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
粪便检测各项目临床意义
粪便检测各项目临床意义1.便常规:便常规检验可以了解消化道有无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及早发现胃肠炎、肝病,还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筛查。
便常规化验包括检验粪便中有无红血球和白血球、细菌敏感试验、潜血试验(OB) 以及查虫卵等。
便常规检查对于判断人体健康状况是必要的检查项目。
1.1临床意义:便秘者粪便呈球状硬块;粥状或水样稀便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米汤样便见于霍乱及副霍乱患者;血色黑暗或呈柏油状为远血,多属食管、胃及十二指肠出血;大便下血,色鲜红为近血,为病在大肠或痔疮出血;大便溏泄,纳少腹胀者为脾阳虚;1.2适宜人群:大便异常,排便异常症状者1.3检查时要求:1.3.1因肠蠕动亢进或分泌增多所致。
见于各种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尤其是急性肠炎时。
大量黄绿色稀汁样便(3000ml或更多)并含有膜状物时应考虑到伪膜性肠炎。
艾滋病患者伴发肠道隐孢子虫感染时也可排大量稀水样粪便。
1.3.2根据粪便的性状和组成,了解消化状况,借以粗略判断胰腺外分泌功能。
1.3.3正常粪便中的少量粘液因与粪便均匀混合不易查见,一旦有肉眼可见的粘液说明其量增多。
1.4 检查前准备:1.4.1本检查不需要限制饮食种类。
1.4.2检测前禁止服用止泻药或润肠排便药,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2.幽门螺旋杆菌粪便抗原检测:由于定居在胃上皮细胞表面的幽门螺杆菌,随着胃粘膜上皮的快速更新脱落,幽门螺杆菌也随之脱落,并通过胃肠道从粪便排出。
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检测试检采用酶联免疫分析双抗体夹心法,能够特异性诊断人体内幽门螺杆菌感染。
该方法操简便、省时、不需昂贵仪器,适用于婴幼儿、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幽门螺杆菌根治疗效评价,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等。
2.1适宜人群:怀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
2.2检查前准备:同便常规检查。
2.3检查前准备:同便常规检查。
3.粪便腹泻病毒检测:3.1轮状病毒检测: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
为什么要做粪便检验
为什么要做粪便检验血常规、尿常规和粪便常规作为医院检验科公认三大常规检查,可以为临床医生判断病症和安排下一步治疗提供基础数据。
因此无论是常规体检、就医治疗,包含粪便常规在内的粪便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粪便性状的临床意义1.粪便检验多分为三类,粪便常规检查可以反映粪便的性状、颜色、气味,有无寄生虫感染;粪便隐血试验检查,可以反映被检者有无消化道出血;粪便细菌培养检查,可以反映被检者有无特殊的肠道感染,例如细菌性痢疾,霍乱以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2.粪便性状、颜色、气味2.1粪便性状、颜色对疾病的诊断意义重大,成人粪便正常为黄色、棕黄色、棕色。
婴儿正常为黄色、金黄色。
便软,无粘液。
如发现黏液脓血便,常见于细菌性痢疾粪便。
稀汁样便常见于各种感染性腹泻或非感染性腹泻,最多的是急性肠炎。
如粪便呈黑色柏油样,说明上消化道可能存在出血。
如粪便呈白色米泔样便,常见于霍乱、副霍乱患者。
粪便中有明显新鲜血迹,常见于直肠、结肠息肉和肿瘤、肛裂及痔疮等肛肠问题。
小儿常见的有绿色便和蛋花样变:幼儿患肠炎时肠蠕动会加快,导致粪便中的胆绿素快速通过肠道后,无法完全转变为粪胆素,引起粪便呈绿色稀糊状,多见于小儿腹泻、腹痛等症状;蛋花样便多由于奶汁中富含的脂肪乳酪蛋白消化不全所致,常发生于婴儿消化不良。
2.2气味正常粪便中的臭味,主要是由细菌作用而产生的,包含吲哚、粪臭素、硫醇、硫化氢等物质。
日常饮食重油重味的通常粪便臭味重,饮食清淡偏素臭味比较轻。
如粪便恶臭难闻并呈碱性反应,是由于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未消化的蛋白质引起的,常见慢性肠炎、胰腺疾病、消化道大出血。
如粪便呈腐败恶臭味,常见结肠或直肠癌溃烂。
粪便呈鱼腥臭味时多为阿米巴性肠炎。
粪便呈酸臭味时,说明日常饮食重油重糖,大量摄入脂肪及糖类会造成消化不良,导致脂肪酸分解及糖分在肠道中过度发酵。
2.3粪便量正常成人应保持规律排便时间,每日排便一次,每次100-300克即为正常。
便常规检验(粪便检测)——消化系统疾病的助力
粪便是食物在体内被消化吸收营养成分后剩余的产物。
其主要成分有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如淀粉颗粒、肉类纤维、植物细胞、植物纤维等;已被消化但未被吸收的食糜;消化道分泌物,如胆色素、酶、黏液和无机盐等;分解产物如靛青质、粪臭素、脂肪酸等;肠壁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菌,如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等。
在病理情况下,粪便中可见血液、脓液、寄生虫及其虫卵、致病菌、胆石等。
粪便检测可对消化道及消化器官的情况情形了解,对胃肠、肝胆等系统及器官状况的判断提供助力。
1.粪便标本采集1.1粪便标本采集方法粪便标本采集的质量可直接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程度。
常规检查标本一般选取新鲜、异常的部分,无异常部分时一般多部位采集,在送检过程中要求及时、无污染。
寄生虫检查标本依据所测寄生虫的种类有不同的要求。
血吸虫毛蚴一般采集脓液、血液或黏液处,其质量应不小于30g或将全部标本送检;蛲虫卵一般于晚12时或清晨排便前以透明薄膜拭子自肛门皱襞处拭取,取得标本后应立即送检;阿米巴滋养体一般采集脓血和稀软部分,标本应立即送检且寒冷季节应注意保温;虫体检查及虫卵计数则应取24h粪便,检查时应当仔细且全面。
1.2注意事项标本应新鲜,不得混有尿液、消毒剂、污水等,以避免标本中的有形成分及病原体被破坏;选取标本时应着重选取含有黏液、脓液、血液等病理成分的部分;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采集标本的器具应注意清洁,有无菌要求的应严格灭菌;任何标本都应视为高危标本,需加以小心。
2.粪便的一般性状检查粪便的一般性状受食物、药物的影响较大,但依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一般而言,成人每日排便一次,约100-300g,为成形软便,呈黄褐色,有少量黏液,伴有粪臭味;婴幼儿粪便可为黄色或金黄色糊状。
2.1量粪便量会依据饮食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如细粮和肉食者粪便量少,粗粮和蔬菜为主的饮食者粪便量多。
当胃肠或胰腺存在炎症或功能紊乱时,可出现排便量与排便次数增多的情形。
通常情形下,便量增多而次便次少多见于肠道上段病变;便量减少而便次增多多见于肠道下段病变。
粪便常规检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粪便常规检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粪便经过消化道进行排泄,含有丰富的消化道分泌物以及脱落的细胞,能够较好的反应出消化道以及涉及脏器的功能水平。
粪便常规检查属于临床中较为常用的化验检查方案,指的是通过对粪便的肉眼观察以及显微镜观察,评估粪便的性状、颜色、是否存在寄生虫、红细胞、白细胞等,多用于肠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寄生虫疾病等检查的辅助鉴别诊断,临床意义显著。
为提高粪便常规检查的效果,必须进一步掌握粪便常规检查的方法,并充分认知其临床意义,以更好的发挥出其价值。
而对于粪便常规检查的方法以及临床意义你知道多少呢?粪便常规检查的方法粪便常规检查主要包括目测法、显微镜检查法以及粪便隐血实验三种检查方法,其主要内容如下:(1)目测法。
对所采集的粪便样本,首先需要通过观察的方式对其外观、性状、颜色等进行分析,并选择由粘液、脓血等异常的样本,如果外观没有明显的异常,则可采用多点取样的方式获取样本。
(2)显微镜观察法。
将所选择的样本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涂片观察,将生理盐水1~2滴滴入载玻片上,使用竹签挑出疑似部分,大小同火柴头即可,将其混入生理盐水之中,制成悬浊液,浓度以可看清报纸上字迹为宜,而后则可盖好载玻片。
现选择10x10的低倍镜进行全片的观察,评估是否存在寄生虫卵、原虫、包囊等,而后再选择10x40的高倍镜进行病例成分的观察,至少需观察10HP[1]。
(3)粪便隐血实验。
选择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先使用便棒采用多点采样的方式采集粪便,并将便棒放到采便器中,盖紧后进行摇晃,将样本和缓冲液进行融合并混匀,再撬下采便器顶部的盖子,滴入3~4滴粪便的混悬液,滴入位置为检测板的加样孔中,5min内进行检查结果的观察。
对黑色柏油样粪便,则可加水进行稀释之后,再进行检测。
在粪便常规检查的过程中,所有的操作均需要在1h内完成。
粪便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伴随着国内分子生物学以及现代医学的发展,粪便检查在临床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方便、容易获取、无创等优势,在肠道肿瘤、幽门螺杆菌感染、肠道病毒等疾病的检验中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大便常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大全)
大便常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1、颜色
黄褐色:正常粪便。
灰白色:服钡餐、服硅酸铝、阻塞性黄疸、胆汁减少或缺乏。
绿色:服大量含叶绿素的食物。
红色:下消化道出血、食用西红柿、西瓜等。
柏油样:上消化道出血等。
酱色:阿米巴痢疾、食用大量咖啡和巧克力等。
白色淘米水样:霍乱。
2、性状
成形软便:正常粪便。
球形硬便:便秘。
粘液稀便:肠炎、痢疾、急性血吸虫病等。
粘液脓血便:多见于细菌性痢疾。
酱色粘液便:多见于阿米巴痢疾。
米泔水样便:若伴大量肠粘膜脱落,多见于霍乱、副霍乱等。
3、隐血试验
阳性:见于消化道的溃疡病、恶性肿瘤、结核、寄生虫病、炎症、痔疮等。
4、显微镜检查
正常人粪便:无红、白细胞、无寄生虫卵。
白细胞:见于消化道炎症,细菌性痢疾可伴有大量吞噬细胞。
红细胞: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炎症等。
大量肌纤维、淀粉颗粒、脂肪球等: 见于消化不良或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
寄生虫卵:见于相应的寄生虫病。
大便常规检查及临床意义
应
吸虫病等
下消化道出血
肛裂、痔疮、直肠息肉、直肠癌及结肠癌等
炎症,寄生虫感染 恶性肿瘤
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局 限性肠炎、肠结核、结肠癌或直肠癌和急性血 吸虫病
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溃疡等
粪便性状
6.稀汁便
7.米泔样便 8.白陶土样便
9.胨状便 10.乳凝状便 11.条状便
粪便异常性状及可能原因2
隐血试验
可以通过化学法或免疫学等方法来证实隐血的试验
主要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胶体金法 免疫斑点法 胶乳凝聚法 反向间接血凝法等
【方法学评价】
优点:操作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应用广泛。
缺点:特异性差、灵敏度较低、影响因素多
• 易受试剂类型、粪便中血红蛋白的多少、过氧化氢的浓度及粪便放置时间、观察时间、血液在肠道中滞留时 间、粪便取材的多少以及食物、服用药物等的影响。
炎症:红细胞常伴白细胞出现
上消化道出血:
红细胞常被胃肠道中的消化液消化破坏,显微镜检查常阴性,可通过隐血试验证实
3.吞噬细胞
细菌性痢疾:常见较多的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可辅助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
急性出血性肠炎:可见吞噬细胞 溃疡性结肠炎:偶见吞噬细胞
4.上皮细胞
: 正常粪便 很难发现 : 结肠炎症 上皮细胞数量增多
淀粉颗粒:具有同心性纹或不规则放射线纹的大小不等的圆形、椭圆形或棱角状颗粒,无色,具有一定折光性
2.脂肪
三种形式:中性脂肪、游离脂肪酸、结合脂肪酸 正常情况:粪便中很少见到 脂肪排泄增多:脂肪小滴>6个/HP,常见腹泻 脂肪小滴大量存在:提示胰腺功能障碍:
• 急慢性胰腺炎、胰头癌、乳糜泻和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游离脂肪酸增多:提示脂肪吸收障碍:
大便常规检查总结
大便常规检查总结概述大便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肠道的健康状况。
通过观察大便的外观、颜色、质地以及进行一系列生化学分析,可以获得有关肠道功能和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总结大便常规检查的基本内容、方法和临床意义。
检查项目大便常规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项目:外观观察外观观察是最基本的大便检查项目之一。
在分析大便的外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颜色:正常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应为棕色。
异常的颜色可能提示肠道问题,如黑色便可能与胃出血有关,黄色便可能与胆道问题有关。
2.形状:正常的大便应该成条状,不应该呈现出细长的形状或者碎块状。
异常的大便形状可能与肠道功能异常有关。
3.气味:正常的大便具有一定的气味,但不应过于恶臭。
异常的气味可能与消化不良或感染有关。
镜下检查镜下检查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大便的微观结构,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镜下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红细胞和白细胞: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异常可能提示肠道出血或感染。
2.寄生虫卵:寄生虫卵的检出可以帮助诊断肠道寄生虫感染。
3.细菌和真菌:检查大便中的细菌和真菌数量和种类,可以帮助评估肠道的菌群平衡情况。
pH 值测定大便 pH 值的测定可以提供肠道酸碱平衡的信息。
正常情况下,大便 pH 值应在 5.5 - 7.0 之间。
异常的 pH 值可能与消化功能紊乱或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隐血试验隐血试验是检测大便中是否有血液存在的方法。
隐血试验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肠道出血的征兆,对于早期诊断消化道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检查项目除了上述常规项目外,大便常规检查还包括其他一些项目,如肌酐、钙、镁等生化指标的测定,以及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分析。
检查方法大便常规检查的方法相对简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样本:使用无菌容器收集新鲜的大便样本,避免污染。
2.样本处理:将样本转移到干净的容器中,避免干扰和破坏。
3.外观观察:直接观察大便的颜色、形状和气味等外观特征。
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
该检查可以提供关于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信息,如消化道出血、感染、炎症和肿瘤等。
以下是关于粪便常规检查的详细介绍。
1. 检查目的:粪便常规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以便发现和诊断消化系统疾病。
2. 检查内容:粪便常规检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外观:观察粪便的颜色、形状、质地温和味等特征。
- 潜血试验:通过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隐血来判断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
- 病原微生物检测: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如细菌、寄生虫和真菌等。
- 粪便pH值:测量粪便的酸碱度,以评估消化系统的酸碱平衡。
- 粪便中的脂肪含量:检测粪便中的脂肪含量,以评估脂肪消化和吸收的功能。
- 粪便中的消化酶活性:检测粪便中的消化酶活性,以评估消化功能是否正常。
3. 检查方法:粪便常规检查通常需要患者采集新鲜的粪便样本,并将其送往医学实验室进行分析。
以下是普通的检查流程:- 患者在采集粪便样本之前应保持正常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 患者使用专用的粪便采集容器采集新鲜的粪便样本。
- 患者将粪便样本送往医学实验室,通常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送达,以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在实验室中,专业人员将对粪便样本进行外观观察、潜血试验、病原微生物检测等分析。
-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给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4. 注意事项:在进行粪便常规检查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采集新鲜的粪便样本,避免使用过期的或者已经暴露在空气中的样本。
- 在采集粪便样本时,避免将尿液或者其他杂质混入样本中。
- 在送样之前,确保将样本存放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以防止样本的变质。
- 如果在检查前需要停用某些药物或者饮食,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操作。
5. 检查结果解读:粪便常规检查的结果通常由专业人员进行解读,并由医生给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检查结果及其可能的解释:- 异常颜色:不同颜色的粪便可能与饮食、药物或者消化系统疾病有关。
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
通过对粪便样本的分析,可以获得关于消化道功能、营养吸收、肠道菌群、消化道疾病等方面的信息。
下面将详细介绍粪便常规检查的步骤、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检查步骤:1.样本采集:在收集粪便样本前,首先要保持排便习惯的正常,不要使用泻药或其他影响排便的药物。
使用一次性容器收集新鲜的粪便样本,避免尿液或水污染。
2.样本处理:将收集到的粪便样本转移到干燥、无菌的容器中,并密封好。
如果需要进行多项检查,可以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样本分装。
3.送检:将样本送到医疗机构的检验科室,确保样本的及时送达,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二、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外观:包括颜色、形状、质地等方面的观察。
正常粪便的颜色为黄褐色,形状为柔软的细长条状,质地较软。
异常的外观可能与消化道出血、肠道感染、营养不良等疾病有关。
2.气味:正常粪便具有特殊的气味,但不应过于恶臭。
异常的气味可能与消化道感染、肠道菌群失调等疾病有关。
3.便色:正常粪便的颜色主要由胆色素和胆红素决定,异常的颜色可能与胆道疾病、肝病、胃肠道出血等有关。
4.便血:通过观察粪便中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掺杂物,可以评估消化道出血的情况,有助于诊断肠道疾病。
5.隐血试验:通过检测粪便中的潜血反应,可以发现微量出血,有助于早期发现肠道肿瘤、息肉等疾病。
6.粪便常规:包括粪便的pH值、水分含量、粪便中的纤维素、脂肪、淀粉等成分的检测。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胃肠道功能、营养吸收等情况,对于评估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7.寄生虫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粪便样本中是否有寄生虫卵或成虫,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
三、注意事项:1.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正确的方法采集粪便样本,并及时送检。
2.在收集粪便样本前,避免使用泻药或其他影响排便的药物。
3.避免样本受到污染,使用一次性容器,并密封好。
4.在送检前,咨询医生了解是否需要空腹采样或其他特殊要求。
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标题:粪便常规检查引言概述:粪便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对粪便样本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消化系统健康状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粪便常规检查的目的、方法、结果解读以及注意事项。
一、目的1.1 了解消化系统功能:通过检查粪便的颜色、形状、气味等特征,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消化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1.2 发现消化系统疾病:粪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消化系统疾病,如炎症性肠病、消化道感染等。
1.3 监测治疗效果:对于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粪便检查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指导后续治疗方案。
二、方法2.1 采集样本: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采集新鲜的粪便样本,避免混入尿液或其他杂质。
2.2 实验室检测:将采集到的粪便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包括颜色、质地、pH值、潜血、寄生虫卵等指标。
2.3 结果分析:医生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患者的症状和病史,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三、结果解读3.1 颜色:正常粪便颜色为黄褐色,如果出现异常颜色,如黑色、红色等,可能提示消化系统问题。
3.2 质地:正常粪便应该呈软糊状,如果过硬或过稀,可能与饮食习惯或消化系统疾病有关。
3.3 其他指标:如潜血检测阳性可能提示消化道出血,寄生虫卵检测阳性可能提示寄生虫感染。
四、注意事项4.1 饮食注意:在进行粪便常规检查前,患者应避免食用某些食物,如红肉、胡萝卜等,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4.2 遵医嘱:在进行粪便常规检查时,患者应按医生的指导和建议进行,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4.3 定期检查:对于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建议定期进行粪便常规检查,及时监测病情变化。
五、结论通过粪便常规检查,可以有效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消化系统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消化系统的健康。
大便细菌培养和常规检查区别
大便细菌培养和常规检查区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生病或者体检,通常医生会让我们先进行一些检查,例如常见的大便细菌培养、大便常规、血常规、以及尿常规等检查,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对大便细菌培养和大便常规产生了疑问,它俩有什么区别吗?其实这两种检查方法还真存在一些区别。
那么本次我就和大家一起在下文中寻找答案吧。
一、什么是粪便常规,有什么意义?粪便是由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物,肠粘膜、细菌以及无机盐和水构成。
对粪便的各种成分进行检测,能够全面了解食物的效果情况,以及消化道有无出现炎症和是否有细菌和寄生虫等感染的情况。
大便常规检查是消化道疾病的基础检查,可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启动啊重要的价值。
重要的是大便常规可以筛查大肠癌。
二、大便常规,包括哪些方面?一般大便常规包含了4个方面详见下文。
1、肉眼可见的粪便性状以及颜色一般正常的大便是褐色,圆柱形且质地较软。
如果大便出现异常,可能会产生一些疾病。
例如大便水样或稀糊状,可能患有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的腹泻。
大便呈现为细条状,则很有可能是因为直肠癌导致的直肠狭窄,也有可能是直肠息肉,痔疮等导致。
羊屎粒状,则是表达出现便秘。
有些寄生虫也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
若粪便颜色出现不正常的情况,例如红色、可能出现胃肠道出血,直肠息肉、痔疮以及肛裂等疾病。
若出现脓血可能患有直肠癌、结肠癌以及细菌性痢疾等疾病。
大便颜色发黑,在排除那些因饮食或口服铁等引起的因素外,很有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
例如十二指肠溃疡、胃癌以及胆道出血等疾病。
若非服用药物导致的,则大几率是因胆道阻塞导致的。
患者可自行在家观察,若出现上述情况,则患有疾病的可能性较大。
因此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关的诊治。
2、显微镜检各种细胞、虫卵、寄生虫在进行初步观察后,必须使用显微镜仔细检查肉眼看不见的异常,其分别为白细胞、红细胞、脂肪滴以及寄生虫。
其中白细胞在正常粪便中没有或者仅有少量。
若在大便中查看到较多的白细胞,则表明肠道可能产生了炎症。
大便常规检验,能查出哪些疾病?
大便常规检验,能查出哪些疾病?发布时间:2023-06-12T05:29:09.756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2月4期作者:黄月[导读]大便常规检验,能查出哪些疾病?黄月(四川省德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四川德阳618000)大便检查在医学上称为大便常规。
通过检查人体排出的粪便,可以帮助判断肠胃消化系统的运行情况,以及肝、胆、胰的功能是否正常。
但是大多数患者通常对常规排便避之不及,一旦提起,他们就觉得非常尴尬、不好意思,甚至认为没有这个必要,这是一个相当可怕的认知误区。
便常规检查通过各项指标对人体进行一系列检测,可以检查出身体隐藏的疾病,堪称为健康的“预警”。
一、大便常规检验能查出的疾病(一)大便常规检验是指通过检测人体排泄物中的大便,来了解人体健康状况的检查方法。
它包括颜色、形状、质地、气味、PH值、隐血、糖、脂肪等多项指标,这些指标对于诊断和评估许多消化系统和代谢性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粪便样本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患者的肠道状况以及一些相关疾病的状况,大便常规检查包括外观检查、隐血试验、寄生虫检查和菌群检查,它们分别可以查出不同种类的疾病。
(1)外观检查通过观察粪便样本的外观、形状、颜色和质地来评估患者的肠道状况。
如果大便呈黑色或红色,可能表明患者有消化道出血;如果粪便呈黄色或白色,可能表明肝脏和胆道有问题;如果粪便呈泥状或水样,则可能表明患者患有肠道感染或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2)隐血试验是通过检测粪便中的潜血来判断是否发生了肠道出血。
如果潜血试验呈阳性,则可能意味着患者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癌等消化系统疾病。
(3)寄生虫检查可以检测粪便样本中是否存在某些寄生虫,例如蛔虫、钩虫等。
这些寄生虫的存在可能会引起肠道不适和腹泻等症状。
(4)菌群检查是通过检测粪便样本中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来评价肠道微生态状况。
肠道菌群失衡会导致腹泻、便秘、免疫系统紊乱等。
除了以上检查外,还有其他检测肠道疾病的检查方法,如肠道菌群测序、肠道通透性检查等。
便常规检查能查出什么疾病
便常规检查能查出什么疾病便常规检查能够通过检查粪便,获取其中的各类指标,作为评判被检测人员是否患有疾病的重要参考依据,能够了解被检测人员体内是否存在细菌、寄生虫感染等,在胃肠道检查、肝脏疾病检查中有着重要意义。
便常规检查的内容包括粪便中是否含有红血球、白血球、潜血试验、虫卵等,目前便常规检查结果已经成为了判断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参考依据。
1粪便性状粪便性状检查其实就是对粪便的物理状态进行检查,有助于各类肠胃道疾病的诊断,粪便中有大约四分之三为水分,其余的大多为蛋白质、脂肪、未消化的食物纤维等。
粪便的异常性状如下:(1)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习惯较差的人群会出现便秘,其粪便呈硬结状;(2)受凉、吃了不干净的食物时,粪便会呈粥状或水样;(3)米汤样的粪便见于霍乱患者;(3)如果患者食管、胃以及十二指肠出血,那么粪便会呈现黑暗状;(4)大便下血,颜色鲜红,多半是大肠出血或痔疮出血导致的。
注意事项:(1)粪便性状检查为肉眼检查,不需要限制饮食种类;(2)可根据粪便的形状,粗略判断患者的胰腺外分泌功能;(3)作为一项常规检查,粪便性状检查没有不适宜的人群。
相关症状包括脓血便、不排胎便、肠管出血等,能够检查出老年便秘、结肠闭锁、小肠损伤、大肠癌、结肠癌等一系列疾病。
2幽门螺杆菌检测正常情况下,在便常规检查中,是不会检查出幽门螺杆菌的,如果在快速尿素酶试验以及细菌培养中,结果为阳性,那么就可以确诊,且和以下几种类型的疾病有着密切联系,包括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等。
注意事项:(1)在便常规检查的前一天,被检测人员应该调整饮食,夜晚保证充分的睡眠;(2)检查当天不要进食、进水,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戒烟;(3)检查前十分钟左右可以进行咽喉部位的麻醉;(4)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缓慢进行深呼吸,一方面可以减少检查的时间,另一方面还能够缓解不适;(5)检查完毕后的半小时内不要进食进水。
相关疾病:在幽门螺杆菌检查中,可以检测出的疾病包括十二指肠溃疡、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溃疡性结肠炎等。
最新:大便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
最新:大便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便常规检验属于三大常规检查之一,可以了解消化道有无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及早发现胃肠炎、肝病,还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筛查.大便常规检验可以了解消化道有无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及早发现胃肠炎、肝病,还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筛查。
正常粪便由已消化和消化未尽的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物,大量细菌和水分组成,通过全肠道,特别是结肠直肠而逐渐形成,它不但能反映消化道的功能状态及病理情况,也有助于某些全身疾病的诊断。
大便常规的目的:粪便检查的主要的目的是:①了解消化道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恶性肿瘤等情况;②根据粪便的性状、组成、间接地判断胃肠、胰腺、肝胆系统的功能状况;③了解肠道貌岸然菌群分布是否合理,检查粪便中有无致病菌以协助诊断肠道传染病。
如®炎.礴性向克阿米回幡、咽等.肠道电染性痍京肠道?5生虫病如蛆虫族.构虫病、般虫癖.糠虫俄.掾虫病、血IR史俄等,可以根据袋便涂片找到S应生期而确定沙新.消化吸收功施过簿讥胎9D慢性胸泻患者常规的粪便搐桧,若有较多淀粉颇粒.招肪小滴或肌肉肝堆等,常常提示懵性肤撷炎等疾俄.如笠便隐血持妓阳性常提示为胃断治的恶径肿IS,间BOB性,提示为其他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可进一步做内就检直或胃肠X线锹叫S片.笠便涂片找到≡细K1可确诊为结肠.消化道肺病过篇试验亘肠氐什么情况的患者需要做大便常规检查:1.偶发或长期腹泻的患者。
2.较长时间便秘的患者(包括用药后便秘)。
3.脐周围出现原因不明的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的患者。
4.发现大便颜色出现异常,呈黑色、陶土色、绿色、酱红色等,大便性状改变,稀水、黏液便、脓血便等。
5.大便中明显可见未消化的食物、菜叶、油花等。
6.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的患者。
7.临床上疑有胃癌、结肠癌、胰腺癌等的患者。
8.有便虫史者(可以确定肠道寄生虫种类)。
9.各种原因的黄疸患者。
大便常规的理学及化学检查:二、显微镜检查显微镜检查主要目的是了解消化系统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恶性肿瘤,检查粪便中有无致病菌。
粪便检查各项目组合临床意义
粪便检查各项目组合临床意义粪便检测各项目组合的临床价值1.粪便常规+FOB(常见组合):因粪便常规手工法收费低(2-3元/次),全国绝大部分医院对粪便检查的基本组合为粪便常规+fob,主要意义在于通过粪便形态学和粪便隐血试验来筛查消化道是否有炎症、寄生虫感染以及下消化道出血,辅助临床医生诊断。
在仪器法下,重新定义粪便常规分析组合为“粪常规+寄生虫集卵、镜检、计数+fob”,其中粪寄生虫镜检、集卵、计数是有单独的收费标准。
2.粪便常规+FOB+转铁蛋白:此组合临床意义在于通过粪便形态学和粪便隐血试验来筛查消化道是否有炎症、寄生虫感染以及消化道出血,辅助临床医生诊断。
fob是针对下消化道出血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转铁蛋白(tf)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fob与转铁蛋白结合是互补型,能够完整地筛查消化道出血情况。
3.粪便常规+轮状病毒/腺病毒:此组合临床意义在于通过粪便形态学和轮腺病毒试验来筛查消化道是否有炎症、寄生虫感染以及传染性胃肠炎(婴幼儿腹泻),辅助临床医生诊断。
轮状病毒和腺病毒主要导致婴幼儿传染性胃肠炎,在成年人中也有发现。
≈饕经粪-口传播,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症状为水样腹泻及呕吐,感染病人也有头痛、发烧及腹部痉挛(胃痛)。
4.大便常规+FOB+转铁蛋白+Hp:粪便常规三联检的临床意义在于筛查消化道出血、胃肠道感染、消化道肿瘤等疾病。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消化道肿瘤与出血的联测可作为粪便常规检查的新三项来重新定义,对与消化道肿瘤的防控早诊断、早治疗有积极的社会意义,通过推动消化道fob、tf、hp大便常规三联测,能使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降低。
大便常规检查及意义PPT课件
正常结果
大便外观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正 常,提示肠道健康。
异常结果
出现异常的外观或实验室检查结 果,提示可能存在肠道疾病,需 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03
临床意义
诊断肠道疾病
肠道感染
大便常规检查可以检测到肠道中 的白细胞、红细胞、寄生虫等, 有助于诊断肠道感染性疾病,如
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
炎症性肠病
保持大便通畅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或腹泻,以免影响检查 结果。
遵循医生建议
如有异常结果,应遵循医生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 或治疗。
检查结果异常的处理
及时就医
如检查结果异常,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 和治疗。
复查
如对检查结果有疑问,可要求复查,以确认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注意生活习惯
如有不良生活习惯,应及时调整,以改善肠道健康状况。
消化吸收功能
大便常规检查可以反映肠道的消化吸 收功能,如脂肪吸收不良、蛋白质消 化不良等,有助于及时发现并治疗相 关疾病。
评估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
大便常规检查可以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如抗生素治疗肠道感染的效果、免疫抑 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效果等。
饮食调整
大便常规检查可以评估饮食调整效果,如高纤维饮食改善便秘的效果、低脂肪 饮食改善脂肪泻的效果等。
选择新鲜的大便样本,避 免采集时间过长导致样本 变质。
采集量
采集足够量的大便样本, 以便进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方法
外观检查
实验室化学检查
观察大便的形状、颜色、质地等外观 特征。
进行潜血试验、还原糖试验等化学检 查,以辅助诊断肠道疾病。
显微镜检查
通过显微镜观察大便中的细胞、寄生 虫等微观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便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07-10-12
•便常规检查对于判断人体健康状况是必要的依据之一,之所以要做便常规检查其目的主要有三点:①是通过便常规可以了解消化道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恶性肿瘤等情况;②根据粪便的性状、组成,间接地判断胃肠、胰腺、肝胆系统的功能状况;③了解肠道菌群分布是否合理,检查粪便中有无致病菌以协助诊断肠道传染病。
便常规检查的具体项目如下:
(1)、便常规检查之颜色和性状:
正常成人在便常规检查中,其粪便为黄褐色成形便,质软;婴儿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糊状。
病理情况下,粪便的外观可呈现不同的改变。
患者在解大便时,应该顺便观察一下粪便的颜色及性状,可根据下面的介绍对自己消化道和粪便的问题做个初步判断。
1.稀糊状或稀汁、稀水样便,多见于各种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肠炎。
2.黄绿色稀水样便,并含有膜状物时可能为伪膜性肠炎。
3.米泔样粪便(白色淘米水样),内含粘液片块,常见于霍乱及副霍乱,此为烈性传染病,须及早隔离治疗。
4.当粪便内含有肉眼可见的较多的粘液时,多为小肠炎症及直肠炎症。
5.粪便中含有肉眼可见的浓血时称为浓血便,常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或直肠癌、局限性肠炎等。
6.鲜血便常见于痔疮或肛门裂所出的鲜血,多附着于秘结粪便的表面。
7.黑色粪便也称柏油便,形如柏油,质软并富有光泽,多为各种原因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其潜血试验为阳性;而服用药物所致的黑色便无光泽且潜血试验为阴性。
8.冻状便,形如胶冻,表面似有一层膜,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腹部绞痛后排出的粪便,也可见于慢性细菌性痢疾病人排出的粪便。
9.钡餐造影术后粪便可暂时呈黄白色。
新生儿粪便中排出黄白色乳凝块提示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