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

合集下载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作者生平】李清照(1084-1105),其父从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前照,清泉石上流”中为之取名。

其父是大文豪苏轼的学生李格非,其母也出生于书香世家,在这样的教导和熏陶下,培养出了李清照过人的才艺。

李清照在幸福快乐中长大,十八岁时遇到赵明诚,两人情投意合,便喜结连理。

婚后生活也颇为幸福,两人有着共同的爱好,就是对书画金石的搜集和整理。

世事多变,后其父因正直被污蔑为罪臣,全家被流放至外,她也因此变成罪臣之女,为避嫌被迫回老家与丈夫分离,饱尝相思之苦。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李清照夫妇也随着难民,开始了飘流异地的生活。

后来其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但好景不长,赵明诚在一次叛乱中选择逃跑,这种行为使得李清照对其非常失望,之后在逃亡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赵明诚见状,也自感羞愧,最终在上任湖州知事的途中郁郁而亡。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本就有些灰暗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在其孤寂之时,张汝舟(也作张汝州)贪图李清照的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是百般示好。

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张汝舟的出现让她自觉有了依靠,便顶着世俗之风嫁给了张汝州。

可是婚后生活也不似李清照所想那般,很快二人都发现自己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对自己是拳脚相加。

之后,李清照状告其现任丈夫张汝舟行贿,根据当时法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随同入狱。

不过所幸的是,李清照的家人收买了狱卒,其入狱仅仅九天便被释放了。

而她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也就此结束了。

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身处忧患穷困。

但其志却不屈。

晚年,她为了完成丈夫未竟之功,殚精竭虑地编撰《金石录》。

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

凤凰台上忆吹啸原文翻译

凤凰台上忆吹啸原文翻译

凤凰台上忆吹啸原文翻译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

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

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

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遥。

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

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

品酒《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微云》这首词是为别韩西而作,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抑郁的情绪,再现与女友分别使她堕入深渊的情景。

巧用叠字抒情写意,堪与词作大家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句媲美,并将她后半生的酸楚尽相倾诉。

这首词,情境哀凄,词义悲苦。

“偷素粉、写写描描。

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

”用双字二十余叠,丝毫不露牵强痕迹。

末尾三句,“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更是余怨无穷,紧紧扣人心弦,令人动容。

此词通篇语言质朴,且巧用叠字,造成回环咏叹的艺术效果,缠绵悱恻,旋律优美,可谓情苦词哀,已达极致,加上连用叠字二十余韵,真可与李易安的《声声慢》相媲美,确是双卿自述境况的凄绝的哀歌。

贺双卿〔清代〕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

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

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

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遥。

问天不应当,看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趣。

更见到谁谁见到,谁痛花娇?谁盼欢欢喜喜,偷走素粉,写点描描?谁还管及,生生世世,夜夜朝朝。

译文暮霭绝情,夕阳高高,天空的浮云都阳长长,落日微光忽明忽暗。

你行将远去,我心中愁绪真的容易消。

真教人肝肠寸断啊,连精神也迷迷糊糊出来。

望着远近的山山水水,送来了你一程又一程,你终于踏进视野,只剩隐隐青山,迢迢绿水。

从今往后,我内心将八十就是辛酸苦难,再也记忆犹新令人心痛的今宵。

短天青碧高远,你的踪迹谁人知悉?问天天不应当,心疼我羽衣弱弱无依无靠。

不料我辛辛苦苦?谁怜我嫩嫩兰西?没欢欢喜喜,只有彻骨的思念无尽并无了;一个人抢来素粉,在红叶上写点描描。

我愿意就此思念下去,哪管它生生世世,夜夜朝朝。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原文赏析鉴赏翻译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原文赏析鉴赏翻译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原文赏析鉴赏翻译凤凰台上忆吹箫作者:李清照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①金猊:涂金的狮形香炉。

②宝奁:贵重的镜匣。

③武陵:地名。

作者借指丈夫所去的地方。

④凝眸:注视。

【评解】这首词真实地抒写了离愁别恨。

上片写临别时的心情。

下片想象别后情景。

人去难留,爱而不见,愁思满怀无人领会。

词中表达感情绵密细致,抒写离情宛转曲折。

用语清新流畅,舒卷自如。

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集评】张祖望《古今词论引》:“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痴语也。

如巧匠运斤,毫无痕迹。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写其一腔临别心神,新瘦新愁,真如秦女楼头,声声有和鸣之奏。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懒说出妙。

瘦为甚的?千万遍痛甚?又云:清风朗月,陡化为楚雨巫云;阿阁洞房,立变为离亭别墅,至文也。

杨慎《词品》:“欲说还休”与“怕伤郎又还休道”同意。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新来瘦”三语,婉转曲折,煞是妙绝。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述别情,哀伤殊甚。

起三句,言朝起之懒。

“任宝奁”句,言朝起之迟。

“生怕”二句,点明离别之苦,疏通上文;“欲说还休”,含凄无限。

“新来瘦”三句,申言别苦。

较病酒悲秋为尤苦。

换头,叹人去难留。

“念武陵”四句,叹人去楼空,言水念人,情意极厚。

末句,补足上文,余韵更隽永。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原文及赏析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宋] 李清照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于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分类标签: 思念诗宋词三百首婉约诗作品赏析【注释】①金猊:涂金的狮形香炉。

②宝奁:贵重的镜匣。

③武陵:地名。

作者借指丈夫所去的地方。

④凝眸:注视。

【评解】这首词真实地抒写了离愁别恨。

上片写临别时的心情。

下片想象别后情景。

人去难留,爱而不见,愁思满怀无人领会。

词中表达感情绵密细致,抒写离情宛转曲折。

用语清新流畅,舒卷自如。

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点评】张祖望《古今词论引》:“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痴语也。

如巧匠运斤,毫无痕迹。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写其一腔临别心神,新瘦新愁,真如秦女楼头,声声有和鸣之奏。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懒说出妙。

瘦为甚的?千万遍痛甚?又云:清风朗月,陡化为楚雨巫云;阿阁洞房,立变为离亭别墅,至文也。

杨慎《词品》:“欲说还休”与“怕伤郎又还休道”同意。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新来瘦”三语,婉转曲折,煞是妙绝。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述别情,哀伤殊甚。

起三句,言朝起之懒。

“任宝奁”句,言朝起之迟。

“生怕”二句,点明离别之苦,疏通上文;“欲说还休”,含凄无限。

“新来瘦”三句,申言别苦。

较病酒悲秋为尤苦。

换头,叹人去难留。

“念武陵”四句,叹人去楼空,言水念人,情意极厚。

末句,补足上文,余韵更隽永。

-------------------------------这首词概作于词人婚后不久,赵明诚离家远游之际,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思念。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为对偶给人以冷漠凄清的感觉。

金猊,指狻猊(狮子)形铜香炉。

“被翻红浪”,语本柳永《凤栖梧》:“鸳鸯绣被翻红浪。

”说的是锦被胡乱地摊在床上,在晨曦的映照下,波纹起伏,恍似卷起层层红色的波浪。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原文赏析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原文赏析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原文赏析引导语:《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是宋朝才女的词,这首词写作者与丈夫分别时的痛苦心情,曲折婉转,满篇情至之语,一片肺腑之言。

下面是相关的原文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姻美满,情深意笃。

心爱的丈夫即将出游,作为妻子,情知无法挽留,离恨别苦自然难以尽述。

此词写与丈夫分别时的痛苦心情,曲折婉转,满篇情至之语,一片肺腑之言。

上片俱写离别前情景。

起首五句,是对由夜及晨情事的交代:由于一夜没有续填香料,铜制的狮形熏炉中早已香消烬冷,红色的锦被胡乱地堆在床上,早晨起来后情绪不佳,诸事无心,连头也懒得去梳,任凭那镜奁之上盖满灰尘,渐升的晓日高过帘钩。

这五句词,十分形象、具体地展现了词人与丈夫临别时怅然凄然、百无聊赖的心情。

“香冷金猊”,首先创造出一种凄清幽寂的环境气氛。

“被翻红浪”,化用柳永《凤栖梧》词“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句意,暗示夫妻间一夜雨密云稠,两情缱绻。

欧阳修《·咏枕儿》词:“昨夜佳人初命偶,论情旋旋移相就。

几叠鸳衾红浪皱,暗觉金钗,磔磔声相扣。

”亦借“鸳衾红浪皱”暗写男女情事。

解说此词者一向止于字面,不愿揭出本句的隐义,大约是认为如此近于流俗的意思与易安的身份和词风未符。

其实,它与《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绣面芙蓉一笑开)等词一样,都表现了易安词在抒情上大胆率真的一面。

“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反反复复地写无心梳妆一件事,虽未语涉离别,却足见离愁别恨充溢心间。

丈夫今朝即将离家远行,闺中人从此更有何心情梳洗打扮!温庭筠《菩萨蛮》词:“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凤凰台上忆吹箫【宋】李清照

凤凰台上忆吹箫【宋】李清照

凤凰台上忆吹箫【宋】李
清照
凤凰台上忆吹箫
【宋】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简析】
一般写离情,总是着重写别时如何难舍难分,此词则截取别前别后的两个横断面。

别前词人神情慵怠,懒于梳妆,表达了害怕离别的心态。

中间进行大幅度跳跃,过渡到别后。

此时丈夫赵明诚远去,词人被重重烟雾所封锁,天天倚楼凝望楼前流水,觉得流水也对她的离别表示同情和怜悯。

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翻译赏析 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翻译

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翻译赏析 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翻译

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翻译赏析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翻译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一个出身书香门第,一个出身官宦世家,可以说是天作之合,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婚姻不仅有柴米有酱醋茶,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着共同的收藏古董和赌茶泼墨的爱好和品味。

在宣和三年,也就是公元1121年,由于工作的关系,丈夫赵明诚不得不去山东莱州任职,而李清照此时还孤身一人在青州。

夫妻二人聚少离多,敏感而多情的李清照自然会有一种孤独相思之感,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李清照拿起笔墨,写下了一首《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于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在古代闺房中,经常置有铜香炉,用来熏香。

此时的铜香炉内,熏香已经点完了,虽然不是寒冬时节,但是室内的感觉却是冷透了。

红色的被子胡乱堆放,宛如波浪一般无形,虽然找找起来,但是李清照根本无心去收拾整理房间,甚至连梳妆打扮都懒得干,任凭梳妆盒落满灰尘,任凭朝霞照进室内的帘钩。

古人有云:女为悦己者容,李清照无心凝妆,只因为丈夫不在身边,正如温庭筠在《菩萨蛮》中写道“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清照不愿想起与丈夫赵明诚离别时的痛苦,分别之时,她又很多话要像丈夫倾诉,但是又不知从何说起。

此时的李清照衣带渐宽,人面憔悴,并非是因为喝了酒,更不是为了悲秋。

如果说词中的上阙充满了对丈夫的思念,下阙则透露出一丝丝抱怨之情。

既然赵明诚必须要远赴异地就职,只能放手,即使唱一万遍《阳关曲》也是徒劳的。

想到心爱之人就要远去,只剩下李清照独守空房,真是不胜嘘唏。

词中的武陵人远出自一个典故,相传剡人刘晨、阮肇到天姥山采药。

天色已晚,他们沿着溪流往回走,忽然看见两个仙女。

仙女便像老朋友一样,将其邀请到家中,并结为夫妻。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解析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解析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解析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这首词是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分别后所作,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感受,表达了她离别的愁苦和相思之情。

其全文如下: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上阕描写了词人起床后的慵懒和无心梳妆的状态,表现出她因离别而心情低落。

下阙则表达了词人对丈夫的思念和离别之苦,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整首词情感真挚,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内心的感受,体现了李清照婉约词的风格。

同时,词中也运用了一些典故和比喻,如“阳关”、“武陵人远”等,使词作更加富有意境和内涵。

这首词中运用了两个典故:
阳关: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古代是通往西域的要道。

诗词中常用来代指别离。

武陵人远:引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武陵郡有个渔人曾误入桃花源。

这里指代爱人去了遥远的地方。

通过运用这些典故,表达了与爱人分别的痛苦和不舍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未来的忧虑和哀愁。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赏析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赏析
这首词虽用了两个典故,但总体上未脱清照“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的格调。层层深入地渲染了离愁别念,以“慵”点染,“瘦”形容,“念”深化,“痴”烘托,逐步写出不断加深的离愁别苦,感人至深。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
⑴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
“生怕离怀别苦”,开始切题,可是紧接着,作者又一笔宕开,“多少事,欲说还休”,万种愁情,一腔哀怨,本待在丈夫面前尽情倾吐,可是话到嘴边,又吞咽下去。词情又多了一层波折,愁苦又加重了一层。因为许多令人不快的事儿,告诉丈夫只有给他带来烦恼。因此她宁可把痛苦埋藏心底,自己折磨自己,也不愿在丈夫面前表露,真可谓用心良苦,痴情一片,难怪她会“慵怠无力”而复“容颜消瘦”了。
⑵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⑶宝奁(lian连):华贵的梳妆镜匣。
⑷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
⑸武陵人远: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离开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径了。
译文
狮子造型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新近渐渐消瘦起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算了罢,算了罢,这次他必须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原文与赏析

《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原文与赏析

《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原文与赏析李清照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闺怨词通常多为叙别时之苦、别后之愁,李清照这首词却别开途径,选取欲别未别之时、将别未别之际,时在别前,想到别后,使人可想到别时的难堪与痛苦。

词的上阕分两层来写,一写将别时的气氛和心绪,一写将别时心理和神态。

词从晨起开笔,以物态敷墨。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词人未直说心情,可是从陈设的状态上尽传人物感情。

金属的狮形香炉中的香“冷”了,一个“冷”字,说明炉中的香早已燃尽,是无心无绪继续添香的缘故。

无心添香,反映了词人思想专注于将与丈夫分别上,再无情致调弄增加生活乐趣的香了。

室内再无香烟袅袅,更觉空寂冷落。

词人的床帐是很精美的,“朱樱斗帐掩流苏”(《浣溪沙》),如今被褥不整,“被翻红浪”,散乱的被子如红色水浪。

柳永《凤栖梧》中写“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那是轻浮的行径,李清照这里则不涉风情,无关谐谑,纯然是女主人无心整饰房间的写照。

词人连头也懒得去梳了,任随梳妆台上积满了灰尘。

以上所写种种情状,如果还只是她初醒才起时,那也情有可原。

缀之以“日上帘钩”,则为反常了。

阳光已照到帘钩上了,还未点香、未叠被、未梳头,可见已打乱了生活的正常程序。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念奴娇·萧条庭院》)那是在亲人远离,独处深闺时的心情,现在人还没有离去,就已如孤身独守时一般,这是因了已深知丈夫势在必行,又料定离后自己必愁的情况下,才会如此的。

因而词接着由实写转人虚写,由结果追溯原因:“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分别之后,有多少关于对丈夫的嘱咐,有多少关于自己的思念的话要说,可是欲说还休。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鉴赏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鉴赏

李清照唯美宋词,凤凰台上忆吹箫,美到心碎古诗词《凤凰台上忆吹箫》宋·李清照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

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译文】铸有狻猊提钮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

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

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

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

新近渐渐消瘦起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

算了罢,算了罢,这次他必须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

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

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赏析】这首词一般视为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不久,赵明诚负笈远游,夫妻分别时所作;李清照还写了《一翦梅》,抒写“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两处闲愁”。

我们认为却不妨把这首词视为李清照于亡国南逃中丈夫病逝后所作。

这首词通篇只写一个愁字,却千重百迭,回肠荡气,显示了婉约派特色。

上阕先写愁状。

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以至“被翻”似“浪”,半夜之后熏被香炉当然冷了,而失眠人的被窝更是冷的。

起来之后,却又懒得梳妆打扮;也不知多少天没打开梳妆匣了,梳妆匣上都积满了灰尘;那由它去吧,女为悦己者容,知心丈夫不在了,梳妆有什么意义呢?对着梳妆匣就这么如痴如呆的愣愣坐着,不知不觉间太阳升到帘钩那么高了。

再写愁绪:少言寡语,不敢提起往事。

往日夫妻共治金石,赋诗和词,多么甜蜜,一提起来只怕增加离别的痛苦。

这不是往日的生离,只产生一点闲愁,这次是死别,所以愁得人也瘦了。

上阕直陈,下阕用典,反复写失夫之痛。

先写无法留。

往日夫妻、姐妹生别,也是难留,这回丈夫仙逝,《阳关》纵使唱到“千万遍”也难留住了。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1,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2。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3。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4,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5,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①隋堤:即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城外的汴河堤,为隋炀帝时所筑。

飘绵:飞柳花。

行色:指行色匆匆的旅行者。

②故国:这里作“故乡”解。

京华倦客:作者自称,当时他久居汴京,厌倦了作客生涯。

③“应折”句:指折柳赠别。

汉代长安城东有灞桥,京城的人送客到此,折柳枝赠别,后遂沿为风俗。

④榆火:古代于清明节取榆柳作薪煮食,名曰“换薪火”,以取一年之利。

宋代皇帝于清明取榆柳之火赐近臣,事详《春明退朝录》卷中。

这里“榆火”用作点缀寒食禁烟节令的辞藻,并非实写取火之事。

⑤半篙:指撑船的竿一半没入水中。

迢递:远的样子。

⑥别浦:行人离别的水岸。

津堠(hou候):水边的土堡,为行人守望之所。

1.金猊:狮形的铜熏炉,猊,狻猊,狮子。

宋·徐伸《转调二郎神》词:“薰彻金猊烬冷。

”2.日上帘钩:杜甫《落日》诗:“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

”李清照反用之,用于日上。

3.病酒:因酒而病。

语出《史记·魏公子列传》:“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李商隐《寄罗劭兴》诗:“人间微病酒。

”南唐冯延巳《鹊踏枝》词:“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悲秋:为秋而悲。

《楚辞》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

”杜甫《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4.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诗原为送别诗,故后人以《阳关》为送别之曲。

5.武陵:典出陶潜《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但在本词中,“桃花源”的故事又与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中“刘晨阮肇”的故事混合掺杂在一起了。

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

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

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
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原文及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
⑴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

⑵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⑶宝奁(lian连):华贵的梳妆镜匣。

⑷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

⑸武陵人远:引用陶渊明《桃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离开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径了。

狮子造型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

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

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

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
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

新近渐渐消瘦起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的影响。

算了罢,算了罢,这次他必须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

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

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赏析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赏析

照无 嗣 , 家恪守封建 , 之宋代纳妾 之风: 行 如 妆 盒沾满灰 尘吧 。 赵 加 k 此变 幻 , 他 们夫 妻 感情 出现 裂痕 。据 考 证 , 令 这首 “ 生怕 离怀别苦 , 多少事 、 说还 休 。 “ 欲 ” 生怕 ”尤 , 《 凤凰 台上忆 吹箫》 为清照南 渡之前 的词作 。词写清 言最怕 。 多情 自古伤离 别。” “ 自古 以来 , 别是痛苦 离 照偕 丈 夫 “ 居 乡里 十年 ” 束 , 屏 结 明诚 重 返 仕 途 之 的 。 爷娘妻子 走相送 , “ 哭声直上 干云霄 。 ( ” 杜甫 《 兵 际。清照本为之 兴幸 , 但受 明诚 纳妾 阴霾 冉 影 响 , 勺 清 车行 》 描 写生离 死别 的悲惨 场 面。 “ 回路 转不 见 ) 山 照心情 沉重 , 欲言 又止 。阒为清 照预感 这 次分 手 君 , 上 空 留马 行处 ” 岑 参《 口 丁 路 。( 白霄 歌送 武判 官 归
李清照 四处漂泊 , 晚年孤 寂凄楚 。
体现 她长 期遭 冷落 的寂寞 、 苦 、 痛 惆怅 和无奈 。“ 宝
然 而 , 清 照在南 渡前并 不是 没有 烦恼 的 :宋 奁 ”精美珍 贵 的梳妆 盒 。起 首五句 的大意是词 人闺 李 , 徽宗崇 宁 元年 ( 12年 ) 由于元 褊 党禁 , 清 照之 房 中熏 炉 的香 料燃 尽 了 , 没有 续添 , 床 上红 色 I0 , 李 但 睡
能就是婚变 的开始 。面对离别 , 清照无法 挽 留, 离恨 京》 与 好友 分别 了 , ) 何时 才能再 见一 面呢 ?诗 中抒
别苦难 以尽 述 , 之言跃 然纸 上。 肺腑
发 了依依 不舍 的惜 别之情 。“ 为在歧路 , 女共沾 无 儿
“ 香冷 金猊 , 翻红浪 , 来慵 自梳 头 任宝 奁 巾” 王勃《 被 起 。( 送杜少府 之任蜀 州》 清照怕什 么呢?原 ) 尘满, 日上 帘钩 :” 上片起 首 五句犹 如人 物速写 , 勾 来 是离 别之 苦 。离 别之 际 , 为不 增加 明诚 的离别 苦 画 了词人百 无聊赖 、 懒萎 靡 的形 象 。“ 冷 ” 香 恼 , 慵 香 言 本有 千言 万语要 对丈 夫说 的 , 些话 刚 到嘴边 , 那 3

【宋词精选】宋词精选《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李清照赏析

【宋词精选】宋词精选《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李清照赏析

【宋词精选】宋词精选《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李清照赏析【宋词精选】宋词精选《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李清照赏析还记得在凤凰台吹长笛吗?香寒金龙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原文:金龙梳理头发,把头染红。

任宝莲满是灰尘,窗帘钩在白天。

恐怕很难离开。

我想说再见。

新来的人很瘦,不是因为生病和喝酒,也不是因为秋天悲伤。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版本一)香寒金龙化作红浪,不梳头就站了起来。

任宝莲闲着,窗帘钩在白天。

因为害怕无聊的悲伤和黑暗的仇恨,有很多话要说。

今年瘦,不病酒干,不愁秋。

明朝,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

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

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

(版本二)翻译铸有狻猊提钮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

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

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

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

新近渐渐消瘦起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

算了罢,算了罢,这次他必须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

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

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笔记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

红波:红色像波浪一样在床上传播。

宝奁(lian连):华贵的梳妆镜匣。

记者:传递这个。

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怀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据此诗谱成《阳关三叠》,为送别之曲。

此处泛指离歌。

武陵人在远方:引用陶渊明的《桃花源》,武陵渔民误入桃花源,离开时找不到路。

陶渊明的《桃花园渔夫的故事》云雾岭(今湖南常德)渔夫进入桃花园迷路。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这是一首从女性内心和细腻感触出发的别情词,把不愿亲人离去之情表述得婉转细密。

完全有别于柳永、秦观的话别词。

上阕就离别前的百无聊赖入笔,曲尽离怀别苦;下阕设想别后相思。

“烟锁重楼”、“楼前绿水”,一片凄迷伤感。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欢迎阅读!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①宝奁:美丽华贵的梳妆匣。

②阳关:曲名。

③武陵春晚:用陶渊明《桃花源记》,武陵人到桃花源事,这里指赵明诚。

④重楼:也作秦楼、凤台。

相传秦穆公女弄玉与夫萧史曾住在此。

这里指作者当时所居之地。

①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

②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③宝奁(lian连):华贵的梳妆镜匣。

④者:通这。

⑤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怀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据此诗谱成《阳关三叠》,为送别之曲。

此处泛指离歌。

⑥武陵人远: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离开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径了。

陶渊明《桃花源记》云武陵(今湖南常德)渔人入桃花源,后路径迷失,无人寻见。

此处借指爱人去的远方。

韩琦《点绛唇》词:“武陵凝睇,人远波空翠。

”⑦烟锁秦楼:总谓独居妆楼。

秦楼,即凤台,相传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乘风飞升之前的住所。

冯延巳《南乡子》词“烟锁秦楼无限事。

”⑧眸(móu):指瞳神。

《说文》:“目童(瞳)子也。

”详见瞳神条。

指眼珠。

《景岳全书》卷二十七引龙木禅师语曰:“……人有双眸,如天之有两曜,乃一身之至宝,聚五脏之精华。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赏析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赏析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赏析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①李清照(1084-1155)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号易安居士,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

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李革非知识渊博,擅长古文,其文章深受苏轼赏析,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亦善文章。

李清照天资聪慧,少识音律。

丈夫赵明诚乃当朝宰相赵挺之子,历任州郡行政长官。

两人结婚后,志同道合,情笃爱深,常诗词唱和,共同研究、收集金石书画,校勘古籍。

他们为共同的事业竭尽财力,呕心沥血。

不料,靖康元年(1129),金兵南侵,汴京失守,他们被迫背井离乡,举家南渡。

后明诚染疾,不久,溘然长逝。

李清照痛失爱夫,悲痛欲绝,再加上原收藏的金石器物在逃难中丢失殆尽。

从此,李清照四处漂泊,晚年孤寂凄楚。

然而,李清照在南渡前并不是没有烦恼的。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由于元祐党禁,李清照之父被贬出朝,降职为东京提刑,后被罢官。

公爹却官升至尚书左丞相,后被排挤罢官。

此时,明诚他乡为官、冶游,并拟纳妾。

当然,纳妾非明诚本意,而因清照无嗣,赵家恪守封建,加之宋代纳妾之风大行。

如此变幻,令他们夫妻感情出现裂痕。

据考证,这首《凤凰台上忆吹箫》为清照南渡之前的词作。

词写清照偕丈夫“屏居乡里十年”结束,明诚重返仕途之际。

清照本为之兴幸,但受明诚纳妾阴霾的影响,清照心情沉重,欲言又止。

因为清照预感这次分手可能就是婚变的开始。

面对离别,清照无法挽留,离恨别苦难以尽述,肺腑之言跃然纸上。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上片起首五句犹如人物速写,勾画了词人百无聊赖、慵懒萎靡的形象。

“香冷”言香料已燃尽,“金猊”即铜制的狮型香炉,将香炉放在房间,有取暖之用。

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原文翻译及赏析

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原文翻译及赏析

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原文翻译及赏析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原文翻译及赏析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原文翻译及赏析1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微云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

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

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

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遥。

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

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

鉴赏《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微云》这首词是为别韩西而作,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抑郁的情绪,再现与女友分别使她堕入深渊的情景。

巧用叠字抒情写意,堪与词作大家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句媲美,并将她后半生的酸楚尽相倾诉。

这首词,情境哀凄,词义悲苦。

“偷素粉、写写描描。

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

”用双字二十余叠,丝毫不露牵强痕迹。

末尾三句,“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更是余怨无穷,紧紧扣人心弦,令人动容。

此词通篇语言质朴,且巧用叠字,造成回环咏叹的艺术效果,缠绵悱恻,旋律优美,可谓情苦词哀,已达极致,加上连用叠字二十余韵,真可与李易安的《声声慢》相媲美,确是双卿自述境况的凄绝的哀歌。

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原文翻译及赏析2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贺双卿〔清代〕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

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

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

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遥。

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

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

译文暮霭沉沉,夕阳低低,天空的浮云消消长长,落日微光忽明忽暗。

你行将远去,我心中愁绪实在难消。

真教人肝肠寸断啊,连精神也恍惚起来。

望着远近的山山水水,送了你一程又一程,你终于走出视野,只剩下隐隐青山,迢迢绿水。

从今往后,我内心将满是辛酸苦痛,再也忘不了令人心碎的今宵。

长天青碧高远,你的行踪谁人知晓?问天天不应,可怜我柔柔弱弱无依无靠。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原文翻译习题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原文翻译习题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原文|翻译|习题《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通过刻画主人公独倚楼头,含情凝眸的神情,极有分量地抒写了伉俪情深和相思之苦。

全词写得缠绵悱恻,委婉含蓄,余味无穷。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古词相关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原文宋代:李清照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译文及注释译文铸有狻猊提钮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

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

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

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

新近渐渐消瘦起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

算了罢,算了罢,这次他必须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

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

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注释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

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宝奁(lian连):华贵的梳妆镜匣。

者:通这。

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怀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据此诗谱成《阳关三叠》,为送别之曲。

此处泛指离歌。

习题(1)请联系词的上片,简要分析词中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4分)(2)词的下片是如何抒发愁情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4分)参考答案(1)①慵怠无力。

香消烟冷,无心再焚;床上锦被乱陈,无心折叠;髻鬟蓬橙,无心梳理,宝镜尘满,无心拂拭;而日上三竿,犹然未觉光阴催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

行宝奁闲掩①,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

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②,也即难留。

念武陵春晚③,烟锁重楼④。

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

[注释]
①宝奁:美丽华贵的梳妆匣。

②阳关:曲名。

③武陵春晚:用陶渊明《桃花源记》,武陵人到桃花源事,这里指赵明诚。

④重楼:也作秦楼、凤台。

相传秦穆公女弄玉与夫萧史曾住在此。

这里指作者当时所居之地。

①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

②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③宝奁(lian连):华贵的梳妆镜匣。

④者:通这。

⑤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怀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据此诗谱成《阳关三叠》,为送别之曲。

此处泛指离歌。

⑥武陵人远: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离开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径了。

陶渊明《桃花源记》云武陵(今湖南常德)渔人入桃花源,后路径迷失,无人寻见。

此处借指爱人去的远方。

韩琦《点绛唇》词:“武陵凝睇,人远波空翠。


⑦烟锁秦楼:总谓独居妆楼。

秦楼,即凤台,相传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乘风飞升之前的住所。

冯延巳《南乡子》词“烟锁秦楼无限事。


⑧眸(móu):指瞳神。

《说文》:“目童(瞳)子也。

”详见瞳神条。

指眼珠。

《景岳全书》卷二十七引龙木禅师语曰:“……人有双眸,如天之有两曜,乃一身之至宝,聚五脏之精华。

”参见目珠条。

【译文】
狮子造型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

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

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

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

新近渐渐消瘦起来,不是因
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

算了罢,算了罢,这次他必须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

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

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译文二】
金猊香炉里烟息香冷,床上的锦被翻卷红浪,起床后懒洋洋不想梳头。

任华贵的镜匣落满灰尘,日上三竿高照帘钩。

生怕离别时伤心苦痛,多少心事想诉说又没有开口。

近来身体日渐消瘦,并不是因为喝酒太多,也不是因为悲秋。

算了吧算了,这一回离别,即使唱了千万遍《阳关》曲,也难将他挽留。

想他如武陵人那样远去,我只能幽居妆楼。

只有这楼前的流水,会可怜我整天凭栏痴望。

凭栏远眺的地方,从今以后又添一段新愁。

【评点】
本篇为抒写别情之词,写于词人夫君赵明诚赴莱州任职之际,表达了对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

上片写临别时的哀愁。

“香冷”二句渲染出冷漠凄清的气氛。

香消烟冷,反映了词人的孤苦伶仃;锦被乱堆,则是因为她无心整理。

“起来慵自梳头”写词人的情绪和神态。

前三句描写的是一幅慵懒无绪的画面,揭示了词人低沉掩抑的内心愁苦。

“任宝奁”二句则又微微露出一种娇纵来:任华贵的镜匣落满灰尘,日上三竿高照帘钩。

此时,她心中的离愁还没有点出来,只是一副慵怠或者娇慵的样子。

而下句“生怕离
怀别苦”点出“慵”的原因,开始切题。

但下句词人又一笔宕开:“多少事、欲说还休”,她宁愿把痛苦埋在心底,也不愿给夫君增添烦恼,真是用心良苦。

正是因为如此,她才“慵”而“瘦”吧。

末三句先从广义上写出致瘦的原因:有的人因喝酒太多,有的人因悲秋。

而自己则是因伤离惜别这种不为人理解的原因。

下片抒写别后独守苦盼的幽怨。

从悲情到“休休”,词意大幅度跳跃,中间省略了惜别过程,语言凝练。

“这回去也”道出词人的无可奈何,离别已无法改变,即使唱了千万遍《阳关》曲,也难将他挽留。

“念武陵”二句概括出双方别后相思之情。

“武陵人”渐远,而我只能幽居妆楼,也许只有楼前流水记住我终日凝眸的样子吧。

而“凝眸处”,却是“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到此全词结句,词人并未点出“新愁”为何,留有不尽意味。

[赏析]
这是一首从女性内心和细腻感触出发的别情词,把不愿亲人离去之情表述得婉转细密。

完全有别于柳永、秦观的话别词。

上阕就离别前的百无聊赖入笔,曲尽离怀别苦;下阕设想别后相思。

“烟锁重楼”、“楼前绿水”,一片凄迷伤感。

这首词大概作于词人婚后不久,赵明诚离家远游之际,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思念。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为对偶给人以冷漠凄清的感觉。

金猊,指狻猊(狮子)形铜香炉。

“被翻红浪”,语本柳永《凤栖梧》:“鸳鸯绣被翻红浪。

”说的是锦被胡乱地摊在床上,在晨曦的映照下,波纹起伏,恍似卷起层层红色的波浪。

金炉香冷,反映了词人在特定心情下的感受;锦被乱陈,是她无心折叠所致。

“起来慵自梳头”,则全写人物的情绪和神态。

这三句工炼沉稳,在舒徐的音节中寄寓着作者低沉掩抑的情绪。

到了“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则又微微振起,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词人情绪流程中的波澜。

然而她内心深处的离愁还未显露,给人的印象只是慵怠或娇慵。

慵者,懒也。

炉中香消烟冷,无心再焚,一慵也;床上锦被乱陈,无心折叠,二慵也;髻鬟蓬松,无心梳理,三慵也;宝镜尘满,无心拂拭,四慵也;而日上三竿,犹然未觉光阴催人,五慵也。

慵而一“任”,则其慵态已达极点。

词人为何大写“慵”字,目的仍在写愁。

这个“慵”字是“词眼”,使读者从人物的慵态中感到她内心深处有个愁在。

“生怕离怀别苦”,开始切题,可是紧接着,作者又一笔宕开,“多少事,欲说还休”,万种愁情,一腔哀怨,本待在丈夫面前尽情倾吐,可是话到嘴边,又吞咽下去。

词情又多了一层波折,愁苦又加重了一层。

因为许多令人不快的事儿,告诉丈夫只有给他带来烦恼。

因此她宁可把痛苦埋藏心底,自己折磨自己,也不愿在丈夫面前表露,真可谓用心良苦,痴情一片,难怪她会“慵怠无力”而复“容颜消瘦”了。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她先从人生的广义概括致瘦的原因:有人是因“日日花前常病酒”,有人是因“万里悲秋常作客”,而自己却是因为伤离惜别这种不足与旁人道的缘由。

从“悲秋”到“休休”,是大幅度的跳跃。

词人一下子从别前跳到别后,略去话别的缠绵和饯行的伤感,笔法极为精炼。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多么深情的语言!《阳关》,即《阳关曲》。

离歌唱了千千遍,终是难留,惜别之情,跃然纸上。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把双方别后相思的感情作了极其精确的概括。

武陵人,用刘晨、阮肇典故,借指心爱之人。

秦楼,一称凤楼、凤台。

相传春秋时有个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一夕吹箫引凤,夫妇乘凤而去。

李清照化此典,既写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也写赵明诚对其妆楼的凝望,丰富而又深刻。

同时后一个典故,还暗合调名,照应题意。

下片后半段用顶真格,使各句之间衔接紧凑,而语言节奏也相应地加快,感情的激烈程度也随之增强,使词中所写的“离怀别苦”达到了高潮。

“惟有楼前流水”句中的“楼前”,是衔接上句的“秦楼”,“凝眸处”是紧接上句的“凝眸”。

把它们连起来吟诵,便有一种自然的旋律推动吟诵的速度,而哀音促节便在不知不觉中搏动人们的心弦。

古代写倚楼怀人的不乏佳作,却没有如李清照写得这样痴情的。

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远了,人影消失在迷蒙的雾霭之中,她一个人被留在“秦
楼”,呆呆地倚楼凝望。

她那盼望的心情,无可与语;她那凝望的眼神,无人理解。

唯有楼前流水,映出她终日倚楼的身影,印下她钟情凝望的眼神。

流水无知无情,怎会记住她终日凝眸的情态,这真是痴人痴语啊。

词笔至此,主题似已完成了,而结尾三句又使情思荡漾无边,留有不尽意味。

凝眸处,怎么会又添一段新愁呢?自从得知赵明诚出游的消息,她就产生了“新愁”,此为一段;明诚走后,洞房空设,佳人独坐,此又是“新愁”一段。

从今而后,山高路远,枉自凝眸,其愁将与日俱增,愈发无从排遣了。

这首词虽用了两个典故,但总体上未脱清照“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的格调。

层层深入地渲染了离愁别念,以“慵”点染,“瘦”形容,“念”深化,“痴”烘托,逐步写出不断加深的离愁别苦,感人至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