么风筝说当我轻轻往上飞的时候,风儿和我一起玩耍?”引发幼儿讨论。
5、看图完整讲述诗歌。
(可以和幼儿一起随着音乐讲述。
)6、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替代诗歌里的花儿、红旗、风筝?”(引导幼儿再次熟悉诗歌的语言和格式,为幼儿自己编讲打基础。
)三、创编诗歌。
1、老师出示小卡片:“老师这儿有很多小卡片,小朋友可以一个人,也可以找一个朋友看着小卡片编一句风儿在那里的诗歌。
”(老师巡回指导,特别是指导能力弱的小朋友。
)2、欣赏同伴编的诗歌:我们听一听哪一个小朋友编得诗歌最好听?(老师引导孩子对编讲的语言进行分析,鼓励孩子用诗歌的语言进行创编。
)3、自画自编诗歌:请小朋友想一个和风很要好的东西,画在小纸片上,再来说一句好听的诗歌。
4、欣赏自画自编诗歌。
(老师在评价时,不要太刻板,以鼓励为主,让孩子在宽松的语言环境里大胆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