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设计规定.doc

合集下载

(完整版)燃气管道设计规范

(完整版)燃气管道设计规范

(完整版)燃气管道设计规范燃气管道设计规范 (完整版)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燃气管道设计提供规范和指导。

设计人员应严格遵守本规范以确保燃气管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2. 设计原则2.1 安全性- 设计应符合国家燃气安全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以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

2.2 可靠性- 管道设计应具备良好的可靠性,避免泄漏和突发故障的发生。

2.3 经济性- 设计应合理选用材料和管道布局,以最小化成本并确保管道的可维护性。

3. 设计要求3.1 管道材料- 管道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并具备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

3.2 管道布局- 管道设计应满足燃气供应需求,并考虑到管道长度、直径、支撑和安装布局等因素。

3.3 排水设计- 管道系统应考虑到排水问题,确保排水通畅并有效防止管道内部积水。

3.4 防雷设计- 管道设计应合理设置避雷装置,以有效避免雷击对管道可能造成的损害。

3.5 安全阀设计- 管道系统应设置合适的安全阀,以保护管道系统在内部压力异常增高时能正常释放压力。

3.6 监测与维护- 管道系统应配备监测设备,并建立有效的维护计划,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4. 设计验收4.1 设计验收要求- 设计单位应提交完整的设计文件,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设计验收。

4.2 设计变更- 如有设计变更需求,设计单位应及时提出,并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才能进行变更操作。

5. 备案与监督5.1 设计备案- 完成设计验收后,设计单位应将设计文件报送相关部门备案。

5.2 监督检查- 相关部门将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燃气管道的设计符合规范和要求。

6. 附则- 本规范自xxxx年xx月xx日起施行,并取代之前的相关规范。

以上为燃气管道设计的完整规范,所有设计人员应参照本规范进行设计工作。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咨询相关部门或专业人士。

管道设计规定

管道设计规定

管道设计规定管道设计规定是指在进行管道设计时需要遵守的相关规定和标准,以确保管道的安全、可靠和有效运行。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管道设计规定:1.设计标准:管道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相关规范的要求,如《城市给水工程勘察规范》、《城市燃气工程设计规范》等。

2.管道材料:管道的材料应根据输送介质的性质和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并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如耐压、耐腐蚀等。

3.管道布局:管道的布局应合理,管道与其他设备、结构的间距应满足安全运行和维修的需要。

特别是在设计敷设地下管道时,要考虑到地质、排水等因素。

4.管道直径:管道直径的选择应根据输送介质的流量、流速和压力损失等参数进行计算,并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同时,要避免过大或过小的直径带来的不利影响。

5.管道支承:管道的支承设计应满足安全、牢固和可靠的要求,避免管道的变形和振动。

支承点的间距应符合标准规定,支承方式应适合管道的材料和工作条件。

6.管道连接:管道的连接方式应符合标准要求,如焊接、法兰连接、螺纹连接等。

连接的质量要求高,确保连接处的密封性和可靠性,防止泄漏和事故发生。

7.防腐蚀和绝缘:对于易腐蚀介质的输送管道,应进行防腐蚀处理保护管道,防止腐蚀损坏。

对于需要绝缘的管道,应采取绝缘措施,防止热损失和冷凝水产生。

8.消防安全:对于涉及到消防系统的管道设计,应符合消防规范的要求,保证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并确保消防水源的供应和有效的消防通道。

9.通风和排气:对于涉及到有害气体的管道设计,应考虑通风和排气系统的设置,保持空气的良好质量,以防止毒气的滞留和积聚。

10.管道标志:设计时需要对管道进行标志和标识,如流体介质、流向、压力等,以便于操作、维护和紧急情况处理。

综上所述,管道设计规定是为了保证管道工程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设计人员在进行管道设计时需要遵守这些规定,并结合具体的工程要求和条件进行合理的设计。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目录1 总则2 一般规定2.1 工艺计算2.2 站、场、库及石油化工装置设备和管道布置2.3 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程2.4 材料选用2.5 管道应力设计2.6 管道和设备隔热2.7 管道和设备涂漆2.8 压力管道支吊架设计规定2.9 压力管道强度计算规定2.10 聚乙烯管道设计规定3 压力管道设计遵循的标准和规范1 总则1.1 目的: 为了统一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要求,提高压力管道设计水平,确保压力管道设计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1.2 遵守的原则:优化设计方案,确定经济合理的工艺及最佳工艺参数;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1.3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输油、输气管道工程、给排水及消防工程、热力工程、城市燃气工程及石油化工工程。

2 一般规定2.1 工艺计算2.1.1 输油、输气管道需要进行管道的水力计算、温降计算。

其计算公式按《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2014)、《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15)《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执行。

2.1.2 对于特殊的管道穿跨越工程按《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 50423-2007)和《油气输送管道跨越工程设计规范》(GB 50459-2009)执行。

2.2 站、场、库及石油化工装置设备及管道的布置2.2.1 设备布置2.2.1.1 装置的总体布置应根据装置在工厂总平面上的位置以及与有关装置、罐区、主管廊、道路等相对位置确定,并与相邻装置的布置相协调。

2.2.1.2 装置的竖向布置应根据装置生产特点,充分考虑操作、检修要求,满足交通运输要求;考虑装置内外地坪标高的协调及其内外道路、排水的合理衔接,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量;装置场地应采用平坡式布置,并采用有组织排水,所有的雨水经过暗管排入地下排水管网。

2.2.1.3 设备布置应满足工艺流程、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要求,并应便于操作、维护、检修、防爆及消防,并注意节约用。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docx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docx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1总则2术语3输气工艺一般规定输气管道的设计输送能力应按设计委托书或合同规定的年或日最大输气量计量。

当采用年输气量时,设计年工作天数应按350d 计算。

进入输气管道的气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天然气》 GB17820中二类气的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清除机械杂质;2 露点应比输送条件下最低环境温度低5℃;3露点应低于最低环境温度;34 气体中硫化氢含量不应大于20mg/m;5 二氧化碳含量不应大于3%。

输气管道的设计压力应根据气源条件、用户需求、管材质量及管道附近的安全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当输气管道及其附近已按现行国家标准《钢质管道外腐蚀控制规范》 GB/T21447 和《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规范》 GB/T21448 的要求采取了防腐措施时,不应再增加管壁的腐蚀裕量。

输气管道应设清管设施,清管设施与输气站合并建设。

当管道采用内壁减阻涂层时,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工艺设计工艺设计应根据气源条件、输送距离、输送量、用户的特点和要求以及与已建管网和地下储气库容量和分布的关系,对管道进行系统优化设计,经综合分析和技术经济对比后确定。

工艺设计应确定下列内容:1输气总工艺流程;2输气站的工艺参数和流程;3输气站的数量及站间距;4输气管道的直径、设计压力及压气站的站压比。

工艺设计中应合理利用气源压力。

当采用增压输送时,应结合输量、管径、输送工艺、供电及运行管理因素,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必选,按经济和节能的原则合理选择压气站的站压比和确定站间距。

压气站特性和管道特性应匹配,并应满足工艺设计参数和运行工况变化的要求。

再正常输气条件下,压缩机组应在高效区内工作。

具有分输或配气功能的输气站宜设置气体限量、限压设施。

当输气管道起源来自油气田天然气处理厂、地下储气库、煤制天然气工厂或煤层气处理厂时,输气管道接收站的进气管线上应设置气质监测设施。

输气管道的强度设计应满足运行工况变化的要求。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一、概述
二、设计准则
1、管道设计应满足安全和可靠性的要求。

2、管道的结构不宜过于复杂,管道布置应尽量紧凑,减少直径变动以减少排气损失。

3、应注意材料的组合,确保材料的耐腐蚀、承压能力等特性。

4、需要考虑地域环境、气候条件、地下水位、重力作用等因素,以及管道所在地的特点,从而确定管道的正确位置和安装方法。

5、需要{{考虑高低压管道的变化及其变形,以确定管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6、需要考虑液体物质的物理状态变化,以确定合理的管径和设计流速。

7、需要考虑流体损失系数,以确定正确的流量。

8、管道设计应考虑防火设施,使管道可以免受火灾的危害。

三、管道材料
1、管道所采用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热、耐腐蚀性,以及适当的强度和刚性等性能。

2、管道材料的选择应考虑承压介质的物理性质,耐腐蚀性要求,温度、压力变化等因素。

3、管件材料应选择结构稳定,耐腐蚀耐磨性能优良。

GB50316-2000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doc

GB50316-2000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doc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P GB 50316——2000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Design code for industrial metallic piping2000-09-26 发布2001-01-01 实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Design code for industrial metallic pipingGB 50316——2000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化学工业部批注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1年1月1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北京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2000]199号根据国家计委《一九九一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计综合[1991]290号)的要求,由原化学工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16——2000,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负责管理,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负责具体解释工作,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000年九月二十六日目次1 总则 (7)2 术语和符号 (8)2.1 术语 (8)2.2 符号 (10)3 设计条件和设计基准 (18)3.1 设计条件 (18)3.2 设计基准 (19)4 材料 (26)4.1 一般规定 (26)4.2 金属材料的使用温度 (26)4.3 金属材料的低温韧性试验要求 (26)4.4 材料的使用要求 (28)5 管道组成件的选用 (30)5.1 一般规定 (30)5.2 管子 (30)5.3 弯管及斜接弯管 (30)5.4 管件及支管连接 (30)5.5 阀门 (33)5.6 法兰 (34)5.7 垫片 (34)5.8 紧固件 (34)5.9 管道组成件连接结构选用要求 (35)5.10 管道特殊件 (36)5.11 非金属衬里的管道组成件 (36)6 金属管道组成件耐压强度计算 (37)6.1 一般规定 (37)6.2 直管 (37)6.3 斜接弯管 (38)6.4 支管连接的补强 (40)6.5 非标准异径管 (46)6.6 平盖 (49)6.7 特殊法兰和盲板 (50)7 管径确定及压力损失计算 (52)7.1 管径的确定 (52)7.2 单相流管道压力损失 (52)7.3 气液两相流管道压力损失 (54)8 管道的布置 (55)8.1 地上管道 (55)8.2 沟内管道 (57)8.3 埋地管道 (58)9 金属管道的膨胀和柔性 (59)9.1 一般规定 (59)9.2 管道柔性计算的范围及方法 (59)9.3 管道柔性计算的基本要求 (59)9.4 管道的位移应力 (59)9.5 管道对设备或端点的作用力 (62)9.6 改善管道柔性的措施 (64)10 管道支吊架 (65)10.1 一般规定 (65)10.2 支吊架的设置及最大间距 (65)10.3 支吊架荷载 (65)10.4 材料和许用应力 (66)10.5 支吊架结构设计及选用 (66)11设计对组成件制造、管道施工及检验的要求 (68)11.1 一般规定 (68)11.2 金属的焊接 (68)11.3 金属的热处理 (68)11.4 检验 (68)11.5 试压 (68)11.6 其他要求 (69)12隔热、隔声、消声及防腐 (70)12.1 隔热 (70)12.2 隔热和消声 (70)12.3 防腐及涂漆 (70)13输送A1类和A2类流体管道的补充规定 (72)13.1 A1类流体管道的补充规定 (72)13.2 A2类流体管道的补充规定 (73)14 管道系统的安全规定 (74)14.1 一般规定 (74)14.2 超压保护 (74)14.3 阀门 (74)14.4 盲板 (74)14.5 排放 (74)14.6 其他要求 (75)附录A 金属管道材料的许用应力附录B 金属材料物理性质附录C 非金属衬里材料的使用温度范围附录D 钢管及钢制管件厚度的规定附录E 柔性系数和应力增大系数附录F 室外地下管道与铁路、道路及建筑物间的距离附录G 管道热处理的规定附录H 管道的焊接结构附录J 管道的无损检测附录K 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附:条文说明1 总则1.0.1.为了提高工业金属管道工程的设计水平,保证设计质量,制订本规范。

管道布置设计原则

管道布置设计原则

管道布置设计原则1 管道布置基本原则1.1 管道布置设计是将工艺管道及附属公用管道按一定的规则进行空间定位的过程。

GB50160、GB50136及一些相关行业标准规范已给出了这方面的准则。

本附录无意就管道的布置设计作出详细的规定,而仅仅从安全角度对管道布置设计给出了一些规定及一些指导性的实践经验。

1.2 管道布置基本原则:a) 符合管道及仪表控制流程设计的要求;b) 应符合有关的规范、标准;c) 管道布置应统筹规划,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整齐美观;d) 满足施工、操作和维修等方面的要求;e) 在确定进、出装置的管道方位与敷设方式时,应做到内外协调;f) 厂区内的全厂性管道的敷设,应与厂区内的装置(单元)、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等协调,避免管道包围装置(单元),减少管道与铁路、道路的交叉;g) 永久性的地上、地下管道不得穿越或跨越与其无关的工艺装置、系统单元或储罐组;h) 管道布置应满足管道柔性及设备、机泵管口允许的作用力和力矩要求,且应使管道短,弯头数量少;i) 管道布置宜做到“步步高”或“步步低”,减少“气袋”或“液袋”,否则应根据操作检修要求设置放空或放净。

管道布置应减少死区。

j) 管道布置中应能承受各种动力荷载,控制管道的振动,如:风荷载、地震引起的水平力、压力脉动、机器共振等,在地震区设计的管道应符合国家现行抗震标准规定;k) 管道布置和支承点设置应同时考虑所能承受外部或内部的动力荷载。

支承应可靠,不应发生管道与其支承件脱离、管道扭曲、下垂或立管不垂直等现象;l) 管道的净空高度、净距及埋设深度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m) 阀门应布置在容易接近、便于操作和检修的地方。

成排管道上的阀门应集中布置,并设置操作平台及梯子。

应尽量减少阀门延伸杆或链轮操作。

如要采用,不能阻挡操作通道;n) 管道布置不应妨碍设备、机泵及其内部构件的安装、检修;o) 安全喷淋洗眼器应根据腐蚀性介质或有毒介质的性质、操作特点和防护要求等设置,其服务半径范围不应大于15m;p) 软管站应根据需要设置,站内可包括蒸汽、新鲜水、装置空气和氮气,其服务半径的范围宜为15m~20m;q) 金属管道除与阀门、仪表、设备等需要用法兰或螺纹连接者外,应尽量采用焊接连接。

燃气管道工程设计、施工技术规定

燃气管道工程设计、施工技术规定

燃气管道工程设计、施工技术规定燃气管道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规定是为了确保燃气管道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

本文将从管道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对燃气管道工程的相关规定进行详细介绍。

一、管道设计规定1. 管道材料选择燃气管道工程应选择优质的管道材料,如高强度钢管或聚乙烯管,以保证管道系统的耐腐蚀性和耐压性。

2. 管道布置方案管道布置应满足燃气的传输需求,并考虑到管道和其他设备的安全距离。

同时,应尽量减少管道的弯曲和连接,以提高管道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3. 管道安全阀设置根据燃气供应的特点和需求,在管道上适当设置安全阀,以防止管道系统出现过压或爆破等危险情况。

4. 管道防腐蚀措施管道应采取适当的防腐蚀措施,如涂覆防腐层或安装防腐衬里,以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并保证管道的安全性。

二、管道施工技术规定1. 管道施工准备在开始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现场勘察和测量,并制定相应的施工计划。

同时,应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并配备合适的施工设备和工具。

2. 管道焊接工艺管道焊接应采用符合规定的焊接工艺,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焊道应进行无损检测,检查焊缝的质量和可靠性,以确保焊接接头的牢固和密封性。

3. 管道安装管道安装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遵循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

管道安装时应注意保护管道免受损坏,并确保管道的正确连接和固定。

4. 管道试压在管道施工完成后,应进行试压工作。

试压时应按照规定的试压压力进行,观察管道系统是否存在泄漏和变形等问题,确保管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总结:燃气管道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规定是保证燃气管道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措施。

本文简要介绍了管道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的相关规定,包括管道材料选择、布置方案、安全阀设置、防腐蚀措施、施工准备、焊接工艺、安装和试压等内容。

这些规定和标准的遵循和执行,能够有效确保燃气管道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完整word版)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规范

(完整word版)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规范

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规范一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一般规定1.管道布置设计应符合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要求;2.管道布置应统筹规划,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满足施工、操作、维修等方面的要求,并力求整齐美观;3.对于需要分期施工的工程,其管道的布置设计应统一规划,力求做到施工、生产、维修互不影响;4.永久性的工艺、热力管道不得穿越工厂的发展用地;5.在确定进出装置(单元)的管道的方位与敷设方式时,应做到内外协调;6.厂区内的全厂性管道的敷设,应与厂区的装置(单元)、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等协调,避免管道包围装置(单元),减少管道与铁路、道路的交叉;7.管道应架空或地上敷设;如确有需要,可埋地或敷设在管沟内;8.管道宜集中成排布置,地上管道应敷设在管架或者管墩上;9.在管架或者管墩上(包含穿越涵洞)应留有10%~30%的空位,并考虑其荷重;装置主管廊架宜留有10%~20%的空位,并考虑其荷重;10.全厂性管架或者管墩上(包含穿越涵洞)应留有10%~30%的空位,并考虑其荷重;装置主管廊架宜留有10%~20%的空位,并考虑其荷重;11.输送介质对距离、角度、高差等有特殊要求的管道以及大直径管道的布置,应符合设备布置设计的要求;12.管道布置设计应满足现行《石油化工企业非埋地管道抗震设计通则》SHJ39的要求;13.管道布置不应妨碍设备、机泵及其内部结构的安装、检修和消防车辆的通行;14.管道布置应使管道系统具有必要的柔性;在保证管道柔性及管道对设备、机泵管口作用力和力矩不超出过允许值的情况下,应使管道最短,组成件最少;15.应在管道规划的同时考虑其支撑点设置;宜利用管道的自然形状达到自行补偿;16.管道系统应有正确和可靠地支撑,不应发生管道与其支撑件脱离、管道扭曲、下垂或立管不垂直的现象;17.管道布置宜做到“步步高”或“步步低”,减少气袋或液袋;否则应根据操作、检修要求设置放空、放净;管道布置应减少“盲肠”;18.气液两相流的管道由一路分为两路或多路时,管道布置应考虑对称性或满足管道及仪表流出图要求;19.管道除与阀门、仪表、设备等要用法兰或螺纹连接者外,应采用焊接连接;下列情况应考虑法兰、螺纹或者其他可拆卸的场合;1)因检修、清洗、吹哨需拆卸的场合;2)衬里管道或者夹套管道;3)管道由两段异种材料组成且不宜用焊接连接者;4)焊缝现场热处理有困难的管道连接点;5)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100的镀锌管道;6)设置盲板或“8”字盲板的位置。

管道设计安装规范正

管道设计安装规范正
2.1.2管道安装布置时应考虑管道与梁、柱、墙、地沟壁和管道与管道之间有必要的距离,以满足安装、操作、检修的方便和热伸长冷紧缩的要求,管道间距的具体尺寸可查阅有关的管道吊支架的标准图集(详见附图)。
2.1.3为便于安装,检修和操作管理,车间管道一般应沿墙或沿柱架空敷设,必要时可沿地面(如离心泵的吸收管道不可能架空时)或地下敷设,地下敷设时应设管沟,其沟盖板应与地坪相同。
2.4管道转弯及两设备距离较近的管道连接:
2.4.1输送纸浆管道、转弯处最好采用大弯头或45°弯头,以减小流动阻力,浆管、白水管弯头应避免采用焊弯(因为焊接处有毛刺,容易挂纤维)应采煨弯。(弯头局部阻力系数见表4.5.7)
2.4.2输送泥浆型物料(涂料、填料、白泥、绿泥等悬浮液)时,为防止固体物质沉积堵管,不应使管道转急弯,可使其曲率半径为管内径的3~10倍。
2.1.11管道应尽量集中敷设,集中多排并列的管路,常采用在水平面上或倾斜面上的并排排列。而且,在平行排列中,法兰、阀门应相互错开,并列管路之间中心距:在有保温层时:A=(DZ/2+DR/2+50)(mm);无保温层时,A=(DS/2+DX/2+50)(mm),上式中,DZ表示大管子保温层外径,DR表示小管子保温层外径,DS表示大管子直径,DX表示小管子外径。
2.1.8敷设管道时,其焊缝不得设在支架范围内,焊缝至支吊架边缘的距离一般大于150毫米。
2.1.9管路穿墙时,应在管外加套管,管路穿过防爆区、防水层及有毒气体区域的墙基或楼板时,应有特殊的套管保护。
2.1.10输送腐蚀性介质的管路、应安放在最低层、并在法兰、阀门处加防护罩,且不能敷设在过道或设备上面。
2.2管道间距、阀门手轮间距及阀门安置:
2.2.1管道间距:管道最突出的部分即管外壁、法兰外边,保温层的外壁距离墙壁或柱边的净空不小于100毫米;距离管架横梁端部不小于100毫米;两管道的最突出部分间的净空距离:中低压管道40~60毫米,高压管道约70~90毫米。

《专业型文档》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发布稿).doc

《专业型文档》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发布稿).doc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上海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二OO五年三月目录1.管道设计技术规定SH/P20-2005 2.装置布置设计技术规定SH/P21-2005 3.管道布置设计技术规定SH/P22-2005 4.管道材料设计技术规定SH/P23-2005 5.保温、防腐及涂色设计技术规定SH/P24-2005 6.管道应力分析设计技术规定SH/P25-2005 7.管道支吊架设计技术规定SH/P26-2005管道设计技术规定SH/P20-2005上海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二OO五年三月管道设计技术规定1 总则1.1 本规定包括:管道设计、材料、制造、安装、检验和试验的要求。

1.2 本规定为管道布置、管件材料和管道机械的设计原则,各项目的管道设计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2 设计2.1 概述为经济地、合理地选择材料,管道应按其使用要求各自分类,任何一类管道使用的范围应考虑:腐蚀性、介质温度和压力等因素。

2.2 设计条件和准则2.2.1 在设计中应考虑正常操作时,可能出现的温度和压力的最严重情况,并在管道一览表或流程图上加以说明。

2.2.2 操作介质温度<38℃不保温的金属管道的设计温度同介质温度,内部或外部保温的管道应依据传热计算或试验确定。

2.2.3 在调节阀前的管道(包括调节阀)压力应按最小流量下(关闭或节流时)来设计。

而在调节阀后的管道,应按阀后终了的压力加上摩擦和压头损失来设计。

2.2.4 对于按照正常操作条件下,不同的温度和压力(短时的)进行设计时,不应包括风载和地震载荷。

2.2.5 非受压部件包括管架及其配件或管道支撑构件的基本许用应力应与受压部件相同。

2.2.6 管道的腐蚀度,应按具体介质来确定。

通常对碳钢和铁素体合金钢的工艺管道应至少有1mm的腐蚀度,对于奥氏体合金钢和有色金属材料一般不加腐蚀余量。

2.3 管道尺寸确定2.3.1 管子的尺寸依据操作条件而确定。

必要时,考虑按正常控制条件下计算的管道和设备的摩擦和25%流量的余量,但下列情况除外:(1)泵、压缩机、风机的管道尺寸,按其相应的能力确定(在设计转速下能适应流量的变化要求)同时要估计到流量到0的情况。

GB50316-2000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doc

GB50316-2000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doc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P GB 50316——2000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Design code for industrial metallic piping2000-09-26 发布2001-01-01 实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Design code for industrial metallic pipingGB 50316——2000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化学工业部批注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1年1月1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北京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2000]199号根据国家计委《一九九一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计综合[1991]290号)的要求,由原化学工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16——2000,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负责管理,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负责具体解释工作,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000年九月二十六日目次1 总则 (7)2 术语和符号 (8)2.1 术语 (8)2.2 符号 (10)3 设计条件和设计基准 (18)3.1 设计条件 (18)3.2 设计基准 (19)4 材料 (26)4.1 一般规定 (26)4.2 金属材料的使用温度 (26)4.3 金属材料的低温韧性试验要求 (26)4.4 材料的使用要求 (28)5 管道组成件的选用 (30)5.1 一般规定 (30)5.2 管子 (30)5.3 弯管及斜接弯管 (30)5.4 管件及支管连接 (30)5.5 阀门 (33)5.6 法兰 (34)5.7 垫片 (34)5.8 紧固件 (34)5.9 管道组成件连接结构选用要求 (35)5.10 管道特殊件 (36)5.11 非金属衬里的管道组成件 (36)6 金属管道组成件耐压强度计算 (37)6.1 一般规定 (37)6.2 直管 (37)6.3 斜接弯管 (38)6.4 支管连接的补强 (40)6.5 非标准异径管 (46)6.6 平盖 (49)6.7 特殊法兰和盲板 (50)7 管径确定及压力损失计算 (52)7.1 管径的确定 (52)7.2 单相流管道压力损失 (52)7.3 气液两相流管道压力损失 (54)8 管道的布置 (55)8.1 地上管道 (55)8.2 沟内管道 (57)8.3 埋地管道 (58)9 金属管道的膨胀和柔性 (59)9.1 一般规定 (59)9.2 管道柔性计算的范围及方法 (59)9.3 管道柔性计算的基本要求 (59)9.4 管道的位移应力 (59)9.5 管道对设备或端点的作用力 (62)9.6 改善管道柔性的措施 (64)10 管道支吊架 (65)10.1 一般规定 (65)10.2 支吊架的设置及最大间距 (65)10.3 支吊架荷载 (65)10.4 材料和许用应力 (66)10.5 支吊架结构设计及选用 (66)11设计对组成件制造、管道施工及检验的要求 (68)11.1 一般规定 (68)11.2 金属的焊接 (68)11.3 金属的热处理 (68)11.4 检验 (68)11.5 试压 (68)11.6 其他要求 (69)12隔热、隔声、消声及防腐 (70)12.1 隔热 (70)12.2 隔热和消声 (70)12.3 防腐及涂漆 (70)13输送A1类和A2类流体管道的补充规定 (72)13.1 A1类流体管道的补充规定 (72)13.2 A2类流体管道的补充规定 (73)14 管道系统的安全规定 (74)14.1 一般规定 (74)14.2 超压保护 (74)14.3 阀门 (74)14.4 盲板 (74)14.5 排放 (74)14.6 其他要求 (75)附录A 金属管道材料的许用应力附录B 金属材料物理性质附录C 非金属衬里材料的使用温度范围附录D 钢管及钢制管件厚度的规定附录E 柔性系数和应力增大系数附录F 室外地下管道与铁路、道路及建筑物间的距离附录G 管道热处理的规定附录H 管道的焊接结构附录J 管道的无损检测附录K 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附:条文说明1 总则1.0.1.为了提高工业金属管道工程的设计水平,保证设计质量,制订本规范。

工艺管道设计的一般规定

工艺管道设计的一般规定

工艺管道设计的一般规定工艺管道设计是指根据工艺流程要求,对工业生产中的各类流体进行输送的管道系统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和设计的过程。

它主要依据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进行,并结合实际工艺要求和施工条件来确定管道的材质、直径、布局、支持等各项参数。

一、设计前期准备在进行工艺管道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获取设备和工艺流程的相关数据资料,了解工艺流程的特点和要求,明确设计的目标和要求。

同时,还需考虑管道所处的环境条件,如压力、温度、腐蚀性等因素。

二、设计要求1.安全性:管道系统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保证安全可靠,避免发生泄漏、爆炸等事故。

2.经济性:要对管道系统进行合理的布局,减少管道的长度和材料消耗,降低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

3.可维护性:管道系统的设计应尽量简单,易于维护和检修,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有效。

4.环保性:要考虑管道中介质的性质,合理选择材料,避免对环境产生污染。

三、工艺流程图在进行管道设计前,需要绘制工艺流程图,以清晰地了解每个设备之间的关系和流体的路径。

这有助于确定管道的走向、位置和支撑方式,从而合理布置管道。

四、管道材料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管材是工艺管道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一般以耐高温、耐腐蚀、抗压强度高的材料为主。

常见的管材有不锈钢、合金钢、玻璃钢等。

五、管道直径的确定工艺管道直径的确定需要考虑流体的性质、流量及压力损失等因素。

一般会根据所输送介质的流量和速度,结合经验确定合适的管径。

六、管道布局与支持在进行管道布局设计时,需要考虑综合布管原则和安全间距规定,保证管道系统的合理布局和互不干扰,同时满足施工、运维和检修的要求。

管道的支持方式一般有吊杆、支吊架、支吊架、支管架等。

七、监测与控制系统对于一些关键的管道系统,还需要配备相应的监测与控制系统,以实现对管道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操作控制。

常见的控制系统包括压力监测系统、温度监测系统、液位监测系统等。

八、验收与检验在工艺管道设计完成后,还需要进行相应的验收和检验。

工业管道设计与安装技术规范

工业管道设计与安装技术规范

工业管道设计与安装技术规范第1章总则 (5)1.1 设计要求 (5)1.1.1 工业管道设计应遵循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和规定,保证管道系统安全、可靠、经济、环保。

(5)1.1.2 设计前应充分了解工程背景、工艺流程、介质特性、环境条件等,进行全面的管道设计。

(5)1.1.3 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管道的布局、走向、支吊架设置、管道元件选型等因素,保证管道系统的合理性和优化。

(5)1.1.4 管道设计应满足生产需求,兼顾管道系统的可扩展性、维修性和操作便利性。

51.1.5 管道设计应采用先进的计算方法、设计软件和材料,提高设计质量。

(6)1.2 安装要求 (6)1.2.1 管道安装前应认真审查设计图纸,了解管道系统的结构、材质、规格和施工要求。

(6)1.2.2 管道安装应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遵循正确的施工顺序和工艺。

(6)1.2.3 管道安装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焊接、螺纹连接、法兰连接等关键部位的施工质量。

(6)1.2.4 管道安装应保证管道内清洁,避免杂质、油污等进入管道系统。

(6)1.2.5 管道安装完成后,应进行系统试验,包括压力试验、泄漏试验等,保证管道系统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6)1.3 检验与验收 (6)1.3.1 管道安装过程中,应进行过程检验,对关键工序和部位进行质量检查,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6)1.3.2 管道系统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全面验收,检查管道布局、支吊架设置、管道元件安装等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6)1.3.3 验收过程中,应对管道系统的功能、功能、安全性、可靠性等进行检测,保证管道系统正常运行。

(6)1.3.4 验收合格后,应提供完整的验收资料和报告,包括施工记录、试验报告、验收记录等。

(6)1.3.5 验收不合格的管道系统,应进行整改,直至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整改完成后,重新进行验收。

(6)第2章管道材料 (6)2.1 材料选择 (6)2.1.1 材料选择原则 (6)2.1.2 常用材料 (6)2.1.3 材料选用要求 (7)2.2 材料验收 (7)2.2.1 验收标准 (7)2.2.2 验收程序 (7)2.2.3 验收要求 (7)2.3 材料储存与保管 (7)2.3.1 储存要求 (7)第3章管道设计 (8)3.1 设计基础 (8)3.1.1 设计依据 (8)3.1.2 设计原则 (8)3.2 管道布置 (8)3.2.1 管道布置要求 (8)3.2.2 管道走向及间距 (8)3.3 管道应力分析 (9)3.3.1 管道应力分析目的 (9)3.3.2 管道应力分析方法 (9)3.3.3 管道应力分析要求 (9)3.4 支吊架设计 (9)3.4.1 支吊架类型及选用 (9)3.4.2 支吊架布置原则 (9)3.4.3 支吊架设计要求 (9)第4章管道元件 (10)4.1 管道法兰 (10)4.1.1 法兰的分类与选用 (10)4.1.2 法兰的材料 (10)4.1.3 法兰连接 (10)4.2 管道阀门 (10)4.2.1 阀门的分类与选用 (10)4.2.2 阀门的主要技术参数 (10)4.2.3 阀门的安装 (10)4.3 管道补偿器 (11)4.3.1 补偿器的分类与选用 (11)4.3.2 补偿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11)4.3.3 补偿器的安装 (11)4.4 其他管道元件 (11)4.4.1 管道弯头 (11)4.4.2 三通、四通 (11)4.4.3 管道支架 (11)4.4.4 管道膨胀节 (11)4.4.5 管道过滤器 (11)4.4.6 管道视镜 (11)第5章管道加工与预制 (11)5.1 管道加工 (12)5.1.1 管材选择 (12)5.1.2 管材切割 (12)5.1.3 管道弯曲 (12)5.1.4 管道校直 (12)5.2 管道预制 (12)5.2.1 预制前的准备 (12)5.2.3 管道预制质量控制 (12)5.3 管道焊接 (12)5.3.1 焊接方法及工艺 (12)5.3.2 焊工资格 (12)5.3.3 焊接过程控制 (13)5.3.4 焊接检验 (13)5.4 管道涂装 (13)5.4.1 涂装材料 (13)5.4.2 涂装工艺 (13)5.4.3 涂装质量控制 (13)5.4.4 涂装验收 (13)第6章管道安装 (13)6.1 安装准备 (13)6.1.1 在进行管道安装工作之前,应详细审查设计图纸、技术文件及施工方案,保证对管道系统的结构、材质、规格及安装要求有全面了解。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目录1 总则2 一般规定2.1 工艺计算2.2 站、场、库及石油化工装置设备和管道布置2.3 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程2.4 材料选用2.5 管道应力设计2.6 管道和设备隔热2.7 管道和设备涂漆2.8 压力管道支吊架设计规定2.9 压力管道强度计算规定2.10 聚乙烯管道设计规定3 压力管道设计遵循的标准和规范1 总则1.1 目的: 为了统一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要求,提高压力管道设计水平,确保压力管道设计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1.2 遵守的原则:优化设计方案,确定经济合理的工艺及最佳工艺参数;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1.3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输油、输气管道工程、给排水及消防工程、热力工程、城市燃气工程及石油化工工程。

2 一般规定2.1 工艺计算2.1.1 输油、输气管道需要进行管道的水力计算、温降计算。

其计算公式按《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2014)、《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15)《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执行。

2.1.2 对于特殊的管道穿跨越工程按《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 50423-2007)和《油气输送管道跨越工程设计规范》(GB 50459-2009)执行。

2.2 站、场、库及石油化工装置设备及管道的布置2.2.1 设备布置2.2.1.1 装置的总体布置应根据装置在工厂总平面上的位置以及与有关装置、罐区、主管廊、道路等相对位置确定,并与相邻装置的布置相协调。

2.2.1.2 装置的竖向布置应根据装置生产特点,充分考虑操作、检修要求,满足交通运输要求;考虑装置内外地坪标高的协调及其内外道路、排水的合理衔接,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量;装置场地应采用平坡式布置,并采用有组织排水,所有的雨水经过暗管排入地下排水管网。

2.2.1.3 设备布置应满足工艺流程、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要求,并应便于操作、维护、检修、防爆及消防,并注意节约用。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目录一、压力管道设计基本规定PGG13.1-2008....................................二、压力管道设计、安装、检验相关标准、规范PGG13.2-2008三、压力管道图样绘制规定PGG13.3-2008....................................四、压力管道设计文件编制规定PGG13.4-2008............................五、压力管道设计基础数据采集规定PGG13.5-2008....................六、压力管道布置规定PGG13.6-2008............................................七、压力管道材料选用规定PGG13.7-2008....................................八、压力管道元件选用规定PGG13.8-2008....................................九、压力管道支吊架设计规定PGG13.9-2008................................十、压力管道强度计算规定PGG13.10-2008.................................. 十一、压力管道应力分析规定PGG13.11-2008.............................. 十二、压力管道防腐、隔热规定PGG13.12-2008.......................... 十三、压力管道其他规定PGG13.13-2008......................................一、压力管道设计基本规定 PGG13.1-20081.1 总则1.1.1 本规定根据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TSGR1001-2008《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制定。

管道设计规定

管道设计规定
一、适用范围
二、图面字体规定
1、角图章内用4 mm仿宋体填写;文表内用4号仿宋体填写。
2、角图章外平面图内的设备,建(构)筑物名称及编号文字高度为4mm加粗。
3、其余部分:例如尺寸,说明,管道号文字高度为3.5mm。
三、装置(单元)布置设计规定
1、设计原则
(1)本工程改造部分以尽量利旧原有设施为原则。
出口端小于管道直径比泵嘴大一级管道放气与排液阀选闸阀放气口排液口的最小公径直径mm管径dn放气口排液口251540150202003502540040仪表及其它用阀门尺寸与种类按pid或仪表委托安装场所阀门尺寸阀门种类外浮筒液位计dn40闸阀玻璃板液面计dn20闸阀压力表取压嘴dn15闸阀等级表差压式流量计取压嘴dn15闸阀管系放气排液见表5闸阀采样阀第一道阀dn15闸阀第二道阀dn10或dn15软管站接头dn20闸阀蒸汽疏水配管用阀与疏水器尺寸相同闸阀阀门安装方法所有阀门必须布置在易于操作维修的地方
(2)满足工艺要求
装置(单元)布置应充分考虑工艺系统要求的设备标高差和泵净吸入头(NPSH)的需要以及过程控制对设备布置的要求,此外为防止结焦、堵塞,控制温降、压降等有工艺要求的相关设备尽量靠近布置。
(3)安全生产
装置(单元)布置应充分考虑设备以及机泵间防火、防爆安全间距的要求,建筑物间的安全距离以及与界区外相邻装置(单元)有安全间距要求的设备或建筑物间的安全距离;装置(单元)布置应设置贯通通道与界区外四周环形通道相连,以保证消防作业的可抵达性和可操作性。
③采样管上切断阀及采样阀的安装位置
a采样管切断阀距引出点超过3m时,应在距引出点最近的地方安装根部阀,此管长不得大于8m。
b样品出口管端与漏斗地面或平台之间应至少有300mm的净空,以安放取样器皿。

输气管道设计规范

输气管道设计规范

本文由郭林1980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1总则 1.0.1为在输气管道工程设计中贯彻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统一技术要求,做到技术 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陆上输气管道工程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输送液化天然气、液化 石油气管道工程。

 1.0.3输气管道工程设计应遵照下列原则: 1.0.3.1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节约土地,处理好与铁路、公路等的相互关系; 1.0.3.2采用先进技术,努力吸收国内外新的科技成果; 1.0.3.3优化设计方案,确定经济合理的输气工艺及最佳的工艺参数。

 1.0.4输气管道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管输气体Pipelinggas 通过管道输送至用户的天然气和人工煤气。

 2.0.2输气管道工程GastransmissionPipelineengin eering 用管道输送天然气或人工煤气的工程。

一般包括:输气管道、输气站、管道穿越及辅助生 产设施等工程内容。

 2.0.3输气站Gastransmissionstation 输气管道工程中各类工艺站场的总称。

一般包括输气首站、输气末站、压气站、气体接收 站和气体分输站等站场。

 2.0.4输气首站Gastransmissionfirststation 输气管道的起点站。

一般具有分离、调压、计量、清管等功能。

 2.0.5输气末站Gastransmissionlaststation 输气管道的终点站。

一般具有分离、调压、计量、清管、配气等功能。

 2.0.6气体接收站Gasreceivingstation 在输气管道沿线,为接收输气支线来气而设置的站,一般具有分离、调压、计量、清管等 功能。

2.0.7气体分输站Gasdistributingstation 在输气管道沿线,为分输气体至用户而设置的站,一般具有分离、调压、计量、清管等功 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适用范围
二、图面字体规定
1、角图章内用4 mm仿宋体填写;文表内用4号仿宋体填写。
2、角图章外平面图内的设备,建(构)筑物名称及编号文字高度为4mm加粗。
3、其余部分:例如尺寸,说明,管道号文字高度为3.5mm。
三、装置(单元)布置设计规定
1、设计原则
(1)本工程改造部分以尽量利旧原有设施为原则。
图4.2.1
A、B、C三种情况通常材料相同只是管道等级不一样,分界点处的法兰、紧固件和垫片,按高等级选用即可。D种情况则材料通常有变化,法兰的压力等级按高等级选用,法兰、紧固件和垫片的材质按低等级选用,
(2)管道的吹扫
管道吹扫有固定和半固定两种方式,一般都表示在P&ID上。当P&ID上无表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2)满足工艺要求
装置(单元)布置应充分考虑工艺系统要求的设备标高差和泵净吸入头(NPSH)的需要以及过程控制对设备布置的要求,此外为防止结焦、堵塞,控制温降、压降等有工艺要求的相关设备尽量靠近布置。
(3)安全生产
装置(单元)布置应充分考虑设备以及机泵间防火、防爆安全间距的要求,建筑物间的安全距离以及与界区外相邻装置(单元)有安全间距要求的设备或建筑物间的安全距离;装置(单元)布置应设置贯通通道与界区外四周环形通道相连,以保证消防作业的可抵达性和可操作性。
①一般工艺管道的固定吹扫接管方式如图4.2.2-1所示。
图4.2.2-1
②半固定式吹扫接管视介质情况而定。剧毒、液化烃类采用双阀如图4.2.2-2A、C,一般介质用单阀如图4.2.2-2B、D.
图4.2.2-2
(3)排液与放气
工艺过程需要的管道排液与放气应按P&ID的要求进行安装,但管道布置中不可避免的液袋和气袋,应按下述要求设置排液口和放气口。长BOSS均按L=120mm计。
(5)节约
装置(单元)布置应按照“流程顺畅,紧凑布置”的原则,减少装置占地;优化各设备间距,减少管道的往返;对大管径管道,造价高(如高材质)管道,应尽可能最短,以节约投资。
2、设备布置的定位原则
(1)卧式容器基础中心线
(2)塔和立式容器中心线
(3)换热器基础中心线(框架上层)管程嘴子中心线(地面层)
9、埋地管道
(1)循环冷热水、新鲜水、消防水管道;
(2)含油污水管道;
(3)生活污水管道;
10、环保与职业安全卫生措施
(1)环境保护方面
依据《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H3024-95的要求,设计中应采取以下有利环境保护的措施:
①凡在开停工、检修过程中,可能出现有害流体泄漏、漫流的设备区周围,均设置不低于150mm高的围堰和导液设施.
②设备、管道的排净口,采样口和溢流口的排出物应进入集中收集系统.
污水水封井排气管的设置应满足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修订版)第6.1.8条要求.
压力气体的放空口均设有消声器,同时考虑排气口噪声的指向性.
(2)安全和卫生方面
装置(单元)布置除满足防火、防爆规范所需设备,建筑物间以及相邻装置(单元)间的安全间距要求外,还应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3047-93的要求,采取以下有利安全卫生措施:
①立式设备的平台和多层框架的各层(或隔层)设有半固定式灭火蒸汽接头,设备区和操作温度超过介质自燃点的设备附近也设有半固定灭火蒸汽接头,管桥下设有公用工程软管站,所有这些接头的阀门都布置在明显、安全和方便操作的地点。
②装置(单元)四周设有消防水管网,甲类气体压缩机等需要重点保护的设备附近,设有箱式消防栓;高于15m的框架平台,设有消防竖管,甲类设备两侧设有消防水炮.
6、构架类设置
(1)主管桥:以柱距6000mm,跨距6000/9000/12000mm为主。主梁EL+4500mm,EL+6500mm。侧梁EL+3500mm,EL+5500m,EL+7500mm。
(2)冷换框架:柱距6000mm,6500mm。跨距9000mm。
7、塔和立式容器的平台设置
(1)平台宽度一般1000~1600mm,最大1800mm,最小800mm (根据管道规划要求)。
(4)方便设备安装与检修
大型设备如反应器、常、减压塔及分馏塔等均应靠道路一侧布置,既有利设备的现场组对,也方便其吊装;贯通式通道要为每台设备的安装与检修创造条件。此外,设置若干个检修通道口,为某些设备(如压缩机)的检修创造条件。装置布置还应充分考虑设备检修(如管壳式换热器)所需空间以及固体物料装卸所需作业面。
(4)卧式泵泵端基础
(5)立式泵泵中心线
3、装置内通道宽度
(1)车行消防道路最小4000mm
(2)检修、维修道路最小4000mm
(3)操作通道最小800mm
(4)联通通道最小800mm
(5)检修消防通道路面内缘转弯半径Βιβλιοθήκη 宜小于9m.4、装置内通道净高
(1)卡车通道净空要求最小4500mm
(2)工厂主干道净空要求最小5000mm
③装置内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管道在进出装置(单元)处,设置静电接地设施.
表面温度超过60℃的管道在距地面或平台面高度2.1m,四周0.75m以内均设防烫隔热层。
在有毒危害和具有化学灼伤危险作业区考虑设置洗眼器、淋洗器等安全防护措施。
四、管道布置设计规定
1、管道布置的一般要求
(1)管道等级分界。由于设计温度和压力以及介质性质的改变引起管系管道等级或管道材质的改变,管道等级分界就是用来表达这种改变介面的位置。
(2)最大层间距6000~8000mm;最小层间净高2300mm。
8、设备和机器检修设施
(1)主风机,压缩机:厂房内设置桥式吊车;
(2)换热器:布置在地面上和中间层的换热器考虑使用机具和吊梁进行安装、检修,布置在构架顶层上的换热器考虑使用吊车;吊装侧的平台栏杆为活动栏杆。
(3)塔、立式设备:对于大型设备,装卸孔、人孔要朝向道路检修侧。
(3)铁路净空要求最小5500mm
(4)消防车通道净空要求最小4500mm
(5)操作通道净空最小2100mm
5、基础标高
(1)满足工艺要求
(2)塔及地面层立式设备基础高度一般应取H=200mm。
(3)卧式设备及冷换设备基础标高除满足工艺要求外,以满足配管要求的最小高度为准。
(4)机泵基础高度一般应取H=200mm,但对于泵房内大型机泵如操作、检修高度过高可适当降低基础高度至H=10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