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成功的人才战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国从秦穆公(前659-前621年在位)开始,经过400年的努力,终于由一个僻处西部的小国后来居上,发展成为一统天下的专制皇朝。考其迅速崛起的秘诀,不能不谈到其成功的人才战略。
在"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比于戎翟"的春秋时期,天下的人才不可能主动到秦国来。秦穆公在用好本土人才的同时,使尽一切手段招徕各诸侯国人才。他用五张羊皮赎来奴隶百里奚,用重礼将蹇叔请来秦国,用诡计逼使戎国大夫由余投秦,分别任为国相、上大夫和上卿。在三人的辅佐下,兼并西戎十二国,辟地千里,遂"霸西戎",为秦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孔子称赞秦穆公,其志大,行中正,善于选贤任能,"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战国时期,魏、楚、齐等国先后变法,走上富强之路。秦孝公根据当地游说之风渐盛的特点,发布《求贤令》,称"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高官厚禄的允诺吸引来卫国"奇才"商鞅。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使秦国后来居上,实力大增。此后,秦国称雄天下,前景看好,其人才形势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东方士人发现秦国是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建功立业的理想处所,因而将投奔秦国作为首选。"秦国势便形利,权谋之士,咸先驰之。"可见,当时的形势是天下孔雀纷纷向西飞。
从大节上识人用人,是秦国人才战略的基础。年老的伯乐推荐方九皋为秦穆公求马,三个月后方九皋报告在沙丘找到一匹绝世良马,但他连马的颜色和公母都说错了。穆公批评伯乐所荐非人。伯乐感慨道,由此看来方九皋比我强千万倍,因为他已识"天机","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而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彼之所相者,乃有贵乎马者。"将马牵来,果然是匹千里好马。秦人以这个故事说明,看待人才要从大处着眼,不可求全责备。
对看准了的人才,秦君就委以重任,放手使用,始终支持其发挥作用。公元前628年,秦穆公拒绝蹇叔的意见,坚持出兵远袭郑国。回师时秦军在山大败,主将孟明视被俘后放回。大臣们都主张追究战败责任,诛杀孟明视。秦穆公却主动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继续让孟明视担任正卿。第二年孟明视率军在彭衙与晋军作战,再次败北。"秦伯犹用孟明。孟明增修国政,重施於民。"第三年,孟明视出兵渡河,终于雪山之耻,"封尸而还"。所以《左传》赞扬秦穆公"举人之周也,与人之壹也"。商鞅变法遭到以太子驷为首的很多人的反对,但秦孝公坚定地支持商鞅,终孝公一生使变法大见成效。
秦君在决策失误时往往能诚恳接受批评,迅速改正,绝不委过于人,也是士人愿意为秦效力的一个原因。公元前250年韩国水工郑国为间谍的事被发现,在秦国贵族要求下,秦王嬴政发布《逐客令》,李斯上《谏逐客书》指出:"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嬴政醒悟,当即废除逐客令,重用李斯为统一天下谋划。对郑国也是继续让其主持郑国渠的开凿,终于使关中农业大发展,所产粮食堆满仓廪,在战乱之后,还可满足刘邦入关大军的充分供给。嬴政决定对楚国用兵,青年将军李信表示只需20万兵,老将王翦坚持非60万兵不可。嬴政说:"王将军老矣,何怯也!"王翦负气告老还乡。李信率领20万大军伐楚,小胜之后,被楚将项燕打败。消息传到咸阳,嬴政发现自己决策错误,亲自赶到频阳王翦家中诚恳道歉,满足其一切要求。次年,王翦率军出战,终于灭了秦国最强的对手楚国。
士为知己者死。因为国君的充分信任,士人往往都能竭诚为秦国服务,甚至不惜个人的生命。氐人李冰被任命为蜀郡守,为感激秦君的信任,他率领蜀人修凿都江堰水利工程,变水患为水利,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魏人范睢向秦昭襄王提出"远交近攻"之策,并在有人偷听的情况下,大胆建议免去持守成之策的王舅魏冉的丞相之职。范睢披肝沥胆地说:"臣知今日言之於前,而明日伏诛於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臣死而秦治,贤於生也。"人才工作做到这个步,秦还有什么目标不能实现呢?
《韩非子·难二》评论道:"蹇叔处虞而虞亡,处秦而秦霸,非蹇叔愚於虞而智於秦也,
此有君与无臣也。凡五霸所以能成功名於天下者,必君臣俱有力焉。"秦国历代君主就是这样着力营造出人才发挥作用的环境,使各国士人纷纷来秦为其所用,依靠这些人的良谋善策,秦成为天下最为富裕和强大的国家,而最终统一六国。秦国吸引和任用人才的成功经验,确实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