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朝的统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共17张PPT)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电影《锦衣卫》海报
锦衣卫印
锦衣卫特务机构
职能: 对臣民监视、侦查。 特点: 由皇帝直接指挥,
不受法律的约束。
“时京官安每旦然入朝朝,中必与坐妻,子诀别, 却知天下事。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
锦衣卫:陛下,这是昨天晚上宋学士家宴请宾客的情况。(把图 交给宦官递给皇帝) 朱元璋:宋爱卿,听说你昨天晚上宴请贵宾,都请了那些人呢? 宋濂(惊讶的表情):皇上是不是知道了(轻声)。谢皇上关心, 臣昨天和几个朋友聚了聚,有王学士,李尚书,还有张侍郎。 朱元璋:都吃了哪些好菜啊? 宋濂:禀皇上,有糖醋鲤鱼、宫保鸡丁、四喜丸子、京酱肉丝、 还有红烧茄子和拔丝地瓜。 朱元璋:很好,你没有欺骗朕,是朕的忠臣,由你们辅佐朕,我 很放心(面露笑容)。来人,把这张图给宋大人看看。 宦官:是。(将图拿给宋濂) 宋濂(接过图,伸手抹了把汗,轻声):好险,锦衣卫真是无孔 不入啊。
“厂卫”---锦衣卫、东厂、西厂
锦衣卫、东厂和西厂是明代在刑部、 都察院、大理寺这三个司法机关以外设置 的直接听命于皇帝,执掌“诏狱”的特务 机构。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 活动加强,常合称为“厂卫”。
锦衣卫原为皇帝亲军侍卫,掌管皇帝出入的仪仗。明太祖加强 专制统治,特令其兼管刑狱,并给予巡查缉捕的权力,但其本职仍 是“侍卫”。锦衣卫的最高长官是指挥使,常由功臣、外戚担任。 “靖难之役”后明成祖为镇压人民和官员中的反对派,于1420年在 北京设立了东厂,用亲信宦官任东厂提督,专门刺探臣民“谋逆妖 言、大奸大恶”的事,并可以直接报告皇帝,有监视 锦衣卫之权。厂、卫彼此制约,便于皇帝全面控制。 西厂设立于1477年,也是由宦官掌领,但其规模、权 力超过东厂,自京师内外到各地王府、大小城镇,甚 至偏僻乡村,都有他们的踪迹,1510年被撤销。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精品课件

二、朱元璋强化皇
设厂卫特权务机 宦官专
构
魏 魏忠权贤自称九
忠 贤
千岁,阉党遍
布全国,权势
达到顶峰。
明朝时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 但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 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 不许发挥个人见解。这种文章完全 套用古人思想,毫无新意,束缚了 读书人的思想。顾炎武讥之曰:
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考试文体 不限制 八股
文
股
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考取 后
第。
功人
名讽
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的 刺
文章,
人明 说朝
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 : 以
来
帝?……
凭
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八
就叫他骗得高官,
八股取士的影响: 禁锢思想、摧残文化; 所选人才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不利于科技创新、文教事业的发
人教版七年级
下温册故知新:科举制度发展史
隋朝创立 以隋炀帝开设进士科为标志
唐朝完善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科目 武则天创立殿试,亲自 面试考生
宋朝发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 展 额,提高进士地位
明朝
第三篇章 簇锦团花观经济
下面是某电视剧一个场景,这个场 景在当时能出现吗?
• 唐太宗宴请群臣时,为了展示他的节俭一 面,给每位大臣的盛放食物的盘子里放二 个煮熟的玉米和一些花生
板书设计
布政使司
八股取士
知识分子
地方 废行省设三司
按察使司
群臣人民
厂卫特务机构
皇帝
中 央
废丞相和中书省
都指挥使 司
明朝经济的 发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44张PPT)

知识串联
像朱元璋这样 参加过农民起义的 开国皇帝还有谁?
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 朱元璋像
明 朝 疆 域 图
元末长期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所以明朝建立之初, “土地荒芜”、“居民鲜少”,政局不稳,人心浮动,面对严峻 形势,朱元璋充分意识到了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皇权集中的重 要性,并着手进行 改革 。
明朝地方军事机构设置
2、措施
(1)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封诸王。
(2)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五 军都督府。
问题思考(P67)
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 的特点是什么?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地方和中央 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 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防 止了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 加强了皇权。)
• 5.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C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
6.明代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A ) A、景德镇 B、越州 C、杭州 D、邢州
7.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 D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 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学习目标
1、掌握明朝建立、明太祖和 明成祖君权的加强。 2、辩证认识加强君权的影响。 3、正确理解“八股取士”的 影响。 4、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
创景设情 据档案记载,南薰殿旧藏了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皇后 画像75幅,其中皇帝画像63幅,大多数皇帝都只有一幅 画像,其中画像最多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他一人就有13幅 画像。而让人不解的是,这13幅画像画的都是朱元璋,却 画了截然不同的两个相貌(见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24张)(共24张PPT)

4、八股取士(思想)
(1)内容:规定考试题目必须来自
“四书”“五经” 。
四书:《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五经:《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2)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
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3)文体段落:
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 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 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 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 分组成。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 格式里,字数也有限制。
想一想: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朝代 西周 秦朝 元朝 明朝 制度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设三司
思考:你能发现我国古代地方行政
制度演变总的趋势是怎样的?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三、发展经济
1、农业:引进了南美洲的玉米、甘薯、
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 (1)棉织业在明代已
从南方推向北方 (2)苏州是明代的丝织 业中心 (3)景德镇是全国的制 瓷中心。
为监视臣民,朱元璋、明成祖分别设 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 厂卫设有监狱、法庭,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 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
冤错案。
廷杖
明太祖时,为了提高皇帝的权威,采用“廷
杖”惩处大臣。大臣的进谏如果触怒了皇帝,或
是大臣有过失,就要在殿廷上或午门外受到廷杖
(4)影响:
材料一:“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 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影响:脱离了实际,禁锢了思 ——顾炎武 想,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30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1)原因:元朝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
(2)目的:巩固统治
针对元灭的两个原因思考 朱元璋会从哪些方面来加强皇权?
政治(中央、地方)、军事、监督、思想
政治方面: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 化皇权。 1 . 在 地 方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直属中央。朱元璋
特点: 权力三分, 互不统属, 互相牵制。
作用: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朱元璋分封诸子的措施达到预期效果了吗?
前期对稳定明王朝统治作出重要贡 献,……后期藩府成为只享禄米寄生集团, 并成为明中晚期重要的社会问题。
“胡惟庸案”
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百官之首而位高权重,处于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时常与朱元璋发生了“口角”, 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制 度。
1328-1344年 ,放牛
1344-1347年,做和尚, 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
1347-1352年,做和尚,主 要工作是撞钟
1352-1368年,造反
1368-1398年,主要 工作是做皇帝
朱元璋强化皇权
堂夫元氏(元朝)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 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儒士严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 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亲自处理政务),故大臣 得以专权自恣(大权独揽)…… ——《明实录》
朱元璋队伍逐渐壮大,消灭 东南各地群雄,向北进军。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时 间: 1368年 都 城: 应天(南京) 灭元朝时间: 1368年
灭元朝标志: 攻占大都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 日),字国瑞, 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出生于濠州 (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 。明朝开国皇帝 (1368年—1398年在位), 年号“洪武”。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共45张PPT)

都司 (军政)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 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 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 “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 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 出了一身冷汗。
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2、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28
32 38
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 烂似泥----三句承题,两句 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 圣门高第,可知道“三 通”“四史”是何等文章, 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清)徐大椿
472(件)
19
4﹪
朝代
贡
献
隋朝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进士科创立,科举制正式确立
禁锢了思想,扼杀了创造性思维,不利于教育的发展。
八股,而不讲求实际学问,培养的“人才”成为皇帝
的顺从者,因此,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 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年代 汉代 时期
隋唐 时期 宋元 时期 明清 时期
世界主要 中国 科技发明 45(件)
45(件) 67(件)
占百 分比 62﹪
71 ﹪ 57 ﹪
制瓷中心——景德镇,所产的青花瓷器 畅销海内外 北京、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 晋商、徽商等商帮
课堂小结
除行省,设三司,中央直属。 废丞相,撤中书,权分六部。 设厂卫,察官民,特务密布。 八股文,禁锢人,培养奴仆。 强君权,固统治,经济发展。
明朝时期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
材料二: 清初学者廖燕在《明太祖论》中说: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 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堂笔记一、明朝的统治1.1、朱元璋在明朝初年的发展及特点在明朝初期,朱元璋实行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如中央化的行政改革、土地制度、科举制度、赋税制度等,促进了明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
1.2、朱元璋的中央化政策朱元璋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取消了“丞相”“首辅”等地方权力机构,创设了吏、刑、工、兵、礼、户、外、太常、大理、司法等部门,实行“三司、六部”制度,并设立东厂、西厂等机构,监察地方官员的行为,并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1.3、明朝土地制度明朝实行九等田制,规定先授田于乡绅、士子、豪绅、富商等,其余百姓再分田。
同时,朱元璋反对“均输”、“均入”和“万户侯”的制度,保护农民的利益。
1.4、科举制度明朝实行科举制度,禁止世袭官职和买官卖官,从而吸收了大量贫苦士子到官场上任职,使科举制度成为明朝的一项重要制度,为文化和科技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5、税收制度明朝统治者采用一种称为均输法的税收制度,即“以民力所能负重而征税”的原则,不仅使百姓的负担减轻,而且增加了朝廷财政的支出。
二、明朝的文化与科技明朝时期,文化、科技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繁荣,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家、画家、科学家等。
2.1、明朝的文学艺术明朝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家、诗人、散文家、剧作家、书画家等,如杨慎、张岱、汤显祖、文征明、唐寅、陈洪绶等等。
2.2、明朝的科技发展明朝时期,科技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出现了各种新颖的发明和创造,如瓷器、海上丝路的开通、气象观测、大航海等。
三、明朝的经济明朝时期,由于朱元璋实行的诸多政策和措施的推行,使得明朝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3.1 、明朝的农业经济明朝时期,由于朱元璋实行的土地制度中所规定的“九等田制”,使得百姓得到了应有的权益,从而增加了土地的耕种面积;又规定“均输法”的税收,使得农民的负担减轻,因此,农业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发展。
3.2、明朝的手工业经济明朝时期,制造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兴起,瓷器的生产工艺不断改进,达到了极高的水平;纺织和造纸等工艺,也取得了重要的发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共29张PPT)

八股文的考试范围是儒家经典“四 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 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 得自己随意发挥。
分组讨论八股取士的积极 影响和消极影响。
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 考试。禁锢了知识分子的 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材料一 胡惟庸案又称胡党之狱,简称胡狱,为明初 四大案之一。除掉胡惟庸后,朱元璋罢左右丞相, 废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后设殿阁大学士供皇 帝作为顾问,朱元璋结束了中国的丞相制度,加强 了专制皇权。
材料二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谋不轨”罪 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 涂节等数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颁布 《昭示奸党录》,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处死韩
晋商 徽商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
时期。这些措施的确达到了加强 君权,巩固统治的目的,但不少措 施如特务机构、八股取士等也带 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社会 的进步。我们今天应该从吸取教 训,创建更有利于国家发展、社会 进步的社会环境。
锦衣腰牌
东厂腰牌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材料一 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 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 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 分组成。
材料二 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 抨击过八股文:八股文之害等于焚 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材料反映了明朝在科举制度方面 发生了什么变化?明朝进行这一 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思考: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原因是 什么?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 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
分组(中央、地方、军事、特务)讨论 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股取士
明
朝
的
统
人民
治
地方
废行中书省
皇帝
中 央
明朝经济 的发展
按察司 都司
厂卫特务机构
废丞相和中书省
农业、手工业、商业
吏 户 礼兵 刑 工
明嘉靖青花 花鸟纹梅瓶
明缂丝宜春 帖子嵗朝图
苏绣
商业
(1)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 (2)出现了大型商帮——晋商和徽商
上面两图晋商故里,下面两图徽商故里
南京商业区
图为北京城《皇都积胜图》 明朝的商品经济,也相当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 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布政局
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
直接向皇帝负责。
改制前
皇帝 丞相
改制后
皇帝
吏户礼兵刑工
吏户礼兵刑工
中央:废丞相,权归六部
丞相上朝仪式的变化
坐
站
跪废丞相和中书省,分权Fra bibliotek六部。 皇帝吏户 礼 兵 刑工
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中
行 中
央
书 省
改制前
承宣布政使司(民政)
中央
—《稗史汇编》
却知天下事。
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
明朝仍沿用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1)、考试内容
科举考试内容只在儒家“四书”“五 经”范围内命题;
四书:《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五经:《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2).答题格式: 考生不得随意发挥自己的见解,答题必须按照 八股文的格式来书写。
提刑按察司(刑狱) 都指挥使司(军政)
改制后 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监察
设特务机构——锦衣卫(朱元璋 )、 东 厂(明成祖)
锦衣腰牌
锦衣卫印
东厂腰牌
电影《锦衣卫》海报
锦衣卫印
“时京官每旦 特点:
入朝,必与妻 子诀别,及暮
由皇帝直接指挥, 不受法律的约束。
无事则相庆,
以为又活一
日。”
皇帝 安然朝中坐,
明朝科考图
夹带 明清时期,考生作弊手段以夹 带居多,这是为什么?
明朝经济的发展:
农业
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玉 米
( 红甘 薯薯 )
马 铃 薯
花
番
辣
生
茄
椒
手工业
棉纺织业向北推进;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明代青花扁壶
苏绣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时间: 1368年 都城: 应天(南京)
建立者: 朱元璋 (明太祖)
灭元朝时间:
1368年
灭元朝标志:
攻占大都
胡惟庸案又称胡党之狱,简称胡狱,为明初四大案 之一。除掉胡惟庸后,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中书 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其子朱棣另设殿阁大学士供 皇帝做为顾问,朱元璋结束了中国的丞相制度,加 强了专制皇权。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谋不轨”罪诛 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 等数人。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颁布 《昭示奸党录》,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处死韩 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已故的滕国公顾时的子 孙等开国功臣。后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 究其党羽,前后共诛杀3万余人,时称“胡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