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夏至养生:黄帝内经夏至养生经
黄帝内经时令养生经
黄帝内经时令养生经《黄帝内经》中有关时令养生方面的知识进行了全方位的提炼。
首先,养生要顺应四季而养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在春夏时节保养阳气,秋冬两季养收、养藏,所以能同自然界其他的万物一样,维持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黄帝内经时令养生经,希望对你有用!时令养生经:深秋【深秋养生,从润肺开始】此时空气干燥,人容易烦躁不安,相信已经开始有人和我一样开始出现肺部不舒服的现象了,这个时候,滋润我们的肺是当务之急。
为了降燥,这个时候我们的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
如乌骨鸡、猪肺、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等,一定要注意少食辛辣食物。
肉类最好也要减少食用,但是可以吃一些温性的鱼,如养血滋阴的墨鱼、健脾开胃的黄花鱼,补虚、健胃、益肺的银鱼以及具有健脾胃作用的鲫鱼等。
但要少吃带鱼、鲢鱼、鳝鱼等温性鱼类。
【不同人群的养生重点】女性补血是常年不变的话题。
血液,是女性美容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女性血气充足,才会给人健康,红润的感觉。
同时中医也认为,只有血液充足,眼睛才能视物清晰,肤色才能饱满红润。
可适当多吃黑豆、发菜、胡萝卜、龙眼肉等。
男性注意滋养肝肾也极其的重要。
很多男性并不像女性一样心细,注意养生。
并不重视保养肝脏,而等到发现异常时又开始大把大把的吃药。
其实平时不经意的饮食习惯就可以帮助我们滋润肝脏。
比如在日常生活饮食中适当食用虾仁、淡菜、牡蛎、泥鳅等。
老年人应注意适当增强免疫力。
老年人的抵抗能力相较青年差很多,可适量食用大蒜、山药、香菇等食物来增强自己的免疫力。
儿童在这个季节应该注意饮食,避免发生腹泻等现象。
每年8月至12月是儿童腹泻高发时期,多数都是由不当饮食引起的。
【经典亲民养生圣品】杏仁养肺:杏仁分甜杏仁和苦杏仁两种,甜杏仁滋润补肺功效更强。
《本草纲目》中列举了杏仁的三大功效:润肺,清积食,散滞。
杏仁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具有润肺、止咳、滑肠等功效,对干咳无痰、肺虚久咳等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本节主要叙述了四时生长收藏的气候物候变化规律及特点,指出四季之中,一定的气候因素与某种疾病的发生有具体的内在联系,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各有特点,对于人体的影响也是各有不同。
【原文】春三月,此谓发陈(1),天地俱生,万物以荣(2),夜卧早起,广步于庭(3),被发缓形(4),以使志生(5),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6),此春气之应,养生(7)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8),奉长者少(9)。
夏三月,此谓蕃秀(10),天地气交,万物华实(11),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12),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疟(13),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14),天气以急,地气以明(15),早卧早起,与鸡俱兴(16),使志安宁,以缓秋刑(17),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18),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19),水冰地坼(20),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21),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22),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23),奉生者少。
【注释】(1)发陈:发,指草木发芽。
陈,敷陈。
发陈,指草木枝叶舒展。
(2)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指自然界焕发生机,万物因此欣欣向荣。
(3)广步于庭:广步,缓步而行。
(4)被发缓形:被,同“披”,披散,散开。
披散头发,解开衣服,使形体舒缓无拘束。
(5)以使志生:使意志如春天生发之气宣发舒畅。
二十四节气养生经
二十四节气养生经二十四节气之夏至养生经在二十四节气中阳气最旺的时节是夏至。
在夏至进行养生保健,一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阴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另一方面这个时节虽然尽管此时天气炎热,但阴气已经开始生长,阴阳交替,人体容易患各种疾病。
所以,在此时节合理的养生保健非常重要。
第一,晚睡早起,中午打个盹。
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这一天白昼最畏、夜晚最短,养生保健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与此同时,这段时间尽管天气炎热,阴气也开始滋长。
在此时节,宣晚睡早起,并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对恢复体力、消除疲劳也有一定好处。
年老体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的睡眠时间。
另外,夏日炎热,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整夜吹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
第二,补充水分。
夏至时节,人们往往会有困倦乏力、头痛头晕的症状,严重者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这是因为夏日炎炎,人体需水量大,再加上出扦过多,极易引起体内水分的大量流失。
此时若不及髓补充水分,便容易供血不足、头痛头晕。
因此,夏季应多饮凉开水,也可喝些淡盐水或绿豆汤,但绿豆汤不要多喝,更不能当水喝。
另外,不能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身体不适。
在此时节,也应避免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外出时,应采取防晒措施,如打伞、戴遮阳帽、除防晒霜等。
第三,饮食重在“养心”。
夏至后的饮食原则重在“养心”,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可达到强心的作用。
除了清淡饮食之外,还可多吃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
因为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利尿活血、解除劳乏、消炎退热、清心明目、促进食欲等作用。
不过,苦味食物均属寒凉食物,体质较虚弱者不宜食用,否则会加重病情。
第四,注意过凉或过热食物的摄入。
夏季多食杂粮,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
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等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G厚味肥腻之晶,宣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黄帝内经》夏天养生
夏三月,此谓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
冬至重病。
夏三月,此谓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夏季的三个月即三月到六月,这称得上繁荣秀美,天地之气交合(即阴气向上,凝而为雨,阳气向下,地面升温适合动植物生长),万物都开花结果。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晚睡早起,不要抱怨白天太长,气温太高,是心神意志不去恼怒,使自己精神与自然一样勃勃生机,也要出去走走,不要只待在凉爽的地方,就像外面有自己喜爱的事物,想去看看。
这是顺应夏天的节奏,养生的办法。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
冬至重病。
如果不顺应这个趋势,就会伤及心脏,秋天就会发作痎疟(这个病说法不确定,应该是夏天阳气不足,导致阴气重,体质变寒,吃凉拉肚子,天冷关节疼,冬天冻手冻脚之类的各种季节性疾病),促进生长的阳气就会不足。
冬天到了就会得重病。
1。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常练“春分二月中坐功”
Part.01 春生养肝防 春困
清明 贵在与自然同气相 求
01
多雨的清明
06
其他养生之道
02
清明时节人体 生理反应
05
清明时节日常 起居指南
03
清明时节养生 原则
04 清明时节饮 食进补方案
Part.01 春生养肝防春困
清明 贵在与自然同气相求
常练“清明三月节坐功”
小雪时节饮食 进补ຫໍສະໝຸດ 案0 2小雪时节人体 生理反应
0 5
小雪时节日常 起居指南
0 3
小雪时节养生 原则
0 6
常练“小雪十 月中坐功”
Part.04 冬 藏敛阳又护 阴
大雪 大雪藏热,防寒保暖
0 1
大雪时节人体 生理反应
0 4
日常起居指南
0 2
大雪时节养生 原则
0 5
其他养生之道
0 3
饮食进补方案
0 6
0 2
雨水时节人体 生理反应
0 5
雨水时节日常 起居指南
0 3
雨水时节养生 原则
0 6
常练“雨水正 月中坐功”
Part.01 春 生养肝防春 困
惊蛰 警惕肝脏疾病的侵袭
0 1
惊蛰回暖,新 生命的诞生
0 4
惊蛰时节饮食 进补方案
0 2
惊蛰时节人体 生理反应
0 5
惊蛰时节日常 起居指南
0 3
惊蛰时节养生 原则
大寒 大寒,防风 御寒
Part.04 冬藏敛阳又护阴
立冬 养藏补阳不可少
0 1
养精蓄锐,气 温还不太低
0 4
饮食进补方案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被誉为中医学的圣经。
其中关于节气养生法的记载,是我国古代智慧医学的瑰宝。
本文将介绍黄帝内经中关于二十四节气养生法的内容,并探讨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一、立春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2月3日或4日。
立春之后,春天正式开始,大地渐渐复苏。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立春这一天人体的阳气开始升发,是一个适宜运动的时机。
人们应该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晨练、散步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二、雨水雨水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2月18日或19日。
这个时候气温回升,降雨增多,空气湿度较高。
据黄帝内经的记载,雨水这一天人体的脂肪代谢开始加速,较适宜进行适量的减肥运动。
此外,由于气候潮湿,人们应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注意保持身体干燥,防止感冒和湿疹等疾病的发生。
三、春分春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3月4日或5日。
春分之后,昼夜时间相等,天气逐渐转暖。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春分这一天人体的阳气达到最旺盛的时刻,此时适宜进行身体锻炼,如打太极拳、跑步等。
同时,还可以多食用一些温补的食物,如韭菜、鳗鱼等,以补充体力和提高免疫力。
四、清明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
在清明时节,大地万物开始生长,春光明媚。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清明这一天人体的肝气达到高峰状态,应该注意调养肝脏。
可以通过艾灸、按摩或食用一些具有护肝作用的食物,如茅台酒、牛奶等,以维护肝脏的健康。
五、谷雨谷雨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4月19日或20日。
春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而谷雨之后阳气达到高峰状态。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谷雨这一天人体的消化功能最好,应该合理安排饮食,以充分利用食物的养分。
同时,还可以食用一些具有健脾胃作用的食物,如山药、香菇等,促进消化吸收。
六、立夏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5月4日或5日。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原文[论《黄帝内经》四时养生]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原文[论《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摘要】《黄帝内经》四时养生理论是“天人相应”整体观在中医养生学中的具体应用。
它认为,只有能动地适应四季变化规律,才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避免衰老和疾病的发生。
这一观点在现代人类的养生保健活动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内经;四时气候;养生保健“四时养生”是《黄帝内经》在“天人相应”整体观指导下[1],总结先秦诸子百家养生经验后提出的,它强调养生保健要顺应自然界的季节气候变化,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以使人体内外环境和谐统一。
“顺四时而适寒暑”是中医养生理论中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对于现代人类的养生保健实践仍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四时养生”是天人合一整体观在中医养生学中的具体体现“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命题。
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人与天、地、道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统一的。
自然界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根本,人要健康长寿就必须顺乎自然规律。
庄子进一步提出:“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万物循生”(《庄子・天运》),他认为养生保健不仅要“顺乎自然”,更重要的是掌握其规律,按自然规律去保健养生。
《黄帝内经》在这一观点的影响下,提出了“天人相应”学说,认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地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人类生存于自然界之中,其生命过程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一切生命活动均与大自然息息相关,无论四时气候、昼夜晨昏、日月运动、地理环境,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春夏秋冬四季是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的征象,又是阴阳升降、寒暑更迭的标志,对自然界万物的影响尤其重要,正如《易经・系辞》中说:“变通莫大乎四时。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医疗实践中,古人观察到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年四季的气候特点是春温春生,夏热夏长,秋凉秋收,冬寒冬藏。
《黄帝内经》中的24节气养生大全
《黄帝内经》中的24节气养生大全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助阳生发,激发生命原动力养肝重在疏泄:中医学五行还认为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故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瘀滞不畅而成疾。
养肝要戒怒,因此在立春时节,要力戒暴怒,即使生气也不要超过3分钟,要尽力做到心平气和、无忧无虑,从而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发、顺调。
雨水:谨防寒湿,养肝莫忘调脾胃防湿邪,不伤脾胃:春季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雨水的滋润,但人体在这雨水的长期“滋润”下,不仅浑身会感到黏腻、不舒服,往往还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这是由于脾胃受到湿气困扰所引起的。
《黄帝内经》中说“湿气通于脾”,所以,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
惊蛰:排毒祛邪,警惕肝病的侵扰平衡作息,调养饮食起居:惊蛰时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及自身体质差异进行精神、饮食、起居的调养。
《黄帝内经》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
春天早睡早起,慢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通达。
提高疾病预防意识:惊蛰时节是春暖花开的日子,又是疾病多发的时期。
因而,这一节气中必须做好一些疾病的预防工作。
由于春季与肝相呼应,养生不当则易伤肝,要重点保护肝脏。
春分:天门开户,顺势养阳正当时加强运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是说人体应该根据不同时期的阴阳状况,除了保障脏腑、气血、精气等器官生理运动外,也要保持脑力、体力和体育运动的和谐一致,达到“供销”关系的平衡。
春分时节,春光明媚、百花盛开,是到郊外踏青运动的好时候,可在这个时节与亲朋好友结伴出行,增强体质。
清明:踏青越野,与自然同气相求警惕过敏:花粉的传播程度跟湿度、温度和风速有很大关系,春暖花开时节,气温高、空气干燥、风速大,花粉的扩散量就大。
《黄帝内经》顺应四时养生法
《黄帝内经》顺应四时养生法《黄帝内经》认为人应当“与天地如一,得以之情,以知死生”。
人体生命是天地阴阳之气相感应的产物,是自然界物质有规律变化的结果。
因此,人类养生保健必须顺应天地阴阳,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一年之中,气候呈现春温、夏热、秋凉、冬藏的规律性变化,在这一气候的影响下,自然界万物都呈现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性变化。
所以,人类必须顺应四时的变化规律,“顺四时而适寒暑”,才能达到养生延寿的目的。
四时养生最基本的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季属阳,自然界万物正处于生、长阶段,故人体也必须调养人身之阳,以顺应自然界生长之势,如果逆之则有碍于少阳(春)之生、太阳(夏)之长;秋冬季节属于阴,自然界万物处于收、藏阶段,故人体也必须调养人身之阴,以顺应自然界万物收藏之势,如果逆之则有碍于少阴(秋)之收、太阴(冬)之藏。
从人体自身阴阳变化规律来看,春夏之时阳气升,人体阳气也随之盛于表而虚于里,故善养生者当应时而充养体内阳气,培扶其根本,使之充沛而有力卫于外;秋冬之时万物敛藏,人体阴气也随之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善养生者当应时而调养阴精,使阴精充盛而濡养五脏之内。
要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
即春天来临时,初春阴寒尚未尽,不可骤减衣服,以防感受风寒之气伤人身之阳,谓之“春捂”;秋天来临时,晚秋天气虽凉未寒,不宜过快增添衣服,使身体逐渐适应寒冷气候,增加抗寒能力,谓之“秋冻”。
【春季养生】春季共有三个月,从立春至立夏,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约在农历一月至三月间。
此时应入夜即睡,早些起身,到庭院中散步,使精神愉快,保养生发之气。
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夏天就会发生寒性的病变。
外邪致病春天是风气主令,虽然风邪一年四季皆有,但主要以春季为主。
风邪可单独作为致病因子,也常与其他邪气兼夹为病。
因此风病之病种较多,且病变复杂。
如遇热合,而为风热;与寒合为风寒;人们常说的风热外感、风寒外感即为显例。
黄帝内经夏季养生
的心脏,气色不佳、四肢冰冷的虚寒体质人更可
以多吃一些。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心气不顺则小
肠功能亦不调,吸收就会不好,心脏虚亏时要吃
红色或苦味食品。
起居养生
1、晚睡早起,把储备的能量消耗掉 ➢晚睡早起,拨对你的生物钟 最佳入睡时间是22:00—23:00; 最佳起床时间是5:30—6:30。
➢适当午睡促健康 最佳的休息时间为1小时
黄帝内经夏季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三月 ,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 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 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 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大致 意思是,针对炎热夏季,在起居上,应晚睡早起 ,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中午暑热最盛 之时,适当午睡,既可避炎热,又可消除疲劳、 补充体力;精神方面应主动调节情志,避免过怒 烦躁,避免情绪抑郁,保持神清气爽。
夏天吃姜有以下好处: ➢ 增进食欲 ➢ 解毒杀菌 ➢ 祛风散寒
温馨小贴士
夏天吃姜也有禁忌: (1)上火的人不适合长期食用生姜。 (2)千万别吃腐烂的生姜。 (3)不适用于风热感冒者,更不能用 它来治疗中暑。
饮食养生
3、夏季严防“水果病”
水果属性分三类: ➢寒凉类:柑橘、菱、荸荠 、香蕉等 ➢温热类:枣、栗、杏、龙眼、荔枝等 ➢甘平类 :梅、李、椰、枇杷、山楂、苹果等
夏季气象因素与人体健康
2.夏季气象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暑热湿邪的致病特点
暑邪致病:
1)阳热之象明显-----
发热 汗出 面红目赤
2)上犯头目,扰及心神
心烦 口干 小便短少
3)易于耗伤气津----4)多见暑湿夹杂-----
神疲乏力 头晕脑胀 身体沉重
皇帝内经之夏季养生
绿茶保湿面膜 绿茶粉1小勺、蛋黄1 个、面粉一大勺半调 膜,外敷湿面膜纸
第五篇 酷热夏季,掀起适合你的美容季风
二、清补靓汤,养颜纤体一举两得
营养食谱: 1、绿豆银耳汤 2、胡萝卜炖牛肉 3、莲藕排骨汤
第六篇 闷热多雨,养心调神常保好心情
一、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 守,病安从来
第一篇 夏季饮食
三、夏季家常菜
1、黄瓜泡菜 2、黄瓜圣女果 3、猪肝拌黄瓜 4、酱牛肉拌黄瓜 5、凉拌苦瓜 6、苦瓜炒蛋 7、烧冬瓜 8、猪蹄烧茄子 9、泡脚莲藕 10、西芹百合
夏治一阳生 补充蛋白质、维生素 水分要少量多次饮用 晨起可饮一杯淡盐水 夏季饮食:西瓜、苦瓜、桃、乌梅、 草莓、西红柿、绿豆、黄瓜等
第一篇 夏季生机旺盛,抓住健康命脉
四、小暑静心更要小心
天气炎热,易感心烦气躁,倦怠无力。 养生重点在于“心静” 心静自然凉 注意饮食卫生,忌食冷饮 绿豆汤既健康又排毒
营养推荐: 1、番茄汤 2、鸭肉 3、红茶
第二篇 夏季进补,关键在于“清”和“苦”
二、夏季适当吃姜,非常有益健康
生姜性温而辛,具有暖胃、祛痰、祛 风、散寒,解毒等功效 注意: 1、不要去姜皮 2、烂姜不烂味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第二篇 夏季进补,关键在于“清”和“苦”
三、夏季补钾,多吃海带和紫菜
夏季人体易缺钾 会导致全身无力、疲乏、心跳减 弱、头昏眼花,恶心、厌食、呕 吐、腹胀、厌食 中暑者均有血钾降低现行
第七篇 让夏季疾患销声匿迹
一、孩子中暑了,快给他掐三穴
1、人中 2、合谷 3、内关
第七篇 让夏季疾患销声匿迹
二、夏季要保护好脆弱的颈椎
1、让颈肩肌肉放松 2、走好每一步 3、睡姿良好 4、用枕适当 5、颈部保暖 6、避免损伤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文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文人们顺应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进行养生调节,就能未病先防、健康长寿,反之则会患病夭折。
那么四季怎么养生呢?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文,希望对你有用!四季养生原文及释文[原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
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和二十四节气养生
寒气最易袭 肺,清晨防 着凉
肺是全身新 陈代谢的总 管
一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
四 卯时养护大肠经
卯时大肠经 当令
排便是对大肠 经最好的照顾
卯时养生经
按摩大肠经 预防疾病
一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
五 辰时养护胃经
保持胃经通畅,拒当 “黄脸婆”
按摩胃经上的重要穴 位
御寒暖胃的饮食之道
辰时胃经当令
二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十四 处暑
降压找阳陵泉穴和风池穴
二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十五 白露
《黄帝内经》白 露养生经
白露节气的气候 变化
白露节气的人体 反应
白露节气的养生 原则
勿太咸,补维生 素,养阴润燥
多做运动,穿长 衣长裤
二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十五 白露
多吃滋阴润燥之物可治白露多发的糖尿病
0 2
立冬节气的气 候变化
0 5
进补有方,宜 养肾防感冒
0 3
立冬节气的人 体反应
0 6
护肝经,按摩 可强肾
二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二十 小雪
0 1
《黄帝内经》 小雪养生经
0 4
小雪节气的养 生原则
0 2
小雪节气的气 候变化
0 5
宜温热、增苦 的食物
0 3
小雪节气的人 体反应
0 6
保精防寒邪, 常练干浴功
C
D
B
A
一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
六 巳时养护脾经
0 1
巳时脾经当令
0 4
健脾也是在健 脑
0 2
脾为后天之本
0 5
敲打脾经的妙 法
黄 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芒种夏至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芒种夏至《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芒种夏至》芒种与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颇具特色的两个节气。
在这个时节,天地之气交合,阴阳转换,对人体的影响也颇为显著。
遵循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能让我们更好地适应节气变化,保持身心的健康与平衡。
芒种,意味着农作物的成熟和收获,也预示着农忙时节的到来。
此时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体容易感到困倦、乏力。
按照黄帝内经的理论,此时养生应注重调养脾胃,以适应逐渐增强的暑气。
饮食方面,应以清淡为主。
多食用一些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如薏米、绿豆、冬瓜等。
薏米健脾祛湿,绿豆清热解毒,冬瓜利水消肿,都是芒种时节的上佳选择。
同时,要避免食用过多的油腻、辛辣和甜食,以防加重脾胃的负担。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起居方面,要顺应昼长夜短的特点,适当晚睡早起,但晚睡也不宜超过 23 点。
中午可以小憩一会儿,以补充睡眠,缓解疲劳。
此时天气炎热,出汗较多,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但不宜过度贪凉饮冷,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运动方面,可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较为凉爽的时候进行适度的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运动强度要适中,避免大汗淋漓,以免耗气伤津。
运动后要及时擦干汗水,更换衣物,防止感冒。
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
这一天阳气达到极致,阴气开始萌生。
在养生方面,要注意保护阳气,同时也要顺应阴气的初长。
饮食上,宜多食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苣等,以清热泻火。
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酸味食物,如山楂、乌梅等,具有收敛止汗、生津止渴的作用。
夏至时节,心阳旺盛,容易心火上炎,可多吃些养心阴的食物,如百合、莲子等。
起居方面,依旧是晚睡早起,但睡眠时间应比芒种时适当延长。
此时室内外温差较大,要注意室内的通风和降温,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
睡眠时要注意腹部的保暖,防止着凉。
运动时,要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可以选择游泳、瑜伽等较为舒缓的运动方式。
【转载】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转载】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结合二十四节气不同的气候特点,进行深入和详尽的分析,提出了每年二十四节气中需要注意的养生要点和养生方法。
第一步气——风(大寒,立春,雨水,惊蛰);第二步气——热(春分,清明,谷雨,立夏);第三步气——火(小满,芒种,夏至,小暑);第四步气——湿(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第五步气——燥(秋分,寒露,霜降,立冬);第六步气——寒(小雪,大雪,冬至,小寒)。
-----------------------------------------------------------------------------------------------------一、立春助阳生发(2月3~5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宜:多梳头,清热解毒,补阳气忌:吹风,刺激性食物阳气郁积易上火,立春养阳助生发。
补阳气的葱,蒜,芽菜(豆芽,香椿,姜芽),韭菜(补肝阳)等生发性食物。
立春吃芽菜少放醋或不放醋,少放肉或不放肉。
果汁等酸味具有抑制收敛作用的少吃。
芽菜中可放一些姜丝中和其寒性,宜凉拌,煮汤为佳。
猪血是养血的,韭菜炒鸡蛋是补肝肾,益气血的美食。
韭菜炒猪肝,气血不足,健忘失眠的人宜多吃。
阴虚有热,患疮疡的人最好不要吃。
还可以多吃芥菜,鸡肝,鸭血,红枣等温性食物。
青色主肝,可以多吃菠菜,芹菜。
酸味入肝,会导致肝功能偏亢,损伤脾胃。
不吃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适量运动有好处。
头痛发热伤于风”按摩食疗得健康。
在六淫病邪中”风是致病的首要因素。
防风食物——天麻,可制作天麻(20克)炖鱼头。
梳头也将风邪拒之门外。
风池穴,风府穴。
春来痔不来,春去痔无踪。
痔疮是肠胃内热蓄积而成。
多吃时令菜。
菠菜泡红酒,田螺水汁,提肛运动三法可治痔疮。
立春水痘发病高,清热解毒是关键。
"百草回芽,百病发作"o可选用金银花甘蔗汁。
甘蔗,入肺经,胃经,有清热解毒,滋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能。
黄 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划分的,它不仅反映了季节、气候的变化,更是指导人们养生保健的重要依据。
而《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养生的经典之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养生智慧。
春之节气,生机勃发。
立春时节,阳气渐生,但阴寒未尽,此时养生重在养肝。
肝主疏泄,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恼怒抑郁。
饮食上,可适当食用辛温升散的食物,如韭菜、洋葱等,以助阳气生发。
雨水增多,湿气渐重,需注意健脾祛湿。
可多吃些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薏米等。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人体内的阳气也开始涌动。
此时应早睡早起,多到户外散步,呼吸新鲜空气。
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过多油腻、辛辣之物。
春分之日,阴阳平衡。
此时要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协调,调和阴阳。
在作息上,要做到规律有序,保证充足的睡眠。
饮食上,力求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清明时节,气候温暖,是踏青扫墓的好时光。
但此时花粉飞扬,过敏体质者要注意防护。
养生方面,应注意养肝润肺,可食用枸杞、百合等。
谷雨时节,降雨增多,空气中湿度加大。
此时要注意防湿邪入侵,居住环境要保持干燥通风。
饮食上,可食用一些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冬瓜等。
夏之节气,炎热渐盛。
立夏到来,标志着夏季的开始。
此时心火渐旺,要注意调养心神,保持平和的心态。
饮食上,宜增酸减苦,多吃些酸味食物,如山楂、乌梅等。
小满时节,气温升高,人体消耗增大,要注意补充营养。
同时,要预防暑热之邪,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芒种时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
此时要注意防暑降温,多喝水,多吃西瓜、绿豆等清热解暑的食物。
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要注意保护阳气。
作息上,宜晚睡早起,中午适当午休。
饮食宜清淡,不可贪凉饮冷。
小暑炎热,暑气蒸腾,容易出现心烦、失眠等症状。
此时要注意养心安神,可食用莲子、大枣等。
大暑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养生重在防暑祛湿,避免中暑。
节气养生夏至
节气养生——夏至《黄帝内经》有云:“顺四时而适寒暑”,即养生要顺应四时节气。
芒种过后,便是夏至。
夏至由来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在每年公历6月20日,或21日,或22日。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至者,极也。
”民间亦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在北京地区,夏至日白昼可长达15小时,正午太阳高度高达73°32′。
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夏至三候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鹿角解: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蝉始鸣:雄性的蝉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夏至民俗祭神祀祖: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
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夏至为天地之间阳极转阴之时。
“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的健康亦与天地气机密切相关。
因此说,夏至养生,意义重大。
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在这一时节的养生,有什么要点需要注意呢?宜透气吸汗夏季要选择吸汗的衣服,最好是棉质的,要柔软、透气。
穿的少而透气,利于皮肤的呼吸,汗液易于蒸发,带走体温,不易中暑。
尽量选择浅色系为主的衣服,因为浅色可以反射太阳光,会让人感到凉爽。
另外,内衣不宜束缚过紧,衣服一定要勤换勤洗。
切勿贪凉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
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之二——夏至养生
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之二——夏至养生夏至养生夏至天最长,夜最短,此时阳热至极而一阴始生。
我们居住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阳气越来越升浮,天气也越来越热了。
夏至之后,天地之间阳气开始向下用力,从夏至至冬至,阳气渐敛渐降,渐至收藏。
人生天地之间,亦受天地影响,善治者可借天地之力以助身体平衡阴阳,从而调理健康。
一则,将近夏至,阳气升浮,人体感受天地气机,血易浮,气易行,此时人体血脉亦温运通畅,最适合刺络放血以改善机体的血瘀、血滞、血涩状态。
特别是体表见青筋暴露,或者血络瘀滞明显的人,往往皮肤上能见到各种血络都可刺而出血。
常见血络有红或紫或黑色小细血丝以及青暗色瘀点或瘀斑等,如果在挑刺出血的同时辅以拔罐,多拔出其瘀血,以助血脉流通,效果更好。
因此,治疗血瘀血滞诸症最是时候。
同理,一月之内月圆之时血气升浮,一日之内中午血脉最为通畅。
如果夏至正逢月圆,则在其中午晴天,最是刺络放血的好时机,希望诸位病友能充分珍惜天地提供给我们的治病时机,好好把握。
一年之中以夏至阳气最旺,一月之内以月圆阳气最旺,二者合在一起,则夏至时节若遇十五,即是一年之中天地之间阳气最易升浮之日。
2012年夏至,正逢农历十五,月圆而阳浮。
二阳相引,人体阳气升浮无制,不少人容易出现头晕、血压升高、易发脾气、失眠、脑热等不适。
当静以敛神,勿乱动火气,勿妄耗真精,略食酸苦之味,以助人体阴阳平衡。
若出现不适,当敛阳降火,可服乌梅固本汤;或针百会、涌泉、足三里、曲池诸穴;或用吴茱萸、肉桂各等量,研极细末,醋调成糊状,睡眠时外敷涌泉穴;可按摩百会、涌泉,能助收敛上浮之阳;或可用乌梅30克,白糖100克,水煎作汤服亦好。
二则,此时治疗一些虚火上浮引起的病症最有效果,如高血压、头晕、五官咽喉火热诸症之类,都可因势利导,引阳下行。
火浮明显可以试服生脉散,夏至后颇为相宜。
我曾诊治一老年男性病人,平素即患有高血压,至夏至则血压升高明显,头部不适,影响睡眠。
其脉滑大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节气夏至养生:黄帝内经夏至养生经
夏至节气在每年公历的6月21~22日。
中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三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
这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
夏至与人的心气相通,因为夏季人体多汗,容易使心气涣散,中医又有“汗为心之液”,大量出汗耗损的就是心气,因而中医有“春养肝,夏调心,秋养肺,冬养肾”的四季养生学说。
精神养生方面,切忌懈怠厌倦,恼怒忧郁。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
“立夏日,吃补食。
”可见,夏至补食从立夏就开始了。
气候炎热也使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这个季节的饮食养生,必须把握时令与脏腑的关系,有目的地补充心脏所消耗的能量,以保护心气。
夏至节气的气候变化
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
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
夏至时,雨量增加。
中国的主要降雨地区仍在江淮流域。
有时暖湿空气抵达华北,冷暖空气相遇,午后到夜间时常出现雷雨、大风,有时甚至产生冰雹。
夏至节气的人体反应
易患上各种疾病:在夏至节气中,尽管天气炎热,可是阴气已经开始有所生长。
由于阴气的生长,使人体在此节气中便显得极其脆弱,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冬病极少发作:一些因寒冷而发的疾病到了夏季开始慢慢转轻,如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这些疾病在冬季发作频繁,而到了夏天则发作较少或不发作。
夏至节气的养生原则
调养心脑:中医理论说“心主血脉”。
心脏通过血脉向全身各组织器官输送养料,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许多心脑疾病,其治疗也先从“心”的调养开始。
控制血压:夏季气温高,心脑血管疾病不会像冬季那么容易暴发,但易直接影响血压波动,因为高温酷暑容易使人烦躁不安,大量出汗又会导致血液浓缩,进出空调房间又会受到不断的冷热刺激,这些因素都会引起血压升高。
严重者可引起中风或心肌梗死。
及时补充水分:天气炎热使人体排汗量增加,没有及时补充水分,泌尿系统内便会有结晶物产生,进而形成结石。
多喝水能预防结石。
运动调养:运动调养也是养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
夏季运动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
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
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症、黄汗等多种疾病。
宜酸味和咸味食物
适当多吃酸味和咸味食物:夏季气温高,是多汗的季节,而一旦人体出汗多,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
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
《素问·藏气法时论》说“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不宜多吃过寒食物:从阴阳学说的角度看,夏季体外越热,体内越冷,因此饮食不可过寒。
如《颐身集》所说,夏季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宜少不宜多,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
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按中医学的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
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从中不难看出心、肾之间的重要关系。
夏至养生菜
清炒苦瓜:苦瓜2个,青椒1个,干红辣椒2个,大蒜2瓣,植物油、盐、鸡精各适量。
苦瓜洗净,对半剖开去瓤子,切片;青椒洗净去子切丝;干红辣椒剪成段;大蒜瓣切片。
起油锅,油温升至五成热时,放入干红辣椒、大蒜片爆香,再放入苦瓜、青椒大火快速翻炒2分钟,加盐、鸡精调匀即可。
此菜具有清暑利湿的功效。
蚕豆炖牛肉:鲜蚕豆120克,牛肉500克,盐、鸡精、香油各适量。
牛肉切小块,先在锅内焯一下,捞出沥水,将砂锅内放入适量的水,待水温时,牛肉入锅,炖至六成熟。
将蚕豆入锅,开锅后改小火,放盐煨炖至肉、豆熟透,加鸡精、香油即可。
此菜可健脾利湿、补虚强体。
宜用滋阴养心的药膳
荷叶灰方:取鲜荷叶洗干净,剪去边缘及蒂,晒干后将其撕成块,放到锅中,在锅上盖一只口径略小的锅,两锅交接处用盐水调黄泥封固,在小锅上再贴一张白纸,以判断火候。
然后点火煅制,以白纸变成焦黄为度。
待冷后取出,研成细末备用。
米汤调服,每次6克,每日3次。
此方有清暑利湿、升发清阳的作用。
清暑利湿茶:白头翁、葛根各20克,马齿苋10克,厚朴9克,薏苡仁30克,一起用清水煎煮,每日1剂,早晚分服。
此茶具有清暑利湿,止泻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素体阳虚、脾胃虚寒者不宜饮用。
老年病找神门穴
穴如其名,神气出入之门。
心藏神,神门穴实为心气所出入之门。
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神门穴可以说是人体的安心枕,特别对经常失眠的老年人,此穴非常重要,平时可用大拇指指腹缓慢、轻柔地按摩神门穴。
有条件的也可以艾灸,直接灸1~
3炷,温和灸10~15分钟。
有心绞痛、冠心病的老年人,可针刺神门穴,刺法为直刺~寸,可改善冠心病,缓解心绞痛。
中医小偏方治疗暑热痱子
痱子又称汗疹、热痱,多发生于暑热夏季大汗之后,是因汗腺周围发生炎症而致的皮肤病,也是夏季最常见的一种皮肤炎症。
中医认为痱子是由湿郁腠理、热蕴肌肤,肌腠不得发泄所致。
当外界气温高,湿度大,人体出汗过多而不易蒸发时,堵塞了毛孔,就容易生痱子。
中医治疗暑热痱子的方法,可用金银花6克,沸水浸泡约1小时即可,以棉签或纱布蘸金银花浸泡液轻抹患处,每天3次。
也可用败酱草9克,把药放入砂锅中,加水约500毫升,先用大火煎开再用小火煎5分钟即可,以棉签或纱布蘸败酱草煎出液轻抹患处,每天2次。
或者用鲜冬瓜去皮切片外擦患处,每天3次。
多午休可防止“夏打盹”
老百姓常说,“春困、秋乏、夏打盹”。
现代医学认为,夏季13:00~15:00是一天中气温
的时候,人容易出汗,稍活动就会因出汗多消耗体力,极易疲劳。
由于出汗多散热的缘故,血液大量集中于体表,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或者当午饭后,消化道的血液供应增多,大脑的血液供应就更少。
同时,夏至白天最长,天亮得早,而晚上相对睡得晚,容易造成睡眠不足。
中医学认为,夏至时湿邪弥漫,脾被湿邪所困,脾又主肌肉,人体四肢就会倦怠,人也会感到浑身乏力。
为了防止睡眠不足的“夏打盹”,就要增加午休,尤其是老年人,有睡眠不实的特点,因此更需要午休,以消除疲劳,保持精力充沛。
调理夏天容易得的胃肠炎
胃肠炎以上吐下泻、脘腹疼痛为主要症状。
在中医属于“呕吐”“泄泻”范畴,认为该病的发生,是受暑湿之邪或贪凉感受寒湿所致。
夏至时节,气温高,湿度增大,容易受暑邪、湿邪。
另外,在这个季节,不宜多食冷饮,以免损伤脾胃而致病。
治疗胃肠炎可将鲜藕1000克左右
洗净,开水烫后捣碎取汁,用开水冲服,每天2次服完。
另外,在湿度大的季节,细菌容易繁殖,饮食要卫生,少吃隔夜饭菜,碗筷要洗涮干净,不吃路边摊的食物,以免染上肠炎、痢疾。
体虚的人要注意少吃生冷食物。
也可以取鲜马齿苋250克,盐、面粉各适量。
将鲜马齿苋去根,洗净,搓揉后挤去过多水分,切碎,拌入少许盐,搅拌均匀,做成包子馅。
将适量面粉加水和匀揉成面团,擀成皮,将包子馅包入包子皮中,做成包子,最后把马齿苋包子放入蒸笼内,蒸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