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学第十四章 国际冲突
国际冲突 笑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微观研究模式
从微观角度研究国际冲突,主要是指从个人层 次来分析和探讨国际冲突及其产生的原因。多数 情况下,国际冲突毕竟是相关行为体领导人或领 导集体进行决策的结果,领导人的个人特性无疑 对冲突的爆发及其进程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西 方学者往往以个人的心理及行为作为出发点,对 国际冲突的根源进行研究。 冲突的微观理论在解释个体冲突和某些规模 较小的、无组织的社会群体冲突时具有某种有效 性,它往往难以为大规模的有组织冲突提供令人 满意的解释。
历史竞赛
• 常规竞赛,战后美、苏在冷战中大规模加强常规军 备。双方不断更新各种武器装备和发展现代技术, 以服务于军事、政治目的。
• 核竞赛,20世纪70年代,美、苏核武器竞争激烈, 结果双方拥有世界核弹头库存总数的 97%,同时双 方在核武器运载工具、多弹头分导等高技术领域的 研制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 • 美苏竞赛,冷战期间,美苏军备竞赛,美国为了从 经济上拖垮苏联,就向太空发展,提出“星球大战” 计划。
(二)国际冲突的构成要素
• 冲突主体:国家是国际社会最主要的行为主体, 可分为发生于国家之间、民族和宗教集团之间及 相关国家内部的冲突三种类型。 • 不相容目标:是冲突发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有领 土,地区主导权,政权,民族自决权、自治权乃 至建立独立国家的权力等。 • 冲突行为:即武装冲突。主要包括正规的军事手 段和非正规的恐怖手段。
(五)国际冲突的特点
当代国际冲突的特点有: • 全球性、广泛性和联动性 • 国际冲突主要形式的转移与兼容性 • 国际冲突的频率与时间性发生变化 • 国际冲突潜在的危险性与可控性
二、国际冲突的起因
国际冲突是一种最复杂和最难以解释的社会 现象。我们需要从宏观和微观,即全球或地区 的国际体系,国家、政治或民族宗教集团、全 球或地区性国际组织以及决策者等层次来探讨 国际冲突的根源。以及从三大理论流派的各自 观点分析国际冲突的起因。
国际冲突课件
认识国家利益需要从两方面来看, 分别是主体和客体。
盘点美国利比亚近30年冲突
1969年,年轻的卡 扎菲通过政变上台
1986年的西柏林军事 基地“恐怖事件”, 44名美国人死亡 以眼还眼—— 洛克比 恐怖袭击 “9· 11”事 件前最严重的恐怖袭 击
“草原烈火”行动中美国 派出的“美国”号航母。
世仇诞生——“草原烈火”
2、性质:
①可分为暴力冲突和非暴力冲突; ②可分为局部冲突和全面冲突; ③可分为根本性的冲突和非根本性的冲突。
根本性的冲突往往指向国家的基本战略目标。例如:二战时期的希特勒的目 标在于征服整个世界,这种目标使德国与其他大国的冲突是根本性的。再如:冷战 时期的美国与苏联。
非根本性的冲突和根本性的冲突并 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国际竞争与国际冲突的联系和区别
国际竞争和冲突是彼此交织的。 现在的国际竞争更多的表现在综合国力之上的竞争。 而国际冲突典型的表现在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之下产生 的文化、政治、经济上的冲突。 从这点上说,国际竞争过度的话,就会导致国际冲突的。 因此,进行公平、合理的竞争,缓和国际冲突,防止冲突转 化为战争,就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
2、国际干预
某些中立的国家或国际组织等第三方通过斡旋、调 停、调解、仲裁和司法解决等对冲突进行适当的干预, 该手段也被认为是符合国际法的原则的。 干预是国际社会主动进行的甚至经常是带有强制性 的行为,具体措施有:限制保留武器的种类和数量、 裁军、武器禁运、经济制裁、维和行动等。
3、集体安全
就是以集体的方式威慑或制止侵略,从而保障 国家安全的设想与原则。
五
个人感想
永恒的利益,即滋生国际冲突永 恒的温床,永恒存在于人类生存与发 展的各个阶段。很多时候,对它,我 们并非无动于衷,只是无能为力。 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尽自己微薄的力量 去学习,去关注,去分析,并从中总 结自己为人处事的经验,以备以后为 祖国为世界的发展更好的出谋献策。 愿世界和平,人类幸福。
国际政治与地区冲突
国际政治与地区冲突近年来,地区冲突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成为了一个极其重要且不可忽视的问题。
国际政治与地区冲突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而如何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成为了全球政治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就国际政治与地区冲突的关系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冲突的一些建议。
一、国际政治对地区冲突的影响地区冲突往往受到国际政治的影响与干预。
首先,地区冲突往往由国际政治的脉络决定。
国际政治中的权力竞争、资源争夺以及意识形态冲突等因素,都可以诱发地区冲突的爆发。
其次,国际政治中各国的利益和政策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干预地区冲突的进展和结果。
例如,国际社会的制裁、对冲突各方的援助以及军事干预等,都会对地区冲突产生重要影响。
二、地区冲突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地区冲突不仅对当事国家产生深远影响,也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冲击。
首先,地区冲突可能导致国际政治的不稳定。
冲突扩散、冲突各方的盟友介入以及冲突对全球安全的威胁,都可能导致国际政治的动荡和不确定。
其次,地区冲突可能改变国际政治的平衡和利益格局。
例如,地区冲突的胜利者可能获得更大的地缘政治影响力,而败者则可能丧失地缘政治地位。
最后,地区冲突还可能引发其他国家的干预和联盟,从而扩大冲突的范围和影响。
三、解决地区冲突的建议(一)加强多边合作机制。
国际社会应加强国际组织的作用,促进各方对话和合作,寻求和平解决地区冲突的途径。
例如,可以通过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框架,在地区冲突中发挥调停和引导作用。
(二)推动对话与妥协。
冲突各方应以对话和和平谈判为手段,通过相互妥协和让步,解决地区冲突。
国际政治可以在必要时提供中间人的角色,推动各方开展对话。
(三)加大发展援助力度。
经济发展和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往往是导致地区冲突的根本原因之一。
国际政治应加大对冲突地区的发展援助力度,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减少冲突的发生。
(四)倡导和平与合作文化。
国际政治需要倡导和平、合作与包容的文化,加强国际间民间交流与理解。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复习答案资料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复习答案资料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网>免费在线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目录隐藏第一部分国际政治学理论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科与专业学习路径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1.3典型题详解第二章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学派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2.3典型题详解第三章国际关系行为体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3.3典型题详解第四章国际体系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4.3典型题详解第二部分国际安全第五章国际关系与安全研究5.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详解5.3典型题详解第六章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6.3典型题详解第七章对外政策与外交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7.3典型题详解第八章经济发展与国际安全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8.3典型题详解第三部分当代全球问题第九章环境问题与世界政治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9.3典型题详解第十章恐怖主义10.1复习笔记10.2课后习题详解10.3典型题详解第十一章民族主义11.1复习笔记11.2课后习题详解11.3典型题详解第十二章核武器问题与核军控体制12.1复习笔记12.2课后习题详解12.3典型题详解第十三章难民问题13.1复习笔记13.2课后习题详解13.3典型题详解第四部分中国与世界第十四章从文明的发展看中国与世界14.1复习笔记14.2课后习题详解14.3典型题详解内容简介隐藏本书是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第4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国际政治冲突与动荡五大根源
国际政治冲突与动荡五大根源国际政治冲突与动荡五大根源文、编:少年X最近国际政治界大事层出不穷,俄乌冲突还没有结束,一系列刷屏的国际政治事件就接踵而至——先是英国首相约翰逊闪电辞职、随后安倍被刺、斯里兰卡政B,如今因加里宁格勒禁运问题,俄罗斯与北约很可能开战......一系列“黑天鹅事件”,将原本千疮百孔的世界,抛向了更复杂、更模糊、更不确定的未来。
为此,有人从民生角度感叹“又是场百姓遭殃的神仙打架”,也有人从阴谋论角度控诉“美帝再次试图操控世界”,但无论是哪种视角,背后都离不开一个更重要的本质——国际政治。
但今天面对各种各样的国际政治观点,我们的思维能力常常陷入瘫痪,以致于关键事件被噪音事件淹没,重要节点被细枝末节混淆,深层病因被表面病症迷惑,核心推理被琐碎逻辑牵绊。
究其原因,在于影响国际政治的变量千千万万,一个长期有效的解释框架,需要同时囊括军事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等学科。
并且,由于国际政治的不断演变,国家与文明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外来移民与多元文化,让文明的冲突从国界外延伸到了国界以内。
面对如此新变局,原本占据国际政治学主流地位的学说,比如地缘政治、文明冲突论等等理论框架的解释力,都已在不同程度上失效。
更多的是国家与文明的两种影响互相叠加,形成一种更混沌,更难去解释的乱局。
理解国际政治的变化,亟需一个新视角和新框架。
新变局往往产生新理论与新视角,而国际政治领域最新的“世界政治学”,正是另辟蹊径,站在国家与文明的视角上,提出的一个全新视角。
“中国国际政治研究第一人”王缉思老师的《世界政治的终极目标》一书,就是国内相关研究领域里少见的用“世界政治学”视角,去尝试回答当下世界政治种种乱局与冲突的前沿著作。
王缉思老师从人类政治追逐的五种永恒价值:安全、财富、信仰、公正、自由这五个维度——一针见血地洞悉了国际政治中的乱局与冲突之根源。
在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中,安全、财富、信仰、公正、自由,几乎都是公认的终极价值,但在现实中,这几种价值之间却常常产生冲突。
政治学国际关系基础知识点清单国际冲突
政治学国际关系基础知识点清单国际冲突在政治学国际关系领域,国际冲突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国际冲突涉及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领土争端、权力竞争等问题,直接影响着国际秩序和世界和平。
本文将介绍一些政治学国际关系基础知识点,深入探讨国际冲突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一、国际冲突的定义和种类国际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发生的利益、观念、意识形态、领土等方面的矛盾和对抗。
国际冲突可以分为军事冲突和非军事冲突两种类型。
1. 军事冲突:指国家之间采用武力手段进行的冲突,包括战争、武装冲突等。
军事冲突往往伴随着较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财产破坏,直接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
2. 非军事冲突:指国家之间以非武力手段进行的冲突,包括经济制裁、外交抵制、非政府组织的冲突等。
非军事冲突主要通过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手段来影响对方,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二、国际冲突的原因国际冲突的产生有多种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领土争端:国家之间因为领土分配不公、领土归属不明确等问题而产生冲突。
例如中印之间的边界争端问题。
2. 资源争夺:稀缺资源的争夺是导致国际冲突的重要原因,如石油、水资源等。
近年来,中东地区就因为石油资源而引发了多次冲突和战争。
3. 意识形态冲突: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这种差异容易引发意识形态冲突。
如冷战时期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对抗。
4. 行为冲突:国家之间因为政治、经济等行为而引发的冲突,如经济制裁、贸易战等。
当前,美中之间的贸易争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三、国际冲突的解决方法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国际社会积极探索各种方式来解决国际冲突。
1. 外交谈判:通过国际组织、国家间的外交谈判来寻求共识和解决矛盾。
外交谈判是解决国际冲突的重要手段,如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决议和国际谈判会议等。
2. 多边合作:国际社会通过多边合作机制,共同应对各类全球性挑战,缓解国际冲突。
例如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就需要各国通力合作。
政治学中的国际安全与冲突知识点
政治学中的国际安全与冲突知识点在政治学中,国际安全与冲突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国际安全与冲突的知识点,并探讨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和影响。
一、国际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国际安全是指维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完整、政治独立以及人民生存和发展的秩序的能力。
国际安全的重要性在于确保国家的繁荣稳定、人民的安全和福祉。
二、国际安全的威胁因素1. 军事冲突:军事力量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战争和军事冲突可能导致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恐怖主义:恐怖组织的活动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他们使用暴力手段破坏公共秩序并制造恐慌。
3. 民族矛盾和分离主义运动: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分离主义运动会对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4. 经济安全问题: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要。
包括贸易战争、经济制裁等。
三、国际安全的维护方式1. 外交手段:通过外交渠道解决国际纷争,推动多边和谈判进程,达成共识和协议,减少冲突和对抗。
2. 军事手段:军事力量作为国家维护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保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人民的安全。
3. 国际组织和制度: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等通过建立国际规则和机制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
四、国际冲突的类型和原因1. 战争:战争是国际冲突的一种极端形式,多数由领土争端、意识形态冲突、资源争夺等因素引发。
2. 区域冲突:区域冲突通常发生在地缘政治重要区域,主要由民族、宗教、领土等问题引发。
3. 冷战与战略竞争:冷战时期的东西方对峙是国际冲突的一个重要阶段,现今也存在着不同国家之间的战略竞争。
五、国际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国际安全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稳定的国际安全环境有利于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相反,冲突和不稳定会破坏经济秩序和投资环境,影响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六、国际安全治理的挑战国际安全治理面临许多挑战,包括国际机构的权力制衡、强权国家的干预、恐怖主义的威胁等。
解决这些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合作。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6-10章)【圣才出品】
第六章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6.1 复习笔记一、冲突与战争的界定1.含义(1)冲突冲突包含战斗和战争,是人类群体间对抗的状态和行为。
它包括不可触及的思想、观念、文化和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对立,也包括可触及的如经济、军事等因素的竞争与对抗;包括不使用暴力的对抗,也包括使用暴力的冲突;包括较低烈度的对抗,也包括高烈度的对抗。
(2)战争战争是使用暴力的冲突,国际学术界一般界定战争为死亡1000人以上的冲突。
2.冲突与战争的分类关于冲突与战争,学术界有不同的分类:(1)张继良划分法①最高层次是国际战争;②第二层次是国际危机,是国际关系发生质变的恶性状态,是从国际对抗到国际战争的临界阶段;③第三层次是国际行为体之间的对抗性矛盾所导致的冲突,如美苏冲突;④第四层次是非对抗性矛盾导致的冲突,如西方国家之间的冲突;⑤第五层次是语言象征性冲突。
(2)皮尔逊·罗彻斯特划分法①国家战争;②非战争的暴力模式;③内战。
(3)阿姆斯特茨划分法①古典战争古典战争是指自威斯特伐利亚合约体系确立之后,国家之间所发生的在政府指导下运用武装力量的战争。
这种传统的战争通常被认为是克劳塞维茨式的战争。
其主要特点包括:a.参与军事冲突的是国家;b.采取军事行动具有政治目的;c.军事行动遵从得到广泛接受的国际社会的规范和准则。
②总体战争总体战争是指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而出现的冲突模式。
作为一种国际战争,其特点是无限制地使用暴力,目的在于彻底击败对手,同样发生在主权国家之间。
③后现代战争后现代战争是指为现存政治体制合法性而进行的国际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非国家行为体影响的上升以及全球性相互依赖进程的发展。
二、战争的起因国际学术界常用层次分析法,即从个人、国家和国际体系三个层面分析战争的起因。
1.个人层面在个人层面,可能导致战争的因素有:(1)人的本性,例如传统观点认为,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天生所具有的敌意与侵略本性;(2)领导者个人的好恶和对形势的判断;(3)决策者的预期所得;(4)个人道德,即卷入战争的人认为战争是合法和可以接受的暴力。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复习答案资料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网>免费在线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目录隐藏第一部分国际政治学理论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科与专业学习路径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1.3典型题详解第二章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学派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2.3典型题详解第三章国际关系行为体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3.3典型题详解第四章国际体系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4.3典型题详解第二部分国际安全第五章国际关系与安全研究5.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详解5.3典型题详解第六章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6.3典型题详解第七章对外政策与外交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7.3典型题详解第八章经济发展与国际安全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8.3典型题详解第三部分当代全球问题第九章环境问题与世界政治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9.3典型题详解第十章恐怖主义10.1复习笔记10.2课后习题详解10.3典型题详解第十一章民族主义11.1复习笔记11.2课后习题详解11.3典型题详解第十二章核武器问题与核军控体制12.1复习笔记12.2课后习题详解12.3典型题详解第十三章难民问题13.1复习笔记13.2课后习题详解13.3典型题详解第四部分中国与世界第十四章从文明的发展看中国与世界14.1复习笔记14.2课后习题详解14.3典型题详解内容简介隐藏本书是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第4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本书参考了该教材的国内外配套资料和其他教材的相关知识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国际冲突
国际冲突定义:在词义上,“冲突”(conflict)包含“战斗”(battle)与“战争”(war)的意思。
作为人类群体间对抗的状态和行为,它具有广泛的内涵(既包括不可触及的思想、观念、文化和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对立,也包括不使用暴力的对抗,诸如新闻媒体方面的冲突,诸如边境摩擦,也包括高烈度的对抗,诸如,大规模的战争。
)就参加者而言,它包括个人、小集团之间的对抗,也包括国家乃至国家集团之间的对抗。
我们给国际冲突下得定义:国际冲突是指国际政治各行为主体,为了追求和维护各自所确认的利益和目标而发生的矛盾、对抗和战争状态。
国际冲突的手段(方式):在冲突中,参与者可能诉诸各种手段。
外交谈判、经济封锁、文化渗透、军事威胁、局部战争乃至全面战争,都是可能的选择。
国际冲突的发展按照剧烈程度可以分为语言象征性冲突、一般性冲突、对抗性冲突、国际危机、国际战争。
由于战争作为维护对外权力与利益的手段受到了国际法和国际舆论越来越多的限制,再加上诉诸战争需付出高昂代价,因此,现代国家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比战争代价小的政策工具。
这种选择实际上就是进行较低烈度的冲突,其中包括(国际法意义上的)报复、显示武力、暴力性报复等。
国际法意义上的报复行为(retorsion)是一种不友好但合法的国家行为,目的是抗议其他国家的某种行为。
这种行为不涉及武力,其中包括外交举措,如召回大使、驱逐外交人员、断绝外交关系等,也包括其他形式的报复、如限制别国外交人员和公民的行动,限制别国的捕鱼、航运等,甚至可以包括抵制奥运会以及其他会议等行动。
废除有关条约,也可以归入这一类。
显示武力(demonstration)也是一种常见的对外政策工具。
举行军事演习,显示拥有某种新武器或某种新技术,在敌对国家附近部署军队或舰队,都是常见的现象。
采用这样的手段是为了产生威慑作用,使对手明白,如果不满足炫耀者的要求,就会受到惩罚。
对于显示武力者来说,必须确保自己的行为可以产生效果,否则就将处于不得不使用武力的困境。
国际冲突考研知识点归纳
国际冲突考研知识点归纳国际冲突是国际关系中常见的重要议题,对于考研学习者而言,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有助于深入理解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
本文将对国际冲突考研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读者加深对该领域的理解。
一、国际冲突的定义和分类国际冲突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因利益、价值观念、领土、资源等问题而产生的对抗性行为。
根据冲突的性质和规模,可以将国际冲突分为以下几类:1. 地缘政治冲突:指因领土争端、疆界问题或海洋权益纠纷等地缘政治因素引发的冲突,如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争端。
2. 民族、宗教冲突:指因民族、宗教信仰产生的冲突,如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巴以冲突。
3. 资源争夺冲突:指因资源分配不均或资源争夺引发的冲突,如非洲国家间的资源争夺战。
4. 意识形态冲突:指因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等差异引发的冲突,如东西方冷战时期的对抗。
5. 边界冲突:指因疆界模糊、争议导致的冲突,如中印边界争端。
二、国际冲突的原因分析国际冲突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国际冲突原因:1. 民族、宗教和种族问题:不同民族、宗教信仰或种族之间的矛盾可能引发冲突,如南苏丹内战。
2. 经济利益:资源稀缺、贸易争端、市场竞争等经济因素也可能导致冲突的发生,如中美贸易战。
3. 领土和疆界问题:国家之间对于领土和疆界的争夺常常引发冲突,如印度与中国在边界地区的对峙。
4. 政治利益:不同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的冲突,以及领导人间的争斗都可能导致国际冲突的发生,如古巴导弹危机。
5. 外部干涉和国际体系:国际关系中大国的干预、外部势力的干涉,以及国际体系中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等问题也可能导致冲突的产生,如中东地区的伊拉克战争。
三、国际冲突解决方式为了解决国际冲突,国际社会采取了多种方式和手段:1. 谈判和外交途径:通过对话、谈判、外交斡旋等方式寻求政治解决,如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克里米亚危机。
2. 军事手段:当谈判和外交途径无法解决冲突时,一些冲突可能演变为武装冲突,如叙利亚内战。
国际政治学导论重点整理刘胜湘等
导论:国际政治学是研究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等行为体之间各种矛盾关系与发展规律的学科。
其核心是安全、权力和利益。
1919年威尔士大学国际政治系的建立标志着国际政治学的诞生。
国际政治学学科独立性问题和研究方法问题,国政的研究主体与政治学不同。
缺乏独立的研究方法也是学界共识。
国际政治学界的三次辩论:一: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之争。
一战之后,以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方案为代表的理想主义兴起,但理想主义并未阻止战争的爆发。
经济危机和二战的爆发宣告理想主义的破灭。
1939年卡尔的《20年危机》发表,标志着现实主义开始逐渐占据优势。
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标志着现实主义在国际政治理论上的主导地位确立。
两大流派的理论体系建立在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这一假设的前提之上。
理想主义相信道德的作用,认为国家间利益以可以通过国际组织、国际法等调和。
避免冲突战争。
现实主义认为道德作用是相对的,利益不可调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方法是建立均势。
二、科学行为主义与传统主义之间的争论。
这次争论实际上只是研究方法的争论,并不是学术观点之争。
科学行为主义强调科学的经验实证研究方法。
倡导价值中立。
而传统主义强调哲学史学和法学研究方法的基础性地位。
这与行为主义强调精确化、科学化的研究方法相对应。
三、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之争。
由于科学行为注意过于抽象,传统主义面临解释能力下降。
20实际70年代,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应运而生。
二者均吸收了科学行为主义的分析方法,分别坚持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基本思想。
二者都承认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和相互依存、国际冲突和国际合作、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国家安全和福利等。
只是新现实主义更强调前者,新自由主义更强调后者。
二者的理论框架、世界观、认识论在趋同。
二者的概念:国际政治是指国际社会中各主权国家、国际组织等各种政治力量相互之间围绕权力、利益、安全而形成的互动关系及其变化状态和趋势。
国际关系一般包括国际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军事关系、文化关系等。
理解国际冲突:概念、类型与预防
理解国际冲突:概念、类型与预防1冲突的概念界定战争与和平是国际政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自亚里士多德在其名著《政治学》中简略地阐述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以来,无数政治家和学者一直在探讨和寻求消除国际战争,维持国际和平的途径与方法。
消弭冲突、维护和平、保障安全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想实现真正的和平,就必须了解冲突,只有真正地了解了冲突的本质,我们才能找到解决冲突的有效途径,以获得长久的和平。
国际政治格局总是表现为竞争、合作与冲突诸种类型关系的混合状态。
界定国际冲突的含义是一项十分困难的事情。
迄今为止还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冲突理论,能为若干学科的社会科学家所接受。
“如果一个保罗万象的一般理论能最终产生的话,它所需要的资料将来自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政治学、地理学、经济学、传播理论和组织论,对策论和模拟理论,战略论和决策论,一体化理论和系统论,以及论理学和宗教神学思想。
”确,国际冲突是国际社会绵延已久的普遍现象,其含义的揭示、本质的把握以及理论的建构需要各学科广泛深入的合作才能完成。
一般而言,冲突是指不同行为体追求不相容目标时的行为或其社会价互不相容时所处的状态。
关于国际冲突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领域进行过阐述,其中多尔蒂和普法尔茨格拉夫就认为“冲突一次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形:某一可以确认的人群(不论是部落、人种、语言、文化、宗教、社会经济、政治或其它群体)有意识地反对一个或几个可以确认的人群,原因是它们各自在谋求不同的或看起来不同的目标。
”易斯·科泽尔认为“冲突是一场‘争夺价值以及少有的地位、权力和资源的斗争。
敌对者的目的是压制、伤害或消灭对方。
”国际冲突无非是指国际行为体之间的冲突行为或状态。
在刘清才主编的《国际政治学》中对国际冲突有如下定义:所谓国际冲突,就是指国际行为体为了追求和维护各自所确认的利益、价值和目标而发生的有目的的摩擦、对抗与争斗。
国际政治学名词解释
国际政治学名词解释1、国际社会:国家产生以后,国家取代氏族公社成为国际社会的组成单位,并形成了国际社会。
是以国家为要行为体,由国家、国际组织等各种国际行为主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的世界共同体。
国际社会是各国活动的大舞台。
它表现为民族国家等各种行为主体为追求利益与权力、争取正义与平等、维护秩序与安全、实现和平与发展,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各领域开展的竞争与合作、对抗与共处、矛盾与依存的复杂关系。
各行为主体竞争合作、分化组合、兴衰成败,描绘出一幅多彩的历史画卷。
当今世界由于各国相互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使每个国家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国际社会。
国际社会对各国的制约和影响也越来越大。
2、国际社会结构:国际社会结构是指国际社会中各种行为主体(主要是国家)按一定原则或方式排列组合所形成的关系式样、国际社会结构分析有助于我们宏观地了解国际关系架构,是我们进行国际政治研究的基本前提。
国际社会是一种复合构造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层面对国际社会进行分析。
3、国际行为主体: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
国际行为主体是国际政治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国际行为主体既包括国家行为或主体,即当今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国家,也包括大量的非国家行为主体,即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等。
国际行为主体的特征包括具有一定行为能力和政治经济实力、具有自身特殊利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拥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组织形式。
非国家行为主体:非国家行为主体是指相对于国家主体而言的,是指那些具备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但并不具有主权国家地位,同时又不隶属于某个主权国家的国际政治经济实体。
它包括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
广义的非国家行为主体还包括具有较强行为能力的国内组织、国际社会运动,以及国际社会特殊的个人因素等。
4、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满足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需求,是一个国家最高层次的利益。
在国际关系中,每个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经济实体都要追求和实现国家利益。
第十四章:武装冲突与国际人道法要点
3、区分对象原则。 作战时,必须对不同性质的目标和人员 进行区分,并在战争或武装冲突中分别给予不 同的对待。这种区分包括: 一是区分平民与军事人员; 二是区分武装部队中的战斗员与非战斗员; 三是区分有战斗能力的战斗员与丧失战斗能 力的战争受难者; 四是区分军用物体与民用物体,以及区分民 用目标与军事目标等。
(三)战争的结束
从国际实践看,战争的结束一般分两步,停止 敌对行动和结束战争状态。敌对行动的停止不同于 战争状态的结束。前者只是一种临时的、为实现最 终和平所作出的过渡性安排;而后者则意味着交战 问题的最终解决和恢复彼此间的和平状态。 1、敌对行动的停止 (1)停战。
(2)无条件投降。 (3)停火与休战。
武装冲突是指未构成战争状态的武装对 立,其往往表现为局部的,有时是偶然发生的、 短暂时间的、未经宣布战争状态的武装斗争形 式。 在二次大战后出现的国际武装冲突,大多 数都没有被宣布或被认为是法律上的战争状态, 但是基于减少残酷性和人道的考虑,国际实践 中已将许多的传统战争法规和规则也适用于这 种非战争的武装冲突中。为此,一些国际文件 和学者著作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武装冲突 法”一词,并一般倾向于将战争法扩展称为 “战争与武装冲突法”。
(3)中立国与交战国关系中的某些特殊权利。 中立国有权与交战国的任一方保持正常的外交 和商务关系。对在不违背其中立义务的情况下, 与互为敌国的交战国任一方进行的交往,交战 国的另一方应予以尊重和容忍。
2、义务
(1)不作为义务,是指中立国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向 任何交战国提供军事支持或帮助。 (2) 防止的义务,指中立国有义务采取一切可能的 措施,防止交战国在其领土上或其管辖范围内的区 域从事战争,或利用其资源准备从事战争敌对行动 以及与战争相关的行动。
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考研笔记第十三、十四章
《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李少军第三版,2009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第十三章难民问题第一节难民问题的严重性(Page 381)第二节难民的理论界定(Page 384)难民的基本意思就是指逃到国外以躲避危险和迫害的人。
按照联合国的界定,所谓难民,是指那些有正当理由畏惧因种族、宗教、民族、参与某政治团体的或政治见解等原因遭到迫害而离开原国籍,并且因为这种畏惧而不愿接受该国的保护,或那些没有国籍,离开了他以前的居住国并因此畏惧而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的人。
国际社会就难民的界定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
期间,联合国先后产生了两个基本文件:1951年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和1967年关于难民地位的协定书截至2003年7月,加入1951年公约的国家共有142个,加入1967年协定书的国家共有140个,两个都参加的国家有137个。
其中,美国只加入了1967年协定书。
当代国际关系中得到承认的难民,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离开了原籍国,并受到已签署联合国或其他地区性难民公约的相关政府认可的人,另一类是联合国难民署根据相关公约认可为难民的人,即“托管难民”。
国内流离失所人口:因战争、内乱、饥荒而在原籍国流离失所的人,这些人尽管没有离开原籍国,也取得了类似难民的待遇。
寻求庇护者:离开了原籍国,向其他国家提出难民申请,相关政府或者联合国难民署尚未就其申请做出决定的人。
这类人多数居留在欧美工业化国家。
返回的难民:在原籍国之外受到联合国难民署的关注,再返回原籍国之后的一定时间类(两年)仍然受到联合国难民署的关注,以确保他们能得到再安臵并享有应有的权利。
第三节造成难民潮的根本原因(Page 386)一战期间,伴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崩溃,亚美尼亚人成为20世纪大规模驱赶难民和进行有机化屠杀的第一批受害者,到1917年,150万亚美尼亚人死去。
1947年的印巴分治造成了20世纪最大的一次难民潮。
难民潮的发生,从根本上来讲,是人的生存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所致。
国际冲突——精选推荐
国际冲突国际冲突:国际社会各⾏为主体间为争夺稀有的权⼒、地位和资源⽽进⾏的压制、伤害或消灭对⽅的⾏为或其⽬标不相容时的状态,包括⼀般冲突、国际危机和战争三种主要形式。
普通⼈眼⾥的国际冲突属于国际危机的⾼级阶段,即武装冲突阶段,包括为争夺政权或由于民族分离主义⽽展开的内战、民族宗教冲突和国家间边境冲突等三种形式。
冲突的构成要素:冲突主体:国家是国际社会最主要的⾏为主体,可分为发⽣于国家之间、民族和宗教集团之间及相关国家内部的冲突三种类型。
不相容⽬标:是冲突发⽣的主要原因。
主要有领⼟,地区主导权,政权,民族⾃决权、⾃治权乃⾄建⽴独⽴国家的权⼒等。
冲突⾏为:即武装冲突。
主要包括正规的军事⼿段和⾮正规的恐怖⼿段。
国际冲突的特点:1、国际冲突的原因趋于复杂化. 2、国际冲突的强度有所弱化. 3、国际冲突的频率呈上升趋势. 4、国际冲突的范围⽇趋扩⼤. 5、国际冲突的意识形态因素减弱,民族主义和宗教因素增强. 6、国际冲突与国际合作的交织⽇趋突出. 7、国际冲突形式的转移主要是指“硬权⼒”对抗逐步让位于“软权⼒”对抗.国际冲突是⼀种最复杂和最难以解释的社会现象。
我们需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
即全球或地区的国际体系,国家、政治或民族宗教集团、全球或地区性国际组织以及决策者等三个层次来探讨国际冲突的根源。
国际冲突的积极功能:1、关⾏为体的聚合作⽤2、相关国家的政治变⾰3、成为相关民族国家建⽴的必经途径国际冲突的消极功能:1、国际冲突严重恶化了相关国家、地区乃⾄全球的安全形势。
2、国际冲突既是民族分离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的结果,也是其进⼀步发展的动因,并为恐怖主义的滋⽣和蔓延提供了⼟壤。
3、国际冲突造成了资源的极⼤浪费,并造成相关国家、地区乃⾄全球资源形势的严重恶化。
国际冲突的雏形:1、农耕⽂明与游牧民族的⼤规模冲突2、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冲突3、蒙古帝国对世界个⽂明的巨⼤冲击。
国际冲突的解决途径:1、武⼒解决途径2、协商谈判途径3、法律解决途径4、国际⼲预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刘的地位、权力和 资源的斗争。敌对双方的目标是压制、伤害或消 灭对方”。 • 这一概念解释了对立的双方从竞争转化为冲突的 原因(即为了维护和实现自身的利益,各方设法 打击对方或设置障碍,阻挠对方实现自身目标, 迫使对方修改或放弃其原有行为)。
冲突的特点
西方的冲突观点
人们不能指望消灭冲突,同时也不能没有冲突。
国际冲突的概念
1.国际冲突是国家利益对立的 产物,是国际行为体在利益、价值、 目标上碰撞的结果。 2.国际冲突是指国际社会不同 行为体之间的冲突行为或状态。 3.国际冲突是指国际行为主体间 为争夺权力、地位和资源而彼此矛盾、 对立和对抗的状态,或压制、伤害或 消灭对方的一种行为。
(四)冷战
美苏两大阵营冲突的特点:
代理人战争(超级大国介 入中美洲、南部非洲等地 的冲突) 美苏冷战的根源:
国际层面上 两极格局的隐患
国家层面上 社会制度、意识 形态的冲突
两大阵营内部的冲突 (美 国与欧日的分歧 )
第三世界的政治独立
个人层面上 领导人的认知
二、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冲突
冷战后国际冲突的新特点:
北方大战
1700-1721年俄国为争夺波罗 的海出海口和霸权与瑞典进 行了北方大战。彼得一世同 丹麦、波兰等结成“北方同 盟”,最终打败瑞典。1721 年俄国与瑞典签订了《尼斯 塔得和约》。俄国从一个内 陆国家扩张成为一个濒海国 家,俄国步入欧洲强国行列。
(二)十八世纪末到一战 历史阶段特征: 国际关系剧烈变动,国际冲突此起彼伏,国际 战争连绵不断。 化解国际危机的主要手段:
国际冲突的类型
VS
国际冲突的阶段
语言象征性阶段 “缄默”阶段 “警告”阶段 力量显示阶段 国际危机阶段 国际战争阶段
第二节 国际冲突的历史与现状 1 2 3
一、国际冲突的历史回顾
二、冷战结束以来的国家冲突
三、当代国际冲突的特征
国际冲突的历史回顾:
(一)十七世纪上半叶到十八世纪 历史阶段特征: 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国际冲突的主要特征: 暴力化,解决国际冲突的手段是诉诸武力 冲突事件: 三十年战争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北方大战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七年战争
一方面,世界大战、全面战争发生的可能性降低; 另一方面,局部的、小规模的、低强度的冲突呈上升趋 势。
低烈度的战争冲突原因:
国内冲突或由内部冲突引发的国家间冲突造成
低烈度冲突的具体表现:
首先,冷战结束以后,因民族和宗教问 题引发的冲突成为国际冲突的一个突出现象 (南斯拉夫解体与科索沃战争)。 其次,冷战后国际经济冲突增加,成为 当前国际冲突的一个突出现象(战乱、饥荒 和 恐怖主义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 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 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 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 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 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 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 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 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第 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 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 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 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西方的冲突观点总结:
• 1.冲突是指某不同的 人或群体因目标不同有意 识地反对一个或几个可以 确认的人或群体。 • 2.冲突是人与人、人 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 的相互作用,不包括人与 自然的斗争。 • 3.冲突的形式有暴力 的和非暴力的,有显性的 和隐性的,有可控制的和 不可控制的,有可解决的 和不可解决的。 • 4.冲突是永恒的。
第十四章
国际冲突
第十四章 国际冲突
第一节 国际冲突的概念与类型
1
第二节 国际冲突的历史与现状
2
第三节 国际战争
3
第一节 国际冲突的概念与类型
一、“冲突”的概念
•人类文明史是一部充满冲突的历史 •对“冲突”概念的界定,学界有不同的界定
•(一)詹姆斯•多尔蒂
•冲突通常是某一可认同的人群有意识地反对一个或几 个其他自我认同的人群。(原因是他们所追求的目标 相互抵触或看上去相互抵触) •这一概念强调冲突是冲突双方因目标相悖而“有意识” 的对抗行为。
(三)一战后到二战
历史阶段特征: 长达二十年的国际冲突与危机,战争策源地的不断 形成及二战的爆发 冲突的新特征: 除了军事冲突以外,经济冲突和意识形态冲突开 始走 到国际冲突的前台 冲突根源: 争夺欧洲和海外霸权,开拓海外销售市场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 塞俄比亚 日本侵华战争( 1931-1945 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 在中国侵占大片国土,实施 “以华治华”的毒计,扶植 汉奸傀儡卖国政权,残酷奴 役、杀害中国人民,疯狂掠 夺中国的资源和财产,严重 地侵犯、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严重地分裂了中国,最后以 日方的投降结束。
运用外交手段和权力平衡,通过谈判解决彼此 的争端,寻求国际协调与妥协解决国际冲突。 冲突根源 争夺欧洲和海外霸权,开拓海外销售市场。
维也纳体系
法国大革命
克里米亚战争
凡尔赛华盛 顿体系 普法战争 第一次世界 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的历史原因: 深层原因 均势结构的变迁和国内政治体系某些方面的变化 中层原因 德国的政策、和平自满情绪的增长及领导人的个人特征 突发原因 斐迪南遇刺 本质上看: 一战的爆发是各列强实力消长后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引起的即资本主 义 发不平衡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 年),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 内战演变而成的全欧参与的 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这场 战争是欧洲各国争夺利益、 树立霸权以及宗教纠纷剧化 的产物,最后以哈布斯堡王 朝战败并签订《威斯特伐利 亚和约》而告结束。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 年-1714年)是因为西班牙哈 布斯堡王朝绝嗣,法国的波 旁王室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 王室为争夺西班牙王位,而 引发的一场欧洲大部份国家 参与的大战。最主要的是诸 列强借王位继承问题进行了 一场空前规模的殖民地大掠 夺,并且主要斗争矛头指向 的是法国。