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制绿茶的茶树品种类型

适制绿茶的茶树品种类型
适制绿茶的茶树品种类型

适制绿茶的茶树品种类型

中国的茶叶有很多,大红袍、该娅普洱茶、铁观音、信阳毛尖等等,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生长环境,口感不一样,功效不一样。

不同的茶树品种有不同的适制性,适制绿茶的品种与适制红茶、乌龙茶的品种不同,一般叶形较小、叶色较绿、内含物中氨基酸含量较高,茶多酚含量适中,并富含绿茶的芳香物质。但不同的绿茶又要求有相应的品种来适应。适制绿茶的茶树品种有如下几种类型:(1)早芽茶

中国是饮用绿茶为主的国家,绿茶贵早、贵新,传统的“明前茶”,即每年4月初清明节前采制的早茶,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原因是这些早茶特别细嫩,香气高,滋味鲜醇。早绿茶的生产主要依赖于茶树品种的早发芽特性。茶树发芽早迟,主要由遗传特性决定的。很多绿茶产区都有一些发芽特早的品种,如福建霞浦的“春分绿”就属特早发芽品种。每年元宵节前后就萌发新芽叶,采制的新茶名为“福宁元宵绿”。浙江温州地区也有早芽品种,如永嘉“乌牛早”、平阳“早香茶”、瑞安“清明早”、瓯海“黄叶早”等。尤其“乌牛早”品种适制扁平形绿茶,每年二月底三月初就能采制上市,很有市场竞争力。(2)少毫翠绿茶

绿茶的色泽以翠绿为优,翠绿色泽的形成与加工工艺有关,但同样的加工工艺条件下主要决定于茶树品种。叶片色泽翠绿而且少毫的品种,是形成成品茶色泽翠绿的基础。以龙井茶为例,适制龙井茶的龙井群体种、龙井43、龙井长叶等品种,芽叶少毫而翠绿。同时在加工过程中,辉锅时,采用压、推、磨的手法,使茶叶表面的少量茸毛脱去。于是就形成了龙井茶扁平光滑、色泽翠绿的品质特征。(3)多毫肥壮茶

中国绿茶中有一类是多毫的“毛峰”茶,要求成品茶表面布满茸毛,俗称“显毫”。这类显毫的绿茶,在消费者心目中认为是细嫩的象征,常常在选购时以毫多为标志。比如江苏的碧螺春、无锡毫茶、湖南的高桥银峰、浙江的临海蟠毫、陕西的秦巴雾毫、安徽的白霜雾毫、江西的前岭银毫、河南的太白银毫、湖北的邓村云雾、广东的乐昌白毛茶、广西的凌云白毫、四川的蒙顶甘露、贵州的都匀毛尖、云南的南糯白毫等都是以毫多为优质标志。因此适制这类茶叶的品种以芽壮毫多为优,如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迎霜、白毫早、锡茶5号、上梅洲、凌云白毛茶等都属多毫肥壮茶。(4)白叶茶

白叶茶在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白茶”一节中就有论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盖非人力所可致,……如玉在璞,他无与伦也。”可见白叶茶是一类特异稀少的茶树品种,已经知道,它是一种低温情况下产生叶绿素缺失的遗传变异体,属温度敏感型品种。春天生长出的芽叶是白色的,当温度高于23℃以上,又会慢慢复绿。在浙江安吉、安徽歙县等少数地方,都已发现这种白叶茶。白叶茶最大的特点是内含物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一般均在6%以上,甚至可高达11%,其含量是一般茶叶的2~3倍。由于十几种氨基酸中茶氨酸要占总量的一半左右,科学研究得知,茶氨酸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镇静等多种功效。因此,用白叶茶品种芽叶加工制成的绿茶,是更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绿茶饮品。(5)低咖啡因茶

有一些人由于神经衰弱等原因,夜间甚至下午都不能喝茶,因为喝了茶容易造成失眠。其原因是茶叶中的咖啡因对这类神经衰弱的人群,容易引起过分刺激。所以迫切希望能有一种低咖啡因茶,而市场上的低咖啡因茶,多数是通过再加工处理,去除大部分咖啡因后制成的产品。近年来,科学家们在努力寻找和创造具有低咖啡因特性的茶树品种。这一愿望已开始实现,已经找到一些低咖啡因的茶树单株和品系,用这些品系制成的绿茶,将会是低咖啡因绿茶的新品。

茶树有哪些品种

中国的茶树有哪些品种怎么分的现在主要以那些茶树品种为主 茶树的品种成千上万,但常见的也就四五十种。从理论上讲茶树都是可以生产出茶的,只是采取不同的做法而已,然而具体哪一个品种比较适合生产出哪一类茶,是需要丰 富的经验进行判断的。对于一些品质非常独特的茶——应需根据它的特点生产出独特 的茶来,并以其树名命为茶名,如铁观音,水仙,佛手等。 茶树中有传统品种,例如人们熟知的青心乌龙,青心大有,硬枝红心,铁观音,水仙,佛手等;还有一些改良品种上,如从印度移植来的阿萨姆;此外还有因增产,耐害, 早采等需要自行研发的新品种,如金茜(又称台茶12号),翠玉(又称台茶13号),浙农12号,福云10号等。 一些茶树的叶子非常大,与婴儿手掌差不多,称为大叶种,如阿萨姆。一些茶树个头 很高,属于乔木型;也有些个头较矮,属于灌木型。人们一般看到的茶园,为了便于 采摘,人为地剪成到人体腰部的高度,否则会长到半层楼那么高。中国的两南地区是 茶树的起源地,至今仍有上千年的古老茶树存活着。虽说乔木类的原始茶树分布较广,然而如今量产的茶园均已变成矮丛型。 我国茶树品种的分法有两种:1 是按树型来分,2 是按叶片大小来分。 一按树形可将茶树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灌木型。 1 乔木型:属于比较原始的茶树类型,分布于我国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植株高大,有 明显的主干,分枝部位高,枝叶稀疏,叶片却很大。 2 小乔木型:属于进化类型,亦分布于热带或亚地区,植株较高大,植株上部主干不 明显,分枝较稀,叶片较大,但比乔木型小。 3 灌木型:属于进化类型,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地区,我国大多数茶区均有分布,品种 最多,植株低矮,无明显主干,叶片较小。 二按叶片大小可将茶树分为特大叶,大叶,中叶和小叶。俗称大叶种,小叶种茶树最早都属于野生大叶种,为了适应环境和生长条件而慢慢变成中叶种和小叶种。 1大叶种茶所含的茶多酚,咖啡因等物质较多,其中茶多酚含量比小叶种茶高5%-8%,普洱茶是其代表。 2小叶种茶类的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高,可制出高香茶叶,制成的茶味道浓烈,名优绿茶大多属于中,小叶种。

茶树种植资源简介

茶树种质资源简介 种质指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或体细胞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种质资源亦称遗传资源或基因资源是指一切具有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包括品种、类型、近缘和野生种的植株、种子、无性繁殖器官、花粉甚至单个细胞,只要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茶树种质资源是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茶学领域研究的基础。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种质资源的考察与征集;二是种质资源的保存;三是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其中保存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因为种质资源保存数量的多寡和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茶树育种和茶树生物学研究深度和广度,也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世界各国各主要产茶国均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富有成效的进展。因此,本文就近年来茶树种质资源保存的研究状况和未来研究趋势作一综述。 一、茶树种质资源在品种改良中的作用 未来茶树育种工作的成败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资源能否得到持续而大量的供应,种质是改良品种的物质基础,也是茶树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从目前研究水平看,茶树种质资源至少能在以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品质育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作为全球性饮料,其品味有待于不断提高,如低咖啡因茶、高香型茶、果味茶、高酯型儿茶素茶等品种的选育,无疑将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优质茶叶的需求。氨基酸成分的基因改良是茶树育种的一个重要方面。氨基酸,特别是茶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天冬氨酸、天冬酰胺在绿茶品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对红茶来说,多酚类物质的作用非常重大,丰富的种质资源材料,为品质育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二)高光效育种 茶树属于C3植物,植株的光合效率较低,但在品种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株型结构是提高光合效率和群体产量的首要条件。理想的株型,个体间的竞争和干扰最小,能最有效地共同利用光、热、水、气等营养条件,而植株本身光合功能强,呼吸消耗低。实践证明,骨干枝粗壮,分枝层次多二分布均匀、叶层厚、芽密度大、叶色绿、叶角小、树幅大、根系发达,特别是生理机能强的多为光合效率高的树型。在广大的种质资源中寻找到高光效的个体甚至基因后,通过常规育种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可培育出光合效率高的茶树品种。 (三)抗寒育种 茶树为亚热带树种,由于种植区域不断扩大,不少茶区茶树屡遭低温危害。引进和选

茶树品种资源茶树品种分类茶树品种大全

茶树品种资源,茶树品种分类,茶树品种大全茶树品种资源,茶树品种分类,茶树品种大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饮茶的国家,茶树的栽培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云南普洱县有棵“茶树王”,高13米,树冠32米,已有1700年的历史,是现存最古老的人工栽培茶树。唐朝陆羽所着的《茶经》是世界第一部关于茶的科学专着,他被人们称为世界第一位茶叶专家。 同时茶树起源云南,茶树种类多样化中心也在云南,品种资源丰富为世界之最! 经1980年代全面考察征集,获得资源材料410份,近缘植物20份,地方群体良种26个,优良珍稀单株110个,在省茶科所建立国家资源圃30亩,保存茶树品种和品种资源共810份。 从分类上认定,全世界现有茶种37个,变种3个,云南有31个种,2个变种,共33个种,它们分属于4个系: 五宝茶系:广西茶、大苞茶、广南茶、五室茶、疏齿茶; 五柱茶系:厚轴茶、五柱茶、老黑茶、大理茶、滇缅茶、园基茶、皱叶茶、马关茶、哈尼茶、多瓣茶; 秃房茶系:勐腊茶、德宏茶、突肋茶、拟细萼茶、假突房茶、榕江茶、紫果茶、多脉茶; 茶系:茶、苦茶(变种)、白毛茶(变种)、普洱茶、多萼茶、拟细萼茶,元江茶、高树茶。 茶树品种主要分为两类:群体种、无性系品种 群体品种有:勐库大叶茶,勐海大叶茶,凤庆大叶茶(以上为国家级良种),元江糯茶,秧塔大白茶,镇源马镫茶,绿春玛玉茶,漭水大叶茶,

冰岛大叶茶,坝子白毛茶,云龙山大叶茶,景谷大叶茶,团田大叶茶,邦东大叶茶,官寨茶,大厂茶,澜沧大叶茶等。 无性系品种简介 无性系品种是以无性繁殖方式选育出来云南大叶种的后代。主要有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抗1O号、云抗14号;云梅、云瑰、矮丰等;云选9号、云抗37号,它们都是勐海种的后裔。在上世纪云南省政府行为参与下,以“云抗1。号”为代表的云南大叶种“勐海种”的后代,被广泛推广到云南各地,并有繁殖扩大的趋势。 云南澜沧江流域是大叶种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的区域“勐海种”:以西双版纳勐海县为中心,经引种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市。上世纪8O年代中后期被大量引种至滇东南、滇中等地。 云南茶区辽阔,有120余个县产茶。但茶叶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5·以南、哀牢山以西、怒江以东、澜沧江中下游两岸地带。按习惯分为滇西、滇南、滇中不口滇东北四个茶区。云南大叶种茶树集中分布在滇西、滇南两大茶区。 (1)滇西茶区:包括临沧、保山、德宏三个地区19个市县。该区为云南省最主要的产茶区,占全省茶区总面积的50.14%,茶叶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55.58%。主要产茶县有凤庆、云具、临沧、双江、永德、镇康、沧源、昌宁、腾冲、龙陵、潞西等县。自然条件优越,大部分属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少数县为南亚热带山地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4.7~19.5℃,年积温4000到7500℃,年降雨量1100~2100毫米,相对湿度75%~85%,土壤以山地红壤为主,ph值5.0~5.5左右。在茶树适宜性规划中,滇西茶区被列为最适宜云南大叶种茶树生育的地区。

茶树品种划分与鉴定知

茶树品种的划分和鉴定 茶树品种按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繁殖系品种和无性繁殖系品种两大类。通过有性途径(种子)繁殖的品种称为有性繁殖系品种,简称有性系品种;通过无性途径(扦插等)繁殖的品种称无性繁殖系品种,简称无性系品种。在茶叶生产上,常把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无性系品种称为无性系良种。有性系品种由于采用种子繁殖,幼苗主根明显,为直根系,群体中植株的性状较混杂,参差不齐;无性系品种一般采用短穗扦插繁殖,群体中各植株的性状整齐一致,短穗扦插的幼苗无主根,为须根系,根颈部有短穗遗痕,比较容易鉴别。无性系品种的优良性状能够世代相传,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芽叶持嫩性强,发芽整齐,芽叶的形态大小及内在品质一致,便于采摘加工等特点,因此无性系品种在茶叶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如原产福建省福鼎县的福鼎大白茶品种,尽管已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至今仍然是广大茶区热衷推广的良种之一。茶树品种都是在特定地区的生态条件下选育而成,在一个地区原产或选育成的品种,引种到其它地区栽培后,按适应性分为适应性品种或不适应性品种。所谓适应性是指茶树正常生长发育对栽培地区温度、光照、无霜期、降水量、土壤酸度等自然条件的要求。 品种的适应性可以根据引种栽培地区该品种茶树的生长势、

抗逆性、产量及品质等表现情况进行鉴定。某品种的茶树在引种栽培地区生长发育良好,抗逆性强,芽叶持嫩性强,产量高,制茶品质优良,综合表现与原地一致,说明该品种在这一地区的适应性强。茶树品种按抗逆性分为抗逆性弱、抗逆性较弱、抗逆性强、抗逆性较强及高抗五大类品种。所谓抗逆性是指茶树对寒、旱、病、虫等不良环境因素的忍耐性或抵御能力。一般按各品种茶树叶片在以上不良环境因素下的受害程度,并结合枝干受害情况,用5分制进行抗性评分及分级的方法进行鉴定。茶树品种按萌芽期可分为特早生型、早生型、中生型和晚生型四大类,茶树品种的萌芽期通过观察越冬腋芽的萌发过程进行鉴定。越冬芽萌发过程一般分为鱼叶期、一叶期、二叶期、三叶期四个物候期。一般一个品种20%的腋芽到达某物候期之日,就是这个品种到达该物候期的日期。萌芽期的观察需要重复三年,以福鼎大白茶品种作对照。茶树品种萌芽期观察方法有目测法和挂牌法,目测法根据经验进行估测,挂牌法选择5~10株茶树,每株选择5~10个腋芽挂牌进行观察,确定萌芽期。在同等条件下,萌芽期比福鼎大白茶品种早5天以上的为特早生型品种,早4天以内的为早生型品种,晚5天以内的为中生型品种,晚5天以上的为晚生型品种。茶树品种按成熟叶片大小又可分为特大叶品种、大叶品种、中叶品种和小叶品种四类。叶片大小

茶树品种分类

茶树品种分类 1、茶树品种分布茶树经过世世代代的繁衍和广泛的传播。经受着多种多样的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的长期影响,以及人工驯化和选择的作用,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品种资源。茶树选种活动,古时就已开始。据记载,晋武帝(公元265-290年)时,即有安徽宣城人秦精在今湖北鄂城县武昌山采集大叶种茶树。在唐代陆羽《茶经》、宋代《东溪试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等菱,都有有关茶树选种和茶树品种性状的记述,还流传着许多古人发现、驯化、利用野生茶树的轶事和传说。随着生产的发展、茶类的创新,以及人们的辛勤培育,茶树品种更是层出不穷。 目前已发掘的茶树地方品种或类型,约有五百余个。近二十年来,全国各有关单位选育出的茶树新品种、品系、据不完全统计,也有一百余个。在西南、东南茶区,还蕴藏着许多性状奇特的野生大茶树和茶种的近缘植物。通过调查、整理和初步研究,基本上掌握了我国主要茶树品种资源分布情况,对主要栽培品种的性状和特性,也有了基本了解。在已有性状资料的品种中,如按树型分类,灌木型品种占74%,小乔木型品种占10%。乔木型品种占16%;如按叶片大小分类,特大大叶类品种占13%,大叶类品种占25%,中叶类品种占44%,小叶类品种占18%。

我国茶区主要分布于北纬33。以南,东经98。以东,在这个大约280万平方公里的近似长方形地带,由西南往东北,茶树品种的分布,则由高大的乔木逐渐演变为灌木,植株矮化,叶片渐小而厚,栅栏组织加厚,抗性增强,多酚类物质渐减。云南、贵州、四川一带,我们祚早期从野生茶树驯化为栽培种的一些古老类型,仍然保持着乔木性状和特性,除了生态条件影响外,与人们栽培利用方式也有关系。古老的云南大叶种、苦茶、大树茶的种植区,由于采取林下种植,不修剪,攀枝折采,以至茶成大树,枝叶粗大。 乔木类型的茶树品种,多分布于西南和华南茶区。乔木型最突出的茶树品种资源云南大叶种,随着近代的利用和推广,不仅在云南省西南部大面积种植,而且分布到广东、广西以及四川、贵州、湖南、福建、江西、浙江的南部。经多年引种实践,除四川盆地外,云南大叶种在北纬25度以南茶区推广,较有成效。 小乔木类型的茶树品种,较集中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地。随着茶树良种的推广,这类茶树品种的分布,有很大扩大。例如,著名的福鼎大白 茶,几乎在全国茶区都有分布。 灌木类型的茶品种,主要分布于我国茶区的中部、东部和北就,其中著名的祁门种、鸠坑种、湄潭苔茶等,也有较大范围的分布。这类茶树品种资源适应性强,受温度、湿度和地势等生态条件约束性较小,地理分布区较为广泛。

茶树品种资源,茶树品种分类,茶树品种大全

茶树品种资源,茶树品种分类,茶树品种大全 茶树品种资源,茶树品种分类,茶树品种大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饮茶的国家,茶树的栽培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云南普洱县有棵“茶树王”,高13米,树冠32米,已有1700年的历史,是现存最古老的人工栽培茶树。唐朝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世界第一部关于茶的科学专著,他被人们称为世界第一位茶叶专家。 同时茶树起源云南,茶树种类多样化中心也在云南,品种资源丰富为世界之最! 经1980年代全面考察征集,获得资源材料410份,近缘植物20份,地方群体良种26个,优良珍稀单株110个,在省茶科所建立国家资源圃30亩,保存茶树品种和品种资源共810份。 从分类上认定,全世界现有茶种37个,变种3个,云南有31个种,2个变种,共33个种,它们分属于4个系:五宝茶系:广西茶、大苞茶、广南茶、五室茶、疏齿茶; 五柱茶系:厚轴茶、五柱茶、老黑茶、大理茶、滇缅茶、园基茶、皱叶茶、马关茶、哈尼茶、多瓣茶; 秃房茶系:勐腊茶、德宏茶、突肋茶、拟细萼茶、假突

房茶、榕江茶、紫果茶、多脉茶; 茶系:茶、苦茶(变种)、白毛茶(变种)、普洱茶、多萼茶、拟细萼茶,元江茶、高树茶。 茶树品种主要分为两类:群体种、无性系品种 群体品种有:勐库大叶茶,勐海大叶茶,凤庆大叶茶(以上为国家级良种),元江糯茶,秧塔大白茶,镇源马镫茶,绿春玛玉茶,漭水大叶茶,冰岛大叶茶,坝子白毛茶,云龙山大叶茶,景谷大叶茶,团田大叶茶,邦东大叶茶,官寨茶,大厂茶,澜沧大叶茶等。 无性系品种简介 无性系品种是以无性繁殖方式选育出来云南大叶种的 后代。主要有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抗1O号、云抗14号;云梅、云瑰、矮丰等;云选9号、云抗37号,它们都是勐海种的后裔。在上世纪云南省政府行为参与下,以“云抗1。号”为代表的云南大叶种“勐海种”的后代,被广泛推广到云南各地,并有繁殖扩大的趋势。 云南澜沧江流域是大叶种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的区 域“勐海种”:以西双版纳勐海县为中心,经引种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市。上世纪8O年代中后期被大量引种至

茶树品种基本性状与分类

茶树品种基本性状与分类 1、茶树品种分布茶树经过世世代代的繁衍和广泛的传播。经受着多种多样的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的长期影响,以及人工驯化和选择的作用,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品种资源。茶树选种活动,古时就已开始。据记载,晋武帝(公元265-290年)时,即有安徽宣城人秦精在今湖北鄂城县武昌山采集大叶种茶树。在唐代陆羽《茶经》、宋代《东溪试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等菱,都有有关茶树选种和茶树品种性状的记述,还流传着许多古人发现、驯化、利用野生茶树的轶事和传说。随着生产的发展、茶类的创新,以及人们的辛勤培育,茶树品种更是层出不穷。目前已发掘的茶树地方品种或类型,约有五百余个。近二十年来,全国各有关单位选育出的茶树新品种、品系、据不完全统计,也有一百余个。在西南、东南茶区,还蕴藏着许多性状奇特的野生大茶树和茶种的近缘植物。通过调查、整理和初步研究,基本上掌握了我国主要茶树品种资源分布情况,对主要栽培品种的性状和特性,也有了基本了解。在已有性状资料的品种中,如按树型分类,灌木型品种占74%,小乔木型品种占10%。乔木型品种占16%;如按叶片大小分类,特大大叶类品种占13%,大叶类品种占25%,中叶类品种占44%,小叶类品种占18%。我国茶区主要分布于北纬33。以南,东经98。以东,在这个大约280万平方公里的近似长方形地带,由西南往东北,茶树品种的分布,则由高大的乔木逐渐演变为灌木,植株矮化,叶片渐小而厚,栅栏组织加厚,抗性增强,多酚类物质渐减。云南、贵州、四川一带,我们祚早期从野生茶树驯化为栽培

种的一些古老类型,仍然保持着乔木性状和特性,除了生态条件影响外,与人们栽培利用方式也有关系。古老的云南大叶种、苦茶、大树茶的种植区,由于采取林下种植,不修剪,攀枝折采,以至茶成大树,枝叶粗大。乔木类型的茶树品种,多分布于西南和华南茶区。乔木型最突出的茶树品种资源云南大叶种,随着近代的利用和推广,不仅在云南省西南部大面积种植,而且分布到广东、广西以及四川、贵州、湖南、福建、江西、浙江的南部。经多年引种实践,除四川盆地外,云南大叶种在北纬25度以南茶区推广,较有成效。小乔木类型的茶树品种,较集中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地。随着茶树良种的推广,这类茶树品种的分布,有很大扩大。例如,著名的福鼎大白茶,几乎在全国茶区都有分布。灌木类型的茶品种,主要分布于我国茶区的中部、东部和北就,其中著名的祁门种、鸠坑种、湄潭苔茶等,也有较大范围的分布。这类茶树品种资源适应性强,受温度、湿度和地势等生态条件约束性较小,地理分布区较为广泛。除了丰富多彩的茶树品种外,野生大茶树和茶种近缘野生植物,分布也很广,在西南、华南甚至华东地区都有发掘,如著名的云南南糯山大茶树、大黑山大茶树、贵州赤水大茶树、四川宜宾大茶树等。这些野生茶树资源的发掘,为进一步研究茶树起源、进化和选育新品种,提供了宝贵的材料。由此可见,我国茶树品种资源极为丰富,分布广泛,世界上各种茶树类型,我国应有尽有。这些十分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为祖国茶叶秤积累了珍贵的宝藏,对世界茶中生产的发展也作出了贡献。2、茶树品种的基本性状茶树是异花授粉植物,又是一

茶树品种简介

茶树品种简介 (1)龙井43 属国家级无性系良种。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培育而成。形态特征:灌木型,中叶、特早芽种。抗性强,适种区广。植株无明显主干,分枝密。芽叶茸毛较少,春梢芽茎有一小红点,育芽能力强,耐采。发芽早,杭州茶区3月下旬萌芽,3月底可采制明前龙井茶,浙南茶区在3月上旬开采。由于发芽早,节间短,最适合加工龙井、旗枪等扁形名茶。用其制作的特级龙井茶的品质特点是芽锋显露,色泽嫩绿,边缘微黄,茶香持久,滋味甘醇鲜爽,汤色清绿明亮,叶底嫩匀成朵。也适制高级炒青绿茶,其条索细紧,色绿润,香气清爽,滋味醇和。春茶一芽二叶鲜叶的品质特点:茶多酚18.5%,氨基酸3.7%,咖啡碱4.0%,儿茶素总量120.84毫克/克。 (2)福云6号 属无性繁殖系。为国家级良种。由福建省茶叶研究所培育而成。在闽、浙、桂、湘、川、黔、苏等省广泛推广栽培。形态特征:小乔木型,大叶、特早芽种。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色泽淡绿无光泽,嫩梢多白毫,持嫩性较差,发芽特别早。春茶3月上旬可达一芽一叶,3月下旬一芽三叶盛期,一芽三叶百芽重69.0克。适应性广,适合加工明前“毛峰”、“银毫”等名茶。其品质特点:条索细秀显毫,香气清鲜,滋味醇厚。 (3)福鼎大白茶 属无性繁殖系。为国家级良种。原产于福建省福鼎县。形态特征:至今已有120余年的栽培史。是适宜在低丘红壤地区栽培的高产优良品种之一,各产茶省均有引种栽培。形态特征:小乔木型,大叶、早芽种。植株较高大,树枝半开张。春芽

3月中旬萌发,4月上旬为一芽三叶盛期,一芽三叶百芽重63.0克。芽叶肥壮多茸毛,尤其适制“茸毛类”的高档名茶,如“银针”、“白兰花”型名茶。成品具有色泽绿翠,芽毫显露,栗香味鲜的特点。春茶一芽二叶鲜叶的品质特点:茶多酚25.7%,氨基酸4.3%,咖啡碱4.4%,儿茶素总量113.85毫克/克。 (4)福鼎大毫茶 属无性繁殖系。为国家级良种。原产福建省福鼎县。至今已有百年栽培史。浙、苏、赣、鄂、皖等省有引种栽培。是适宜在低丘红壤土质生长的高产优质品种之一。形态特征:小乔木型,大叶、早芽种。植株较高大,直立,芽叶肥壮,多银白色茸毛,持嫩性强。春芽3月中旬萌发,4月上旬一芽三叶盛期,其百芽重104克。可加工成不同外形的名茶。不仅是加工“白毫银针”、“白牡丹”、“白毛猴”的高级原料,而且江苏无锡茶叶品种研究所用该品种创制成“无锡毫茶”,并在历届名茶评比会上多次获奖。春茶一芽二叶鲜叶的品质特点:茶多酚25.7%,氨基酸3.5%,咖啡碱4.3%,儿茶素总量184.24毫克/克。 (5)迎霜 属无性繁殖系。为国家级良种。由杭州市茶叶研究所选育而成。在浙、皖、苏、鄂、豫等省均有栽培。形态特征:小乔木型,中叶、早芽种。树姿直立,嫩梢黄绿色。春芽3月上中旬萌发,4月中旬一芽三叶盛期,其百芽重45克。可适制“毛尖”名茶。用迎霜加工成的名茶,感官品质具有条索紧结,色泽绿润,香气高而持久,味浓爽的特点。春茶一芽二叶鲜叶的内质特点:茶多盼30.5%,氨基酸 2.5%,咖啡碱4.0%,儿茶素总量157.54毫克/克。 (6)毛蟹 属无性繁殖系。为国家级良种。原产福建省安溪县福美村,有80多年栽培史。

油茶品种介绍

油茶品种介绍 1、世界极品油茶——中科大果油茶(回收产品10元/公斤,并供全套榨油设备) 经专家考察证实:中科大果油茶为目前国内外最好的油茶品种之一。该品种适应性强,凡油茶产区均可种植,能耐-10℃严寒和40℃酷暑,极少病虫害,抗旱耐寒贫瘠。嫁接苗3年开花,4年结果,6至7年丰产,实生苗比嫁接苗迟开花1至2年。亩产油茶果3000公斤以上,该有茶一般亩产高档茶油100公斤以上,比普通茶油高产7倍以上,目前该茶油售价每公斤50元以上,供不应求。亩产值4000元以上,经济效益可观。 如果能种上100亩该油茶,几年之后,每年经济效益就是10万元以上,综合开发深加工经济效益还可增加。是目前最具有开发潜力的油茶品种,大力种植,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无可估量。 世界极品油茶——中科大果油茶与普通油茶相比,具有六大优点: (1)茶果最大:每亩可种60~110株,单果重0.5~1.5kg,最重1.8kg,单果重世界第一; (2)产果最多,产量高:成年树单株产果50~100kg以上鲜茶果(约折15~30kg以上鲜油茶籽),最高株产265kg,即一般每亩可产2500~5000kg生茶果,折亩产鲜茶籽750~1500kg。 (3)出油率极高: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科大果油茶干籽出油率35%,干茶仁出油率62.4%计算,每100kg生产茶果可产干茶籽仁8kg,即每亩可产200kg干茶籽仁,每亩可产茶油124.8kg以上,产量比普通油茶品种高10倍以上。 (4)油质优:国家农业部粮食油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按照 GB11765-2003各项指标检测,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8%,各项指标均符合或超过压榨油茶籽油一级食用油标准。且无苦涩味,可即榨即食,气味香醇。 (5)副产品多:除提供优质油外,大量的果壳及榨油后的麸饼可用作提取茶皂素、糠醛、木糖醇的原料,提取后的废渣可加工成固体燃料,进行木质燃料发电。 (6)红色艳丽的茶花极多、花期长:该油茶品种的茶花11月至次年3月开放,花期约140天,花朵鲜艳亮丽,株开花1000~3000朵,极具有观赏价值,广泛适用于城市公园、旅游景区和社区美化绿化。 (7)寿命最长:生长期100至200年,百年以上老树照常开花结果100年至250公斤。 2、大果红花油茶 大果红花油茶属亚热带常绿野生乔木,树高4~8米,每667平方米(1

茶树的特征和品种划分

茶树的特征和品种划分 茶树的特征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它由茎、叶、花、果实、种子和根等几个部分组成。分乔木型、中乔木(小乔木)型、灌木型。 (一)茶树的茎 茶树的茎,指的是茶树的地面生长部分,包括主干、分枝和当年生长形成的新枝。因为其分枝性态不同,可分为半乔木型(小乔木型)、乔木型和灌木型茶树3种。 1、半乔木型茶树(小乔木型) 半乔木型茶树的主干明显,主干和分枝容易区分,但分枝距离地面较近,是我国主要栽培树种。 2、乔木型茶树 乔木型茶树的主干高大,主干、侧枝、分枝明显,多为野生古茶树。主要生长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一般树高10米以上,主干直径粗大。 3、灌木型茶树 灌木型茶树的主干矮小,主干和分枝不明显,分枝较稠密,是我国主要栽培树种。(二)茶树的芽 茶树的芽分为营养芽(又称叶芽)和花芽两种,营养芽发育后分形成枝叶。营养芽因生长部位不同,又分为定芽和不定芽。定芽生长于茶树的枝顶(又称为顶芽)及叶腋处(又称为腋叶),顶芽比腋芽粗大。不定芽生长于树枝的节间或根茎处,当枝干遭受伤害时,不定芽能萌发成长为新枝。花芽即发育成花。发芽即发育成花。茶芽因萌发季节不同又可分为春芽、夏芽和冬芽。春芽在春季形成,夏季发育生长;夏芽在夏季形成,秋季生长发育;冬芽在冬季形成,次年春季生长发育。 (三)茶树的叶 茶树的叶是常绿的,茶树的同一时期既有老叶又有新叶,新生的嫩叶是制作茶叶的原料,芽及嫩叶的背面有茸毛。 茶叶为网状脉,有明显的主脉,主脉上又分出侧脉,侧脉数多为7-10对,主脉明显,叶背、叶脉凸起,侧脉延伸至离边缘三分之一处向上弯曲与上方侧脉相连,构成封闭形网状系统。茶叶的边缘有明显的锯齿,锯齿数一般在16-32对。 (四)茶树的花 茶树的花为两性花,属于异花受粉的植物,它的花是虫媒花。花芽于每年的6月中旬形成,10-11月为盛花期,花对为白色,只有少数为淡红色。 (五)茶树的种子 茶树的形成从花芽到种子成熟,约需一年半左右的时间,一般10月中旬左右种子成熟,此时茶树的花果共存。 (六)茶树的根 茶树的根由主根、侧根、细根和根毛组成,为深根植物。茶树的主根一般长度在70-80厘米,一般幼年生茶树的根幅与树冠相对称,壮年的茶树的根幅比树冠大,老年茶树的根幅比树冠要小。 品种区划[Division of varietyD 对品种适栽区域进行的划分。根据茶树品种适应性和适制茶类划定种植地区。中国茶区水平分布广阔,从北纬18.~36.,东经94.~122.,垂直分布,从海拔几米到2600米,茶树生态环境十分复杂。198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区划

无性系茶树良种介绍

无性系茶树良种介绍 (1)迎霜 属国家级良种,是杭州市茶科所选育而成的。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树枝直立,分枝密度中等,分枝较高,叶黄绿色,生长期长,龙井茶区,霜降尚能采茶,故名迎霜。芽叶黄绿色,茸毛尚多,育芽力强,持嫩性强,一芽一叶开采期在3月中旬,一芽三叶百芽重45克,产量高。 (2)龙井43 属国家级良种,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芽叶纤细茸毛少,新梢基部有淡红点。育芽力强,发芽早而整齐,密度大龙井茶区一般在3月上、中旬,一芽一叶开采期在3月中、下旬。一芽三叶百芽重39克单产高。抗寒性强;但抗旱、病性稍弱,持嫩性较差。产量高,适制绿茶,特适制龙井、旗枪等扁形茶类;所制扁茶的特征为:外形挺秀、扁平光滑、色泽嫩绿、香郁持久、味甘醇爽口。 (3)龙井长叶 灌木型中叶类,发芽早、一芽一叶开采期在3月中旬,发芽密度大,育芽力强,持嫩性强,茸毛较少,抗性比龙井43强,产量较高,口味嫩爽。 (4)浙农113 属国家级良种,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中生种。芽叶黄绿色,第一轮芽叶茸毛交多,育芽能力强,持嫩性强。一芽一叶开采期在3月底至4月初,芽叶短小肥壮,一芽三叶百芽重88克,单产高,抗寒性强,尤适宜在高山寒冷地区种植,抗旱性与抗病性强。由于开采期能错开其他早生种,因此也可作为搭配品种 (5)浙农117 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芽叶绿色,茸毛少,育芽力强,持嫩性强,一芽一叶开采期在3月中旬,一芽三叶百芽重52克。适制绿茶、红茶。制成的龙井茶扁平光滑,整体性好,香气较高,抗寒性、抗旱性强,扦插繁殖率较强。芽心好,采摘时应注意及时偏嫩采摘,以防茶芽生长过快,芽叶偏长。 (6)浙农139 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芽叶短小、肥壮、深绿色,茸毛尚多,芽叶生育能力强,持嫩性强,一芽一叶开采期在3月上旬,比乌牛早迟2、3天。一芽三叶百芽重58克。产量高。适制绿茶,制成的龙井茶色泽绿翠,香气髙鲜,滋味鲜醇,品质优良,外形稍带毛,加工时注意多磨去毛。抗旱性强,抗寒性稍弱、扦插繁殖率较强。抗病性较差。 (7)乌牛早 该品种发芽特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2月下旬、3月上旬;发芽密度较大,芽叶肥壮,碧绿,富含氨基酸,春茶鲜叶氨基酸含量约4.2%,茸毛中等。持嫩性较强;抗逆性较好,产量尚高,适制绿茶,尤其是扁形类名优茶,所制之茶品质超群,清香醇甘,是不可多得的早春绿茶。外形扁平光滑,挺秀匀齐,芽锋显露,微显毫,色泽嫩绿光润;内质香气高鲜,滋味甘醇爽口,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幼嫩肥壮,匀齐成朵。适宜浙江省尤其是扁形类名优茶产区作早生搭配品种推广。(8)平阳特早 中国国家级茶树良种之一。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浙江平阳采集的云南大叶类茶树品种天然杂种中选育而成的无性繁殖系新良种。属于灌木型、中叶类、早芽种。植株较高,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上斜状着生,叶形长椭圆,叶色绿黄,有光泽,叶肉较薄,叶质柔软。芽叶纤细,色黄绿,育芽力强,发芽密,持嫩性特别强。开花、但结果很少,扦插成活率较高。抗

英德茶区优良茶树品种简介

英德茶区优良茶树品种简介 英德市是我国重点茶叶生产基地,拥有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保存有国内外茶树品种种质资源526份,并建有多个茶树良种基因库及茶树良种繁育基地。这些茶树品种按形态分为乔木、小乔木、灌木三大类型;按叶片大小分为大叶种、中叶种和小叶种;按适制茶类分为红茶、绿茶、黑茶、黄茶、白茶等品种。其中,属国家级良种31个,省级良种9个。英德市茶区现在栽培面积较大并且效益显著的高香型良种有英州一号、英红九号、英红一号、秀红、五岭红、小叶黄木炎、黄叶水仙以及黑叶水仙等,具体介绍如下。 一、英州一号英州一号是英德市茶叶局1992年从外地引进的优良品种,经过多年的选育提纯,已完全适应英德市茶区的土壤及气候条件,消除了地域差异。该品种属灌木型,树枝矮密,横张分枝,芽头密;叶深绿色,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小叶种;抗寒、抗旱及抗病能力强。持嫩性强。可加工制作成乌龙茶和绿茶,其中称为“英州一号”的乌龙茶品质最为优异,其外形颗粒紧卷肥壮,色泽乌润,干香明显;冲泡开立即清香飘逸,玉兰花香沁人心脾,汤色黄绿明亮,醇厚鲜爽,饮后口齿留香,喉底回味悠长,是乌龙茶中的佼佼者。1996年在全省名优茶评比中以98分高分获得广东省“乌龙茶类优质茶”,深得省农业厅及华南农业大学茶叶专家、学者高度称赞和推崇。“英州一号”品种是英德茶叶发展的主导和支柱品种。该品种亩产值达8000元以上。

二、英红九号英红九号是省级茶树良种,1988年由省茶叶研究所育成。该品种属乔木大叶种,树姿直立,顶端优势特强;叶椭圆形,中尖渐尖,叶色淡绿而柔软,叶面隆起而富有光泽。英红九号产量高,成年茶园亩平均产干茶185公斤以上,比云南大叶种增产29.76%,产值可达7000元以上,效益是常规品种的5~6倍。芽叶生化成分丰富。制作成红茶品质优异,其外形颗粒紧结重实,色乌润,汤色红艳,滋味浓强鲜爽,香气鲜高持久,叶底红亮;还可加工成金毫茶,其外形秀丽,色泽金黄,满披金毫,汤色红艳,香气持久花香,滋味嫩鲜,醇厚浓酽甜爽,被誉为“金美人”,入编《中国名优茶选集》,1992~1996年连续三届获省名茶金奖。 三、英红一号英红一号是国家级茶树良种,由省茶叶研究所育成。该品种属乔木型大叶种,植株高大,树形开展,生长势强,萌芽早,生育期长,高产,亩产干茶150公斤以上,比云南大叶种增产18%~43%。芽叶生化成分丰富。适制出口红茶,品质优异,其外形紧结,色泽乌润,滋味鲜浓,香气高长,汤色红亮,适宜在南方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四、秀红秀红是1994年通过广东省审定的茶树良种,由省茶叶研究所育成。属小乔木大叶种,树姿半开展,叶形椭圆,叶色深绿,萌芽早,芽密,芽叶粗壮,产量高,投产茶园亩产干茶196公斤以上,比云南大叶种增产20.4%。尤其适宜制红茶,浓强鲜香突出,经GC/MS香气分析,成品茶(红茶)含芳樟醇等共有44种之多;冲泡后品质表现为汤

茶的种类及简介

茶的种类 现代的中国茶大致可以概括为两类:即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我们平时说说的六大茶类是指在茶叶加工中,新鲜茶叶需经过酶化,如果按照各种茶的茶多酚氧化聚合程度进行划分,由浅入深可分为绿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和红茶,其中绿茶的茶多酚最轻,红茶的茶多酚氧化最重。再加工茶是在基本茶类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加工的茶类,这类茶的品质稍微有所变化,但是基本不会超出原茶类的系统性,所以依旧归于原来的茶类,如菊花茶。 绿茶是以采摘鲜叶为原料,绿茶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艺。绿茶的最大的品质特点就是“三绿”,即叶绿,汤绿,叶底绿。绿茶的花色品种都很多,按照杀青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炒青绿茶和蒸青绿茶;按照干燥方法不同,又可以分为炒青绿茶,晒青绿茶以及烘青绿茶;按品质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名优绿茶和大宗绿茶。较有名的绿茶有龙井茶、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信阳毛尖 白茶是我国的主要茶类,是由宋代三色鲜芽,银丝水芽演变而来的。白茶的最大特点是“银叶白汤”。白茶按照茶树品种与鲜叶采摘的不同可以分为芽茶和叶茶,芽茶主要有白亳银针、安吉白茶等,叶茶主要有白牡丹,南山寿眉,贡眉等。 黄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它的最主要特点是“黄汤黄叶”。黄茶的分类按照采摘鲜叶的嫩度以及芽叶的大小可以分为三类,即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黄芽茶的代表主要由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等;黄小茶的代表有北港毛尖,黄山毛尖,鹿苑毛尖,平阳黄汤,蔚山白毛尖等;黄大茶的代表有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灯。 青茶最初起源于福建省,迄今为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青茶最早可追索到宋代的北苑茶。青茶是我国特色茶之一,它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特点,既有绿茶的清香,同时又有红茶的浓郁花香。青茶的最大特点是沏泡后的叶底“绿叶红镶边”。清茶根据产地以及制作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广东乌龙茶以及台湾乌龙茶。较有名的青茶有铁观音、冻顶乌龙茶、大红袍、武夷岩茶、闽北水仙、白毛猴、凤凰水仙、武夷肉桂。 红茶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主要起源于福建武夷山一带。在六大茶类中茶多酚的氧化程度最深。它的制作方法主要是从绿茶和白菜演化而来的,但是它比绿茶多了道发酵的工序。红茶根据生产历史的先后以及加工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以及红碎茶三种。 黑茶是在六大茶类中原料最为粗老的,成茶色泽呈黑褐色或黝黑色,主要是因为堆积发酵时间较长造成的。黑茶根据产区和制作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湖南黑茶,四川边茶,湖北老青茶以及滇贵黑茶等。 我们在茶叶商店总是见到五花百门的茶叶名称,令人眼花缭乱。其实名称多样化是各产茶地及各产茶商刻意造成的。有的根据茶叶形状的不同而命名,如珠茶、银针等等;有的结合产地的山川名胜而命名,如西湖龙井、普陀佛茶等等;有的根据传说和历史故事见命名,如大红袍、铁观音等等。茶叶主要可以按以下几种方法分类:按茶的颜色分类,按茶叶的发酵程度分类,按焙火程度来分类,按采茶的季节不同分类,按萎凋程度不同来分类等。

茶叶种类介绍

茶叶种类介绍 茶叶(干茶)一般分为六类: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 一、绿茶 (一)、绿茶的含义及分类 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 绿茶按其干燥机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其中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六安瓜片最为有名。 (二)、茶之性 绿茶的特性,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最新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叶所不及。 绿茶属性凉而微寒,味道略苦,适合胃热者饮用。 绿茶是历史最早的茶类,也是我国产量最大的茶类,产区分布各地,其中以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产量最高,质量最优,是我国绿茶生产的主要基地。 (三)、绿茶中上等茶品的介绍:主要从茶的产地、采摘及制作工艺进行讲解。 Ⅰ、西湖龙井 产地:茶区集中分布在西湖湖畔的秀山峻岭之上。这里傍湖依山,气候温和,常年云雾袅绕,雨量充沛,加上土壤结构疏松、土质肥沃,茶树根深叶茂,常年莹绿。唐代陆羽《茶经》中所说的“硕者上”,正与优良品质的龙井茶剩余沙壤土相吻合。 采摘:茶树品种,芽叶柔嫩而细小,富含氨基酸与多种维生素。西湖龙井的采制非常考究,它的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早,二是嫩,三是勤。(高级龙井茶强调要早采,通常一清明前采制的龙井茶品质最佳,称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品质尚好,称雨前茶。另外龙井茶的采摘十分强调细嫩和完整。特级龙井茶采摘标准时完整的一芽一叶,芽长于叶,芽叶全长约1.5厘米。采摘次数多是龙井茶特有的。) 制作工艺:西湖龙井炒制时,分“青锅”、“辉锅”两个工序,炒制手法很复杂,一般有抖、带、甩、挺、拓、扣、抓、压、磨、挤等十大手法。炒制时,依鲜叶质量高低和锅中茶坯的成形程度,不时地改换手法,因势利炒而成。 青锅:即杀青和初步整形过程。锅温达180℃左右时,涂抹少许油脂使锅面更光滑,投入约100克叶子,开始以抓、抖手势为主,散发一定的水分后,逐渐改用搭、压、抖、甩等手势进行初步整形,起锅后进行薄摊回潮,时间40-60分钟。摊凉后经筛分,筛底、筛面茶分别进行辉锅。(熟悉了解且能讲解) 辉锅:目的是整形和炒干。锅温60-70℃,需要炒制25分钟。手势压力逐步加重,主要采用抓、扣、磨、压、推等手法。其要领是手不离茶、差不离锅。炒制茸毛脱落,扁平光滑,茶香透出,折之即断,含水量达5%-6%为适度,即可起锅。 超值好的龙井茶极易受潮变质,必须及时用纸包成0.5公斤一包,放入底层铺有块状石灰(未吸潮风化的石灰)的缸中,加盖密封收藏。贮藏得法,约经15-30天后,龙井茶的香气更加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鲜蠢爽口。保持干燥的龙井茶贮藏一年后仍能保持色绿、香高、味醇的品质。(熟悉了解且能讲解) Ⅱ、洞庭碧螺春 产地:产于江苏吴县太湖洞庭山,洞庭分东、西两山,两山气候温和,水气升腾,空气湿润,

茶树品种资源茶树品种分类茶树品种大全

茶树品种资源茶树品种分类茶树品种大全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茶树品种资源,茶树品种分类,茶树品种大全 茶树品种资源,茶树品种分类,茶树品种大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饮茶的国家,茶树的栽培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云南普洱县有棵“茶树王”,高13米,树冠32米,已有1700年的历史,是现存最古老的人工栽培茶树。唐朝陆羽所着的《茶经》是世界第一部关于茶的科学专着,他被人们称为世界第一位茶叶专家。 同时茶树起源云南,茶树种类多样化中心也在云南,品种资源丰富为世界之最! 经1980年代全面考察征集,获得资源材料410份,近缘植物20份,地方群体良种26个,优良珍稀单株110个,在省茶科所建立国家资源圃30亩,保存茶树品种和品种资源共810份。 从分类上认定,全世界现有茶种37个,变种3个,云南有31个种,2个变种,共33个种,它们分属于4个系:五宝茶系:广西茶、大苞茶、广南茶、五室茶、疏齿茶; 五柱茶系:厚轴茶、五柱茶、老黑茶、大理茶、滇缅茶、园基茶、皱叶茶、马关茶、哈尼茶、多瓣茶;

秃房茶系:勐腊茶、德宏茶、突肋茶、拟细萼茶、假突房茶、榕江茶、紫果茶、多脉茶; 茶系:茶、苦茶(变种)、白毛茶(变种)、普洱茶、多萼茶、拟细萼茶,元江茶、高树茶。 茶树品种主要分为两类:群体种、无性系品种 群体品种有:勐库大叶茶,勐海大叶茶,凤庆大叶茶(以上为国家级良种),元江糯茶,秧塔大白茶,镇源马镫茶,绿春玛玉茶,漭水大叶茶,冰岛大叶茶,坝子白毛茶,云龙山大叶茶,景谷大叶茶,团田大叶茶,邦东大叶茶,官寨茶,大厂茶,澜沧大叶茶等。 无性系品种简介 无性系品种是以无性繁殖方式选育出来云南大叶种的后代。主要有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抗1O号、云抗14号;云梅、云瑰、矮丰等;云选9号、云抗37号,它们都是勐海种的后裔。在上世纪云南省政府行为参与下,以“云抗1。号”为代表的云南大叶种“勐海种”的后代,被广泛推广到云南各地,并有繁殖扩大的趋势。 云南澜沧江流域是大叶种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的区域“勐海种”:以西双版纳勐海县为中心,经引种主要分

茶树良种

茶树良种(较全面的品种)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栽培的茶树品种有600多个。其中,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茶树良种有76个,它们多数为新选育品种,少数为农家品种。现将国家级良种分别简述如下。 (1) 祁门种 祁门种,又名祁门槠叶种,原产安徽祁门县,现今各茶区均有栽培。为有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所制红茶,条索紧细,色泽乌润,回味隽永,有果香味,是制“祁红”的当家品种。所制绿茶,滋味鲜醇,香气高爽。适宜在长江南北红、绿茶区种植。 (2) 黄山种 黄山种,原产安徽省黄山市黄山一带,现山东省有较大面积种植。为有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适制绿茶,所制黄山毛峰,白毫显露,色泽翠绿,香气清鲜。有较强抗寒性,适宜在江北茶区栽培。 (3) 安徽1号 安徽1号,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大叶, 中生种。在江苏、江西、河南等省有引种。制成红茶,香高味浓。制成绿茶,滋味醇厚,香气清高。 适宜于长江南北红、绿茶兼制区推广。 (4)安徽3号 安徽3号,为无性系殖系, 属灌木, 大叶, 中生种。在江西、河南等省

有引种。制工夫红茶,具有“祁红”风格。制绿茶,醇厚爽口,富含嫩香。适宜在长江南北红、绿兼制区推广种植。 (5)安徽7号 安徽7号,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 中叶,中生种。在江西、河南等省有引种。适合制绿茶,条索紧细,绿润显毫,有兰花香,且滋味鲜醇。可 在长江南北绿茶产区推广引种。 (6)皖农95 皖农95,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早生种。在湖南、浙江等省有引种。适合制红茶或绿茶,品质均优。适宜在江南红、绿茶兼制区推 广引种。 (7)杨树林783 杨树林783,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大叶,中生种。在福建、四川等省有引种。适合红、绿茶兼制。所制绿茶,香高味爽;所制红茶,香郁 味浓。适宜在江南茶区推广引种。 (8)福鼎大白茶 福鼎大白茶,又名福鼎白毫,原产福建省福鼎县柏柳乡。在浙江、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均有引种。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早生种。制绿茶,品质优,有板栗香。若制成毛峰类名茶,品质

茶树优良品种

茶树优良品种 1、茶树优良品种的概念 茶树优良品种,是同当地原有品种比较而言的。一般认为,茶树优良品种应该是在一定地区的气候、地理条件和栽培、采制制度下,能够达到高产稳产,制茶品质优良,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病虫害和自然灾害抵抗能力较强。因此,只有在同一自然区域内,比较一致的栽培和采制条件下,通过与当地标准种和推广种的对比试验,才能确定品种的良莠。同时,还要根据各个茶树品种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和制茶工艺优良品种的高产优质特点,才能得以发挥。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良种良法。茶树的良种良法,更有甚于一般农作物,它不仅要求有良好的栽培方法,而且还要求有良好的制茶工艺。这一点往往被有的生产者所忽视,必须加以强调。 在茶叶生产和科学实验中,不同的栽培环境和不同的茶类花色,也会给茶树良种赋予不同的概念。譬如,高山茶园和低丘茶园,对茶树良种的要求,就各有侧重;红茶区和绿茶区,对茶树良种的要求,更有明显区别。茶树良种是在特定的生态和栽培采制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必须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栽培特点和茶类要求选定茶树良种。构成茶树优良品种的性状是多方面的,包括丰产性、适制性、适应性和抗逆性等。 选用茶树良种,应根据上述性状,综合评定,样样都好,最为理想,然难以获得。如果某一方面突出,其他方面一般,而当地又很需要,也可以作为茶树良种加以利用。在茶叶生产上,常使用品种、品系、

类型、群体等名词,这些名词的含义,根据我们以往确定的标准,说明如下: 品种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性状和特性比较一致而稳定,并且已有生产栽培者,称为品种。例如福鼎大白茶、龙井43等。品系新选育出的材料,具有一定经济价值,性状和特性比较一致而稳定,并且已有一定数量的繁殖后人,在未投入生产栽培之前,称为品系。例如菊花春、大叶云峰等。群体品种某一茶区的茶树群体,在植物学、生物学和经济学上,具有一定特点和一定稳定性,但组成复杂,类型很多,而难以某一类型作为代表,则称为某某地方群体。例如龙井茶区的茶树,称为龙井群体祁门茶区的茶树,称为祁门群体。或简称龙井种、祁门种。类型地方群体品种之中,某些茶树性状比较一致而稳定,并具有一定性状特点和经济价值,而成为独特的集团,在其未单独繁殖应用之前,称为某某地方群体的类型。例如祁门群体中的槠叶类型,则称为祁门槠叶类型。 2、茶树优良品种简介 在我国丰富多彩的茶树品种宝库中,蕴藏着大量优良品种和宝贵的育种原始材料。中国茶叶学会1965年在福州召开的"全国茶树品种资源研究及利用学术讨论会"上,曾提出21个茶树地方品种,作为第一批推荐良种。当时主要考虑到栽培较广,影响较大的一些品种,同时,也照顾到地区的代表性,以便各地就地推广。除了这些推荐品种外,各地还有不少地区性的茶树良种。近十多年来,通过茶树品种资源的调查、整理、又发掘不当选良种,可供生产推广应用。如福建的福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