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脑损伤患儿的康复治疗
脑损伤后的康复治疗计划
![脑损伤后的康复治疗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3e3a635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e.png)
脑损伤后的康复治疗计划脑损伤是指由于头部外力作用,导致大脑功能受到严重破坏或障碍的一种疾病。
脑损伤后的患者需要接受康复治疗,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脑损伤后的康复治疗计划。
一、康复目标设定康复治疗计划的首要任务是设定明确的康复目标。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目标,全面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能力、认知能力、言语和语言能力等方面,明确康复治疗的方向。
二、神经功能康复训练为了促进脑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可采用以下康复训练方法。
1. 运动康复训练:通过肢体活动训练,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
可以包括肌肉锻炼、平衡训练、协调性训练等。
2. 感觉康复训练:通过感觉刺激,提高患者的触觉、视觉、听觉等感知能力。
例如,触摸训练、视觉追踪训练等。
3. 认知康复训练:针对记忆、注意力、思维等认知功能进行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认知能力。
例如,智力游戏训练、记忆训练等。
4. 言语和语言康复训练:对于患有言语和语言障碍的患者,可进行言语和语言康复训练,提高其言语和语言表达能力。
如发音训练、语言理解训练等。
三、情绪调节和心理支持脑损伤后的患者常常伴随着情绪和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在康复治疗中,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情绪调节和心理支持。
可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活动,帮助患者有效应对情绪问题,增强康复治疗的效果。
四、社交适应和独立生活能力训练脑损伤后的患者常常需要重新适应社交环境和独立生活。
在康复治疗计划中,可进行社交技能训练,帮助患者重新建立社交网络,并提供生活技能培训,包括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以提高患者的社交适应和独立生活能力。
五、家庭康复护理康复治疗不仅仅是医疗机构的责任,家庭的支持和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康复治疗计划应该包括家庭康复护理的指导和培训,帮助患者的家人了解康复技巧和方法,提供适当的护理和支持。
六、定期康复评估和调整康复治疗计划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定期进行康复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
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体会
![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4526d7065ce0508763213f7.png)
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体会儿童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患儿在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一个月内,脑组织在其生长发育完成之前受到某种损伤或病变而致大脑发育障碍,以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常见原因是母亲在怀孕期间有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妊娠期疾病等,或新生儿早产、窒息、黄疽、传染性疾病、脑缺氧、脑外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都有可能导致脑瘫的发生。
由于患儿病变在脑,肌肉本身没有瘫痪,故运动和姿势的异常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不断地变化发展,表现形式多样,可有感觉、认知、沟通、感知功能障碍、智力低下、惊厥发作等表现。
现将脑瘫儿童康复治疗的体会报告如下。
1 方法(1)康复指导的基本原则。
①以安全为前提,不提倡危险动作。
②具有针对性,以功能障碍点为目标,有针对的指导。
③要求简单、实用、有针对性、易于掌握适合家庭操作。
④指导时应尽量让患儿安静、愉悦的状态下进行指导。
(2)康复指导的基本方法及流程。
①针对首次接触康复治疗的患儿及家长。
第1步进行适当的康复宣教如:如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常见方法、康复治疗对家长的要求等等;第2步对患儿进行康复评估找出患儿存在的问题,给予适当的解释让家长了解患儿的病情及特点;第3步针对患儿的病情特点指导在家庭生活中的抱姿、睡觉的姿势、坐姿等方面的要求;最后根据患儿的病情特点制定一个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接着示范给家长,之后让家长亲自操作、并指导家长一些技巧直到其基本掌握。
②针对家庭康复后进行定期康复指导的患儿及家长。
第1步了解家长进行家庭康复治疗的情况,让家长充分的反映治疗过程中的难点;第2步适当的评估,总结患儿这段时间家庭康复的进步情况,给与家长持续家庭康复的信心;第3步对于康复过程中家长提出的难点及新发现的问题给与适当解释,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第四步对于康复治理过程中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要求家长到康复门诊进行咨询;最后给出下一段时间的治疗重点及康复目标。
在康复训练中,对大龄患儿要尤其加强固定肌的训练,以期完成一个点的姿势控制。
脑损伤的修复与康复治疗策略
![脑损伤的修复与康复治疗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37d5a0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9.png)
脑损伤的修复与康复治疗策略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了巨大影响。
为了帮助脑损伤患者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医学界提出了一系列修复与康复治疗策略。
一、早期干预和急救措施脑损伤发生后,早期干预和及时的急救措施对于损伤恢复至关重要。
首先,保证呼吸道通畅、确保供氧;其次,稳定颅内压力,防止继发性损害;最后,快速诊断并处理可能存在的其他并发症。
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促进脑损伤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药物包括:1. 降低颅内压力的药物:如呋塞米、甘露醇等。
2. 保护神经细胞功能的药物:如纳洛酮、咪达唑仑等。
3. 提高脑代谢和血流的药物:如甘草酸二铵、丙戊酸钠等。
4. 缓解痉挛和肌肉僵直的药物:如地巴唑等。
然而,药物治疗只能起到辅助作用,需要结合其他康复治疗手段综合应用。
三、理疗康复治疗脑损伤患者往往伴有一系列功能障碍,理疗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力、协调性和平衡性。
常见的理疗康复手段包括:1. 运动训练:通过各种运动方式,促进受损神经系统的再生与重建。
2. 物理疗法:包括电刺激、超声波和冷/热敷等方法,可以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并刺激神经功能恢复。
3. 功能训练:通过模拟日常生活活动,在康复过程中重建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技能。
四、认知康复治疗脑损伤常引起认知功能障碍,因此认知康复治疗在脑损伤修复中起到关键作用。
认知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记忆、注意力和思维能力。
常见的认知康复方法包括:1. 记忆训练:通过反复锻炼,提高患者的记忆能力。
2. 注意力训练:通过任务集中、分心转移等练习,改善患者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3. 智力训练:通过解决问题、推理和逻辑思考等活动,提高患者的智力水平。
五、心理辅导脑损伤患者往往伴随着情绪波动和心理困扰,因此心理辅导在康复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心理辅导可以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应对焦虑和抑郁,并提供积极向上的支持。
六、社会支持与康复社会支持是脑损伤患者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儿童脑瘫康复治疗方案
![儿童脑瘫康复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2f8496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a1.png)
儿童脑瘫康复治疗方案什么是儿童脑瘫?儿童脑瘫(Cerebral Palsy,CP)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由非进展性的脑损伤引起。
脑瘫主要影响儿童的姿势和运动控制,可能导致肌肉僵硬、姿势异常、肌力不足、协调运动障碍等问题。
儿童脑瘫康复治疗的目标儿童脑瘫康复治疗的目标是帮助患儿最大限度地发展其潜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脑瘫引起的功能障碍。
治疗方案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和实施。
儿童脑瘫康复治疗方案的内容•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儿童脑瘫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针对患儿的肌肉控制、平衡、协调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运动训练,促进患儿的肌肉发展和运动能力提高。
•言语治疗:儿童脑瘫患者常常伴随着言语障碍。
言语治疗旨在帮助患者提高口齿清晰度、语音流利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职业治疗:职业治疗旨在帮助患者提高日常生活技能和社交能力,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社会融入能力。
•康复辅助器具:康复辅助器具,如矫形器、助行器等,可以帮助患儿改善姿势和行走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用于控制脑瘫相关症状,如肌肉痉挛、抽动等。
但需要注意药物治疗的效果因患者个体差异存在差异,应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控制。
儿童脑瘫康复治疗方案的注意事项•个性化:每个患儿的康复治疗方案都应该根据其特定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实施。
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儿童脑瘫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案。
•多学科合作:儿童脑瘫康复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言语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等。
他们将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家庭参与:儿童脑瘫康复治疗需要家庭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家长应该接受专业指导,学会正确的护理和康复训练方法,配合康复治疗师执行康复方案。
•持之以恒:儿童脑瘫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而持久的过程,需要患儿及其家人的耐心和坚持。
只有长期、有计划地进行康复训练,才能获得较好的康复效果。
儿童脑瘫康复治疗的效果评估•功能评估:通过评估患儿的肌肉功能、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指标,来判断康复治疗的效果。
脑损伤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
![脑损伤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425d59b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6.png)
脑损伤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脑损伤是一类严重的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带来了巨大影响。
康复训练对于脑损伤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脑损伤康复训练方法。
1. 物理康复训练物理康复训练可以帮助脑损伤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运动能力。
常见的物理康复训练方法包括物理疗法、理疗和运动疗法。
物理疗法可以通过应用热敷、冷敷、电疗和按摩等手段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改善肌肉功能。
理疗则通过运用设备和技术来增强受损部位的功能,例如使用电疗仪进行电刺激、运用床上起座设备帮助行走等。
运动疗法则主要通过进行体能训练来提高患者的耐力、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2. 言语治疗脑损伤患者往往会出现语言障碍,言语治疗是帮助他们恢复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
言语治疗师可以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来帮助患者恢复说话和理解能力。
良好的言语治疗需要耐心和细致的辅助,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发音训练、语言认知训练和交流技巧培养等。
3. 认知康复训练脑损伤患者常常伴随着认知功能障碍,比如注意力、记忆力和执行能力的下降等。
认知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认知能力,增强思维灵活性和问题解决能力。
常见的认知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和认知技巧训练等。
例如,通过组织日常活动,让患者主动参与,刺激他们的思维并提升自主能力。
4. 心理康复训练脑损伤除了对患者的身体功能造成损害外,也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心理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抑郁和其他心理问题。
常见的心理康复训练方法包括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支持等。
康复师会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并提供情绪管理技巧和积极的心理支持。
5.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脑损伤患者常常失去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可以帮助他们重新学习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促进他们的康复和社会融入。
这些技能包括洗漱、穿衣、进食、如厕等。
康复师可以通过模拟日常活动,帮助患者练习并逐步恢复这些基本生活技能。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d15f1984cc22bcd126ff0cc5.png)
浅谈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47-01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患儿自出生前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其它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并发障碍[1]。
小儿脑瘫是引起儿童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据报道,我国小儿脑瘫患病率为1.8‰~4.0‰[2],脑瘫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
脑瘫主要是大脑组织受损后发育障碍,影响了小儿的智力发育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如能及时发现,早期干预,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提高小儿脑瘫的治疗率和生存质量。
由于脑性瘫痪患儿的病程长,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障碍,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指导和家人的支持,康复治疗适应了这一需求。
通过专业的康复人员提供技术手段和知识可达到纠正患儿异常姿势,帮助患儿获得最大程度的功能改善,发挥其代偿潜能,改善自理能力,建立患儿的良好心理。
现将多年来对脑瘫患儿的康复经验介绍如下:1常规康复措施按小儿脑瘫病变常规治疗,药物加(或高压氧)一般康复、健康教育和功能康复。
1.1改善患儿生活环境。
平时的康复当中一定要保持患儿生活空间的清洁,定时开窗通气,定期进行空气、地面消毒,常带患儿到户外活动,细心地做好患儿的卫生,注意让患儿远离危险物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1.2训练患儿穿衣能力。
在日常的康复中应正确的运用穿衣技巧。
穿衣服时最好取坐位,以患侧肢先穿后脱、健侧肢体先脱后穿的原则,按衣袖、兜背、另一袖、扣扣的顺序进行,同时应教患儿辨认衣服的前后左右,慢慢训练患儿自己穿衣的能力[3]。
1.3锻炼患儿正常进食。
患儿摄食障碍,常表现咀嚼困难、吸吮和吞咽困难,长期下去会引起患儿营养缺乏。
因此,日常的康复当中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进食情况,给予合理的营养搭配,选择食物时要注意选择糊状、半流食等容易下咽的食物,以补脑的食物补充为主,对吞咽困难者采取下额控制技术,用手指对下巴施以柔和而沉的向上推力,同时诱导患儿开口、闭口、头部向前屈曲等动作,促进患儿吞咽[4]。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a68bbb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ce.png)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运动和姿势的异常。
对于脑瘫患儿来说,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脑瘫康复训练方法。
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脑瘫康复训练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运动和功能活动的练习,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运动协调性。
常见的物理治疗包括肌肉拉伸、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脑瘫康复训练中起到辅助作用。
一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痉挛和肌肉僵硬,减轻疼痛,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
但是,药物治疗并不能治愈脑瘫,只能缓解症状。
3. 言语治疗:言语治疗主要针对脑瘫患儿的言语和语言能力进行训练。
通过发音练习、听觉训练和口腔肌肉训练等,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说话的流利度和清晰度,提高沟通能力。
4. 职业治疗:职业治疗主要关注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技能和自理能力。
通过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手部功能训练和认知训练等,可以帮助患儿提高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5. 功能电刺激:功能电刺激是一种通过电流刺激肌肉,促进神经肌肉再生和恢复的方法。
通过电刺激,可以帮助患儿增强肌肉力量和运动控制能力,改善运动功能。
6. 脑瘫康复辅助器具:康复辅助器具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姿势控制和运动能力。
常见的辅助器具包括矫形器、助行器、轮椅等。
选择合适的辅助器具可以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
7. 水疗:水疗是一种通过水的浮力和阻力来进行康复训练的方法。
水疗可以减轻患儿的身体负荷,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促进肌肉放松和运动协调。
在水中进行各种运动和活动,可以帮助患儿锻炼肌肉和改善运动能力。
8. 脑瘫康复游戏:康复训练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增加患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使用游戏化的训练器材、进行团队合作的康复游戏等,可以激发患儿的积极性,提高康复效果。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康复目标进行个体化的设计和实施。
通过综合运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言语治疗、职业治疗、功能电刺激、康复辅助器具、水疗和康复游戏等方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7b841e21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0.png)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
1.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身体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
2. 言语疗法:言语疗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提高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
3.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脑瘫患儿克服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4. 家庭护理:家庭护理是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需要协助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日常护理和康复训练。
5. 教育疗法:教育疗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提高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为日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基础。
除了以上常见的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康复训练方法,如物理疗法、化学疗法、营养疗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病情、身体状况、心理和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
同时,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不断调整和改进,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围产期脑损伤小儿康复治疗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围产期脑损伤小儿康复治疗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01a407844769eae009eddb.png)
围产期脑损伤小儿康复治疗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围产期脑损伤小儿康复治疗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本次以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所收治的120例围产期脑损伤新生儿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康复治疗,回顾分析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和相关的影响因素。
结果:经过治疗,所以患儿的脑损伤症状均有所缓解,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其余18例患者治疗1年后,脑损伤症状仍未缓解,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新生儿智力情况、有无脑遗留病变和早期疾病等。
结论:本次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对围产期脑损伤小儿实施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智力发育水平,降低早期疾病的发生率,对各种相关影响因素加以控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关键词:围产期脑损伤康复治疗效果相关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69-02围产期是各种疾病的高发期,脑损伤也是围产期新生儿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在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下,新生儿很容易发生智力发育异常,因此,对围产期脑损伤患儿实施早期的康复治疗和护理,能够有效控制各种危险因素的影响,改善患儿的智力发育情况。
本院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的120例新生围产期脑损伤患儿实施了早期的康复治疗,分析了围产期脑损伤的影响因素,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对临床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
本次以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所收治的120例围产期脑损伤新生儿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性76例,女性44例。
足月产儿70例,早产儿50例。
其中,35周至37周15例,31周至34周20例,30周至31周5例。
患儿体重水平为:正常出生体重患儿72例,出生体重过低患儿48例。
小儿脑损伤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无法保持正常的站姿和坐姿,头后垂或头竖立差,足背屈角、内收肌角、腘窝角异常,双手紧握拳,上肢内旋,肌张力过低或增高。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0231e8b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d.png)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
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常导致肌肉协调和运动控制的问题。
康复训练在脑瘫患儿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种训练旨在帮助患儿改善他们的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尽可能地独立生活。
康复训练通常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
物理治疗帮助患儿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改善平衡和协调能力。
这些治疗方法包括运动疗法、牵引、按摩和热疗等。
通过这些方法,患儿可以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和控制他们的肌肉,以便更好地进行日常活动。
语言治疗是帮助脑瘫患儿发展和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的重要方法。
通过这种治疗,患儿可以学习如何正确发音、改善语言流畅性以及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
这有助于患儿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参与社交活动。
职业治疗旨在帮助脑瘫患儿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和独立性。
通过这种治疗,患儿可以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吃饭和洗澡等。
此外,职业治疗也可以提供适当的辅助工具和设备,以帮助患儿更好地进行日常活动。
除了传统的康复训练,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康复。
例如,水疗可以通过水的浮力和阻力提供一种低压力的环境,帮助患儿
进行肌肉锻炼。
艺术治疗可以通过绘画、音乐和舞蹈等形式,提供一种创造性的方式来发展患儿的运动和表达能力。
这些综合性的康复训练方法可以根据患儿的个体需求进行调整和组合使用。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定期的评估。
与家人和医疗团队的密切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积极参与康复训练,脑瘫患儿可以获得最大程度的康复效果,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探析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a7402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5.png)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探析摘要:脑瘫是由于脑部的非进行性损伤导致的一系列功能障碍的情况,主要表现就是运动功能障碍,包括运动功能发育落后、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等,其严重程度存在明显个体差异,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我国脑瘫的发病人数每年不少于600 万,其治疗也是当今医学的难点之一。
目前,国内外医疗机构和专家学者开展了系列研究,本文在分析小儿脑瘫病因和分类基础上,研究脑瘫患者康复治疗方法,以期指导实践,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瘫;康复训练;手术;康复训练;疗效0 引言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以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姿势及反射异常。
并可同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视觉及听觉障碍等。
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脑瘫患者的预后与很多因素相关,个体差异很大,主要与患者脑损伤严重程度有关,脑损伤重,病情就重,症状较难改善。
预后还与患者诊断及开始治疗的早晚,治疗方法,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状态,依从性等多方面因素相关。
只有早期观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且不断坚持治疗康复,才能尽量缓解患者症状,改善预后。
本文分析了脑瘫病因,研究了分类,给出了治疗方法,希望可以指导相关从业人员和患者家属开展康复治疗工作。
1 小儿脑瘫病因和类别脑瘫疾病的原因复杂,主要原因有低体重(出生时体重小于2500g)、先天性异常、脑缺血缺氧、核黄疸等。
小儿脑瘫一般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强直型、震颤型、肌张力底下型、混合型等。
其中痉挛性发病率最高,占全部病人的60%~70%,常与其他型的症状混合出现,病变波及锥体束系统,主要表现为中枢性瘫痪,受累肢体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姿势异常、深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2岁以后锥体束征仍阳性。
上肢屈肌张力增高、肩关节内收、肘关节、腕关节及手指关节屈曲。
卧位时下肢膝关节、髋关节呈屈曲姿势;俯卧位时抬头困难;坐位开始时,头向后仰,以后能坐时,两腿伸直困难,脊柱后凸,跪时下肢呈“W”形;站立时髋、膝略屈,足尖着地;行走时呈踮足、剪刀样步态。
儿童脑瘫康复计划
![儿童脑瘫康复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2985f44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e6.png)
儿童脑瘫康复计划脑瘫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导致儿童在运动、姿势和协调方面存在困难。
为了帮助这些儿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其功能水平,儿童脑瘫康复计划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儿童脑瘫康复计划的重要性、具体内容和实施策略。
一、儿童脑瘫康复计划的重要性儿童脑瘫康复计划对患有此病的儿童至关重要。
首先,康复计划可以帮助儿童改善运动功能,提高肌肉力量和灵活性,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其次,康复计划可以改善儿童的平衡和协调能力,使他们在行走、跑步和踢球等活动中更加自如。
此外,康复计划还有助于提高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调节能力,促进他们与家庭、朋友和社区的互动和交流。
由此可见,儿童脑瘫康复计划是儿童脑瘫患者综合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儿童脑瘫康复计划的具体内容1. 体能训练:体能训练是儿童脑瘫康复计划的核心部分。
通过定期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包括肌肉强化、平衡和协调训练,可以促进儿童肌肉的发育和功能的改善。
此外,包括热敷、按摩和牵引等康复技术也可以应用于体能训练中,以提高效果。
2. 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是帮助儿童恢复日常生活功能的重要环节。
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例如自理、用餐和穿衣等,儿童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独立性。
此外,辅助器具的使用和家庭环境的适应性改造也是功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语言和认知训练:儿童脑瘫患者在语言和认知方面也存在困难。
因此,康复计划应该包括相关的语言和认知训练,以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
通过与专业的康复师合作,儿童在语言和认知方面的发展可以得到有效的促进。
三、儿童脑瘫康复计划的实施策略1. 个性化定制:儿童脑瘫患者的病情各异,因此康复计划应该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
通过对儿童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身体检查和功能评估,制定适合的康复方案。
2. 多学科合作:儿童脑瘫康复计划需要多个专业的康复师共同合作,包括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
2024婴幼儿脑损伤神经修复治疗专家共识要点(全文)
![2024婴幼儿脑损伤神经修复治疗专家共识要点(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d7fc1e3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5.png)
2024婴幼儿脑损伤神经修复治疗专家共识要点(全文)本共识所界定的婴幼儿脑损伤是指婴幼儿时期由于各种围生期高危因素、感染、创伤、意外窒息、中毒、脑血管病等所致的中枢神经损伤,临床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语言障碍、癫痫发作、视听障碍、社会交往和心理行为障碍等[1-3]。
本界定不包括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先天性脑畸形所致的脑损伤。
神经修复治疗是通过采用神经保护、组织工程或细胞移植、神经电刺激、药物、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等各种综合干预措施,促进被破坏或受损害神经的再生修复和重塑,恢复神经功能[4]。
婴幼儿期是神经发育的关键期,未成熟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因此,神经修复治疗对婴幼儿脑损伤尤为重要。
当前临床上对婴幼儿脑损伤的诊治尚无统一方案,存在认识不足或诊治过度等问题。
基于这一背景,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分会儿童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发起,组织国内相关领域26位专家,共同制订了《婴幼儿脑损伤神经修复治疗专家共识》,目的在于为临床医师提供一个对婴幼儿脑损伤治疗有一定循证医学依据的方案。
共识意见的证据和推荐级别依照GRADE标准[5]。
证据级别分为高、中、低和极低4级(表1)[6]。
根据对共识推荐意见的证据支持级别、效益、风险、负担和费用的综合判断,推荐级别分为强推荐和弱推荐2种(表2)。
强推荐的含义是大多数患者应该接受推荐的方案,弱推荐的含义是不同的选择适合不同的患者。
GRADE对推荐强度的二元分类的优点在于它为患者、临床医师和决策者提供了明确的方向,这尤其适用于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情况,也常是共识制订时选择的分级方法。
1急性期脑保护治疗脑损伤急性期和早期主要采用神经保护治疗,目的在于阻断神经细胞损伤所涉及的病理生理机制的恶性循环,减轻毒性通路的活化和继发性脑损伤,促进神经细胞存活和再生。
1.1 基础治疗基础治疗非常重要,包括维持内环境稳定、对症治疗、病因治疗、防治并发症、营养支持和护理,以及监护等措施。
儿童脑损伤康复治疗65例
![儿童脑损伤康复治疗65例](https://img.taocdn.com/s3/m/8db1fc47e518964bcf847c5b.png)
Zi ng Ciy ,Zi ng 6 0 go t go 43 00,Sihu r vi c c anP o n e,Chi na. ( C0r e o rs g t r:LLAN G ueni,Em ai : au ho X — l
byl @ sn . o ) j xn ia cr n
ph s fr ha iia in pr gr m s we ede l e c or ng t hea s s m e tr s t . T h he a e i fia a e o e b lt to o a r veop d a c di o t s e s n e uls e t r p utc e fc — c t nd d hi y s a ar soft sobs r a i r o hsa t rte t e twih d veo e v ton we e6 m nt fe r a m n t e lpm e t ote m pr e e ta d n al qu inti ov m n n
动 功能 改 善 有 明 显 效 果 。
【 键 词】 脑 损 伤 ; 康 复 治 疗 ; 儿 童 关
Efet fIj r h bl ain fr6 i rn W i an I j rd LI fcso n u y Re a i tt o 5 Chl e t Br i nu e i o d h ANG en ,CHENG n Xa — i Lipig, x1 0NG a ln,FAN —o g.De a t n f d a rc ,Ma en la d h l He l Hop t lo Ji—i Der n p rme to Pe itis tra n C id at h s ia f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指南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c2cdb72414791711cd791714.png)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指南一、脑瘫的基本概念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残疾。
(一).脑瘫的定义脑瘫是指患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大脑在尚未成熟阶段受到了损伤,而出现的以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由于受损害的一般是控制肌肉和身体运动部分的大脑,所以患儿以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但如果影响到大脑的其他部分,可能同时出现智力、语言、听觉、视觉等多方面的问题。
大脑的损伤是无法完全治愈的,但经过康复训练,患儿的功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甚至达到完全独立的生活能力。
(二).脑瘫发生的原因1.遗传因素:家族中曾有脑瘫、智力低下、先天畸形患者,染色体异常;2.妊娠时因素:母亲怀孕时有宫内感染、妊娠中毒症、一氧化碳中毒、受过量X线辐射等;3.分娩时因素:早产、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等;4.出生后因素:新生儿惊厥、颅内出血、核黄疸、新生儿感染等。
以上因素可能造成大脑发育不全或颅脑损伤,产生脑性瘫痪;而大脑缺血缺氧,是导致新生儿大脑损伤的关键环节。
(三).脑瘫主要表现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1)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到了一定的年龄,却不出现应有的运动能力和表现;2)运动模式异常:运动时非常缓慢、动作不协调、不能控制的怪异表情和动作。
3)姿势异常:全身僵硬或特别松软,4个月以后两侧身体不对称、头偏向一侧,四肢屈曲或伸直僵硬,双手不能拿到身体的中线,双手握拳、拇指内收,双腿并拢或交叉、脚尖朝下;坐位时上身屈曲或仰头向后,站立时下肢屈曲、脚尖着地。
有的孩子则无法维持稳定的姿势,身体扭曲变动。
4)姿势变化减少:经常处于某种固定的姿势,很难自己调整。
伴随表现5)感觉障碍:孩子可能伴随有视觉、听觉、触觉等障碍;6)智力障碍:约占60-70%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7)癫痫:约占40%8)进食和吞咽障碍:可出现咀嚼吸吮困难、吞咽障碍,致营养吸收障碍等问题。
9)语言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失语,因构音障碍表现为口吃、发音不清或完全不能发音。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内容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5e1eaac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67.png)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内容
针对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运动功能训练:通过各种运动活动,如游泳、跑步、球类运动等,帮助患儿改善肌肉协调、稳定性和运动控制能力,提高肌肉力量和柔韧性,促进身体的整体发展。
2. 平衡训练:通过站立平衡练习、单脚站立、坐立平衡训练等,帮助患儿提高平衡感和身体控制能力。
3. 智力训练:通过认知游戏、问题解决、记忆训练等,培养患儿的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包括如何独立进食、穿衣、洗漱等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以提高患儿的自理能力。
5. 语言和沟通训练:通过言语表达、语音训练、交流训练等,帮助患儿改善语言和沟通能力。
6. 社交训练:通过与其他儿童进行互动、团队活动等,帮助患儿发展社交技能和建立人际关系。
7. 器械辅助训练:如康复器械、正畸器械等,通过正确使用这些辅助工具,帮助患儿进行特定肌肉的力量和运动控制训练。
8. 家庭参与训练:强调家庭的积极参与,通过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辅助和鼓励,加强儿童的康复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应根据患儿的情况和程度进行个体化设计,并由专业的康复团队进行指导和监督。
同时,康复训练应持续进行,并与其他医疗治疗措施相结合,以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脑瘫儿童康复案例
![脑瘫儿童康复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c5afd4d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7e.png)
脑瘫儿童康复案例摘要:一、脑瘫儿童康复案例背景介绍二、脑瘫儿童康复治疗方法及原则三、康复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四、康复成果及启示正文:脑瘫是一种由于胎儿期或新生儿期脑部损伤引起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我国有许多脑瘫儿童,他们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个脑瘫儿童的康复案例,探讨康复治疗方法及原则,并总结康复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以期为类似患儿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脑瘫儿童康复案例背景介绍患儿小李,男,一岁半。
出生时因难产导致缺氧性脑损伤,后被诊断为脑瘫。
小李的父母了解到脑瘫并非无法治愈,于是带着孩子踏上了康复之路。
二、脑瘫儿童康复治疗方法及原则1.物理治疗:针对小李的肢体功能障碍,采用按摩、被动运动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
2.语言治疗:针对小李的语言障碍,进行语言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心理治疗:给予小李关爱和心理支持,帮助他建立自信心,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4.康复教育:对小李进行特殊教育,提高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
5.家庭支持:家长积极参与康复治疗,学习康复知识,为小李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三、康复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1.治疗周期长:脑瘫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患儿和家庭付出长时间的努力。
2.治疗效果不稳定:康复过程中,小李的病情有时会出现反复,给治疗带来困难。
3.社会歧视:脑瘫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容易遭受歧视,影响其心理健康。
四、康复成果及启示经过长达两年的康复治疗,小李的病情得到了显著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1.脑瘫康复需要综合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等多方面。
2.家庭支持对脑瘫儿童的康复至关重要,家长应积极参与治疗过程,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3.社会各界应关注脑瘫儿童,消除歧视,为他们创造一个公平、包容的成长环境。
总之,脑瘫儿童的康复之路充满挑战,但只要坚持科学治疗和家庭支持,康复成果是显而易见的。
早产儿脑损伤对智力有影响吗
![早产儿脑损伤对智力有影响吗](https://img.taocdn.com/s3/m/ab8a31ee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6.png)
早产儿脑损伤对智力有影响吗早产儿脑损伤对智力有影响,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内容。
一、早产儿脑损伤对智力的影响早产儿脑损伤是指由于早产儿神经系统未成熟,加上外界环境的干扰等因素,导致脑部发生异常现象,进而影响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发育。
因此,早产儿脑损伤会对早产儿产生不良影响,包括对智力的影响。
据研究发现,早产儿脑损伤对智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神经发育受损:由于早产儿脑部未发育完全,脑细胞受损,导致神经细胞连接不完全,神经发育迟缓,进而影响智力发育。
2、智力缺陷:早产儿脑损伤后,容易造成智力缺陷,表现为学习能力低下、语言发育缺陷、记忆力受损等。
3、行为问题:一些脑损伤的早产儿在行为上表现出敏感、易怒、焦虑等问题,影响智力发展。
二、早产儿脑损伤的治疗方法早产儿脑损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治疗:在早产儿脑损伤后,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减轻脑损伤的程度,帮助早产儿恢复神经系统发育。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按摩、热敷等方式来促进早产儿神经系统的发育。
3、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刺激早产儿的神经系统,来改善早产儿的神经发育。
4、心理治疗:早产儿脑损伤后,心理治疗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治疗手段。
通过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早产儿克服焦虑、抑郁等问题,提升早产儿的心理素质。
5、手术治疗:早产儿脑损伤如果非常严重,则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来减轻脑损伤的程度。
三、早产儿脑损伤的注意事项除了治疗方法,还有一些注意事项也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早产儿脑损伤后更好地恢复身体健康。
1、及时进行康复训练:早产儿脑损伤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帮助早产儿恢复神经系统的发育,提升智力水平。
2、注意脑部保护:注意保护早产儿的头部,避免撞击和刺激,防止脑损伤的发生。
3、营养均衡:早产儿需要注重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素,促进身体健康和神经系统发育。
4、避免环境干扰: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发育非常脆弱,需要避免过多的环境干扰,保证良好的休息和安静环境。
围产期脑损伤小儿康复治疗的效果及相关因素
![围产期脑损伤小儿康复治疗的效果及相关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8f5f36fa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f.png)
围产期脑损伤小儿康复治疗的效果及相关因素摘要:目的:分析围产期脑损伤小儿康复治疗的效果及相关因素。
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82例围产期脑损伤患儿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取不同方法治疗。
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儿家属SAS、SDS评分比较,数据比较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研究显示,小儿脑损伤程度、智能水平、孕周等因素均会影响康复治疗效果,将综合治疗方案应用到围产期脑损伤患儿中,可改善患儿的不良症状,全面提升康复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围产期脑损伤;小儿康复治疗;效果;相关因素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围产期小儿的智能发育水平逐渐降低[1],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应采取康复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本文将对导致围产期脑损伤小儿的相关因素展开分析,同时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案,详情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围产期脑损伤患儿82例资料,对其归纳整理,其中男患儿52例、女患儿30例。
对照组平均年龄31~34周,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平均年龄35~37周,采取康复治疗。
纳入标准:患儿经诊断均为脑损伤疾病;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当患儿出院后,应对其资料进行收集归纳,对患儿的各项体征严格监测,并详细记录,避免异常数据的出现。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对患儿进行全面检查,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观察组采取综合治疗手段:对患儿采取康复治疗手段,对患儿肌张力合理调整,同时采取矫正异常运动模式,必要时还应为患儿佩戴矫形器,每周2~3次,直至患儿指标恢复正常[2]。
在体能训练中,还应对患儿采取语言、交流、视听等训练法,加快康复速度,提高治疗效果[3]。
在临床治疗中,还应根据患儿的病情来制定治疗方案,缓解患儿的不适症状,改善患儿各项指标,提升临床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脑损伤患儿的康复治疗
脑损伤的患儿可能留有不同类型和程度的远期后遗症,如脑瘫、癫痫、语言听力障碍等等,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儿童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
在世界范围内,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故受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我们的护理也在跟随其脚步不断地提高。
为患儿提供优质的康复治疗,使其恢复到最佳的健康状态。
对进一步提高脑损伤患儿的生存质量有着重大意义。
1 药物治疗
1.1活化脑细胞治疗应用脑细胞代谢激活剂和改善脑血流的药物,使受损的神经细胞修复和再生,减少和避免发生神经细胞减少和死亡,我科常用的药物有脑蛋白和神经节。
1.2后期治疗患儿在6个月内可进行3~6次恢复期治疗,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智能和体能的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脑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2 护理要点
预防和控制感染,恢复期患儿一般为非感染的特殊人群,他们的免疫功能低下,应严格受到保护性隔离,消毒等一系列保护措施。
严格执行保护性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患儿前要认真洗手,单间隔离,病室空气消毒2次/d,30min/次。
指导家长在接触患儿前洗手,并指导奶具及时给予清洁处理,防止感染,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消毒及手消毒。
3 康复训练
确保患儿病情稳定后我们首要为患而进行的就是康复训练,尽早的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脑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3.1视觉刺激法用颜色鲜艳的红球挂在婴儿床头,每天多次逗引婴儿注意或让婴儿看人脸。
3.2听觉刺激法每天听音调悠扬而低沉的优美乐曲,3次/d,15~30min/次,尽量反复听同一乐曲,也可听母亲的声音及心跳的声音。
3.3前庭运动刺激给予摇晃,震荡(如水囊床)等。
3.4动作新生儿有一定运动能力,为了锻炼头颈肌肉,可时常将患儿竖起抱,或俯卧位使其抬头,松开包裹,使四肢自由活动,对不动的肢体应加以按摩、功能训练。
3.5触觉刺激婴幼兒抚触是通过抚触者的双手,用爱、用情、用心对患儿的
皮肤进行有手法技巧,有序的的科学抚触,让大量温和良好的刺激通过皮肤传到其中枢神经系统而促进患儿生长发育的一种新型护理技术。
0~3岁是婴儿抚触的关键期,一般越早开始对患儿进行抚触,效果越明显。
病情稳定后就可对患儿进行抚触,一般2次/d左右。
3.5.1洗完澡后、午睡或晚上睡觉后、两次进食中间或者患儿情绪稳定的时候都比较适对患儿合进行抚触。
进行抚触时,要确保患儿是清醒的,不能是刚吃饱或肚子饿的时候,开始先试5min,然后再延长至15~20min。
3.5.2抚触准备环境要安静、清洁,色调柔和温馨,温度保25℃左右。
可以播放些柔和的音乐使患儿放松。
3.5.3步骤①头部:先轻柔地按摩患儿头部,并用拇指在患儿上唇和下唇分别画出一个笑容,让患儿可以充分感受到快乐;②胸腹部:双手放在患儿两侧肋缘,右手向上滑向婴儿右肩,再逐渐回到原处;左手以同样方式进行。
按照顺时针方向按摩婴儿脐部,注意在脐痂未脱落前不要按摩该区域;③背部:双手平放在婴儿背部,从颈部向下按摩,用指尖轻轻按摩脊柱两边的肌肉,再次从颈部向底部迂回运动;④四肢:将患儿双手下垂,用一只手捏住其胳膊,从上臂手腕部轻轻挤捏,然后用手指按摩手指;并用相同手法按摩另外一只手。
按摩婴儿的大腿、膝部、小腿,从大腿到脚踝部,然后按摩脚踝及足部;在确保婴儿的脚踝不受伤的前提下,用拇指从脚后跟按摩至脚趾。
3.5.4注意在脐痂未脱落前不要对腹部进行抚触抚触者双手要温暖、光滑、指甲要短、无倒刺,不要戴首饰。
抚触时不要强迫患儿保持固定姿势。
留心患儿的反应,如果哭闹,先设法使其安静下来再继续抚触;如果哭闹不止就要停止抚触。
胸部抚触交叉的时候,要避开婴儿的乳头,避免刺激。
应在双乳之间划过。
还可在婴儿的肩头轻捏。
所谓心灵手巧,即手发育好了,大脑的开发也相应好。
所以小手的抚触可以详细到每个手指的正反面和侧面,这样可以促进患儿的精细动作发育。
从而促进智力发展。
腹部抚触一定要顺时针,因为顺应肠的蠕动方向。
若患儿有腹泻,可反向抚触按摩。
四肢可滚动式搓捏,动作要轻柔。
若宝儿多病,背部抚触是可适当增加脊柱两侧上下滑动和按摩。
1~2次/d,给婴儿抚触应该适当用力,因为太过轻柔的话容易把患儿弄痒,这样反而会引起患儿的反感。
3.6水疗法新生儿游泳是世界性的新潮,是新生儿早期智力开发和保健的新生段。
在特定的水质、水温下,使水的静压力、浮力、水流冲击和水波能温柔的抚触婴儿,不仅能促进生长发育,对新生儿智力、身高、体重的正常增长发展更具广泛意义。
接受游泳的新生儿其胃泌素和胰岛素水平升高,可以帮助食物吸收,促进体重增加。
再者通过水对新生儿进行轻柔爱抚,使其身心受到抚慰,消除孤独、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引起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一系列的良性反应,有利于建立规律的睡眠。
另外,通过对人体最大器官--皮肤的刺激促进脑神经细胞发育从而促进患儿身心健康。
3.7健康教育网络时代飞速发展,推广式的教育使越来越多的脑损伤患儿走进了康复训练室,有效地保证了早起康复治疗的实施,使康复治疗收到了越来越
好的效果,因而健康教育必不可少。
向家长解释疾病的相关知识,康复方法等,告知家长早期治疗的重要性,越早治疗,康复的效果越好。
及时添加衣物,合理喂养,注意清洁卫生,防止受凉感冒,肠道疾病,定期接种疫苗,预防各种传染病,以免影响正常的治疗疗程。
告知家长,脑损伤后遗症主要是不同程度的运动和智力障碍、癫痫等,指导家长对重症幸存儿及早进行康复训练,如将肢体置于功能位,恢复期及早给予动作训练、感知刺激,使后遗症降到最低程度。
给予家长适当的安慰和鼓励,增添其希望和信心,指导并教会家长早期干预的方法,让其父母参与制定康复计划。
参考文献:
[1]胡莹媛.脑性瘫痪定义的历史沿革[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05:257-260.
[2]冉雄,王航雁,徐庆玲.不同剂量肉毒毒素A和/或功能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动态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2012,04:198-199.
[3]Johansson BB,Belichenko PV. Neuronal plasticity and dendriticspines: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on intact and postischemic rat brain[J].Journal of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Metabolism,2002.89-96.
[4]Lee SK,Lee SY,Kim DW. Occipital lobe epilepsy:clinical haracteristics,surgical outcome,and role of diagnostic modalities[J].Epilepsia,2005.688-695.
[5]任世光,王淑哲,张育锦.蕾波法对小儿脑损伤综合征及脑瘫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04: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