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整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 (1)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 (3)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3)第一节教育概述 (3)第二节教育的发展 (4)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4)第二章教育的功能 (6)第一节教育功能概述 (6)第二节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 (7)第三章教育的目的 (7)第一节教育目的的含义及其功能 (7)第二节教育目的的确立 (7)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7)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8)第一节教师 (8)第二节学生 (9)第三节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 (9)第四节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9)第五章课程 (10)第一节课程概述 (10)第二节课程改革 (11)第三节新课程带来的变革 (12)第六章、课堂教学 (13)第一节教学 (13)第二节课堂教学设计 (15)第三节教学策略 (16)第七章、学校德育 (16)第一节德育的含义、功能及地位 (16)第三节德育过程 (17)第三节德育的任务、目标、内容与课程 (17) 第四节德育的原则、方法与途径 (17)第八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18)第一节班级概述 (18)第二节班级管理的内容与原则 (18)第三节班主任工作 (19)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 (19)第一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19)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19)第二节心理发展理论 (19)第三节心理发展与教育 (20)第四节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21) 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22)第二节学习理论 (22)第三章学习迁移、记忆和遗忘 (26)第一节学习迁移 (26)第二节记忆 (27)第三节遗忘 (28)第四章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 (28)第一节学习策略 (28)第二节知识 (29)第三节技能 (31)第四节问题解决 (31)第五节品德 (32)第五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33)第一节学习动机 (33)第二节归因 (34)第三节注意 (34)第六章个别差异与教育 (35)第一节人格差异 (35)第二节认知差异 (35)第三节学困生 (35)第七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6)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36)第二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方法 (36) 第三部分教育法学 (38)第一章法与教育法 (38)第一节法的概述 (38)第二节教育法与教育法规 (38)第二章教育法律关系 (39)第一节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及其特征、类型 (39)第二节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39)第三节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40)第四节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和义务 (40)第三章教育法律规范 (40)第一节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及其类型 (40)第二节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 (40)第三节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 (41)第四章教育法制过程 (41)第一节教育立法 (41)第二节教育法规实施 (41)第三节教育行政执法 (42)第四节法律制裁 (42)第五章教育法律责任 (43)第一节教育法律责任概述 (43)第二节侵权责任 (43)第六章学生权利及其维护 (43)第一节学生权利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43)第七章教师的权利及其维护 (44)第一节教师权利的含义及其性质 (44)第二节教师权利的内容 (44)第三节教师权利的维护 (44)第八章教育法律救济 (44)第一节法律救济概述 (44)第二节教育行政申诉制度 (45)第四部分教师职业道德 (45)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45)第二章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45)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 (45)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概述一、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教师上岗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笔记
公共基础知识全书笔记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点总结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点总结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人力资源培养和国家进步的关键所在。
为了提升教育质量,教育者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于实践中。
一、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门学科,旨在探讨教育的本质、规律以及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等问题。
教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思想史、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学等。
1. 教育思想史教育思想史研究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的教育思想,为教育提供理论和思想支持。
其中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西方现代教育思想、中国教育思想等内容。
2.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和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包括学习理论、认知发展、个体差异等内容。
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3. 教育方法学教育方法学关注教学活动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策略。
了解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育评价与考试教育评价与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育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方式和方法。
1. 教育评价的类型教育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学生的素质评价、教师的教学评价等。
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2. 考试的类型考试分为内部考试和外部考试。
内部考试由学校自行组织,用于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估;外部考试由教育行政部门或专门机构组织,用于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进行评估,如高考、雅思等。
三、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指教育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国家法律法规、教育部门的管理办法、学校的规章制度等。
1. 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
教育工作者应该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教育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 学校规章制度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内部的管理规定,涉及学校的教学、考试、纪律等方面。
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并执行学校规章制度,确保学校的正常运作和教育教学秩序。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重点考点图形笔记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重点考点图形笔记1教育的起源2教育的历史发展3教育学的发展概况教育学的发展,大体分为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四个阶段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一览表关于孔子的重点:《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
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课内外结合、预防性原则、及时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
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循序渐进,重视学生的学习,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一览表立的学科,他提出了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
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3、20 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4、中国近代教育思想5、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4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5教育生产力水平6教育与科学技术7教育与文化8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9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10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11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2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13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双轨学制,二是单轨学制,三是分支型学制14 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1、旧中国的学制沿革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废科举,兴学校”开始的、新中国的学制沿革1951年10月1日,新中国政务院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学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了学制改革的“两条腿走路” 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办学原则。
1985 年我国正式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改革的根本目的—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规定地方承担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务教育。
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了20 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教育公共基础考点归纳一
教育公共基础考点归纳一在教育领域中,有许多与公共基础相关的重要考点。
本文将对这些考点进行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1. 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价值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教育思想史、教育目标和价值观、教育方法与手段等内容。
教育哲学的主要考点包括教育思想家的分类与代表作品、不同教育理论的比较与分析,以及教育方法的审议与评估等。
2.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与心理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教育测量与评估等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考点包括儿童与青少年的认知发展阶段、学习理论的主要派别与观点、教育评估的方法与原则等。
3. 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教育社会化、教育不平等和教育制度等内容。
教育社会学的主要考点包括教育社会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教育不平等的现象与原因、不同教育制度的比较与分析等。
4. 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成本效益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教育资金来源和分配、教育政策与资源配置的效益分析等内容。
教育经济学的主要考点包括教育经费的来源与使用、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原则与方法等。
5. 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规范教育行为与管理的法律和行政法规。
它包括宪法、教育法和相关行政法规等内容。
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考点包括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与层级、学生权益保护与教师职业道德等内容。
6. 教育统计学教育统计学是研究教育现象与教育数据统计的学科。
它包括教育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教育指标的定义与计算等内容。
教育统计学的主要考点包括教育数据的来源与获取、教育指标的解释与分析等。
7. 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是研究教育现象与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技术。
它包括教育研究的设计与实施、数据分析与解释等内容。
教育研究方法的主要考点包括研究设计的步骤与原则、常用研究方法的特点与适用范围等。
总结:本文对教育公共基础考点进行了归纳和介绍,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统计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内容。
公基怎么整理笔记
公基怎么整理笔记
公共基础知识(公基)是各种考试中必考的科目之一,学习过程中整理笔记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整理公基笔记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1. 按照知识点整理
将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成一个个小模块。
这样有利于对知识进行有条理的系统学习。
可以采用流程图、思维导图等形式,将知识点归类整理。
2. 关注重点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重点难点的理解是关键。
需要将这些知识点仔细地整理出来,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在笔记中,可以用颜色、标记、加粗等方式将重点难点标出来,方便回顾和温习。
3. 多维度整理
公基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经济、法律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因此整理笔记时需要从多个维度出发,将知识点多方位地进行总结和归纳。
例如,可以按照时间轴、地域、分类等角度进行整理。
4. 温故知新
定期回顾笔记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
可以在笔记中留出空白,方便随时添加新学习的知识点。
同时,回顾笔记的时候,也可以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之前的笔记内容。
5. 用例子、图片进行补充
公基的知识点较多,堆砌式的笔记可能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
可以尝试用具体的例子、图片、资料等进行补充,增加笔记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总之,整理公基笔记需要有条理、深入思考和多维度的归纳总结。
只有在不断地温故知新、不断地完善笔记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公基的知识点,为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整理)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概述(P3)※一、教育得概念1、广义泛指凡就是能够增长人得知识与技能,影响人得思想品德,提高人得认识能力,增强人得体质,完善人得个性得一切活动。
2、狭义即学校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得要求,在特定得教育场所,有目得、有计划、有组织得对受教育者得身心施加影响,以使她们得身心朝着社会期望得方向发展得过程。
(组织性、计划性、目得性,专业得师资与场地,系统得教育与教学组织得规范)3、更狭义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德育)二、教育得要素(P3-P4)※构成教育活动得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1、教育者就是教育实践活动得主体。
教育者得基本特征:主体性目得性社会性2、受教育者就是教育得对象,就是学习得主体具有受教性(受教性就是人得身心发展与动物得省心发展得本质区别)。
3、教育影响就是置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得一切“中介”得总与。
它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得影响以及运用这种影响得活动方式与方法。
4、教育要素之间得关系教育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得实践活动系统,缺一不可。
教育者按一定得目得与要求来改变受教育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得作用与联系就是以一定得教育影响为中介得;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与作用得结果使受教育者发生合乎目得得变化。
三、教育得形态含义:由教育三要素所构成得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得变化形式,也就是“教育”理念得历史实现。
(一)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得程度:非制度化得教育与制度化得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没能形成相对独立得教育形式得教育——生产与生活高度一体化(人类学校教育以前得教育。
制度化教育:由专门得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得教育形态——人类教育得高级形态,促进人类教育文明得发展。
(二)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得空间特性来瞧: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得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根据一定得社会要求,按照一定得目得,选择适当得内容,利用集中得时间,有计划、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得教育。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要点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要点教育是人类社会中一项重要的事业,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全面素质的关键环节。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指每个人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它们对于人们的思维能力、社会参与和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要点,包括语言文字、科学常识、社会文化等方面。
一、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思维的工具,是文化传承与积累的重要载体。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中的语言文字要点包括:1. 语言文字的基本概念: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符号系统,文字是语言的书写形式。
2. 语言文字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象形文字到现代的拼音文字,语言文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3. 汉字的基本知识:汉字是中国古代的文字符号,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韵味。
4. 语言文字的学习方法:学习语言文字需要注重词汇积累、语法规则学习和写作技巧的掌握。
二、科学常识科学常识是指人们对于自然界及其规律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它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揭示事物间的联系,并为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依据。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中的科学常识要点包括:1. 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的现象、规律和原理,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2. 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科学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和发现新的知识。
3. 科学技术与生活: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电子产品的普及、生物技术的发展等。
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人们应当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三、社会文化社会文化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系列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中的社会文化要点包括:1. 社会制度与民主法治:民主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制度要求,人们应当学会尊重法律、遵守规章制度。
2. 国家与公民的关系:公民应当履行自己的义务、维护国家的利益,国家也应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3. 文化多样性与传统文化: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传统,继承和发展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
教育公共基础学霸笔记
教育公共基础学霸笔记1. 哎呀呀,教育公共基础学霸笔记里的知识就像一把万能钥匙!比如说学心理学的时候,那一个个理论不就像是打开我们心灵密码的钥匙吗?能让我们更了解自己和他人。
这份学霸笔记真的超厉害,能让你轻松掌握各种知识要点,难道你不想拥有吗?2. 嘿,教育公共基础学霸笔记可是个宝啊!就像在知识的海洋里有了指南针。
像教育学中的那些教育方法,不就是指引我们如何更好教育学生的方向吗?有了它,学习不再迷茫,你还不赶紧来瞧瞧?3. 哇塞,教育公共基础学霸笔记简直太有用啦!好比有了一位随时指导你的良师。
比如在学习教育史的时候,那些历史事件就像一个个故事,在学霸笔记的梳理下变得清晰易懂。
这么好的东西,你确定不来一份?4. 哟呵,教育公共基础学霸笔记那可不得了!就如同给你装上了知识的翅膀。
想想看,当你学习教育法规时,那些条文在学霸笔记的解读下不再枯燥,而是变得生动有趣。
还等什么呢,快来抓住这双翅膀吧!5. 嘿呀,教育公共基础学霸笔记厉害着呢!仿佛是点亮知识黑夜的明灯。
像在学习教育管理学时,各种管理策略在笔记中一目了然。
这样的学霸笔记,你难道不想赶紧拥有吗?6. 哇哦,教育公共基础学霸笔记真的太神了!好像是进入知识城堡的秘密通道。
比如面对复杂的教育统计学知识,学霸笔记能让你轻松穿越迷雾。
还不快来开启这条通道?7. 哎呀,教育公共基础学霸笔记太重要啦!就像是你的学习好伙伴。
像在学习教育哲学时,那些深奥的理念在笔记的辅助下变得容易理解。
这么棒的伙伴,你不想和它一起进步吗?8. 哇,教育公共基础学霸笔记真的绝了!简直是知识的宝藏图。
就拿教育技术学来说,各种技术手段在学霸笔记里清晰呈现。
还不快来挖掘这个宝藏?9. 嘿哟,教育公共基础学霸笔记可太棒啦!就如同给你配备了知识的武器。
当你面对教育心理学的难题时,学霸笔记就是你的有力武器。
赶紧来装备自己吧!10. 哇呀,教育公共基础学霸笔记那是相当厉害啊!宛如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神奇钥匙。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笔记
教育公共根底知识笔记公共根底知识有哪些呢?你是否也很好奇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
1.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根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开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主要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开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写作中最根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详细特征描绘出来。
一般分为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详细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到达心灵的自由。
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说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最新整理)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概述(P3)※一、教育的概念1、广义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2、狭义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专业的师资和场地,系统的教育与教学组织的规范)3、更狭义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德育)二、教育的要素(P3-P4)※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1、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教育者的基本特征: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具有受教性(受教性是人的身心发展和动物的省心发展的本质区别).3、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
它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4、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教育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一不可。
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来改变受教育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作用与联系是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的;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结果使受教育者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
三、教育的形态含义:由教育三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也是“教育”理念的历史实现。
(一)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没能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生产与生活高度一体化(人类学校教育以前的教育.制度化教育: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促进人类教育文明的发展。
(二)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来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汇总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基石,而公共基础知识则是构建全面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进行汇总,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为读者提供全面而系统的知识概览。
一、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起点,对他们的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有效的幼儿教育应包括以下要点:1.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解释幼儿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早期教育对儿童一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2. 幼儿教育的目标:提供全面的学习机会,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幼儿教育的原则: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以发展为中心,注重经验和探索式学习。
4. 幼儿教育的方法:通过有结构的游戏和绘本阅读等活动,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二、初等教育初等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点,为孩子提供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
初等教育应关注以下方面:1. 课程设置:提供均衡的课程,包括语言、数学、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学科,以及音乐、美术、体育等综合素养的培养。
2. 师生关系: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展他们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评估和反馈: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4. 教育技术的应用:探索使用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学习平台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中等教育中等教育是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知识和更深入的学习体验。
中等教育应包含以下要素:1. 学科深化:提供更专业、更深入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创新思维能力。
2. 学业规划:引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准备。
3. 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如学生社团、义工服务等,培养他们的领导力和综合素养。
4. 职业教育:提供职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领域,培养实用技能和职业素养。
教育公共基础笔记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1、培根首次提出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
2、最早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的哲学家是康德。
3、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是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
提出“泛智教育”即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4、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5、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尔》深刻的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的发展.“自然教育”的提出者。
6、洛克在其著作《教育漫话》中提出“白板说”。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个体在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此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其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形成图示。
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使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
这一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也是逐渐发展的,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
本阶段儿童还不能使用语言和抽象符号来命名事物。
(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知运动图示在这一阶段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示,由于语言的发展,使得儿童的表象日益丰富,认知活动不局限于感知活动,但此阶段思维仍受具体知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
此阶段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还不能很好的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区分开来。
认知活动具有具体性、不可逆性、刻版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此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具有了抽象的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其标志是出现¡°守恒¡±的概念,能运用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
但此阶段儿童的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因此,这一阶段儿童应多做事实性的技能性的训练。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pdf
4、近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三大流派,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提出机构教学论,赞科夫提出 发展性教学理论,瓦根舍倡导范例教学,霍姆林斯基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美·布鲁纳
《教育 过 程》
提出“结构教学论”,强调“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务必使学生 理解改学科的基本结构” ;倡导发现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
法·卢梭
《爱弥儿》
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地发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
离社会影响的教育越是好的教育。
瑞士·裴斯 《 林 哈 德 与 葛 笃 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
泰洛齐
德》
的一切天赋力量,塑造完整的、富有个性特征的人
德·福禄贝 尔
《人的教育》
德·赫尔巴 特
《普通教育学》
第四章 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
30
第一节 学习策略 30
第二节 知识 31
第三节 技能 32
第四节 问题解决 33
第五节 品德 34
第五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35
第一节 学习动机 35
第二节 归因 36
第三节 注意 36
第六章 个别差异与教育
37
第一节 人格差异 37
第二节 认知差异 37
第三节 学困生
等。
教育学的基本问题 :就是教育和社会发展关系以及教育和人发展的关系。
简单地说, 社会—
—教育——人三者的关系问题就是教育学的基本问题。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
《学记》 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
《论演说家
的教育》(《雄辩术原理》) 。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教育是指为了培养人类的体能、心智和道德,以提供对社会有用的知识、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的有意识的行为和活动。
教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的心智能力,培养人的个性,发展人类的科技和文化,促进社会的进步。
教育的公共基础知识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向社会普及的基础教育知识,它包括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政策、基础教育标准和教育制度等。
教育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用于管理和规范教育事务的法律和规章。
这些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
这些法规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具有法律约束力。
教育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教育方针、目标和措施。
教育政策包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计划、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等。
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保障全民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的公平和优质发展。
基础教育标准是指国家规定的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达标要求。
基础教育标准包括小学和初中教育标准。
这些标准是教育行政部门监督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和家长选择学校和课程的重要参考。
教育制度是指学校的管理结构、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
教育制度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等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指导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基础,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普及是保障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
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不断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规范教育行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学校和教师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教育标准和教育制度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学生和家长应该关注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普及情况,了解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政策和教育标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和发展。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笔记公共基础知识是一个广泛而又重要的知识领域,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人文、科技等多个方面。
对于许多考试和学习来说,掌握公共基础知识都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一、政治部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辩证法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3、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核心内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三)时事政治关注国内外的重大政治事件、会议和政策,了解当前的政治形势和发展趋势。
二、经济部分(一)宏观经济1、宏观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失业率等指标的含义和作用。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货币政策的工具如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公开市场业务等。
3、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的因素,经济周期的阶段和特点。
(二)微观经济1、市场主体企业、消费者和劳动者的行为和决策。
2、市场机制供求关系、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对资源配置的作用。
(三)国际经济1、国际贸易贸易顺差和逆差、关税、贸易保护主义等。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笔记公共基础知识是一门涵盖众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对于各类考试和个人知识储备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为您整理的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笔记,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政治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而历史唯物主义则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其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其活的灵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二、法律部分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
2、民法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包括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法律行为、合同、物权、债权、婚姻家庭、继承等方面的内容。
3、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完整打印版)学习资料
一、人际关系<核心:把工作做好>,认真审题,时间可以短一点1、帽子<符合题干,忌假大空>例:虽然在工作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可能会对我造成困扰,也会影响我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我会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妥善处理。
2、自查(将反思的内容说出来)+合理假设(假设未必要表态,根据题干决定)。
3、如何沟通?(说出具体如何沟通)。
4、怎么想办法把工作做好(最终目的)。
5、要表明如果实在解决不了,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找领导,希望领导指示,注意题干中领导的称呼。
6、鞋子(紧扣题眼,说将来)。
注意:主体分析法,原则与矛盾的处理,阳光心态,坚决服从组织,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不能越权。
实例:你们单位在审查下属工作时发现了违法事件该事的主要负责人是局长的亲戚,这是局长找你,希望你去帮忙解决这一问题,你会怎么办?首先,(说认识)局长找我,希望解决此事,是为了告诉我要严格依法办事、秉公处理,不要因为与他有亲戚关系而有不必要的顾虑,一切以国家利益、单位利益为上<阳光思维>。
我会依据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对违法事件彻查,并将有关资料、证据记录并保存(原则+自保)。
对此事彻查后,如果并未对单位、社会造成重大影响,按规定只要内部纪律处分的话,我会提交相关资料及处理意见给领导,由领导决定。
如果对单位、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损失,如挪用公款等,我一定会坚持对事原则,同时也建议局长要让负责人弥补损失、承担责任。
作为本次调查人员,必须坚持国家利益为上,严格遵守法律制度,不能掺杂任何私人感情,切实调查清楚,按规定处理。
(表态)人际沟通N字方针:控制情绪理性对待;大局为重责任意识;查找原因认真分析;尊重领导服从安排;沟通协调消除误会;谦虚谨慎学习请教;团结协作营造氛围;总结经验自我反思。
二、计划组织(注意题中主题,突出亮点)1、帽子例:我会认真组织好此次XX活动,并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2、事前准备工作例:我会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定活动的主题和方式为XX,确定好此次活动(报告会等)的时间、地点,地点选在XX,并与XX的管理员沟通时间,充分尊重主讲人的意见,进一步商榷,确定出席的主要领导,并电话或上门邀请确保能准时参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概述(P3)※一、教育的概念1、广义泛指凡就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2、狭义即学校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她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专业的师资与场地,系统的教育与教学组织的规范)3、更狭义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德育)二、教育的要素(P3-P4)※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1、教育者就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教育者的基本特征: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2、受教育者就是教育的对象,就是学习的主体具有受教性(受教性就是人的身心发展与动物的省心发展的本质区别)。
3、教育影响就是置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与。
它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的活动方式与方法。
4、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教育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一不可。
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与要求来改变受教育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作用与联系就是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的;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与作用的结果使受教育者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
三、教育的形态含义:由教育三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也就是“教育”理念的历史实现。
(一)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没能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生产与生活高度一体化(人类学校教育以前的教育。
制度化教育: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促进人类教育文明的发展。
(二)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来瞧: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
社会教育:在广泛的社会生活与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特点: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补偿性、融合性(三)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以及建立于其上的社会形态出发: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后一种形态总就是包含着对前一种教育的批判、修正与重构,彼此之间有一种历史的延续性)四、教育的本质含义:教育的本质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也就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社会性:永恒性、相对独立性、历史时代性学校出现的条件:1、生产水平发展到一定水平,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2、语言发展到比较完备的文字形态。
五、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最基本规律有两条:1、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2、关于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一)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教育要受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制约,并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发展起作用。
(二)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1、教育要求与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以及个性特征的关系——教育(教学)过程既要受教育对象身心发展、个性特征的制约,又要引导与促进教育对象的成长朝预期的培养目标健康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促进德、智、体、美与谐发展。
3、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诸要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善于运用教育影响,以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就就是指这些关系与作用的总与。
这些关系与作用,制约着教育的全过程。
要正确协调这些关系,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二节:教育的起源、发展阶段及发展趋势一、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宗教观点)错误的2: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错误的3:心里起源说(美国孟禄)错误的4:劳动起源说(也叫社会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观点) 正确的①、人类的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②、以制造与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③、教育产生于劳动,就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④、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经验;⑤、教育就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一)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1、教育水平低2、教育没有阶级性3、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二)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1、奴隶社会的教育学校名称:庠、序、校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欧洲: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重视培养骁勇的军人、武士(军事体操教育)雅典教育:重视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政治、哲学、文学、艺术与体操等)2、封建社会的教育中国汉代:察举取士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西方教会学校(僧侣封建主) 骑士学校(世俗封建主)特点: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三)近代社会的教育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一)、教育的终身化(法、保罗·朗格朗)(二)、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与普及化就是教育全民化的主要内涵)(三)、教育的民主化(否定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性,尊重教育的自主权与相对独立性)(四)、教育的多元化(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五)、教育手段与技术的现代化如何理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就是现代社会发展与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1、社会生产、政治、经济的发展客观要求2、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教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教育本质,解释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问题;2、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问题;3、教育目的问题;4、教育制度问题;5、教育过程的规律性问题;6、思想品德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性问题;7、学校管理问题。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P10—P15)※(一):萌芽阶段(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成就:中西方第一部教育学著作:我国《学记》古罗马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教育学著作:《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朱熹:《四书集注》,王守仁:《传习录》,《大学》韩愈:《师说》,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思想:儒家:“仁”“礼”强调忠孝与仁爱。
墨家:“兼爱”“非攻”理解知识途径:亲知、闻知、说知道家:“无为”“道法自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方法”或“产婆术”——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柏拉图:客观唯心主义创始人——“现实世界”就是“理念世界”的摹本与影子亚里士多德:教育事业应该就是公共的,而不就是私人的。
公民不包括奴隶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的教育(强调教育中注意人的发展的思想来源)不足: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抽象概括的层次低;具有阶级局限性。
(二)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形成时期(文艺复兴后)成就:形成独立学科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如下:[捷克]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泛智教育)标志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诞生[英] 洛克“白板说”“绅士教育”《教育漫话》[瑞士]裴斯泰洛奇进行多次产生世界影响的教育实验主张教育要遵循自然,根据儿童本性施加影响[法] 卢梭《爱弥儿》性善论[德]福禄培尔《人的教育》[德]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规范的学科《教育学讲授纲要》传统教育代表[美] 杜威创立美国教育的首要人物《民主主义教育》教育即生活“儿童中心主义”现代教育代表不足:阶级性与世界观局限性仍有很多问题说明不科学。
(三)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1、实验教育学走上“唯科学主义”迷途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实验教育学》2、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思辨气息很浓,过分夸大社会文化现象的价值相对性,忽视了教育中客观规律的存在。
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3、实用主义教育学典型的“美国版”教育学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思想教育学家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现代教育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的成果。
5、批判教育学[美]鲍尔斯与金蒂斯《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阿普尔《教育与权力》[法]布迪厄《教育、社会与文化的再生产》6、制度教育学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法国F、乌里A、瓦斯凯M、洛布罗第二章教育的功能第一节:教育功能概述一、教育功能的含义:就是指人类教育活动与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二、教育功能的类型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按照作用对象);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按照作用呈现的形式);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按照作用的方向)。
三、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P19)※(一)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活动与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与作用(具体包括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教育的基本功能1、个体个性化:个体在社会适应、社会参与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独特性。
2、个体社会化:个体在出生后的发展中,习得社会化规范、价值观念与行为习惯等,并借以适应社会、参加社会的过程,即一个人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活动与系统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与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科技功能与教育的人口功能。
)1、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2)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来促进经济发展(3)教育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无限的永恒的、扩大的、高效率的再生产)(4)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2、教育的政治功能:(1)通过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与政治人才去实现教育的政治作用(2)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政治服务(3)教育推进着政治民主化3、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4)教育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功能(5)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4、教育的科技功能:(1)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2)教育生产新的科学技术5、教育的人口功能:(1)教育可以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2)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素质,改变人口质量(3)教育可以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4)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四、教育功能的限制(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1、过重的学业负担、唯“智”就是举的做法——学生体质下降,心理问题2、现存学校管理模式不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3、教育的功利性使教育丧失了对生命的关怀(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出现的失调乃至冲突的状态(取决于社会的性质)第二节:教育功能的影响因素(P22—P27)※一、个体身心发展也教育的个体功能(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直至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在遗传、环境与教育因素的作用与影响下,其身体与心理两方面所发生的量与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