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评估技术指南

合集下载

应急预案演练及评估指南

应急预案演练及评估指南

一、前言应急预案演练是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提高参演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本指南旨在为各类组织提供应急预案演练及评估的指导,确保演练的顺利进行和评估的客观公正。

二、演练目的1. 验证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实用性;2. 提高参演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3. 检验应急物资、装备和设施的保障能力;4. 发现应急预案中的不足,为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三、演练组织1. 成立演练领导小组,负责演练的组织、协调和指挥;2. 制定演练方案,明确演练时间、地点、参演人员、演练科目、演练流程等;3. 组建参演队伍,包括应急指挥部、现场指挥部、应急队伍、保障队伍等;4. 进行演练前的培训和动员,确保参演人员熟悉演练流程和职责。

四、演练内容1. 应急预案启动:模拟突发事件发生,启动应急预案;2. 应急响应:模拟应急指挥部、现场指挥部、应急队伍等各参演单位的响应行动;3. 应急处置:模拟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的各项措施,如人员疏散、物资调拨、现场警戒等;4. 应急恢复:模拟突发事件后的恢复工作,如灾后重建、环境监测等;5. 总结评估: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评估,提出改进意见。

五、演练流程1. 演练准备:制定演练方案、组建参演队伍、进行培训和动员;2. 演练实施:按照演练方案进行演练,包括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恢复等环节;3. 演练结束: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估和总结报告。

六、演练评估1. 评估内容:评估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有效性、实用性;参演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应急物资、装备和设施的保障能力;演练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和指挥能力;2. 评估方法:采用现场观察、记录、录音、录像等方式,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3. 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七、演练总结1. 演练总结报告: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包括演练目的、内容、流程、评估结果等;2. 演练改进意见:针对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3. 演练成果:总结演练取得的经验和成果,为今后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指南

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指南

一、引言应急预案演练是检验应急预案有效性和实用性的重要手段,通过模拟突发事件,检验应急组织、应急队伍、应急设施和应急物资等应急资源的能力,提高应急响应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为确保演练评估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指南。

二、评估原则1. 客观公正:评估过程应客观、公正,避免主观因素干扰。

2. 全面细致:评估内容应全面,覆盖应急预案的各个方面,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3. 可比性:评估结果应具有可比性,便于分析、比较和总结。

4. 可持续发展:评估结果应有助于改进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三、评估内容1. 演练准备(1)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修订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2)应急组织机构是否健全,职责明确。

(3)应急队伍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4)应急物资和设备是否充足、完好。

2. 演练实施(1)演练指挥系统是否高效、顺畅。

(2)应急响应程序是否规范、有序。

(3)信息报告是否及时、准确。

(4)应急资源调配是否合理、高效。

3. 演练效果(1)应急响应速度是否满足要求。

(2)应急处置措施是否得当、有效。

(3)应急恢复工作是否及时、有序。

(4)演练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和问题。

四、评估方法1. 文件审查法:查阅应急预案、演练方案、演练记录等相关文件,了解演练准备和实施情况。

2. 观察法:现场观察演练过程,记录关键环节和问题。

3. 访谈法:与演练组织者、参与者进行访谈,了解演练过程中的感受和建议。

4. 数据分析法:对演练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演练效果。

5. 问卷调查法:对演练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演练效果和满意度。

五、评估报告1. 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演练背景和目的。

(2)评估原则和内容。

(3)评估方法和过程。

(4)评估结果和分析。

(5)改进意见和建议。

2. 评估报告应具有以下特点:(1)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2)数据详实,论证充分。

(3)结论明确,建议可行。

六、总结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是提高应急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

应急预案评估技术指南

应急预案评估技术指南

案例二:基于能力评估的应急响应能力提升
总结词:通过对应急 响应能力进行评估, 了解应急队伍、物资 、资源等方面的储备 情况,进而采取措施 提升响应能力。
详细描述
1. 制定应急响应能力 评估指标体系,包括 应急队伍、物资、资 源等多个方面。
2. 采用现场调查、资 料分析等方法,对现 有响应能力进行评估 。
2. 采用绩效指标分析、效果评价等方法 ,对现有应急管理绩效进行评估。
详细描述
1. 制定应急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包 括管理的时效性、准确性、全面性等。
07
结论和建议
研究结论
1 2 3
应急预案评估技术是有效的
研究结果表明,应急预案评估技术能够有效地检 测和识别潜在的紧急情况和评估应对措施的有效 性。
收集数据
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 相关数据。
制定评估报告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绩效指标,制定 相应的评估报告。
04
应急预案评估实施步骤
明确评估目标和范围
明确评估目的
确定应急预案评估的目标,如提 高应急响应能力、降低风险等。
确定评估范围
明确评估的对象,如单一事件、特 定区域等。
制定评估计划
根据评估目标和范围,制定详细的 评估计划,包括评估内容、时间安 排等。
通过评估,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预案的质 量和有效性。
通过评估,对应急预案进行分类和分级管理,为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和支 持。
评估标准和指标
应急预案的评估标准和指标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预案的资源保障:评估预案所需的资源 是否得到保障,包括人员、物资、技术 支持等方面。
数据质量和准确性问题
总结词

AQT9011-201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南

AQT9011-201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南

评估要素
评估内容
评估方法 评估结果
5.1查阅上下级单位、有关政府部门及周边单位的相 关应急预案,梳理分析在信息报告、响应分级、指挥 权移交、警戒疏散等工作方面的衔接要求,对照评估 应急预案中的不符合项。
资料分析
5.应急预 案衔接
5.2座谈研讨,就资料分析的情况,与办公室、生产、 安全等相关业务部门、基层单位、周边单位人员沟通 交流,评估应急预案在内外部上下衔接中的问题。
人员访谈
评估要素
评估内容
评估方法 评估结果
6.实施 反馈
6.1查阅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演练评估报告、应急处置 总结报告、监督检查、体系审核及投诉举报等方面 的文件资料,初步梳理归纳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
资料分析
6.2座谈研讨,就资料分析得出的情况,与办公室、 生产、安全等相关业务部门、基层单位人员沟通交 流,评估确认应急预案在预警预报、信息报告、响 应处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人员访谈
评估要素
评估内容
评估方法 评估结果
7.其他
7.1查阅其他有可能影响应急预案适用性因素的文件 资料,对照评估应急预案中的不符合项。
资料分析
7.2依据资料分析的情况,采取人员访谈、现场审核、 推演论证等方式进一步评估确认有关问题。
人员访谈 现场审核 推演论证
B.1— 「总则」
附录 B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报告编制大纲
六个 维度
AQT 9011-201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南
04 总则
4.1 评估目的
发现应急预案内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对是否需要修订做出结论,并提出修订建单位风险评估结果;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组织机构设置情况; 预案实施后出台或者修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有关规范性文件; 应急演练评估报告; 应急处置评估报告; 其他相关材料。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南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南

一、前言为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应急预案评估工作。

二、评估目的1. 全面评估应急预案的实用性、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2. 发现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3. 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降低事故损失。

三、评估范围1. 适用于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应急预案;2. 适用于各类事故类型的应急预案。

四、评估内容1. 应急预案编制的合法性、合规性;2. 应急预案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一致性;3. 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4. 应急组织机构的设置、职责和权限;5. 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的合理性、科学性;6. 应急物资、装备和设施的准备情况;7. 应急演练和培训的开展情况;8. 应急预案的修订、更新和改进情况。

五、评估方法1. 文件审查法:对应急预案文本进行审查,检查其合法性、合规性、完整性和一致性;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应急预案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3. 专家评审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提出改进意见;4. 演练评估法:通过应急演练,评估应急预案的实际效果和可操作性。

六、评估程序1. 确定评估对象和范围;2. 成立评估小组,明确职责分工;3. 收集应急预案相关资料,进行文件审查;4. 分析典型案例,了解应急预案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5. 邀请专家进行评审,提出改进意见;6. 组织应急演练,评估应急预案的实际效果和可操作性;7. 汇总评估结果,形成评估报告;8. 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完善应急预案。

七、评估报告1. 评估报告应包括评估目的、范围、内容、方法、程序和结果;2. 评估报告应明确应急预案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3. 评估报告应提出应急预案修订、更新和改进的建议。

八、附则1. 本指南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解释;2. 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评估指南

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评估指南

一、引言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是检验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提高应急处置水平的重要手段。

为规范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评估工作,提高演练质量,特制定本指南。

二、评估原则1. 客观公正:评估过程应遵循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评估结果真实、准确。

2. 全面性:评估内容应涵盖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的各个方面,包括组织、实施、效果等。

3. 可操作性:评估指标应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和实施。

4. 持续改进:通过评估,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演练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评估内容1. 组织准备(1)预案编制:预案编制是否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和实际需求,是否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2)组织领导:演练领导小组是否成立,职责分工是否明确,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3)人员配备:参演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是否经过培训。

(4)物资保障:演练所需的物资、设备是否齐全,能否满足演练需求。

2. 演练实施(1)演练方案:演练方案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2)演练过程:演练过程是否严格按照方案执行,各环节是否衔接顺畅。

(3)应急处置:参演人员是否能够迅速、准确地执行应急处置任务,是否能够协同作战。

(4)信息传递:信息传递是否及时、准确,是否能够满足应急指挥需求。

3. 演练效果(1)应急处置能力:参演人员是否能够熟练掌握应急处置技能,是否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2)组织协调能力:演练领导小组是否能够有效协调各方力量,确保演练顺利进行。

(3)预案实用性:预案在实际操作中是否能够发挥预期效果,是否需要调整和改进。

(4)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应急物资保障是否充足,能否满足应急处置需求。

四、评估方法1. 文件审查:查阅预案编制、演练方案、人员培训、物资保障等相关文件,评估其符合性。

2. 观察评估:现场观察演练过程,记录参演人员表现、应急处置措施、信息传递等情况。

3. 问卷调查:对参演人员、观摩人员等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演练效果和存在问题。

应急预案演练评价指南

应急预案演练评价指南

一、前言应急预案演练是检验和提升应急响应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模拟突发事件,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应急处置人员的实战能力。

为全面评价应急预案演练的效果,本指南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评价原则1. 客观公正:评价过程中,应坚持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性。

2. 全面细致:评价内容应全面、细致,涵盖应急预案的各个方面。

3. 实事求是:评价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实际情况,确保评价结果具有针对性。

4. 持续改进:通过评价发现不足,不断改进应急预案和演练工作。

三、评价内容1. 演练准备(1)应急预案的制定与修订:评价应急预案是否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是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2)演练方案的制定:评价演练方案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涵盖应急预案的各个方面。

(3)参演人员的组织:评价参演人员的选拔、培训、动员等环节是否到位。

2. 演练实施(1)演练流程:评价演练流程是否顺畅,各个环节是否按计划进行。

(2)应急响应:评价参演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响应速度、处置措施是否得当。

(3)信息传递:评价信息传递是否及时、准确,是否实现资源共享。

(4)资源调配:评价资源调配是否合理,是否满足应急处置需求。

3. 演练效果(1)应急处置能力:评价参演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是否得到提升。

(2)应急预案的完善:评价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使其更加完善。

(3)应急演练的普及:评价应急演练在基层单位、群众中的普及程度。

4. 演练总结(1)演练总结报告:评价演练总结报告是否全面、客观,是否提出改进措施。

(2)经验交流:评价演练过程中是否开展经验交流,是否形成共识。

(3)改进措施:评价改进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四、评价方法1. 文件审查:查阅应急预案、演练方案、演练总结报告等相关文件。

2. 观察记录:现场观察演练过程,记录参演人员的行为、应急处置措施等。

3. 问卷调查:对参演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演练的看法和建议。

应急预案评估技术指南

应急预案评估技术指南
检验预案在应对特定危机时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
详细描述
在进行有效性评估时,需要针对特定危机情况,对预案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进行检验和测试。评估人员需要充 分考虑预案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以评估预案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
可操作性评估
总结词
评估预案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详细描述
重点描述技术指南在应急预案 评估中的实际效果,包括提高 预案评估效率、准确性和规范 性等方面的作用。
列举实际应急预案评估中应用 技术指南的典型案例,包括预 案制定、修缮、演练和实施等 环节的具体应用。
技术指南完善与发展
完善与发展方向
分析技术指南在实际应用中存在 的问题和不足,提出针对性的完 善和发展方向。
评估资料准备
收集资料
广泛收集与应急预案相关的资料,包括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预案文件等。
整理和分析资料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各种资料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评估工具和方法选择
选择评估工具
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评估工具,如问卷调查、专家打分、风险矩阵等。
确定评估方法
结合具体实际情况,确定适合的评估方法,如定量评估或定性评估等。
03
应急预案评估
全面性评估
总结词
评估预案的全面性,涵盖所有可能的情况和需求。
详细描述
在进行全面性评估时,需要充分考虑预案所涉及的各个领域和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人员、物资、设备 、场所、环境、事故类型等。评估人员需要尽可能地了解和研究预案的所有相关方面,以确保预案的 全面性和完整性。
有效性评估
总结词
2023
应急预案评估技术指南
目 录
• 引言 • 评估准备 • 应急预案评估 • 评估结果处理 • 特殊情况处理 • 技术指南应用与展望

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标准指南

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标准指南

一、前言应急预案演练是检验和提升应急响应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模拟各类突发事件,使各级应急管理人员、救援队伍和相关部门熟悉应急预案的操作流程,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为科学、规范地评估应急预案演练效果,特制定本指南。

二、评估原则1. 客观性原则:评估过程应客观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2. 全面性原则:评估内容应涵盖演练的各个方面,包括组织、实施、评估等环节。

3. 可操作性原则:评估标准应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和执行。

4. 实效性原则:评估结果应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为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提供依据。

三、评估内容1. 演练准备(1)预案编制:应急预案是否完整、合理,是否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的相关规定。

(2)组织领导:演练领导小组是否成立,成员是否明确,职责是否分明。

(3)演练方案:演练方案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4)演练通知:演练通知是否及时、准确,是否覆盖所有参演人员。

2. 演练实施(1)启动时间:演练启动时间是否准确,是否按照演练方案进行。

(2)参演人员:参演人员是否按时到场,是否具备相应的应急技能和知识。

(3)演练程序:演练程序是否按照预案执行,是否存在遗漏或错误。

(4)信息报告:信息报告是否及时、准确,是否按照预案要求进行。

(5)应急处置:应急处置措施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有效控制事态发展。

(6)物资保障:演练过程中物资保障是否充足,是否满足应急处置需求。

3. 演练评估(1)评估组织:评估组织是否成立,评估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评估方法:评估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够全面反映演练效果。

(3)评估内容:评估内容是否全面,是否涵盖演练的各个方面。

(4)评估结果:评估结果是否客观、公正,是否能够为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提供依据。

四、评估标准1. 预案编制(1)完整性:应急预案是否包含应急组织、应急程序、应急措施、应急保障等内容。

(2)合理性:应急预案是否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的相关规定。

应急预案演练及评估指南

应急预案演练及评估指南

应急预案演练及评估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本文将针对应急预案演练及评估,提供一套完整的指南,以帮助企业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二、应急预案演练的目的1. 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 提高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3. 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技能;4. 发现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为修订和完善预案提供依据。

三、应急预案演练的组织与实施1. 成立演练领导小组演练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估演练活动。

领导小组应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专家组成。

2. 制定演练方案演练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演练目的、范围和意义;(2)演练时间、地点和参演人员;(3)演练内容、流程和步骤;(4)演练指挥和联络方式;(5)演练物资和设备;(6)演练评估方法和指标。

3. 宣传和培训(1)向参演人员宣传演练目的、意义和流程;(2)对参演人员进行应急技能培训,包括应急疏散、急救、消防器材使用等;(3)确保参演人员熟悉应急预案内容和操作流程。

4. 演练实施(1)按照演练方案,组织参演人员进行应急演练;(2)演练过程中,保持通讯畅通,确保指挥调度有序;(3)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和总结。

5. 演练结束(1)宣布演练结束,对参演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2)组织参演人员总结演练经验和教训,为今后演练提供参考。

四、应急预案演练评估1. 评估内容(1)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参演人员的应急技能和反应能力;(3)演练的组织和实施情况;(4)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评估方法(1)查阅演练记录、照片、视频等资料;(2)对参演人员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3)邀请专家对演练进行评估。

3. 评估指标(1)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2)参演人员的应急技能和反应能力;(3)演练的组织和实施情况;(4)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

五、应急预案演练改进1. 针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2. 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技能;3. 改进演练组织和实施方式,确保演练效果;4. 定期开展演练评估,持续改进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评估技术指南

应急预案评估技术指南
识别潜在风险源
通过分析历史灾害数据、地质环境信息等, 确定可能造成危害的风险源。
识别潜在影响
分析可能的风险事件或灾害的潜在影响,包括人员 伤亡、经济损失等。
定期风险评估
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评估,以适应环境变化 和新的风险因素出现。
影响分析
1
分析灾害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如人员伤亡、 建筑物破坏等。
2
分析灾害可能造成的间接影响:如交通堵塞、 物资短缺等。
汇总
对应急预案的每一项指标进行评估结果的汇总,确保 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分析
对应急预案的各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包括定性和定 量两个层面。
预案编制与优化建议
预案编制
根据评估结果,对缺失或不足的应急预案进行编制或优 化。
建议
对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提高 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现有措施分析
01
分析现有应急预案的 有效性
评估现有应急预案在应对不同风险时 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02
分析现有应急预案的 不足之处
找出现有应急预案的不足,提出改进 措施和建议。
03
分析现有应急预案的 可扩展性
评估现有应急预案在应对新类型风险 时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04
评估结果处理
评估结果汇总和分析
3
分析不同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比较不同风险 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为决策提供依据。
脆弱性分析
分析应急预案的脆弱性
评估应急预案在面临不同风险时的表现和可能出现的漏洞。
分析应急预案的不足之处
找出应急预案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分析应急预案对应对不同风险的适应性
评估应急预案在不同类型风险事件中的作用和适应性。

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一、引言为了提高我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水平,有效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指南。

二、评审目的1. 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完善应急预案体系;2. 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3. 实现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与相关单位应急预案衔接;4. 增强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评审原则1. 实事求是,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实际;2. 对照相关标准,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3. 依靠专家、综合评定,及时补充完善应急预案;4. 坚持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评审内容1. 预案编制依据: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规范性文件要求;2. 预案组织机构:是否建立健全应急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3. 预案启动条件:是否明确预案启动条件,确保及时响应;4. 应急处置措施:是否针对各类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5. 人员疏散与救援:是否明确人员疏散与救援方案,确保人员安全;6. 应急物资与装备:是否配备足够的应急物资与装备,满足应急处置需求;7. 通信与信息保障:是否建立有效的通信与信息保障体系,确保信息畅通;8. 预案演练与培训:是否定期组织预案演练和应急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9. 预案管理与维护:是否建立健全预案管理与维护制度,确保预案有效实施。

五、评审方法1. 形式评审: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和有关行业标准,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2. 要素评审: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导则》和有关行业标准,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六、评审程序1. 成立评审小组:由熟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应急管理和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2. 收集资料:收集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依据、组织机构、启动条件、应急处置措施等相关资料;3. 审查资料: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审查,发现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4. 组织评审会议:召开评审会议,对应急预案进行综合评审;5. 形成评审报告:根据评审意见,形成评审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6. 预案修订:生产经营单位根据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应急预案评估技术指南

应急预案评估技术指南

范围和适用性
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评估各类应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恐怖 袭击等。
适用性
本指南提供的方法和框架可广泛应用于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和企业,以便对现 有的应急预案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
02
应急预案评估概述
应急预案的定义和重要性
定义
应急预案是指在发生紧急事件时,为快速、有效地响应和应 对而制定的一系列计划和措施。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权重分配
根据组织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为不同的评估 方面分配相应的权重。
改进建议
根据综合评估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以完善组织的应急预案和响应能力。
04
评估过程和步骤
评估计划制定
明确评估目的和任务
制定评估计划前,需明确评估的目的和任务,以便合理安排评估 资源和时间。
确定评估范围和重点
根据评估目的和任务,确定评估范围和重点,确保评估工作与实际 需求相符合。
03
评估方法和技术
基于风险的评估方法
01
02
03
风险识别
识别可能对组织造成潜在 影响的紧急情况或事件。
风险评估
对识别的风险进行概率和 影响评估,以确定其对组 织的重要性。
风险优先级排序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 风险的优先级,以指导应 急预案的编制和资源分配 。
基于能力的评估方法
能力评估
评估组织在应对紧急情况 或事件时的内部能力,包 括资源、技能、流程和协 作等。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和建议
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评估技术指南,提高评估标准的科学性和 实用性。
应加强对应急预案评估技术指南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公众对应急预案评 估技术指南的认识和了解,推广和应用过程中需要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

应急预案评估技术指南110812

应急预案评估技术指南110812

应急预案评估技术指南110812应急预案评估技术指南一、引言应急预案评估是指对组织的应急预案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的评估,以评估其可行性、有效性和适用性。

本技术指南旨在提供一个标准的评估流程和方法,帮助组织评估其应急预案的质量和合规性。

二、评估目标1. 评估应急预案的可行性,确定其是否能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

2. 评估应急预案的有效性,确定其是否能够在实际应急情况下发挥作用,并达到预期效果。

3. 评估应急预案的适用性,确定其是否与组织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并能够满足组织的需求。

三、评估步骤1. 收集应急预案相关资料收集组织的应急预案文档、流程图、相关记录等资料,了解应急预案的内容和实施情况。

2. 制定评估指标和标准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和组织的需求,制定评估指标和标准,用于评估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有效性和适用性。

3. 进行现场考察和访谈到组织的现场进行考察,了解实际的应急情况和预案执行情况。

同时,与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应急预案的认识和理解。

4. 分析评估结果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访谈结果,对应急预案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其可行性、有效性和适用性。

5. 提出改进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包括完善应急预案的内容、流程和培训等方面的建议。

6. 编写评估报告将评估结果和改进建议整理成评估报告,报告应包括评估的目的、过程、结果和建议等内容。

四、评估指标和标准1. 可行性评估指标- 应急预案的完整性:预案是否包含了应急响应的各个环节和流程。

- 应急资源的可行性:组织是否具备足够的应急资源,包括人员、设备、物资等。

- 应急演练的可行性:组织是否进行了定期的应急演练,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有效性评估指标- 预案的实施情况:预案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执行,并能够在实际应急情况下发挥作用。

- 应急响应的效果:组织在应急情况下采取的措施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 应急指挥的有效性:组织的应急指挥系统是否能够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并指导应急工作的开展。

应急预案评估实施指南

应急预案评估实施指南

一、引言应急预案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性和实用性直接关系到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为了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提高企业应急管理水平,特制定本指南。

二、评估目的1. 评估应急预案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实用性;2. 发现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3. 提出修订建议,完善应急预案。

三、评估依据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2. 企业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3. 行业最佳实践。

四、评估内容1.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的合规性;2. 应急预案体系完整性;3. 应急预案内容合理性;4. 应急预案可操作性;5. 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6. 应急预案管理与维护。

五、评估步骤1. 组织评估小组:由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相关部门人员组成;2. 收集资料:收集应急预案编制依据、企业实际情况、相关法律法规等资料;3. 分析预案:对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体系完整性、内容合理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分析;4. 调研了解:通过现场调研、访谈等方式,了解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情况;5. 评估报告:根据评估结果,编写应急预案评估报告,提出修订建议;6. 修订预案:根据评估报告,对企业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六、评估方法1. 文件审查法:审查应急预案编制依据、体系完整性、内容合理性等;2.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情况;3. 现场观察法:通过现场调研、访谈等方式,了解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情况;4. 案例分析法:分析国内外典型突发事件案例,评估应急预案的适用性。

七、评估时间1. 定期评估:每年至少进行一次;2. 特殊情况评估: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突发事件应对需求,进行专项评估。

八、评估结果运用1.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2. 修订应急预案内容;3. 加强应急培训与演练;4. 提高企业应急管理水平。

九、结语应急预案评估是企业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实施本指南,有助于提高企业应急预案的质量和实用性,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安全应急预案评估指南

安全应急预案评估指南

一、前言为了确保生产经营单位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安全应急预案评估指南。

二、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实施和评估工作。

三、评估目的1. 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修订建议;2. 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3. 增强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四、评估依据1. 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 生产经营单位风险评估结果;3. 国内外先进的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和评估经验。

五、评估内容1. 预案编制依据:评估预案编制依据是否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2. 预案结构:评估预案结构是否合理,包括预案的总体目标、组织机构、应急响应、恢复重建、保障措施等。

3. 预案内容:评估预案内容是否全面、具体,包括事故类型、应急响应级别、应急措施、救援物资、人员配备等。

4. 预案实施:评估预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应急演练、应急物资储备、人员培训等。

5. 预案修订:评估预案修订的必要性,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修订建议。

六、评估程序1. 组织评估:成立评估小组,明确评估小组成员职责。

2. 收集资料:收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应急预案、风险评估报告、应急演练记录等相关资料。

3. 分析评估: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评估预案的编制、实施和修订情况。

4. 提出建议: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修订建议。

5. 形成评估报告:将评估结果形成书面报告,提交给生产经营单位。

七、评估结果应用1. 生产经营单位根据评估报告,对安全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2. 评估报告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为今后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3. 定期对安全应急预案进行评估,确保预案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八、附则1. 本指南由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解释。

2. 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应急预案技术指南

应急预案技术指南

一、前言应急预案技术指南是为了确保各类突发事件得到有效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

本指南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评估和改进提出以下要求。

二、应急预案编制1. 编制依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参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国家标准和规范。

2. 编制原则:遵循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分级分类和协同应对原则。

3. 编制内容: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突发事件类型及危害程度;(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3)应急响应程序及措施;(4)应急物资和装备保障;(5)应急培训与演练;(6)应急信息报告与发布;(7)应急评估与改进。

4. 编制程序:(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2)开展调查研究,收集相关资料;(3)分析评估突发事件风险;(4)制定应急预案;(5)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6)审批发布。

三、应急预案实施1. 应急响应: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 应急处置:按照应急预案要求,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3. 应急保障:保障应急物资、装备、人员等资源需求。

4. 信息报告:及时、准确地向相关部门报告突发事件情况。

5. 应急恢复:在应急响应结束后,组织开展恢复重建工作。

四、应急预案评估与改进1. 评估内容:评估应急预案的实用性、有效性、科学性、针对性等。

2. 评估方法: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

3. 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五、结语应急预案技术指南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重要依据。

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应高度重视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评估和改进工作,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评估指南

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评估指南

一、前言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是检验应急预案有效性和提高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确保演练评估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指南。

二、演练评估的目的1. 检验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适应性。

2. 评估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3. 发现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过程中的不足,为改进和完善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4. 提高全体参演人员的应急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演练评估的原则1. 客观公正原则:评估过程中,应客观、公正地评价参演单位和个人的表现。

2. 实事求是原则:评估结果应真实反映演练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3. 综合评价原则:从应急预案、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应急指挥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4. 持续改进原则:以评估结果为依据,持续改进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能力。

四、演练评估的内容1. 应急预案评估(1)应急预案的编制是否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的相关规定。

(2)应急预案的内容是否全面、科学、合理。

(3)应急预案的修订、更新是否及时。

2. 应急队伍评估(1)参演人员的应急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应急队伍的协同作战能力。

(3)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和装备水平。

3. 应急物资评估(1)应急物资的种类、数量和质量是否满足演练需求。

(2)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和使用是否符合规范。

4. 应急指挥评估(1)应急指挥机构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是否明确。

(2)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能力和决策水平。

(3)应急指挥系统的运行是否顺畅。

5. 应急演练组织评估(1)演练方案的制定是否合理、可行。

(2)演练组织、协调和保障工作是否到位。

(3)演练过程中的安全措施是否落实。

五、演练评估的方法1. 文件审查:查阅应急预案、演练方案、演练记录等相关文件。

2. 观察记录:对演练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观察、记录。

3. 访谈了解:与参演人员、应急指挥人员等进行访谈,了解演练情况。

4. 数据分析:对演练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应急响应效果。

5. 专家评审: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演练进行评审。

应急预案演练评价指南

应急预案演练评价指南

一、前言应急预案演练是检验应急预案有效性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模拟真实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评估应急组织、应急响应和应急救援措施的有效性。

以下是对应急预案演练的评价指南,旨在帮助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全面、客观地评价演练效果,不断优化应急预案,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二、评价原则1. 客观公正:评价过程应保持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 全面性:评价内容应涵盖演练的各个方面,包括预案制定、组织指挥、应急响应、救援处置、信息发布等。

3. 实用性:评价结果应具有实用性,为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提供参考。

4. 持续改进:通过评价发现不足,推动应急预案和应急能力的持续改进。

三、评价内容1. 预案制定与完善(1)预案内容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2)预案结构是否完整,逻辑是否清晰;(3)预案是否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4)预案是否定期修订和完善。

2. 组织指挥(1)应急指挥部组织架构是否合理;(2)应急指挥部职责分工是否明确;(3)应急指挥系统运行是否顺畅;(4)信息报送和处理是否及时准确。

3. 应急响应(1)应急响应启动是否及时;(2)应急队伍集结和调度是否迅速;(3)应急物资和设备准备是否充分;(4)现场救援措施是否到位。

4. 救援处置(1)救援行动是否按照预案要求进行;(2)救援措施是否科学合理;(3)救援效果是否明显;(4)伤员救治和转移是否及时。

5. 信息发布(1)信息发布渠道是否畅通;(2)信息发布内容是否准确;(3)信息发布频率是否合理;(4)信息发布效果是否良好。

6. 总结评估(1)演练总结报告是否全面、客观;(2)评价小组对演练的评价是否公正、准确;(3)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是否提出了改进措施;(4)改进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评价方法1. 观察法:通过现场观察,了解演练过程和实际效果。

2. 访谈法:与参演人员、应急指挥部成员、救援队伍等进行访谈,了解演练过程中的感受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技术评估指南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2011年8月目录1. 前言为规范我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完善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增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及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我们制定了《广东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技术评估指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00年4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施行);《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06年);《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环发[2009]130号);《环境保护部环境应急专家管理办法》(环发[2010]105号);《关于印发<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发[2010]113号)《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2011年2月)《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005年1月1日施行);《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2010年7月1日施行);《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年)》;《广东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试行)》(粤府办[2008]19号);《广东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粤府办[2008]36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意见》(粤府办[2008]49号);《关于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的通知(粤府办[2010]50号)》。

3.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企业事业单位环境应急预案的评估以及工程建设、影视拍摄和文化体育等群体性活动的环境应急预案的评估。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环境应急预案的评估可参照本指南。

4. 评估要点项目基本情况是否清晰4.1.1项目基本情况主要包括项目概况、周边环境以及环境敏感点的分布等。

4.1.2项目概况主要包括项目的地址、员工人数、主要产品、产品数量、生产设施、周边区域道路交通图、疏散路线、周围污染源情况等内容。

4.1.3周边环境包括地理位置、水文特征、气象气候特征、地形地貌以及周边敏感点等。

4.1.4明确项目周围半径3千米范围内的大气和水体保护目标,主要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要渔业水域、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人口集中居住区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中确定的其它环境敏感区域。

环境危险源的识别和确定是否准确4.2.1确定项目存在的可能造成环境危害的环境危险源是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生产、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数量的情况;(2)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的收集、处置情况;(3)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4)最大可信事件预测结果。

4.2.2是否根据确定的环境危险源,明确了其危险特性以及可能发生的事件后果和严重程度。

4.2.32,判断环境危险源的识别和确定是否准确。

应急指挥体系是否健全、职责是否明确4.3.1是否依据项目的规模大小和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程度,设置分级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并以组织机构图的形式将参与突发环境事件处置的部门或队伍列出来。

4.3.2是否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应急救援指挥部是否由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其他环保、安全、设备等部门领导组成指挥部成员。

应急救援指挥部主要职责应包括以下内容:(1)贯彻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关于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和应急救援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

(2)组织制定、修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组建应急救援队伍,有计划地组织应急救援培训和演习。

(3)审批并落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所需的监测仪器、防护器材、救援器材等的购置。

(4)检查、督促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5)批准应急救援的启动和终止。

(6)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具体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增援请求,并向周边单位通报相关情况。

(7)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8)协调事件现场有关工作。

配合政府部门对环境进行恢复、事件调查等工作。

(9)负责对员工进行应急知识和基本防护方法的培训,向周边企业、敏感点等提供本单位有关危险化学品特性、救援知识等的宣传材料。

4.3.3是否依据自身条件和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型建立应急救援专业队伍。

应急救援专业队伍通常包括通讯联络队、抢险抢修队、侦检抢救队、医疗救护队、应急消防队、治安队、物资供应队和应急环境监测组等,并明确各专业救援队伍的具体职责和任务,以便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快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以尽快处置事件,使事件的危害降到最低。

4.3.4是否建立环境应急专家组,确定专家组成员是否包相关行业专家。

预防与预警机制是否合理4.4.1是否根据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合理预警分级。

4.4.2 预警发布、解除、改正的报告方式、责任部门等是否明确,渠道是否有效、畅通。

应包括以下内容:(1)企业内部报告程序;(2)外部报告时限要求及程序;(3)事件报告内容(包括:发布部门、发布时间、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事态发展、相关措施、咨询电话等。

)应急处置是否及时准确有效4.5.1 分级响应是否准确。

预案是否针对突发环境事件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内部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需要调动的应急资源,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行动分为不同的等级,并根据事件发生的级别不同,确定不同级别的现场负责人,指挥调度应急救援工作和开展事件处置措施。

4.5.2 污染事件现场应急措施是否有效。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及事件类型,事件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需确定:(1)应急过程中使用的药剂及工具(可获得性说明)。

(2)应急过程中采用的工程技术。

(3)工艺生产过程中所采用应急方案及操作程序;工艺流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应急时紧急停车停产的基本程序;基本控险、排险、堵漏、输转的基本方法。

(4)污染治理设施的应急方案。

(5)事件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地点。

(6)危险区的隔离:危险区、安全区的设定;事件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方法;事件现场隔离方法。

(7)现场应急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8)处置事件可能产生二次污染(如消防水、固体物质等)的处理措施。

4.5.3 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是否有效。

需明确以下内容:(1)救援人员防护、监护措施。

(2)抢险、救援方式、方法及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

(3)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4)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

(5)控制事件扩大的措施。

(6)事件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

(7)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与控制。

4.5.3 应急设施的启用是否合理。

特别是为防止污染物扩散而建立的应急设施的启用是否合理、及时。

4.5.4应急监测是否及时。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需明确:(1)污染物现场应急监测方法和标准。

(2)污染物实验室监测方法和标准。

(3)应急监测与实验室监测所采用的仪器、药剂等。

(4)可能受影响区域的监测布点和频次。

(5)监测人员的防护措施。

(6)内部、外部应急监测分工说明。

4.5.5人员撤离和疏散方案是否合理。

预案需明确:(1)事件现场人员的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2)非事件现场人员紧急疏散方式、方法。

(3)事件影响区域,如周边工厂企业、社区和村落等人员的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4)中毒、受伤人员的救治和相关医疗保障。

4.5.6 信息报告和发布是否及时、准确。

信息报告和发布的相关内容应包括:(1)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已污染的范围,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可能受影响区域及采取的措施建议;(2)通报可能受影响的区域说明;(3)被报告人及联系方式的清单;(4)24小时有效的报警装置;(5)24小时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6)运输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的驾驶员、押运员报警及与本单位、生产厂家、托运方联系的方式、方法等。

后期处置是否全面4.6.1 善后处置、现场清洁净化和环境恢复是否可行。

预案应包括:(1)善后处置措施。

(2)事件现场的保护措施。

(3)确定现场净化方式、方法。

(4)明确事件现场洗消工作的负责人和专业队伍。

(5)洗消后的二次污染的防治方案。

(6)事件后的生态环境恢复措施。

4.6.2 调查与评估是否客观合理。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企业是否及时查明事件的发生经过和原因,总结应急处置工作的经验教训,做出科学评价,制定改进措施,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监督管理措施是否完善4.7.1 是否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和计划。

培训方案和计划是否依据对项目员工能力的评估结果和周边环境、敏感点的情况制定。

应包括:(1)应急救援队员的专业培训内容和方法;(2)本单位员工应急救援基本知识培训的内容和方法;(3)应急培训内容、方式、记录表。

4.7.2 是否对演练的内容、范围、频次和组织等进行明确规定。

4.7.3 是否规定预案的评审、发布和更新的要求。

主要附件是否齐备主要附件应包括:(1)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2)安全评价文件。

(3)危险废物登记文件。

(4)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名单。

(5)组织应急救援有关人员联系电话。

(6)外部救援单位联系电话。

(7)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电话。

(8)区域位置及周围环境敏感点分布图。

(9)重大危险源分布图。

(10)应急设施(备)平面布置图。

5. 预案评估小组及评估会议预案评估小组的组成及职责5.1.1 评估小组的人员组成。

评估小组人员应当包括环境应急预案涉及的相关部门应急管理人员、相关行业协会、相邻重点风险源单位代表、周边社区(乡、镇)代表以及应急管理和专业技术方面的专家。

评估小组的人数一般为5~9名,且为单数。

必要时,人数可以增加。

代表和专家应在相应的代表团体和专家库中随机抽取。

在征求参会人员对安排的意见后,拟定邀请函,并送达邀请函、会议议程安排、相关材料。

5.1.2 评估小组的职责。

评估小组应当重点评估环境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基本要素的完整性、内容格式的规范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以及与其他相关预案的衔接性等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