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0234基于资源禀赋特点的衡阳城市竞争力分析20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衡阳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基于资源禀赋特点的衡阳城市
竞争力分析
所在系: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专业:地理科学
学号:11160234
作者姓名:晏文林
指导教师:周松秀
2015年5月15日
衡阳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基于资源禀赋特点的衡阳城市竞争力分析
学生姓名晏文林学号11160234
专业地理科学班级11级地理科学2班指导教师周松秀职称副教授
起止时间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内容(或任务、目标):
晏文林同学:
你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为:基于资源禀赋特点的衡阳城市竞争力分析。请你根据需要立即开始本课题的文献调研及开题报告工作,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研究内容:
本文以衡阳市为主体,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八个城市竞争力进行比较排序,分析衡阳市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劣势,从而提出增强其竞争力的途径。
1、研究区地域概况
2、城市竞争力评价
3、提升城市竞争力策略研究
4、结论与讨论
二、论文进度安排:
2014年10月:进行选题,下达任务书;
2014年11月初:完成室内资料收集;
2014年11月中旬-12月中旬:完成室外调查;
2014年12月下旬:完成开题报告及开题;
2015年1月初-4月中旬:撰写初稿;
2015年4月下旬:完成定稿。
2015年5月上、中旬:论文答辩。
三、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
[1]通过期刊网查阅相关方面的研究论文;
[2]通过图书馆、资料室查阅相关纸质书籍,夯实专业基础,了解研究背景;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取相关资料。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教研室意见:
负责人签名:年月日系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衡阳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基于资源禀赋特点的衡阳城市竞争力分析
学生姓名晏文林学号11160234
专业地理科学班级二班
指导教师周松秀职称副教授
一、选题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动态:
1.选题目的:
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加快以长株潭为中心,以一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和衡阳在内的“3+5”城市群建设,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各市州中心城市建设,打造一批区域中心城市。衡阳作为湖南省曾经的第二大城市,它在“3+5”城市群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如何评价,不仅影响到衡阳本身的定位和发展,也影响到这一城市群的合理分工和发展。因此,本文以衡阳市为主体,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八个城市竞争力进行比较排序,分析衡阳市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劣势,从而提出增强其竞争力的途径。本文从衡阳市资源禀赋特点出发,通过构建资源禀赋评价指标体系,探索衡阳市在自身发展中资源配置的现状,分析衡阳市在“3+5”城市群中的城市竞争力,旨在合理的确定衡阳市城市发展的基调、特色和策略以及所处的竞争地位。
2.选题意义:
城市竞争力是在社会、经济结构、价值观念、文化、制度政策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创造和维持的,是城市为其自身发展在区域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聚集资源,最优化地配置资源,最有效地转化资源,最有效地制定战略,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根本策略。本文从资源禀赋特点这一方面出发,通过构建资源禀赋评价指标体系,重点探索衡阳市在自身发展中资源配置的现状,分析衡阳市在长株潭3+5城市群中的城市竞争力,旨在合理的确定衡阳市城市发展的基调、特色和策略以及所处的竞争地位。
3.国内外研究动态:
国外对竞争力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对世界各国国际竞争力的评价,90年代初开始转向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在众多的研究城市竞争力的学者中,Iain Begg首先提出了关于城市方面的理论模型,也就是“迷宫”理论模型。美国巴克内尔大学彼得教授80年代开始致力于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对城市竞争力的一些问题作了开拓性探索。
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内有关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开始见诸于报刊杂志。内容主要包括
对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和含义的界定、城市竞争力测度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中国城市的竞争力状况、影响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及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手段和措施。
在国内较早开始对城市竞争力进行研究的是南开大学的郝寿义教授。郝寿义教授借鉴了国家竞争力模型,从综合经济实力、资金实力、开放程度、人才及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基础设施及住宅6个方面选取了21个指标建立了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城市竞争力综合反映了城市的生产能力、生活质量、社会全面进步及对外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唐礼智教授提出以经济综合实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科技竞争力等核心因素构成城市竞争力模型,包括金融环境、政府作用、基础设施、国民素质、对外开放程度、城市环境质量等因素。形成包括7个要素,21个分指标的测度体系。他指出:城市竞争力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加以培育,受企业管理、基础设施、国民素质、对外开放程度、金融环境、政府作用等环境因素推动或制约,这些环境因素既蕴涵着对城市竞争力提升有利的机会,也潜伏着对城市竞争力不利的影响。因此,城市竞争力可以视为环境的函数。同时,城市竞争力对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反作用[13]。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实力4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城市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在一定意义上,城市竞争力实质上表现为产业竞争力,而产业竞争力则是通过企业竞争力来加以支撑和维持,因此,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该模型未进行大量实证研究,在应用上没有得到验证,因此对其理论的应用价值难以评价。
东南大学徐康宁教授等依据城市经济相关理论,借助专家的调查,把经济发展环境指标体系分解成经济规模、经济素质、经济运行环境3个领域层,然后分别以若干具体指标来描述这3个领域的优化程度,最后确定了28个具体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及相应的数学模型对城市竞争力进行了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从总量、质量、流量3个一级指标出发,下设14个二级指标和78个三级指标,通过定量分析10个中心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集聚和扩散功能的强弱,来体现每个城市的综合实力。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IUD)的理论及模型。该理论强调城市竞争力必须“以市场为目标,以战略为核心,以整合为导向”,目的是建立高度区域一体化的全球资源配置机制,从而提高城市对市场的预见能力、战略决策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该理论认为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的城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下,与其他城市比较,在要素流动过程中抗衡甚至超越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以实现城市价值所具有的各种竞争优势的系统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