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各项检查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值]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嗜中性粒细胞N 0.3 ~0.7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 ~0.05 (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70 (50%-70%)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嗜碱性粒细胞B 0.00 ~0.01 (0~1%)淋巴细胞L 0.20 ~0.40 (20%-40%)单核细胞M 0.03 ~0.08 (3%-8%)[临床意义]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血常规检查意义
血常规检查意义血常规检查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查项目,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诊断疾病,评估治疗效果以及预防疾病的发生。
血常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等多个指标。
以下是血常规检查中各项指标的意义及其参考范围。
1. 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负责携带氧气到全身各个组织。
血红蛋白浓度的测量可以评估贫血的程度。
正常成人男性的参考范围为130-175 g/L,女性为120-155 g/L。
2.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是携带氧气的主要细胞,红细胞计数可以反映体内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人男性的参考范围为4.5-5.5 × 10^12/L,女性为4.0-5.0 × 10^12/L。
3.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身体抵抗感染。
白细胞计数可以评估体内炎症或感染的程度。
正常成人的参考范围为4.0-10.0 × 10^9/L。
4.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血液凝结的关键因素,维持正常的止血功能。
血小板计数可以评估体内出血或凝血功能异常的风险。
正常成人的参考范围为150-400 × 10^9/L。
5. 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压积是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比例,可以反映体内红细胞的总量。
正常成人男性的参考范围为0.40-0.54,女性为0.37-0.47。
除了上述常规指标,血常规检查还可以包括其他指标,如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帮助医生进一步了解患者的血液状况。
血常规检查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多种疾病,如贫血、感染、炎症、白血病等。
例如,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计数常常低于正常范围;感染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通常会升高;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可能异常增高或减少。
血常规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
血常规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血常规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手术、化疗、放疗前后均需行血常规检查。
其中的指标的异常会影响这些治疗措施的进行。
但很多病人与家属拿到化验单看不懂,感到很困惑。
现仅就血常规的一些化验项目的临床意义作一简要说明,供参考:1. 血红蛋白(HB)正常参考值:男:120~160g/L(12.0~16.0g/dl)【10】女:110~150g/L(11.0~15.0g/dl【10】临床意义:增高:有生理性或病理性,在肺癌病人中较少见。
减低:可反映贫血的程度。
病人的营养状况不佳、手术后失血过多、化疗后等均可出现。
2. 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男:(4.0~5.5)×1012L(400~550万/mm【0.01】女:(3.5~5.0)×1012L(350~500万/mm【0.01】临床意义:诊断各种贫血及红细胞增多症。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缺氧等。
减低:手术后失血过多、化放疗疗引起的红细胞减少、其他情况引起的贫血、血液稀释后等。
3. 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4~10)×109/L(4000~10000/mm 【0.001】临床意义:增高: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恶性肿瘤及白血病等。
降低:这是化疗病人最常见的副作用。
另外,某些感染、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也可出现。
4. 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血液中含有粒性、单核性和淋巴性三类白细胞。
粒细胞又根据胞浆中含有的颗粒性质不同,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及中性粒细胞三种。
(1)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正常参考值:0.50~0.70(50%~70%)【0.01】临床意义: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急性失血、急性中毒、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放射线或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病毒性感染、伤寒、某些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等。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引言概述:临床常用检验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患者的生理状况、病理变化及身体功能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辅助诊断依据。
正常值是指在特定人群中,健康状态下被认为正常的某项指标的取值范围。
了解临床常用检验的正常值及其意义,有助于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准确的评估和诊断。
正文内容:一、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是评估人体整体健康状况及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指标有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正常值的意义如下:1.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可以反映血液中氧气的输送情况,了解红细胞的数量和质量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或其他相关疾病。
2. 白细胞计数是判断人体免疫功能及感染状况的指标之一,正常范围内的白细胞计数表明患者的免疫系统较为正常。
3. 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血液凝血功能,了解血小板的数量有助于判断出血性疾病。
二、肝功能检验肝功能检验是评估肝脏健康状况及诊断肝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见指标有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
正常值的意义如下:1. AST和AL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的指标,健康人的AST和ALT水平相对较低,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肝功能异常、肝炎或其他肝脏疾病的存在。
2.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是评估胆道系统功能的指标,正常范围内的胆红素水平表明胆道系统功能较为正常。
三、肾功能检验肾功能检验是评估肾脏健康状况及诊断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指标有尿素氮、肌酐、尿酸等。
正常值的意义如下:1. 尿素氮和肌酐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正常范围内的尿素氮和肌酐水平表明肾小球滤过功能较为正常。
2. 尿酸是检测体内尿酸代谢情况的指标,正常范围内的尿酸水平表明尿酸代谢相对平衡。
四、血脂检测血脂检测是评估血液脂质状况及诊断相关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见指标有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血常规、生化指标与临床意义
血常规1.红细胞(RBC或BLC)参考值:3.8~5。
1*10^12生理功能:(附1)1、运输氧、二氧化碳、电解质、葡萄糖以及人体排出来的废物新陈代谢所必须的物质;酸碱平衡功能(血红蛋白Fe2+)2、吞噬细胞样的功能,在其细胞膜表面具有过氧化物酶,该酶是典型的溶酶体酶,它可起着巨噬细胞样的杀伤作用.3、免疫粘附功能: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补体C3b结合后,可粘附于灵长目或非灵长目的红细胞与血小板上(C3b受体);清除免疫复合物的特性是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所不及的。
4、防御感染:细胞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免疫粘附后,不仅可以通过过氧化物酶对它们产生直接的杀伤作用,而且还可以促进吞噬细胞对它们的吞噬作用。
因此,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可以看作是机体抗感染免疫的因素之一.5、免疫功能:识别携带抗原;清除循环中免疫复合物;增强T细胞依赖反应;效应细胞(B/T)样作用➢增多:分为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灼伤等所致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继发性:代偿性增多(缺氧等),非代偿性增多(肝细胞癌、卵巢癌、子宫肌瘤等肿瘤相关及肾盂积水、多囊肾、肾癌等肾脏相关)。
➢减少:生理性:≤15岁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等;病理性: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生成过多、破坏过多、丢失过多)。
2.血红蛋白(HB或HGB) 参考值:115~150g/L生理功能:运输氧、二氧化碳、电解质、葡萄糖以及人体排出来的废物新陈代谢所必须的物质;酸碱平衡功能(血红蛋白Fe2+)➢增多: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灼伤等所致);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劳动、恐惧等;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静脉瘘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减少:轻度:血红蛋白〈90g/L、中度:血红蛋白90~60g/L、重度:血红蛋白60~30g/L、极重度:血红蛋白<30g/L生理性:≤15岁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等;病理性: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生成过多、破坏过多、丢失过多)(1)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0.35~0.45L/L一定量的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测得下沉的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比.增多:血液浓缩;其他同红细胞降低:同红细胞(2)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2~100fL(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参考值:27~34pg(4)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16~354g/L(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临床意义: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时有意义,常见于各种类型的营养缺乏性贫血.目前Bassmen提出了平均红细胞体积(或容积)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分类法,在临床上应用价值较大,见表1-1几种贫血的MCV和RDW变化MCV RDW正常人正常正常缺铁性贫血降低升高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升高升高再生障碍性贫血正常正常溶血性贫血升高升高铁幼粒细胞贫血正常升高单纯小细胞贫血降低3。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嗜中性粒细胞N 0.3 ~0.7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0.01 ~0.05 (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70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嗜碱性粒细胞B 0.00 ~0.01 (0~1%) 淋巴细胞L 0.20 ~0.40 (20%-40%)单核细胞M 0.03 ~0.08 (3%-8%)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各项检验值的正常数值与临床意义
20-40﹪
增高:百日咳、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单核细胞M
3—8﹪
增高:多见于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白血病等
网织红细胞
0.5—1.5﹪
增高:生理性见于妊娠期,病理性见于失血、溶血等
降低:再障、化学药品引起骨髓造血功能减低
红细胞沉降率(ESR)
魏氏男:0—15mm/h
女:0—20mm/h
克氏男:0—8mm/h
偶有
大量:见于消化道出血
白细胞
少
大量:见于细菌性疾病及感染性腹泻等
巨噬细胞
少
多则见于细菌性痢疾等
上皮细胞
少
大量则见于慢性结肠炎等
寄生虫
无
发现即可诊断为该寄生虫感染或寄生虫病
隐血试验
阴性
若进食较多肉类是可呈弱阳性.阳性者多见于消化道出血性疾病、钩虫病等
(六)免疫学检验项目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检验项目
正 常 值
结合胆红素
〈3。40μmol/L
增高:见于肝炎、胆道阻塞等疾病
谷—丙转氨酶
〈40u/ml
40-80 u可疑,80u以上有诊断价值,多见于急性肝炎、阻塞性黄疸、脂肪肝等
谷-草转氨酶
〈40u/ml
增高:急性心肌梗塞、各种急性肝炎、心肌炎、脂肪肝等
总蛋白
60-80g/L
临床意义取决于白、球蛋白的变化
白蛋白
(Anti-HBe)
阴性
乙肝恢复早期,如抗原转阴则提示病情好转
甲肝IgM抗体
(IgM—A—HASr)
阴性
阳性对甲肝有早期诊断价值
肥
达
氏
实
验
O
〈1:80
发病后一周出血,H、O增高可诊断为伤寒,O及A、B、C中任何一项增高可诊断副伤寒,如凝集价递增诊断价值更大
血常规检查的正常值及意义
C.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所致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海洋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或某些生物性和化学性等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以及某些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血红蛋白增多有以下情况:
(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活动、恐惧、冷水浴等;
(2)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患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或肺静脉瘘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也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减少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烧伤、大手术后,患大叶性肺炎、伤寒和猩红热等疾病严重时。
f)药物如雄激素及其衍生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等可引起红细胞增多。
g)高山居民、新生儿可见生理性增高。
红细胞计数值减少可见于以下情况:
a)各种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肾病、肝病、胃切除术后、出血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白血病以及接触苯胺等化学物质引起职业中毒等所致的贫血;
血红蛋白减少见于以下情况:
(1)生理性减少: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主要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的造血系统造血的相对不足,一般可较正常人的低10%-20%。妊娠中期和后期由于妊娠血容量增加而使血液被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降低,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2)病理性减少:
A.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所伴发的贫血;
血常规各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各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血常规是指通过检测全血中的各种参数来判断患者的血液情况,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机体内的疾病情况,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红细胞计数(RBC):正常成人男性的红细胞计数范围是4.2-5.8×10^12/L,女性为3.9-5.6×10^12/L。
红细胞计数增高可能是由于脱水、肺心病、高原适应、肺病、骨髓增生性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红细胞计数降低常见于贫血、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出血等疾病。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成分,其正常范围是120-160g/L。
血红蛋白异常可以反映贫血程度,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因为失血、贫血、骨髓抑制等原因引起的。
血小板计数(PLT):正常范围为125-350×10^9/L。
血小板计数增高可能是由于炎症、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血小板计数降低可能是由于骨髓抑制、血小板生成障碍、贫血等原因引起的。
白细胞计数(WBC):正常范围为4-10×10^9/L。
白细胞计数升高是炎症、感染、白血病等疾病的常见表现,而白细胞计数降低则可能是由于骨髓抑制、免疫缺陷、感染等原因引起的。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正常范围是82-92fL。
MCV可以反映红细胞的大小,如果MCV增高可能是宏细胞性贫血的表现,而MCV降低可能是微细胞性贫血的表现。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正常范围是11.5-14.5%。
RDW表示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程度,如果RDW增高可能是由于不同大小的红细胞比例的改变,常见于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等。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正常范围是7.2-11.0fL。
MPV可以反映血小板的平均体积,如果MPV增高可能是由于血小板产生增加,例如炎症、感染等。
血常规检查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贫血、炎症、感染等病情,提供有关疾病的初步诊断依据。
24项血常规指标解读
24项血常规指标解读
血常规24项检查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疾病。
1、红细胞
成年男性、成年女性的正常范围分别为(4.5-5.5)×10^12/L、(3.5-5.0)×10^12/L,而新生儿的正常范围为(6.0-7.0)×10^12/L。
如果检查结果显示红细胞高于正常值,通常说明患者可能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
红细胞低于正常水平,则怀疑存在各种贫血、消化道溃疡、脾功能亢进等疾病;
2、白细胞
成人的正常范围为(4-10)×10^9/L,新生儿为(15-20)×10^9/L。
白细胞高于正常值则称为白细胞增多,常提示存在急性感染、尿毒症、血液病等。
白细胞低于正常值为白细胞减少,常说明患者有病毒感染、伤寒或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3、血小板
正常范围是(100-300)×10^9/L。
血小板低于正常值时称为血小板减少,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而血小板超过正常值时称为血小板增多,多发生于急性感染、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脾功能亢进等。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值]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嗜中性粒细胞N 0.3 ~0.7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0.01 ~0.05 (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70 (50%-70%)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嗜碱性粒细胞B 0.00 ~0.01 (0~1%)淋巴细胞L 0.20 ~0.40 (20%-40%)单核细胞M 0.03 ~0.08 (3%-8%)[临床意义]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15 项血常规指标最全解读
15 项血常规指标最全解读血常规检查是评估血液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来了解个体的健康状态。
红细胞计数(RBC):反映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参考值为男性(4.3~5.8)×10^12/L,女性(3.8~5.1)×10^12/L。
红细胞减少常见于贫血,如急性或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增多则可能提示身体缺氧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红蛋白(HGB):反映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量。
正常参考值为男性130~175 g/L,女性115~150 g/L。
血红蛋白减少或增多与红细胞计数的变化相似,同样可以反映贫血或脱水等情况。
白细胞计数(WBC):反映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参考值为(4~10)×10^9/L。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感染、炎症、应激等情况,而减少则可能提示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其他疾病。
血小板计数(PLT):反映血小板的数量。
正常参考值为(100~300)×10^9/L。
血小板减少可能提示出血倾向,而增多则可能提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反映红细胞的平均大小。
MCV增大通常提示巨幼细胞性贫血,而减小则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反映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平均含量。
MCH增大通常提示巨幼细胞性贫血,而减小则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反映单位体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浓度。
MCHC增大通常提示高色素性贫血,而减小则提示低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反映红细胞体积分布的离散程度。
RDW-SD增大通常提示混合性贫血。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ophil percentage, BASOP):反映嗜碱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的比例。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P):反映嗜酸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的比例。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寄生虫感染、某些皮肤病和过敏性疾病。
【检查检验】血液检查各项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血液检查的常用指标、正常值范围和检查的意义如下,请查阅。
血常规项目正常值临床意义白细胞总数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9/L ; (1)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 ×109/L(2)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6个月-2岁为(11.0-12.0) ×109/L;4-14岁为8.0×109/L左右红细胞总数成年男性为(4.0-5.5)×1012/L (1)增多:分为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灼伤等所致),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代偿性增多(缺氧等)。
成年女性为(3.5-5.0) ×1012/L(2)减少: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
新生儿为(6.0-7.0) ×1012/L婴儿为(3.0-4.5) ×1012/L儿童为(4.0-5.3) ×1012/L血红蛋白成年男性为120-160g/L 同上成年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婴儿为100-140g/L儿童为120-140g/L红细胞压积男性为0.40-0.50(40%--50%) 同上女性为0.37-0.48(37%--48%)新生儿为0.49-0.60(49%--60%)红细胞平均体积80—95飞升增多:常见于大细胞性贫血。
减少:常见于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27—32皮克升高:常见于大细胞性贫血。
降低:常见于小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0.32—0.36(32%--36%)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血小板总数(100-300)×109/L ;(旧制单位:10-30万/mm3).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失血、溶血、骨折、脾切除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关于血常规检测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关于血常规检测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测是临床常见的一项实验室检查,用于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
血常规检测包括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等指标。
以下是血常规检测的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的详细介绍。
1.血红蛋白含量(Hb)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是血液中携氧的重要分子,它能反映人体贫血和贫血的程度。
血红蛋白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贫血是急性或慢性,以及其原因是失血、缺铁性贫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
2.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范围:4-10×10^9/L临床意义:白细胞是机体最重要的免疫细胞,其测定可以评估人体免疫功能和感染状况。
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表示感染、炎症、应激反应或骨髓增生异常;而低白细胞计数可能与骨髓抑制、化疗、病毒感染以及先天性或后天性免疫缺陷等相关。
3.血小板计数(PLT)正常参考范围:150-400×10^9/L临床意义:血小板是参与止血和血栓形成的细胞片段,血小板计数的改变可以提示血液的凝血功能。
血小板计数低可能导致出血倾向,而高血小板计数可能与炎症、感染、骨髓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血液肿瘤等有关。
4.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范围:男性:4.3-5.8×10^12/L;女性:3.8-5.1×10^12/L 临床意义:红细胞是血液中携氧的主要细胞,红细胞计数的改变可以反映贫血、失血、骨髓异常以及其他疾病。
红细胞计数低可能表示贫血,而高红细胞计数可能与肺部疾病、肾脏疾病、心脏疾病以及高海拔等因素相关。
5.血细胞比容(HCT)正常参考范围:男性:40-54%;女性:37-47%临床意义:血细胞比容反映红细胞的含量和血液的稠度,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血液的输送功能。
血细胞比容低可能与贫血、失液、骨髓问题和营养不良相关,而高血细胞比容可能与脱水、肝病、骨髓增生异常以及长期卧床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测指标的正常值以及其临床意义对于诊断和监测疾病非常重要。
人体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人体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1.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4-10×10^9/L。
白细胞计数偏高可能表示机体有炎症、感染或白血病等问题,偏低可能表示免疫力低下或骨髓功能障碍等问题。
-红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4-5.5×10^12/L(男性)和3.5-5×10^12/L(女性)。
红细胞计数偏高可能表示有心肺系统疾病,偏低可能表示贫血或失血等问题。
-血红蛋白浓度:正常范围为120-160g/L(男性)和110-150g/L(女性)。
血红蛋白浓度偏高可能表示肺心病或吸烟等问题,偏低可能表示贫血或营养不良等问题。
2.尿常规指标:-尿蛋白:正常范围为阴性。
尿蛋白阳性可能表示肾脏疾病、泌尿系统感染等问题。
-尿糖:正常范围为阴性。
尿糖阳性可能表示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等问题。
-尿红细胞:正常范围为0-3个/HP。
尿红细胞偏高可能表示泌尿系统感染、结石或肾脏疾病等问题。
3.生化指标:- 血糖:空腹时正常范围为3.9-6.1mmol/L。
血糖偏高可能表示糖尿病、胰腺炎或胰岛素抵抗等问题,偏低可能表示低血糖。
-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正常范围为8-40U/L。
AST偏高可能表示肝炎、肝脏损伤等问题。
-谷丙转氨酶(ALT):正常范围为8-40U/L。
ALT偏高可能表示肝炎、肝脏损伤等问题。
- 总胆红素:正常范围为5-21μmol/L。
总胆红素偏高可能表示肝功能障碍或胆道阻塞等问题。
-肾功能指标:- 肌酐:正常范围为53-115μmol/L(男性)和44-97μmol/L(女性)。
肌酐偏高可能表示肾脏功能受损。
- 尿素氮(BUN):正常范围为2.9-8.2mmol/L。
BUN偏高可能表示肾脏功能障碍或脱水等问题。
科普知识之带你了解血常规检查
科普知识之带你了解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临床常用的检查项目之一,通常用于检测患者的血液状况,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量和形态等指标。
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许多疾病,如感染、贫血、白血病等。
本文将介绍血常规检查的指标及其意义,以及如何进行检查和如何解读结果。
一、血常规检查的指标及其意义1.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对抗病原体。
白细胞计数是血常规检查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0-10.0×109/L。
如果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患者有感染、炎症、肿瘤等疾病。
如果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患者存在某些免疫系统的缺陷或正在接受化疗。
2.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血液细胞。
红细胞计数是血常规检查中另一个重要的指标。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5-5.5×1012/L。
如果红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患者患有红细胞增多症、心肺疾病等。
如果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患者贫血或出血等情况。
3.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蛋白质,它与氧气结合,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血红蛋白是血常规检查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血红蛋白范围为130-175 g/L。
如果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患者贫血或失血等情况。
如果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正常4.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胞片段,主要功能是在血管破损时聚集在一起,形成血凝块,防止血液过多流失。
血小板计数是血常规检查中另一个重要的指标。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范围为125-350×109/L。
如果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患者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容易出现出血、淤血等情况。
如果血小板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患者患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容易形成血栓。
血常规检验报告单
血常规检验报告单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上常规的一项检查,通过对血液成分的检测,可以了解机体的健康状况,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血常规检验报告单的内容及其意义。
一、检验项目及参考值范围。
1. 白细胞计数(WBC),正常范围为4.0-10.0×10^9/L。
白细胞计数是衡量机体炎症和感染情况的重要指标,高值可能表示感染或炎症,低值可能表示免疫功能低下。
2. 红细胞计数(RBC),正常范围为3.5-5.5×10^12/L。
红细胞计数是评估贫血和其他血液疾病的重要指标,高值可能表示失水或肾脏疾病,低值可能表示贫血或出血。
3. 血红蛋白浓度(HGB),男性正常范围为130-175g/L,女性正常范围为115-150g/L。
血红蛋白浓度是评估贫血和输血情况的重要指标,高值可能表示失水或肾脏疾病,低值可能表示贫血或出血。
4. 血小板计数(PLT),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
血小板计数是评估出血和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高值可能表示感染或骨髓疾病,低值可能表示出血或凝血功能异常。
二、报告解读。
根据以上检验项目及其参考值范围,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血液情况。
首先,我们要关注白细胞计数,如果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感染或炎症,需要进一步检查病因。
其次,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是评估贫血的重要指标,如果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需要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最后,血小板计数是评估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如果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导致出血倾向,需要及时处理。
三、注意事项。
1. 血常规检验前应遵医嘱停止药物干预,尤其是影响血细胞计数的药物。
2. 饮食方面,应避免高脂肪、高糖、高盐饮食,保持饮食均衡。
3. 检验前应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4. 检验前应避免过度运动,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四、总结。
血常规检验报告单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对血液成分的检测,可以评估机体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疾病并进行治疗。
血常规检查正常值与意义
血常规检查正常值与意义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男: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正常参考值]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值]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事项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310~370?g/L
临床意义
增高:严重呕吐,频繁腹泻,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脏代偿功能不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降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注意事项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
注意事项
嗜碱性细胞百分率(BASO%)
~?%
临床意义
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铋中毒。
注意事项
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
~?×109/L
临床意义
增高: 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 免疫缺陷
注意事项
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
单核细胞百分率(MONO%)
~?%
临床意义
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注意事项
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T%)
50~70?%
临床意义
增高: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病毒性感染
注意事项
嗜酸性细胞百分率(EO%)
~?%
临床意义
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减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烧伤、大手术后,患大叶性肺炎、伤寒、猩红热等疾病严重
~?×109/L
临床意义
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中性细胞绝对值(NEUT)
~?×109/L
临床意义
增高: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病毒性感染
注意事项
嗜酸性细胞绝对值(EO)
~?×109/L
临床意义
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注意事项
嗜碱性细胞绝对值(BASO)
~?×109/L
~?%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巨血小板血症患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数目少,体积增大者原发性血小板增高症患者可出现巨型血小板增高。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9~17?fl
临床意义
用于判断出血倾向及骨髓造血功能变化,以及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
注意事项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g/L
临床意义
增大:急非淋化疗后、巨幼细胞性贫血、慢粒、脾切除、脾功能亢进,巨大血小板综合症、血栓性疾病等。减少:提示血小板减少。
注意事项
血小板大细胞比率(P-LCR)~?%临床意义源自用于判断是否有营养缺乏性贫血
注意事项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
~?fl
临床意义
用于判断是否有营养缺乏性贫血
注意事项
血小板计数(PLT)
100~300?×109/L
临床意义
升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注意事项
红细胞比积(HCT)
~?
临床意义
增加:大量脱水、血液丢失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均由于血液浓缩而使红细胞比积增高。 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80~110?fl
临床意义
增大:为大细胞性贫血 减少: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注意事项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26~35?pg
临床意义
~?×109/L
临床意义
升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注意事项
淋巴细胞百分率(LYMPH%)
20~40?%
临床意义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临床意义
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铋中毒。
注意事项
红细胞计数(RBC)
~?×1012/L
临床意义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注意事项
血红蛋白(HGB)
110~160?g/L
临床意义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