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复习课》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2《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2.2《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中国的气候——季风气候显著》教案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气候的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学习目标1.说出我国冬夏季风的来源与风向,并能据此分析其特点及影响。

(综合思维)2.知道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依据,能在图中找出两者的大致山脉界线。

(区域认知)3.观察动画演示,了解锋面雨的形成过程,记住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综合思维)4.学会分析季风气候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逐步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人地协调观)教学重难点1.我国冬夏季风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

(重点)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重点)3.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难点)教学过程【导入】中国共有5种气候类型,其中东部3种都是季风气候。

什么是季风?为什么中国东部会有典型的季风气候?视频《季风气候》一、季风气候显著季风: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现象。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探究一】读图,分析夏季风和冬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分别是什么?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非季风区:夏季风难以到达的地区【自主学习】阅读P39的文字,在P40图上标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山脉分界线。

【记忆】“大-阴-贺-巴-冈”(大饮喝八缸)【活动】对比上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等降水量线重合。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降水的差异及原因?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在夏季。

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承接】因夏季风进退形成的降水多数是锋面雨。

【探究二】夏季风的进退如何影响到中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阅读P40文字材料,绘制中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路径。

北方雨季开始,结束,雨季;南方雨季开始,结束,雨季;夏季风强,雨带推进迅速,会导致;夏季风弱,雨带推移迟缓,会导致。

【活动】结合所学,将图中括号内的内容填写完整。

【活动】比较中国长江以南地区与非洲、西亚同纬度地区的气候,议一议中国季风气候的主要优缺点?4--5月7--8月6--7月9月优点: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中国的气候》复习学案

《中国的气候》复习学案

《中国的气候》复习学案《中国的气候》复习学案一、主题概述本文主要探讨中国的气候特征、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通过对中国气候的深入研究,旨在提高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并提出应对策略。

二、知识要点1、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季风气候显著。

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2)雨热同期中国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夏季气温高,雨水充足,冬季寒冷干燥。

因此,雨热同期成为显著特点。

(3)气候类型多样中国地域辽阔,跨越不同纬度、海拔和地形,因此气候类型多样,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和高山气候等。

2、中国气候的形成原因(1)地理位置和纬度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濒临太平洋,这种地理位置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中国跨越的纬度范围广,从热带到温带,也使得气候具有多样性。

(2)季风环流与地形影响季风环流使得中国在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

此外,地形对气候也有重要影响,如青藏高原对全国气候的影响。

3、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等自然因素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如燃烧化石燃料、农业活动和土地利用变化等,对气候变化产生日益显著的影响。

三、问题与讨论1、为什么中国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季风特征?请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和海陆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

2、中国的雨热同期气候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请提出至少两种受此影响的农作物。

3、请简述青藏高原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及其原因。

4、气候变化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了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

5、作为公民,我们应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请提出至少三条具体建议。

四、结论与展望中国气候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既与地理位置、纬度、季风环流和地形等因素有关,也受到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

气候变化给中国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带来了诸多挑战。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加强生态保护等。

中国的气候复习课学案

中国的气候复习课学案

中国的气候复习课学案引言: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以来的天气状况和变化规律。

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对于我们更好地预测天气、进行农业生产以及制定环境保护政策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中国的气候进行复习,包括气候带分布、主要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等方面。

一、气候带分布中国位于东亚大陆,其气候受到亚洲季风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类型的不同,中国可以分为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和热带四个气候带。

1. 寒温带: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部边缘地带,如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这一气候带具有严寒干燥的特点,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

2. 温带:位于寒温带以南,包括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这一气候带具有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的特点。

3. 暖温带: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台湾地区。

这一气候带夏季炎热湿润,冬季温暖而潮湿。

4. 热带: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海南岛和台湾省南部,具有炎热湿润的特点,全年温暖潮湿。

二、主要气候类型根据气候因素的不同影响,中国的气候可以划分为严寒气候、温带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原气候等。

1. 严寒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方,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稍短而凉爽。

该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限制。

2. 温带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南和西北地区。

四季分明,夏季热而湿润,冬季寒冷而干燥。

该气候类型适宜农田和森林资源的开发。

3. 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全年温暖潮湿,降雨量充沛。

该气候类型适宜水稻等作物的种植。

4.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海南岛和台湾地区,炎热潮湿,降雨集中在夏季。

该气候类型适宜热带作物的种植。

5. 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地区,气温较低,日温差大。

该气候类型适宜高原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三、气候特点中国的气候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差异明显。

1. 北方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凉爽,降雨较少。

丰收季节阳光充足,适宜农业生产。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3课时)复习课程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3课时)复习课程

2.1《中国的气候》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通过对中国温度带分布图的判读,知道中国温度带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等温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温度带图等图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总结中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2.分析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发展经济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和难点:中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发、读图分析法、微课展示➢教学指导:本节内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困难,特别是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形成原因、雨带的推移、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能采用设置情境、协作活动、引导探究的“情境—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即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合作)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见上图),就可以有效调动学生依据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地探究问题。

➢教学过程2.1《中国的气候》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通过对中国干湿区分布图的判读,知道中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分析气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教学难点:有关气候图的判读、干湿地区与人们生产、生活的联系。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气候》教学案人教新课标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气候》教学案人教新课标

《中国气候》教学案课型:复习课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及东西干湿的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其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初步认识中国气候资源的有利条件以及一些天气、气候灾害。

学法导航:(1)运用对比读图法,比较冬夏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干湿的差异,冬夏季风的不同。

(2)列表归纳以上这些差异。

学习重点: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的原因2.东西干湿地区的差异3.季风气侯显著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板书课题通过春节期间我国南北两大城市的居民穿着的差异导入复习。

二、理解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三、学习方法指导1.读图法:阅读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图,首先要熟悉等温线判读方法,在图上找出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值的分布地区,然后计算我国南北气温差值,最后结合我国的位置特点,地形特点简要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的原因。

2.比较法:影响我国的季风包括冬季风和夏季风,通过读图分析,列表比较进行突破四、先学学生看书探究: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的原因:五、后教【例1】读图2.2—4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 A、B、C对各线是我国的地理分界线,请分别注明:A. B.C. D.(2)说明下列各地理事物在图中分布的范围:①河流无结冰现象的地区多分布在②以地下水和融雪水为主的灌溉农业区主要分布在③我国的湿润、半湿润区主要分布在④我国的高寒牧业、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例2】秦岭一淮河是我国南方北方的主要分界线,它还是()A.年降水量400mm以上和以下的界线B.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界线C.亚热带和暖温带的界线D.落叶阔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的界线A BCD【例3】有关我国的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曾母暗沙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 C.漠河是我国冬、夏气温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例4】(09山东德城)2008年1月我国南方地区部分省份受到雪灾的影响,下列四幅图中,反映南方地区气候特征的是激活中考教学网 六、当堂训练一、选择题1.一人夏季外出旅游,当他到达目的地时,原来装满一旅行袋的衣服都穿在了身上,此人旅游的路线最有可能的是() A.哈尔滨——北京 B.昆明——广州 C.广州——拉萨 D.南宁——武汉2.关于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正确叙述是()A.在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基本与纬线垂直B.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不大C.由于地势高,我国青藏高原冬季气温最低D.我国一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小强今年8岁,从没看见过下雪,小强最可能出生在下列哪个城市() A.哈尔滨 B.北京 C.武汉 D.海口4.关于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正确的是 ( ) A .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北方的雨季比南方长B .夏季风推进迟缓,雨带徘徊在南方,容易导致南涝北旱C .夏季风推进迅速,导致我国南北方普遍多雨D .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5.我国能够大量引进国外的优良动植物品种,并能找到适合的生长地区,原因是() A.国土广大 B.平原面积辽阔 C.地形复杂多样 D.气候复杂多样6.有我国“雨极”之称的是() A.托克逊 B.香港 C.曾母暗沙 D.火烧察7.下列地形区中,全部在十旱地区的是()A.塔里木盆地和青藏高原B.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C.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D.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8.上图中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A.离海远近不同B.地形差异大C.经度差别大D.纬度差别大9.在夏季风势力较弱的年份,我国易出现的实情是()A.南方旱、北方涝B.南方涝、北方旱C.南方北方都旱D.南方北方都涝10.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与西亚、北非都在北纬15度至北纬30度的地区,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候和景观相同B.气候和景观不相同C.西亚、北非更凉一些,干燥一些D.西亚、北非更热更湿一些 二、读图分析题11.(4分)读下面的“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回答问题。

中学地理八年级《中国的气候》教案设计

中学地理八年级《中国的气候》教案设计

中学地理八年级《中国的气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和类型。

o学生能够掌握中国主要气候区域的分布及其特点。

o学生能够理解气候变化对中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图表的能力。

o培养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气候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

o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关注气候变化、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o引导学生树立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o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地理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重点: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理解气候类型形成的地理原因、分析气候图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气候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讨论法:小组讨论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活的影响。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当地经济、文化的影响。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气候图表和实例。

四、教学资源-教材:《中学地理》八年级上册。

-教具:地图、气候图表、投影仪。

-多媒体资源:课件、气候相关视频、互动地图软件。

-实验器材:温度计、湿度计(可选,用于实地观测)。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每组分配一个组长,负责协调组内讨论,确保每个成员都有发言机会。

2.课堂纪律:制定课堂规则,如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等,确保课堂秩序。

3.激励措施:对积极参与讨论、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或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七、评价与反馈1.课堂小测验: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布置与中国气候相关的作业,如绘制家乡的气候图表、撰写气候对当地农业影响的报告等。

3.期末考试:在期末考试中,设置与中国气候相关的题目,评估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4.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第一章:气候知识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气候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掌握气候的形成因素;3. 理解气候类型和气候带的概念。

教学内容:1. 气候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气候的形成因素: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3. 气候类型和气候带的概念。

教学活动:1. 引入气候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气候与天气的区别;2. 通过图表和实例,展示气候的形成因素;3. 讲解气候类型和气候带的概念,引导学生进行实例分析。

作业布置:1. 复习气候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因素;2. 完成气候类型和气候带的填空题。

第二章:中国的气候特征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2. 掌握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3. 理解中国气候的形成原因。

1. 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大陆性、多样性、季风性等;2.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等;3. 中国气候的形成原因:地形、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2. 通过地图和实例,展示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3. 讲解中国气候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进行实例分析。

作业布置:1. 复习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和类型;2. 完成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和特点的填空题。

第三章:中国的主要气候区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主要气候区;2. 掌握各气候区的地理特征;3. 理解各气候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中国的主要气候区:南方气候区、北方气候区、西北气候区、青藏高原气候区等;2. 各气候区的地理特征:气候类型、降水、温度等;3. 各气候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作物种植、农业生产方式等。

1.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主要气候区;2. 通过地图和实例,展示各气候区的地理特征;3. 讲解各气候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引导学生进行实例分析。

作业布置:1. 复习中国的主要气候区和地理特征;2. 完成各气候区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填空题。

2.2中国的气候 教案

2.2中国的气候 教案

降水量图分析生:季风区降水多,非季风区降水少。

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师:季风气候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生:雨热同期师:展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景观差异图,加深同学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认识。

小结: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中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过渡:那么夏季风如何影响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呢?它是通过雨带的推移进而影响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国雨带的推移。

师:讲解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4-5月:东南沿海、6-7月:长江流域、7-8月:华北、东北(长江流域伏旱)9月:雨带南移,9月底:撤出东南沿海活动:读下图,将图中括号内的内容填写完整。

活动:比较中国长江以南地区与非洲、西亚同纬度地区的气候,议一议中国季风气候的主要优缺点。

生:优点: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因此中国喜温作物的种植界限,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纬度要高得多。

缺点: 在冬、夏季风强弱反常时,易造成旱涝灾害.活动:阅读下表,说一说这表明了中国气候具有什么特征生:中国比其他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更大,降水更多师:没错。

这就说明了我们的气候大陆性特征显著,这是我国气候的第三个显著特征。

三、课堂小结、板书设计学生思考并做好笔记通过做题巩固知识四、当堂测试1 . 我国东南部降水比西北部降水多的原因是()A.东南部离海洋近,西北部离海洋远B.东南部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C.西北部比东南部离大西洋较远D.东南部的纬度比西北部低2.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有()A.东北季风、东南季风B.东南季风、西南季风C.西南季风、西北季风D.西北季风、东北季风3.我国季风区主要位于()A.东半部地区 B.内流区 C.第一级阶梯D.干旱区4.在汛期,季风区降水多的主要原因是()A.受来自内陆的偏北风影响大 B.受来自海洋的的偏南风影响大C.受地形影响大,背风坡多雨 D.受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影响大。

2.2 《中国的气候》第2课时教案-2024-2025学年湘教版初中地理 八年级上册_1

2.2 《中国的气候》第2课时教案-2024-2025学年湘教版初中地理 八年级上册_1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课时2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气候的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目标】1.读图说出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会分析我国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学会用冬季风和夏季风活动图,分析冬夏季风的性质、成因影响。

3.学会用夏季风的移动(进退)规律,分析夏季风对我国降水时间和空间分布的影响。

【教学重点】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中国的季风、性质及其成因。

【教学重点】中国的气候类型的特征,中国的季风、性质及其成因。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相关图文资料和视频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两则视频,一则是2024年6月河南遭受干旱;一则是2024年7月河南遭受洪涝。

生:观看视频。

师;从抗旱到抗洪,不到25天,河南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设计意图】通过今年河南遭遇的旱涝灾害,初步认识我国季风降水不稳定的特点,也意识到我国的自然灾害多发,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自主学习】结合P39图2-28“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找出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点。

生:阅读课本资料并完成思考。

师:中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使气候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

此外,由于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生:回答我国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师:我国的气候类型有5个(3个季风气候,1个大陆性气候和1个高山高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冬冷夏热,年较差大,日温差大,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高山高原气候的特点是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温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师:读图仔细观察秦岭淮河大致是哪两种气候类型的分界线?生: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中国气候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中国气候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中国气候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气候这一专题,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借助气温降水的图标资料掌握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和降水特征。

从而从整体上把握我国的气候特征,为今后的地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认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二)自主复习共建知识网络图
(三)展示提升
(四)知识的迁移应用
二、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及成因,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我国气候的三大特征。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气候图表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重点:
1、冬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

2、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成因。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突破措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的复习是由学
生通过读图,相互交流、表达来证这两个规律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在得出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之后很容易得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难点:
为什么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
突破措施:
1.首先学生之间互助解决,关键之处教师进行必要点拨,易于学生接受。

2.通过多媒体情景模拟的方法,,把雨带的推移转换,加上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突破难点
三、教学方法:读图教学法、自学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具:地图册、课本插图、多媒体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中国的气候教案初中

中国的气候教案初中

中国的气候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2. 使学生理解气候现象产生的原因,增强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2. 气候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1. 气候现象产生的原因。

2. 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地球仪或地图。

2. 气候类型图片。

3. 气候现象产生原因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仪或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位置和地形。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气候吗?气候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什么影响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a.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b.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和少雨。

c.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e. 高原气候: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结合地图和气候特点,分析一下这些气候类型在我国的分布吗?三、课堂探究(15分钟)1. 讲解气候现象产生的原因:a. 纬度位置: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分布不均,导致气温差异。

b. 海陆位置:海洋和陆地的热容量不同,导致气温和降水差异。

c. 地形:山脉的阻挡和海拔高度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分布。

d. 人类活动:生产、生活排放的温室气体加剧了气候变化。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举例说明气候现象产生的原因吗?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以我国南方地区为例,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a. 高温多雨的气候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b. 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合茶树生长。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能举例说明气候对其他行业的影响吗?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气候现象产生的原因、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 强调环保意识,提醒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组小组合作的能合力。

作探究要培养学生自我展示的勇气微课的引入,,习(40℃)弐、总结我国冬季气温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

)小为什么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锻炼分析问题能直观形象的让学生理解。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播放微课视频)(教师精讲)(学生整理笔记并记忆)自主学习 1.结合“图 2-23 中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算一算, 中国七月平均气温南北温差约多少?(8℃) 2.为什么中国夏季南北气温差异不大 ?(可以从太阳锻炼学生读图、 分析图表的能 高度、白昼长短来分析)力。

目标一达成 我来总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升训练学生知识。

, ①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

②夏季南北气温都较高(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温差小。

(活动题) 能力提1. 对比一月、七月等温线的疏密,回忆等温线分布规律。

新旧知识结合架构知识体系迁移与运用的能力讲练结合,巩固知识自主学习1.我国温度带划分的主要指标是什么?识的记忆更加牢固。

,。

2.读课本34 页中国温度带划分图,识记我国的温度带学生上台展示及分布地区,并找出我们学校所在地所属的温度带。

3.读课本35 页表格,说出各温度带的主要作物及作物能增强他们展示自我的勇气熟制。

同时,也使知课堂小结让学生利用地图,上台展示各个温度带的分布、所包含的地形区及耕作制度等。

知识的巩固学生巩固记忆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课堂练 习布置作 业预习降水部分的内容,对比气候差异,找寻降水存在哪些差异性。

中考地理第九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复习教案

中考地理第九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复习教案

中考地理第九章中国的⾃然环境⽓候复习教案⽓候(第1课时)教学⽬标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温分布特点,培养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我国⽓温的时空分布特点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进⼀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差异性。

教学重、难点我国冬夏⽓温分布特点和我国温度带。

教学准备视频、地图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导⼊:⽓候是构成⾃然环境的重要要素,那么反映⽓候的要素⼜有哪些?(换名话说,我们要说明⼀个地区的⽓候特点往往从哪些⽅⾯来描述)——⽓温与降⽔影响⽓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纬度、海陆、地形——纬度因素最重要由于我国南北跨纬度⼴,造成我国南北存在温差,但还存在着冬夏差异通过图2.12春节期间南北两个城市的节⽇景观来体会。

⼆、新授:⽓温(⼀)我国冬夏⽓温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1、阅读图2.13我国1⽉平均⽓温图(1)在图中找出我国冬季⽓温最低的地⽅?(2 )在图中读出漠河与海⼝的⼀⽉平均⽓温各是多少,计算两地温差。

(3)在图中找到并⽤笔描出0度等温线(对照地图册P10~11页的地形图与⼀⽉平均⽓温图),对河流有什么影响?(4)总结:我国1⽉平均⽓温分布有何规律?2、阅读图2.14我国7⽉平均⽓温图(1)在图中找出漠河与海⼝的⽓温,计算漠河与海⼝的⽓温差,并与1⽉温差⽐较。

(2)全国⼤多数地⽅(青藏⾼原除外)夏季⽓温普遍达到多少度?(3)找出我国夏季⽓温最低处在哪⾥?为什么?3、阅读课本32页的“阅读材料”结合地图找出:我国夏季⽓温最热的地⽅和冬季⽓温最冷的地⽅,并分析原因总结:我国冬季南北⽓温相差很⼤,夏季除青藏⾼原等地区外,全国⼤部分地区普遍⾼温。

影响我国⽓温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4、举例读“上海、⼴州、北京三城市⽓温和降⽔分布图”,回答:(1)写出字母代表的城市名称。

A B C (2)⽓温年较差最⼤的是,最⼩的是。

中国气候 初中教案

中国气候 初中教案

中国气候初中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的气候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2. 培养学生对我国气候资源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中国的气候特点。

2. 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学难点:1. 气候类型的划分及特征。

2. 气候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教学准备:1. 地球仪或地图。

2. 气候类型图片资料。

3. 气候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案例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我国的地理位置有哪些特点?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国的气候。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通过查阅课本,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三、课堂讲解1. 讲解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

2. 讲解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干旱气候等。

四、案例分析1. 给学生发放气候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案例资料。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教师补充并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中国的气候特点有哪些?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气候类型的特征。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通过查阅课本,了解气候类型的划分及特征。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气候类型的划分: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高原气候、干旱气候等。

2. 讲解各类气候类型的特征:温度、降水、植被、动物等。

四、课堂实践1. 让学生结合课本图片,识别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

2.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教师补充并进行总结。

六、课后作业1. 绘制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2. 撰写一篇关于气候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短文。

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 中考复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 中考复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教师让学生先进行
一、基础知识梳理
内容
提出问题:我们复习中国的气候,你能想到什么?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知识网络)
二、典型例题,映射知识点:
让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复习一总目标
课件展示复习总目标
1、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

2、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课本32 页)
3、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

(P34 和35 页表格)
4、我国降水的空间、时间分布特点(P35 和36 页)
5、我国干湿地区划分(P37 图2-27)
6、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P38 图2-28)
课后评测练习作业。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复习教案:20中国的气候公开课教案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复习教案:20中国的气候公开课教案课件

主备人房情用案人房情授课时间年月日总第课时课题中国的气候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指导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温度带的划分3、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4、能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重点目标1、4 难点教法及教具复习法,归纳法教[来源:Z xxk. Com]学过[来源:Z xxk. Com]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一、板书课题中国的气候二、梳理知识点:一、气温1、特点及影响因素季节特点影响因素冬季南北温差大,愈往北温度愈低.①纬度位置: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低,因而北方获得热量大大小于南方,气温低得多;②冬季风: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更加剧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势力和频度都大为减弱,加剧了南北温差。

夏季南北温差小,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等地区除外)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昼时间较长,接受太阳光不比南方少多少。

冬季最冷地区——漠河夏季最冷地区——青藏高原,原因:地势高夏季最热地区——吐鲁番盆地[来源:学.科.网]2.温度带的划分学生思考后回答程[来源:学科网ZXXK ][来源:学&科&网Z&X& X&K]根据我国活动积温和农业生产的实际, 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过程降水1.特点(1)地区分布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时间分布不均匀: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3)降水的年际变化:我国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主要是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造成的。

2.我国降水类型是锋面雨5、6月份,雨带停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梅雨季节。

7、8月份,雨带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3.干湿地区划分: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注:一个地方的干湿程度是通过该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来反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课题:中国的气候复习课
授课教师:
课程标准: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2)阅读有关图像,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记住400m、
800mm 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3)知道季风的概念、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以及我国的干湿地区。

(4)理解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和分
析能力。

(5)初步掌握综合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知道我国主要的气候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特殊天气的复习,认识其对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了解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初步形成防灾、减灾意识。

(2)学会分析气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重点:
(1)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

(2)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3)知道我国多样的气候,季风气候的典型性及其表现。

2、教学难点:
(1)运用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分析气候特征。

(2)理解我国降水时间分布的成因。

学情分析:
本节课为复习课。

针对学生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和中国的气候,知道气温和降水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两个主要因素。

具备了解气候相应的初步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之前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能够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直观,授课时应多举例,多以实图展示,增强学生印象。

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以达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最佳效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学生的2 分钟铃演讲导入,提出问题,我国种油菜的地方很多,但各地开花时间不同,原因是什么?
讲授新课:
壱、自主学习:
1、读图分析我国冬夏气温
分布特点及成因。

2、读图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成因。

3、读上图,完成表格。

发源地风向空气特征冬季风
夏季风
二、合作探究:
1、气温特点产生的影响: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
2、降水特点产生的影响:
①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②根据上图描述我国西北地区东西方向上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

③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3、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①有利:中国喜温作物的种植界限,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纬度要高,原因?
②不利: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最广的自然灾害?
学以致用:
1、回到家乡:
①青岛的温度带?干湿地区?气候类型?
作物熟制?
②青岛和济南相比,日较差较大的?影响
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
③该地区年降水量的大致分布规律?
④影响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
2、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区水土流失严重的
共同原因是
A.位于地势第三阶梯上
B.气温年较差大
C.夏季降水多且强度大
D.植被覆盖率低
3、我国新疆地区,不是水土流失严重区,
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所以新疆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我国长白山地区,也不是水土流失严重区,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课堂小结:
指导学生小结,回顾本课重难点,完成随堂检测卷。

拓展延伸:
观看视频,雾霾肆虐,除了恐惧,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